幼儿园课件:釉下彩

合集下载

釉下彩知识

釉下彩知识

釉下彩知识
釉下彩是一种常用于陶瓷制作的装饰技法,它能够为陶瓷作品带来丰富多彩的色彩效果。

釉下彩的制作过程包括涂釉、绘画和烧制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涂釉过程。

陶瓷制作完成后,需要在表面上涂上一层透明的釉料,这个釉料能够保护陶瓷作品并使其表面光滑。

涂釉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釉料,每一种颜色的釉料都有其特殊的组合成分和配方。

接下来是绘画过程。

一般来说,陶瓷绘画采用的是细毛笔或绘画刷。

绘画时必须小心谨慎,因为绘制的图案一旦出错,将不易修正。

在绘制图案之前,需要在底层釉面上进行一次烧制,让釉料与陶瓷作品表面融为一体,以确保绘画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最后是烧制过程。

陶瓷作品通常需要经过两次烧制,第一次烧制称为“胚烧”,第二次烧制称为“公烧”。

釉下彩通常在胚烧后进行绘画,然后在公烧时进行第二次烧制,使得颜色更加鲜艳且持久。

釉下彩技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不同地区和历史时期的釉下彩作品风格各异,表现出了各自的特色。

釉下彩作品的主题可以是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元素,通过绘制精细细腻的图案来展示独特的美感。

釉下彩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装饰技法,需要艺术家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对陶瓷工艺的深入理解。

通过釉下彩技法,陶瓷作品能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釉下彩的概念

釉下彩的概念

釉下彩的概念釉下彩,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就像武侠小说里隐藏在深谷中的绝世武功。

其实啊,它就是陶瓷装饰里一种超级有趣的技法。

你看那些精美的瓷器,表面上花花绿绿的图案,有的就是用釉下彩的方法做出来的。

釉下彩呢,就像是在陶瓷这个舞台的幕后工作者。

它是先在陶瓷坯体上画画或者写字,就好比是在一张还没穿上衣服的人身上画画。

这个坯体啊,就是陶瓷最开始的样子,还没经过烧制,就像没经过磨练的小菜鸟。

然后呢,在画好图案的坯体上再罩上一层透明的釉,就像给这个画了妆的小坯体穿上了一层透明的雨衣。

最后再把它放到窑里去烧制,这一烧啊,就像是给这个坯体来了一场烈火中的洗礼,等烧好了拿出来,那些图案就被永远地封印在釉下面了,就像被关在了一个透明的小房子里,风吹雨打都不怕。

我曾经见过一个釉下彩的花瓶,那图案真叫一个精美。

上面画着一朵朵盛开的牡丹,那花瓣的颜色鲜艳欲滴,就像刚刚从花园里摘下来,被魔法封印在了花瓶上一样。

我就想啊,这制作的工匠得多厉害啊。

他得有一双多巧的手,才能在那坯体上画出这么好看的牡丹。

这就好比是在沙子上画画,稍微一不注意,画就毁了,可是人家工匠就能在那坯体上稳稳地画出这么漂亮的图案。

釉下彩还有个很大的好处呢。

你想啊,那些图案被封印在釉下面,就像被保护起来了一样。

不像有些其他的装饰方法,图案在外面,容易磨损或者被弄脏。

釉下彩的图案就像是被藏在保险柜里的宝贝,安全得很。

不管你是用手摸啊,还是用布擦啊,都不会轻易把图案弄没了。

就像你有一个心爱的小秘密,被藏在了心底最深处,别人轻易找不到,只有你自己知道它的美好。

再说说这釉下彩的颜色吧。

那颜色就像彩虹掉进了调色盘里,丰富多彩。

红的像火,热烈奔放;蓝的像海,深邃神秘;绿的像草原,充满生机。

这些颜色经过烧制之后,就像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更加鲜艳亮丽。

这和我们平时画画可不一样,我们画画的时候,颜料就是颜料,可是在釉下彩里,颜料在经过窑火的洗礼后,就像是脱胎换骨了一样,变得更加迷人。

2024版年度大班课件《青花瓷》2

2024版年度大班课件《青花瓷》2

2•青花瓷简介与历史文化背景•青花瓷制作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青花瓷鉴赏与收藏知识普及•幼儿园大班《青花瓷》主题活动设计•青花瓷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家园共育:亲子共赏《青花瓷》美好时光景青花瓷定义及特点青花瓷定义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特点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青花瓷起源与发展历程青花瓷起源青花瓷起源于唐宋,成熟于元代,在明代达到鼎盛,清代康熙时期更是将青花瓷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青花瓷发展历程青花瓷从唐宋时期的简单装饰,到元代的繁复华丽,再到明清时期的精致细腻,其风格不断变化,但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地位•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地位: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品种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对中国陶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青花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内外收藏与市场价值国内外收藏青花瓷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均有珍藏。

其中,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青花瓷更是被视为国宝级文物。

市场价值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和收藏家对青花瓷的认可,青花瓷的市场价值不断攀升。

一些珍稀的青花瓷品种更是成为了艺术品市场上的热点投资对象。

术要点选用优质高岭土、瓷石等作为主要原料,确保原料纯度和质量。

原料种类原料处理配料比例原料需经过粉碎、淘洗、沉淀、陈腐等过程,以去除杂质、提高可塑性和结合力。

根据产品要求和工艺特点,合理确定原料的配料比例。

030201原料选择与处理方法采用手工拉坯、模制、注浆等成型方法,根据器型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成型方法成型后的坯体需经过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控制干燥速度和温度,避免开裂和变形。

干燥过程干燥后对坯体进行修整,包括打磨、切削、填补等,使坯体表面平整、光滑。

釉下彩(1)学习资料

釉下彩(1)学习资料
讲师:赵梦琳
釉下彩绘
材料、工具的介绍 基本技法的介绍及注意事项 特殊技法及工具的介绍 作品欣赏
材料的介绍
粉 剂



下 颜


条状釉下五 彩料
材料的介绍
————泥坯、素坯(经700至800度低温烧制)
• 拉坯成型坯体 • 模具成型坯体 • 手捏成型坯体
坯体要轻拿轻放,带把手的器皿不能直接拿把手,容易开裂导致 坯体损坏
不同材料、形式的结合
釉下彩绘在少儿陶艺教学中的运用
• 教学内容、主题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 绘画技法的趣味性 • 工具、辅助工具的丰富性。 • 绘画载体的可变性 • 展示形式的创意性 • 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作品欣赏
釉下彩绘基本技法及注意事项
分水:
1、相对于勾线和写意,要加入更多的水分,太浓会导致颜色堆积过厚。 2、需分水的区域要用铅笔或料勾出,不可有疏漏,铅笔痕迹不能太轻。 3、操作时根据画面大小选取笔的型号,一只手拖住坯体,一只手挤压毛笔,笔 尖不可触碰坯体,只起引导料水流淌的作用,根据料水的走势倾斜坯体。水分不 可过多,易流出,太少则无法一次性完成区域面积。 4、分水时起于淡,止于浓。多余水分可用干笔吸除,注意笔尖不能触碰坯体。
特殊技法的介绍
泼墨法
泼洒法:料水较稀,可使其自由流淌,也可在绘画前 增加补水次数,使其吸水率降低。
特殊技法的介绍
将色料稀释后用喷枪 根据需要局部或整 体进行喷绘,制作 大范围背景色或意 境效果时可采用此 方法,可用单色喷 出渐变效果也可多 色相配合。
喷洒法
特殊技法的介绍
拓印法
特殊工具的介绍
• 喷壶、树叶、吸管、棉签、牙刷、胶带 、手、海绵拍、印章等

釉上彩绘工艺(课堂PPT)

釉上彩绘工艺(课堂PPT)

10、刮擦 11、油渍法 12、流淌法 13、拓印法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9
10
11 素三彩:是在涩胎上以彩釉填绘早已刻划好的纹样,再经低温烧成
12
13
14
珐琅彩
15
16
17
18
粉彩
19
墨彩
20
21
22
现代釉上彩作品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新彩彩绘工具
笔 各种型号的料笔
羊毫笔 各种型号的油画笔、水粉笔 笃笔、丝绵、海绵、料拍 扒笔、针笔
1
古代釉上彩作品
2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 的空白活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 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3
4
5
五彩: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等为主,主要着色剂为铜、铁、锰等金属盐类。系在已烧成的素器 上以多种彩料绘画图案花纹,再于770℃—800℃彩炉中二次焙烧而成。因其线条明朗,烧成温度稍高于6粉 彩,且不及粉彩柔和,故又称之为“硬彩”。
颜料、调色剂 、稀释剂 辅助材料 拍图纸、墨
靠手板 料碟 调色刀、调色盘 擂钵、镭锤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幼儿园课件:釉下彩

幼儿园课件:釉下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釉下彩工具、材料介绍
传统釉下彩作品赏析
传统釉下彩作品赏析
传统青花瓷作欣赏
传统青花瓷作欣赏
? 传表 统现 青手 花法
当代釉下彩作品欣赏
当代釉下彩作品欣赏
当代青花作品欣赏
? 当代青花表现形 式的多样性
学员釉下彩作品欣赏
学员釉下彩作品欣赏
当代青花瓷作品欣赏
学员青花瓷作品欣赏
? 学员青花杯子
釉下彩和釉上彩主要区别
? 产生年代不同 ? 二者制作步骤、过程不同 ? 烧成温度不同 ? 表面质感、触感不同 ? 色料性质不同
釉下彩发展史概述
? 最早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 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 刻意地绘制纹饰。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出现 在唐代。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 ,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 或写上文字、诗句,然后施青釉经 1220℃~1270℃ 高温烧制。其后陕西黄堡 耀州窑,浙江慈溪越窑等瓷窑亦纷纷效仿, 从此釉下彩广泛流行,屡屡创出惊世之作。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被世人称为“国瓷”的 青花瓷了。
早期釉下彩作品
釉下彩分类
? 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釉下三 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
青花瓷发展及介绍
?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 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 后,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 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 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 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 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 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 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 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 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 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 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 、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 品种。

思维导图说透:“釉上彩”和“釉下彩”

思维导图说透:“釉上彩”和“釉下彩”

思维导图说透:“釉上彩”和“釉下彩”#什么是釉下彩和釉上彩?# 收到话题邀请,单独说说什么是釉下彩和釉上彩。

这是个学习瓷器是不能绕过的重要又基础的问题之一。

今天就用思维导图详细说透。

一、“釉”和“彩”“釉下彩和釉上彩”这个说法里首先要掰清楚“釉”与“彩”两个不同的字。

在谈到瓷器的工艺时,往往会从器型、釉彩、纹饰等几个维度述说,其实,“釉”与“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艺表现。

简单比喻一下,“釉”好比是后来给瓷胎添加的肤色;“彩”好比是后来给瓷器添加的纹身。

所以,这就有了“釉”与“彩”的差别和各自的分类:二、釉下彩知道“釉”与“彩”的不同分类,再说“釉下彩”和“釉上彩”就简单多了。

“釉下彩”就是瓷器彩绘之后,在上面加一层釉(皮肤),这层釉一般是透明釉。

1、青花:“釉下彩”里的彩,最经典的就是我们常见的青花——青花瓷工艺是在瓷器素胎上以氧化钴作为彩料绘制纹饰后,再在纹饰上面覆盖一层釉,高温烧制后形成了典型的”釉下彩”,准确地说,青花其实就是“釉下青花”,也可以通俗理解为“釉里蓝”、“釉下蓝”。

2、釉里红:除了青花瓷,釉下彩还包括“釉里红”,就是以氧化铜为彩料绘制纹饰后,再在纹饰上面加盖一层釉,高温烧制后形成了典型的”釉下红彩”。

3、青花釉里红:釉下彩的第三种展现形式就是在釉下同时用氧化钴和氧化铜绘制纹饰,再在纹饰上面覆盖一层釉,高温烧制后形成了“青花釉里红”工艺。

釉里红在烧制的过程中发色非常不稳定,品质把控很难,出成率较低,所以,釉里红或青花釉里红工艺的瓷器都是来之不易的,藏品价值相对更高,现在市场销售的同类工艺陈设瓷和茶器价格也相对贵很多,属于高档品的工艺之一了。

青花和釉里红是颜色不同的釉下彩,用英文的表达最能直白地体现它们在工艺上的共性:Underglaze blue釉下蓝(工艺表述)、Underglaze red釉下红,它们都属于瓷器釉下彩绘的主要彩料,只是由于青花瓷的普及度和知名度较高,人们另外给予“青花瓷”一个更直白的英文称呼“blue and white porcelain蓝和白的瓷器”。

《陶瓷装饰工培训》课件——陶瓷彩绘设计与制作-釉上彩绘

《陶瓷装饰工培训》课件——陶瓷彩绘设计与制作-釉上彩绘

陶瓷釉下彩 绘制装饰知识
釉下彩绘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 又称“窑彩”。
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 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 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 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 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
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 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 得晶莹透亮。
早在战国、汉代,中国已掌握了用金的方法, 到宋代出现描金花纹的漆器,明代仇英即擅长 描金彩漆制作。
谢谢观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 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 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 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 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 类
釉下彩
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成的 彩瓷。
釉上彩
只是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 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
清代工匠们对于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代单色地上描金的手法, 达到了陶瓷装饰更加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清康熙朝,在彩瓷上大量施金色,以后 的雍正、乾隆朝施金技法更加广泛,直至道 光朝除了白地粉彩器外,还在各种色地的开 光粉彩上采用描金工艺。金彩不仅在官窑器 物上使用,民窑出产的器物上描金也很普遍。
描金又称泥金画漆
釉上彩绘瓷历史久远。
北齐武平六年的范粹墓就曾出土过 相当精美的白彩绿彩器,而真正精细且 又具有美感的彩器则要数清代康熙、雍 正、乾隆三朝的五彩及粉彩器了。
清代的色釉装饰瓷器工艺在继承明代制造 工艺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发展,工匠们已不满 足于传统陶瓷单一的色釉装饰,开始用纯金加 工提炼的金粉,在豆青、祭蓝等颜色釉瓷器上 描金加彩,进行装饰。
沈福文《漆工资料》具体介绍了 描金漆装饰的制作过程:

釉下彩名词解释

釉下彩名词解释

釉下彩名词解释
釉下彩是一种在古代瓷器上包裹上彩色釉料,烧制而成的装饰技术。

彩色釉可以通过在烧制前加入釉料中的少量矿物质来获得不同的颜色,从而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

在釉下彩中,釉层可分为两个层次:釉料自身就具有彩色特征的特殊釉料外层,以及在釉料外层下方的成
型釉料内层。

外层的釉料主要用来营造图案的颜色效果,而内层的釉
料与粘土结合并形成表面光滑的覆盖层。

外层釉料在内层釉料熔融前
气泡会破碎,两部分釉料完全融合后,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釉下彩装
饰技术被广泛用于东洋瓷器上,它赋予瓷器珍贵的艺术价值。

釉下彩(1)

釉下彩(1)

特殊技法的介绍
泼墨法
泼洒法:料水较稀,可使其自由流淌,也可在绘画前 增加补水次数,使其吸水率降低。
特殊技法的介绍
将色料稀释后用喷枪 根据需要局部或整 体进行喷绘,制作 大范围背景色或意 境效果时可采用此 方法,可用单色喷 出渐变效果也可多 色相配合。
喷洒法
特殊技法的介绍
拓印法
特殊工具的介绍
• 喷壶、树叶、吸管、棉签、牙刷、胶带 、手、海绵拍、印章等
坯体要轻拿轻放,带把手的器皿不能直接拿把手,容易开裂导致 坯体损坏
釉下彩工具介绍
刮 刀
调 色 盘
釉下彩作品基本流程
第一步:成型
第二步:
补水(取出素 坯或泥坯,用 海绵蘸水拧干 擦除坯体表面 浮尘 )、彩绘
第三步:施 釉
釉下彩作品基本流程
第四步:煅烧
成瓷
青花烧制前后颜色对比
烧制前后颜色对比
釉下彩绘基本技法及注意事项
釉下彩绘基本技法及注意事项
分水:
1、相对于勾线和写意,要加入更多的水分,太浓会导致颜色堆积过厚。 2、需分水的区域要用铅笔或料勾出,不可有疏漏,铅笔痕迹不能太轻。 3、操作时根据画面大小选取笔的型号,一只手拖住坯体,一只手挤压毛笔,笔 尖不可触碰坯体,只起引导料水流淌的作用,根据料水的走势倾斜坯体。水分不 可过多,易流出,太少则无法一次性完成区域面积。 4、分水时起于淡,止于浓。多余水分可用干笔吸除,注意笔尖不能触碰坯体。
工笔
绘画手法和用笔与国画基本相似,可用铅笔构图也可直接进行 勾画、填色。铅笔痕迹无需清除,经高温烧制会自动挥发。勾 画时,笔尖料要少,笔肚的料要相对饱和,使其能勾画出较细 线条又有充足水分。料太浓绘制过程不流畅,太稀,发色不佳。 不可多次重复叠加,会导致堆料,烧制时引起缩釉或青花颜色 发黑、气泡等现象。

中国釉下彩的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釉下彩的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釉下彩的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釉下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起源于唐代,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它是一种在瓷器表面施以釉料后再进行彩绘的工艺,因其独特的技法和艺术效果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对中国釉下彩进行分类和梳理,探讨其历史背景、主要分类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并对其特点和发展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对中国釉下彩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对其在艺术与文化领域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釉下彩的历史背景,探讨其起源和发展过程。

然后,将详细阐述中国釉下彩的主要分类,包括不同类型的釉下彩的特点和特色。

接着,我们将研究釉下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探讨其在艺术和工艺中的应用及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中国釉下彩的特点,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并得出结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读者将对中国釉下彩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中国釉下彩进行分类和介绍,通过对釉下彩的历史背景、主要分类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和阐述,来探讨中国釉下彩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让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釉下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保护和传承中国釉下彩文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釉下彩的历史背景釉下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技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是釉下彩工艺的鼎盛时期,当时的釉下彩作品成为了当时宫廷装饰艺术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器、建筑装饰和绘画等领域。

唐代的釉下彩作品以其绚丽多彩、图案精美而著称,成为了当时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随着历史的变迁,宋代是釉下彩工艺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的釉下彩作品更加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图案呈现出宁静、朴素的特点,这种风格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赞誉和追捧。

在历经唐宋两代的发展之后,明代成为了釉下彩工艺的又一个高峰期。

明代釉下彩作品在技术上更加精湛,图案更加多样,整体风格则呈现出更加雄浑和豪华的特点。

陶艺教程第8课时(釉下彩彩虹碗)

陶艺教程第8课时(釉下彩彩虹碗)

第8课时
活动内容:首先让小朋友在纸上打草稿画出海洋里的鱼类,告诉他们一会这些鱼会在彩虹海洋里,需要画的大一些,千万不要太小!刻起来会比较麻烦!
接着让小朋友把七个颜色的釉挖出在小碟子里进行加水调均匀!均匀的涂在晚上,红色跟黄色要隔开!告诉小朋友不然烧出来会脏脏的!
刷好颜色,用铅笔把刚刚纸上画的鱼用铅笔画在彩虹碗上,在用刻刀刻出鱼的样子要用力来回刻!(铅笔画的时候不停告诉小朋友画错没关系,铅笔是烧不出来的)
活动小结:本节课小朋友经过前几节的釉下彩的课程,了解了釉下彩的流程,知道怎么样烧。

釉下五彩

釉下五彩

(11)翠蓝①色调。

带翠青味的蓝色。

②配方;l20#海热5.7%,72#海蓝25.9%, 135#水绿7.2%.311#章青5.4%,241#白35.8%,豆青釉20%。

(12)中蓝①色调:不深不浅的鲜蓝色。

②配方;120#海碧57.6%,72#海蓝19.4%, 153#水绿19.2%. 400#艳黑3.8%。

(13)浅蓝①色调;明亮清淡的鲜篮色。

③配方:120#海碧15%, 153#水绿5%,长石釉粉80%。

(14)粉蓝①色调,滓厚明亮,微带绿味。

②配方:120#.海碧12.5%, 153#水绿4.1%, 241#白58.4%,长石釉粉l2.5%,石英12.5%。

(15)墨绿①色调:鲜翠的黑绿色。

②配方:311#草青35%, 14#黑39%, 400#艳黑26%。

(16)雅绿①色调:清淡雅致的水绿色。

②配方:153#水绿40%,石英20%,长石釉粉40%。

(17)翠绿①色调,倾蓝味的鲜绿色。

②配方:311#草青55%,120#海碧10%,594#玛瑙红5%,长石藕粉20%,石英10%。

(18)中绿①色调:不滚不浅的鲜绿色。

②配方:311#草青6%,1140#浅绿23.3%,绿10.6%,长石釉扮33.3%,石英26.8%(19)嫩绿①色调:娇艳鲜嫩的芽绿色。

②配方:4#青松绿30%, 153#水绿20%,长石釉粉20%,241#白色30%。

(20)赭绿①色调:带茶味的浅绿色。

②配方:361*茶色20%, 1140#浅绿10%, 17#锰红7%,400#艳黑3%,石英35%,长石釉粉25%(21)酱绿①色调:即酱色颟绿。

②配方t 360+茶色53%,17#锰红ll.l%,164*#黄11.1%,594#玛瑙红11.1%,1140#浅绿11.6%。

(22)黄绿①色调:即酱色颟绿。

②配方:164#桔黄50%,1140#浅绿20%,241%#白30%。

(23)水青①色调:清雅透明的淡黑色。

③配方:821‘黑30#,594#玛瑙红20%, 153#水绿20%,长石釉粉20#,石英10%。

釉下彩名词解释

釉下彩名词解释

釉下彩名词解释釉下彩名词解释:就是在瓷器的烧制过程中,加入不同色料的有色化工原料,经过1280 ℃以上的高温烧成后形成各种颜色的装饰面,再于1300 ℃左右的低温窑气氛下烧至釉面熔融,呈现胎骨、露出白色化妆土,称为“露胎”。

釉下彩名词解释:它具有以下特点:在釉层未干时即进行彩绘,一次施釉,永不脱落。

由于釉下彩都是施于釉下,因此在任何光线照射下,彩绘的花纹仍然清晰可见,这也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大发明创造,故称之为“釉下彩”或“釉里红”。

釉下彩名词解释:陶瓷鉴赏家认为景德镇四大瓷系指明、清以来民窑青花、釉里红、青花玲珑瓷和彩瓷。

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制作方法划分,可以把彩瓷划分为两大类:釉上彩和釉下彩。

釉上彩系是在瓷器的表面加彩,又叫做“釉上五彩”,由于先于瓷器烧成而使用较早,所以习惯上把瓷器上的彩绘统称为“釉上彩”。

釉上彩又可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

釉下彩是在坯体已经干燥的素坯上进行彩绘,烧成后再施釉入窑,釉下彩受到的彩绘影响较小,故不易脱落,釉上彩则需要在烧成后的瓷器表面再施釉,釉上彩在釉上多数不经烧,这样才能保持原来的面目。

釉下彩和釉上彩相比,前者的烧成温度约为1300 ℃,烧成难度较大;而后者的烧成温度约为1200 ℃,烧成难度较小。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釉料配制方法基本相同,但前者施彩与釉下彩相比更为简单,绘画也较为随意自然。

釉上彩又可分为釉下青花、釉下五彩、釉上粉彩、釉上珐琅彩、釉下刻花、釉上开光等品种。

釉上彩对材料的要求不如釉下彩那么严格,其生产条件亦较为宽松。

釉上彩(glazed-color)瓷器。

是指在已烧好的素坯上,以彩绘方法进行装饰的瓷器。

釉上彩瓷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釉上进行彩绘,在烧好的釉下彩瓷器上再施一层釉,入窑烧成。

如果在釉下彩瓷器上直接施彩,称为釉下彩。

如果在釉下彩瓷器上进行绘画,然后在高温烧成的釉上彩瓷器上施一层低温釉,入窑烧成,便成为釉上彩瓷器。

从釉上到釉下的过渡叫“过彩”。

陶瓷装饰设计(二)(陶瓷釉下彩)课程教学大纲

陶瓷装饰设计(二)(陶瓷釉下彩)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掌握陶瓷材料认知和专业知识,建构陶瓷装饰设计认知体系(材料、工艺、工艺程序等)。
(三)青花装饰的作图、描图和拍图等基本技法24学时
(1)利用新材料完成青花装饰的作图、描图和拍图等基本程序。8学时
(2)进入青花的彩绘阶段,可先用青花料勾线,再在线描之间的空白处染色(参照稿图),“青花分水”渲染技法的运用也同样适合这一步骤。8学时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陶瓷装饰设计与人文环境生态的意识中理解并遵守设计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作为一名陶瓷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
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1)循序渐进的装饰设计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初步的陶瓷装饰设计与工艺知识、设计原则、审美维度(色彩、构图、黑白关系等)[1、2、8]。
(3)运用所学技法对青花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结果获得的是一种肌理,是一种艺术语言的探索。 8学时
(四)学生构思、设计完成陶瓷装饰作品(两件)32学时
(1)学生自由选择装饰设计的素材,确立设计主题。根据装饰形式法对实际的陶瓷器皿(盘子、杯子或其他器皿)进行纹样的构思。16学时
(2)设计出具有装饰设计特点的纹样草稿,单色控制在五种左右。16学时
学分
4
开课学期
第6学期
开课单位
设计学院
适用专业
产品设计
授课语言
中文授课
先修课程
造型基础(一)、造型基础(二)、设计基础(一)
毕业要求(专业培养能力)
本课程对学生达到如下毕业要求有如下贡献:1、2、3、4、8
1.设计知识:掌握扎实的陶瓷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对艺术设计的专业实践和理论有较为客观的认知。
Course Category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学习青花釉下彩绘工艺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学习青花釉下彩绘工艺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学习青花釉下彩绘工艺一、教学背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品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美术是人们表现审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美术课程也变得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中,美术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表现能力等。

针对这个需求,本次公开课的内容是“学习青花釉下彩绘工艺”,让幼儿在观察、模仿、创作的过程中,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美术修养。

二、教学目标1.学习青花釉下彩绘工艺,理解其特点和作用。

2.观察和分析经典青花瓷,并用所学技法模仿和创作。

3.培养幼儿的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

4.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学习,能够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工艺。

三、教学内容1.介绍青花瓷的历史和发展。

2.讲解青花釉下彩绘的技法、工具及其特点。

3.观赏经典青花瓷,分析其构成和颜色运用。

4.通过模仿和创作,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绘制青花釉下彩瓷。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放映一些青花瓷的照片,让幼儿对青花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并让幼儿说出他们看到的不同之处。

2.讲解通过PPT展示和老师讲解,介绍青花瓷的历史和发展,以及青花釉下彩瓷绘技巧、工具及其特点,并与幼儿共同讨论。

3.观摩选取几件经典的青花瓷,让幼儿仔细观看,并讲解其构成和颜色运用。

同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幼儿深入理解和感受。

4.实践让幼儿通过模仿和创作,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绘制青花釉下彩瓷。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现场演示并解说,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

5.分享让幼儿一人一件地展示他们创作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绘制时的思路和感受。

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和自信心。

4、总结通过对思考、观察、模仿和创作的训练,让幼儿学习了青花釉下彩绘的技法并深入理解了青花瓷的内涵。

同时,也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创造力和表现能力的机会。

五、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完成得较为圆满。

教学安排合理,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张力和思维能力。

2024版大班课件《青花瓷》

2024版大班课件《青花瓷》

典型色彩组合赏析
蓝白相间
这是最经典的青花瓷色彩组合, 蓝色与白色相互交织,形成宛 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自然 画卷。这种色彩组合既清新脱 俗,又不失高雅气质。
蓝金辉映
在青花瓷中,金色常被用作点 缀色,出现在器物的边缘、图 案的局部等位置。蓝金相间, 使得瓷器更加华丽、高贵,彰 显出皇家气派。
多彩缤纷
大班课件《青花瓷》

CONTENCT

• 青花瓷概述 • 青花瓷造型艺术 • 青花瓷装饰纹样 • 青花瓷色彩搭配 • 青花瓷制作工艺 • 幼儿创意制作实践 • 作品展示与评价
01
青花瓷概述
定义与特点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 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 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02
青花瓷造型艺术
造型分类及特点
01
02
03
04
瓶类
梅瓶、玉壶春瓶、蒜头瓶等, 造型优美,线条流畅。
罐类
碗类
盘类
将军罐、瓜棱罐等,器型饱满, 实用性强。
折沿碗、高足碗等,造型各异, 用途广泛。
撇口盘、折沿盘等,造型规整, 装饰性强。
典型器型赏析
梅瓶
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 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 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
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来 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例如, 可以让他们尝试使用蓝色和白色 以外的其他颜色来创作“青花 瓷”,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 艺术表现力。
引导幼儿理解色彩的情感属性, 如蓝色代表宁静、白色代表纯洁 等。让他们通过选择和使用不同 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促进情感的丰富和表达能力的提 升。

陶艺教程第4课时(釉下彩盘子)

陶艺教程第4课时(釉下彩盘子)

第4课时
活动准备:釉下彩颜料,青花,碟子,毛笔,鸡头笔,素坯盘!
活动内容:先讲解下釉下彩和青花的颜色烧前与烧后的区别!
1,告诉他们素坯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2,釉与颜料的区别
3,毛笔和鸡头笔的用法
4,选择绘画的图案
作品开始:1,老师示范,示范同时讲解笔的用法,鸡头笔的用法!
2,小朋友发言:自己想要画的图案,建议画简单的易出效果的!
3,进行铅笔构图!
4,告诉小朋友画错没关系铅笔可以在烧制过程中消失!
5,先勾线后上釉,颜色的搭配使用!
6,涂色均匀!
7,背面可以写上自己的名字!
活动小结:本节课小朋友掌握了釉下彩的简单图形,了解釉与颜料的区别,拿到作品指出错。

釉下彩做法

釉下彩做法

釉下彩做法我跟你们说,釉下彩这玩意儿,我一开始做的很糟。

我就想着,不就是在釉下面画画嘛,能有多难呢。

结果第一次弄的时候,那简直是一团糟。

我用的颜料都不对,就随便找了些普通颜料,想着应该也能行。

结果在坯体上画画的时候,颜料根本涂不均匀,而且干了之后还掉色。

这真的是给我一个大教训,让我知道了选对颜料是多重要的事儿。

那后来我就专门去买了那种专门用于釉下彩的颜料。

这种颜料流动性也好一点,就像好的墨水能在纸上很顺畅地写字一样,它能在坯体上比较顺滑地涂画。

在坯体准备方面,坯体可不能是湿哒哒的。

要是有点潮湿啊,颜料画上去就稀释了,效果特别不好。

就像是你在湿的纸上画画,颜色都混在一起根本看不清楚。

我试过有一回没注意坯体的干燥程度,那画出来真的没法看,整个画面都糊了,我心疼坏了,毕竟前面花了好长时间画的。

画画的工具也很重要哦。

我一开始用那种很粗糙的毛笔,想画出细致的线条可太费劲了。

后来换了质量好一点细一点的毛笔,就像拿好的铅笔写小字一样,能轻松画出很细很精致的线条呢。

画的时候还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颜料的厚度。

如果颜料涂得太厚了,烧制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说,颜色会变得很深很暗,不是你预期的那种效果,而且厚的地方可能还会凸起,不平整。

这就好比是你给蛋糕抹奶油,抹太多了,蛋糕看起来就很不美观。

我就一直在摸索这个颜料的厚度问题,试过很薄的一层,发现烧制后,颜色会很淡。

后来经过很多次的练习,终于能掌握一个比较合适的厚度。

像画那种淡淡的颜色,就稍微薄一点,鲜艳一点的颜色就稍微厚那么一点点。

画完之后就是烧制环节,烧制的温度可不好控制。

我只能按照颜料的说明书给的参考温度来。

不过我的烤箱温度好像有点不稳定,有时候烧出来的效果就和别人的不太一样。

我也不确定我的窑炉到底该怎么调整才更准确,但是我就不停地试验不同的温度段,记录下每次的效果,一点点地向完美的烧制条件靠拢。

我记得有一次,我画了一个很复杂的图案,经过前面的各种经验积累,颜料选对了、坯体干燥合适、画的时候颜料厚度刚刚好、毛笔也好使,结果烧制的时候温度高了一点,整个图案像是扭曲了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师:陈亮
陶瓷釉下绘 ————————青花、五彩
釉下彩发展 传统釉下彩作品赏析
釉下彩材料、工具的介绍
现代釉下彩表现形式及作品欣赏
釉下彩的定义
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 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 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 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 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 ,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 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 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 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 亮。
早期釉下彩作品
釉下彩分类
? 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釉下三 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
青花瓷发展及介绍
?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 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 后,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 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 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 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 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 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 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 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 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 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 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 、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 品种。
釉下彩工具、材料介绍
传统釉下彩作品赏析
传统釉下彩作品赏析
传统青花瓷作欣赏
传统青花瓷作欣赏
? 传表 统现 青手 花法
当代釉下彩花作品欣赏
? 当代青花表现形 式的多样性
学员釉下彩作品欣赏
学员釉下彩作品欣赏
当代青花瓷作品欣赏
学员青花瓷作品欣赏
? 学员青花杯子
学员青花作品欣赏
? 现代化表现形式
学员青花作品欣赏
THANKS
? 功夫小瓷
釉下彩和釉上彩主要区别
? 产生年代不同 ? 二者制作步骤、过程不同 ? 烧成温度不同 ? 表面质感、触感不同 ? 色料性质不同
釉下彩发展史概述
? 最早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 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 刻意地绘制纹饰。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出现 在唐代。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 ,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 或写上文字、诗句,然后施青釉经 1220℃~1270℃ 高温烧制。其后陕西黄堡 耀州窑,浙江慈溪越窑等瓷窑亦纷纷效仿, 从此釉下彩广泛流行,屡屡创出惊世之作。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被世人称为“国瓷”的 青花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