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重点总结
热工测量及自动调节1第一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
![热工测量及自动调节1第一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f62407102768e9951e73874.png)
2.应用方面
(1)过程监测:对过程参数的监测。 (2)过程控制:为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提供依据。
(3)试验分析与系统辨识:解决科学上 的和过程上的问题,一般需要综合运用理 论和实验的方法。测量技术应用于实验分 析,是测量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
测量过程中无数随机因素的影响,使得即使 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也不 会得到完全相同的测量值。 被测量总是要对敏感元件施加能量才能使测 量系统给出测量值,这就意味着测量值并不 能完全准确的反映被测参数的真值。
例1.1: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
1、仪器误差
它是由于设计、制造、装配、检定等的 不完善以及仪器使用过程中元器件老化、 机械部件磨损、疲劳等因素而使测量仪 器设备带有的误差。 减少仪器误差的主要途径是根据具体测 量任务,正确地选择测量方法和使用测 量仪器。
第一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测量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一、测量的意义
1.测量的意义: 测量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客观事物取得数量观 念的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借助于 专门工具,通过试验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计算, 求得被测量的值,获得对于客观事物的定量的概 念和内在规律的认识。
测量技术可分为若干分支,如力学测量、 电学测量、热工测量等。
指测量者无法严 格控制的因素
随机误差就个体而言是无规律的,不能通 过实验的方法来消除。 但在等精度条件下,只要测量次数足够多, 那么就会发现:从总体来说随机误差服从
一定的统计规律,可以从理论上来估计随
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对某一具体误差,在某一条件下为系统误
热工测量和自动控制复习资料
![热工测量和自动控制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6f599be83d049649a66581a.png)
热工测量和自动控制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基本误差:仪表测量值中的最大示值绝对误差与仪表量程之比值。
2.超声波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是通过检测流体流动对超声束(或超声脉冲)的作用以测量流量的仪表。
3. 辐射温度若物体在温度为T时的总辐射出射度与全辐射体在温度为T’时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把T’称为实际物体的辐射温度。
4.补偿电桥法(冷端温度补偿器)是采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电势来补偿热电偶因冷端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电势的变化值,从而等效地使冷端温度恒定的一种自动补偿法。
5.测量方法: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比较的方法。
6.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指的是测量所造成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比乘以100%所得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
7.热电效应: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果两端接点的温度不同,回路中将产生电势,称为热电势。
这个物理现象称为热电效应或塞贝克效应.8.涡街流量计:涡街流量计是根据卡门(Karman)涡街原理研究生产的测量气体、蒸汽或液体的体积流量、标况的体积流量或质量流量的体积流量计。
9.电阻式温度计:利用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其本身的电阻也随着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10.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二、问答题1. 写出热电偶的基本定律及其应用。
答:基本定律应用均质导体定律同名极法检定热电偶参考电极定律为制造和使用不同材料的热电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间导体定律为在热电偶闭合回路中接入各种仪表、连接导线等提供理论依据;可采用开路热电偶,对液态金属进行温度测量。
中间温度定律为在热电偶回路中应用补偿导线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制定和使用热电偶分度表奠定了基础。
2. 试述测量系统有哪4个基本环节,及其各自的作用。
组成测量系统的基本环节有:传感器、变换器、传输通道(或传送元件)和显示装置。
各自作用:传感器是感受指定被测参量的变化并按照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一个相应的便于传递的输出信号,以完成对被测对象的信息提取。
试析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要点
![试析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ba482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2.png)
试析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要点随着电厂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热工自动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仪表和控制器等自动控制设备来对电厂的热工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从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一、热控制热控制是指对锅炉、汽轮机、再热器等设备的热量进行自动控制。
主要包括燃烧控制、给水控制、汽轮机负荷控制等。
其中,燃烧控制是最重要的一环,它通过检测锅炉烟气的CO、O2等指标来控制燃料的供给和燃料燃烧的效率。
对于给水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给水泵的流量和压力来保证锅炉的水位稳定。
而汽轮机负荷控制则是通过改变汽轮机的进汽量来调节机组的负荷。
二、水控制电厂的热工系统中,水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给水控制、排污控制和冷却水控制。
给水控制和热控制一样,是通过控制泵的流量和压力来保证锅炉的水位稳定。
排污控制则是通过排除锅炉中的杂质和废水来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
而冷却水的控制则是为了保证机组的冷却效果,主要是通过控制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来达到目的。
三、过程控制过程控制主要是针对电厂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其中包括物料的输送、化学品的配制、化学反应的控制等。
这些过程涉及到很多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需要通过控制器来实现自动化控制。
四、安全控制安全控制是电厂热工自动控制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火灾控制、氧气控制、压力控制等。
其中,火灾控制是最关键的一环,需要通过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探测器来检测火灾情况,并通过自动灭火装置来控制火势的蔓延。
总的来说,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针对不同的设备和工艺过程进行相应的控制。
现代化的电厂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设备和工艺流程,还需要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团队和系统化的控制策略,才能实现高效、安全、稳定的自动化运行。
试析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要点
![试析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acbda9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3.png)
试析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要点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仪表仪控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对电厂热工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和品位等参数进行监测和调节,以实现对热工设备的自动控制和优化运行。
以下是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的要点分析。
1. 控制策略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热工系统和设备,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如比例控制、PID控制、模糊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控制策略的选择应考虑到系统的动态特性、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等因素。
2. 测量与监测:对于电厂热工系统而言,准确的测量和监测是实现自动控制的基础。
常见的测量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浓度等。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仪表,采用科学的校准和补偿方法,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控制阀门与执行器的选择:电厂热工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阀门和执行器的选择对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
根据控制要求和系统特点,选择适当的控制阀门类型,如调节阀、截止阀、控制球阀等。
控制阀门的执行器也应采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电动调节阀、气动调节阀或液动调节阀等。
4.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自动控制系统是实现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的核心。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参数优化,可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反应速度,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其中包括控制算法的优化和参数调整,系统结构的优化和改进等。
5. 故障诊断与报警: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应具备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及时监测和识别设备故障,并通过声光报警或远程通信等方式,及时通知操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关键设备和重要参数,还可以通过红外热像仪、振动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提前发现潜在故障。
6. 数据采集和处理:电厂热工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是关键的环节。
通过采集和处理系统的实时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整个热工过程的监测和分析,为运行优化和设备维护提供依据。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滤波、数据对齐、数据融合和数据转换等。
火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知识点总结
![火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96d191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7a.png)
自动控制系统基础概论热工对象动态特性常规控制规律PID控制的特点比例控制(P控制)积分控制(I控制)微分控制(D控制)控制规律的选择:单回路控制概述被控对象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测量元件和变送器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调节机构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单回路系统参数整定串级控制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要求会画控制结构图)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前馈-反馈控制概述静态前馈,动态前馈前馈-反馈控制前馈-串级控制比值控制分程控制大迟延控制系统补偿纯迟延的常规控制预估补偿控制多变量控制系统耦合程度描述解耦控制系统设计火电厂热工控制系统汽包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过热蒸汽温度控制再热蒸汽温度一般控制方案汽包锅炉给水控制系统概述给水流量调节方式给水控制基本方案:给水全程控制:600MW机组给水全程控制实例锅炉燃烧过程控制系统概述被控对象动态特性燃烧过程控制基本方案燃烧控制中的几个问题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概述负荷指令处理回路正常情况下负荷指令处理异常工况下的负荷指令处理负荷指令处理回路原则性方框图机炉主控制器机炉分别控制方式机炉协调控制方式直流锅炉控制系统直流锅炉特点直流锅炉动态特性直流锅炉基本控制方案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直流锅炉过热汽温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基础概论1. 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1.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术语控制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 被控对象,检测变送单元,控制单元,调节机构.2. 控制系统的分类:按结构分: 单变量控制系统, 多变量控制系统按工艺参数分: 过热汽温控制系统, 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按任务分: 比值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按装置分: 常规过程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按闭环分: 开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按定值的不同分: 定值控制系统, 随动控制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3. 过渡过程: 从扰动发生,经过调节,直到系统重新建立平衡.即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即为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2.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1. 衰减比和衰减率: 衡量稳定性2. 最大偏差和超调量: 衡量准确性3. 调节时间: 衡量快速性4. 余差(静态偏差): 衡量静态特性热工对象动态特性1. 有自平衡能力对象1. 一阶惯性环节:2. 一阶惯性环节加纯迟延:3. 高阶惯性环节:4. 高阶惯性环节加纯迟延:2. 无自平衡能力对象1. 积分环节:2. 积分环节加纯迟延:3. 有积分的高阶惯性环节:4. 有纯迟延和积分的高阶惯性环节:常规控制规律PID控制的特点1. 原理简单,使用方便2. 适应性强3. 鲁棒性强比例控制(P控制)1. 控制规律: ; :比例增益:比例带,工程上用来描述控制作用的强弱.比例带越大,偏差越大.2. 控制特点:动作快有差控制积分控制(I控制)1. 控制规律:; :积分时间2. 控制特点:动作不及时无差控制3. PI控制: I控制响应慢,工程上很少有单独使用,一般都是PI控制控制规律:; P控制看作粗调,I控制看作细调.控制作用具有: 比例及时作用和积分作用消除偏差的优点.4. 积分饱和及其措施:积分饱和: 积分过量,在单方面偏差信号长时间作用下,其输出达到上下限时,其执行机构无法再增大.措施: 积分分离手段: 当偏差较大时,在控制过程的开始阶段,取消积分作用,控制器按比例动作,等到被调量快要接近给定值时,才能产生积分作用,依靠积分作用消除静态偏差.微分控制(D控制)1. 控制规律: ;2. 控制特点:超前控制3. 实际微分: 为什么采用实际微分控制:理想微分物理上不可能实现避免动作频繁,影响调节元件寿命4. PD控制: 控制规律: ;扰动进入系统的位置离输出(被调量)越远,对系统工作的影响就越小.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和迟延时间对控制质量的影响前馈-串级控制的应用场景:分程控制扩大调节阀的可调比大迟延控制系统补偿纯迟延的常规控制1. 微分先行控制方案2. 中间反馈控制方案前馈解耦导前温度: 刚通过减温器之后的蒸汽温度以导前蒸汽温度为副参数,过热蒸汽温度为主参数的串级控制系统3. 过热蒸汽温度分段控制系统:1. 过热蒸汽温度分段控制系统:缺点: 当机组负荷大范围变化时,由于过热器吸热方式不同.一级减温器出口蒸汽温度降低,为保持不变,必须减少一级减温器喷水量;二级减温器出口蒸汽温度升高,因此要增加二级减温器喷水量.造成负荷变化时两级减温器喷水量相差很大,使整个过热器喷水不均匀,恶化二级喷水减温调控能力,导致二级过热器出口温度超温.2. 按温差控制的分段控制系统:与第一种方案的差别在于: 这里以二级减温器前后的温差(-)作为第一段控制系统的被调量信号送入第一段串级的主调节器PI3.当负荷增大时,主调节器PI3的设定值随之减小,这样有(-)>T0,PI3入口偏差值增大,这意味着必须增大一级喷水量才能使下降,从而使温差(-)减小.这样平衡了负荷增加时一级喷水量和二级喷水量.该方案为串级+前馈控制策略. 后屏出口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设定值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蒸汽流量代表的锅炉负荷经函数发生器后给出基本设定值,第二部分是运行人员可根据机组的实际运行工况在上述基本设定值的基础上手动进行设置.虽然系统是控制后屏过热器出口温度蒸汽,用蒸汽温度信号经过比例器乘以常数K后代表后屏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其原因是蒸汽温度与蒸汽温度变化方向一致;且蒸汽温度信号比蒸汽温度信号动态响应快,能提前反映扰动对蒸汽温度的影响,有利于控制系统快速消除干扰.主调节器PID1的输出与总风量,燃烧器摆角前馈信号组合构成副调节器PID2的设定值,副调节器的测量值为一级减温器出口温度.PID2输出控制一级其控制原理如下:正常情况下即当再热蒸汽温度处于设定值附近变化时,由调节器PID1改变烟气挡板开度来消除再热蒸汽温度的偏差,蒸汽流量D作为负荷前馈信号通过函数模块去直接控制烟气挡板.当的参数整定合适时,能使负荷变化时的再热蒸汽温度保持基本不变或变化很小.反向器-K用以使过热挡板与再热挡板反向动作.喷水减温调节器PID2也是以再热蒸汽温度作为被调信号,但此信号通过比例偏置器±Δ被叠加了一个负偏置信号(它的大小相当于再热蒸汽温度允许的超温限值).这样,当再热蒸汽温度正常时,调节器PID2的入口端始终只有一个负偏差信号,它使喷水阀全关.只有当再热蒸汽温度超过规定的限值时,调节器的入口偏差才会变为正,从而发出喷水减温阀开的指令,这样可防止喷水门过分频繁的动作而降低机组热经济性.2. 采用烟气再循环调节手段的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其控制原理如下:再热蒸汽温度T 在比较器Δ内与设定值(由A 产生)比较,当蒸汽温度低时,偏差值为正信号,此信号进入调节器PID1,其输出经执行器去调节烟气挡板开度,增大烟气再循环量,以控制再热蒸汽温度.在加法器2中引入了送风量信号V 作为前馈控制信号和烟气热量(烟温×烟气流量)修正信号,送风量V 反映了锅炉负荷大小,同时能提前反映蒸汽温度的变化.当V 增加时,蒸汽温度升高,相应的烟气再循环量应减少,故V 按负向送入调节器.函数模块是用来修正风量和再循环烟气量的关系的.通过乘法器由烟温信号调整再循环烟气流量.当再热蒸汽超温时,比较器输出为负值,PID1输出负信号直至关闭烟气再循环挡板,烟气再循环失去调温作用.同时,比较器的输出通过反相器- K 1,比例偏置器±Δ去喷水调节器PID2,开动喷水调节阀去控制再热蒸汽温度,蒸汽温度负偏差信号经反相器-K2去偏差报警器,实现超温报警,同时继电器打开热风门,用热风将循环烟道堵住,防止因高温炉烟倒流入再循环烟道而烧坏设备.当再热蒸汽温度恢复到设定值时,比较器输出为零,PID2关闭喷水门,偏差报警信号通过继电器关闭热风门,烟气再循环系统重新投入工作.3. 采用摆动燃烧器调节手段的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燃烧器上倾可以提高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燃烧器下倾可以降低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燃烧器控制系统是一个加前馈的单回路控制系统,再热蒸汽温度设定值是主蒸汽流量经函数发生器,再加操作员可调整的偏置量A构成.PID1调节器根据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T与再热蒸汽温度设定值偏差来调整燃烧器摆角.为了抑制负荷扰动引起的再热蒸汽温度变化,系统引入了送风量前馈信号,该信号能反映负荷和烟气侧的变化.送风量前馈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经加法器4共同控制燃烧器摆角.A侧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和B侧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各有两个测量信号,正常情况下选择A,B两侧的平均值作为燃烧器摆角控制的被调量.燃烧器摆角控制为单回路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设定值由运行人员手动给出.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设定值和实际值的偏差经PID调节器后加上前馈信号分别作为燃烧器摆角的控制指令.前馈信号由蒸汽流量经函数发生器后给出.当再热蒸汽温度偏低时,燃烧器摆角向上动作;当再热蒸汽温度偏高时,燃烧器摆角向下动作. 2. 再热蒸汽温度喷水减温控制系统汽包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给水控制任务: 使锅炉的给水量适应锅炉的蒸发量,维持汽包水位在规定的范围内,同时保持稳定的给水流量.对象特性: 给水流量扰动的三个体现方面:4. 虚假水位现象: 当锅炉蒸发量突然增加时,汽包水下面的气泡容积也迅速增大,即锅炉的蒸发强度增强,从而使水位升高.给水控制基本方案:1. 单冲量给水控制系统: 汽包水位和水位给定值调节的反馈控制系统某600MW发电机组给水热力系统示意图,机组配三台给水泵,其中一台容量为额定容量30%的电动给水泵,两台容量各为额定容量50%的汽动给水泵.电动给水泵一般是作为启动泵和备用泵,正常运行时用两台汽动给水泵,两台汽动给水泵由小汽轮机驱动,其转速控制由独立的小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micro-electro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MEH)完成,MEH系统的转速给定值是由给水控制系统设置,MEH 系统只相当于给水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在高压加热器与省煤器之间有主给水电动截止阀、给水旁路截止阀和约15%容量的给水旁路调节阀.2. 给水控制系统1. 水位控制系统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它是单冲量和串级三冲量两套控制系统构成,汽包水位设定值由运行人员在操作台面上手动设定.当锅炉启动或负荷小于15%额定负荷阶段,控制系统是通过调节器PID1调节给水旁路的调节阀开度来控制给水量以维持汽包水位,而此时切换器T2接Y端,通过调节器PID5调节电动给水泵的转速来维持给水泵出口母管压力与汽包压力之差.当旁路调节阀开到80%时,由SCS (Sequence control system, 顺序控制系统)完成开主给水电动阀,关旁路截止阀.当负荷在15%额定负荷以上,但小于30%额定负荷时,切换器T1接Y端,切换器T2接N端,这时汽包水位设定值的偏差经调节器PID2,并经调节器PID6控制给水泵转速来调节给水流量达到维持汽包水位目的.同时当机组负荷升至20%额定负荷时,第一台给水泵开始冲转升速.当负荷大于30%额定负荷,切换器T1接N端,给水控制切换为三冲量给水控制.汽包水位控制指令由两个串级调节器PID3和PID4根据汽包水位偏差、主给水流量和主蒸汽流量三个信号形成.水位设定值与汽包水位偏差经调节器PID3 后,加主蒸汽流量信号作为副回路PID4的设定值,副回路副参数为主给水流量,经PID运算后作为给水泵控制的设定值.当负荷大于30%额定负荷时,第一台汽动给水泵并入给水系统.当负荷达40%额定负荷时,第二台汽动给水泵开始冲转升速.当负荷达60%额定负荷时,第二台汽动给水泵并入给水系统,撤出电动给水泵,将其投入热备用.机组正常时,是通过改变两台汽动给水泵的转速来调节给水量.由于给水泵的工作特性不完全相同,为稳定各台给水泵的并列运行特性,避免发生负荷不平衡现象,设计了各给水泵出口流量调节回路,将各给水泵的出口流量和转速指令的偏差送入各给水泵调节器(PID6、 PID7 和PID8)的入口,以实现多台给水泵的输出同步功能.GAIN CHANGER & BALANCER作用是根据给水泵投入自动的数量,调整控制信号的大小.拇入自动数目越大,控制信号越小.2. 给水泵最小流量控制汽机跟随控制方式:控制特点: 锅炉侧调负荷,汽机侧调汽压. 在保证主蒸汽压力稳定的情况下,汽轮机跟随锅炉而动作.优点: 在运行中主蒸汽压力相对稳定,有利于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机炉协调控制方式控制特点: 在负荷调节动态过程中,机炉协调控制可以使汽压在允许的范围内波动,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锅炉蓄热,使单元机组较快适应负荷变化,同时主蒸汽压力p T的变动范围也不大,因而机组的运行工况比较稳定.调节燃料量M控制主蒸汽压力p T(或机组负荷) 调节送风量V控制过剩空气系数(烟气含氧量) 调节引风量V控制炉膛压力p汽轮机控制系统为工频电液控制系统时:另一种送风控制系统方案. 锅炉指令BD经过函数发生器f2(x)后形成一个风量指令,氧量调节器输出σ对锅炉指令BD进行修正.3. 引风控制系统: 引风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保证一定的炉膛压力. 由引风量改变到炉膛压力变化其动态响应快,测量也容易,因此一般采用单回路即可.3. 燃烧控制系统基本方案锅炉指令BD作为给定值送到燃料控制系统和送风控制系统,使燃料量和送风量同时改变,使燃烧率与机组要求的燃烧率相适应,保证风量与燃料量比例变化; 同时送风量作为前馈信号通过引到引风调节器PI4,改变引风量以平衡送风量的变化,使炉膛压力p s不变或变化很小.由于所有调节器都采用PI控制规律,因此,调节过程结束时,主蒸汽压力P T,燃烧经济性指标O2和炉膛压力p s,都稳定在给定值上;而锅炉的燃料量M,送风量V和引风量V都改变到与要求的燃烧率相适应的新数值上.总燃料量(总发热量)的构成形式为其中: O为燃油量,k o为燃油发热系数,M c为总煤量,k MQ为煤发热系数.当M c不变,而煤种变化造成发热量增加时,刚开始M也不变,但随着炉膛发热量的增加,D Q增大,D Q>M,由积分器正向积分增大k MQ,使M增大,直至M=D Q3. 增益自动调整乘法器为燃料调节对象的一部分,选择合适的函数,则可以做到不管给煤机投入的台数如何,都可以保持燃料调节对象增益不变,这样就不必调整燃料调节器的控制参数了.增益调整与平衡器,就是完成该功能.4. 风煤交叉限制在机组增减负荷动态过程中,为了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需要保持一定的过量空气系数. 因此,在机组增负荷时,就要求先加风后加煤;在机组减负荷时,就要求先减煤后减风.这样就存在一个风煤交叉限制.锅炉指令BD经函数器f1(x)后转换为所需的风量,风量经函数器f2(x)转换为相应风量下的最大燃料量,燃料量经函数器后转换为该燃料量下的最小风量.当增加负荷时,锅炉指令BD增大,在原风量未变化前,低值选择器输出为原风量下的最大燃料量指令,即仍为原来锅炉指令BD.在风量侧,锅炉指令BD增大,则其对应的风量指令增大,大于原燃料量所需最小风量,经高值选择后作为给定值送至送风控制系统以增大风量.只有待风量增加后,锅炉燃料的给定值才随之增加,直到与锅炉指令BD一致.由此可见,由于高值选择器的作用,风量控制系统先于燃料控制系统动作.由于低值选择器的作用,使燃料给定值受到风量的限制,燃料控制系统要等风量增加后再增加燃料量.同理,减负荷时,由于低值选择器的作用,燃料给定值先减少.由于高值选择器的作用,使风量给定值受到燃料量限制,风量控制系统要等待燃料量降低后再减少风量.上图为煤粉锅炉燃料系统的一般控制方案.其中虚框1的功能是完成总燃料量(发热量)的测量与修正.虚框2的功能是燃料侧的风煤交叉限制.5. 风机调节本节下略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概述1.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2. 机组负荷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特性3. 机组负荷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特性1. 单元机组动态特性:当汽轮机调门开度动作时,被调量p E和p T的响应都很快,即热惯性小.当锅炉燃烧率改变时,被调量p E和p T的响应都很快,即热惯性小.2. 负荷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特性1. 机组主机,主要辅机或设备的故障原因有两类跳闸或切除,这类故障的来源是明确的,可根据切投状况加以确定工作异常,其故障来源是不明确的,无法直接确定,只能通过测量有关运行参数的偏差间接确定.2. 对机组实际负荷指令的处理方法有四种: 负荷返回RB, 快速负荷切断FCB, 负荷闭锁增/减BI/BD, 负荷迫升/迫降RU/RD. 其中,负荷返回RB和快速负荷切断FCB是处理第一类故障的;负荷闭锁增/减BI/BD 和负荷迫升/迫降RU/RD是处理第二类故障的.1. 负荷返回RB负荷返回回路具有两个主要功能: 计算机组的最大可能出力值;规定机组的负荷返回速率.发电机组负荷返回回路的设计方案: 该机组主要选择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汽动给水泵,电动给水泵及空气预热器为负荷返回监测设备.当其中设备因故跳闸,则发出负荷返回请求,同时计算出负荷返回速率.RB目标值和RB返回速率送到如图13-9所示的负荷指令处理回路中去.2. 负荷快速切断FCB当机组突然与电网解列,或发电机,汽轮机跳闸时,快速切断负荷指令,实现机组快速甩负荷.主机跳闸的负荷快速切断通常考虑两种情况: 一种是送电负荷跳闸,机组仍维持厂用电运行,即不停机不停炉; 另一种是发电机跳闸,汽轮机跳闸,由旁路系统维持锅炉继续运行,即停机不停炉.负荷指令应快速切到0(锅炉仍维持最小负荷运行).负荷快速切断回路的功能与实现和负荷返回回路相似.只不过减负荷的速率要大得多.3. 负荷闭锁增/减BI/BD当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下述任一种情况:任一主要辅机已工作在极限状态,比如给风机等工作在最大极限状态燃料量,空气量,给水流量等任一运行参数与其给定值的偏差已超出规定限值.认为设备工作异常,出现故障.该回路就对实际负荷指令加以限制,即不让机组实际负荷指令朝着超越工作极限或扩大偏差的方向进一步变化,直至偏差回到规定限值内才解除闭锁.4. 负荷迫升/迫降RU/RD对于第二类故障,采取负荷闭锁增/减BI/BD措施是机组安全运行的第一道防线.当采用BI/BD措施后,监测的燃料量,空气量,给水流量等运行参数中的任一参数依然偏差增大,这样需采取进一步措施,使负荷实际负荷指令减小/增大,直到偏差回到允许范围内.从而达到缩小故障危害的目的.这就是实际负荷指令的迫升/迫降RU/RD,负荷迫升/迫降是机组安全运行的第二道防线.负荷指令处理回路原则性方框图该负荷指令处理回路功能的1原则性框图,是在正常工况下符合指令处理原则性方案上,添加了异常工况下相应负荷指令处理功能.锅炉跟随方式在大型单元机组负荷控制中只是作为一种辅助运行方式.一般当锅炉侧正常,机组输出电功率因汽轮机侧的原因而受到限制时,如汽轮机侧的主、辅机或控制系统故障,汽轮机控制系统处2. 汽轮机跟随方式机组负荷响应速度慢,不利于带变动负荷和参加电网调频.这种负荷控制方式适用于带基本负荷的单为了克服正反馈,应以汽轮机的能量需求信号而不是实际的消耗能量信号作为对锅炉的能量要求信号,即应以蒸汽流量的需求(称为目标蒸汽流量)而不是实际蒸汽流量作为锅炉的前馈控制信号.为此必须对p1进行修正,以形成目标蒸汽流量信号.直流锅炉控制系统上面两种控制方案均没有考虑过热汽温对燃料量和给水流量的动态响应时间差异,,会造成燃水比的动态不匹配,使得过热汽温波动大.为此提出一种燃料-给水控制原则性方案:可以选择锅炉受热面中间位置某点蒸汽温度(又称为中间点温度或微过热温度)作为燃水比是否适当的信号.这是一个前馈-串级调节系统,副调节器PID2输出为给水流量控制指令,通过控制给水泵的转速使得锅炉总给水流量等于给水给定值,以保持合适的燃水比.主调节器PID1以中间点温度为被调量,其输出按锅炉指令BD形成的给水流量基本指令进行校正,以控制锅炉中间点汽温在适当范围内.控制系统可分同负荷下的分离器出口焓值给定值.焓值给定值加上PID1输出的校正信号构成给定值SP2,由分离器出口压力和温度经焓值计算模块算出分离器出口焓值,该出口焓值与给定值SP2的偏差经调节器PID2 进行PID运算后,作为校正信号,对给水基本指令进行燃水比校正. 调节器PID3的给定值SP3是由,锅炉指令BD指令给出的给水流量基本指令加上调节器PID2输出的校正信号构成.调节器PID3根据锅炉总给水流最与流量给定值SP3的偏差进行PID运算,输出作为给水流量控制指令调节给水泵转速来满足机组负荷变化对锅炉总给水流量的需求.3. 采用焓增信号的给水控制方案在上图所示的给水控制系统中,由调节器PID3根据给定值SP3与省煤器入口给水流量(锅炉给水流量)的偏差向给水泵控制回路发出给水流量控制指令,在给水泵控制回路中,通过调节给水泵转速来实现调节给水流量的要求.在此重点分析给水流量给定值SP3的形成.当锅炉负荷在35%~ 100%MCR范围内,没有循环水流量和省煤器入口最小流量限制时,省煤器入口给水流量(锅炉给水流量)给定值SP3为水吸收的热量焓增焓增修正其中的水吸收的热量和焓增如图所示给出.。
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总结完整版
![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e7a8207375a417866f8fdb.png)
A=1时称为单位斜坡函数。
A L[ At ] 2 s
0
1
t
1 L[t ] 2 拉氏变换: s 斜坡函数的一阶导数为常量A,这种函数表 示由零值开始随时间t作线性增长(恒速增长) 的信号,故斜坡函数又称为等速度函数。
CH2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2.1.4 拉氏反变换 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对照表,由象函数X(s)求出原函数x(t). 象函数X(s)为s的有理分式时,必须将复杂的拉普拉斯函数式 X(s)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函数之和.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1.3 控制系统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
稳态工况
平衡状态:运动中的自动调节系统,其输入信号和输出 信号都不随时间变化时。
系统的静态特性:在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输出信号和 引起它变化的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 静态特性的描述: 1 )描述系统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 方程为代数方程; 2)在输入、输出为直角坐标图上, 用曲线来表示。 系统的静态特性表达式可以是线性方程或非线性方程。 不是所有的环节都有静态特性,比如:积分环节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系统的动态特性
系统的静止状态被破坏,系统中各变量随时间发生变化,
微分方程是表征系统动态特性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方程 , 它不仅包含变量本身,也包含这些变量的导数. 描述动态特性的两种方式: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1.4 控制系统的分类 1.按给定值的形式分类 (1)定值控制系统: 给定值为常数 (2)程序控制系统: 给定值按预定规律变化 (3)随动控制系统: 给定值随机变化
(1)被调量:表征生产过程是否正常而需要控制的物理量。 (2)扰动:引起被控量偏离其给定值的各种原因。
(3)对象的输入和输出:被控对象的生产过程.以所有扰动
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复习题解答
![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复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149fde14227916888486d751.png)
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 复习题 第一章1. 测量方法: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比较的方法。
测量一般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另外还包括:2. 随机误差分布的性质:有界性;对称性;抵偿性;单峰性。
3. 测量系统的组成:a. 传感器:被测量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处理和传输的另一物理量的元件。
如,电量。
传感器的要求:i.选择性:不受被测对象的非被测量的影响(否则补偿);ii. 复现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间应有稳定的单值函数关系,最好是线性关系。
iii. 稳定性: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如时间),保持其计量性能恒定的能力。
iv. 超然性:测量过程中,传感器或多或少都要消耗被测对象的能量,或在接触对象时改变对象的原状态。
仪器不影响被测量的能力叫超然性。
b. 变换器: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变换成显示器易于接受的信号的部件。
c. 显示装置(包括模拟式、数字式、屏幕式)。
d. 信号传输通道(形式分为电线、电缆、光缆、管道、电磁耦合或无线电通讯等)。
4.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测量就有误差。
5. 测量误差的分类:a. 系统误差:相同测量的条件下,对统一被测量量进行多次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消除:通过实验的方法消除,也可通过引入修正值的方法修正。
b. 随机误差: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 ,由于受到大量的、微小的随机因素影响,测量误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和符号没有一定的规律且无法简单估计,这类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消除:一般用统计理论进行估价。
c. 粗大误差:明显的歪曲了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
6. 测量精度:a. 准确度(反映系统误差影响程度):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测量值偏离真值的程度。
b. 精密度(反映随机误差影响程度):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测量值重复一致的程度,或者说测量值分布密集的程度(测点离散度)。
c. 精确度(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影响程度)。
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重点总结
![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0b8a1b0b4e767f5acfce51.png)
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重点总结第一章测量与测量仪表的基本知识1 测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取得数量观念的一种认识过程。
人们通过试验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计算,求得被测量的值。
2 测量方法:是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比较的方法,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3 按被测量在测量过程中的状态不同,有分为静态和动态测量。
4 测量系统的测量设备:由传感器、交换器或变送器、传送通道和显示装置组成。
5 测量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3)粗大误差6 按测量误差产生来源:1)仪表误差或设备误差2)人为误差3)环境误差4)方法误差或理论误差5)装置误差6)校验误差.7 测量精度: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
8 仪表的基本性能:一般有测量范围、精度、灵敏度及变差。
9 精度:是所得测量值接近真实值的准确程度,以便估计到测量误差的大小。
10 仪表的灵敏限是指能够引起测量仪表动作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故友称为分辨率或仪表死区。
第二章1 产生误差的原因:1)测量方法不正确2)测量仪表引起误差3)环境条件引起误差4)测量的人员水平和观察能力引起的误差。
2 函数误差的分配:1)按等作用原则分配误差2)按可能性调整误差3)验算调整后的总误差。
第三章温度测量1 温标:是温度数值化的标尺。
他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2 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组成。
3 热电偶产生热电势的条件是:1)两热电极材料相异2)两接点温度相异.4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1)均质导体定律2)中间导体定律3)中间温度定律。
5 补偿电桥法:是采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电势来补偿电偶因冷端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电势的变化值。
6电阻温度计的传感器是热电阻,热电阻分为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
7热电阻温度计测温度的特点:1)热电阻测温度精度高,测温范围宽,在工业温度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电阻温度系数大,电阻率大,化学、物理性能稳定,复现性好,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接近线性以及廉价。
自控与热工仪表
![自控与热工仪表](https://img.taocdn.com/s3/m/1f50b00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4.png)
《自控与热工仪表》学习小结本课程分为热工测量与仪表、自动控制原理和PLC原理及应用技术三大部分,内容包括热工测量基本知识、温度测量及仪表、压力测量及仪表、流量测量及仪表、物位测量及仪表、湿度测量及仪表、自动控制基础、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基础。
测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取得数量观念的一种认识过程。
人们通过试验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计算,求得被测量的值。
“测量技术”是研究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一门科学。
人类在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其他一切生产活动时,为了取得各种事物之间的定量关系,就必须进行测量。
测量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不同的科技和生产领域,有不同的测量项目和测量特点。
热工测量是指在热工过程中对各种热工参数,比如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的测量(热力发电厂中,有时也把成分分析、转速、振动等列入其中)。
自动控制理论:自动化技术由基于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的古典理论阶段进入基于状态空间法和最优化方法的现代理论阶段,进而,逐步发展到基于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时代。
热工控制是指对热力设备及系统的工艺过程进行调节、控制、保护与连锁。
信息处理技术:数据高速传输、数据压缩存储、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基于信息集成的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仪表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
据《韩非子·有度》记载,中国在战国时期已有了利用天然磁铁制成的指南仪器,称为司南。
古代的仪器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多属用以定向、计时或供度量衡用的简单仪器。
热工仪表主要包括:压力表;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压力校验仪;热工信号校验仪;就地温度计;热电阻;热电偶;液位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压力传感器;液位变送器,液位计;智能数显仪;闪光报警仪;无纸记录仪;流量积算仪;压力校验装置;温度校验装置等。
热工自动化的意义:(1)生产过程自动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热工自控期末总结
![热工自控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fe1b3eb700abb68a982fbfe.png)
2.集中供热系统供热方式有哪些 ①直接换热②用换热器间接换热③通过自控系统控制换热器间接换热 3.串级控制系统框图主副回路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副回路:克服副对象干扰、减少对主回路的影响 主回路:克服主对象干扰、保证主控变量稳定 4.等百分比(对数)特性阀的应用特场合 ①控制热水加热器 ②管道阻力大时,即S较小时,或者阀前后压差变化比较大(即S变化大)的情况,使用 等百分比特性阀 ③当系统负荷大幅度变动时,等百分比特性的放大系数随开度而增大,并且各开度处的 流量相对值变化为一定值,因此选用等百分比特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5.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各自的优缺点 开环控制系统:一种简单的控制形式,其特点是调节器和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控制作 用,而没有反馈调节作用。不需要对被控对象进行测量,只根据输入信号进行控制。结 构简单成本低,而且不产生震荡。 闭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具有自动修正被控量偏离给定值的能力,控制精度高, 适应面广,系统有产生振荡的可能(被控量产生周期性的波动),调试比较繁杂。
1.自控系统的优点 ①控制品质好 ②效率高(快速调节、损耗小)③使用有毒场所,环境适应强 2.自控系统分类 ①按给定值的形式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 ②按系统结构可分为:闭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 3.品质指标:①衰减比②静差③最大偏差和它的持续时间④调节时间⑤振荡周期 4.单、串级自动控制系统区别:串级有主副两套回路系统 5.闭环系统中主要性能参数:快速性、稳定性、准确性 6.描述自控系统的特性方法 ①曲线法(便捷、点数少、精度差)②微分方程法(点数多、精度高、使用大型复杂困难) 7.控制器特性分析 比例控制器(P):快速、无延迟、存在静差 比例积分控制器(PI):能自动消除静差、比较慢 比例微分控制器(PD):比较快、具有超前调节 比例微分积分控制器(PID):即可消除静差,又可提高系统的动态品质指标 8.电磁阀分为直动式和先导式两种,前者通径小。 9.调节阀流量特性是由调节阀阀芯形状决定的。每一类部分分为直线特性、等百分比特性和 抛物线特性,此外还有平板形的快开特性。
热工测量期末总结
![热工测量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e93f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0.png)
热工测量期末总结一、引言热工测量是能源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温度、压力、流量、湿度等多个参数的测量与控制。
在能源系统中,准确地测量和控制这些参数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热工测量课程进行总结,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体会等方面。
二、课程目标热工测量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热工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温度、压力、流量、湿度等参数的基本定义和测量原理;2. 掌握常用热工仪表的结构原理、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3. 理解热工测量系统的传感器、传输和处理装置的基本原理;4. 学会运用实验方法对热工参数进行准确测量和分析。
三、课程内容热工测量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测量:介绍温度的基本定义和测量原理,以及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和测量装置。
2. 压力测量:介绍压力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原理,以及常见的压力传感器和测量装置。
3. 流量测量:介绍流量的基本定义和测量原理,以及常见的流量传感器和测量装置。
4. 湿度测量:介绍湿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原理,以及常见的湿度传感器和测量装置。
5. 热工测量系统:介绍热工测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包括传感器、传输和处理装置等。
四、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和视频演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温度、压力、流量、湿度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加深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 综合实践:通过小组项目、实际工程应用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习体会在学习热工测量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热工测量在能源领域中的重要性。
热工测量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参数的测量和控制,并且要求精确度较高。
在课程学习中,我通过理论学习、实验操作和综合实践等方式,逐渐掌握了热工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技能。
试析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要点
![试析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30a6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f.png)
试析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要点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电力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而作为电力的主要生产者,电厂在保证供电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为了提高电厂的运行效率和减少能源损耗,热工自动控制技术应运而生。
热工自动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测量、控制和调节电厂内部的热工参数,以提高热功率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损耗,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试析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的要点。
一、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热工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组成。
传感器用于获取被测量的热工参数,比如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器通过分析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来控制执行器;执行器则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来调整执行机构,实现对电厂热工参数的精确控制。
二、常见热工自动控制技术要点1. 温度控制技术温度是热工参数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对于电厂的运行和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温度控制技术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
PID控制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控制技术,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参数的组合来调整控制量,以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模糊控制利用模糊逻辑来描述控制规则,通过建立模糊化的控制规则库来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而自适应控制则是针对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通过不断调整控制策略来适应不同的工况。
2. 压力控制技术压力是电厂内部很重要的一个参数,对于保证设备和管道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常见的压力控制技术同样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
不同的是,压力控制技术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因此在控制策略的选择上需要更加谨慎。
3. 流量控制技术流量控制是指对流体在电厂管道中的流动进行控制,以保证流体的正常运行和流速的均衡。
常见的流量控制技术包括开关控制、调节控制和迭代学习控制。
开关控制是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合来实现对流量的调节,适用于对流量波动不大的情况。
调节控制则是通过调整阀门的开度来实现对流量的精确控制,适用于流量波动较大的情况。
热工仪表与自动控制2-3
![热工仪表与自动控制2-3](https://img.taocdn.com/s3/m/e154058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9.png)
热工仪表与自动控制2-3第四讲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一.概述1.概念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及周边环境的物理量。
温度不能直接衡量(比较),只能借助于冷热不同的物体之间的热交换以及物体的某些物理性质随冷热程度不同而变化的特性来间接测量。
∴接触测温量物体的某一物理量(如液体体积、导体电阻)必须是连续的、单值的、复现的。
非接触测温则需响应快速,不易受物质腐蚀的某物体。
2.重要性3.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二.温标1.摄氏温标定义为:水银体膨胀是线性的,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是摄氏零度,沸点为100度,而将汞柱在这两点间等分为100格,每等分格为摄氏1度。
标记为℃2.华氏温标同上,纯水冰点为32ºF,沸点为212ºF,两点间等分180格,每等分格为华氏1度,标记为ºF可以有:℃=(ºF32)某5/93.热力学温标又称绝对温标。
是一种理想温标4.国际温标定义为:热力学温度(符号T)是基本的物理量,其单位为开尔文(符号为K),定义为水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的1/273.15。
规定了17个温标定义固定点,还有基准温度计和插补公式。
三.玻璃液体温度计1.原理2.结构和类型棒式、内标式、外标式3.特点:1)测量范围广,为-200~600℃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精确3)观察、监测不便。
4)易损坏。
4.读数方法视线应与温标垂直,水银温度计应在凸面最高点读数,水和无机液体温度计应在凹面最低点读数。
显示刻度变换棒式温度计感温包传感四.固体膨胀式温度计1.双金属温度计1)感温元件2)测温原理3)定义4)分类5)特点2.杆式温度计精度低,体积大五.压力式温度计1.工作原理与结构形式2.蒸气压力表式温度计1)原理2)工作液体3)结构毛细管4)特点第五讲热电偶温度计一.热电偶的好处:结构简单、测温范围广、准确度高、热惯性小、输出为电信号、便于远传与转换等二.测温原理由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组合成闭合回路,当两导体A与B相边处温度不同(θ>θ0)时,则回路中产生热电效应(也称之为塞贝克效应),所产生的电势称热电势EAB(θ,θ0)。
热工自动化复习重点总结
![热工自动化复习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7db022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9.png)
热工自动化复习重点总结一、自动调节的基本概念1.运算部件:接受变送器来的被调量信号与给定值比较。
执行机构:按照调节器发出的调节信号使调节机构动作,改变调节作用。
调节机构:在生产设备上用来改变调节量的装置。
调节通道:调节作用至被调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干扰通道:干扰作用至被调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前向通道: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信号传递路径。
反馈通道: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传递路径。
扰动:引起被调量变化的各种原因。
内扰:经过调节通道作用到对象上的扰动。
外扰:经过干扰通道作用到对象上的扰动。
2.调节系统的分类:按给定值:恒值调节系统、程序调节系统、随机调节系统按结构:反馈调节系统、前馈调节系统、复合调节系统3.典型输入函数:阶跃函数、单位脉冲函数、斜坡函数、正弦函数4.四种典型的调节过程:非周期调节过程、衰减震荡调节过程、等幅震荡调节过程、渐扩震荡调节过程。
5.主要性能指标:稳定性(衰减率)、准确性(动态偏差,静态偏差)、快速性(调节时间)、品质指标(绝对值积分准则,超调量),峰值时间二、自动调节系统的数学模型1.静态特性:在平衡状态时,输出信号和引起它变化的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
动态特性:在不平衡状态时,输出信号和引起它变化的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
2.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或环节)输出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3.拉式变换的基本定理:线性定理、微分定理、积分定理、位移定理、延迟定理、初值定理、终值定理、卷积定理。
4. 调节系统的基本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理想微分,实际微分)、惯性、纯迟延环节。
三、热工对象和自动调节器1. 有自平衡能力对象和无自平衡能力的对象的特征参数:自平衡系数、时间常数(飞升速度)、延迟时间。
2. 六种基本调节作用(P、I、D、PI、PD、PID)对系统质量的影响(1)比例调节作用:动作快,对干扰能及时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存在着静态偏差。
(2) 积分调节作用: 能消除静态偏差。
终结版总结热工测量
![终结版总结热工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14e8596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4.png)
终结版总结热工测量第一篇:终结版总结热工测量ϒ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客观事物取得数量观念的一种认识过程。
它用特定的工具和方法,通过试验将被测量与单位同类量相比较,在比较中确定出两者比值。
ϒ数值不随时间而改变或变化很小的被测量。
ϒ随时间不断改变数值的被测量(非稳态或称动态参数),如非稳定工况或过渡工况时内燃机的转速、功率等。
ϒ在测量过程中首先将被测物理量转换成模拟信号,以仪表指针的位置或记录仪描绘的图形显示测量的结果(不表现为“可数”的形式)。
ϒ测量可直接用数字形式表示。
通过模/数(A/D)转换将模拟形式的信号转换成数字形式。
二、填空题ϒ常用的ϒ测试中,被测量按照其是否随时间变化可以分类和。
ϒ测量仪器按用途可分:范型仪器和实用仪器ϒ在选用时,仪器的不应超过仪器的ϒ误差可用级、ϒ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产生根源修正法任何测量仪器都包括感受件,中间件和效用件三个部分1.感受器—他直接与被测对象联系,感知被测参数的变化,同时对外界发出相应的信号:2.中间件—他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原封不动的传给效用件:3.效用件—把测量的信号显示出来。
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反映。
ϒ恒定度:仪器多次重复测量时,其指示值稳定的程序,称为恒定度。
通常以读数的变差来表示.ϒ它以仪器指针的线位移或角位移与引起这些位移的被测量的变化值之间的比例S来表示。
ϒ:灵敏度阻滞又称为感量,感量是足以引起仪器指针从静止到作极微小移动的被测量的变化值。
一般仪器的灵敏度阻滞应不大于仪器允许误差的一半。
ϒ:从被测参数发生变化到仪器指示出该变化值所需的时间,又称时滞。
3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具体的测量过程中,系统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ϒϒ但往往也常采用如下方法来 1.2.3.4按照产生误差因素的出现规律以及它们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序来区分,可将测量误差分为三类。
系统误差:随机(偶然)误差:过失误差:1.系统误差—在测量过程中出现某种规律性的以及影响程度由确定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
热工测量仪表及自动控制
![热工测量仪表及自动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e30ad5e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5.png)
热工测量仪表及自动控制摘要:热工自动控制系统一般都是作为各种发电供热企业的控制中枢而存在,它又包括机炉协调控制系统、锅炉控制系统以及送风控制系统等不同的调节系统。
本文通过简要阐述热工自动控制系统在相关发电供热企业中的实际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几点提升热工自动控制系统运行质量和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热工;自动控制系统一、精准描述热工自动控制系统中热工对象的动态特性对于热工自动控制系统而言,系统中的热工对象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因此,要想使得热工自动控制系统合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就要对热工对象的特征有着清晰了解。
与此同时,这也对确定最佳参数有着重要影响。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热工对象的动态特征都是必须掌握的。
什么是热工对象的动态特征,实际上指的是热工对象的某一个输入量发生变化的时候,其被控参数在这些变动过程中出现的变化规律,这主要是与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层次、运行条件等因素有关。
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出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的最大价值和作用,相关部门应该从热工对象入手。
比如,为了能够更加精准地描述热工自动控制系统对象的动态特性,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在试验中关注以下要素。
在整个过程中,技术人员首先应该确定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的扰动量,因为如果扰动量过大的话,会直接影响其他干扰信号测试结果的精准度,因此,技术人员需要在确保扰动量数值在15%以下的状态下再进行其他要素的描述与试验。
此外,技术人员在正式进行试验的前后都需要将实际的热工对象直接调整到系统工作状态之下,并保持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正式的试验,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与精准度。
与此同时,对于热工自动控制系统中,阶跃响应曲线的开始部分,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并且做出详细的记录,因为这部分数据的意义对热工对象的动态特性是非常关键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两点法以及切线法等方式来求出热工对象的传递函数。
二、调节以及在线监测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的品质热工自动控制系统调节品质的良莠将直接决定其克服外界干扰能力的大小。
试析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要点
![试析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17d349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d.png)
试析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要点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技术、仪表仪器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电厂的热工系统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的一种技术。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厂的不断升级改造,热工自动控制技术的要点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从控制系统结构、控制原理、控制策略和常见问题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试析常见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要点。
一、控制系统结构电厂热工自动控制系统是由监控系统、执行系统、控制器和调节器等部分组成的。
监控系统主要负责对电厂燃烧系统、锅炉系统、汽轮机系统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可以采用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
执行系统主要包括控制阀、调节阀、执行机构等,用于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对燃料供给、烟气排放、蒸汽调节等进行实时控制。
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根据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来对过程进行分析和判断,生成控制指令传输给执行系统。
调节器主要通过对控制参数进行调整来实现对热工过程的精确控制。
二、控制原理三、控制策略电厂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是根据不同的热工系统特点和要求来选择相应的控制策略,实现对热工过程的最佳控制。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PID控制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策略,通过对系统的偏差、积分和微分进行调节来实现对过程的精确控制。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策略,通过对系统的模糊规则进行推理和判断来实现对过程的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策略,通过对系统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学习来实现对过程的智能控制。
四、常见问题分析在电厂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控制系统故障、传感器故障、执行器故障等。
控制系统故障可能导致对热工过程的控制失效,严重影响电厂的安全运行。
传感器故障可能导致对热工过程监测数据的失实,影响控制系统的判断和分析。
执行器故障可能导致对热工过程的调节失效,无法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进行调节。
热工测量重点整理
![热工测量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796ede6f1aff00bed51e75.png)
1.比较法:这种测量方法一般不能从测量仪表上直接读得测量结果,而往往要使用标准量具。
特点:比直读法复杂,但测量精度较高(1)零值法:在测量时被测量的作用与已知量的作用相抵消,使总效应为0,如电位差计来测量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的大小,(2)插值法,若测出被测量X 与已知量a 差值为(X-a ),则有X=(X-a )+a ,比如用热点后测量温度,所要求的电动势=(t 与to 之间的热电势)+(冷端温度to 对应的热电势) 求出被测温度。
(3)代替法:无法直接测量时,选择一个可测的能产生相同效应的已知量来代替它。
如用光学高温计测量钢水的温度。
2.测量系统任何一个测量系统,都有三个主要作用部件:(1)感受原件,直接与被测对象发生联系,但并不一定要接触。
作用:感受被测量的变化,随之内部产生变化,并向外发出一个相应的信号。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只能感受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发出相应的信号。
2感受原件发出的信号与被测量呈单值函数关系最好呈线性关系。
(2)传递原件:作用将感受原件发出的信号经过加工或者转换传递给显示原件,放大方式:1机械是的机构(杠杆,齿轮)2电子电路(3)显示原件:作用:根据传递原件传来的信号相关侧人员显示出被测量在数量上的大小和变化,按显示不同方式分类:指示式,记录式,数字式。
3.测量元件几个主要性能:(1)量程:仪表能测量的最大输入量和最小输入量之间的范围,最好在二分之三左右(2)精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级)即(如2.0%2.0%100max 0=⨯∆=A δ (3)灵敏度,仪表在做静态测量时,输出端的信号增量Y ∆与输入端信号增量X ∆之比。
(4)分辨率:仪表能够检测出的被测量最小变化的能力(5)稳定性: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仪表性能的稳定程度,用观测时间内的误差表示(6)重复性: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对同一数值被测量进行重复测量时测量结果的一直程度。
(7)温度误差:温度变化时(偏离20℃)差生的相对误差(8)零点温标:仪表工作环境偏离20℃时零位温度只差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变化率(9)动态误差与频响特性:在对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进行测量时,仪表在动态下的读书和她在同一瞬间相应量值的静态度数之间的差值,成为仪表的动态误差或动态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测量与测量仪表的基本知识1测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取得数量观念的一种认识过程。
人们通过试验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计算,求得被测量的值。
2测量方法:是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比较的方法,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3按被测量在测量过程中的状态不同,有分为静态和动态测量。
4测量系统的测量设备:由传感器、交换器或变送器、传送通道和显示装置组成。
5测量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3)粗大误差6按测量误差产生来源:1)仪表误差或设备误差2)人为误差3)环境误差4)方法误差或理论误差5)装置误差6)校验误差.7测量精度: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
8仪表的基本性能:一般有测量范围、精度、灵敏度及变差。
9精度:是所得测量值接近真实值的准确程度,以便估计到测量误差的大小。
10仪表的灵敏限是指能够引起测量仪表动作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故友称为分辨率或仪表死区。
第二章1产生误差的原因:1)测量方法不正确2)测量仪表引起误差3)环境条件引起误差4)测量的人员水平和观察能力引起的误差。
2函数误差的分配:1)按等作用原则分配误差2)按可能性调整误差3)验算调整后的总误差。
第三章温度测量 1温标:是温度数值化的标尺。
他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2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组成。
3热电偶产生热电势的条件是:1)两热电极材料相异2)两接点温度相异.4热电偶的基本定律:1)均质导体定律2)中间导体定律 3)中间温度定律。
4补偿电桥法:是采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电势来补偿电偶因冷端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电势的变化值。
5电阻温度计的传感器是热电阻,热电阻分为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
6热电阻温度计测温度的特点:1)热电阻测温度精度高,测温范围宽,在工业温度测量中,的到了广泛的应用。
2)电阻温度系数大,电阻率大,化学、物理性能稳定,复现性好,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接近线性以及廉价。
3)当热电阻材料的电阻率大时,热电阻体积可做的小一些,热容量和热惯性就小,响应快。
7热电偶的校验通常采用比较法和定点法。
热电偶的检定:是对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的已知关系进行检验。
8薄膜热电偶:用真空蒸等方法使两种热电极材料(金属)蒸镀到绝缘基板上,二者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薄膜状接点。
9 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1)冷端温度校正法 2)补偿导线法 3)仪表机械零点调整法 4)冰浴法 5)补偿电桥法第四章湿度测量1湿度计的标定与校正装置的方法:重量法、双压法和双温法。
2试述弹性压力计的误差及改善途径:误差1)相同压力下同一弹性元件正反行程的变形量会不一样,因而存在迟带误差。
2)弹性元件变形落后于被测压力的变化,会引起弹性后效误差仪表的各种活动部件只见到间隙,示值与弹性元件的变形不完全对应,会引起摩擦误差。
3)仪表的活动部件运动时,相互间有摩擦误差,会引起摩擦误差。
4)环境温度变化会引起金属材料弹性模量的变化,会造成温度误差。
改善途径:1)采用无迟带误差或迟带误差极小的“全弹性”材料和温度误差很小的’恒弹性“材料制造弹性元件。
2)采用新的转换技术,减少或取消中间传动机构,以减少间隙误差和摩擦误差。
3)限制弹性元件的位移量,采用无干摩擦的弹性支承或磁悬浮支承等。
4)采用合适的制造工艺,使材料的优良性能得到成分的发挥。
第五章压力测量1测量压力的仪表按原理不同分为:液柱式压力计、弹性式压力计、电气式压力计和活塞式压力计。
2液柱式压力计:是以液体静力学原理为基础的。
3用弹性传感器组成的压力测量仪表为弹性压力计。
4弹性元件及其特性:弹性元件有弹簧管、波纹膜片、波纹膜盒和波纹管。
弹性元件的测压原理是当弹性元件在轴向受到的外力作用时,就会产生拉伸或压缩位移。
5霍尔效应:把半导体单晶体薄片置于磁场B中,当在晶片的Y轴方向上通以一定大小的电流I时,在晶片的X轴方向的两个端面上将出现电势,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所产生的电势称霍尔电势,这个半导体称为霍尔片。
6压力表的选择:根据被测压力的种类、被测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以及生产过程所提的技术要求,同时应本着既满足测量准确度、有经济的原则,合理的选择压力表的型号、量程和等级。
7压力表的校验:常用仪器为活塞式压力表,其是利用静力平衡原理工作的,它由压力发生系统和测量活塞组成。
第六章流量测量1流量测量分为质量流量、重量流量、体积流量。
2流量测量仪表分为三类:容积法、速度法和质量流量法。
3累计流量:是指在某一时间间隔内,流体通过的总量。
4体积流量计分为:差压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容积式流量计和速度流量计。
5差压流量计的组成:1)节流装置(包括节流件和取压件,其功能是将流量信号变换成差压信号)2)导压管(其功能是将节流装置前后的压力信号送至显示仪表)3)显示仪表(显示压差信号或直接显示被测流量)6标准取压装置:取压装置与取压方式有关。
标准节流装置取压方式为标准孔板、角接取压、法兰取压、标准喷嘴和角接取压。
7标准节流装置使用的流体条件和管道条件:流体条件:1)流体充满圆管并连续的流动2)管道内流体流动是稳定的,流量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
3)流体必须是牛顿流体,在物理和热力学上是单项的、均匀的或者可以认为是单项的且流体经节流时不发生相变。
4)流体流动在受到节流件影响前,已达到充分发展的紊流,流体与管道轴线平行,不得有旋转流。
8转子与差压节流装置的差异在于:1)任意稳定情况下,作用在转子上的压差是恒定不变的;2)转子与锥形管之间的环形缝隙的面积A是随平衡位置的高低而变化,古是变截面。
9椭圆齿轮流量计:可以就地显示被测流体瞬时流量及体积总量也可以将流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电信号远距离传递二次仪表。
椭圆齿轮每转一周向出口排出四个半月形容积的液体,测量椭圆齿轮的转速便知道液体的体积流量,即Q=4nV0。
椭圆齿轮流量计的精度与流体的流动状态即雷诺数Re 的大小。
第七章流速测量1比托管的形式:主要由感测头、管身及动压引出管组成。
2用标准比托管、S型比托管、直型比托管测风速,往往需要测出多点风速而得平均风速。
3中间矩形法:是最广的一种测点选择方法。
它将管道截面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截面,测点选择在小截面的某一点上,以该点的流速作为小截面的平均流速,再以各个截面的平均流速的平均值作为管道内流体的平均速度。
4热电风速仪:1)若通过带热体的电流恒定,则带热体所带的热量一定。
带热体温度随其周围气流速度的提高而降低,根据带热体的温度测量气流速度,这是热球风速仪的工作原理。
2)若保持带电体温度恒定,通过带热体的电流势必随其周围气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据通过带热体的电流测风速,这是热敏电阻恒温风速仪的工作原理。
5热球风速仪的工作原理:主要由两个独立的电路组成:1)供给带热体恒定电流的回路2)测量带热体温度的回路。
第八章液位测量 1浮力式液位计:分为浮子式液位计和浮筒式液位计。
2用差压变送器测量汽包水位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九章热阻式热流计侧头安装的三种方法:埋入式、表面粘贴式和空间辐射式。
第十一章 1自动控制: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自动的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或变化的手段。
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为了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由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其组成是由被控对象、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按定值的形式分为:1)定值控制系统2)程序控制系统3)随动控制系统。
按系统结构分为:1)闭环控制系统2)开环控制系统3)复合控制系统。
4过度过程的基本形式:发散震荡、等幅震荡、衰减震荡和单调过程。
5衰减比:是表示衰减程度的指标,它是反映系统稳定程度即相对稳定性。
6环节特性:是指环节的输出和输入的关系。
实际系统的构成环节有热工式、电气式和气动式等多种物理环节,其输入和输出量的性质各不相同。
7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是由金属丝、骨架和金属保护管组成,而温包温度传感器是由金属管、内装的气体或液体组成。
8控制器特性:1)比例控制器的特性2)比例积分控制器的特性3)比例微分控制器的特性4)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特性第十二章自动控制仪表1其按能源分类:电动仪表、气动仪表和直接作用式仪表。
2电子式双位控制器是由测量、给定电路、电子放大电路和开关电路等部分组成。
3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是指流过调节阀介质相对流量与调节阀的相对开度之间的关系。
调节阀流量特性是由调节阀芯形状决定。
4流通能力的定义:当调节阀全开、阀两端压差为10的5次方千帕、流体密度为1g|cm3时、每小时流经调节阀的流量数定义为调节阀的流通能力,用c表示。
5风量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指流过风阀的相对流量与风阀转角的关系。
第十四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1空调装置由:空气的加热器、冷却器、加湿器、去湿气、空气混合器以及净化器等设备组成。
2空调系统的控制对象的特点:1)多干扰性2)多工况性3)温、湿度相关性。
3蒸发器的控制:一般通过热力膨胀阀、电磁阀、浮球阀等进行控制。
4压力保护控制分为:高压保护、低压保护和油压保护。
5高压保护:排气压力保护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排气压力过高而产生事故。
产生排气压力过高的原因可能是冷凝器断水或水量不足;或者启动时排气管路的阀门未打开;或者制冷剂灌注过多;或者因系统不凝性气体过多等原因。
5压缩机能量控制:进行压缩机能量控制的目的为:1)为了制冷系统经济合理运行2)实现压缩机轻载或空载启动。
6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是由一个定值控制的燃气流量回路和一个随动控制的空气流量回路所组成。
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中燃气控制器的设定值,如由炉温控制系统的输出给定,即构成串级并行控制系统。
该系统的优点:是实现燃气流量的定值控制,可以大大克服燃气流量扰动的影响,使燃气空气流量都比较平稳,总的热负荷也比较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