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后习俗水平
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确认的 理性化的伦理原则来判断是非对错, 这一阶段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儿童认为法律是 为了保护大家的权利而制定的;第二 阶段是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认为 只有基于普遍的伦理原则做出的决定 才是正确的。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
1 2
04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实践 意义
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指导教育者根据学生的道德发展 阶段和特点,制定更加符合学生
需求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方式。
帮助教育者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道 德认知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引
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醒教育者关注学生的道德判断 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拓展跨文化、跨领域的研 究
深化个体差异的研究
结合神经科学和基因研究
培养道德判断力
研究不同文化、不同领域(如商业、教育 、医疗等)中道德认知的发展和应用。
进一步探讨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个体差异 的原因、表现和影响,为教育和心理咨询 提供指导。
探究道德认知发展的神经和基因基础,为 深入理解道德认知提供更多依据。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理论背景 •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实践意义 • 结论与展望
01
理论背景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概念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过程。
它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水平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并提出了道德发 展的三个阶段。
强调了道德认知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1. 引言1.1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简介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是他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该理论主要研究人类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认为道德认知与认知结构的发展密切相关。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人类的道德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
在前传统阶段,个体主要以避免惩罚和获取奖励为导向,道德取向较为简单。
在传统阶段,个体开始接受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
而在后传统阶段,个体则能够独立思考和建立自己的道德准则,不仅考虑法律和社会规范,还能够基于普世的道德原则做出决定。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于理解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也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比如对于是否存在后传统阶段的讨论,以及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是否受到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字数:215】2. 正文2.1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三个层次1. 预传统道德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主要受到外部权威和规则的约束,道德观念主要是基于惩罚和奖励的。
个体的道德判断往往是出于对权威的顺从或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缺乏自我思考和价值观念的建立。
2. 传统道德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社会规则的重要性,道德观念更多地围绕着维护社会秩序和尊重他人的权利展开。
个体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但仍然受到传统的规则和习俗的束缚,无法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地分析道德问题。
3. 后传统道德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超越传统的道德框架,开始注重普遍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建立。
个体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道德问题,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并能够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
个体在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不受传统规则和权威的束缚,作出符合良知和普遍原则的道德选择。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思考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思考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关于人类道德思维和行为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主张,道德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们经历着不同的阶段,从而逐步形成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
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个体情感和认知上的变化,还涉及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该理论对个体如何认知道德、行为起到指导作用,对于教育、道德教化和管理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阶段、影响因素和启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反思。
首先,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包括三个阶段: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
在前传统阶段,个体主要关注自身需要和利益,没有意识到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
在传统阶段,个体意识到了社会和集体意识,遵守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权威规定。
在后传统阶段,个体开始自主思考,产生独立思考和道德判断。
这三个阶段代表了人类道德意识和思维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
其次,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因素需要考虑到个体自身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
个体成长经历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等因素。
社会环境包括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因素。
一个人的道德理念的形成,需要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个体自身成长经历起着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作用。
在个体自身成长经历方面,家庭教育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
父母的道德教育和行为是孩子认知和学习道德的先导。
学校教育也是有重要作用的,通过教育和培养,学生可以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此外,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也对个体道德的认知和习惯产生巨大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形成了不同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方式。
最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如何培养好的文明公民和领导者,提供了重要启示。
首先需要建立社会道德规范和公正法制,强制执行遵守道德准则的行为。
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个体道德认知和行为进行培养和引导。
此外,也需要重视文化交流和交融,促进地区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公民素质,形成健康有序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Piaget’sTheoryonDevelopmentofMoralCagnition)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它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形成三个方面。
J·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以展的心理学家。
他在1932年出版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是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里程碑。
一、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课题中采用了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
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然后分析儿童所作的回答,尤其是错误的回答,从中长出规律性的东西。
皮亚杰认为,道德是由种种规则体系构成的,道德的实质或者说成熟的道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儿童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公道的基础。
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
因此,皮亚杰着重从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研究儿童道德的开始和发展规律。
皮亚杰与他的同事分别同大约20名4~12,13岁不同年龄儿童一道玩弹子游戏,或观察两个儿童比赛打弹子游戏,研究了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理解和使用情况。
皮亚杰认为儿童对规则的认识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年龄阶段:第一阶段,规则还不是遵守义务的运动规则。
儿童常常把自己认定的规则与成人教给的社会规则混在一起。
第二阶段,规则是以片面的尊重为基础的强制性规则。
儿童认为规则是外加的、绝对不能变的东西。
例如年幼儿童与大年龄儿童一起玩时,并不了解为什么要有规则,只是因为大年龄儿童要强迫他们遵守。
第三阶段,规则是彼此商订的、可变的。
这时儿童不再把规则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认为游戏中最重要的是维护双方对等的原则,具体的规则是儿童们自己商订的,因此也是可变的,关键是要使它合理,一旦确定了规则,参加游戏的人就有义务遵守它。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思考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思考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一种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主要探讨人的道德认知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并依据年龄不同划分了三个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
本文将对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进行思考和探讨。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道德判断和行为与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人在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及责任,并开始通过推理、判断和决策的过程来对待道德问题。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个体道德认知的内在机制以及道德发展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三个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前传统道德阶段、传统道德阶段和后传统道德阶段。
在前传统道德阶段,个体主要根据外部规则和权威来判断是非和行为,无法从道德问题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传统道德阶段,个体开始理解道德规范的内涵,并逐渐发展出道德责任感和信仰。
在后传统道德阶段,个体会基于道德原则和个人伦理准则来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
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为我们了解个体在道德认知发展中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提出对于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个体的道德发展离不开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根据个体所处的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教育活动和指导。
在前传统道德阶段,个体的道德认知仍然较为简单和表面,教育者可以通过讲述道德规范和榜样的故事来启发其道德思考。
在传统道德阶段,个体开始理解道德准则的内涵,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其探索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的讨论活动来促进其道德发展。
在后传统道德阶段,个体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原则和个人伦理准则,教育者应更多地提供实践和问题解决的机会,帮助个体将道德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过程、制定相应的道德教育策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关于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的理论。
他认为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初级阶段到更高级的阶段,不同阶段关注的重点和表现形式也不同。
以下将分别介绍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儿童2-7岁左右,主要表现为儿童对道德行为的认知心理还处于较为简单的阶段。
儿童在这个阶段主要以自我为中心,对或错只是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或奖励来判断。
他们没有明确的道德价值观,往往只关注个人的利益。
2.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儿童7-12岁左右,主要表现为儿童开始逐渐理解道德规则的意义和目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他们能够对一些事情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并能够从自己和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儿童在这个阶段能够明确一些基本的道德规则,并能够根据规则来判断一些行为是否正确或错误。
然而,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还处于较为具体的层面上,他们的观点还比较固定,缺乏灵活性。
3.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儿童12岁之后,主要表现为儿童开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待道德问题。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一个问题,能够运用逻辑推理来解决复杂的道德问题,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适应性的行为选择。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道德观,并能够对不同的道德规则进行评价和思考。
总之,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儿童道德发展的框架。
通过观察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的思维和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对道德问题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为他们提供合适的道德教育和指导。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儿童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轨迹都是不同的,他们可能在不同阶段停留的时间不同,也可能出现在不同阶段的一些特征。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他认为道德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儿童到成年人的道德思维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成熟。
该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前传统层次、传统层次和后传统层次。
在前传统层次,儿童的道德思维主要是基于对权威的顺从和避免惩罚。
他们的道德判断主要是基于外部规则和权威的命令,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这个层次,道德观念是非常简单和单一的,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避免惩罚。
随着儿童的发展,他们逐渐进入传统层次。
在这个层次,儿童开始关注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感受。
他们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试图遵守这些规范。
他们的道德判断开始基于公正和合作,他们会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和需要。
然而,在这个层次,他们的道德判断还是相对简单和表面的,缺乏对道德冲突的深入思考。
儿童进入后传统层次,他们的道德思维变得更加复杂和成熟。
在这个层次,个体开始关注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并能够进行抽象和理论上的思考。
他们能够考虑到不同的道德观点和利益冲突,并能够找到平衡和解决的方法。
他们的道德判断不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更注重道德原则和伦理价值。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道德思维方式和判断依据。
这个过程是逐渐的,需要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地接触和思考道德问题。
同时,个体的道德思维发展也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对个体的道德判断产生影响。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和培养良好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逐渐发展出更加成熟和复杂的道德思维。
教育者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儿童思考和解决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决策能力。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提供正面的道德榜样和引导,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了道德思维的发展过程。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科尔伯格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被认为是道德心理学的里程碑。
该理论主要研究了人类道德认知的发展规律,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阶段理论。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尔伯格的理论也在不断被重新解读和发展。
本文将对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进行重新解读,并分析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了三个主要阶段: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
在前传统阶段,个体的道德认知主要受到外部规则和权威的引导,他们认为道德规范来源于外部的规定和约束。
在传统阶段,个体开始了解道德规范的内在意义,他们会以社会共识和法律为依据来理解道德规范。
而在后传统阶段,个体开始关注自身的道德原则和内在伦理,他们会基于自己的内在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来判断和处理道德问题。
科尔伯格的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认知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的不足,以及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道德认知发展规律是否仍然适用等问题。
我们需要对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进行重新解读,同时结合当代社会背景和心理学研究成果,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在重新解读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道德认知发展可能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频繁,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之间可能产生更加复杂的交融和碰撞,这可能对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产生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空间和虚拟社交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网络空间中的道德问题和伦理问题也可能对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产生影响。
重新解读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不仅需要我们对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还需要我们对心理学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进行全面的整合和论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并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一个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儿童在道德认知方面的阶段性发展和道德决策的模式。
这一理论对于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本文将就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阐述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第一,了解儿童道德认知的阶段性发展。
科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
在前传统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非常简单,往往只根据结果来判断是非好坏;在传统阶段,儿童开始注重社会规则和他人的意义,并遵守这些规则,以符合他人的期望;在后传统阶段,儿童开始通过反思和抽象思维来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基于对儿童道德认知的了解,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来设计相应的道德教育活动。
对于处于前传统阶段的儿童,可以通过引导他们思考行为的结果来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对于处于传统阶段的儿童,可以通过规则制定和引导他们明确规则背后的道德价值观;对于处于后传统阶段的儿童,可以通过讨论复杂的道德问题和鼓励他们进行道德反思来促进其道德认知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培养儿童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推理”这一概念,即儿童在面对道德决策时所使用的思维过程。
他认为,儿童在不同的道德决策情境中使用不同类型的道德推理。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的道德决策情境,引导儿童进行道德推理,并帮助他们形成合理的道德判断和决策。
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教育者可以运用科尔伯格的理论来设计一系列的情境问题,让儿童参与讨论和决策。
通过参与这些情境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儿童可以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同时,在讨论和决策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帮助儿童理解道德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道德价值观。
第三,关注儿童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不仅仅涉及道德认知,还包括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他将道德情感定义为对他人的关怀和关注,将道德价值观定义为对道德问题的价值判断。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以其发生认识论为基础的。
1932年出版的《儿童的道德判断》,是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里程碑,为儿童道德发展的认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皮亚杰根据观察儿童在玩弹子游戏中遵守规则的研究,发现儿童道德判断发展与其智慧的发展具有相互平行的现象。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考察了儿童对游戏规则的认识和执行情况、对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以及儿童的公正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并据此概括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3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即无律阶段)。
此阶段大约出现在4~5岁前。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所支配。
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对行为做出一定的判断。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此阶段关约出现在四五岁至八九岁之间,以学前儿童居多数。
此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后果,而不考虑行为意向,故称之为道德现实主义。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始自9~10岁以后,大约相当于
小学中年级。
此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
他们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同样的行为,是对是错,除看行为结果外,也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故而称之为道德相对主义。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于1958年提出的,他认为个体在道德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
这一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
科尔伯格的理论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的六个阶段,从最初简单的直觉判断到后来的自我认知和原则性判断,这些阶段描述了个体在道德认知上的逐渐成熟和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也需要不断重新解读和应用。
理解科尔伯格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个体的道德发展过程,指导我们在实践中更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
重新解读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于促进个体的道德发展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一个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时代,科尔伯格的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意义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了解个体道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重新解读和探讨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道德发展的机制,从而为道德教育和道德冲突处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科尔伯格理论的重新解读也有助于我们对更广泛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进行比较和升华,促进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本研究对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道德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为促进个体的道德发展和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进行重新解读,探讨其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实际意义和启示。
通过对科尔伯格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我们旨在深入理解道德认知发展的本质规律,为道德教育和个体道德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方法。
我们还希望能够揭示科尔伯格理论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角度出发,探讨了儿童在道德领域的发展过程和特征。
下面将详细介绍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一、基本概念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道德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是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与其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他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二、发展阶段1. 前运算阶段(2-7岁)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主要是以惩罚和奖励为导向。
他们会根据成人的命令和规则来判断某个行为是好是坏,并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决定是否采取类似的行为。
儿童在这个阶段还缺乏对于道德规则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2.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开始逐渐理解道德规则的存在和意义。
他们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和道德规则来判断某个行为是否正确,并开始形成对于公平、正义等价值观的认识。
儿童在这个阶段还会注重行为的结果和社会评价。
3.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在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运用抽象的道德原则来判断和解决道德问题。
他们开始关注道德规则的普遍性和合理性,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推理。
儿童在这个阶段具备了独立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三、对教育实践的启示1. 个别差异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上存在个别差异。
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教育策略,促进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
2. 情境教学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情境和经验来积累和构建道德知识。
因此,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情境教学活动,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道德规则和价值观。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思考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思考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在1969年提出的一种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这一理论通过描述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揭示了道德判断和决策形成的内在规律。
本文将对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进行深入探讨,探究其对当代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意义。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存在着三个主要的道德发展阶段:前传统道德阶段、传统道德阶段和后传统道德阶段。
在前传统道德阶段,个体主要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做出相应的道德判断和决策。
在传统道德阶段,个体开始接受社会对于道德规范的约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原则。
在后传统道德阶段,个体会对于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展开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的道德判断。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道德思考和道德决策。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也对社会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规则,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忽略了文化差异对于道德认知发展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可能会有所不同,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没有考虑到个体情感因素对于道德认知发展的影响。
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不仅受到理性思考的影响,也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而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情感因素的研究相对欠缺。
第四章 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
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民主决策管理,共同制定 和执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使成员在这种民 主集体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氛围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章 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 (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当代西方国家德育流派中最负 盛名的德育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 伦斯· 科尔伯格(1927—1987),他被誉为“现代学 校 德育”的开山之父。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1)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认知发展是 道德发展的基础,道德发展不能超越认知发展水平。 但两者并不等同,智力发展不等于道德认知发展,后 者不可能从前者中自发产生。
3.借鉴西方国家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的经验
美国大学建立了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 专业指导(大一)、心理矫正治疗、就业指导、 经济咨询服务
4.借鉴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经验
利用大众传媒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 政党及政治活动承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角色; 发挥宗教的精神督导作用。
2.人本主义学校德育实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他们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
(1)积极倾听 这即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教育。” (2)理解和把握教育过程 (3)使学生正视道德问题 (4)教师应当“促进者” “促进者”,即“教人”主要是引导、促进的意义, 而不是把某些知识、规则喂给学生。“促进者”体现了 德育对教师的要求和责任。
(二)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斯腾豪斯等人 。 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指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道德发展理论,强调人的道德认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
该理论的核心理念是“道德智慧(moral wisdom)”,其主要体现在人类表现出的反思性和承诺性意识,同时又带有一种高度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情境和人际关系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判断。
柯尔伯格认为,人类的道德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前合作期(preconventional)”,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表现出的道德行为是基于对奖励与惩罚的认识。
儿童主要依赖着外部的奖惩机制,从而进行某些行为选择。
这个阶段的孩子多半只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并且不太考虑自己所做的行为的影响对其他人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合作期(conventional)”,这是在儿童逐渐理解他们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并且意识到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则和标准的时候出现的阶段。
这个阶段中人们的行为起始基于他们对社会规范与社会角色的理解和遵守。
这也代表着成年人中最常见的道德思考方式。
在合作期中,一个人的行为决策将会考虑到社会对其行为的评判,同样也会考虑到所处环境中其他人的感受。
最后的一个阶段是“后合作期(post-conventional)”,人们的道德理解已经超越了传统法律制度,而是基于自己的道德原则进行选择。
人们在面临与个人价值观不相符合的社会规范或道德信仰的时候,会产生内心冲突,人们甚至会抗辩甚至反叛。
柯尔伯格的理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方面,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可以帮助解释不同年龄段人士道德认知的发展和成长方式,从而更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人类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掌控等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也可以被用于指导人们关于道德认可的教育和道德规范制定的思考。
对于个人而言,如果能够通过这个理论去认知道德发展的规律,并且有意地加强了他的道德认知的发展,那么,将来就可以做一个更加有责任心、更加敏锐和更加正确的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推理理论对教育旳启示
问题1:究竟什么是道德(不同文化背景 可能有不同旳含义)
问题2:教师对不同年级旳水平旳学生应 怎样进行道德教育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原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 选择旳原则进行道德判断,即根据内心旳一套原则 进行道德推理,它们可能与社会规则一致,也可能 不一致),在这一水平,社会规则成为大多数行为 旳基础,当社会规则与内心旳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 人们旳内心准则往往占上风。极少人到达这一水平。
阶段1:服从和处罚定向
小朋友评估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旳成果,以为受赞 扬旳行为就是好旳,受处罚旳行为就是坏旳
阶段2:朴素旳利己主义定向
小朋友评估行为旳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旳 要求和利益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水平二:习俗水平:内化了社会规则(根据行为是 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别人愿望进行道 德判断,他们遵守那些他们以为正确旳规则)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基本观点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旳道德发
展理论,把小朋友旳道德发展看成是整 个认知发展旳一部分,以为小朋友旳道 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旳发展过程。 研究措施:两难故事法 规律:三水平六阶段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以自我为中心旳道德推理水 平(根据行为旳直接后果和本身旳利害关系判断好 坏是非)
阶段3:好孩子定向
小朋友以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别人 愿望旳行为是好旳,不然就是坏旳(他们旳推理受 众人旳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决定)
阶段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旳定向
小朋友以为,正确旳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 权威,维护社会秩序,不然就是错误旳(他们已经 意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旳主要性)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道德领域发展的理论。
科尔伯格的理论以研究儿童和青少年道德思维为出发点,但也可以应用于成年人的道德发展。
科尔伯格的理论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思维是在认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转变的。
科尔伯格将人类的道德发展分为六个阶段,这些阶段按照道德思维的复杂度和普遍性进行排序。
1. 前社会化阶段(Preconventional Level):这一阶段的道德思维主要由一些基本的规则和奖罚机制驱动。
在第一阶段,儿童会表现出对违反规定的惩罚的敏感性。
在第二阶段,儿童会考虑行为的利益和回报对自己的影响。
2. 社会契约与个人对立阶段(Conventional Level):在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思维开始从道德规则中脱离,转向考虑法律和社会的秩序和权威。
在第三阶段,个人会始终遵守法律规定。
在第四阶段,个人开始考虑社会利益和组织的维持。
这时个人追求的是社会责任感和秩序。
3. 自身道德原则阶段(Postconventional, Autonomous, or Principled Level):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思考个人的道德原则和人权。
在第五阶段,个体会考虑到社会权益与法律冲突时如何平衡。
在第六阶段,个体会考虑到道德的普遍原则,并将其应用于法律和伦理决策中。
值得注意的是,科尔伯格的理论并不是线性的,并且个人可以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的任何一个阶段。
个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线性的过程。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可以通过了解个体的道德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道德发展理论。
该理论基于孟子、庄子、亚里士多德、康德、尼采等哲学家的道德思想,通过对道德判断和行为发展的研究,揭示了人类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道德认知水平。
科尔伯格将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包含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这六个阶段分别是:服从与惩罚、个人利益、社会规范维持、社会契约、道德原则、普世道德原则。
在第一阶段,即服从与惩罚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外在的权威和惩罚,他们认为正确与错误是由权威决定的。
在第二阶段,即个人利益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开始考虑自己的利益,他们认为合理与否取决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进入第三阶段,即社会规范维持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考虑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意见,他们认为道德的正确与否取决于社会规范和他人的评价。
然而,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仍然是基于外在的规则和他人的期望。
当个体进入第四阶段,即社会契约阶段时,他们的道德判断开始考虑社会契约和法律的约束。
个体认为道德的正确与否取决于社会契约和法律的规定。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意识到社会规范是通过协商和共识形成的,他们开始考虑公平、权利和义务等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逐渐进入第五阶段,即道德原则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不再仅仅依赖于外在的规则和法律,而是基于内在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个体开始考虑公正、人权和尊重等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
个体进入第六阶段,即普世道德原则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基于普世的道德原则和伦理价值,他们关注人类共同的利益和全球公平正义。
个体在这个阶段具有高度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个体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摘要: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道德发展的本质与条件以及道德判断、道德认知发展的方法: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促进了道德现象研究的科学化,促进了道德教育的科学化,为我国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
其局限性在于他忽视了女性在道德发展中的不同,过于重视理性的作用。
关键词: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发展科尔伯格劳伦斯? 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着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他继承了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观,构建了关于道德发展的哲学、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实践策略的庞大理论体系,被誉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
他的理论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1)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
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观点,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一切道德行为,都不是主体按特定规则机械作出的,而是以已有的认知对自身、事件、他人、社会期望、法律等因素进行分析决策的结果。
个体品德水平的高低,并非是因为他读到或记住更多更好的道德规则,而是道德认知水平的差异。
在道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对不同环境的要求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儿童道德行为与道德判断的一致不是来自对某种社会规则的遵从,而是一种决策能力,即个体道德认知力。
按照柯尔伯格的看法,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在道德判断上。
他认为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的最重要成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前提。
因此,他所研究的道德认知发展主要集中于道德判断的发展。
如柯尔伯格所说,“我之所以坚决主张道德发展以道德认知为核心,意思在于主动性判断是道德的显着特征。
”柯尔伯格认为,认知有两种类型,一种指智慧意义上的,一种存在于道德中。
“道德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是以特定的逻辑运算思维为基础的,道德阶段与逻辑阶段在结构上虽然相似,但智慧发展往往是先于道德发展的或是与其平行的”。
“一个人的逻辑阶段决定了他所能达到的道德阶段的限度”。
智慧发展是道德判断力的基础,但却不能自然生成道德认知力。
(2)“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模型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可以从其结构和内容两个维度加以界定。
道德判断的内容是指思考了什么,包括有关的道德事实,供参照的道德观念及相应的看法。
道德判断的结构是指怎样加工的方法和过程。
“道德阶段只是道德判断或推理的结构, 道德判断的结果必须与道德判断的内容区别开来”。
因此,评价人们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不能着眼于道德判断的内容,而必须考虑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
道德判断的结构限定道德发展的阶段。
根据道德判断结构性质的不同,柯尔伯格把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阶段。
包括阶段: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阶段。
水平二:习俗水平。
包括阶段:阶段3—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阶段;阶段 4—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阶段。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包括阶段:阶段5—至上的权利,社会契约或功利阶段;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阶段模型反映的是个体道德认知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趋势。
这在一切文化中都是如此,文化和教育可以加快、延缓或阻止个体道德发展,但决不能改变其阶段顺序。
(3)道德发展的本质与条件。
柯尔伯格认为,发展不是机体本能趋向的延伸,也不是外部刺激对心理作用的相加,而是个体内在特性在与客体互动中,按一定形式上的内在适切标准建构起来的。
适切性是指道德认知结构与社会情景的关系而言。
由此,他指出,道德发展是按一套发展顺序,由适切性小的认知结构进化到适切性较大的认知结构,即阶段的转型升级。
它使个体不断调整与环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更能做出符合人类普遍价值原则的道德判断,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的心理平衡, 从而实现自我。
在这里,普遍性原则是指道德认知结构指导社会行为的公平性而言。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在特定阶段上有其独特的形式,而且这一形式是与相应的智力判断的形式是平行的”。
即每一道德发展阶段都以特定的逻辑运算为基础。
可见,逻辑阶段的发展是道德阶段的必要条件。
儿童的逻辑认知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而且它本身并不直接导致道德发展。
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社会化道德本身就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其中社会规则和社会认可的各种角色是造成智慧与道德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形成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而“社会角色承担是发展个体社会认知力的关键。
角色承担又称社会认知,它指个体在他们相互作用过程中想到他人的态度,意识到他人的思想和情感,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
由此柯尔伯格提出,角色承担是道德判断的核心,个体道德判断的差异关键是看他在社会上获得的“角色承担机会的数量”。
因此,儿童的逻辑认知发展和社会认知(角色承担)发展是制约其道德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
(4)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为促进儿童道德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道德讨论法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进行讨论,引起学生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平提高。
公正团体法概括地说,是指通过一个公正的生活共同体(合作性团体)的实践活动过程,经由师生的民主参与、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以达到团体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团体成员的道德判断水平、促发道德行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
概括地讲,是指根据集体教育原则形成的,旨在影响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发展的道德教育方法。
2对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自提出后,对道德发展和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促进了道德现象研究的科学化。
传统的科学分为实证科学和规范科学。
实证科学是以科学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规范科学是以哲学思辩为基础,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很多思想家试图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但都没有找到一条成功的途径。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着重探索了道德发展的认知基础,揭示了逻辑阶段的发展是道德阶段发展的基础,逻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发展是道德认知发展的条件。
这样,柯尔伯格就在实证科学(道德心理学)和规范科学(道德哲学)之间成功地架起一座桥梁。
他把道德现象的某些可实证的内容,交由心理学进行实证研究,使之具有了科学的形态。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促进道德现象的研究走向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促进了道德教育的科学化。
柯尔伯格在三十多年的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这一模型反映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
根据这一模型,应当在个体现有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加一”的道德水平上进行道德教育。
柯尔伯格还揭示了道德发展的本质是个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交互作用,借助于平衡化建构起来的,因而反对“美德袋”式的道德教育方法,提出用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来促进个体的道德发展,从而改进了不科学的传统道德教育理论,为进行道德教育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教育者为中心的灌输和说教。
它不仅效果不佳,导致青少年对传统道德教育严重的排斥心理,而且造成青少年言与行的不一致。
这种局面必须尽快革除。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把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作为道德发展、道德行为的核心和前提,把个体的智慧因素和逻辑认知引入道德教育的实践中,崇尚理性对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指导作用,重视主体与环境的互动而反对单向的说教灌输,这一点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
它一方面延续了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对道德认知和理性的重视,另一方面它改变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被动地位,倡导个体的积极参与,通过主体与道德环境的互动实现道德的内化,从而改变道德教育的低效率状态。
此外,根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学校、家庭社会多创造条件,开展多种道德教育活动,增多个体角色承担的机会,也会促进个体道德水平的发展,这对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3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不足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过于注重人的理性因素而忽视了人的情感等其他因素。
在应用道德认知实践方法的过程中该如何有效控制人的非理性因素对道德认知结果的影响。
科尔伯格的理论在很多方面更注重男性研究对象,但是男性和女性在判断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应用道德认知实践方法过程中该怎样操作,才能有效的判断男生与女生道德认知结果。
这些问题根源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在理论上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进行理论完善、实证研究并得到充分论证。
基于心理学测量层面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测量方法的本土化研究比较薄弱。
此外,有学者提出道德不仅包括道德认知,还包括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道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可从知、情、意、行等任何一个切入点入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从道德认知入手,只是其中一个切入点。
因此,我们绝不能只采用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学校实施德育的惟一根据,否则就会窄化甚至误解学校的品德教育等。
对于怎样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应用中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这些研究仍然是否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探讨。
参考文献:[1] 刘小敏.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2015(09).[2] 毛智贤, 杨定坤.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当代德育教育的启示[J].理论研究,2015(09).[3] 娄先革.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策略及其启示[J].他山之石,2009(07).[4] 张倩.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中学生道德教育[J].理论前沿,2015(04).[5] 常硕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特征及其本土化[J].学术交流,2012(09).[6] 李娜.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德育教学的启示[J].理论前沿,2012(08).[7]祁艳.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今思想品德教学的反思及价值分析[J].百花园地,2014(06)[8] 王彩如.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局限探究[J] .百花园地,2007(08).[9] 屈正良,夏金星,彭希林.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34)[10] 方正维.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学校德育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7).[11] 董秀娜.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及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5(06).[12]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基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