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及变迁-2小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海因里希事件
末次冰期内的气候快速波动
H.Heinrich(1988)在北大西洋(47ºN/19ºW附近)3个钻孔的深海 沉积物研究中,首先发现存在6个气候迅速变冷层。。
沉积特征:暖水型有孔虫含量减少,海水盐度降低和粗粒碳酸盐 (>150μm)碎屑快速堆积。
发生时间:末次冰期之内(90年代测得6个事件层年龄为1.43万、 2.1万、2.8万、4.1万、5.2万和6.9万年前,多数间隔在1.1万年左 右),单层形成时间仅上千年或几百年。证明冰期内也存在气候 快速波动。
软体动物 约50,000种
昆虫类 约751,000种
昆虫以外的节肢动物 约423,000种
脊椎动物
鱼类 约19,100种 两栖类 约4,200种 爬行类 约6,300种 鸟类 约9,000种 哺乳类 约4,000种
25
生物绝灭类型与规模
生物绝灭(extinction):指一个物种的个体完全消 失而不留下后裔(终极绝灭)。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
PCBA
键
开关 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 尽量选择平头类的按键,以 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 间隙建议留0.05~0.1mm,以 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 算累积公差,以防按键手感 不良。
34
地球上的陨击坑
35
月 面 陨 击 坑
不适当土地利用的严重后果:美国(30年代)、前苏联 (60年代)由于滥垦草原,引发过 “黑风暴事件”。美
3
第四纪的冰期旋回
第四纪大冰期内部存在明显的万年级冰期和间冰 期冷暖气候交替旋回(符合米兰科维奇学说)。
20世纪初期以阿尔卑斯山冰川为模式建立的4次 冰期模式,曾经获得广泛流传。但已证明由于后 期冰川作用往往刨蚀破坏前期冰川遗迹,并不能 代表第四纪完整的气候变化史。
4
末次冰盛期(~21ka)与现代北半球高纬冰盖分布 5
49
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工业革命以来,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使大量温室气 体排放到大气中,产生温室效应。
大气中CO2浓度:由1870年的280×10-6(ppm)到1958年的 315ppm(年平均增长率0.1%),再到1985年的 345ppm (年平均增长率0.3%)。
地表平均温度:过去100年上升0.5-0.7ºC,其间11个最暖 年中有7个发生在最近10年,极端天气事件(厄尔尼 诺、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按此趋势:地 球表层将以O.3ºC/每10年速率增温,到21世纪中期将 比工业革命开始前的“自然背景温度”提高1.5-4.5ºC。
13
新仙女木事件
1.3万年前末次冰期消退,气候转暖,温带动物群返回北欧和加 拿大东北部。北美大陆冰盖迅速融化,形成一个巨大的阿格兹湖, 排水通道流向墨西哥湾。
冰后期增温导致湖盆东侧的冰原破裂崩塌,大量淡水突然涌入北 大西洋。墨西哥湾却因淡水流入减少而盐度、密度显著增大,墨 西哥湾流暖水未到北部就下沉,向高纬度输送的热量减少。北大 西洋的大量淡水很快形成海上冰盖,导致重返冰期气候。
假绝灭:某个物种通过线系渐变型式由祖先种演
变为后裔种,前者虽绝灭,但物种谱系仍继续。
绝灭背景值:每百万年平均绝灭0.1~1个物种, 仅有区域或局域意义,可视为正常情况。
集群绝灭(mass extinction) :地史中的某些特殊时期,
出现许多生物门类全球性、近同时突然绝灭,物
种级绝灭率高达>90%。反映了地球表层生态环
因喜寒性 花卉植物 仙女木 (Dryas ) 重新折返, 称为新仙 女木事件。
14
新仙女木事件降温幅度
总体变暖背景下 产生一系列温度 激烈震荡,降温 幅度达到5ºC±, 低温持续期延续
500~1000年。 根据格林兰冰岩 心和瑞士湖泊沉 积物中氧同位素含量对比,证明两地发生的降温事件在
时间上、幅度上都可以很好对比。
物大绝灭原因假说-
小行星撞击
29
K/T
界 线 黏 土
30
K/T
意
大
铱 异 常
界 线 黏 土
利 古 比 奥
中剖
的面
31
冲
击
熔 长 石
冲 击 页 理
震 裂 锥
变 质 作 用
记
录
32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 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15
全球洋流转送带模型
16
全球大洋热量传送带示意图 17
间冰期内的气候突然变化
Eemian间冰期(距今12.5万年前)的全球气温比现 在高约2ºC, 海平面高约5m。就在间冰期的全盛 期突然出现持续70年的恶劣天气,温度降幅达到 5ºC。
事件成因以及到底是区域性或全球性尚待研究。。 较流行的解释:间冰期增温导致冰山大规模崩塌, 大西洋海水的温度、盐度降低,影响到海洋传送 带环流模式突变,所以在总体变暖趋势中出现突 然变冷的插曲。
黄土的成因 与干冷的西 北风关系密 切,代表冰 期气候。
红褐色古土 壤(粘粒 >25%)仅 发育于湿热 化环境,黑 垆土代表温 湿期森林草 原古土壤, 代表间冰冰后期气候。
12
黄土与深海沉积中的冰川旋回
黄土-古土壤序列中 的9个气候事件可以 与太平洋深海钻孔中 的9个氧同位素 (δ18O)气候事件很 好对比,都以10万年 的短偏心率周期最为 明显。
最近得到的极地冰岩心和深海沉积高分辨率记录,显示 出在长期的气候逐渐变化过程中,发生过一系列大幅度 (±5°C)的突然变化,时间尺度仅有几十到几百年。
极地
冰岩
心
10
中国黄土记录
北京
西安
中国黄土分布图
青藏高原 红土 黄土 戈壁 沙漠 边缘海
11 3
黄土层与红色 古土壤层相夹
陕北黄土剖面
渭南黄土剖面
事件原因:冰期中北极区冰盖迅速扩张,周缘冰山大量南移至中 纬度地区,带来低温淡水并使携带的岩屑降落海底。
形成机制:海因里希事件(Heinrich events)出现的间隔明显短于 岁差旋回(1.9∽2.1万年),确切原因尚待研究。
19
20
未来气候变化
21
过 去 与 今 后 的海 平 面 变 化
50
气候变化的空间分异
以我国50 ~ 80年代为例,既有全球趋势又有地区分异:
逐步升温地区---东北、华北、新疆中部,升温率
0.1~0.4ºC/10年。纬度更高的黑龙江北部和新疆北 部可高达0.2 ~ 0.4ºC/10年。
逐步降温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
及长江中下游,降温率 0.1ºC/10年。 降温中心的
22
第11章 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环境变迁与气候变化 生物绝灭与环境变迁 人类在环境变迁中的作用
23
物种的数量与寿命
生物现存物种数量尚无公认的准确数据,迄今已鉴定的 有150×104 (Grant,1963) ~ 200×104 (杨昌凤等,1994) 个物种,其中2/3为昆虫。全球3/4物种分布在热带地区 (尤其集中于热带雨林内)。
境的巨变。
26
显 生 宙 的 五 次 大 绝 灭27
白垩纪末的生物集群绝灭
陆地上:以恐龙为 代表。
海洋中:以浅海浮 游生物(浮游有孔 虫、超微化石颗石 藻)最突出。
墨西哥尤坦卡半岛, 发现180km直径陨 击坑,由直径10km 小星体撞击形成, = 8亿颗广岛原子弹 爆炸!
28
白垩纪未恐龙等 生
第11章 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环境变迁与气候变化 生物绝灭与环境变迁 人类在环境变迁中的作用
1
气候变化的现实意义
英国学者估计:平均气温如下降1~2°C,英国中 北部农作物生长季节比现在缩短一个月;后果是 粮食减产,冬季供暖时间加长,多耗燃料。
相反,如升高1~2°C,会加剧冰盖融化和海平面 上升,导致海水入侵和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增高, 危及城市供水和农作物生长。
全新世末次冰期
6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 三大支柱
深海沉积记录 极地冰芯记录 中国黄土记录
7
深海 沉积 记录
浮游有孔虫d18O-温度控制为主 底栖有孔虫d18O-全球冰量控制为主
8
氧同位素地层 划分: 冰期为偶数 间冰期为奇数
9
极地冰芯记录
以往虽发现第四纪存在频繁的冰期、间冰期转换,但认为 末次冰期结束后近1万年来的气候变化是相当稳定的,未感 到气候突变带来的严峻挑战。
陨击角砾岩
36
月 面 陨 击 坑
37
地史中最大的生物绝灭事件
长兴剖面P-T之交162属333种海生生物的生存年代
38
P/T界线与牙形石演化序列 39
二叠纪的阶梯状生物绝灭
40
长
碳兴
同 位 素
曲
剖 面 的
P/T
煤 山
线界
线
41
P/ T
界 线 的 铱 异 常
42
界
线 高 铁
温质
黏 锆 石 球 微 石 英 粒 球 土 黏 黄 石 中 土 铁 铁 粒 矿 矿 质 的 物 聚 球
合粒 体
大
量43
生物的演化阶段
繁荣期(绝灭前原先生物群) 绝灭期(可分步骤实现) 残存期(剩下少量残留种,有的种个
体反而兴盛) 复苏期(少量新种出现) 辐射演化期(大量新种出现)
44
辐射
/ 复苏
/ 残存
/ 大 绝 灭
45
残留种:少量物种经历集群绝灭浩劫后幸 存下来。
复活种:有的物种能逃离恶化的环境在某 个避难所生存,待环境条件好转 后再回到原先的分布区。
48
CO2 concentration(ul/l)
大气环境状况
350
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升高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
300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1000
1500
2000
Year AD
全 球 大 气 中C O 2浓 度 的 变 化 (Raynaud et al., 1993;Peter M. Vrrousek, 1994)
四川盆地达到0.14 ~ 0.16ºC/10年。
先降后升地区---青藏高原、岭南。 70年代前降温,80年
代起转为升温,升温率<0.1ºC/10年。
51
气候波动与不确定性
当前学术界对全球气候变暖
趋势虽已有了共识,但还存在 一些重大的不确定性。 国内有人从天文气候学已知 周期规律角度提出:21世纪 早期地表温度可能转为下降, 21世纪中期重新反弹回升。
先驱种:有些门类的物种原先并不显眼, 但由于优越的生理功能或很强的 抗灾变生态习性,能渡过浩劫而 获得辐射演化的机会。
46
人类在环境变迁中的作用
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暖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47
二氧化碳 =55% 氧化氮6%+氟里昂15%+甲烷 24% =45%
温 室 气 体 类 型
国外也有人提出:目前全球变 暖的趋势可能重演地质历史中 发生过的突然变冷事件 ----大西洋暖流传送带突然关 闭,导致气候迅速变冷。
a-北半球气温变化; b-大气中CO2含量; c-太阳活动周期平均相对黑子数;
d-巨行星地心汇聚时地球冬至日公转半径改
变量; e-地球自转速度。
52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
地面气温升降在地理上是不均衡的,赤道带如
增高1°C,高纬度区就要增加10~20°C。将造成 全球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变化,也将引起生态失衡,
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冲击。
2
地史中的大冰期
地球历史中曾多次出现大规模冰期和暖期的交替。地球历史中三次全球性大 冰期出现于:第四纪(2.6百万年以来 )、石炭-二叠纪(3.59-2.51亿年前)和 新元古代中期(约8.5-6.35亿年前)。 大冰期成因(不符合米兰科维奇学说)的两种常见解释: 1. 黄赤交角大波动(ε = 0 °~90°)周期 大冰期时ε=90°,地球发生 冰盖的一极正好背向太阳。 2. 太阳的银河年周期 太阳从远银心点向近银心点 运动速度加快,在惯性影响 下,日地距离增大,地球上接 受太阳热量减少。银河年并 不是等速周期,有愈来愈快 的趋势。
24
现生物种的数量
植物 低等无脊椎动物
藻类
原核生物
约26,900种
约4,760种
菌藻类
原生动物
约47,000种
约30,800种
高等植物
扁形动物
约248,500种
约12,000种
线虫动物 约12,000种
海绵动物 约5,000种
高等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 约9,800种
棘皮动物 约5,000种
环节动物 约12,000种
自寒武纪以来(5.4亿年)一共有过多少物种? Grant(1963)估计至少有16×108,Raup等(1971)推
算有9.82×104。陈世壤(1978)估计在最低值 85×106 ~ 最高值4.2×108之间,最可能是3×108。 据此,Raup等(1971)推算出物种平均寿命为275万年。 陈世壤(1978)认为物种增长速度有逐渐加快趋势,白 垩纪以来(1.3亿年)物种平均寿命接近100~200万年。
海因里希事件
末次冰期内的气候快速波动
H.Heinrich(1988)在北大西洋(47ºN/19ºW附近)3个钻孔的深海 沉积物研究中,首先发现存在6个气候迅速变冷层。。
沉积特征:暖水型有孔虫含量减少,海水盐度降低和粗粒碳酸盐 (>150μm)碎屑快速堆积。
发生时间:末次冰期之内(90年代测得6个事件层年龄为1.43万、 2.1万、2.8万、4.1万、5.2万和6.9万年前,多数间隔在1.1万年左 右),单层形成时间仅上千年或几百年。证明冰期内也存在气候 快速波动。
软体动物 约50,000种
昆虫类 约751,000种
昆虫以外的节肢动物 约423,000种
脊椎动物
鱼类 约19,100种 两栖类 约4,200种 爬行类 约6,300种 鸟类 约9,000种 哺乳类 约4,000种
25
生物绝灭类型与规模
生物绝灭(extinction):指一个物种的个体完全消 失而不留下后裔(终极绝灭)。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
PCBA
键
开关 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 尽量选择平头类的按键,以 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 间隙建议留0.05~0.1mm,以 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 算累积公差,以防按键手感 不良。
34
地球上的陨击坑
35
月 面 陨 击 坑
不适当土地利用的严重后果:美国(30年代)、前苏联 (60年代)由于滥垦草原,引发过 “黑风暴事件”。美
3
第四纪的冰期旋回
第四纪大冰期内部存在明显的万年级冰期和间冰 期冷暖气候交替旋回(符合米兰科维奇学说)。
20世纪初期以阿尔卑斯山冰川为模式建立的4次 冰期模式,曾经获得广泛流传。但已证明由于后 期冰川作用往往刨蚀破坏前期冰川遗迹,并不能 代表第四纪完整的气候变化史。
4
末次冰盛期(~21ka)与现代北半球高纬冰盖分布 5
49
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工业革命以来,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使大量温室气 体排放到大气中,产生温室效应。
大气中CO2浓度:由1870年的280×10-6(ppm)到1958年的 315ppm(年平均增长率0.1%),再到1985年的 345ppm (年平均增长率0.3%)。
地表平均温度:过去100年上升0.5-0.7ºC,其间11个最暖 年中有7个发生在最近10年,极端天气事件(厄尔尼 诺、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按此趋势:地 球表层将以O.3ºC/每10年速率增温,到21世纪中期将 比工业革命开始前的“自然背景温度”提高1.5-4.5ºC。
13
新仙女木事件
1.3万年前末次冰期消退,气候转暖,温带动物群返回北欧和加 拿大东北部。北美大陆冰盖迅速融化,形成一个巨大的阿格兹湖, 排水通道流向墨西哥湾。
冰后期增温导致湖盆东侧的冰原破裂崩塌,大量淡水突然涌入北 大西洋。墨西哥湾却因淡水流入减少而盐度、密度显著增大,墨 西哥湾流暖水未到北部就下沉,向高纬度输送的热量减少。北大 西洋的大量淡水很快形成海上冰盖,导致重返冰期气候。
假绝灭:某个物种通过线系渐变型式由祖先种演
变为后裔种,前者虽绝灭,但物种谱系仍继续。
绝灭背景值:每百万年平均绝灭0.1~1个物种, 仅有区域或局域意义,可视为正常情况。
集群绝灭(mass extinction) :地史中的某些特殊时期,
出现许多生物门类全球性、近同时突然绝灭,物
种级绝灭率高达>90%。反映了地球表层生态环
因喜寒性 花卉植物 仙女木 (Dryas ) 重新折返, 称为新仙 女木事件。
14
新仙女木事件降温幅度
总体变暖背景下 产生一系列温度 激烈震荡,降温 幅度达到5ºC±, 低温持续期延续
500~1000年。 根据格林兰冰岩 心和瑞士湖泊沉 积物中氧同位素含量对比,证明两地发生的降温事件在
时间上、幅度上都可以很好对比。
物大绝灭原因假说-
小行星撞击
29
K/T
界 线 黏 土
30
K/T
意
大
铱 异 常
界 线 黏 土
利 古 比 奥
中剖
的面
31
冲
击
熔 长 石
冲 击 页 理
震 裂 锥
变 质 作 用
记
录
32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 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15
全球洋流转送带模型
16
全球大洋热量传送带示意图 17
间冰期内的气候突然变化
Eemian间冰期(距今12.5万年前)的全球气温比现 在高约2ºC, 海平面高约5m。就在间冰期的全盛 期突然出现持续70年的恶劣天气,温度降幅达到 5ºC。
事件成因以及到底是区域性或全球性尚待研究。。 较流行的解释:间冰期增温导致冰山大规模崩塌, 大西洋海水的温度、盐度降低,影响到海洋传送 带环流模式突变,所以在总体变暖趋势中出现突 然变冷的插曲。
黄土的成因 与干冷的西 北风关系密 切,代表冰 期气候。
红褐色古土 壤(粘粒 >25%)仅 发育于湿热 化环境,黑 垆土代表温 湿期森林草 原古土壤, 代表间冰冰后期气候。
12
黄土与深海沉积中的冰川旋回
黄土-古土壤序列中 的9个气候事件可以 与太平洋深海钻孔中 的9个氧同位素 (δ18O)气候事件很 好对比,都以10万年 的短偏心率周期最为 明显。
最近得到的极地冰岩心和深海沉积高分辨率记录,显示 出在长期的气候逐渐变化过程中,发生过一系列大幅度 (±5°C)的突然变化,时间尺度仅有几十到几百年。
极地
冰岩
心
10
中国黄土记录
北京
西安
中国黄土分布图
青藏高原 红土 黄土 戈壁 沙漠 边缘海
11 3
黄土层与红色 古土壤层相夹
陕北黄土剖面
渭南黄土剖面
事件原因:冰期中北极区冰盖迅速扩张,周缘冰山大量南移至中 纬度地区,带来低温淡水并使携带的岩屑降落海底。
形成机制:海因里希事件(Heinrich events)出现的间隔明显短于 岁差旋回(1.9∽2.1万年),确切原因尚待研究。
19
20
未来气候变化
21
过 去 与 今 后 的海 平 面 变 化
50
气候变化的空间分异
以我国50 ~ 80年代为例,既有全球趋势又有地区分异:
逐步升温地区---东北、华北、新疆中部,升温率
0.1~0.4ºC/10年。纬度更高的黑龙江北部和新疆北 部可高达0.2 ~ 0.4ºC/10年。
逐步降温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
及长江中下游,降温率 0.1ºC/10年。 降温中心的
22
第11章 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环境变迁与气候变化 生物绝灭与环境变迁 人类在环境变迁中的作用
23
物种的数量与寿命
生物现存物种数量尚无公认的准确数据,迄今已鉴定的 有150×104 (Grant,1963) ~ 200×104 (杨昌凤等,1994) 个物种,其中2/3为昆虫。全球3/4物种分布在热带地区 (尤其集中于热带雨林内)。
境的巨变。
26
显 生 宙 的 五 次 大 绝 灭27
白垩纪末的生物集群绝灭
陆地上:以恐龙为 代表。
海洋中:以浅海浮 游生物(浮游有孔 虫、超微化石颗石 藻)最突出。
墨西哥尤坦卡半岛, 发现180km直径陨 击坑,由直径10km 小星体撞击形成, = 8亿颗广岛原子弹 爆炸!
28
白垩纪未恐龙等 生
第11章 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环境变迁与气候变化 生物绝灭与环境变迁 人类在环境变迁中的作用
1
气候变化的现实意义
英国学者估计:平均气温如下降1~2°C,英国中 北部农作物生长季节比现在缩短一个月;后果是 粮食减产,冬季供暖时间加长,多耗燃料。
相反,如升高1~2°C,会加剧冰盖融化和海平面 上升,导致海水入侵和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增高, 危及城市供水和农作物生长。
全新世末次冰期
6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 三大支柱
深海沉积记录 极地冰芯记录 中国黄土记录
7
深海 沉积 记录
浮游有孔虫d18O-温度控制为主 底栖有孔虫d18O-全球冰量控制为主
8
氧同位素地层 划分: 冰期为偶数 间冰期为奇数
9
极地冰芯记录
以往虽发现第四纪存在频繁的冰期、间冰期转换,但认为 末次冰期结束后近1万年来的气候变化是相当稳定的,未感 到气候突变带来的严峻挑战。
陨击角砾岩
36
月 面 陨 击 坑
37
地史中最大的生物绝灭事件
长兴剖面P-T之交162属333种海生生物的生存年代
38
P/T界线与牙形石演化序列 39
二叠纪的阶梯状生物绝灭
40
长
碳兴
同 位 素
曲
剖 面 的
P/T
煤 山
线界
线
41
P/ T
界 线 的 铱 异 常
42
界
线 高 铁
温质
黏 锆 石 球 微 石 英 粒 球 土 黏 黄 石 中 土 铁 铁 粒 矿 矿 质 的 物 聚 球
合粒 体
大
量43
生物的演化阶段
繁荣期(绝灭前原先生物群) 绝灭期(可分步骤实现) 残存期(剩下少量残留种,有的种个
体反而兴盛) 复苏期(少量新种出现) 辐射演化期(大量新种出现)
44
辐射
/ 复苏
/ 残存
/ 大 绝 灭
45
残留种:少量物种经历集群绝灭浩劫后幸 存下来。
复活种:有的物种能逃离恶化的环境在某 个避难所生存,待环境条件好转 后再回到原先的分布区。
48
CO2 concentration(ul/l)
大气环境状况
350
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升高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
300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1000
1500
2000
Year AD
全 球 大 气 中C O 2浓 度 的 变 化 (Raynaud et al., 1993;Peter M. Vrrousek, 1994)
四川盆地达到0.14 ~ 0.16ºC/10年。
先降后升地区---青藏高原、岭南。 70年代前降温,80年
代起转为升温,升温率<0.1ºC/10年。
51
气候波动与不确定性
当前学术界对全球气候变暖
趋势虽已有了共识,但还存在 一些重大的不确定性。 国内有人从天文气候学已知 周期规律角度提出:21世纪 早期地表温度可能转为下降, 21世纪中期重新反弹回升。
先驱种:有些门类的物种原先并不显眼, 但由于优越的生理功能或很强的 抗灾变生态习性,能渡过浩劫而 获得辐射演化的机会。
46
人类在环境变迁中的作用
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暖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47
二氧化碳 =55% 氧化氮6%+氟里昂15%+甲烷 24% =45%
温 室 气 体 类 型
国外也有人提出:目前全球变 暖的趋势可能重演地质历史中 发生过的突然变冷事件 ----大西洋暖流传送带突然关 闭,导致气候迅速变冷。
a-北半球气温变化; b-大气中CO2含量; c-太阳活动周期平均相对黑子数;
d-巨行星地心汇聚时地球冬至日公转半径改
变量; e-地球自转速度。
52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
地面气温升降在地理上是不均衡的,赤道带如
增高1°C,高纬度区就要增加10~20°C。将造成 全球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变化,也将引起生态失衡,
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冲击。
2
地史中的大冰期
地球历史中曾多次出现大规模冰期和暖期的交替。地球历史中三次全球性大 冰期出现于:第四纪(2.6百万年以来 )、石炭-二叠纪(3.59-2.51亿年前)和 新元古代中期(约8.5-6.35亿年前)。 大冰期成因(不符合米兰科维奇学说)的两种常见解释: 1. 黄赤交角大波动(ε = 0 °~90°)周期 大冰期时ε=90°,地球发生 冰盖的一极正好背向太阳。 2. 太阳的银河年周期 太阳从远银心点向近银心点 运动速度加快,在惯性影响 下,日地距离增大,地球上接 受太阳热量减少。银河年并 不是等速周期,有愈来愈快 的趋势。
24
现生物种的数量
植物 低等无脊椎动物
藻类
原核生物
约26,900种
约4,760种
菌藻类
原生动物
约47,000种
约30,800种
高等植物
扁形动物
约248,500种
约12,000种
线虫动物 约12,000种
海绵动物 约5,000种
高等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 约9,800种
棘皮动物 约5,000种
环节动物 约12,000种
自寒武纪以来(5.4亿年)一共有过多少物种? Grant(1963)估计至少有16×108,Raup等(1971)推
算有9.82×104。陈世壤(1978)估计在最低值 85×106 ~ 最高值4.2×108之间,最可能是3×108。 据此,Raup等(1971)推算出物种平均寿命为275万年。 陈世壤(1978)认为物种增长速度有逐渐加快趋势,白 垩纪以来(1.3亿年)物种平均寿命接近100~200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