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层析技术的发展及在POCT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poct的例子

poct的例子

poct的例子
POCT(即时检验)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血气分析:在手术室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监测。

通过POCT技术,可以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即时检测,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

2. 凝血功能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POCT技术可以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即时检测,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3. 传染病快速排查:在公共卫生防控中,POCT技术被用于快速排查传染病,如疟疾、艾滋病等。

通过POCT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出患者的传染病,帮助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4. 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POCT技术被用于监测血糖水平。

患者可以在家中使用POCT设备进行血糖自测,方便快捷。

5. 传染病筛查:在消费者自测中,POCT技术也被用于传染病筛查。

例如,免疫层析技术常被用于HCG检测,帮助育龄女性自我评估妊娠情况。

同时,POCT自测也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HIV等传染病筛查。

总的来说,POCT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手术室、门诊和基层医疗、公共卫生防控、患者院外管理以及消费者自测等领域。

poct的临床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poct的临床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03
POCT可以作为临床实验室的补充手段,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测
结果,提高医疗效率和诊断准确性。
02
CATALOGUE
PO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POCT在急诊诊断中的应用
01
02
03
快速诊断
POCT在急诊中能够快速 提供诊断结果,有助于及 时治疗和抢救。
方便快捷
POCT设备通常操作简单 ,方便快捷,能够迅速为 急诊患者提供诊断信息。
制定POCT操作规范
1 2
建立统一的操作流程
制定POCT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不同医疗机构 和不同检测项目之间的操作一致性和规范性。
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规 范意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对POCT操作的监督机制,对不规范的操作 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操作流程不规范
POCT操作流程需要严格遵守,操作流 程不规范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偏差。
POCT结果解读问题
解读标准不统一
不同POCT产品可能采用不同的解读标准,导致结果解读存在 差异。
误判风险
由于POCT结果的解读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误判风险较高, 可能影响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
05
CATALOGUE
提高效率
POCT能够减少患者等待 时间,提高急诊诊断效率 ,为患者争取宝贵治疗时 间。
POCT在床旁诊断中的应用
床旁快速诊断
POCT设备可直接在床旁 进行检测,为临床医生提 供快速、准确的诊断结果 。
及时反馈
通过POCT检测,医生能 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 化,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 依据。

免疫层析技术研究及应用

免疫层析技术研究及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021,2(2):117121ProgressinVeterinary Medicine免疫层析技术研究及应用刘畅,杨琳燕,王艺霞,张伟,李道稳,李留安,李存*(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92)摘要:免疫层析技术(ICA)是一种将色谱原理和抗原抗体反应相结合的快速检测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环境监测、疾病诊断等多个方面都有应用。

为提高传统胶体金方法的灵敏度,荧光材料、磁性纳米颗粒等新型的标记材料逐渐应用到ICA中,生物素-亲和素系统、贵金属也有信号放大的作用,有助于降低检测限。

定量分析仪器的应用促使ICA的结果判定方式发生改进,可以进一步满足定量检测的需要。

标记材料的变化和分析仪器的应用推动ICA方法向高灵敏度和定量检测的方向发展。

论文就ICA标记材料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及该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食品安全、动物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进行概述。

关键词:免疫层析技术;标记材料;发展趋势;应用中图分类号:S854.43;S85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38(2021)02-0117-05免疫层析技术(immunochromatographic analy­sis,ICA、始于20世纪后期,是一种将色谱层析和免疫技术相结合的快速检测技术[1]。

由于检测周期短、成本低、对仪器设备和人员没有特殊要求,ICA 在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前景广阔,其中最经典的一种标记检测技术是胶体金ICA2。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应用,ICA技术不断创新变革,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广阔的开发前景。

1ICA技术简介1.1ICA技术原理以胶体金为例,ICA以胶体金标记抗原或抗体,层析过程中,胶体金标记物随样品溶液通过毛细作用在试纸条上移动,与测试线(test line,T线)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聚集后显红棕色[]。

免疫层析技术在口蹄疫POCT中的应用研究

免疫层析技术在口蹄疫POCT中的应用研究

口蹄疫的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体:口蹄疫病毒
传播途径:通过直接接触、 空气传播、污染物传播
易感群体:偶蹄类动物, 如牛、羊、猪等
流行地区:全球范围内, 尤其是亚洲、非洲和南美 洲
流行季节:冬季和春季为 高发期
防控措施:疫苗接种、加 强卫生管理、实施隔离和 封锁等
口蹄疫的诊断方法
病毒分离:通过病毒培养和鉴 定,确定病毒类型
快速诊断:免疫层析技术可 以实现口蹄疫的快速诊断, 提高诊断效率。
成本效益:免疫层析技术具 有较低的成本,适合大规模
推广使用。
免疫层析技术在口蹄疫POCT中的市场应用前景
免疫层析技术在 口蹄疫POCT中 的应用已经取得 了显著的成果, 未来市场前景广 阔。
随着口蹄疫疫情 的不断变化,免 疫层析技术在 POCT中的应用 将更加广泛。
免疫层析技术在口蹄疫POCT中的研究现状
免疫层析技术 简介:原理、
特点和应用
口蹄疫POCT 研究进展:检 测方法、试剂 盒开发和临床
应用
免疫层析技术 在口蹄疫
POCT中的应 用:优点、局 限性和改进方

未来发展趋势: 新技术、新方
法和新应用
免疫层析技术在口蹄疫POCT中的研究趋势
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研究免疫层析技术在口蹄疫早期诊 断中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开发新型免疫层析试剂和设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探讨免疫层析技术与其他检测方法 的联合应用
免疫层析技术在口蹄疫POCT中的研究挑战与展望
研究挑战:如何提高 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研究挑战:如何简化 操作流程,提高检测
速度
研究挑检测:通过抗体检测, 确定病毒感染情况

22POCT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22POCT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E5]Worster A,Balion CM,Hill
Diagnostic accuracy
SA,et
a1.
聚体的快速PoCT,几分钟内即可完成, 与中心实验室的ELISA法检测相关性 较好,对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有一定的诊 断价值【l“。

POCT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oA[5],且POCT仪器检测的BNP结
2.1循环系统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如急
DOI:10.3760/cma.j.issn.1003—0603.
2010.08.022
果与中心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相关性很 好【6],因而通过POCT快速检测BNP水 平对于鉴别急性心源性及肺源性呼吸困 难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2.2感染性疾病:免疫层析技术发展的 日新月异带来了POCT的革命性改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南京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万方数据
±垦重翼丛叁塾堕堂!!!!生!星筮!!鲞筮!塑竺堕!堡!生璺!堡坚鲤!垒!g!壁;!!!!!!!:!!!盟!:! 对比校正。 2.4刨伤:对创伤患者的快速、全面评 估[1胡要求尽快获得内环境相关的实验 室指标,POCT的应用满足了这一要求。 现代化的POCT仪器可以迅速获得血 红蛋白、电解质、乳酸等指标,如雅培公 司的i-STAT血气分析仪可以快速评估 创伤患者的病情以指导进一步治疗。有 研究者评估了POCT在急性创伤患者 治疗中的应用,发现POCT可以明显缩 短TAT,有利于医师提前采取更积极的 干预治疗,总体病死率也显著降低[1“。 2.5其他:P()CT起源于尿检测技术, 随着干化学技术的发展,用POCT检验 尿液的方法已从单纯尿妊娠试验单项分 析试纸条发展到多项分析试纸条,现在 的尿液POCT试纸条已经包括尿液常 规检查的各个项目,包括尿糖、尿酮体、 尿pH值、尿蛋白等。最近一种快速药物 滥用(DOA)的POCT检测方法【l 3]问世, 可同步定性检测尿液中的麻黄碱类、阿 片类、大麻酚类、安非他命类、可卡因类、 苯巴比妥类、苯二氮革类、五氯酚类迷幻 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等9大类毒性药物, 可用于急诊对吸毒或药物中毒患者进行 初步的快速筛选。 POCT还可快速检测凝血功能,用 于急诊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 的诊断。D一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特别是 肺血栓栓塞症中的诊断得到了国内外专 家的认可u“,用经典的ELISA法检测 D一二聚体虽然敏感性和准确性都较高, 但检验耗时且在一些基层医院常无法开 展,而建立在半定量红细胞凝集试验基 础上的全血凝集法和免疫金标准基础上

POCT的发展及其应用

POCT的发展及其应用

POCT的发展及其应用
李静;王小中
【期刊名称】《江西医药》
【年(卷),期】2008(043)001
【摘要】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从英文字面意思来看.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从空间上理解,在患者现场进行的检验.即所谓的“床旁检验”;其二是从时间上理解.在病人发病的时刻进行的检验,即“即时检验”。

最近美国国家临床生化科学院(NACB)在其制定的“POCT循证文件”草案中,将POCT定义为“在接近病人治疗处.由未接受临床实验室学科训练的临床人员或者病人(自我检测)进行的临床检验。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李静;王小中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南
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3.4
【相关文献】
1.POCT发展现状及临床应用 [J], 彭燕;胡娟
2.POCT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J], 董家书;蒋丽君
3.探讨POCT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J], 包杰;杨永俊;陈予梅;刘慧;曹丽幸
4.即时检验(POCT)发展现状与应用 [J], 黄祥芬
5.免疫层析技术的发展及在POCT中的应用 [J], 黄德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OCT介绍之四(微流控技术与免疫层析)1

POCT介绍之四(微流控技术与免疫层析)1

POCT介绍之四(微流控技术与免疫层析)1前⾔:POCT不仅仅是试纸条加上配套仪器,更是患者⾝边或所在地使⽤的基于物理量、化学量和⽣物量技术体内外检测试剂、仪器和设备,是⽣物、纳⽶、计算机等多技术融合的产物。

作为技术驱动型产物,⽬前,POCT产品正向着⾃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平台发展。

那么POCT⽅法具体有哪些呢?稍后的⼀些章节将带着⼤家来具体了解下POCT的发展历程及相关产业的介绍。

六、微流控技术与免疫层析1、微流控技术简介微流控(Microfluidics)技术指的是使⽤微管道(尺⼨为数⼗到数百微⽶)处理或操纵微⼩流体(体积为纳升到阿升10-9~10-18L)的系统所涉及的科学和技术,是⼀门涉及化学、流体物理、微电⼦、新材料、⽣物学和⽣物医学⼯程的新兴交叉学科。

因为具有微型化、集成化等特征,微流控装置通常被称为微流控芯⽚,也被称为芯⽚实验室(Lab on a Chip)和微全分析系统(micro-Total Analytical System)。

微流控的早期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采⽤光刻技术在硅⽚上制作的⽓相⾊谱仪,⽽后⼜发展为微流控⽑细管电泳仪和微反应器等。

微流控的重要特征之⼀是微尺度环境下具有独特的流体性质,如层流和液滴等。

借助这些独特的流体现象,微流控可以实现⼀系列常规⽅法所难以完成的微加⼯和微操作。

⽬前,微流控被认为在⽣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巨⼤的发展潜⼒和⼴泛的应⽤前景。

在实际应⽤过程中,微流控可以把⽣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个⼏平⽅厘⽶的芯⽚上,⾃动完成分析全过程,其基本特征和最⼤优势是多种单元技术在整体可控的微⼩平台上灵活组合、规模集成。

由于微⽶级的结构,流体在微流控芯⽚中显⽰和产⽣了与宏观尺度不同的特殊性能,因此发展出独特的分析产⽣的性能。

同时还有着体积轻巧、使⽤样品及试剂量少、能耗低,且反应速度快、可⼤量平⾏处理及可即⽤即弃等优点。

poct胶体金法

poct胶体金法

poct胶体金法一、POCT胶体金法的概述POCT(Point-of-Care Testing)胶体金法是一种快速、便捷的免疫诊断方法,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和现场检测。

它基于胶体金纳米颗粒与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观察检测线的颜色变化,快速判断被检测物质的存在与否。

POCT胶体金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广泛应用于病原体检测、药物浓度监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等领域。

二、POCT胶体金法的原理与应用POCT胶体金法的原理是基于免疫层析反应。

胶体金纳米颗粒经过生物分子修饰后,与待检测样本中的目标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结合后的金纳米颗粒在检测线处形成红色沉淀,根据沉淀的颜色深浅和样本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感染病原体或疾病状况。

POCT胶体金法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体检测:如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2.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等;3.药物浓度监测: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心血管药物等;4.食品安全检测: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兽药残留等;5.环境监测:如有毒物质、污染物等。

三、POCT胶体金法的优缺点优点:1.操作简便,无需专业设备,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自测;2.结果快速呈现,一般5-15分钟即可得出检测结果;3.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性较好;4.样本用量小,适用于多种生物样本检测;5.稳定性较好,便于保存和运输。

缺点:1.受限于胶体金法的检测范围,部分项目无法满足临床需求;2.与其他免疫诊断方法相比,精密度和重复性略显不足;3.部分检测产品需要冷藏,运输和储存条件较为苛刻;4.废弃物处理需注意环保,避免污染环境。

四、我国POCT胶体金法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近年来,我国POCT胶体金法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在政策扶持、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POCT胶体金法产品不断丰富,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同时,国内企业在产品质量、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不断突破,逐步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POCT技术发展现状与临床适用性

POCT技术发展现状与临床适用性
Patient self-testing in a home or munity setting is excluded .
一、新时期POCT特点与发展

Point-of-care testing(POCT)顾名思义,就是在患者身边进行 相应项目检测,将将样品运输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较中心lab. 可以更快得到结果。
三、POCT技术在临床应用与发展
Common and less used POCT tests, 2015.
Adap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Adams Business Associates, personalized medicine and point-of-care tests, ABA 310, April 2014.
POCT技术发展现状 与临床适用性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检验科 李智
POCT概念与范围
ISO 22870:2012版标准规范“床边检测(POCT)-质量和能力”要求是这 样定义的POCT:
near patient testing testing that is performed near or at the site of a patient with the result
The laboratory director, POCT service leador other suitably qualified person,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a) procuring,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all POCT devices, reagents, and systems, including quality control material; b) establishing documented quality policy and protocol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all POCT and associated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assurance.

POCT与传统体外诊断

POCT与传统体外诊断
POCT与传统体外诊断
体外诊断试剂发展历程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
POCT
POCT- Point Of Care Testing
POCT概念 POCT即即时检测,主要指靠近患者床旁进行的快速检测分析技术,能够在床旁、病房或中心实 验室和检验科之外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检测技术。
优点
缺点
快速:收集样本后,检测过程仅需 3-10分钟。
不能完全准确定量,通常 只能用于样品的初筛
简便:不需其它任何仪器设备,操作也极其简单,无需专业人员,
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进行。
灵敏度受到限制
廉价:单个测试条成本极低
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 果,易对产生漏检情况
可单份检测:对标本既能成批检测,又可单份检测,可立刻拿到
结果,不必等待。
对所需耗材要求较高
稳定性好:金标试剂稳定,可长期保存。
检测标本种类多:既可用于查血,又可用于检尿或唾液,因而适 合各种检查
谢谢观看
免疫层析法 近年来在临床实验诊断技术领域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诊断技术,该技术是以胶体 金或荧光标记物作为示踪标志物,在其上标记抗体(抗原),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免疫标 记技术。该法易于判定,结果准确,对于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疾病辅助诊断都有一定的作用。
阳性结果
标本
T line
C line
POCT-免疫层析法
POCT的优点
POCT仪器或试剂体积小、携带方便、容易使用和出结果快速 POCT检测快速,能帮助尽早诊断和更好的治疗 操作简单,不收时间地点限制,24小时使用 节约综合成本,极大的减少了送检时间和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 检测效率高,检测周期短

POCT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POCT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POCT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一、POCT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个体健康信息的人群不断上升。

因此,临床检验的发展将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方面是在维护人体健康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而人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需要未来的临床检验发展向高分析速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水平、高速网络化信息传递、高精密度分析结果的要求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临床实验室发展趋向中心化。

另一方面是目前国内外医疗机构中除需要具有较大规模的中心医院外,还有家庭与社区医疗服务的需要。

20世纪后期,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在紧急救治过程中需要与时掌握病人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报纸、电视等传媒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有关医疗、保健知识的了解与关心程度不断提高,某些正常、亚健康和带病人群需要经常了解自己体内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验指标的变化。

上述需求促使临床检验仪器向携带便捷、无需专业人员操作、结果即时可得的所谓POCT检验方向发展。

“POCT”是英文point-of-care testing的缩写。

由于在英文文献中一些不同的名称被使用,如nea r-patient testing,on-site testing,bed side testing ,home use testing,extra laboratory te sting等,从而给其中文名称与其准确定义造成一定的困难。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床旁检验”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笼统的POCT定义,主要是指一些操作简便(非专业检验人员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操作),能够在中心实验室之外,如:病房、病人住所、医生办公室、急诊科、手术室、救护车上、战场、甚至学校、工厂等任何场所,开展的检验技术。

由于POCT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效率高、成本低,试剂稳定且便于保存和携带,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等优点,目前正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基本原理POCT与中心实验室一样要依赖各种现代分析技术的支持,如:化学、酶、酶免疫、免疫层析、免疫标记、电极、色谱法、光谱法、生物传感器、光电分析等技术。

即时检验的技术原理及分类

即时检验的技术原理及分类

即时检验的技术原理及分类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是一类在患者近旁进行的、能快速得出检验结果的检测技术。

它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了及时、便捷的支持。

一、即时检验的技术原理即时检验的技术原理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理:1、免疫测定技术免疫测定是 POCT 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例如,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通过将特异性抗体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样本中的待测物质与金标记的抗体结合后,沿着膜层析,在特定位置形成肉眼可见的显色条带,从而实现定性或半定量检测。

2、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能将生物识别元件与物理化学换能器相结合,将生物反应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例如,血糖仪中常用的酶电极传感器,利用葡萄糖氧化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信号来测定血糖浓度。

3、干化学技术干化学技术是将液体样本直接加到含有特定试剂的干燥载体上,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颜色变化,通过反射分光光度计测量反射光强度,从而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

4、分子诊断技术在即时检验中,分子诊断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微型化和简化应用逐渐增多。

例如,恒温扩增技术可以在恒定温度下快速扩增特定的核酸片段,实现对病原体的检测。

二、即时检验的分类根据检测项目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即时检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血糖检测血糖检测是 POCT 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监测血糖水平,以便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便携式血糖仪操作简单、快速,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检测。

2、心血管疾病检测例如,心肌肌钙蛋白 I(cTnI)、肌红蛋白(Myo)等标志物的即时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感染性疾病检测POCT 可以快速检测病原体,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细菌感染等。

这有助于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控制疾病传播。

4、血气和电解质分析即时检测血液中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钠离子、钾离子等指标,对于危重患者的监护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免疫层析法

免疫层析法

免疫层析法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检测方法,用于测量和分析样品中的特定分子或抗原。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层析法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

免疫层析法是一种特定结合反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测定血清、尿液、唾液等人体液样品中的抗体或抗原。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将目标物质分离和检测出来。

免疫层析法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试纸法和凝胶法。

试纸法是最简便的免疫层析方法,通常用于快速筛查和诊断。

在试纸上贴有抗体分子,当样品中存在目标分子时,会与试纸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

试纸法具有操作简单、迅速、廉价等特点,常用于家庭化验、卫生检查等场合。

凝胶法是免疫层析法的另一种常见形式,包括手工凝胶免疫层析法和凝胶电泳免疫层析法。

手工凝胶免疫层析法是一种通用的实验室技术,常用于分析复杂样品中的多个组分。

它通过在凝胶上制备具有不同特异性的抗体线条,样品中的目标分子会与抗体结合并沿着凝胶线条迁移,最终形成特定的条带。

凝胶电泳免疫层析法结合了凝胶电泳和免疫层析的优势,可以对复杂的混合样品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

免疫层析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快速诊断和临床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医疗实践中,免疫层析法可以用来检测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例如HIV、乙肝病毒和梅毒等。

此外,免疫层析法还可以用于监测血液中的癌症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免疫层析法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药物检测等领域。

免疫层析法的优点之一是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以及结果快速可见。

它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步骤,适用于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的使用。

此外,免疫层析法还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够提供可靠的结果。

然而,免疫层析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缺点。

首先,免疫层析法对目标物质的特异性要求较高,有时会出现潜伏期或误检的情况。

其次,免疫层析法无法提供高分辨率和定量分析,对于微量目标物质的检测可能不够敏感。

POCT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POCT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PC O T信息化解决方案之一, 仪器产生的信息被转化 成标准格式, 根据信息的内容, 通过信息路由系统, 传 送到合适 的 目的地。整个系统基于可跨平 台的 Jv aa 语言构建, 主要特点为:1在 O I () S 模型的通信层和管 理层只允许使用 T P I C /P协议, 在更高的细节层应只 使用一种标准的接口或协议, 使用高级协议识别并解 码仪器型号等信息;2不具备网络功能的 P C () O T设 备可以用相应适配器, 而不必添置专用与此连接的服 务器, 支持移动设备使用无线网卡接人;3该系统可 () 2h 4 无人值守, 不间断运行;4 系统即时监控客户端 () 传送的质控过程, 并具备对全院质控数据进行收集、 管理的能力;5 网络系统对患者在不同位置进行检 () 验的结果进行跟踪整合能力, 同时根据参考值范围给 予临床医生提示 ;6根据 Nco 等的研究, () i l hs 通过扫 描试剂条形码来核对试剂及样本可提高检测质量〔 , ‘ 〕 该系统即支持无线手持读取设备可以读取条形码及 患者电子病历。
对P C O T应用效果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 国内 的文献 目前大多集中在血糖仪的应用效果评价上面, 如孙云等对罗氏公 司 Guo ed血糖仪和 A vn l tn cr da- te a 血糖仪的实验性能作评估认为,O T血糖仪可 g PC 作血糖检测筛选 , 但不能替代检验科葡萄糖定量检 测E 。胡勤新等对 2 6 1 0台血糖仪的对照实验及结果统
Rd l i n uos yR I) ai prt im na a(PA 技术, aa i m to s 用于快速
,K MB和 T l() n ; 芬兰 Wa a 公司的 2 lc l 如 na ptn t t g患者身边检验)acl y - 定量检测 MbC - er i t i ( ae e n s ,ni r t l e a s 专 中小 型实 t g辅助性测试)bdi tsn 床边测试)d-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仪 : 门为急诊室 、 i( n ,es e t g( d ei 、e c t le t t g分散检验) 总之, e r id i ( n az e n s 等, 如果测试不 验室和医生办公室设计。杯型载体中包被有抗体和 其他冻干试剂, 可用全血测定。检测项 目包括心肌 在主实验室做, 并且它是一个移动的系统, 就可以称 MbT I - )生殖和感染标志物;3挪威 N ( () y - 为P C 。因为其具有体积小、 OT 携带方便、 容易使用 ( , n,K MB 、 和结果快速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cm d o e 公司的小型光反射阅读仪 N cr R ae yoa edr c d n: 通过光敏定函数将反射光信号换算成浓度;4芬 () 已经成为检验医学发展很快的新热点。 兰Oi Dansc公司基于免疫浊度反应和微粒 r n gots o i i PC O T设备概况 增强技术 的免疫 比浊仪: 可在血红蛋 白存在的环境 下, 检测全血标本中的 C反应蛋白含量;5美国 Bo () i - 最近 2 0年来, 出现了许多与 P C O T试剂配套的 se i 公司药物滥用过筛试验的 T i C rlk系统: t r 娘e en a i 小型检测仪, 数据处理与 自动分析仪相似, 可由预先 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光电二级管, 可以探测红 、 蓝、 编制的软件完成, 为提高 P C O T的准确性和定量检侧 绿三种光发射, 借助微处理器标记多种药物及药物的 提供了良 好的蓦础。 代谢产物 。 1便携式或手提式检测仪: . 上世纪 9 0年代新一 代便携式或手提式 P C O T检测仪大量出现, 尤其是用 PC O T的信息化管理 于血糖的监测。其原 因一方面是技术 的进步 已能制 备出精良的小型探测器, 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经济和方 便的需要, 例如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在免疫测定 由于生产厂商 、 技术标准 、 国家标准等不同, 目前

免疫 层析技术

免疫 层析技术
如果谁对免疫层析还不了解, 或还存在疑问,放学可直接拷贝 该PPT
Thank You
免疫学知识回顾
特异性反应:指免疫应
答过程中所产生抗体和致敏 淋巴细胞与相应抗质(抗原)特 异性结合所发生的一系列反 应。
免疫学知识回顾
IgD IgA
IgM
五种免疫球蛋白
IgE
IgG
免疫学知识回顾
IgA: 占血清Ig抗体含量约13%,参与黏膜免疫 IgD: 识别抗原 IgE: 可抗寄生虫,也可引发过敏反应
• 时间分辨与镧系元素荧光免疫层析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荧光 法(TRFIA):是一类通过标记 镧系元素,也称稀土元素 (REE),使之与抗原/抗体螯 合并被激发出一定波长荧光, 同时对荧光波长和发光时间 两个参数进行检测的新型检 测技术。
• 时间分辨与镧系元素荧光免疫层析
由于标记物体积小、标记物 对被标记的大分子蛋白的空间结 构影响极低、信噪比高及波峰尖 锐等特点, 非特异荧光信号对结 果的干扰降低,TRFIA的灵敏度显 著提升。镧系荧光免疫方法 (LFICA)以TRFIA为基础,可以对超 微量的待测物进行快速检测,目前 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测,如心血 管类疾病,肿瘤类疾病等。
• 量子点免疫层析
量子点(简称QDs,又 称半导体纳米粒子)是由 Ⅱ~Ⅵ族或Ⅲ~V族元素 组成的,半径小于或接近 于激光玻尔半径,能够接 受激发光产生荧光的一类 半导体纳米颗粒。
• 量子点免疫层析
不同粒径量子点的不同颜色
量子点是一类半导体材 料, 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优良。同时, 此类材料具有吸收 峰宽、激发光谱连续分布、荧光 强度高和斯托克斯位移大的特点, 因此可以实现同一束光激发下,不 同粒径量子点均可以得到激发,达 到同时多目标检测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㊀㊀述免疫层析技术的发展及在P O C T中的应用黄德智综述,蒲晓允ә审校(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检验科,重庆400037)㊀㊀摘㊀要:免疫层析技术因其简单㊁方便㊁易操作㊁快速,价格相对低廉,已广泛应用于即时检测(P O C T).随着P O C T检测项目的增多和对已有项目检测定量㊁灵敏度㊁特异度等要求的提高,本文就免疫层析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应用,作以下综述.关键词:免疫层析技术;㊀即时检测;㊀量子点D O I:10.3969/j.i s s n.1673G4130.2019.05.022中图法分类号:R446文章编号:1673G4130(2019)05G0594G04文献标识码:A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m m u n o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P O C THU A N GD e z h i,P UX i a o y u nә(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L a b o r a t o r y,X i n q i a oH o s p i t a l,A r m y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C h o n g q i n g400037,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m m u n o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h a sb e e nw i d e l y u s e d i nP O C Tb e c a u s eo f i t s s i m p l i c i t y,c o n v e n i e n c e, e a s y o p e r a t i o n,r a p i d i t y a n d r e l a t i v e l y l o w p r i c e.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o fP O C Tt e s t i n g i t e m s a n d t h e i n c r e a s eo f 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 q u a n t i f i c a t i o n,s e n s i t i v i t y,a n d s p e c i f i c i t y o f e x i s t i n g p r o j e c t s,t 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 s t h e l a t e s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i m m u n o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K e y w o r d s:i m m u n o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㊀P O C T;㊀q u a n t u md o t s1㊀免疫层析技术简介㊀㊀免疫层析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发达国家兴起并被用于检测血清蛋白的一种结合了免疫技术和色谱层析技术的快速检测分析方法,利用胶体金㊁胶体碳㊁磁性纳米材料㊁稀土纳米材料㊁量子点等着色标记物,在层析时,标记物与待测物的络合物被相应的配体捕获而浓集显色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检测线,以纤维膜上显色条带的有无㊁颜色深浅和反射光线来定性或定量,在即时检测(P O C T)中应用极为广泛.免疫层析试纸条由样品垫㊁结合垫㊁硝酸纤维素(N C)膜㊁检测线(T线)㊁质控线(C线)㊁吸水垫㊁聚氯乙烯(P V C)底板等部分组成,根据待检测物的大小和抗原抗体结合的方式,分为双抗体夹心法和竞争法[1G2].2㊀免疫层析技术发展及应用㊀㊀免疫层析技术关键在于依靠标记抗体的免疫标记材料,而纳米材料由于优越的信号放大作用,能达到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备受青睐.下面主要从胶体碳㊁量子点㊁稀土纳米材料㊁上转换发光技术和超顺磁性纳米材料以及适配体等方面进行介绍.2.1㊀胶体碳㊀与胶体金相比,胶体碳的优点包括更高的颜色强度,即更高的灵敏度和标记效率,动力学检测范围更广,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可大规模生产且更环保,但由于其标记和封闭时间长,并未体现出对胶体金的绝对优势,故其商业化程度较低[3G4].何卓等[3]利用碳纳米颗粒制作的胶体碳试纸条用于检测疟原虫,并可通过扫描检测带灰度值以定量.最近,Y U等[4]利用一种新的胶体碳材料氧化石墨烯作为标记物,成功制作出用于检测黄曲霉素B1的试纸条,肉眼最低检测限可达0.3n g/m L.材料学的进步能促进检测的进步,诸如碳量子点和石墨烯量子点等材料也是免疫层析研究中可以利用的标记材料.2.2㊀量子点㊀量子点被认为是免疫层析中最有前途的荧光半导体纳米材料,与一般荧光染料相比,量子点具有尺寸可调的荧光,发射光谱窄而对称,高量子产率,宽吸收光谱,荧光强度高,耐光漂白和稳定性好等优点[5G6].水溶性量子点表面富含羧基或氨基以用于连接蛋白质.表面是羧基的量子点被1G(3G二甲氨基丙基)G3G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 D C)和NG羟基琥珀酰亚胺(N H S)激活,并且这些激活的羧基和抗体的氨基相连接.这些特性使得量子点是一个可以达到高灵敏度和同时对多种检测物定量的免疫层析标记物[7].为了检测样本中不同的物质,有两种不同模式的检测方法.第一种模式是不同的T线去检测与之对应的分析物;第二种模式是一条T线去检测不同的分析物.例如,第一种模式,T A R A N O V A等[8]设计了一种 交通信号灯 式的竞争性免疫层析方法,他们495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年3月第40卷第5期㊀I n t J L a bM e d,M a r c h2019,V o l.40,N o.5ә㊀通信作者,EGm a i l:15809320@q q.c o m.㊀㊀本文引用格式:黄德智,蒲晓允.免疫层析技术的发展及在P O C T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5):594G597.使用的多色彩的量子点作为标记物以同时检测牛奶中的氧氟沙星㊁氯霉素和链霉素,有625㊁585㊁525n m 的3种不同发射峰的水溶性量子点被用于制作成3条不同颜色的检测线,分别是红色㊁黄色和绿色.在这种 交通信号灯 式的检测方法中,氧氟沙星㊁氯霉素和链霉素的检测限分别达到了0.30㊁0.12㊁0.20n g/m L,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L I S A)方法的检测限低了80~200倍.第二种模式,WA N G等[7]设计的一种以多色量子点为标记物的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试纸条,这种试纸条只有一条T线,可同时检测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检测限分别为3㊁2n g/m L.虽然量子点有诸多优点,但量子点也有缺点.例如,量子点在生物环境下化学性质和胶体性质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导致定量不准确.所以,最近已经有几个研究小组都已经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把量子点包被到纳米颗粒表面或里面形成量子点微球,以提升其化学和胶体稳定性,并借此通过量子点的数量来扩大检测信号[8G9].丁乔棋等[10]以羧基化C d T e/Z n S e量子点荧光微球为标记物制作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牛奶中的氯霉素,检出限为0.1μg/L.量子点提高稳定性后,在多联检测上是很有前途的纳米材料.2.3㊀镧系元素㊀镧系元素是第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15种元素的统称,用符号L n表示,镧系元素和免疫层析技术相结合形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层析技术(T R F I C A)[11].与传统荧光标记物相比,镧系元素有独特的荧光特性:荧光寿命长,激发光和发射光的波长差(s t o k e s位移)大,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无交叉,特征峰非常尖锐,标记物体积小(原子标记),标记物不会影响被标记物(尤其对蛋白质的影响小)的空间立体结构,保证了被检物质的稳定性,且可以实现多位点标记等特点.通过有效利用波长分辨和时间分辨技术排除非特异荧光,实现了高信噪比和灵敏度,以时间分辨技术测量特异荧光,对待检物质进行定量分析,解决了普通荧光分析中材料和样品中非特异荧光产生的高背景问题,其中E u最为常用[12G13].L I A N G等[14]用E u3+敖合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标记物制作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以检测甲胎蛋白,该研究小组是以T线荧光值/C线荧光值(H T/H C比率)来定量检测甲胎蛋白,以H T/H C 比率来定量可以消除试纸条之间的固有异质性和检测标本的基质效应,使得结果准确性和重复性更好.最后该小组检测甲胎蛋白的线性范围达到1.0~1000.0I U/m L,最低检测限达到了0.1I U/m L,与商用的化学发光试剂盒结果符合性优异.同样地,T RGF I C A一样可以实现一个试纸条检测多种物质. WA N G等[15]用竞争法,在N C膜上划了1条C线和3条T线,3条T线分别用于检测3种不同的βG受体激动剂:盐酸克伦特罗㊁莱克多巴胺㊁沙丁胺醇.理论上讲,T R F I C A的灵敏度可以达到10~18m o l/L,但在现有的研究中还不能达到,所以以后的研究仍须进一步发挥其高灵敏度的优势.2.4㊀上转换发光技术㊀上转换发光技术即以稀土金属元素(主要是镧系)构成的纳米或亚微米颗粒作为标记物的免疫层析技术[16].上转换发光材料在红外激发光下可发射出不同波长的可见光,使其具有抗光漂白能力强㊁反斯托克斯位移宽㊁毒性低㊁背景荧光干扰小㊁发光特性稳定等有点,在免疫检测中可提高灵敏度和信噪比,尤其适用于复杂样本的检测[17G20].雷萌等[21]研制基于上转换纳米荧光快速定量检测降钙素原的免疫层析检测技术,最低检测限为0.02n g/m L,线性范围为0.05~44.00n g/m L.基于上转换发光尤其适用于复杂样本的检测的特点,可以开发基于上转换发光的多联检测试纸条.2.5㊀磁性纳米微球㊀在传统的免疫层析方法中,定量主要依赖于测试仪去读取可见光或荧光,但这种方法的劣势就是只能检测到膜表面及以下10μm这部分的可见光或荧光.然而,通常N C膜的厚度一般是数百微米,分析物在层析时,从膜表面到底部均有指示物质的分布,这样就造成了多达90%或以上的指示物质未被肉眼或光学仪器所测量到,这对于检测的灵敏度是个极大的损失.而基于超顺磁纳米颗粒(MN P s)作为标记物的免疫层析方法,利用磁信号分析仪(MA R)可以实现对膜上信号的完整读取,不用去考虑膜的厚度问题,这样可以把灵敏度提高10~1000倍,而且试纸条在长时间放置后磁信号并不会有明显损失,生物材料中有鲜有磁信号,因此,对试纸条的干扰很小,所以这样的方法可以达到很高的灵敏度㊁准确性和稳定性[9,22G23].基于超顺磁纳米颗粒的免疫层析法,定量的检测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模式是在振荡的磁场中,用巨磁阻传感器去检测T线上所有磁性纳米颗粒的磁化饱和强度;第二种模式是在磁场中,利用磁信号检测仪去扫描N C膜上各个部分以得到磁通量[9].然而两种模式使用的检测仪器不适宜普及,WU等[24]利用智能手机的相机和成像技术把质控线和检测线上的磁珠抗体颜色强度转化成数字信号来给尿液中的可卡因定量.G O N G等[25]也利用磁性微球建立了同时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 KGM B)的方法,最低检测限达到了0.049n g/m L和0.085n g/m L.这也为以后用磁性微球建立免疫层析的方法做出了一定的指引,可以利用身边的智能设备如手机等作为检测设备,做到更加高效快速的检测.2.6㊀适配体㊀传统的免疫层析法用抗体作为标记物和捕获物,现在随着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 E L E X)的应用,配对的适配体也逐渐筛选出来.适配体相对于传统的抗体来讲,具有诸多的优势:筛选周期短,亲和力和稳定性高,特异度强,重复性好,易于合成和修饰,成本低,易于保存,无免疫原性和毒595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年3月第40卷第5期㊀I n t J L a bM e d,M a r c h2019,V o l.40,N o.5性,可与细胞㊁重金属㊁蛋白质㊁细菌和病毒等靶标适配[26G27].A HMA DR A S T O N等[28]利用S E L E X筛选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同源适配体结合胶体金技术检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溶液和血清中的检测限分别达到了0.137n m o l和0.105n m o l.WU等[26]也首次用适配体检测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达到了20n g/m L.由于适配体的诸多优点以及S E L E X技术的逐渐成熟应用,在免疫层析上用适配体来代替抗体检测是一个好的方向.3㊀结论和展望㊀㊀本综述介绍了免疫层析法的设计组装㊁反应原理及主要标记物种类和在P O C T的应用,包括床旁检测㊁食物检测和环境监测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胶体金,到后来的胶体碳㊁量子点㊁稀土发光材料㊁上转换发光材料㊁超顺磁纳米微球和适配体等,以及本文中还未提及的脂质体等材料,各种材料都被人们发现并运用,使得免疫层析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定量㊁提高灵敏度㊁多联检测和环保是未来依然要努力的方向.总之,多种多样的标记材料已经在免疫层析法上有所使用,也各自展现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应进一步对此深入研究,以使得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检测㊁食品检测和环境监测等.参考文献[1]WA N GCE,G U A N DI,C H E N C,e t a l.R a p i dd e t e c t i o n o f u n c o n j u g a t e d e s t r i o l i n t h e s e r u mv i a s u p e r p a r a m a g n e tGi cl a t e r a lf l o w i m m u n o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i ca s s a y[J].A n a lB i o a n a lC h e m,2018,410(1):123G130.[2]Y A NLZ,D O U L N,B U T,e t a l.H i g h l y s e n s i t i v e f u r aGz o l i d o n em o n i t o r i n g i n m i l kb y as i g n a la m p l i f i e dl a t e r a lf l o wa s s a y b a s e do nm ag n e t i t e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l a b e l e dd u a lGp r o b e[J].F o o dC h e m,2018,261:131G138.[3]何卓,李正祥,庄世锋,等.疟原虫胶体碳试纸条的研制[J].热带医学杂志,2017,17(3):323G327.[4]Y U L,L IP W,D I N G XX,e t a l.G r a p h e n e o x i d e a n d c a rGb o x y l a t e d g r a p h e n eo x i d e:v i a b l e t w oGd i m e n s i o n a l n a n o l aGb e l sf o rl a t e r a lf l o w i m m u n o a s s a y s[J].T a l a n t a,2017,165:167G175.[5]L ET,Z HA N GZ H,WUJ,e t a l.Af l u o r e s c e n t i m m u n oG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i c s t r i p t e s tu s i n g a q u a n t u md o tGa n t i b o d yp r o b e f o rr a p i da n d q u a n t i t a t i v ed e t e c t i o no f1Ga m i n o h yGd a n t o i n i ne d i b l ea n i m a l t i s s u e s[J].A n a lB i o a n a lC h e m,2018,410(2):565G572.[6]WA N GSJ,L I U Y,J I A O SS,e t a l.Q u a n t u mGd o tGb a s e d l a t e r a l f l o wi m m u n o a s s a y f o rd e t e c t i o no fn e o n i c o t i n o i d r e s i d u e s i nt e al e a v e s[J].J A g r i cF o o d C h e m,2017,65(46):10107G10114.[7]WA N GCY,H O UF,MA YC.S i m u l t a n e o u s q u a n t i t a t i v ed e t e c t i o no fm u l t i p l e t u m o rm a r k e r sw i t h a r a p i d a n d s e nGs i t i v e m u l t i c o l o r q u a n t u m d o t sb a s e di m m u n o c h r o m a t oGg r a p h i c t e s t s t r i p[J].B i o s e n sB i o e l e c t r o n,2015,68:156G162.[8]T A R A N O V A N A,B E R L I N A A N,Z H E R D E V A V,e t a l.ᶄT r a f f i cl i g h tᶄi m m u n o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i ct e s tb a s e do nm u l t i c o l o r q u a n t u md o t s f o r t h e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d e t e c t i o no f s e v e r a l a n t i b i o t i c s i n m i l k[J].B i o s e n sB i o e l e c t r o n,2015,63(2):255G261.[9]HU A N GXL,A G U I L A RZP,X U H Y,e t a l.M e m b r a n eGb a s e d l a t e r a lf l o w i m m u n o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i c s t r i p w i t h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a s r e p o r t e r s f o rd e t e c t i o n:a r e v i e w[J].B i oGs e n sB i o e l e c t r o n,2016,75:166G180.[10]丁乔棋,李丽,范文韬,等.基于新型量子点荧光微球的氯霉素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和应用[J].分析化学,2017,45(11):1686G1693.[11]梁荣良,吴英松.镧系元素在免疫学检测技术中的应用[J].现代免疫学,2015,35(4):348G352.[12]史咏梅,何晖,冯子力,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9):2866G2869.[13]邓传欢,吴英松,徐劲.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1):111G114.[14]L I A N G RL,X U XP,L I U TC,e t a l.R a p i d a n d s e n s i t i v e l a t e r a l f l o wi m m u n o a s s a y m e t h o df o rd e t e r m i n i n g a l p h a f e t o p r o t e i n i n s e r u mu s i n g e u r o p i u m(Ⅲ)c h e l a t em i c r o pGa r t i c l e sGb a s e d l a t e r a l f l o wt e s t s t r i p s[J].A n a l y t i c aC h i m iGc aA c t a,2015,891:277G283.[15]WA N GPL,WA N GZ,S UXO.As e n s i t i v e a n d q u a n t i t aGt i v e f l u o r e s c e n t m u l t iGc o m p o n e n t i m m u n oGc h r o m a t oGg r a p h i c s e n s o r f o rb e t aGa g o n i s t r e s i d u e s[J].B i o s e n sB i oGe l e c t r o n,2015,64:511G516.[16]C O R S T J E N S P M,T J O N K M,D E D O O D CGJ,e ta l.M u l t iGc e n t e r e v a l u a t i o no f au s e rGf r i e n d l y l a t e r a l f l o wa sGs a y t od e t e r m i n eI PG10a n dC C L4l e v e l s i nb l o o do fT Ba n d n o nGT B c a s e s i nA f r i c a[J].C l i nB i o c h e m,2016,49(1/2):22G31.[17]李阳,王云龙.免疫层析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22):3978G3980.[18]於然,谢飞,马雪梅.上转换荧光材料的化学修饰及在免疫检测的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5,35(3):304G309.[19]L I U X,Z HA O Y,S U N C Y,e ta l.R a p i dd e t e c t i o no fa b r i n i n f o o d sw i t ha nu pGc o n v e r t i n gp h o s p h o r t e c h n o l oGg yGb a s e dl a t e r a lf l o w a s s a y[J].S c iR e p,2016,6(1):34926.[20]HU A F,Z HA N G PP,Z HA N G FL,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 a nu pGc o n v e r t i n gp h o s p h o r t e c h n o l o g yGb a s e d l a t e r a l f l o w a s s a y f o r r a p i dd e t ec t i o no fF r a n c i s e l l a t u l a r e n s i s[J].S c iR e p,2015,5(1):17178[21]雷萌,许新强,冀天星,等.基于上转换纳米荧光快速定量检测P C T技术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67G69.[22]R Y U Y,J I N Z,K A N G M S,e t a l.I n c r e a s e i nt h ed e t e cGt i o n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a l a t e r a l f l o wa s s a y f o r a c a r d i a cm a r k e rb y o r i e n t e d i m m o b i l i z a t i o no f a n t i b o d y[J].B i o C h i p J o u rG695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年3月第40卷第5期㊀I n t J L a bM e d,M a r c h2019,V o l.40,N o.5n a l,2011,5(3):193G198.[23]C H E N Y R,WA N G K,L I U Z R,e ta l.R a p i dd e t e c t i o na n d q u a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t u m o rm a r k e r c a rb o h y d r a t ea n t i g e n72G4(C A72G4)u s i n g a s u p e r p a r a m a g n e t i c i m m u n oG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i c s t r i p[J].A n a lB i o a n a lC h e m,2016,408(9):2319G2327.[24]WU J,D O N G M L,Z HA N G C,e ta l.M a g n e t i cl a t e r a lf l o ws t r i p f o r t h ed e t e c t i o no f c o c a i n e i nu r i n eb y n a k e de y e s a n d s m a r t p h o n e c a m e r a[J].S e n s o r s(B a s e l),2017,17(6):1286.[25]G O N G X Q,Z HA N G B,P I A OJF,e t a l.H i g hs e n s i t i v e a n dm u l t i p l e d e t e c t i o no f a c u t e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b i oGm a r k e r sb a s e do nad u a lGr e a d o u t i m m u n o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t e s t s t r i p[J].N a n o m e d:N a n o t e c h n o lB i o lM e d,2018,14(4):1257G1266.[26]WUS J,L I UL H,D U A N N,e t a l.A p t a m e rGB a s e d l a t e r a l f l o wt e s t s t r i p f o r r a p i dd e t e c t i o no f z e a r a l e n o n e i nc o r n s a m p l e s[J].JA g r i cF o o dC h e m,2018,66(8):1949G1954.[27]L I UJ,Z E N GJY,T I A NYP,e t a l.A n a p t a m e r a n d f u n cGt i o n a l i z e dn a n o p a r t i c l eGb a s e ds t r i p b i o s e n s o rf o ro nGs i t ed e t e c t i o no fk a n a m y c i ni nf o o d s a m p l e s[J].A n a l y s t,2018,143(1):182G189.[28]A HMA DR A S T O N N H,N G U Y E N V,G U M B.An e w l a t e r a l f l o ws t r i p a s s a y(L F S A)u s i n g a p a i ro f a p t a m e r s f o r t h e d e t e c t i o no f v a s p i n[J].B i o s e n sB i o e l e c t r o n,2017,93:21G25.(收稿日期:2018G09G20㊀修回日期:2018G12G16)综㊀㊀述脱落滋养层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李㊀丹综述,兰风华审校(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全军检验医学研究所临床遗传与实验医学科,福建福州350025)㊀㊀摘㊀要:㊀产前诊断为在出生前预测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先天畸形的方法,又称宫内诊断.诊断时间越早,操作创伤性越小,对孕妇及胎儿越有利.通过微创方法收集宫颈脱落滋养层细胞,对其进行形态学㊁免疫学㊁遗传学等分析,可确定其胎源性来源并实现孕早期胎儿遗传病的诊断,从而达到产前诊断早期㊁微创的目的.本文就近年来基于宫颈脱落滋养层细胞的微创性产前诊断进展做一综述.关键词:产前诊断;㊀滋养层细胞;㊀遗传分析;㊀先天畸形;㊀宫颈D O I:10.3969/j.i s s n.1673G4130.2019.05.023中图法分类号:R715.5文章编号:1673G4130(2019)05G0597G04文献标识码:AA d v a n c e s i n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r a n s c e r v i c a l t r o p h o b l a s t c e l l s i n p r e n a t a l d i a g n o s i s∗L ID a n,L A NF e n g h u a(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G e n e t i c s 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M e d i c i n e,P L AI n s t i t u t e o f C l i n i c a lL a b o r a t o r yM e d i c i n e,D o n g f a n g H o s p i t a lA f f i l i a t e d t oX i a m e nU n i v e r s i t y,F u z h o u,F u j i a n350025,C h i n a)A b s t r a c t:㊀P r e n a t a l d i a g n o s i s i s a na p p r o a c ho f p r e d i c t i n g w h e t h e r t h e f e t u sh a s c e r t a i n g e n e t i cd i s e a s e s o r c o n g e n i t a lm a l f o r m a t i o n s b e f o r e b i r t h,a l s o k n o w n a s i n t r a u t e r i n e d i a g n o s i s.T h e e a r l i e r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i s,t h e l e s s t r a u m a t i c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i s,a n d t h em o r eb e n e f i c i a l t o p r e g n a n tw o m e na n d f e t u s e s.B y c o l l e c t i n g c e r v i c a l e x f o l i a t e d t r o p h o b l a s t c e l l s b y 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m e t h o d a n d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i rm o r p h o l o g y,i m m u n o l o g y a n d g eGn e t i c s,w e c a nd e t e r m i n e t h e i r f e t a l o r i g i n a n d r e a l i z e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f e t a l g e n e t i c d i s e a s e s i n e a r l y p r e g n a n c y, s o a s t o a c h i e v e t h e g o a l o f e a r l y a n d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p r e n a t a l d i a g n o s i s.I n t h i s p a p e r,w e r e v i e wt h e p r oGg r e s s o f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p r e n a t a l d i a g n o s i s b a s e do n c e r v i c a l e x f o l i a t i v e t r o p h o b l a s t c e l l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K e y w o r d s:p r e n a t a l d i a g n o s i s;㊀t r o p h o b l a s t c e l l s;㊀g e n e t i c a n a l y s i s;㊀c o n g e n i t a lm a l f o r m a t i o n s;㊀c e r v iGc a l㊀㊀产前诊断是降低遗传缺陷新生儿出生率最重要的方法,其金标准为羊膜腔穿刺获取羊水中胎儿细胞行产前遗传分析,但因其操作的有创性㊁致流产风险和诊断时间位于孕中晚期等原因仍难以为广大孕妇所接受.通过微创的方式获得胎儿遗传物质及早期的产前诊断技术是该领域研究者追求的目标.宫颈脱落滋养层细胞取材安全㊁便利,是产前诊断技术微创化的重要备选来源之一,且其可将诊断时间提早至795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年3月第40卷第5期㊀I n t J L a bM e d,M a r c h2019,V o l.40,N o.5∗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引导性项目(2016Y0071).㊀㊀本文引用格式:李丹,兰风华.脱落滋养层细胞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5):597G6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