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最厉害的八大天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中最厉害的八大天机!
《易经》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用!取其精华,拿来即用。总结几个《易经》最厉害的玄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希望倾诉,所以不吐不快;因为希望分享,所以广而告之。但是,说出去的话,再也不能收回。
▌二、大怒易失礼
一旦怒从心头起,恐怕下一步很多都会诉诸肢体动作,遑论礼节?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从源头解决:制怒!
▌三、大惊易失态
如同曹刘论天下英雄刘备惊掉了筷子一样,大德刘备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很难。如何面对大惊而不失态?我的理解就是让心时刻保持安住。
▌四、大哀易失颜
这里的颜,不光是指颜容、仪态,更多的是指精神状态。面对种种哀伤甚至哀痛,在宣泄过心底的苦与恸之后,需要节制,需要顺变,别让颓废从此左右自己。
▌五、大惧易失节
恐惧或诱惑之下,意志不坚的人会失去原则与底线。此时,
真正的猛士会抬头、直面,真正的勇士会坚定、坚持。
▌六、大醉易失德
大醉之时,其言往往会多妄语、绮语,其行往往会多出格、差池。自己觉得是一时之为甚至完全不记得,但不排除别人会暗记于心,并以此来做出判断。所以,小酒怡情是最好的,大酒不光伤身,更易失德。
▌七、大话易失信
不轻诺,诺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即行。拍胸脯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心量与能量。
▌八、大欲易失命
这跟老话讲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点近似。为什么失命?因为把「欲」视为了生命的根本与全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要知道,福报都是修来的,而不是争来的。道教是传入台湾最早的宗教。据有关文献记载,早在唐代中叶就有道士进入台湾。
传入台湾的道教以正一道为多。由于正一道主要以符纂科仪为主,所以台湾道士重醮仪,以持戒清修的全真道士罕见。台湾正一道士又分红头师公和乌头师公两种。红头师公着红道冠用红布包头,以掌加持祈祷为主,主要度生,下有三奶派、金天派等。乌头师公着黑道袍用黑布包头,以掌握葬祭为主,度生也度死,下有瑜珈派、灵宝派、老君派、天师派等。乌头师公与红头师公相比较,'乌头师公较重视整套的仪
式,不论科仪、唱腔、动作、服饰、音乐等极为注重与讲究,而红头师公则不受章法所局限,断章取义只取部分科仪,且常与乩童搭配,画符派药,调符派药,调神安营与祭煞除灾'1。而无论是红头师公或乌头师公,大都由福建传入。正如《光复前道教在台湾的发展状况》一文所言:'乌头师公大由泉州与漳州传入,……红头师公则受闽影响甚多'2。曾在闽台两地做过深入调查的法国远东学院研究院院士劳格文认为:'台湾北部正一派道士来自漳州,南部灵宝派道法多传自泉州'3。台湾著名道教研究者刘枝万认为:'台湾的红头道士,首先是刘厝派在清代初期就已经由刘师法从福建漳州传入
台湾北部,林厝派相当晚,大约在一百五十年前才由林章贵从漳州传入。从这种传播过程来看,可知其源渊在闽南'4。为了加强对台湾道教的管理,清代乾隆台湾负责掌管道教事务的道会司和嘉庆时期的道会司,都是从闽南来的。
福建道教对台湾道教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两地道士法师的道场科仪基本一样,特别在闽台道教主要教派,更是关系密切。如三奶教曾为台湾道教主要教派之一,在台湾有很大影响,一些其它派别,尤其是台湾南部的道士,不但模仿闾山派的生动科仪,而且也在执行科仪时在头上绑红布。台湾南部的乌头道士也如法炮制,以增加他们科仪的内容5。据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萨索介绍,道教于1590年开始传入台湾,传教者是出身福建漳州的闾山三奶派道士,当时传道于台南
6。三奶教以陈靖姑为神,配以义妹林九娘和李三娘,合称三奶夫人,而陈靖姑的师傅,相传是闾山的许真君,其法术为闾山正法,故又称闾山派。三奶教的发祥地是福州,后流播福建全省,直至传入台湾。英国人约翰?坎普耳士曾在台湾北部闾山道场进行考察,观察了闾山派道士所主持法场仪式的全过程,撰写了《台湾北部闾山道士们法场科仪的演练描述》,详细记载了闾山派道士驱邪疗病过程,其极为繁杂的科仪,整整持续了一整天。观其整个过程,神坛后面挂着三幅三奶派的守护神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的神像,整个过程虽然已混杂了一些其它教派的科仪,但其闾山科仪的特点还是鲜明的,如在请愿书被宣读同时,闾山科仪的跑法开始执行,这是一种可以使恶灵妖怪逃走的法述,即用三条长约一码的白布卷成轴状,上面用红色颜料绘上有关勇士图像。念诵咒语之后,将三条步轴拖泻于地,使所绘图像出现,透过念咒与法像的步骤,画像的神力作用开始发挥镇邪作用。此外,整个仪式过程中的'启圣'、'安灶'、'安井'、'申奏文状'、'敕符'、'五碗卦'、'滚火席'、'驱邪'、'拜外阴'等,与今日福建闾山派道士所行科仪仍有相似处,有些名称叫法可能不一样,如台北'五碗卦'在福建称为'开五方',但内容有不少是相同的。法国劳格文1987年在闽南漳州调查时,走访了一位三奶派的道士,他所进行的赶鬼祛邪的法事为:请神将、召神驱邪、敕符、净身、洗保身、上斗驱魔、净宅、净油火、
发罡、驱鬼、请神、谢坛。可看出与台湾闾山道士的法场科仪有脉承关系。如'驱邪'仪式中,都要靠召唤'五方神兵'或'各界诸神'来抗邪,并予以犒赏。
除了闾山三奶教派外,台湾还有许多教派与福建也是一脉相承。如劳格文在调查了漳州的道教后指出:'闽南语地区专门做喜事的灵宝派道士、平和县山格乡的蔡天麟道士,他的道场科仪全套,与泉州、漳州,或台南的灵宝派道士的科仪全书全部相同。7'乌头师公在开眼、安胎补胎、起士收煞、送瘟神、收惊、催生、送外方、建醮、谢平安、做三献等法事中,可明显看出泉州、漳州道教科仪的影响;红头师公在消灾除厄、竖符、起士、补运、做司、押煞、安营等驱邪避煞法术时,也可明显看出福建道教的影响。
台湾道士法师从事各科仪时,其依据的各种科仪本,绝大多数是由福建传入。法国汉学家施博尔多年在台从事道教科仪各种抄本的收集与研究,掌握了大量的台湾道坛传本的情况,在《台湾之道教文献》中,将其分为十四类,即:1、经;2、宝忏;3、清法(祈安醮);4、清法(禳灾醮);5、清醮文检秘诀集成;6、幽法(九幽、十迥、黄纂等斋);7、幽法(血湖等斋);8、幽法文检;9、幽法炼度戏剧等;10、授纂法;
11、普度;12、杂法拜斗;13、俗文(闽南语)法事;14、其他。施博尔认为这些抄本可能是宋代泉州道藏的复写8。由福建传入台湾后,成为台湾道士世代相传的范本。美国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