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欧阳修的诗词赏析5篇

欧阳修的诗词赏析5篇

欧阳修的诗词赏析5篇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进行了革新。

他重视韩愈诗歌的特点,并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相对于西昆诗人的主张,欧阳修的诗论无疑含有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

欧阳修诗歌创作正是以扭转西昆体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为指导思想的,这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欧阳修的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词牌名:采桑子|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好。

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

“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

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

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

好就好在“花坞苹汀”。

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了。

“十顷波平”,正是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里写的“无风水面琉璃滑”。

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

“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改“渡”为“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

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在“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

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

“轩槛凉生”,这是人的感觉。

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

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在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

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水面风来”,既送来莲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

欧阳修的诗词及赏析5篇

欧阳修的诗词及赏析5篇

欧阳修的诗词及赏析5篇欧阳修在政治生活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他的诗文和部分“雅词”表现出其性格中的这个侧面。

而他的日常私生活,尤其是年轻时的生活,则颇风流放任。

因而也写了一些带“世俗之气”的艳词,其中有的比较庸俗,另一些内容和情调则比较健康。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欧阳修的诗词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词牌名:诉衷情|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此词抒写女子的离愁别恨。

词以形传神,从人物的外貌转而深入其内心世界,通过描写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断,即在冬日的清晨起床梳妆时的生活情景,展现了歌女们痛苦与苦闷的内心世界。

上阕写她思念亲人的生活细节,赋予深刻的念远寓意,新颖独到,最见灵性。

下阕写忆旧愁情,以叹惜时光飞逝陪衬,倍增其伤感。

结尾写两个细节:准备唱歌,却立即收敛住歌喉;想笑,却先皱起了眉头,艺术地将歌女内心的矛盾、凄苦的情怀和不得不强颜欢笑的处境都融入这一“敛”一“颦”的面部表情之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全词章法自然顺畅,以白描的手法刻画女主人公的动作和情态,构思新颖。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面旋落花风荡漾。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

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来褰绣幌①,月明正在梨花上。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由欧阳修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闺怨词。

上阕写春去愁生,全以迷离幽淡之景出之。

下阕写空室独处,寂寞难禁。

“屏山围碧浪”,含不尽心潮;空向华灯、翠被,禁不住独褰绣幌,极哀艳。

最后以明月梨花收束全篇,于艳丽处忽生清淡,自是欧公本色。

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词牌名:采桑子|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译文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译文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译文|赏析《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宋代: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及注释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注释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

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赏析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欧阳修诗词的评价赏析5篇

欧阳修诗词的评价赏析5篇

欧阳修诗词的评价赏析5篇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x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

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

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

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欧阳修诗词作品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田家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田家》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农村社日祭祀田神,以祈丰年的情景。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农村的环境概貌写到田家的欢声笑语;诗的后两句,从鸠鸣雨歇写到日上花繁。

结句一个“繁”字,表现了春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以轻快的笔调,写出农家生活的乐趣。

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词牌名:少年游|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咏春草词。

此词借咏春草而赋别,抒写离别相思之情。

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的感受,引出离别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有关春草、离别的典故,使离愁别绪进一步深化。

全词以写意为主,全凭涵泳的意境取胜。

别滁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别滁》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二句以绚丽的春光衬托热烈的送别场面。

后二句抒情,内里实在蕴含着惜别的深情,只是故作旷达自慰且慰人。

这首诗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

秋怀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采桑子欧阳修诗歌鉴赏

采桑子欧阳修诗歌鉴赏

采桑子欧阳修诗歌鉴赏
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这首词以轻松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体验。

在词的上阕,欧阳修描绘了春天过后的西湖景象,落花满地,杨花飞舞,垂柳在春风中摇曳。

通过这些细节,作者营造出一种寂静、空虚的氛围。

在下阕,欧阳修进一步描绘了游人散去后的西湖。

笙歌散尽,繁华消失,作者开始感受到春天的空虚。

然而,这种空虚并非消极的,反而让作者体验到宁静的畅适。

最后,作者回到室内,放下帘栊,享受细雨中的清寂。

整首词从室外景色的空虚写到室内气氛的清寂,展现出作者生活中的静观自适的情调。

从艺术手法来看,欧阳修运用了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

比如“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这句,既描绘了春天过后的景象,又通过“狼籍残红”和“飞絮濛濛”表达出作者对春天消逝的淡淡哀愁。

又如“垂柳阑干尽日风”这句,通过“尽日风”三字,生动地描绘了垂柳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

在主题上,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消逝的淡淡哀愁,但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欧阳修的《采桑子》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展现作者独特审美视角和情感体验的优秀诗歌。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作者成功地表达出对春天消逝的哀愁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验。

欧阳修诗词作品赏析5篇

欧阳修诗词作品赏析5篇

欧阳修诗词作品赏析5篇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x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欧阳修诗词作品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长相思·花似伊词牌名:长相思|朝代:宋朝|作者:欧阳修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词人任夷陵县令。

时年欧阳修30岁,曾经洛阳的奢华生活与现实偏远冷清的夷陵生活形成反差,而今又在长江边送走心爱的人,两地分离,不知何时相见,看着江边的花儿和两岸鸳鸯成双地飞舞,被贬失意加上离别相思之情,于是作此《长相思·花似伊》以表。

词的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正是花繁柳茂的时节,花如人,柳如人,正在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了。

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

伊人面若桃花眉似柳,正楚楚可怜地低头泣下,原来是因心上人即将离别而黯然神伤。

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恋人被大江分隔,一个住长江头,一个在长江尾,仿佛是两岸的鸳鸯两处飞,相逢机会知道等到什么时候?这位“花柳青春”的妻子就只好“低头双泪垂”了。

绵绵相思之情,尽在结句的设问之中。

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作品。

描写一对青春别离的夫妇,别后妻子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思念,并亟盼早日与丈夫相逢团聚。

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小满欧阳修诗词鉴赏

小满欧阳修诗词鉴赏

小满欧阳修诗词鉴赏
《小满》是宋代诗人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全文如下: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这首诗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小满时节即将成熟的小麦,在微风中摇曳的情景。

夜莺在绿柳上啼叫,皓月当空,麦穗在风中摇摆,落红随风飘散,营造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融入到自然景色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悦之情。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欧阳修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生动描绘。

他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创造出一个富有诗意的境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田间地头,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表达了欧阳修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

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一作:满)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释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鉴赏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欧阳修的7首采桑子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的7首采桑子译文及赏析

【米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

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赏析】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

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岀“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岀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作者通过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岀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

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岀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春空”二字创造岀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

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岀轻灵、欢娱的意境。

“双燕归来”暗喻了欧阳修的退居颖州,身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的心境,表达岀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岀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岀不凡的艺术功力。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翻译及赏析全词以“西湖好”领意,通过描写西湖景物,及在西湖游玩的心情,表现了西湖的美景以及对西湖的留恋,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修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诗词鉴赏请关注。

【原文】采桑子残霞夕照1西湖好。

花坞2苹汀3,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4。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5凉生,莲芰6香清,水面风来酒面7醒。

【注释】1、夕照:落日。

2、花坞(wù):四周高起花圃。

唐严维《酬刘员外见寄》:“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

3、苹汀(tīng):长满苹草的水中小洲。

苹,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茎横卧在浅水的泥中,叶柄长,顶端集生四片小叶,全草可入药,亦作猪饲料。

亦称“大萍”、“田字草”。

汀,水边的平地。

4、野岸无人舟自横:化用自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轩槛:凉亭。

轩,长廊。

槛,栏杆。

6、莲芰(jì):即莲花。

芰,菱。

7、酒面:醉脸。

【作品介绍】《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词的首句点明是夕阳西下时分,以下全词即捕捉住这一特定时刻的景物特征来写。

上片写游人散去,波平如镜。

然而,一道残霞铺洒湖面,花坞苹汀在落日余晖映照下,比白日更加艳丽,更富情韵,突出的是一个“静"字。

下片明月初上,暑消凉生,晚风习习,从水面吹来,夹带着莲芰的清香,结句以吹醒了作者的醉颜加倍形容晚风的清爽,突出的是一个“凉”字。

【白话译文】夕阳余霞照射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多么迷人,岸边绿草茵茵花坞内艳丽的花朵色彩缤纷,湖内风平浪静一碧万顷,郊外岸边没有船夫任凭小船自在漂横。

西南天边的月亮冉冉升起浮云渐渐散去,凉亭内传来徐徐凉爽之气,莲花荷花清香四溢,湖面上阵阵凉风驱散了微微醉意。

【创作背景】此词为作者于熙宁五年(1072)退居颍州时所作。

欧阳修代表作诗词赏析

欧阳修代表作诗词赏析

欧阳修代表作诗词赏析欧阳修代表作诗词11戏答元珍欧阳修〔宋代〕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

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

丁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

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

后两联抒情。

颈联写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

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哲理性的人生思考。

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2长相思·花似伊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作品。

描写一对青春别离的夫妇,别后妻子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思念,并亟盼早日与丈夫相逢团聚。

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

3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欧阳修〔宋代〕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尊通:樽)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

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

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欧阳修代表作诗词21诉衷情·眉意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诗词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诗词赏析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遥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词语解释候馆:旅舍。

薰:指草香气。

遥征辔(pèi):指策马启程。

征:远行。

辔:马缰绳。

迢迢:遥远的样子。

盈盈:指泪水充盈眼眶。

危阑:指高楼上的栏干。

平芜:平坦地向前伸展的草地。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之作,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词的上片写离家远行之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

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

在这种环境下行路,不但看到春的颜色,闻到春的气味,感到春的暖意,而且在心里也荡漾着一种醉人的春意。

明媚的仲春风光,既令征人欣赏流连,却又很容易触动离愁。

因为面对芳春丽景,不免会想到闺中人的青春芳华,想到自己孤身跋涉,不能与对方共赏春光。

而梅残、柳细、草薰、风暖等物象又或隐或显地联系着别离,因此三、四句便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怕如春水。

”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过片两对句,由行人转到对楼头思妇的描写。

上下片层层递进,从上片结尾讲到的自己的离愁迢迢不断,无穷无尽,于是这位深情的主人公便不由得想像对方此刻也正在凭高远望,思念旅途中的自己。

这正是所谓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

“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

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的深情体贴和嘱咐。

欧阳修《踏莎行》翻译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翻译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翻译赏析1、《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春山外。

2、注释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注云:“候馆,楼可观望者也。

”草薰风暖: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薰:指草香。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行人:此指心上人。

3、译文1:馆舍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残,小溪柳树枝条迎风飞舞。

微风吹着青草,摇动行人的马上辔头。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思念的人儿柔肠寸寸,千回百转;任那透明的泪珠流过化过妆的脸。

画楼太高,不要凭倚高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人伤感。

眼前眼界到处是春山,而那位心上的人,却在春山更远处。

译文2: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4、欧阳修生平见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5、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是欧阳修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此词写离情。

梅残、柳细、草熏、风暖、暗示着离别。

征人之路,渐行渐远;闺中人的愁绪,愈益深重,直教人揪心落泪,肝肠寸断。

上阙从远行人着笔,写他途中见到恼人的春色而引发的愁绪。

旅舍周围的梅花已然凋谢零落,溪畔桥边的柳丝弱不禁风,起首二句写征人旅途中所见初春景象。

在这草春风暖的美好季节里,征人却不得不离家远行。

欧阳修诗词赏析(选析)

欧阳修诗词赏析(选析)

欧阳修诗词赏析(选析)《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首七律诗是欧阳修早期的诗作。

虽没有后期的作品圆熟,但其平易晓畅的诗风也可初窥端倪。

从“二月山城未见花。

”一句可以看出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早春时节,春寒料峭,春风仍旧寒气逼人,还未化尽的残雪压弯了挂着陈橘的枝条,等待被春雷催发的竹笋即将破芽而出。

虽是早春时节,色彩亦不单调,青黄不接接青黄。

陈橘与新笋,正是冬春之交独有的景观。

而这里的“冻雷惊笋”是虚写的手法,一实一虚,表达了诗人触景而生的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然后由夜里又听闻远归的大雁嘶鸣的声音,勾起了羁旅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抱病之躯也一起感受到了春天蕴积的能量在一点一点抽芽。

虽然不能立即见到野花的盛放,但当年在洛阳见过的似锦繁花好比曾经沧海,繁盛而热烈,见之便难忘。

靠着回味记忆,也能挨到山花烂漫之时,并不有所遗憾嗟叹。

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积极,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同时还暗含对自己身处天涯,羁旅为客的无奈和自嘲,但同时也可见诗人的旷达胸襟。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清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此词是一首思妇词,描写的是离别之情,塑造了一个受相思煎熬,懒怠梳妆的思妇形象。

词的上阙叙事,开篇点明时间是在冬天,早起收卷帘帐,双手所触之处一片冰凉,好似浸染了冬霜。

此处是虚写。

思妇坐在妆镜台前,素手想要化梅花妆,怎奈天寒连手上的动作都不灵便了,只能靠不停地呵气来取暖,不觉烦恼非常,都怪爱人远隔山海,本意只盼画出这远山眉引渡这相思之情,眉长情深,也诉不尽这相思断肠。

词的下阙抒情,思妇回忆往事,感慨青春年华太匆匆,转瞬即逝,过去的美好一去不复返,表现了思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光飞逝的慨叹和感伤。

紧接着写闺中思妇欲歌又止,哭笑不得的情态,正面写出了思妇想要压抑思念而思念之情愈加汹涌,左右自己的情绪的纠结与无奈,同时侧面衬托了思妇思念之情的深挚和悲苦。

欧阳修诗词赏析

欧阳修诗词赏析

欧阳修诗词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欧阳修诗词赏析欧阳修词朝通俗化方向开拓的另一表现是,他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这对后来苏轼用联章组词的方式来抒情纪事颇有影响;而另外两首《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和“荷叶田田清照水”)词,分别写采莲女的浪漫欢乐和爱情苦恼,格调清新,也具有民歌风味。

欧阳修诗词鉴赏

欧阳修诗词鉴赏

【导语】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居⼠,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北宋政治家、⽂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天圣⼋年进⼠。

下⾯是⽆忧考整理的欧阳修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借鉴。

【醉翁亭记】 宋代:欧阳修 环滁皆⼭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六七⾥,渐闻⽔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年⼜,故⾃号⽈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之间也。

⼭⽔之乐,得之⼼⽽寓之酒也。

若夫⽇出⽽林霏开,云归⽽岩⽳暝,晦明变化者,⼭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幽⾹,佳⽊秀⽽繁阴,风霜⾼洁,⽔落⽽⽯出者,⼭间之四时也。

朝⽽往,暮⽽归,四时之景不同,⽽乐亦⽆穷也。

⾄于负者歌于途,⾏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者,滁⼈游也。

临溪⽽渔,溪深⽽鱼肥。

酿泉为酒,泉⾹⽽酒洌;⼭肴野蔌,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丝⾮⽵,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阳在⼭,⼈影散乱,太守归⽽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去⽽禽鸟乐也。

然⽽禽鸟知⼭林之乐,⽽不知⼈之乐;⼈知从太守游⽽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 环绕滁州的都是⼭。

那西南的⼏座⼭峰,树林和⼭⾕尤其优美。

⼀眼望去树⽊茂盛,⼜幽深⼜秀丽的,那是琅琊⼭。

沿着⼭路⾛六七⾥,渐渐听到潺潺的⽔声,看到流⽔从两座⼭峰之间倾泻⽽出的,那是酿泉。

泉⽔沿着⼭峰折绕,沿着⼭路拐弯,有⼀座亭⼦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的是谁呢?是⼭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是谁呢?太守⽤⾃⼰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饮酒,只喝⼀点⼉就醉了;⽽且年纪⼜,所以⾃号“醉翁”。

欧阳修的诗词特点

欧阳修的诗词特点

欧阳修(1007年-1072年)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文学理论家,他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欧阳修的诗词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豪放洒脱:欧阳修的诗风豪放、豁达,强调个性张扬,追求自由洒脱的艺术表达。

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豪放不羁、豁达大度的气质,与他的个性和人生态度相契合。

2. 咏史抒怀:欧阳修以文学评论家和政治家的身份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了对历史人物和时事的咏史抒怀。

他对历史的关切以及对时局的感慨,使得他的诗歌富有深刻的时代感。

3. 婉约清丽:尽管以豪放见长,欧阳修的诗歌中也包含婉约清丽之美。

他的婉约之处表现在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感情的含蓄表达。

4. 格律自由:欧阳修在律诗的创作上较为自由,他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规范,更注重音律的和谐与表达的灵活。

这使得他的诗歌在形式上更具变化和个性。

5. 清新婉转的音韵:欧阳修注重音韵的运用,他的诗歌音调清新、婉转,通过音律的巧妙搭配,使诗歌更具韵律感和音乐感。

总体而言,欧阳修的诗词独具特色,既有豪放洒脱的个性,又融合了婉约清丽的气质,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他的诗歌在宋代文学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被后人推崇为“欧文宗祖”。

蝶恋花欧阳修赏析

蝶恋花欧阳修赏析

蝶恋花欧阳修赏析介绍《蝶恋花》是欧阳修的一首宋词,属于长调子。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美好感受和爱情的悠久思念。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理学家,他的诗词深受后人的赞誉。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欧阳修的《蝶恋花》。

欣赏蝶恋花秋思清商怨玉楼琼阁梦重旧游宫花寂寞云鬟湿忍踏落红行遍路花落知多少春风似剪又重裁倚楼柱怨情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首词以蝶恋花为比喻,表现了作者对于春天的热爱和思念。

开始五句烘托出了大自然的美景,宫花寂寞、云鬟湿,忍踏落红行遍路,形象地勾画出了一个恬静而浪漫的画面。

诗歌中蝶恋花、玉楼琼阁、落红、细雨、云鬟湿,都是意境细致、形象生动的艺术表现,在欧阳修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后面两句中,“花落知多少”可以理解为“人在悲愁中依然会感到美好”,这一句话很有感染力,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最后一句“倚楼柱,怨情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达出了作者对着遥远的另一端思念的心境。

整首词感情真挚、艳丽动人,虽是蕴蓄深沉,但无一不透露出作者浓浓的爱意,格调清新脱俗、细腻入微,就像是欧阳修展开水墨画,轻描淡写之间,便将山水人物化作流动诗行,男女情深。

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情感和生命力,让人深陷其中。

理解欧阳修的《蝶恋花》,把自然的奇峰异美、时序更迭与爱情放一起,使其相得益彰,互为映衬。

从形式与语言运用上,欧阳修实现了优美与深邃的完美融合。

诗中的蝶恋花,以一种含蓄温婉的方式展现了人类之间深情连结的心态,倾注了欧阳修深沉的哲理思考。

在这首词中,欧阳修全面地表达了他对性情与人生的认识,人与自然的交融显得非常自然而又微妙。

此外,欧阳修的语言也非常丰富,词藻华丽动人。

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发挥出了意境丰富的效果,使词充满画面感和音乐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欧阳修的笔下,自然界充满了诗意和生命的奇妙。

这正是欧阳修成就杰出的原因之一,他既是一个文学大师,更是一个人生导师。

总结欧阳修的《蝶恋花》是一首意境深邃、富有深情的宋词,其意是从词中的意象和抒情中萃取出来的,表达的是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诗词赏析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
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后人在评价欧阳修这首词时认为,本词在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揭示上极具特色,“字字沉着,句句推进,如剥笋抽茧,逐层深入”。

请问诗人在词中着力渲染了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逐层渲染这份感情的?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题后问题。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试分析上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表达效果。

答:
(2)你认为这首词的情韵怎样?请结合词作谈谈你的理解。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1)、对这首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急管繁弦”写出了欢快和热闹的气氛。

B、“疑是湖中别有天”一句,写出了当时的醉态,不知道究竟是湖还是天。

C、“玉盏催传”的“催”字,形象地传达出主客亲密无间、开怀畅饮的情态。

D、上阕写饮酒西湖,下阕写游湖所见,上下阕衔接自然。

(2)这首诗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3)一首好的词,贵在真切地传达出特殊环境中的特殊感受。

词人在这首词中抒发了自己游西湖时怎样的独特感受?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问答问题。

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

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有人说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

答: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②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元珍,是欧阳修从洛阳留守刚被贬到夷州后在夷州的一位好友。

②山城,即夷州的夷陵城,位于今天湘西偏远的地区。

(1)作者对本诗评价最高的一句是第一句,而其中的“疑”字更是深得作者的喜爱。

这里的“疑”字有哪些好处?(4分)
答:
(2)简析三四句中“橘”和“笋”的形象。

答: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梦馆
北宋·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作用是什么?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杆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群芳过后”与“西湖好”是否矛盾?试简要分析。

2.这首词通篇写景,而语景中见情,试作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