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讲义(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讲义

实验心理学讲义

绪论实验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实验心理学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19世纪以来,心理学家使用生理学、物理学和数学方法运用在心理学研究之中,使心理学走上了实验研究的科学之路。

•一些哲学家和生理学家赫尔姆霍茨、韦伯、费希纳和冯特等人率先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一些感觉和知觉范围内的问题,他们的共同努力促进了实验心理学的形成。

•冯特奠定了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基础之后,众多后来者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发展出了众多的心理学研究流派。

一、实验心理学的形成•(一)韦伯•韦伯(1795-1878)是德国解剖家、生理学家,感觉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1795年6月24日生于萨克森的维登堡,1815年获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两年后任该校医学院讲师,1818年任解剖学和生理学助力教授,1821年任教授。

主要从事血液循环和感觉,特别是触觉的研究工作。

代表著作有:《论触觉》(1834)、《触觉与一般感觉》(1846)等。

•韦伯对心理学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用实验系统证明了两点阈限的概念,二是发现了韦伯率。

•韦伯第一次用实验证明和测量了两点阈限•阈限概念本来是赫尔巴特提出的,但是缺乏实验的根据。

韦伯先用圆规的一个尖端同两个尖端交错着接触被试的各部分皮肤,然后一点点扩大两点之间的距离。

在不用视觉的情况下,让他把从一点到两点的距离感觉报告出来。

韦伯把刚刚能辨别出皮肤上两个刺激点的最短距离称为两点阈限。

这一概念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至今仍在广泛的应用。

•韦伯提出了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的差别阈限定律即韦伯率•韦伯首先发现重量的最小可觉差异,确定两重物之间的最小可觉差异与标准之比是一个常数。

后来又推广到研究皮肤表面的两点阈,线的长度和音的高低,发现它们的比值也是一个常数。

据此,韦伯于1834年提出了韦伯率,即差别阈限的定律。

•刚能察觉出刺激有差别时,刺激得增量和原来刺激值的比是一个常数。

韦伯率用数学公式表示:△I / I = K•(I : 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I :代表刚能一起感觉的刺激曾量,亦即差别阈限 K :代表常数)•韦伯既打破了对阈限的哲学思辨,又超越了对感觉现象用经验检验的局限,在心理学史上他第一次对感觉与外在刺激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定量分析,用数学公式表示出人的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了心理学的第一个定量法则——韦伯率。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教材精讲-第三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圣才出品】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教材精讲-第三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圣才出品】

第三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第一节 文献检索一、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检索源基本信息:20世纪80年代,估计有40000多种学术期刊,它们每分钟发表2篇文章(每天2880篇,每年超过一百万篇)。

2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这个数量可能成倍增长了……二、文献检索的一些重要技巧1.提示线索的使用:关键词;作者;题目;刊名;年代2.综述性文章的重要性;3.滚雪球式的查阅方法;4.重要人物、任务追踪;5.直接联系原作者获取相关文章第二节 核对清单阅读法一、实验报告与核对清单核对清单法要求读者带着自己的问题来阅读心理学论文,将自己的思考与作者的论述进行核对,以发现自己与作者之间的不同,并能够尽力解释这些不同。

清单上共有八个主要问题,它们是分别针对实验报告的不同部分提出的。

二、核对清单阅读法的原理问题分类:描述性问题和核对性问题。

描述性问题有三个:作者的研究目的是什么?作者所要验证的假设是什么?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各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读者把该实验报告的一些关键性事实描述出来。

它们是核对清单阅读法的关键所在,其提出是为了激发读者深层的思考。

核对性问题的回答分三个阶段:(1)作答阶段(2)核对阶段(3)解决差异阶段起初,在发现差异后,读者会先挑剔自身的漏洞。

读者最初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我的想法错了?”“我的思路有问题吗?”“我的实验设计存在不严密之处吗?”“我的预测不够准确吗?”“我的分析不够全面吗?”“我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乐观吗?”第二个境界----挑剔作者的漏洞:“作者的实验设计严密吗?”“作者的实验结果意外吗?”“作者的分析讨论是否过于大胆?”....此时,读者的科学研究素质已经很高了,可以说已经站在了科学研究的前沿。

这种境界下的思考能让读者不断地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空白,为他们今后创造性的研究奠定基础.这就是核对清单阅读法。

它可以避免匆匆略读一篇文章而所知甚少。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及其与生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实验心理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实验旨在探讨似动现象的时空条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似动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探究似动现象的时间和空间条件;3. 分析似动现象在不同条件下的产生规律。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2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相当;2. 实验材料:黑色背景屏幕、红色亮点、计算机程序;3. 实验程序:将被试分为两组,每组10人。

每组被试分别接受两种实验条件,即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被试观察屏幕上的两个红色亮点,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先后出现、同时出现还是由一点向另一点移动。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向被试讲解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被试理解实验内容;(2)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3)对每组被试进行两种实验条件的实验,分别记录被试的判断结果;(4)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似动现象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四、实验结果1. 时间距离条件下,被试判断两个红色亮点先后出现的概率较高;2. 空间距离条件下,被试判断两个红色亮点由一点向另一点移动的概率较高;3. 在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共同作用下,被试判断两个红色亮点同时出现的概率较高。

1. 似动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对静止物体的运动错觉。

本实验结果表明,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对似动现象的产生具有显著影响;2. 在时间距离条件下,由于前后刺激的间隔时间较长,被试更容易判断两个红色亮点先后出现;3. 在空间距离条件下,由于两个红色亮点之间的距离较远,被试更容易判断它们由一点向另一点移动;4. 在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共同作用下,被试更容易判断两个红色亮点同时出现。

六、实验结论1. 似动现象的产生与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有关;2. 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共同作用下,似动现象的产生更为明显。

实验心理章三

实验心理章三

表格
(每张表占一页)
18
美国心理学会(APA)格式
短标题 图的说明 图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图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1
19
美国心理学会(APA)格式
(图附在最后,每张图占 一页,在图的背面写 上短标题)
54
Studies of the duration of echoic memory Masking , Massaro (1970) Periodicity, Guttman and Julesz (1963) Partial Report, Darwin, Turvey and Crowder (1972) Divided Attention, Glucksberg and Cowan (1970)
10
美国心理学会(APA)格式
短标题 方法 被试 仪器 程序 4
11
美国心理学会(APA)格式
短标题 结果 ———————— ———————— ———————— 这里插入图X ———————— ———————— 5
12
美国心理学会(APA)格式
短标题 讨论 ———————— ———————— ———————— ———————— ———————— 6
刺激 刺激1 刺激2 刺激1 刺激2
反应
反应1
反应2
反应
A
B
45
C
A,B,C反应时的关系
A反应时 C反应时 C-A B反应时 C反应时 基线时间 辨别时间 选择时间
46
B-C
减数法的应用
心理旋转实验(P203)
Cooper & Shepard, 1973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试验报告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试验报告
10
特征整合理论与错觉性结合实验
特征整合理论(Treisman, 1977, 1980)
前注意阶段:自动平行加工,无须注意 整合阶段:系列加工,集中注意将特征整合为客体 对特征和客体的加工在知觉的不同阶段实现
错觉性结合实验
在不注意的条件下,向被试呈现的不同客体的特征 发生了彼此的交换,如下图,被试会报告“黄色的P” 等.
5
中期选择模型(Treisman, 1964)




意 义
反Leabharlann 特性分应







自己的名字
追随耳实验:双耳分听,但只注意一只耳朵信息.结果发
现,在某些情况下,非追随耳的信息也能得到注意
信息是大量输入的
注意过滤器的加工方式为衰减式. 过滤器的位置有两个:
一为语义分析之前的外周过滤器
14
持续性注意
持续性注意(maintaining attention)
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任务上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
问题
区分引起注意的过程和保持注意的过程 顶叶受损的病人很难完成注意定向,但保持注意无
损. ADHD的儿童可以引起注意,但不能保持注意. 工作记忆损伤会造成注意保持困难,因无法完成任
约翰逊和海因茨(Johnson & Heinz, 1979)的实 验P318
9
资源限制理论与可证伪标准
可证伪性作为科学理论的必备性质之一,但资 源限制理论较难证伪(P318页)
如果两个任务无法在任务作业水平不下降的情 况下被同时执行那么它们需要同一个资源;但 如果没有观察到任务作业水平下降,那么它们 不需要同一个有限资源。

如何读和写心理实验报告

如何读和写心理实验报告

第三章如何读和写心理实验报告心理学研究离不开对前人工作的系统把握,因而阅读他人的实验报告就成为每一个心理学研究者的必修课,有效的阅读方式将对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生涯赐益良多。

阅读他人实验报告的目的,是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而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终也要通过发表实验报告以供同行阅读参考。

因此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还必须了解供发表的标准实验报告和学生实验报告的写作程序与规范,这些能力都是良好专业素养的一部分。

第一节 文献检索正确的文献检索习惯,能让我们快速找到与自己研究兴趣相关的专业资料,从浩如烟海的前人工作中遴选出最具价值的部分细细阅读。

在讲述文献检索方法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艾宾浩斯1850年生于德国波恩附近,先在波恩上大学,学习历史与哲学,后在哈勒与柏林大学学习。

在他的学术训练过程中,他的兴趣转向哲学,187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普法战争时他在军队里服务。

在以后的七年中,他在柏林、英国、法国致力于独立的研究,在那里他的兴趣开始转向科学。

约于1867年,艾宾浩斯在巴黎的一家书摊上买了一本旧的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

这个偶然的机会深深地影响了他,不久也影响了新心理学。

费希纳研究心理现象的数学方法使年轻的艾宾浩斯顿开茅塞,他决心象费希纳研究心理物理学那样,通过严格的系统的测量来研究记忆。

他想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而且决定在记忆领域里作尝试,这可能是由于受到英国联想主义者的影响。

”(杜·舒尔茨,1981)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年轻时的艾宾浩斯是一个有志向、有追求的人。

正当他踌躇满志的时候,很幸运地碰到了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

于是,他确立了自己终生的研究方向,形成了正确的研究思路,并最终带动了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凡是读过心理学史的人都知道,艾宾浩斯创造性灵感的火花是由费希纳点燃的,两人的思想一脉相承。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科学总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进步的,研究者在进行自己的独立研究之前,首先必须要阅读别人的研究,尤其是那些有价值、有启发的研究。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03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实验报告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03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实验报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南京大学中国社 (Chinese Social 会科学研究评价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中心 中国科学引文索引 (Chi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心理学报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 al Science)
心理实验报告的写作
部 分 信 息
题 目
摘 要 引 言 方 法 结 果 讨 论
实验研究:说出自变量和因变量—“X对Y的影响” 其它研究:说出所探讨的关系—“X和Y的关系”
最多120words(或300汉字)说出对谁做了什么,并概括出最重 要的结果 说出你想要做什么及原因(在此可能需要回顾有关的研究结果) 说出你对结果的预测 提供充分信息,便于其他研究者重复你的研究 为表述清晰需要使用层次标题(被试、仪器或材料、程序等)还 需要明确交待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用图或表概括最重要的结果 尽量详细地报告所有相关数据以验证研究目的 说出研究结果与引言中的假设或预期是否一致 对结果做合理的推论和理论阐述



认知科学 (Cognitive Science)
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发展的心理生理学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 变态心理学杂志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应用行为分析杂志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
参考文献
用APA格式列出那些在报告中被引用过的文献
实验心理学杂志:动物的行为过程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nimal Behavior Processes) 实验心理学杂志:普通心理学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实验心理学杂志:学习、记忆和认知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实验心理学杂志:人的知觉与作业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 Performance)

心理学实验课实验报告(3篇)

心理学实验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掌握心理学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名称心理学实验:视觉错觉三、实验背景视觉错觉是指人们在观察物体时,由于受到物体形状、颜色、大小、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视觉现象。

视觉错觉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视觉错觉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四、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视觉错觉实验装置(如视错觉图片、视错觉视频等);2. 实验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记录表、计时器等。

五、实验对象某高校心理系学生,共30人,男女各半。

六、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3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2. 实验过程:(1)第一组进行图片观察实验,观察并记录视觉错觉现象;(2)第二组进行视频观察实验,观察并记录视觉错觉现象;(3)两组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讨论,分析视觉错觉产生的原因;3. 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在实验记录表上记录观察到的视觉错觉现象及产生原因。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第一组观察到的视觉错觉现象:如月亮错觉、埃拉斯托勒斯错觉、潘佐错觉等;(2)第二组观察到的视觉错觉现象:如倾斜的直线错觉、运动错觉、颜色错觉等;2. 实验分析:(1)月亮错觉:由于月亮的亮度与周围环境的亮度差异较大,使得月亮看起来比实际大;(2)埃拉斯托勒斯错觉:由于视觉线索不足,导致观察者将直线视为曲线;(3)潘佐错觉:由于视觉对比,使得观察者将相同长度的线段视为不同长度;(4)倾斜的直线错觉:由于视觉线索不足,导致观察者将直线视为倾斜;(5)运动错觉:由于视觉信息的不稳定,使得观察者将静止的物体视为运动;(6)颜色错觉:由于颜色对比,使得观察者对颜色产生误解。

八、实验讨论1. 视错觉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有:物体形状、颜色、大小、位置等因素的影响;2. 视错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如建筑、广告、艺术等领域;3.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实验心理学讲义(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讲义(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
封面包括文章的题目、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及行文标 题。
第 二 页 包 含 短 标 题 、 摘 要 ( Abstract ) 及 关 键 词 ( Key Words)。
2019年9月9日11时54分
19
一、标准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报告正文从第三页开始,首先是文章的完整 题目,紧接着是引言(Introduction)。写完引言 后,紧随方法部分(Method),无须换页。在撰 写方法部分时,应写上几个下一级子标题,如 “被试”(Subjects)、“仪器”(Apparatus) 和“程序”(Procedure)等,以帮助读者快速明 确相关信息。方法之后紧跟着结果部分、讨论部 分,仍不必换页,小标题打印在行的中央。
(4)方法
详细介绍实验者的操作过程。通常分成三个部分:① 被试;②仪器和材料;③实验程序。
2019年9月9日11时54分
12
(5)结果
结果通常会以统计图表表示,即以某种统计手段对原始 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汇总后,联列成图表,而无须一一 列出所有的原始数据和个案记录。
(6)讨论
在这部分里,实验者可以重新阐述所得数据的含义并得 出理论上的结论。
(7)参考文献
在撰写论文时,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应列于实验报告的正 文之后。参考文献中只能列出那些被引用过的文章,并 写明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地点和时间以及页码 等。
2019年9月9日11时54分
13
一、实验报告与核对清单
在运用核对清单法阅读他人的文章时,可将清单中的 八个项目与文章的相关内容对应,边阅读边思考,以提 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水平。
2019年9月9日11时54分
10
一、实验报告与核对清单
一般地,心理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 (1)题目和作者

实验心理学实践报告(2篇)

实验心理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验研究,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进一步了解心理现象的规律。

二、实验设计1. 实验名称:情绪对认知能力的影响2. 实验目的:探讨情绪对认知能力的影响,验证情绪状态是否会影响个体的认知能力。

3. 实验对象:某高校学生30名,男女各半,年龄在18-22岁之间。

4. 实验材料:情绪图片(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三种)、认知能力测试题(分为记忆、注意力、思维速度等方面)。

5. 实验仪器:计算机、平板电脑、计时器。

6. 实验步骤:(1)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

(2)分别向三组实验对象展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性情绪图片,每组展示时间为30秒。

(3)在情绪图片展示结束后,要求实验对象进行认知能力测试,包括记忆、注意力、思维速度等方面。

(4)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情绪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积极情绪组在记忆、注意力、思维速度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消极情绪组和中性情绪组。

(2)消极情绪组在记忆、注意力、思维速度等方面的表现均低于积极情绪组和中性情绪组。

(3)中性情绪组在记忆、注意力、思维速度等方面的表现与积极情绪组相近,但略低于积极情绪组。

2. 实验结果分析(1)积极情绪对认知能力有促进作用。

在实验中,积极情绪组在认知能力测试中的表现优于其他两组,说明情绪对认知能力有正向影响。

(2)消极情绪对认知能力有抑制作用。

在实验中,消极情绪组在认知能力测试中的表现低于其他两组,说明情绪对认知能力有负向影响。

(3)中性情绪对认知能力的影响较小。

在实验中,中性情绪组在认知能力测试中的表现与积极情绪组相近,但略低于积极情绪组,说明中性情绪对认知能力的影响较小。

第3讲 如何读和写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

第3讲 如何读和写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

实验五 自变量范围的确定1引言实验的一个根本要素就是对自变量进行操纵。

而对自变量进行操纵也就是要确定自变量变化的范围,以揭示自变量在某一选定范围内的变化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由此,本实验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对皮肤两点阈的测定,学习确定心理实验中自变量范围和间距的方法。

用两个刺激物同时刺激皮肤,当刺激间的间距足够大时,我们可以清晰分辨此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时,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此为两点,当间距缩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只能感觉到一点。

两点阈就是指能感觉到是两点,而不是一点的最小距离。

威洛特(Vierordt,1870)最早使用两点阈量规(two-point aesthesiometer)对人体个部分的两点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从局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身体部分的触觉感受性随运动能力的增高而增高的现象,被称为是威洛特定律。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两点阈因练习而减小,因疲劳而增大。

由此,本实验的第二个目的是探讨身体不同部位两点阈的差别以及练习和疲劳对两点阈的影响。

2 方法2.1被试被试2人2.2仪器和材料两点阈量规:由一个游标卡尺和A、B两个刺激点组成,量脚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并在刻度上读出来。

此外还有遮眼罩和记录纸。

2.3程序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A区)与前臂背面为测量区,前臂背面又分为两个区(B和C区),本实验区A、C两个区。

测量前,在各区内标上蓝印或划出圆圈,刺激在圈内进行。

在使用两点阈量规时,必须垂直接触皮肤,对两个尖点施力均匀,接触时间不能超过2秒钟,先在自己手上练习几次后,再在被试的非实验区练习几次。

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可以根据初步测验后确定,大致在7~15mm的范围内取5个点,每步变化在1mm左右。

每种间距做20次,随机安排顺序。

主试对被试的指导语必须说明:“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为‘二’,一点时,报告为‘一’,不能确定时,报告说‘不知道’。

”每隔50次,休息几分钟。

实验心理学_实验报告(3篇)

实验心理学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本实验旨在探讨颜色对情绪的影响,以期为心理学在情绪调节、心理咨询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颜色对情绪的影响规律;2. 探讨不同颜色对情绪的影响差异;3. 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电脑、彩色卡纸、情绪量表;2. 实验材料: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白色五种颜色的卡纸,情绪量表。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30名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男女各半;2.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人,分别对应五种颜色;3. 实验步骤:(1)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填写情绪量表,以了解其初始情绪状态;(2)主试向每组实验对象展示相应颜色的卡纸,要求其在30秒内观察并感受卡纸的颜色;(3)观察结束后,实验对象再次填写情绪量表,以了解其情绪变化;(4)统计各颜色条件下实验对象情绪量表的得分,分析颜色对情绪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实验对象初始情绪状态得分;2. 实验对象观察相应颜色卡纸后的情绪变化得分;3. 不同颜色条件下实验对象情绪量表的得分。

六、实验分析1.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颜色对情绪的影响规律;2. 对比不同颜色对情绪的影响差异;3. 结合心理学理论,解释实验结果。

七、实验结论1. 颜色对情绪具有显著影响;2. 红色卡纸使实验对象情绪降低,蓝色和绿色卡纸使实验对象情绪升高,黄色和白色卡纸对情绪影响较小;3. 颜色对情绪的影响可能与心理需求、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

八、实验讨论1. 颜色对情绪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心理咨询、广告设计、室内装饰等;2. 本实验结果为心理学在情绪调节、心理咨询等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3.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颜色对情绪的影响机制,以及颜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响差异。

九、实验不足与展望1. 实验对象数量有限,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普遍性;2. 实验仅采用五种颜色,未来研究可以增加颜色种类,以更全面地探讨颜色对情绪的影响;3. 未来研究可以结合脑科学、神经心理学等方法,深入探究颜色对情绪的影响机制。

实验心理学如何读和写研究报告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如何读和写研究报告ppt课件
• 作者所在单位:单位名称、单位所在城 市、邮政编码。
8
(三)摘要
• 也称内容提要,是关于研究的总结,应对研究的目的、 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和结论做一简短的叙述。
• 应说明自变量,被试的特点,实验设计,所用实验仪 器和主要的发现,以及统计考验的显著性水平。
• 因为摘要是放在文章最前面的,所以它提供的信息应 使读者了解本研究的主要方面,以便决定是否继续阅 读。
– Summarizing the findings – Evaluating the method – Suggest modifications and extensions – Conclusion
14
(九)结论
• 根据研究的全部结果,使读者对于研究 发现有简明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 结论应具有客观性和恰当的概括性。 • 结论一定要具体,不可夸大本研究的结
果和适用范围。
15
(十)参考文献
• 应把文章中引用的文献都列出来,但不要“引中引”。 • 每篇文献应与文章中引用的地方相对应,对应的方法
可以按文章中引用的顺序,用[1]、[2]…等数字注明,文 献也用1、2、…等数字排列顺序。 • 另一种相对应的方式就是在文章引用文献的地方,在 括号内注明作者的姓名和出版年代,如(Brown, 1982),这样参考文献就要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 或者笔画顺序排列。如果同一作者在同一年发表的不 同文章被引用,则可在年代处加下标a, b,或直接加 字母a, b。
• 以人为被试的研究 • 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准则 • 药物研究的准则 • 科学欺骗
21
以人为被试的研究
• 知情同意与欺骗; • 退出研究的自由; • 免遭伤害的保护和信息咨询; • 消除有害后果; • 保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2/17
16
三、核对清单法的阅读实例
——课后自学
2019/12/17
17
第三节 心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
一、标准实验报告的格式 二、写作技巧
2019/12/17
18
一、标准实验报告的格式
按照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2001年的 《APA出版手册》(Publication Manual of APA)(第五版) 中的描述,一份标准的实验报告的各个关键部分应该以固 定的页码顺序排列如下:
2019/12/17
6
一、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检索源
查阅时,你可以利用作者索引(Author Index) 或主题索引(Subject Index)寻找有关的摘要, 找到后略读它们以确定哪一类文章是自己所需 要的,对感兴趣的文章可以下载或复印其全文 以供仔细阅读。
文章找到后,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该文章所涉 及的研究领域,则需要查阅《中文社会科学引 文索引》(CSSCI)或《社会科学引用索引》 (SSCI),也可以查阅《科学引用索引》 (SCI)。
2019/12/17
3
第一节 文献检索
一、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检索源 二、一个文献检索的实例
2019/12/17
4
一、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检索源
通常情况下,初学者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开始文献查找工作。 其一,可以从中文期刊(如CNKI)开始,然后再对所需要
的相关外文期刊进行查找。
其二,可以直从外文期刊(如EBSCO)开始,对感兴趣的 内容进行查找。
2019/12/17
10
一、实验报告与核对清单
一般地,心理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 (1)题目和作者
题目应该简洁明了,通常要讲出自变量与因变量。 (2)摘要
一般长度不会超过300字(如果是英文摘要,则长 度为100-150个单词)。
2019/12/17
11
(3)引言
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说明该研究的价值,即指出 实验的意义。引言中要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给出问题的背景材料并明确所要验证的假设,还要给 出该假设背后的理论基础,即指出所要研究问题的来 龙去脉。
2019/12/17
14
二、核对清单阅读法的原理
一份核对清单共由八个主要问题构成,它们可以分为两类: 描述性问题和核对性问题。描述性问题有三个:作者的研 究目的是什么?作者所要验证的假设是什么?该实验中的 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各是什么?
2019/12/17
15
二、核对清单阅读法的原理
核对性问题是核对清单阅读法的关键所在,它们的提出是为 了激发读者深层的思考。 核对性问题的回答分三个阶段:(1)作答阶段;(2)核对 阶段;(3)解决差异阶段。
第三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
2019/12/17
1
章节内容
第一节 文献检索 第二节 核对清单阅读法 第三节 心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 第四节 学生心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
2019/12/17
2
心理学研究离不开对前人工作的系统把握,因而阅读他人 的实验报告就成为每一个心理学研究者的必修课,有效的 阅读方式将对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生涯赐益良多。阅读他 人实验报告的目的,是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而 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终也要通过发表实验报告以供同 行阅读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正文中不要直接出现图表,只需 在相应位置标注出图表编号即可,所有图表的详 细内容都在正文之后另行打印。
2019/12/17
20
一、标准实验报告的格式
在讨论部分之后,另起一页写参考文献。参考文 献是整篇论文中的写作格式最为复杂的一部分, 因此写作时要小心准备。可以参考《APA出版手 册》和最近的期刊文章。如果实验报告包含有作 者注或脚注,则也分别需要另起一页写在参考文 献的后面。
(4)方法
详细介绍实验者的操作过程。通常分成三个部分:① 被试;②仪器和材料;③实验程序。
2019/12/17
12
(5)结果
结果通常会以统计图表表示,即以某种统计手段对原 始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汇总后,联列成图表,而无须一 一列出所有的原始数据和个案记录。
(6)讨论
在这部分里,实验者可以重新阐述所得数据的含义并 得出理论上的结论。
封面包括文章的题目、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及行文标 题。
第二页包含短标题、摘要(Abstract)及关键词(Key Words)。
2019/12/17
19
一、标准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报告正文从第三页开始,首先是文章的完整 题目,紧接着是引言(Introduction)。写完引言 后,紧随方法部分(Method),无须换页。在撰 写方法部分时,应写上几个下一级子标题,如 “被试”(Subjects)、“仪器”(Apparatus) 和“程序”(Procedure)等,以帮助读者快速明 确相关信息。方法之后紧跟着结果部分、讨论部 分,仍不必换页,小标题打印在行的中央。
2019/12/17
5
一、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检索源
在国内的中文期刊中,属于心理学专业期刊的主要有: 《心理学报》、《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卫生》等;在外 文期刊中,最重要的综合性信息源是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 《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它是一种期刊 情报索引,几乎包括了所有杂志上发表的心理学研究报告的 简短摘要。
2019/12/17
7Leabharlann 二、一个文献检索的实例 ——课后练习
2019/12/17
8
第二节 核对清单阅读法
一、实验报告与核对清单 二、核对清单阅读法的原理 三、核对清单阅读法的实例
2019/12/17
9
一、实验报告与核对清单
核对清单法要求读者带着自己的问题来阅读心理学论文, 将自己的思考与作者的论述进行核对,以发现自己与作者 之间的不同,并能够尽力解释这些不同。通常,清单上共 有八个主要问题,它们是分别针对实验报告的不同部分提 出的。
(7)参考文献
在撰写论文时,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应列于实验报告的 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中只能列出那些被引用过的文章, 并写明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地点和时间以及页 码等。
2019/12/17
13
一、实验报告与核对清单
在运用核对清单法阅读他人的文章时,可将清单中的 八个项目与文章的相关内容对应,边阅读边思考,以提 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