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一项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考虑到了正在改现今学校的很多因素,《有效教学方法(第4版)》将帮助教师做好准备,以迎接这些挑战并发现它们所提供的职业成长和进步的机遇。

《有效教学方法(第4版)》展现了一些较有效的教学实例,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这些有效教学方法。

修订后的新版本使得原先版本的内容得以更新的扩充,更加符合现代化、合理化的要求。

另外它仍保持了漫谈的风格,并且提供了基于研究基础上的实际和可操作的有效教学练习。

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有效教师
什么是有效教师?
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
与有效教学有关的一些辅助行为
教学的复杂性
针对各种学习者和各种内容进行有效教学
有关重要的教师有效率指标的回顾
向真正的教学世界的过渡
第二章理解你的学生
为什么要注意个体差异?
普通智力对学习的影响
特殊智力对学习的影响
先前成就对学习的影响
家庭内外对学习的影响
人格对学习的影响
学生时期的埃里克森危机
同辈群体对学习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作出排除偏见的安排
第三章教学目的与教学目录
方针、目的和目标
2000年教育的社会目标
教学目标的意图
行为目标概述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领域
对行为目标的一些误解
目标的文化根源
第四章单元和课时计划
作为决策者的教师
决策的制定和经验
单元和课时计划
制定单元和课时计划的决策
垂直的单元计划和水平的单元计划
制定课时计划
教学事件
课时计划实例
第五章直接教学策略
教与学的分类
直接教学策略介绍
什么时候适合进行直接教学?
直接教学实例
每天例行检查、复习前一天的作业
呈现和组织
指导学生练习
反馈与纠正
独立练习
每周和每月的回顾
直接教学的其他形式
在多元文化课堂里促进直接教学的目标小结
第六章间接教学策略
学习的认知过程
直接教学法和间接教学法的比较
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的例子
间接教学的实例
先行组织者概念活动——归纳和演绎
正例和反例的运用
利用问题指导探索和发现
学习者经验(利用学生的观点)
学生自我评估
小组讨论的使用
直接教学和问接教学的比较
在多元文化的班级里促进间接教学的目标结语
小结讨论与练习
第七章提问策略什么是“问题”?
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是封闭性问题,什么是开放性问题? 提问的目标如何定位?
提问应该使用怎样的顺序?
该使用什么水平的问题?
探询性问题应该如何使用?
你应该如何使用提问的等候时间?
提问的方法具有文化特殊性吗?
提问时常常出现哪些问题?
第八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元认知
教师调节
功能性错误(学生错误)
交互性教学
社会对话与课堂讨论
内部言语的作用
自主学习的样本对话
其他认知策略
在多元文化的课堂中促进自主学习的目标
第九章合作学习与合作过程
合作的结果
合作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
在课堂中建立合作任务结构
团队导向的合作学习活动
在多元文化的课堂里促进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
第十章课堂管理
赢得信任并成为领袖——传统的方式
小组发展的阶段
建立有效的班级气氛
课堂管理中的问题领域
学习者的多样性和课堂管理
计划你的第一天
第十一章课堂秩序和纪律
课堂管理体制
课堂管理中的人本主义传统方法
课堂管理的应用行为分析传统方法
课堂管理传统方法
一种课堂管理的整合方法
有关纪律的教师一家长讨论会
家庭内外对课堂行为问题的影响
文化反应的课堂管理
第十二章评估学习者:客观测验和论述测验常模参照测验和校标参照测验
测验方案
客观测验题
论述测验题
包装测验题
效度、信度和精确性
评分和评分系统
标准化测验
标准化测验的新走向
第十四章评估学生:表现捍卫档案评价
表现测验:直接测量能力
为学习者开发表现测验
档案评价
表现测验和成绩报告单
我有幸拜读了由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感慨颇多。

本书共有13章,每一章谈一个教学中的重大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或统计数据作为根据,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阐述了如何开展有
效的课堂教学。

本书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教学水平。

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

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
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我认为书中的精髓就是要牢牢记住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
关键行为:
1、清晰授课: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
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

2、多样化教学: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

3、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是指致力于增加学生学习学术性科目的时间。

5、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本书秉承课程改革目标要求为宗旨,紧紧围绕“有效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要“优化课堂环节,活化教学资源,绽放师生智慧”的特点。

书中渗透了教学实践、部分课型实施流程、实施的关键等内容,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步骤和环节加以详尽阐述,以求实现将现代教育理念融于有效课堂教学中的
旨意,解决课堂教学瓶颈。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对于我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

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

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纯洁。

可以说是读书是我开始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让我明白了一个教师的伟大,明白了教书育人的乐趣。

相信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
还会不断地读书,用读书来充实我的教学,我的人生。

期待教师同行们,不论是在繁忙还是在闲暇的时候,读一下这本书或其它教育著作,只有读了,才能有所感,有所收获,也希望我们共同进步,划出美好的蓝图!
这本书是我接触到的有关于教育教学策略的内容最为详实最能深深打动我的一本书,尽管这本书“出道”已经很多年了,但里面对教学的经典解读任然是最具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的。

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与此书结缘并深深地迷恋上它。

在翻阅此书的过程中,每一个章节,每一句话对我来说都像是久违的甘霖,让我受益良多啊!好东西都想与大家分享,下面我就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书中部分的内容谈谈我的感受吧,希望也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在谈感想开始之前我想先说说什么是有效教学?现在各种论述很多,本书反映了这样一种描述,即有效教学来自于有效教师的有效教学方法。

所谓有效教师的有效教学方法,首先是存在于有效教师所使用和遵循的教学常规,这些常规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是有效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学习资料、学习环境出发,自觉地运用不同教育心理学理论所阐述的有效教学方法,以达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下面我想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有效教学提问策略及优化教学提问技巧两方面的读书体会。

我们都知道,有效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性的最佳途径便是课堂提问了。

所以其实好的课堂提问也可成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复活》创作时说:“我的小说的每一个情节,不是独出心裁,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课堂上教师所要提问的每一个问题,也应有精心设计,合理规划,才能有效地克服随意性提问的弊端。

日本教育界在80年代初曾用两年时间专门开展“什么是好的提问”的讨论。

讨论的结果认为,好的提问应具备以下特点:表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学生的智力和只是发展水平相适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目标;富有启发性,并能使学生自省。

所以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合理计划。

教学提问的艺术原则与要求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二、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三、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
四、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
五、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
六、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
七、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八、因材施教,注意针对性
除以上几点之外,课堂提问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
2、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
3、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中处
4、注意对象,问在学生需要处
在提问策略这一方面重点谈谈快问和慢问的策略。

根据教学提问的时间速率维度可以把教学提问策略分为快问和慢问策略。

快问。

又称急问抢答。

教师发出快速急问,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这种提问多采用填空式和选择式,带有明显刺激性、竞赛性和娱乐性,课堂上常先呈现一种紧张活跃、继而又轻松愉快的氛围,令教师和学生兴奋难抑。

这种提问宜用于教材中较易的内容,使学生抢答时能答。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快问是我调节课堂气氛必不可少的调节剂。

相信也是多数教师常采用的提问策略吧!
慢问。

又称深求慢问。

教师为了深化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理由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通过周密思考、组织语言,以对问题作出完善圆满的解答。

这种提问宜于教材中较难的内容和高年级学生。

慢问不仅需要经验更需要精心设计。

关于优化教学提问技巧。

具体应该怎样设计所要提问的问题呢?
(一)根据教学需要,在关键处设置问题
哪些才算是关键处呢?
1、理解教材的关键处
2、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
3、貌似无疑实则蕴疑之处
(二)组成简明合理的问题结构
问题是由题设和问式组成的。

如在“什么叫做恋恋不舍呢?”这一问题中,“什么”,“呢”和问号“?”是问式。

问式是表达问题疑问的部分,是由词和问号组成。

“叫做恋恋不舍”是题设。

题设是问题的已知部分,是由词语、短语或语句构成。

这里的“已知部分”是隐含在题设中的判断。

题设的内涵宽广与否,是问题内容的范围,称为“问域”。

提问提的问域太广,大而不当,太窄,小而不当,都会决定问题有无实际意义和价值。

这就是说,提问必须有恰当的问域。

题设中的判断,包含的已知的隐藏的某种思想,称为问题的“预设”,它是指问和答双方共同理解了的事物和意识。

例如:“闻一多为什么不写诗了?”这个问题的预设含有:闻一多是写过诗的;闻一多不写诗了;闻一多不写诗是有原因的。

只有问答双方都理解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在交际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活动。

所以,预设必须明确,能给人以清晰、鲜明的认识。

只有深刻地掌握了问题的结构理论,才能更好地提出有效的问题!
(三)设计恰当的问题难度与坡度
研究表明,问题的难度与坡度影响学生对问题解答的完成程度。

课堂提问的难度最好在0.3至0.8之间,是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答出来。

(四)赋予所提问题一新角度
教师的提问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其具有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深思、多思的兴趣。

即多提假设性疑问,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留给学生的思考题“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往往一问下去,学生便会思绪飞扬,议论风生。

课堂气氛会马上活跃起来,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以上就是我读本书的收益之处,里面多数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这部分内容做了一定梳理。

希望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今后的教学中努力践行这些所学到的教学技巧,要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而不是光读读就完了,也希望自己的解读能给众多同行们有所启发。

里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加里.D.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认为,面向学习者的智力水平、人格特征和社会环境等具体因素是判断有效教学的准绳,其具体特征体现为五种关键行为和五种辅助行为的有机统一。

为此,需要在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策略以及交错的教学评价。

可以说,他提出的面向具体的学习者的有效教学理论决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而是切实可行的。

什么是有效教学?怎样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这恐怕是每个教师都要回答的问题。

历史上对此问题的回答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是榜样角色的定义,即一个教师的人品决定了他在课堂上的表现。

另一种是心理特征的定义,即一个教师是否是有效教师,可以从其人格、态度、经验、能力倾向等
什么是有效教学?怎样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这恐怕是每个教师都要回答的问题。

历史上对此问题的回答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是榜样角色的定义,即一个教师的人品决定了他在课堂上的表现。

另一种是心理特征的定义,即一个教师是否是有效教师,可以从其人格、态度、经验、能力倾向等方面加以测量。

实际上,前一种定义过于理想化,缺乏行为标准,不能应用到所有教师身上。

后一种定义虽然尝试着用一些标准衡量教师的行为,但这些标准无涉学习者的具体存在,根本无法指导教师如何去教学。

基于此,鲍里奇认为,面向具体的学习者开展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也是判断一名教师是不是有效教师的内在准绳。

一、面向具体的学习者的教学是有效教学传统的教学把学习者视为一个个空空的容器,教师的工作则负责把当天的课时内容倒进去。

这种无视学习者的具体存在的教学,具有压迫和规训的特征,是无效的教学。

鲍里奇从如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有效教学与面向具体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学习者的智力水平是不一的。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智力并不是单一的和统一的,而是多元的和分散的。

这意味着,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智力,没有聪明与糊涂之分,关键是要看教师如何
教学事件
教的行为引起学的反应,构成一个组合,称之为教学事件。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事件的有效性,而教学事件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是否合拍。

在加里·D.鲍里奇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其第四章“单元和课时计划”中对教学事件的阐述,对我启发甚大。

通常,学是指在学习者头脑中发生的内部事件,而教则是教师为了能够影响学习者头脑里进行的活动而提供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和。

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所制定的课时计划时所采用的步骤顺序有一个假设,那就是教师安排的教学事件将会影响学习。

教学应该促
使外部的教和内部的学发生密切的关系,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而使学生理解教学事件是这样的教学安排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教学事件观,我们比较常接触的主要有加涅和布里格斯(1979,1992)的和亨特(1982)的。

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事件观主要如下:1.吸引注意;2.告诉学习者目标;3.激发回忆;4.叙述材料;5.引发期待行为;6.提供反馈;7.评估行为。

这也就是我们常接触的加涅七步教学法。

而亨特的教学事件观也包括以下几方面:1.回顾;2.预先设置;3.目标与意图;4.输入与示范;5.检查理解情况;6.有指导的练习;7.结束;8.独立练习。

这两种模式中,并不是所有事件都能用于每一节课,但它们提供了一个基础,或者目录,那就是你可以把它作为起点形成许多不同的课时计划。

而此书中,作者则将教学事件按以下维度划分:1.吸引注意;2.把目标告诉学习者;3.激发学生回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4.呈现刺激材料;5.引发期待行为;6.提供反馈;7.评估行为。

对于其中的每一个具体的教学事件,作者也作出了详细的介绍:
(1)吸引注意
如果学生不集中注意力听课,那就几乎不能听到教师的授课,更不用说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每节课开始时都需要有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好奇和注意的教学事件。

在日常教学中,最常见的吸引注意的技巧就是引起好奇心,除此之外,明显的矛盾,或者与生活现实明显不一致的问题,或者某些初看起来不合逻辑的事物等,都是帮助吸引学生注意的途径,而图标、图片、电影和比例模型等则是另外一些帮助吸引注意的辅助手段。

当教师口头陈述无法吸引学生的听觉时,可以用这些方法去吸引学生的视觉。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作用则更为显著。

(2)把目标告诉学习者
仅仅用某些吸引注意的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把注意刚好对准课时内容所在的波段,那么这时,则需要告诉他们你正在哪个频道上播放你的内容。

也就是说,教师在课时或单元一开始时,就需要告知学生考查的方式以及将期待他们以怎样的形式显示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让学生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达到了期望的行为标准,并且有选择地运用和记忆课时信息,同时,把目标告诉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上课前组织思维。

向学生传达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想他们提供任务的范例,而这些任务则是教师期待学生在课后能够执行的。

(3)激发学生回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
在教师开展新课之前,还需要准备最后一个教学事件,那就是激发学生回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因为学习不能凭空发生,所以必须重新捡起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使它们处于备用状态。

帮助学生检索先前的信息,需要以简洁易懂的纲要形式叙述关键方面。

(4)呈现刺激材料
呈现刺激材料将是课时计划的核心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的行为更加真实,那么教师就需要尽可能频繁地改变所教行为的次要方面,而且要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这样做,从而让学生知道哪些因素是无关紧要的。

在备课过程中,则要强调那些对你课时内容来说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在一上课时就要强调课文和练习册中的关键部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选择地复习和记忆课时的要点。

同时,要多样化教学。

教师在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是一回事,而要保持学生的注意则是另一回事。

教学方式与教学活动的多样变化能刺激学生的思考,而多样化教学同样能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并积极投入学生过程,给学生提供更易记忆和更清晰的学习经历。

(5)引发期待行为
在呈现刺激材料之后,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看他们能否在期待的复杂水平上执行行为。

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在适当的难度水平上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每个学生必须以试错的方式努力解决问题,对课时内容进行概括、释义、应用或者解释问题。

(6)提供反馈
第六个教学事件与第五个教学事件紧密相连。

在学习者开始理解自己回答的正确性的程度上,引发期待行为可以促进学习。

回答本身必须是个体尝试着回忆、概括、释义、应用或者解决问题,但紧跟其后的反馈可以指向全班。

引发活动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非评价性,而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对于错误答案作出富于鼓励的答复,从而保持引发活动的非评价性特点。

(7)评估行为
这个教学事件则用来指明你将用什么活动来评估行为。

引发活动可以是即时的或延时的,可以是评价性的也可以是非评价性的,在这个教学事件中,评估行为基本上都是采用延时的、评价性的引发活动。

评价性引发活动包括测验、研究论文、分级作业和课堂行为、学生档案等,完成这一事件的方法主要有:测验和竞赛、作业练习、课堂内独立完成作业、行为评估、口头呈现等。

综上,教学过程中的七大教学事件,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提供了完整的框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吸引学生对将要呈现的内容发生兴趣,并使他们调整到合适的接收方式为上课做好准备;随后告知学生在课时结束时,期待他们达到怎样的行为复杂水平;在呈现刺激材料前,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通过引发思维活动并维持兴趣的程序,用能够让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传达期待内容;让学习者产生预期行为,并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告知被引发出来的答案精确程度,最后通过检测、家庭作业以及扩展任务等方式评估学习者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