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与中国文学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塔在长安东南区,上文俯视长安是面向西北。

天宝十一载(752年),杜甫、高适、岑参、薛据、储光羲等到慈恩寺登塔游玩,除薛据外都有《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同题诗作流传后世,成为千古传唱的名篇。

⏹塔在长安东南区,上文俯视长安是面向西北。

【寺院】

⏹佛寺的通称,指安置佛像、经卷,且供僧众居住以便修行、弘法的场所。略称寺,又名寺刹、僧寺、精舍、道场、佛刹、梵刹、净刹、伽蓝、兰若、丛林、檀林、旃檀林、净住舍、法同舍、出世间舍、金刚净刹、寂灭道场、远离恶处、亲近善处、清净无极园等。此外,民间也往往讹称为庙。

⏹[印度]相当于‘寺院’的梵语有四︰

⏹(1)音译毗诃罗,意译为住处、游行处、精舍、僧坊。

⏹(2)原意指幡竿,讹译为刹。因一般习惯在佛堂前立刹,故有此称。

⏹(3)音译为僧伽蓝摩、伽蓝。意译为众园、精舍。即大众共住的园林,多为国王或大富长者所施舍,以供僧侣止住。

⏹(4)音译阿兰若、阿练若、兰若、练若,意译无诤、空闲处。指村外适于清静修道之所。

⏹根据古寺院的遗迹,可知印度佛寺多在中央设方形佛殿,殿外有僧房围绕,殿内正面则安置佛龛。建材系采石、砖、木三种。形式有佛堂、僧房、塔婆等分别。

⏹[中国]据《汉书》〈元帝纪〉注云︰‘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大宋僧史略》卷上〈创造伽蓝〉条云︰‘寺者,释名曰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也。本是司名。西僧乍来,权止公司。移入别居,不忘其本,还标寺号。僧寺之名始于此也。’

⏹可知在汉代,寺原为中央与地方的政事机关,如太常寺、鸿胪寺(招待诸侯及四方边民之所)。后因西域僧东来,多先住鸿胪寺,逮移居他处时,其所住处仍标寺号。从此遂称僧侣的居所为寺。又,‘院’本是周围有垣之意,转指周垣或有回廊的建筑物,亦指官舍。至于将佛教建筑称为‘院’,则始自唐代在大慈恩寺所建的翻经院。至宋代,官立的大寺亦多称院。

⏹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布局,大致沿袭印度形式。尔后因融入固有的民族风格,遂呈现新貌。其建材以木为主,多设于平地(如府城市街)或山中。故后世寺院除寺号、院号外,亦附加山号。又有以年号名寺者,如北魏之景明寺、正始寺、唐之开元寺。此外,寺院若依创设者而分,可分成官寺(由官府所建)、私寺(由私人营造)。若依住寺者而分,乃有僧寺、尼寺之别。若依宗派,则分为禅院(禅宗)、教院(天台、华严诸宗)、律院(律宗)或禅寺(禅宗)、讲寺(从事经论研究之寺院)、教寺(从事世俗教化之寺院)等类。

⏹创建于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为我国佛寺的滥觞,其后续有建业(南京)建初寺、武昌昌乐寺、慧宝寺、金陵瑞相院、保宁寺、苏州通玄寺、扬州化城寺、四明德润寺等。西晋初年,京洛一带造寺塔图像而礼拜之风盛行,不少达官显贵或舍旧宅,或于各地立寺塔。当时佛教建筑概称为‘浮图’。后因高峻层塔渐为寺院的重要象征,‘浮图’遂转而专指高塔。

【浮图】

⏹与佛图、浮屠同为佛陀的另一音译。意译为净觉。也是寺塔的别名。《广弘明集》卷二云︰‘浮图,或言佛陀,声相转也。译云净觉,言灭秽成明道为圣悟也。’另外,《佛说十二游经》云︰‘为佛作精舍,作十二佛图寺、七十二讲堂、三千六百间屋、五百楼阁。’《大智度论》卷十一云︰‘阿输伽王一日作八万佛图。’卷十六云︰‘或焚烧山野及诸聚落佛图、精舍。’等所说即指寺塔。又,《分别功德论》卷三也有此种用例。

【塔】

⏹指埋藏遗骨、经卷,或为标示特别灵地而造的建筑物。塔是略称,具称为塔婆,或窣睹波、数斗婆、私偷簸、苏偷婆等,意译方坟、圆冢、归宗或高显、聚相、灭恶生善处等。

⏹一般而言,造塔是为供奉遗骨,但也有为供奉佛的爪发、牙齿、钵衣之类而造塔。或在与佛陀一生行历中主要事件有关的地方设塔纪念,如在佛生处、成道处等造四塔、八塔之类。

【大慈恩寺】

⏹位于西安城南之古寺。又称慈恩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治(高宗)为报其母文德皇后之慈恩营筑该寺。寺分十余院,一千余间,庄严雄丽。寺成,太子亲幸,拜佛像幡华,敕度三百僧,别请五十大德,迎玄奘为上座。且于寺之西北,筑造翻经院,安置玄奘所携回之经像舍利等。后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请来梵筴,因玄奘担忧经像遭火难、散佚,帝乃令采西域之制,建大雁塔(五层砖塔),安置梵筴等。玄奘所译出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太宗亲制¡®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亦亲撰序记,各镌之于石碑。永徽四年(653),由中书令褚遂良书此两碑文,亦各刻之,置于塔南之后壁。

⏹玄奘一生译经事业大半完成于斯,先后译有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佛地经论、因明正理门论本、大乘广百论释论、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等多部。显庆元年(656),玄奘奏请建立大慈恩寺碑,帝乃亲制其文,赐之与寺,仍奉迎于芳林门。三年,西明寺新成,玄奘奉敕移住。麟德元年(664),玄奘示寂于玉华宫,门人遵其遗命,将其柩迁往翻经院,并葬于浐东白鹿原。后有义福继至,住二十余年而入寂。德宗时,北印度三藏牟尼室利来此译经,其后示寂于此。后历经数代灾变,本寺之故址仅存者唯大雁塔,至清康熙年间重加整修,以迄于今。

⏹【大雁塔】

⏹乃我国名塔。原十层,今存七层。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初名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依玄奘之建议所筑,旨在贮藏玄奘自西域请回之经论梵本。该塔仿西域形式建成,五层砖造。各层皆置舍利。基面各百四十尺,高百八十尺。武则天年中,依中国式样重行改造,筑至十层,每层四门,高三百尺。天祐元年(904)毁于朱温兵火,仅存七层,后虽经多次修建,然形式迄今未改。雁塔名称来源有二说,一为雁舍身供僧,僧感而筑灵塔,遂有此称;另一说谓达嚫国有伽叶佛伽蓝,穿石山作五层塔,底层成雁形,故称为雁塔。今塔高六十四公尺,呈方形七层楼阁式,不同于一般塔式。塔底层南门两侧,嵌有唐太宗撰文¡®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及唐高宗所作序文。青石门框门楣上,刻有佛、菩萨像,端严优美,西门楣佛殿雕刻,细部毕具,皆为唐代原物,可能为初建或武则天重修时之作品,为现存唐代线刻之上品,亦为研究唐代建筑、雕刻艺术之重要文物。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储光羲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

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

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

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

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

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宜春苑:曲江池。

⏹天汉:天河。

⏹大极:1.终结。 2.最高准则。

⏹太极: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衍为宇宙万事万物。

⏹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指青山。

⏹杳冥:1.指天空,高远之处。 2.阴暗貌。 3.犹渺茫。 4.谓奥秘莫测。

⏹躨跜ku¨ª n¨ª:1.盘曲蠕动貌。 2.踞伏貌。

⏹阊阖:①传说中的天门: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②指宫门:早朝听诏毕,唤马阊阖前。

⏹崱屴z¨¨ l¨¬:高大峻险貌;挺拔貌。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高適

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

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

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

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

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