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合集下载

水稻主要病害调查分级记载标准

水稻主要病害调查分级记载标准

水稻主要病害调查分级记载标准1、稻瘟病(1)叶瘟0级:无病,高抗(HR);1级:针头状大小病斑,抗( R);2级:稍大褐斑,直径小于1毫米,抗( R);3级:小圆形稍长的灰色病斑,边缘褐色,病斑直径1~2毫米,中抗( MR);4级:典型纺锤形病斑,大于2毫米,通常局限在两条主脉间,危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2.0%,中感( MS);5级:典型病斑,危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2.0%~10%,中感( MS);6级:典型病斑,危害面积在叶面积的10.1%~25.0%,感( MS);7级:典型病斑,危害面积在叶面积的25.1%~50.0%,感( MS);8级:典型病斑,危害面积在叶面积的50.1%~75.0%,高感( HS);9级:典型病斑,危害面积在叶面积的75.1%至全叶枯死,高感( HS)。

备注:叶片上无叶瘟,但有叶枕瘟发生的记作5级。

0 级无1~5级轻6~7级中8~9级重(2)穗颈瘟按照病穗率调查统计。

0级:无病,高抗(HR);1级:发病率低于5.0%,抗( R);3级:发病率在5.1~10.0%,中抗( MR);5级:发病率在10.1~25.0%,中感( MS);7级:发病率在25.1~50.0%,感( S);9级:发病率在50.1~100%,高感( HS)。

0 级无1~3级轻5 级中7~9级重2、稻曲病按照病穗率统计。

0级:病穗率<1%,高抗(HR);1级:病穗率0.1~3.0%,抗( R);3级:病穗率3.1~7.0%,中抗( MR);5级:病穗率7.1~15.0%,中感( MS);7级:病穗率15.1~25.0%,感( S);9级:病穗率≥ 25.1%,高感( HS);0 级无1~3级轻5 级中7~9级重3、纹枯病0级:没有见到症状,高抗(HR)1级:稻株基部有少数零星病斑 , 抗(R)3级:病斑延伸到倒3叶,中抗(MR)5级:病斑延伸到倒2叶,中感(MS)7级:病斑延伸到倒1叶,10~15% 通顶,感病(S)9级:病斑延伸到剑叶或全株枯死,高感(HS)0 级无1~5级轻7 级中9 级重4、白叶枯病0级:病斑面积小于5%或病斑长度纵向扩展小于1厘米,高抗(HR);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6~12%或,病斑长度不超过1.1~3厘米,抗(R);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13~25%或,病斑长度不超过3.1~5厘米,中抗(MR);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26~50%或,病斑长度不超过5.1~12厘米,中感(MS);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51~75%或,病斑长度不超过12.1~20厘米,感(S);9级:病斑面积大于叶面积76%或病斑长度大于(或等于)21厘米高感(HS)0 级无1~3 级轻5 级中7~9 级重。

病虫害的病例治疗效果评估

病虫害的病例治疗效果评估

病虫害的病例治疗效果评估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较大的威胁。

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控制病虫害是农民和园艺爱好者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对病虫害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病虫害的评估指标病虫害的治疗效果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1. 病害发病程度:通过观察受感染植物的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判断病害的发展情况。

常见的症状包括叶片脱水、变黄、凋萎以及疮痂等。

2. 病虫害的数量:通过检测病虫害的数量,比如计算植物叶片上的虫卵数量、病斑的面积等,评估病虫害的程度。

3. 植物生长情况:测量植物的高度、茎粗、叶片面积等指标,评估病虫害对植物正常生长的影响。

4. 收获产量:对于农作物来说,收获产量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产量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的优劣。

二、常用的病虫害治疗方法治疗病虫害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方法。

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捕食者、寄生菌等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这种方法无污染、无残留,对环境友好。

如使用昆虫如蜜蜂来控制花蝇的繁殖。

2.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制剂来消灭或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但使用过多的化学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3.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来消除病虫害,比如使用保温覆盖物防止病菌传播。

这种方法安全可靠,但效果可能有限。

4.培育抗病虫害农作物品种:通过选择、培育具有抗病虫害性状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影响。

这种方法长期效果显著,但需要较长时间的研究和培育过程。

三、病虫害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在治疗病虫害后,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确定治疗措施的有效性。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评估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病虫害的发病情况进行评估。

可以定期观察植株的病害状况,记录下来,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措施。

2. 统计法: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严重程度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于农民而言,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

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指标和分级标准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防治工作。

一、病虫害的防治指标病虫害的防治指标是指在具体防治过程中,用来衡量防治效果和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的指标。

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虫害发生率:病虫害发生率是指一定区域内发生某种病虫害的农作物比例。

通过测算病虫害发生率,可以了解病虫害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2. 病虫害危害程度:病虫害危害程度是指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的损失程度。

通过评估病虫害危害程度,可以评估防治工作的成效,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3. 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是指防治措施对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控制程度。

通过监测和评估防治效果,可以判断防治措施是否有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防治方案。

二、病虫害的分级标准病虫害的分级标准是根据病虫害严重程度和发生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常见的病虫害分级标准如下:1. 严重程度分级:根据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轻微、中等、严重三个等级。

轻微程度表示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小;中等程度表示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严重程度表示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非常大。

2. 发生情况分级:根据病虫害在一定区域内的分布情况,将其分为散发、局部流行和大面积流行三个等级。

散发表示病虫害在农田中分布较为零散;局部流行表示病虫害在某些农田中集中流行;大面积流行表示病虫害在广大农田中大规模流行。

通过病虫害的分级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

对于轻微程度的病虫害,可以采取局部防治措施,如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对于严重程度和大面积流行的病虫害,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适时灌溉等,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一、小麦1、麦蚜: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天敌与麦蚜比在1:150以时进行防治。

小麦蚜虫的发生程度主要以当地小麦蚜虫发生盛期平均百株蚜量来确定:小麦蚜虫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2、小麦吸浆虫:平均每样方(10cm×10cm×20cm)有虫2头以上的地块要进行防治。

成虫期时每10网复次幼虫20头左右,或用手扒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要进行药剂防治。

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3、麦蜘蛛:一尺单行有虫200头以上,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麦蜘蛛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4、小麦白粉病:通常于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15%-20%或病叶率为5%-10%时进行防治。

(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与监控)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发生盛期的平均病情指数来确定: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5、小麦纹枯病:在小麦分蘖末期纹枯病纵向侵染时,当平均病株率达10%—15%或病情指数达5时进行防治。

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6、小麦条锈病: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及时进行集中药剂封锁;大田内病叶率达%—1%时立即进行普治,防止其扩展蔓延。

7、小麦叶锈病:一般在小麦抽穗前后,田间病叶率达5%—10%或病情指数达15时进行防治。

8、小麦赤霉病:一般小麦在抽穗扬花期为始发期,如果此时天气预报平均气温达15℃,且有3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出现,则有赤霉病严重流行的可能,应抢在降雨前打药,5—7天防治第二遍,以确保防治效果。

9、小麦散黑穗病:最佳防治适期是在小麦播种前进行土壤或种子处理,防治指标为平均病穗率1%。

小麦三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小麦扬花期平均病穗率确定,划分5级。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10、麦叶蜂:50头/m2。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定义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定义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定义农作物是人类重要的粮食来源和经济支柱,然而,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科学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我们需要准确地定义病虫害发生程度。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定义以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定义病虫害发生程度是指某一农作物范围内病虫害的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

它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和定义:1. 病虫害感病率:病虫害感病率是指某一农作物中感染病虫害的植株或生物个体的比例。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轻度感病、中度感病和重度感病。

2. 病虫害发病指数:病虫害发病指数是对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定量评估,通过对感染病虫害部位的程度进行测量和计算得出。

一般来说,病虫害发病指数越高,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就越大。

3. 综合评价指标:为了更全面地评估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还可以综合考虑病虫害感病率、发病指数以及农作物产量损失等因素,得出综合评价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专家评估或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用于评价整个农作物范围内病虫害发生的程度。

二、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评价方法评价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1. 采样调查法:通过随机抽样调查一定数量的植株或生物个体,统计并计算其感染病虫害的比例和程度,从而得出整体病虫害发生程度。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直观、易操作等优点,但是对样本的选择和调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2. 病虫害发病程度评价表:制定病虫害发病程度评价表,根据病虫害发病指标对其进行分级评价。

评价表可以根据不同农作物、不同病虫害类型进行设计,具体的评估指标和分级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农田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监测和图像识别,识别和判定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大范围、快速、准确地获取病虫害信息,但是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病虫害防治策略的制定准确评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蚜虫为害分级标准

蚜虫为害分级标准

蚜虫为害分级标准蚜虫是一类造成农作物物理和经济损害的昆虫害虫。

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和评估蚜虫的危害程度,需要依据蚜虫密度、虫害范围和作物受害程度等指标来对蚜虫为害进行分级标准。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蚜虫为害分级标准的参考内容,该标准分为五个级别,根据蚜虫密度和虫害程度来确定。

一、蚜虫为害分级的目的蚜虫为害分级的目的是为了对蚜虫为害进行科学评估和管理,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二、蚜虫密度和虫害范围分级1. 无害级:蚜虫数量极少或几乎没有。

虫害范围不超过1%。

无需采取任何防治措施。

2. 轻度为害级:蚜虫数量适中,但未对作物生长和发育造成明显影响。

虫害范围在1%-5%之间。

建议观察蚜虫密度的变化趋势,如果密度上升迅速,则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中度为害级:蚜虫数量较多,已对作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虫害范围在5%-10%之间。

建议采取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来控制蚜虫数量,减轻虫害程度。

4. 严重为害级:蚜虫数量大量增加,严重影响作物生育和发育。

虫害范围在10%-50%之间。

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以达到有效控制和减轻虫害程度的目的。

5. 极度严重为害级:蚜虫数量爆发性增加,严重损害作物,虫害范围超过50%。

此时需要采取紧急防治措施,如紧急喷洒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来迅速控制蚜虫数量,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三、作物受害程度分级作物受害程度的评估可以参考以下指标:瘪果率、实节数、单果重、株高和色泽等。

根据作物受害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轻度、中度、严重和极度严重四个级别。

1. 轻度受害级:作物受蚜虫为害后,瘪果率不超过10%,实节数和单果重相对正常,株高和色泽略有降低。

2. 中度受害级:作物受蚜虫为害后,瘪果率在10%-30%之间,实节数和单果重较轻度受害级下降,株高和色泽显著降低。

3. 严重受害级:作物受蚜虫为害后,瘪果率在30%-50%之间,实节数和单果重明显减少,株高和色泽明显受损。

杨树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方法

杨树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方法

杨树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方法杨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全省有三百余种,常见危害杨树的病虫有舟蛾、天牛、溃疡病等十余种,全省各地常爆发成灾。

杨树病虫害防治已成为大面积栽植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一、常见食叶害虫世代危害时间1、杨扇舟蛾一年5-6代 5-9月2、分月扇舟蛾一年6-7代 4-9月3、杨小舟蛾一年4-5代 5-9月4、杨二尾舟蛾一年2-3代 5-9月➢虫情分级1、平均每50公分枝条2-5条幼虫,轻度发生;2、有6-10条幼虫,中度发生;3、有11条以上重度发生。

中度以上发生的林分和路段,应该马上组织防治。

➢食叶害虫防治方法主要抓住幼虫期防治,关键点是掌握在幼虫3龄前进行无公害药剂防治,防治效果好,用药量小,成本低。

(一)新造杨树林防治方法春季防治,5月底一6月初,采用森防丹I号、森得保可湿性粉剂、3%高渗苯氧威等无公害农药超低量喷雾。

夏季7月下旬一8月初再预防一次。

(二)老杨树林防治方法平均每50公分枝条有6条以上幼虫,应立即组织防治。

1、打孔注药防治,杨树基部45度角不同方位打2-3个孔,缓慢注射20% 吡虫啉或保林Ⅲ号原液,2年生杨树注射2毫升,3--4年生杨树3毫升,5--6年生杨树4毫升,黄泥巴封口要严,否则积水造成腐烂。

2、道路绿化带高大杨树可采用高射程车载喷雾,操作方便,成本低、污染小、劳动强度低、效率高。

3、杨树纯林,郁闭度在0.7以上,1.2%苦·烟乳油喷烟防治。

4、矮的杨树林可采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森防丹1号、3%高渗苯氧威等无公害农药喷雾。

5、成虫羽化始盛期杀虫灯诱杀,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

二、常见钻蛀害虫世代危害时间1、粒肩天牛(桑天牛)二年1代 4一10月2、星天牛一年1代 5一9月3、光肩星天牛一年1代 5一10月4、云斑白条天牛二年1代 4一10月5、咖啡豹蠹蛾一年1代 5一9月6、疖蝙蛾二年1代 4一9月➢监测办法每年4一5月幼虫开始活动期对杨树林进行踏查,发现树干和枝条有新鲜虫粪和木屑排出,表明有钻蛀害虫危害,要及时进行防治。

病虫害的危害阈值及判定标准

病虫害的危害阈值及判定标准

危害程度,从而影响危害阈值。
确定危害阈值的方法
实验法
通过在实验条件下,观察病虫害数量或密度与农作物 受害程度的关系,确定危害阈值。
经验法
根据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病虫害的生物学特 性和环境条件,确定危害阈值。
数据分析法
通过分析大量的历史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确定危害 阈值。
03 判定标准的制定
蚜虫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主要通过刺吸植物汁液来获取营养。蚜虫的繁 殖能力很强,一旦发生,数量会迅速增加,对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03
干旱
干旱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由于水分不足,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组
织坏死。干旱通常发生在气候干燥的地区,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不
良影响。
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气流传播
一些病原微生物和害虫 可以通过气流进行传播 ,如细菌、病毒、蚜虫
制定判定标准的原则与步骤
原则
1. 确定评估指标
2. 收集数据
3. 制定初步标准
4. 验证与修订
制定判定标准时应遵循 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 作性的原则,确保标准 能够客观反映病虫害的 危害程度,并能够在实 际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 。
根据病虫害的生物学特 性和危害特点,确定评 估指标,如危害程度、 传播速度、经济损失等 。
等。
雨水传播
雨水可以携带病原微生 物和害虫的卵、幼虫等 ,通过土壤、水体等途
径传播。
昆虫传播
一些病原微生物和害虫 可以通过昆虫进行传播 ,如蚜虫可以传播病毒
病等。
人为传播
人类活动也可以传播病 虫害,如带病植物的引 进、带虫土壤的运输等


02 危害阈值的确定
危害阈值的定义

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与评估方法

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与评估方法
维护生态平衡
病虫害防治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有害生物 过度繁殖对环境造成破坏。
提高农产品质量
通过防治病虫害,可以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农产 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病虫害防治的策略
预防为主
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综合防治
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进行综 合治理。
精准施策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病虫害特点制定针对 性的防治方案。
病虫害防治的现状与挑战
抗药性问题
长期使用农药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降低防 治效果。
生态安全问题
不当的防治手段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如污染土壤和水源。
技术推广难度
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技术推广体系,农民难以获得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知识。
02 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指标
在重点区域设置监测点,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监测数据,分析病虫害发生规律,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防治效果评估
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防治策略,确保防治效果。
提高公众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与参与度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社会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如植树造林、绿地养护等。
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与评估方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目录
CONTENTS
• 病虫害防治概述 • 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指标 • 病虫害防治效果的评估方法 • 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影响因素 • 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的途径
01 病虫害防治概述
CHAPTER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保护农作物产量
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可以减少作物损失,确保农作 物正常生长和产量。

山东省地方标准山东省农作物病虫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山东省地方标准山东省农作物病虫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三代粘虫
山东省技术监督局1996-12-04批准
1997-02-01实施
DB37/T232-1996 病虫名称 小地老虎 黄地老虎 蛴螬 蝼蛄 金针虫 蟋蟀(小麦田) 拟地甲(小麦田) 谷子白发病 粟灰螟 谷穗虫 玉米螟 玉米、高粱穗虫 玉米蓟马 玉米、高粱蚜 玉米、高粱红蜘蛛 分级指标 平方米头数 平方米头数 平方米头数 平方米头数 平方米头数 平方米头数 平方米头数 病株率% 枯心苗率% 百穗虫量 被害株率% 百穗虫量 被害株率% 单株蚜量 单株三叶头数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3 4 2.7-3.8 3.9-5 2.7-3.8 3.9-5 4.7-7 7.1-9 0.5-0.6 0.7-0.8 10.1-15 15.1-20 20.1-30 30.1-40 20.1-30 30.1-40 13.1-17 17.1-20 10.1-15 15.1-20 251-375 375-500 40.1-60 60.1-80 101-150 151-200 41-60 61-80 401-700 701-1000 401-700 701-1000 24.1-36 251-375 40.1-60 15.1-23 20.1-30 30.1-45 40.1-60 20.1-30 30.1-45 151-225 41-60 2001-3000 101-150 8.1-12 15.1-25 40.1-60 24.1-36 15.1-20 50.1-75 51-75 201-300 15.1-25 20.1-30 20.1-30 251-400 10.1-15 2.1-4 10.1-20 21-30 25.1-40 15.1-22 40.1-60 36.1-50 376-500 60.1-80 23.1-30 30.1-40 45.1-60 60.1-80 30.1-40 45.1-60 226-300 61-80 3001-4000 151-200 12.1-15 25.1-30 60.1-80 36.1-50 20.1-25 75.1-100 76-100 301-400 25.1-30 30.1-40 30.1-40 401-500 15.1-20 4.1-6 20.1-30 31-40 40.1-50 22.1-30 60.1-80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药剂:(1)多菌灵、(2)、甲基硫菌灵、(3)百菌清等
玉米小斑病
玉 米 大 小 斑 病
大小斑病防治方法
• 农业防治: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玉米品种,提倡搭配 种植(如间套种);玉米秸秆不要堆放田头,提倡高温堆 肥,并进行深翻冬灌,消灭初侵染源;轮作倒茬,避免重 茬,减少病菌在田间积累;适当早播,培育壮苗,注意肥 水管理,氮、磷搭配使用,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根据发病 的传播途径,可在田间清除病残株和早期摘除下部病叶, 以减少菌源。 • 药剂防治:在喇叭口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药,每亩用 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50克,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60 克,喷施3次。常用药剂还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苯 菌灵乳油,40%克瘟散乳油,每隔10天防1次。
二、橡胶病虫害
种植面积:455万亩
白粉病
• 2008年发生病情最为严重,面积达131.5万亩 次,发生与物候关系密切。 • 分级:5级 • 1级:病树总和叶面积以1∕16 • 2级病树总和叶面积以1∕8 • 3级病树总和时面积以1∕4 • 4级病树总和叶面积以1∕2 • 5级病树总和叶面积以3∕4
• 选用药剂: • 三环唑、氯啶菌酯、氟环唑。
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也是我州水稻生产中心主要病害,常 年发生面积15万亩左右,主要分为:中脉型、边缘、 黄叶型。
白叶枯病最大特点:水稻发病后,引起叶片干枯 特别是抽穗之前剑叶,功能降低,空秕率增加,米质 松脆,千粒重降低, 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可 达50﹪。
玉米大斑病
小斑病
小斑病:玉米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病,但以抽穗灌浆期发生较多, 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可为害叶鞘,苞叶和果穗,病斑多在叶 脉间产生椭圆型或近长方形,斑黄褐色,边缘紫色不明显病 部长有灰褐色霉层,果穗染病时病部长有不规则以灰黑色 霉,严重的果穗腐烂,种子发黑霉变。 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原则病虫害防治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

病虫害防治原则病虫害防治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

2023-11-06CATALOGUE目录•病虫害防治原则•病虫害防治通用标准•病虫害防治专用标准•案例分析与应用01病虫害防治原则预防为主在病虫害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植物检疫、监测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传播等。

综合防治采用多种防治方法,如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以全面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精耕细作、科学施肥等农业措施,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

农业防治利用物理因素如光、热、色等干扰病虫害繁殖,或用器械捕杀病虫害。

物理防治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控制病虫害数量,或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生物防治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化学防治03避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保护人类和环境,避免污染水源、土壤和农产品等。

科学使用农药,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01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根据病虫害种类、作物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

02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正确配制和施用农药、佩戴防护用品、及时清理残留农药等。

02病虫害防治通用标准选择对病虫害具有抗性的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实施轮作、深翻等耕作制度,打破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其繁殖和传播。

合理耕作制度合理配比氮、磷、钾等养分,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

科学施肥提高农田的管理水平,及时清除杂草、修剪作物,减少病虫害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精耕细作农业防治标准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农田设置杀虫灯等设备,吸引并消灭害虫。

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食饵诱杀使用黄色或蓝色板子等色板引诱害虫,并对其进行捕杀。

利用害虫的趋化性,设置食饵引诱害虫,并对其进行捕杀。

030201引入对病虫害具有捕食作用的天然天敌,如瓢虫、草蛉等,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水稻病虫害药剂防治指标

水稻病虫害药剂防治指标

水稻病虫害防治是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使用药剂来控制病虫害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指标和标准,以确保安全和环境保护。

以下是一般的水稻病虫害药剂防治的指标:
1. 最大残留限量(MRL):药剂在水稻中的残留量应符合国家和国际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以确保水稻和水稻产品的安全性。

2. 安全间隔期:药剂施用后的安全间隔期是指从施药到收获水稻的时间间隔,以确保水稻产出的农产品不含残留的有害物质。

安全间隔期应根据具体药剂的说明和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3. 使用剂量和频次: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确保正确使用药剂的剂量和频次,避免过度使用或频繁使用,以防止残留物的累积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农药登记和合法使用:只使用经国家批准并登记的农药,遵循农药的合法使用标准,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药剂。

5. 生物安全措施:在施药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
减少人员接触和引起环境污染的风险。

例如佩戴防护服和手套,使用防护面具等。

6. 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在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时,最好有专业技术指导和咨询支持,包括农业技术人员或农业服务机构的帮助和建议。

请注意,以上指标和要求是一般性的参考,具体的药剂使用和防治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品种、病虫害类型和法规要求等而不同。

在实际使用药剂时,请遵循当地有关农药使用和安全的法规和指南。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一、小麦1、麦蚜: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天敌与麦蚜比在1:150以时进行防治。

小麦蚜虫的发生程度主要以当地小麦蚜虫发生盛期平均百株蚜量来确定:小麦蚜虫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2、小麦吸浆虫:平均每样方(10cm×10cm×20cm)有虫2头以上的地块要进行防治。

成虫期时每10网复次幼虫20头左右,或用手扒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要进行药剂防治。

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3、麦蜘蛛:一尺单行有虫200头以上,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麦蜘蛛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4、小麦白粉病:通常于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15%-20%或病叶率为5%-10%时进行防治。

(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与监控)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发生盛期的平均病情指数来确定: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5、小麦纹枯病:在小麦分蘖末期纹枯病纵向侵染时,当平均病株率达10%—15%或病情指数达5时进行防治。

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6、小麦条锈病: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及时进行集中药剂封锁;大田内病叶率达%—1%时立即进行普治,防止其扩展蔓延。

7、小麦叶锈病:一般在小麦抽穗前后,田间病叶率达5%—10%或病情指数达15时进行防治。

8、小麦赤霉病:一般小麦在抽穗扬花期为始发期,如果此时天气预报平均气温达15℃,且有3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出现,则有赤霉病严重流行的可能,应抢在降雨前打药,5—7天防治第二遍,以确保防治效果。

9、小麦散黑穗病:最佳防治适期是在小麦播种前进行土壤或种子处理,防治指标为平均病穗率1%。

小麦三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小麦扬花期平均病穗率确定,划分5级。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10、麦叶蜂:50头/m2。

11、粘虫:一类麦田25头/m2,二类麦田15头/m2。

防治标准等级

防治标准等级

防治标准等级通常根据防治对象、防治方法和技术要求来划分。

在我国,针对不同领域的防治工作,已有相应的等级划分标准。

以下是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为例,介绍防治标准等级。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为了规范防治组织的行为和提高防治水平,广西林学会组织专家制定了《广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组织等级划分规范》团体标准。

该标准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组织划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

各等级的划分依据包括从业标准、等级认证和作业行为等方面。

此外,在商业领域,针对粮食、油料虫害的防治,我国曾试行《粮食、油料虫害等级标准及防治原则的暂行规定》。

该规定根据害虫对粮食、油料等的危害程度,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一级害虫、二级害虫和三级害虫。

不同等级的害虫防治要求和技术措施有所不同。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其他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如使用灯光诱 杀、色板诱杀等。
VS
生态防治
通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如种植防护林、 增加植被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05
防治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
01
02
03
常规调查
定期对农田进行病虫害的 调查,收集数据,了解病 虫害的发生情况。
抽样调查
在农田中抽取样本进行调 查,通过对样本的分析, 了解病虫害的分布和发生 规律。
通过防治病虫害,可以减少作物损失,提高农产 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 质的需求。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制定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可以指导农民科学使 用农药和化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
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的重要性
01 02
指导农业生产
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是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 农民根据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因素,采取适当的防 治措施。
微生物农药的利用
使用微生物农药,如Bt乳油、井冈霉素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措施
适期防治
01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作物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期
,进行化学防治。
科学用药
02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科学合理使用,避免对
作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轮换用药
03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推进综合防治措施
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的综合防治措施,如采 用轮作、间作等栽培措施,增加生物多样性 ,评估流程
确定评估目标
明确评估的目的和任务,确 定需要调查的数据和评估标 准。

烟草病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及计标公式

烟草病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及计标公式

附件一:烟草病虫危害严重度分级标准(病害分级统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222-2008 烟草病虫害分级调查方法)1、赤星病、野火病(包括角斑病):以叶片为单位0级:全叶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5%。

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6%~10%。

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1%~20%。

9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1%以上。

2、黑胫病:以株为单位0级:全株无病。

1级: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的1/3,或1/3以下叶片凋萎。

3级:茎部病斑环绕茎围1/3~1/2,或1/3~1/2叶片轻度凋萎,或下部少数叶片出现病斑。

5级:茎部病斑超过茎围的1/2,但未全部环绕茎围,或1/2~2/3叶片凋萎。

7级:茎部病斑全部环绕茎围,或2/3以上叶片凋萎。

9级:病株基本枯死。

3、根黑腐病:以株为单位0级:无病,植株生长正常。

1级:植株生长基本正常或稍有矮化,少数根坏死呈黑色,中下部叶片褪绿(或变色)。

3级:病株株高比健株矮1/4~1/3,或半数根坏死呈黑色,1/2~2/3叶片萎蔫,中下部叶片稍有干尖、干边。

5级:病株比健株矮1/3~1/2,大部分根坏死呈黑色,2/3以上叶片萎蔫,明显干尖、干边。

7级:病株比健株矮1/2以上,全株叶片凋萎,根全部坏死呈黑色,近地表的次生根受害明显。

9级:病株基本枯死。

4、烟草青枯病、低头黑病:以株为单位0级:全株无病。

1级:茎部偶有褪绿斑,或病侧1/2以下叶片凋萎。

3级:茎部有黑色条斑,但不超过茎高1/2,或病侧1/2~2/3叶片凋萎。

5级:茎部黑色条斑超过茎高1/2,但未到达茎顶部,或病侧2/3以上叶片凋萎。

7级:茎部黑色条斑到达茎顶部,或病株叶片全部凋萎。

9级:病株基本枯死。

5、烟草根结线虫病:以株为单位(1)地上部调查:田间生长期地上部观察,在拔根检查确诊为根结线虫为害后再进行调查。

0级:植株生长正常。

1级:植株生长基本正常,叶缘、叶尖部分变黄,但不干尖。

病虫防治实施方案评分标准

病虫防治实施方案评分标准

病虫防治实施方案评分标准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为了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制定科学的病虫防治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评分标准是对病虫防治实施方案进行评价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下面将对病虫防治实施方案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技术措施(40分)1. 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10分):评估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是否采用了最新的先进技术。

2. 防治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10分):评估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否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是否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3. 防治措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10分):评估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经济和环保方面的表现,是否能够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技术措施的整体协调性(10分):评估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之间的协调性,是否能够形成整体的防治效果。

二、管理措施(30分)1. 防治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10分):评估病虫害防治方案是否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是否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执行。

2. 防治方案的管理措施和监测手段(10分):评估病虫害防治方案中的管理措施和监测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能够及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3. 防治方案的应急处理和调整措施(10分):评估病虫害防治方案是否具有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是否能够及时做出调整和处理。

三、效果评价(30分)1. 防治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10分):评估病虫害防治效果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否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防治效果。

2. 防治效果的实际效果和产出(10分):评估病虫害防治效果在实际生产中的表现,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产出。

3. 防治效果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0分):评估病虫害防治效果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否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总结:病虫防治实施方案评分标准是对病虫害防治方案进行科学评价和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效果评价的综合评分,可以全面地评估病虫防治方案的优劣。

虫害发生程度标准和对应的防治方法

虫害发生程度标准和对应的防治方法

【虫害发生程度标准和对应的防治方法】虫害是指昆虫类、螨类等有害生物对农作物、果树、蔬菜等作物的侵害,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

虫害的发生程度可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了解虫害的发生程度标准及对应的防治方法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1. 虫害发生程度标准:虫害的发生程度通常可以根据受害程度进行评估,一般可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

1.1 轻度虫害:轻度虫害指受害面积较小,且其影响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小。

一般来说,轻度虫害可以通过农艺措施和物理控制方法来进行防治,如合理施肥、优质品种的选择、密植或间作等,避免过度施肥或不合理施肥等措施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轻虫害的发生。

1.2 中度虫害:中度虫害指受害面积较大,且其影响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一定影响。

中度虫害需要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根据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进行喷药,但要注意控制药量和喷药时机,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还可以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促进天敌的增殖和扩散,减轻对作物的危害。

1.3 重度虫害:重度虫害指受害面积较大,其影响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

重度虫害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除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外,还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生物技术防治等方式进行综合防治。

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喷灌、覆盖网、黄板诱虫、粘虫板等,生物技术防治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具有抗虫能力的作物品种,提高植物本身的抵抗能力。

2. 对应的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是防治虫害的主要方法,包括农艺措施、生物、化学、物理及生物技术等多种手段。

2.1 农艺措施:通过土壤改良、合理施肥、选择抗病虫性好的品种、种植密度调整等农艺措施来调节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轻虫害的发生。

2.2 生物防治:内外寄生虫、天敌昆虫、线虫类、真菌、细菌、病毒等可以用来控制有害生物,发挥其天敌、寄生、拮抗、竞争等生态作用,减轻对作物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一、小麦
1、麦蚜: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天敌与麦蚜比在1:150以时进行防治。

小麦蚜虫的发生程度主要以当地小麦蚜虫发生盛期平均百株蚜量来确定:
小麦蚜虫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
2、小麦吸浆虫:平均每样方(10cm×10cm×20cm)有虫2头以上的地块要进行防治。

成虫期时每10网复次幼虫20头左右,或用手扒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要进行药剂防治。

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
3、麦蜘蛛:一尺单行有虫200头以上,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麦蜘蛛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
4、小麦白粉病:通常于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15%-20%或病叶率为5%-10%时进行防治。

(小麦病虫草害发生与监控)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发生盛期的平均病情指数来确定:
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5、小麦纹枯病:在小麦分蘖末期纹枯病纵向侵染时,当平均病株率达10%—15%或病情指数达5时进行防治。

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6、小麦条锈病: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及时进行集中药剂封锁;大田内病叶率达0.5%—1%时立即进行普治,防止其扩展蔓延。

7、小麦叶锈病:一般在小麦抽穗前后,田间病叶率达5%—10%或病情指数达15时进行防治。

8、小麦赤霉病:一般小麦在抽穗扬花期为始发期,如果此时天气预报平均气温达15℃,且有3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出现,则有赤霉病
严重流行的可能,应抢在降雨前打药,5—7天防治第二遍,以确保防治效果。

9、小麦散黑穗病:最佳防治适期是在小麦播种前进行土壤或种子处理,防治指标为平均病穗率1%。

小麦三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以当地小麦扬花期平均病穗率确定,划分5级。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程度及分级指标
10、麦叶蜂:50头/m2。

11、粘虫:一类麦田25头/m2,二类麦田15头/m2。

12、麦田杂草:
二、玉米
1、玉米螟:玉米上,化学防治通常掌握在心叶末期和穗期或幼虫低龄期;防治指标:一代玉米螟虫株率达20%,或心叶末期花叶株率20%;二、三代玉米螟百株低龄虫量为100头。

2、粘虫:二代粘虫:玉米10头/百穴;三代粘虫:谷子、水稻20头/m2,玉米、高粱50头/百株。

3、蓟马:
4、地下害虫:
三、棉花
1、苗病:
2、棉蚜:
3、棉铃虫:(二代)抗虫棉田百株有3龄以上幼虫5头;非抗虫棉或其它作物百株累计落卵100粒。

(三代)抗虫棉田百株有3龄以上幼虫10头;非抗虫棉或其它作物百株累计落卵40粒或百株有低龄幼虫5-10头。

(四代)抗虫棉田百株有3龄以上幼虫10头;非抗虫棉或其它作物百株累计落卵40粒或百株有低龄幼虫5-10头。

4、蓟马:
四、东亚飞蝗:0.5头/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