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

合集下载

我国毛竹人工林地力衰退成因分析

我国毛竹人工林地力衰退成因分析

我国毛竹人工林地力衰退成因分析陈双林1 杨伟真2(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2浙江省象山县林业局)摘 要 毛竹作为一种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竹种,其经营技术经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科研、生产上的不断创新,已形成一整套见效快、操作简便、实用的丰产栽培技术,在我国各毛竹主产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我国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片面以最大化经济效益为目标,忽视了保持竹林生态系统其固有的结构及生态功能的发挥,致使竹林立地生产力呈现衰退趋势。

该文从竹林经营、林地全垦、化肥施用、化学除草等方面来分析我国人工经营毛竹林地力衰退成因,为今后的竹子研究和生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毛竹人工林;地力衰退;成因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为丰富的国家,现有竹类植物39属500余种,属、种数分别占世界竹类植物总数的3614%、3815%[1]。

其中毛竹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范围最广、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对竹产区地方经济、竹农家庭收入影响最为深远的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良好植物。

由于毛竹经营见效快,周期短,加之,毛竹林独特的经营方式———择伐作业不破坏林相,科学经营可持续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其优势是其他树种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各毛竹主产区对毛竹林开发均十分重视,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许多竹产区竹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然而,由于不合理的经营策略,长期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忽视竹林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作用,致使毛竹林立地生产力衰退严重,影响竹林的可持续经营。

具体表现在:经常性的、强度的人为经营活动,每年或每度采伐笋竹的超短轮伐期作业方式、强度采伐、全竹采伐利用等掠夺式经营策略,林地生物量归还少,养分元素人为输出量大;单纯依赖化学肥料,特别是氮肥,经济产量的产出取决于施肥量,而长期大量施用化学氮肥,致使土壤酸化、板结,养分元素不断淋失;大面积毛竹纯林形式开发,林内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资源空间利用率低,竹林自肥能力差,病虫害发生猖獗;不合理的土壤管理,如林地季节性连年全垦,水土流失严重等。

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人工林 的发 展 , 也 出现 了 一 些 生 态 和 经 济 上 的 问
人 工林 是 以培 育 目的树 种 为绝 对 优势 种 群 的
植 物群 落 , 所 培育 树种 的生 物学 特性 和生 态学特 性
对 人工 林生 态 系统 的 物 质循 环 和 能 量 流 动产 生 决
题, 尤其是同树种纯林产量出现逐代递减的情况倍
的表 现[ 2 ] 。所 以 , 对人 工林 土壤 退化 的研 究具 有 重
森林 资源 管理 不善 , 生 态环 境 恶 化 , 以至 于 天然 林
资源 日 趋枯竭口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人们对木材的
需 要量越 来越 大 , 现 有 的天然林 资 源不 能再满 足人 口 日益增 长 的需 要 。发 展 短 轮伐 期 定 向培 育 的人 工 工业用 材林 , 是 缓 解 木 材供 需 矛 盾 、 避 免 天然 林
2 . Zh e j i a n g A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r e s t r y Un i v e r s i t y Ha n g z h o u 3 ] 1 3 o o )
Ab s t r a c t : Th e p a p e r i s a n a l y z e d f r o m t h r e e k i n d s o f s o i l d e g r a d a t i o n r e a s o n s f o r t h e t r e e s p e c i e s s e l e c -
付 志 芳
( 1 . 天 津 市 河 西 区绿 化 监 理 所 天 津
叶松 涛
3 0 0 0 6 1 ; 2 . 浙江 农 林 大 学 杭州 3 1 1 3 0 0 )

人工林土壤退化原因及防治对策

人工林土壤退化原因及防治对策
m [
收 稿 日期 :0 1 1— 5 2 1- 2 1
作者简 介 : 景红 (9 9 - , , 颜 16 _ )女 高级 工程 师 , 事林业 管理 方 从
面的研究工作。
诸多研究表明 ,连栽树种存在土壤中毒问题 , 有 毒 物质 积 累会 导致 土壤 中毒 , 而无 机有 毒物 质 可能 与 土 壤酸 度增 加 、 l活性增 大对 根 系产生 的毒 害有 关 。 A 如 杉木 连栽后 。 酚氧 化酶活 性 随着连 栽次 数 的增多 多 而 增 强 , 机质 减 少 , 活 性 增 强 , 有 酚 酚类 物 质 积 累增 多, 土壤 中毒 , 从而导致地力衰退。另外 , 连栽可使土 壤微 生物 总数 下 降 。 而且 随林 龄增 大土壤 微 生物 活性 进一 步恶 化 。 速生 树种 连栽 吸收 养分多 、 归还 少 , 系统 养分 入不 敷 出 , 也会 引起 森林 土壤退 化 [。 引 22 人工 林植 物群 落结构 简单 . 人 工林 是 以培育 目的树 种 为 绝对 优 势 种群 的植 物群 落 。 培育 树种 的生 物学 特性 和生态 学特性 决 定 所 了人 工林 生态 系统 的物质循 环 和能量 流 动 。 国内外 在 培育 的树种 中 , 叶树种 占较 大 比例 。国外发展 面积 针 较 大 的针 叶树 有辐 射松 、 火炬 松 、 地 松 、 旗松 、 湿 花 欧 洲 云杉 、 叶松 等 ; 内培育 面 积最 大 的树种 是 杉 木 落 国 和落 叶松 。 时还引 种栽培 了一 些 国外 松 , 同 如火 炬松 、 湿 地 松 、 勒 比松等 。 统计 , 国人 工林 针 叶树 比重 加 据 全 为 5 .%, 叶树 为 4 . 38 阔 62 。但 阔叶树 如杨 、 、 、 %c 柳 榆 槐 以及泡桐等多栽于平原地区 , 山区很少栽植 , 尤其 是 南方 各省 ( ) 区 阔叶树 比重 更 少 , 浙江 仅 占 1 %、 如 . 2 福 建 占 42 . %、广 东 占 38 .%、江西 占 18 .%、湖南 占 5 %、 . 广西占 2 . %。 6 8 5 由于纯针叶林为结构简单的单 7 层林 . 个体间生态习性 比较一致 , 生态位高度重叠 , 系 统 的多样性下降 ,缓冲能力和反馈调节能力较弱, 导 致 整个 生态 系统 失去 相对平 衡 。另外 , 根据腐 殖 质生

我国人工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人工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70XIANGCUN KEJI 2019年12月(上)高民众的园林保护意识,这对于促进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相关部门可以在园林中设置爱护花草标识、爱护公共财产的标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提醒和约束的作用,进而避免各种破坏园林景观的情况发生。

3结语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管理工作对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后期养护管理的重视度,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后期养护管理水平。

另外,后期养护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相关部门需要长期坚持做好后期养护管理工作,进而使得园林绿化工程的功能和价值得到长期发挥。

参考文献[1]蔡从捷.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河南建材,2019(5):221-222.[2]刘渊.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维护与管理探讨[J ].绿色科技,2019(15):52-53.[3]韩静.浅析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要点[J ].现代园艺,2019(4):205-206.我国人工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亮1高辉2刘炳南2(1.四平市林业产业服务中心,吉林四平136000;2.四平市国有林总场,吉林四平136000)[摘要]近40年来,我国人工林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造林面积位居世界首位。

而在新时代,随着天然林面积的逐步减少,人工林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鉴于此,认清当前我国人工林的发展形势,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梳理,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可以为人工林健康持续发展夯实理论基础。

[关键词]人工林;森林经营;多功能森林[中图分类号]S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9)34-70-2天然林是有限资源。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爆炸性膨胀,天然林面积逐步减少,这种趋势愈演愈烈。

在此背景下,人工林的营造已逐步成为关系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的重要工作。

塞罕坝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现状及治理措施

塞罕坝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现状及治理措施
植 物的管理 , 合理 的施 肥和采伐 剩余物 的处理 等经营措施 , 达到减少 土壤养分流失 和地力下降 , 维持林地 长期生产力水
平 的 目的 。
关键 词 : 塞罕坝; 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肥力现状; 治理措施
中图分 类号 :74 ¥1.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235 (0 10-0 80 10— 3621 ) - 3-3 20
的历史。而我国对人 工林地力衰退 的研究开始于 2 世 纪 0 6 0年代初 , 对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 的研究 始于 2 0世纪 8 0年代 ,0 年来 , 3余 科研工作者就人工林地 力衰退 问题 发 表 了大量研究论文 , 取得了一大批重要 的科 研成果 。王秀 石认为 , 落叶松人 工林 可 以引起地力 逐渐衰退 , 造成 生产
中等肥沃的暗棕壤上 , 林分郁闭度保持在 07 08 间 , . .之 — 有
林主要根 系集 中分布层 内 (0 m) 4 c 显著 降低 , 与无林地 相
利于土壤养分的 良性循环 , 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分生长
量 。并指 出落 叶松人工林林 地土壤 N素养分循环是 比较 快 的,林地土壤 中不论是 全 N还是速效 N的含量都 是充
增 加呈 较 明显 递 减 , 林 地 的 土壤 有 机 质 含 量 较 明 显 的低 有
表现是发生不同程度 的养 分匮乏 。陈乃全等研究发现 , 落 叶松 2代林较第 1 代林 土壤 中有机质下降 1 . 95 %,全 N、
于同等立地条件 的无林 地 。与无林地 相 比 ,O 4 、0m 2 、0 6 c 3 个土层 有机质 含量分别 降低 O 6 1 1 1 5个百分 点 , . 、 . 、. 0 0 9

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

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
栽 对 江汉 平 原 杨 树 人 工林 林 分 生 长 量 的影 响 时 也
22 林 地 土壤 微 生物 区系 改 变影 响土 壤 生 物 化 学 .
过 程 的平衡
许多研究 发现 , 连作会 导致土壤 微生物 在种 类 、 量 上 的改 变 , 土壤 微 生 物 在 调节 土 壤 中各 数 而 种生物化学过程动态平衡 、 土壤肥力形成过程 中都 起 着重 要 的作 用 。所 以土壤 微 生 物 区系 的变 化 ,
2 1焦 01
辽 宁 林 业 科 技
J u na a i g o r l of Lion n Fo e ty S inc & Te h l g r sr ce e c no o y
2 1 01 No 6
第 6 期
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
、 速效N、 速效 P 速效 K和部分微 、 量元素含量均呈逐代下降趋势。与第 2 代人工林相 比, 3 第 代林和第 4 代人工杨树林有机质含量分别 下 降 2 . % 和 3. % , 效 N 含 量 分 别 下 降 96 3 93 速 3
潜3 号杨人工林时也得 出类似结论 , 2 第 代人工林
2 .8 44 %和 2 .0 65 %t 。刘 福 德等研 究 发现 , 树林 地 杨
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着 土壤对树木 的养分供 应及各种生理活动 。科研 人员在对杨树人工林 进 行研究 时发现不 同程度 的林 地理化 性质 的恶化 。 刘福德等研究山东省莒县 I 9 . 杨人工林时发现 : 6 随 着栽植代数 的增加 , 土壤容重逐渐增大 , 代林和 4 3 代 林 的 土 壤 容 重 分 别 比 2代 林 增 加 了 1 2 、 .% 9 31 2 . %[ 2 1 。唐万鹏等 在研究 江汉平原 中嘉 8 号和 中

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研究

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研究

平均每 公 顷蓄 积仅 为 2 . 8 3立 方
9年 后 ,O厘 米 深 的 土 层 中 米 , 远 低 于 世 界 林 业 发 达 国 家 6 远 生 了 一 系 列 问 题 , : 物 多 样 性 造 林 1 如 生 的 水 平 ( E本 林 野 厅 1 8 据 t 9 1公 的降低 , 工林 林下 植被 单一 , 氮 、 、 的含量分 别 是栽前 土壤 人 林 磷 钾
维普资讯

2 一 6
麓 业 斟 技 管 理
20 0 2年 第 3期
人 工 林 地 力 衰 退 问 题 研 究
马 梅
( 国家 林 业 局科 技 发 展 中心 , 京 10 1 ) 北 0 7 4
森 林 的 持 续 经 营 已 被 列 人 许 林 , 经 成 为 当 今 林 业 发 展 的 一 已 多 国 家 重 要 的 议 事 E 程 。 目前 , 种 趋 势 。 t
当于 损 失 生 长 量 0 1—0 1 . . 5立 方
米 ,O年 损 失 2—3立 方 米 。 以上 2
由 于 过 渡 采 伐 天 然 林 , 球 可 采 全
集 我 国 目前 地 力 衰 退 现 象 十 分 各 种 资 料 证 明 , 约 经 营 人 工 林
伐 和 利 用 的 天 然 林 面 积 越 来 越 明 显 , 杉 木 人 工 林 的 生 长 量 上 如 果 不 注 意 采 取 有 效 的 措 施 防 止 从 有 少 , 材 供 应 E 趋 紧 张 。 为 了 满 看 , 乎 一 代 不 如 一 代 。据 专 家 土 壤 肥 力 的 退 化 , 可 能 使 得 遗 木 t 几
提 出 了提 高 立 地 生 产 力 与 维 持 人 代 数 的 增 加 表 现 明 显 的 下 降 趋 降 到 “ 五 ” 间 的 6 . 8立 方 米 七 期 92 工林生 态 系统 的稳 定 性 , 及 保 势 ; 以 二代 比一 代 下 降 1 % 一 0 , / 顷 ,1年 间下 降 了 1 .2立 方 0 2% 公 1 81

中国人工林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人工林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人工林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薛文秀来源:《现代园艺·上半月综合版》 2015年第5期薛文秀(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075799)摘要: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工林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但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使得我国人工林质量低下,生态功能较差。

本文介绍了中国人工林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人工林存在的问题,如病虫害严重、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人工林;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林分质量1 中国人工林存在的质量问题1.1 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病虫灾害严重,控制困难。

近些年我国每年病虫害发生面积达800多万hm2之多,其中松毛虫发生地域广泛,从南到北遍及26 个省(区、市),年发生面积高达134 万hm2,尤以马尾松毛虫危害为严重,主要发生在南方丘陵岗地,几乎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暴发。

二是抵御不正常气候能力弱,易遭受风灾、雪压危害。

椐邵青还报导,在中欧诸国,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风倒雪折多,也更易遭受大气污染危害。

三是地力容易衰退,尤其是针叶人工林,容易造成地力退化,连作生产力下降。

在国际上有关地力退化虽然还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树种本身”会不会导致地力退化,但实际上地力退化不只是受树种本身影响, 还包括受育林措施及利用方式的影响。

1.2 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问题一般认为在中国由于天然林破坏后,建大面积人工纯林,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适生的物种变得十分稀少,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

欧洲、北美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研究都发现,人工林比天然林支持更少的鸟种和更低的鸟密度。

我国的研究也发现,在大面积的人工林区,鸟鸣明显减少。

生物多样性降低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2.1 树种组成单一。

人工林常由一个树种甚至一个无性系组成,这在我国表现得十分突出。

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及防止措施

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及防止措施
人 工 林 发 生 了 严 重 的地 力 衰 退 现 象 。 为 了实 现 短 轮
的下降 。其 主要 类 型有 土壤 侵蚀 、 土地 沙化 、 壤盐 土
渍 化 、 壤 污 染 、 壤 性 质 恶 化 , 土 壤 板 结 、 壤 潜 土 土 如 土
育 和次 生潜 育化 、 壤养 分亏 缺 、 土 土壤 生物化 学性 下 降 等 “。
看 , 地 退 化 就 是 植 物 生 长 条 件 的 恶 化 , 地 生 产 力 土 土
种 。近几 十年 来 , 由于 对木 材 的需求 量 大大 增加 , 可 用 于造林 的林 地是 有 限 的 , 使人 工 林 的培 育 只能 致 采取 短 轮伐期 和 连作 的经 营措 施 , 导致 全 省 的杨 树
关 键 词 :杨 树 ; 工 林 ; 人 衰退 ; 力 地
中 图分 类 号 : 7 2 ¥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随 着人类 社会 的发 展 , 们 对 木 材 的需 求 量 越 人 来越 大 , 因此 要求 不 断 发 展 人 工 林 以补偿 天 然林 资 源 的不 足 , 而使 速 生 丰 产人 工林 成 为 当今 世 界 林 从 业发 展 的必然 趋 势 。而杨 树生 长迅 速 、 适应 性 广 、 抗 性强 , 人工 林种 植 中 占有 重要 地 位 , 在 是我 国主要 速 生 丰产林 主要 树 种 之一 , 黄 淮 流 域 乃 至整 个 华 东 在 和华 北地 区广 泛 栽 培 , 是 山 东 省 建立 林 业 产 业 体 也
意义 。
立地 质量 下 降 , 少 包 括 三 个 层 次 , 至 即土 壤 肥 力 下 降、 立地 生产 力下 降 和林 地 环 境 退 化 。前 人 的有 关 林地 地力 衰 退 的研 究 涉及 了影 响林 地 生产 力 的各个 因素 , 括土 壤 、 候 、 木 生 物 学 特性 、 虫 害 、 包 气 林 病 人

浅谈森林土壤退化及其防治

浅谈森林土壤退化及其防治

浅谈森林土壤退化及其防治摘要:目前我国林地土壤肥力退化和生产量下降情况日益严重,如何防治人工林土壤退化、维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成为林业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森林土壤是指在森林植被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要的养分与水分的疏松地表层,它不仅是林木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还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介绍了森林土壤退化的概念,并对土壤退化及其防治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森林;土壤退化;定义;退化机理;防治研究引言森林土壤退化是一个非常综合和复杂的、局域时间上的动态性和空间上的各异性以及高度非线性特征的过程,在天然林中自身凋落物归还林地以及母岩层营养物质的分解分化作用使得天然林具有较强的自肥能力,掩盖了地力下降的实质。

但在通常集约经营的工业人工林中,由于林木对生长养分的吸收与森林采伐引起的水土流失等原因,林地土壤肥力退化和生产量下降已成不争之实。

因此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受到林业界的深切关注,如何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维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问题,成为当今世界林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土壤退化的概念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和环境调控潜力,即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包括暂时性的和永久性的)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特征的过程,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退化过程,是土地退化的核心部分。

土壤质量则是指土壤的生产力状态或健康状况,特别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持续土地利用及环境管理、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2]。

土壤质量的核心是土壤生产力,其基础是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维持植物生长的自然能力,它一方面是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即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带有明显的响应主导成土因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也深刻影响着自然成土过程,改变土壤肥力及土壤质量的变化方向。

因此,土壤质量的下降或土壤退化往往是一个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动态过程。

浅谈我国人工混交林的研究进展

浅谈我国人工混交林的研究进展

浅谈我国人工混交林的研究进展摘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于2010年公布的森林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自2000年-2010年森林正在以每年1300万公顷的速度衰退,增长面积仅为500万公顷,森林正面临着巨大的退化危机。

人工混交林在改善林分立地衰退,提高林分生产力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我国已经开展了近七十年的研究。

在此,特对混交林优点以及我国人工混交林的发展过程、主要研究内容、未来发展趋势加以总结。

关键词:混交林;优点;研究进展从世界森林发展过程来看,土地利用情况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对森林结构与组成造成了影响。

原始天然林已经进行多次大面积的更替,大部分顶级植被正在被人工林替代,且通常以纯林栽植为主。

人工林因其结构简单,经营周期短,木材产量高,得以在近代林业中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已经科学的革新,越来越多的林业学家指出人工林在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以及长远发展角度看处于“消极地位”,尤其是天然迹地营造的人工纯林,单一纯林对于生物以及非生物胁迫具备极低的抵抗能力。

长时间的森林轮作,致使土地退化,单一的森林结构生态性极不稳定,更加容易受到扰动,森林研究更多的应该关注生态方面的效应,而并非仅仅关注经济效益,尤其是目前酸雨、风暴、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出现,使得现有的人工林模式受到挑战[1]。

森林的健康以及稳定的生长是林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克服人工林地力衰退、结构脆弱现象的发生。

国内外林学家提倡种植混交林以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恢复,改造,努力提高森林的环境、社会以及经济三个方面的总体收益。

1.人工混交林的优点:混交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更加符合可持续经营管理的要求,在林分生产力以及森林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

混交林的树冠结构能够有效增加降雨截留,枯枝落叶以及腐殖质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够减少土壤水分流失,从而调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混交林具有更高的林分空间利用率,能够抵抗风灾、暴雨等自然干扰。

不同物种的种间隔离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侵害,多树种组成能够很好的规避经济损失风险。

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机理和恢复方式

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机理和恢复方式

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机理和恢复方式■王周绪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以英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森林遭到了大面积的砍伐。

相比而言,我国森林大面积被采伐的时间要晚一些,始于20世纪初期。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木材产品的需求,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各国加快了更新造林的步伐。

但是,随着人工林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人工林地力衰退等。

因此,自从19世纪中叶人们发现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象之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研究人工林土地退化的机理。

到目前为止,虽然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就许多方面已经达成了共识。

另外,在研究土地退化机理的基础上,科学家们也在积极寻找阻止这种退化的措施,以及恢复人工林地力的方式。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生产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人工林土地生产力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关于人工林地力退化问题的研究,可以追索到19世纪中叶,当时,德国和瑞士的林业科学家观测到第二代挪威云杉林生产力下降的现象。

那时,人们怀疑是营养原因,但是没有结论性的意见。

从20世纪初,人工林的土地退化问题引起了许多国家科学家的高度关注,他们开始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论文。

从20世纪后期至今,人工林的土地退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大量吸收和消耗,然后通过短期轮伐强行带走,可能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目前,全球正在采取一致的行动,希望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相信通过国际社会的艰苦努力和探索,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完全可以扭转人工林土地退化的趋势。

二、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和趋势自人类砍伐森林、开发和利用土地以来,土地退化问题就已经存在。

德国、英国、挪威、印度、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和俄罗斯等都有人工林地力衰退和林地生产力下降的问题,出现衰退的树种有欧洲云杉、海岸松、辐射松、日本落叶松、油棕、柚木、桉树、欧洲松等。

浅谈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与对策

时进行抚育间伐 , 清除被压木和濒死木 , 改善林 内卫 生状况 , 为杂草灌木的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 以利于对
地 力 的改善 。在对 免渡 河林业 局三 根河林 场落 叶松 调 查 中还发 现 , 落 叶松 采 伐 迹 地更 新 的落 叶松 生 在
长不 良 , 主要 原 因纯 落 叶 松 林 立地 条件 差 ( 4立 地 1

4 6・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1 00焦
长期保 持林 地 的稳定 性 , 出如下措施 加 以防止 。 提
文章编号 :06—69 (O 0 o 0 4 10 9 3 2 l )3— 05一o 2
浅谈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 因与对策
朱延房
( 内蒙古牙克石市免渡河林业局 , 免渡河镇 02 7 ) 2 16
摘 要 : 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对比, 以长期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基础, 对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进行了综合
1 树种 自身 的生物 学特性
作用, 导致凋落物积累与分解不相协调 。据调查 , 落 叶松人工 林每 年从 凋落物 转移 至土壤 中的养 分量 为 层元素积累量 的 4 9 . %。凋落物 积累与分解 的矛 盾 , 响 了凋落物 向土壤转 移可利 用态 养分 的速率 , 影 削弱 了系统 的 自肥能力 , 致使 地力 出现衰退 的趋 势 。
落叶松是我国北方重要 的用材树种 , 近几十年
来 , 造 了大 面积 的落叶松 纯林 , 营 由于只注重林 木 的 速 生丰产 , 忽视 了林地 生产力 的维 护 , 因而在林 业生 产中, 致使 落 叶松人 工 林 出现地 力 衰 退 的现 象 。据 进行 的调查 结果表 明 , 相似立 地条 件上 , 在 落叶松 二 代林 与一代 林 相 比, 均 胸 径 生 长 量 降 低 1. % , 平 12 平均树 高生 长量下 降 1.% , 公 顷 蓄积 生长 量 下 24 每 降 1.% 。在 同一地 块上 , 新后 平均 胸 径 下降 1.% , 均树 65 平 高 下降 2 .% , 11 蓄积下 降 3 % 。落 叶松二代 林 生长 4 下 降与立地 质量关 系很 大 , 林分 平 均高 在 I立地 类 型 上下降 1. % , 5 1 Ⅱ立 地类 型上 下 降 2 . % ,1 3 3 1立 1 地类 型上下 降 2 % 。现 对 造 成 落 叶 松 人 工 林 地 力 9 衰退 的主要原 因进 行如下综 合 分析 。

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现状和特征

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现状和特征
( hdnr so ets )银 紫 ( ooa hnni) P oo yt m noa ut Aprs ies c s
坡 柳 ( d nc io a) 和 鹧 鸪 草 (Eicr Do o a a vc s r he u
1 试 验 调查 区 自然 条 件
雷州半 岛包 括徐 闻 、雷州 、遂溪 、廉江 和湛江 五市 、县 ,位于东 经 193 lO3 北 纬 2。3 0。9一 】。8, 01, -
的部分 内容
作者 简介 :廖 观荣 L 9 8 1 男 .高级工 程 师 .从 事按 树林 地退 化厦 其清 瑁研究 3— . 1 !
收 稿 日期 :20I 81 0 6 0
维普资讯 httpபைடு நூலகம்//
土壤与环境
维普资讯
土壤与环境 20 , 1 2 8 0 1 1 ) 5 2 1 : (
So I ndEn io m e a i n e i a vr n ntlSc e c s
ht /w ww.nvr m e .o l t / p: e ion nt i gd.n s c E— al s s s lg t t m i: e @ oi.d.i
p lses) 为常见 aecn 等 l
由于人为活动使植被破坏 ,加速 了土壤侵蚀
广 大 台地 到 处 可 见侵 蚀 现象 ,凡 有 一定 高 差 的地
2。5 I 5 ,属热带北缘 , 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 温 2., 3 7月份平 均气 温 2,, 月份 平 均气温 1. 5 89 1 52
发 展到 42 h 由于一直 经营桉树 纯林 ,桉树 .万 m
南北两端高而 中间低,除北部有数个海拔超过 30 0 m 的低丘 外 ,地形 多为 台地 ,相 对高 度一般 不超 过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发表时间:2019-07-31T12:04:12.40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5期作者:蒙美平[导读] 介绍了国内、国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以及历史背景。

金秀瑶族自治县国有金秀林场中文摘要: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国内、国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以及历史背景。

从生产力、微生物、育林措施、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分析了导致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主要缘由,提出了生态系统管理、科学营林措施、调整林分结构等措施来改善地力衰退,保护杉木人工林。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土壤一、引言土壤退化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我国林木中常见的地力衰退,地力衰退又主要表现为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下降、理化性质变差,林下的植被变得相当稀少,使得杉木人工林地内都普遍存在着水土流失的这种情况。

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发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并且被人称为“第二代效应”。

当时在国外就有人为了提高林木的产量,将种植的天然阔叶林改为种植针叶人工林。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人工林都有地力衰退的情况,其中我国针对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情况研究得最多。

我国对杉木人工林最早的研究应该在60年代初,在之前更是出版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专辑,从侧面表现出我国人工林的衰退很严重,急需改善。

二、地力衰退的表现(一)人工林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的一个直接表现是人工林生产力的下降。

很多有关于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报道大多数都与人工林生产力有关系。

陈乃全、尹建道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研究,在同一块地下,二代林的生产力都下降得很明显;方奇根据杉木林分资料分析出,林分的生长量随着连载的代数增加而越来越少;湖南、江西等地还出现了杉木连载成活率下降甚至幼林的生长都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

(二)土壤微生物种群下降随着杉木林地力衰退越来越严重,我国开始对杉木林的微生物也进行了研究,发现杉木幼林根部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比非根部的土壤含的微生物数量多,但随着林木的生长,微生物的含量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其中杉木从幼龄林到中林龄这一段时期土壤的微生物含量大量下降,但快到成熟期时,微生物的含量又有所回升,但这时期微生物的含量仍然远远低于幼龄时期,使得土壤的一系列生物反应收到了一定的阻碍,引起了土壤的退化。

杉木人工林连栽地力下降的原因及保持地力的途径

杉木人工林连栽地力下降的原因及保持地力的途径

⑤间伐对土壤肥力 的影响
适 当 间伐 , 会 产 生水 土 流 失 , 移 走 的养 分 也 较 少 , 进 不 而 促 林 下 植 被 发 育 , 可 提 高 林 地 自肥 能力 。 却
①炼 山对土壤Biblioteka 力的影响 炼 山对杉 木人工林立 地壤肥力 改变 的影 响是因母岩 不 同 而不 同的, 砂岩 、 岗岩发育 的土 壤 , 蚀能力弱 , 山是造成 花 抗 炼
低, 杉木 人工 林 养 分 归还 慢 ( 分 归 还 速 率 在 4 %左 右) 与 杉 养 0 这 木 早 期 速 生 所 需养 分量 较 多 是 相 矛 盾 的 。 () 木 传 统 的造 林 与 收 获 时 的 皆伐 作 业 , 杉 木 人 工 林 2杉 对 生 态 系 统 造 成 强 烈 的干 扰 , 大 量 多 年 积 累 的 有 机 质 移 出 林 外 使 或 烧 毁 , 从 而 失 去 可 能 成 为土 壤 有 机 质 和 养 分 库 的大 量 生 物
④整地对 土壤肥 力的影 响。整地和炼 山一样 , 与土壤发育
的母 岩 有 很密 切 关 系 。 花 岗岩 、 在 砂岩 一类 岩 性 上 发 育 的 土壤 , 抗 蚀 能力 弱 , 旦 地 表 覆 盖 被 破 坏 , 者 与之 相 联 系 的 整 地 破 一 或
每 公顷损耗 8 .lg 损 失土壤有机 质 13 46 k/m , O1k ; 6 3 . g 2年均损 3 h
1 杉 木 林 立 地 生 长 力 下 降 的原 因
() 木 为 速 生 针 叶 树 种 , 工 林 培 育 密 度 大 , 肥 量 大 , 1杉 人 需 枯 枝 落 叶 少 且 分 解 慢 , 分 归 还 少 , 下 植 被 发 育 迟 , 构 单 养 林 结

油松人工林衰退原因分析及可持续经营对策

油松人工林衰退原因分析及可持续经营对策

油松人工林衰退原因分析及可持续经营对策油松是一种松科针叶常绿乔木,树皮下部灰褐色,大枝平展,中国特有树种,主要生长在东北、中原、西北和西南等省区。

油松也叫短叶松、短叶马尾松、红皮松、东北黑松,喜光、喜干冷气候。

油松既是上好的绿化苗木品种,又是很好的工业用材,栽植地区非常广泛。

近些年,许多地方发现油松人工林存在衰退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安全极为不利,迫切需要对人工林的衰退进行控制,以减缓林分衰退的速度。

为了有效地遏制油松人工林的衰退,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对当地油松的衰退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出油松人工林衰退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制定出油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措施,以供参考。

一、油松人工林衰退原因分析1.地下水位有所降低。

近些年的干旱气候,加上当地垦荒,导致地下水位降低。

笔者所在的辽阳地区,矿山大规模开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其中地下水流失、水位降低是最为直接的一个影响。

近些年来辽阳地区一直积极发展设施农业,使本来就贫乏的水资源更加供不应求,地下水位呈现连年下降的态势,加上近几年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遭遇了持续的干旱少雨天气,也严重影响了区域内水资源的补给。

以上多种因素导致了一些地区油松人工林内土壤水分匮乏,处于输入量一直小于输出量的状态,亏缺严重,地下水位持续降低,当降低到油松根系无法吸取的深度时,则必然导致油松的衰退。

2.土壤中养分失衡,相对不足。

土壤中养分不均衡且相对不足,整体肥力水平低,如有机质含量低、速效钾含量水平中等偏下、碱解氮与速效磷的含量均偏低,此外,土壤偏碱性,此种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分解以及各种养分的释放、转化、迁移等,土壤肥力水平较低,供给养分能力不够,地力的衰退趋势明显,导致了油松人工林的长势不佳,出现衰退现象。

3.营林措施不到位,林间郁闭度过大。

通过对油松人工林的调查,发现林间存在密度过大、郁闭度过高、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如树龄20~30年的油松人工林内,郁闭度达到了0.75,平均密度约1660株/公顷,25年树龄的油松平均胸径10.05厘米,平均树高11.32米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林业科技2000年第6期・综述・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张露1,高璜2(1.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南昌 330045;2.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昌 330032)摘 要: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从人工林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种群区系、土壤理化性质和生化特性,栽培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提出了调整林分结构,保护林下植被、混交,林地施肥和土壤改良、科学营林等措施防止地力衰退;概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研究进展和今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人工林;地力衰退;防止对策分类号:S71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2505(2000)0620028206Ξ 目前,由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特别是森林植被破坏,土壤养分流失和淋洗严重,造成地力衰退日益突出。

在林业上,一般来说原始林不仅很少出现地力衰退现象,而且土壤肥力常常是增加的,即森林具有较强的自肥能力。

但在集约经营的工业人工林中,由于林木生长养分的吸收与森林采伐引起的水土流失等原因影响,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受到林业界的深切关注,如何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维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林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拟就掌握的资料作一概述。

1 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1.1 人工林地力衰退概念关于地力衰退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使用了一些不同术语,如“第二代效应”(second rotation effect ),“生产力下降”(productivity decline ),“立地退化”(site deterioration ),“地力衰退”(site decline ),“土壤退化”(soildegradation ),“立地生产力衰退”(site produc 2tivity decline ),“森林土壤肥力衰退”(forest soil fertility decline ),“长期立地生产力”(long -term site productivity )等,在这些术语中,意义上互有包容,但各有侧重[1]。

马祥庆认为地力衰退主要是林地生产力下降,它与林地肥力下降密切相关,至少包含林地生产力下降和肥力下降,仅是土壤退化的一种形式[2]。

崔国发认为人工林地力衰退实质上就是在人工培育过程中,人类生产活动影响或改变了成土过程的方向和土壤熟化过程,从而破坏了土壤的生态性质,导致林木对土壤生态的需求与发生变化的土壤生态性质之间产生差异,其表现就是人工林下的土壤肥力下降,林分生产力降低。

[3]。

1.2 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从历史上看,人工林“第二代效应”问题,自本世纪初以来就曾在研究中被不断提及过,在19世纪后叶和20世纪初,德国和瑞士就已经观测到第二代挪威云杉生产力下降现象,继而在挪威、印度、印度尼西亚、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和前苏联都出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报道,涉及树种有挪威云杉、海岸松、辐射松、日本落叶松、柚木、欧洲赤松和桉树等。

中国造林成绩斐然,人工林面积占世界人工・82・收稿日期:1999-02-02作者简介:张露(1964-),女,江西萍乡人,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现为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专业在读博士.林的1/4,而杉木人工林面积占全国人工林总面积的1/4[4]。

早在本世纪60年代林学家就开始注意到杉木人工林的地力衰退现象,继而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研究。

杉木连栽引起地力衰退,俞新妥在调查杉木林及其古杉木时,发现福建杉木中心产区有逐渐退缩转移的趋势。

随后方奇根据湖南65个林分资料统计得出,林分生长量随连栽代数增加而下降,15年生二三耕土树高比头耕土下降7%和23%,三耕土比头耕土下降两个地位级[5],据福建建瓯报导,杉木二代林蓄积量比头栽林下降40%。

张其水、俞新妥报道成年杉木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二三代分别为一代的83%和55%,蓄积量减少为28%和69%。

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地都发现杉木连栽生长量下降的现象。

在90年代出版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专辑,证实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十分明显。

尔后在落叶松、桉树上也发现生长量下降状况,较具代表性的是陈乃金、尹建道首次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重茬更新效果进行的研究,二代林下降趋势明显,且随立地条件的变差而下降速率越高。

在好、中、差三种立地类型上,林分平均高生长下降速率依次为12.7%、23.3%和29.0%[6]。

但目前对人工林集约经营是否引起地力衰退仍持有不同看法。

60年代的Holstener-Jorgenson指出,至少丹麦的云杉人工林连续栽培没有地力下降的明显证据。

英国著名热带造林学专家也指出在澳大利亚辐射松人工林经营中第二代人工林超过第一代人工林产量。

张浩军等在湖南桃源县枫树乡丘陵区二代杉木幼林调查发现与第一代杉木林相比,均无逊色,并指出地力下降绝非是人工林连栽的必然结果[7]。

2 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不同树种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各异,各国学者对此众说纷纭提出了不少假说,但究其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

2.1 人工林群落的结构简单导致功能降低人工林林分是以培育目的树种为绝对优势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培育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决定了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培育人工林中针叶树种占有较大比例。

由于组成纯针叶林为单层林,结构简单,个体间生态习性高度一致,生态位高度重叠,造成系统的多样性下降,缓冲能力和反馈调节能力弱,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失去相对平衡地位。

在纯针叶林中,其针叶含有单宁、蜡质和树脂等难分解的有机物,养分分解周转缓慢,养分含量较低。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当年分解量不到50%,寒冷地区落叶松针叶分解更慢,一般为20%~30%。

俞元春等在江苏下蜀研究发现,23年杉木人工林年吸收营养元素量为220.9kg/hm2,年归还量84.8kg/ hm2,其中通过降水归还的占47.0%,吸收归还比为0.38。

而落叶松人工林每年从凋落物移至土壤中的养分量占系统归还量的30%,占林地凋落层元素积累量的4.9%[8]。

从以上可说明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失衡是客观存在的,而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阻滞作用影响了土壤的熟化过程,从而对土壤肥力性状产生不良影响。

2.2 土壤微生物种群区系的变化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人工林的特殊群落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林下生态环境,如杉木,落叶松人工林郁闭后林分郁闭度近1.0,林下光照不足,温度较低,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小气候,造成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

杜国坚等(1995)对连栽杉木林研究表明杉木连栽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下降23.35%,其中细菌、放线菌分别下降24.70%和34.04%,真菌则增加10.39%,氨化细菌、纤维分解菌、好气固氮菌、微嗜氮菌分别下降36.6%、14.24%、56.56%和25.81%,厌气固氮菌则增加46.15%[9]。

土壤中含氮有机物质经过氨化和硝化作用形成氨态氮、硝态氮,供植物生长所需,这两类细菌下降,不利于含氮有机物的分解,而纤维素・92・分解菌减少,不利于土壤有机质转化。

张其水、俞新妥认为林地土壤微生物随连栽代数增加而减少,第一代大于第二代,第一代大于第三代,并有季节性动态变化,4~6月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以后逐渐减少[10]。

阎德仁对落叶松人工林研究中表明与对照林地相比,落叶松人工纯林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下降77.4%~91.5%、77.4%~93.7%和43.1%~78.1%,并随林龄增大,土壤微生物活性进一步恶化[11]。

土壤微生物的减少降低了营养元素循环中的凋落物分解速度,从而对营养元素生物循环产生深刻影响。

在土壤生物区系里,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生物量受炼山影响而显著减少,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凋落物分解产生不利影响,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不多,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3 土壤理化性质和生化特性影响连栽引起林分生长量下降,是因为肥力下降,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与土壤肥力有直接关系。

俞新妥等在闽北对人工林连栽次数不同的样地调查表明:连栽林地土壤化学性状指标都随连栽次数的增加而下降,第2代和第3代分别比第1代下降10.0%~20.0%和40.0%~50.0%,土壤有机质分别比第1代下降12.0%和51.0%,土壤腐化程度随连栽次数增加而下降,胡敏酸消光系数减小,结构趋于简化,以致形成土壤有机复合体能力下降[12]。

方奇在湘西研究二、三次栽杉林地有机质比头次林地依次下降21%和9%,全N量都下降23%,速效P分别下降8.3%和1.6%,速效K分别下降7.0%和5.5%[5]。

周学金等研究表明杉木连栽使土壤磷酸铝、铁、钙盐,交换性钾、钙,全N量呈下降趋势,而交换性Mg增加,表土层变薄,土壤养分含量大幅度下降,杉木生长量逐代下降,第三代杉木生长量可降为第一代的68%[13]。

许多研究表明人工纯林的物理性状产生不良影响,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下降,孔隙比例失调,排水、供水性能降低[9]。

但也有持不同观点者,崔国发根据其在暗棕壤和白浆土的研究结果认为,落叶松人工林具有良好的通气结构和通气透水性,与天然林(阔叶林)土壤相比,容重指标并无明显增加,第二代林与第一代林相比容重也只是略有增加[14]。

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土壤酶活性(除多酚氧化酶)下降,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等活性明显低于头栽土壤[9,12],二代比一代下降5%~10%,三代比一代下降40%~50%[12]。

而连栽地力多酶氧化酶的增加,使酚类物质不能及时被氧化成醌,没有进一步形成腐殖质,导致土壤中酚类物质的积累,使土壤中毒,对林木产生危害[12]。

不少研究指出森林土壤中毒现象与植物与微生物有关,且森林土壤比耕作土壤具有更强的毒性。

土壤酸碱性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土壤有机质分解土壤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以及土壤发生过程中营养元素的释放和迁移。

研究表明,针叶凋落物分解慢,使得林下凋落物不断积累,易形成酸性粗腐殖质,导致土壤酸化,再加上有些林地长期接受酸性沉降物和受酸雨的影响,加剧林地酸化,加重森林危害。

俞新妥研究表明连栽杉木林土壤活性酸度有增加趋势;蒋秋怡研究表明杉木连栽会降低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的p H值;方奇研究表明常绿阔叶林与第一、二、三代杉木林土壤活性酸度变化较小;陈乃金等研究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二代比一代p H值下降了0.2个单位,呈现弱度酸化现象;王秀石研究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并无明显的酸化现象,并指出土壤肥力减低与土壤反应无关[15]。

土壤酸度是林木生长重要的土壤环境因素,须注视其发展。

2.4 栽培措施干扰2.4.1 炼山 有很多学者认为炼山对人工林地力影响很大,炼山后土壤容重下降,土壤毛管孔隙度减少,非毛管孔隙度增加,p H值提高,酶活性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这・3・些因素的改善有助于幼林生长和发育,因而在南方栽杉普遍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