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运动阶段详解讲课稿
儿童认知发展—感知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主要涵盖了从出生到大约2岁这一时期。
这个阶段对于儿童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标志着从仅仅通过反射反应到主动探索周围世界的转变。
下面是感知运动阶段的详细解析:1. 阶段划分与特征初始反射阶段(0-1个月)●新生儿的活动主要由遗传决定的基本反射构成,如吸吮、抓握、眨眼等,这些反射是生存本能。
●这个阶段的婴儿通过这些反射动作开始与环境互动,但还没有目标导向的行为。
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随着时间推移,婴儿开始重复一些偶然发现的动作,如踢腿或挥动手臂,这是为了享受动作带来的感觉反馈。
●动作逐渐变得更加协调,婴儿开始意识到某些动作是他们自己发起的。
二级循环反应和目的性行为的出现(4-10个月)●婴儿开始有意识地重复那些带来满意结果的动作,比如通过伸手去拿玩具。
●视觉与抓握能力开始协调,婴儿能更精确地控制手部动作,以达到目的。
问题解决与手段-目的协调阶段(10-12个月)●婴儿开始展示更复杂的认知能力,能够协调两个或更多动作来达到一个目标。
●例如,婴儿可能会推倒一个盒子去拿到盒子后面的玩具,显示出对工具使用的初步理解。
心理表征与早期象征思维(12-24个月)●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儿童开始发展出心理表征,即能够在心中代表不在眼前的事物。
●这使得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假装游戏,如假装用勺子喂玩偶吃饭,标志着象征性思维的开始。
2. 关键发展成就●物体恒常性:理解物体不会因为看不见就消失,是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因果关系理解:通过探索和实验,儿童开始理解他们的动作可以引起环境的变化。
●自我意识:大约在18个月左右,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存在,表现为镜子测试中的自我识别。
3. 教育意义●在感知运动阶段,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探索机会极为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应鼓励婴儿通过触摸、抓握、爬行、走路等活动来探索环境,促进其认知、运动和社会技能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幼儿的感知运动
幼儿的气质类型也会影响其感知运动 发展。活泼好动的幼儿可能更倾向于 积极参与感知运动活动,而安静内向 的幼儿可能相对较少参与。
04
幼儿感知运动的训练方法
视觉训练
01
02
03
视觉追踪训练
利用玩具或球等物品,引 导幼儿进行视觉追踪,锻 炼其眼球运动能力。
颜色认知训练
通过不同颜色的玩具或卡 片,教幼儿认识颜色,提 高其颜色分辨能力。
造力。
感知与运动的整合阶段
01
感知与运动整合阶段概述
在感知与运动的整合阶段,幼儿开始将感知和运动能力结合起来,通过
感觉和运动信息的整合来理解世界。
02 03
探索行为的发展
在感知与运动的整合阶段,幼儿开始通过更主动的探索行为来理解周围 环境,如对玩具的拆卸、组合和实验等。这些行为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 究精神和创造力。
教育因素
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对幼儿的感知运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游戏、实验、观察等方式, 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操作,能够促进其感知运动的发展。
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的选择也会影响幼儿的感知运动发展。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教育 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其感知运动的发展。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
遗传基因对幼儿的感知运动发展具有 一定的影响。不同个体在感知运动方 面存在差异,部分原因可归结为遗传 基因的影响。
健康状况
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其感知运动发展也有影响。身体健康 的幼儿能够更好地参与感知运动活动,促进其发展。
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感知运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亲子互动以 及丰富的家庭环境刺激,有助于幼儿感知运动的发展。
感知运动阶段详解
儿童的感知运动儿童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场感受这个世界,虽然此时,他们对外界概念是一片模糊,但慢慢我们发现,他们开场认识事物,开场学会推理、开场会思考……儿童的智力是怎么开展起来的呢?伟大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幼儿通过*些动作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刺激,从而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智能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开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幼儿运动机能的开展在智能开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活动是认识根底,智慧从动作开场。
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历,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开展的真正原因。
在儿童思维发生学的研究中,国际不少心理学家提出了外部动作"内化〞为智力活动的理论。
维果斯基是"内化〞学说最早推出人之一。
学生通过教学而掌握全人类的经历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
在我们共同探讨儿童是怎样通过动作来获得智慧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一些概念进展了解。
一、根本概念感觉:感觉是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皮肤、和舌头,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苹果的色彩、形状和味道的信息!知觉:知觉是指外界环境经过感觉器官而被转变成为的对象、事件、声音、味道等方面的经历。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知觉不是被动地获取外部信息,而是主动的、积极地、有组织地获取信息!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形成是分析器官活动的结果,当刺激物发出一定量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中的感觉细胞〔感受器〕时,感受器就会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这三个环节组成的神经机构叫做分析器〔视觉分析器,嗅觉分析器。
〕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是大脑皮层许多机能区协同活动的结果首先皮层感觉区间对感觉进展初步的分析,各皮层感觉区邻近部位是他们相应的联络区,联络区的功能是辅助感觉区,是感觉区获得的信息更加准确并赋予其意义。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课件
传递非常简明的、要求快速传递的信息 经常要用手接触机器或装置的场合 其他感觉通道已经过载的场合……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课件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 视觉概述 • 视觉刺激 • 视觉系统
• 视觉概述
• 视觉机能 • 视觉特征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课件
视觉概述
在人们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大约有80%的信息是 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14%来自耳朵,6%来自其他器 官。因此,视觉系统是人与外界相互联系的最主要 途径。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课件
响度
响度是表示人耳对声音的强弱的主观感觉量, 用N表示,单位为“宋” 。一个1000HZ的纯音在绝 对阈限以上40dB的响度定义为1宋。其它声音听起来 比这一声音大几倍,就说该声音的响度为几“宋”。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课件
• 响度级(LN):
响度级
• 响度级是建立在两个声音主观比较的基础上,选择 1000Hz的纯音作基准音,若某一声音听起来与该纯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课件
视角与视力(一)
视角是确定被看物尺寸范围的两端点光线射入 眼球的相交角度如右图(由瞳孔中心到观察对象两 端所张开的角度)。
视角的大小与观察距离及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 直线距离有关,可用下式表示:
2arctgD
2L
a-视角,用(’)表示,即1/600 D—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 L—眼睛到被看物体的人体距感知离与运。动特征课件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课件
色觉与色视野(一)
三 原 色 学 说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课件
色觉与色视野(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色 盲 测 定 图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课件
色觉与色视野(三)
色觉视野:是指颜色对眼的刺激能引起感觉的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三章幼儿的感知运动
3
移动掌握
幼儿通过运动感知运动能够掌握和改善不同的运动方式和技巧。
幼儿的嗅觉感知运动发展
嗅觉辨别
幼儿通过嗅觉感知运动能够辨 别和识别不同的气味。
嗅觉记忆
幼儿通过嗅觉感知运动能够记 忆和识别特定的气味和味道。
嗅觉情绪关联
幼儿通过嗅觉感知运动能够将 特定气味与情绪状态关联起来。
幼儿的运动感知发展
1
姿势控制
幼儿通过运动感知运动能够控制和调节身体姿势。
2
平衡能力
幼儿通过运动感知运动能够提升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3 颜色识别
幼儿通过视觉感知运动能够识别和辨别不同的颜色。
幼儿的听觉感知运动发展
1
声音定向
幼儿通过听觉感知运动能够定向和辨别
声音辨别
2
声音的来源。
幼儿通过听觉感知运动能够辨别和识别
不同的运动能够感应并理解 语言的含义。
幼儿的触觉感知运动发展
触觉辨别
幼儿通过触觉感知运动能够辨别 和识别不同的触感和纹理。
物体抓握
幼儿通过触觉感知运动能够使用 手指和手掌抓握和探索物体。
运动控制
幼儿通过触觉感知运动能够控制 手指和手掌的运动,执行精细动 作。
幼儿的味觉感知运动发展
1 味觉辨别
幼儿通过味觉感知运动能够辨别和识别不同的味道。
2 偏好食物
幼儿通过味觉感知运动能够发展对特定食物的偏好和喜好。
3 口腔运动控制
幼儿通过味觉感知运动能够控制口腔运动,如吞咽和咀嚼。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三 章幼儿的感知运动
本课件将探讨幼儿的感知运动发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运动感知、定向和空间感知,以及跨模态感知的重要性和影响。
感知运动阶段详解
儿童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感受这个世界,虽然此时,他们对外界概念是一片模糊,但慢慢我们发现,他们开始认识事物,开始学会推理、开始会思考……儿童的智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伟大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幼儿通过某些动作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刺激,从而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智能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幼儿运动机能的发展在智能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活动是认识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在儿童思维发生学的研究中,国际不少心理学家提出了外部动作“内化”为智力活动的理论。
维果斯基是“内化”学说最早推出人之一。
学生通过教学而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
在我们共同探讨儿童是怎样通过动作来获得智慧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一些概念进行了解。
一、基本概念感觉:感觉是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皮肤、和舌头,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苹果的色彩、形状和味道的信息!知觉:知觉是指外界环境经过感觉器官而被转变成为的对象、事件、声音、味道等方面的经验。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知觉不是被动地获取外部信息,而是主动的、积极地、有组织地获取信息!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形成是分析器官活动的结果,当刺激物发出一定量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中的感觉细胞(感受器)时,感受器就会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这三个环节组成的神经机构叫做分析器(视觉分析器,嗅觉分析器。
)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是大脑皮层许多机能区协同活动的结果首先皮层感觉区间对感觉进行初步的分析,各皮层感觉区邻近部位是他们相应的联络区,联络区的功能是辅助感觉区,是感觉区获得的信息更加精确并赋予其意义。
简述皮亚杰关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六个分阶段
简述皮亚杰关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六个分阶段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感知运动阶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六个分阶段。
本文将对这六个分阶段进行简述。
第一阶段:原始反射阶段这一阶段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主要通过基础的生理反射来感知和运动。
例如,婴儿会通过吮吸来满足饥饿,通过眨眼来回避眩光等。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运动是无意识的,完全由反射机制控制。
第二阶段:主动运动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大约4个月至8个月的时期。
在此期间,婴儿开始主动进行一些基本的运动探索,例如抓握、翻滚等。
他们开始通过感官和运动的互动来探索周围的世界,并逐渐形成手眼协调能力。
第三阶段:目标导向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大约8个月至12个月的时期。
婴儿开始发展目标导向的运动能力,例如爬行、行走等。
他们能够主动地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来达到目标。
同时,他们还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和符号。
第四阶段:协调意图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大约12个月至18个月的时期。
婴儿开始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手臂、腿和身体来实现目标。
他们学会了使用工具,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例如用勺子吃饭或用笔画画。
同时,他们还开始展示出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例如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绪。
第五阶段:符号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大约18个月至24个月的时期。
婴儿开始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思维和沟通。
他们能够使用简单的词语和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图,并开始理解简单的语言和符号系统。
他们的运动控制和认知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六阶段:逻辑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大约24个月以后。
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思维和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概念,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在运动方面,他们的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总结: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对这六个分阶段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
皮亚杰感觉运动阶段
亚阶段5:三级 循 环反应
第12个月至第18 个月
在这个阶段,婴儿 发展出皮亚杰所说 的“有目的的行为 的改变”,这样的 行为将带来想要的 结果。婴儿像是在 执行微型实验来观 察结果,而不仅仅 是重复喜欢的活动
儿童不停改变扔玩具的地点 ,反复地扔一个玩具,每次 都会仔细观察玩具掉在哪里
外面的世界产生作 儿表现出调整自己
用
有关摇浪鼓的认知
图式的能力
亚阶段4:次级循环 第8个月至第12个
反
月
应协调
在这个阶段,要儿 婴儿会推开一个已 开始采用更具计划 经放好的玩具,使 性的方式引发事件 自己能拿到另一个 ,将几个图式协调 放在它下面、只露 起来生成单一的行 出一部分的玩具 为。他们在该阶段 理解了客体永存
亚阶段6:思维的 第18个月至2岁 开始
第6个亚阶段的主 要成就在于心理表 征能力或象征性思 维能力的获得。皮 亚杰认为只有在这 个阶段,婴儿才能 想象出他们看不到 的物 体可能在哪里
儿童甚至能够在头脑中勾画 出看不到的物体运动轨迹, 因此,如果一个球滚到某个 家具下面,他们能判断出球 可能出现在另一边的什么地 方
的、整合的活
动
婴儿可能将抓握 一个物体和吮吸 这个物体结合起 来阶段3:次级循环 第4个月至第8个月 在这个阶段,要儿 一个婴儿在床上反
反应
主要的进步在于, 复拨弄拔浪鼓,并
将他们的认知区域 且以不同的方式摇
转移至身体以外的 晃拨浪戴以观察声
世界,并且开始对 音如何变化,该婴
谢谢观看
皮亚杰感觉运动阶段
亚阶段
表4-3皮亚杰感觉运动阶段
年龄
描述
例子
亚阶段1:简单反 射
感知运动阶段详解
儿童的感知运动儿童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感受这个世界,虽然此时,他们对外界概念是一片模糊,但慢慢我们发现,他们开始认识事物,开始学会推理、开始会思考⋯⋯儿童的智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伟大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幼儿通过某些动作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刺激,从而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智能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幼儿运动机能的发展在智能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活动是认识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在儿童思维发生学的研究中,国际不少心理学家提出了外部动作“内化”为智力活动的理论。
维果斯基是“内化”学说最早推出人之一。
学生通过教学而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
在我们共同探讨儿童是怎样通过动作来获得智慧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一些概念进行了解。
一、基本概念感觉:感觉是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皮肤、和舌头,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苹果的色彩、形状和味道的信息!知觉:知觉是指外界环境经过感觉器官而被转变成为的对象、事件、声音、味道等方面的经验。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知觉不是被动地获取外部信息,而是主动的、积极地、有组织地获取信息!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形成是分析器官活动的结果,当刺激物发出一定量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中的感觉细胞(感受器)时,感受器就会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这三个环节组成的神经机构叫做分析器(视觉分析器,嗅觉分析器。
)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是大脑皮层许多机能区协同活动的结果首先皮层感觉区间对感觉进行初步的分析,各皮层感觉区邻近部位是他们相应的联络区,联络区的功能是辅助感觉区,是感觉区获得的信息更加精确并赋予其意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pt教学文稿
是让儿童学习那些与自己已经具 有的知识有所不同的新事物。
运用该方法,要注意材料引发的 认知冲突的适当性,即材料的适度 新颖原则,提供略高于他们思维水 平的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儿童求知 的欲望,增强学习动机。
(2) 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内部的智力 或操作。
阶段特征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 中获得的感觉运动行 为模式已经内化成表 象或形象模式,开始 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 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 历过的事物
不可逆性:儿童认知客体的能力发
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单一方向思维
思 维 的 不
的限制(自己有个哥哥,他就是哥
大约9—12月的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 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 了并且不再去寻找
客体永恒性是以后认知活动的基础
目标定向行为
早期婴儿把一切食物的运动 都看成是自己的动作或欲望的 延伸,即自己的动作是一切事 物运动的唯一原因,后来他逐 渐对动作和动作的结果进行区 分,从未运用一系列协调的动 作实现某一目的。
三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
练习
社会
平
熟
与经
性经
衡
验
验
化
成熟
指机体的成长,特别 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 成熟,为儿童形成新的行为 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生理 基础。
经验
物 理 经 验
数 理 逻 辑 经
验
社 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 会 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 性 会文化的传递,主要 经 表现为人们彼此间观 验 念的交流。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课件
大小,然后调整步伐和行走路径以避开障碍物。
03
技能学习与发展
感知与运动的协同作用在技能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反
复实践和感知反馈,人体能够逐渐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表
现。
04
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在实践中的 应用
体育运动中的感知与运动特征
运动员的感知能力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例如,篮球运动员需要准确感知队 友和对手的位置和动作,以便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决策。
运动特征与康复效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结合特定的运 动特征,如柔韧性、协调性等,有助 于加快康复进程,提高康复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感知与运动特征应用
虚拟现实中的感知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模拟真实或虚构的环境,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感知体验。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 多感官的交互,增强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的感知能力。
平衡性运动:以提高身体平衡能 力和协调性为主要目标,如太极 拳、单脚站立、平衡木等。
有氧运动:以提高心肺功能为主 要目标,如慢跑、游泳、骑自行 车等。
柔韧性运动:以改善关节灵活性 和肌肉伸展性为主要目标,如瑜 伽、舞蹈、体操等。
这些分类和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全 面地了解人体运动特征,为后续 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02
人体运动特征概述
人体运动的研究意义
深化对人体运动规律的认识
研究人体运动特征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体运动的规律,进 一步揭示人体运动的本质。
提高运动表现与健康水平
通过掌握人体运动特征,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运动训练,提高运 动表现,同时促为体育、医疗、康复等相关产业提供科学依 据和技术支持。
2012二级心理咨询师辅导:幼儿感知运动阶段
幼儿感知运动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
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把握),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吸吮动作等)。
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
第二分阶段(1~4、5月)
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
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
第三分阶段(4、5~9个月)
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
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
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生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
第三阶段称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初中生体育课运动感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体育课运动感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在初中阶段,体育课程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提升运动技能,更能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他们的运动感知能力。
本文将从运动感知的概念、初中生体育课运动感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初中生的运动感知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运动感知的概念运动感知,是指个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运动环境的认知。
它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基本能力,对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感知包括对运动速度、方向、力度、节奏等方面的认知,是个体进行各种运动活动的基础。
二、初中生体育课运动感知的重要性1.提高运动技能:运动感知能力强的学生在体育课上能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
他们能更好地感知运动动作的节奏、力度和协调性,从而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己的动作,提高运动成绩。
2.增强安全意识:运动感知能力强的学生能更加准确地判断自身的运动状态和周围环境,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运动感知能力强的学生在团队运动中能更好地与他人配合,把握传球、接球等动作的时机和力度,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4.锻炼思维能力:运动感知能力强的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运动场景时,能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初中生的运动感知能力1.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培养,如跑、跳、投、接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运动感知能力。
2.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运动感知能力。
3.加强团队协作训练: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对抗比赛,让他们在实战中学会与他人配合,提高运动感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运动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运动感知能力。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幼儿的感知运动ppt课件
第一节 觉得、知觉与运动
一、觉得 1、人的几种主要觉得 2、觉得对人的意义 二、知觉 1、知觉的概念 2、觉得与知觉的联络〔感知觉〕 三、运动
第二节 婴幼儿的觉得才干
一、婴幼儿的视觉才干 二、婴幼儿的听觉 三、婴幼儿的触觉 四、婴幼儿的嗅觉 五、婴幼儿的味觉 六、婴幼儿的本体觉得〔运动觉〕与平衡觉 七、婴幼儿时期觉得开展妨碍
第三节 婴幼儿的知觉开展
一、婴幼儿期的几种主要知觉才干 1、外形知觉 2、深度知觉 3、方位知觉 常性的概念 2、举例
第四节 婴幼儿运动才干的开展
一、婴幼儿运动才干 1、大肌肉运动的开展 2、精细运动才干的开展
二、婴幼儿运动才干开展的规律 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蠢笨到乖巧
三、婴幼儿期运动才干对心思开展的影响
第三章 幼儿的感知运动
学习目的: 1、说出人的几种外部觉得和内部觉得; 2、解释知觉与觉得的联络与区别; 3、了解幼儿期儿童觉得、知觉与运动才干开展
的根本特征及规律; 4、解释幼儿期能够出现的觉得过敏、觉得愚钝、
动作蠢笨等感知运动问题并提训练建议。 重点概念:
觉得 知觉 知觉恒常性 运动才干 觉得统合
皮亚基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基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似乎什么都不懂,对吧?皮亚基告诉我们,他们不是“什么都不懂”,而是他们的认知是在一点一点地从感知和运动中慢慢发展起来的。
宝宝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就像一块白纸,啥都没写过。
可是他们是通过自己触碰、抓、看、听这些“外部信号”来了解世界的。
比如说,你看,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能抓住妈妈的手指,甚至会自己吸吮,这是因为他们通过感觉和运动做出反应的开始。
再看看他们长大一点,不再只是抓东西、吃东西,他们开始明白“物体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当他们丢了个玩具,虽然眼睛看不到了,但他们知道,那个玩具还在某个地方等着自己呢。
这个现象很神奇吧?他们就这样通过不断地运动和感知,逐渐建立起了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认识。
二、前运算阶段(27岁)再往后,宝宝们长大了,进入了一个特别有趣的阶段,叫做前运算阶段。
你看,开始会说话了,嘴巴一个劲儿地问:“那是什么呀?我能玩吗?”他们特别喜欢模仿大人做事,好像一瞬间变得特别聪明。
但是,他们还没有完全搞懂一些复杂的概念,比如因果关系。
举个例子,你跟他说:“你吃完饭就能出去玩。
”可他们可能会把“吃饭”和“玩”之间的关系弄得乱七八糟,根本不理解“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种顺序逻辑。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对自己的世界有种“中心化”的感觉,比如他们觉得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喜欢吃冰淇淋。
如果你不喜欢,他们还会非常惊讶:“哎?你怎么不喜欢?”这些孩子的想法,往往停留在表面,逻辑思维还不太成熟。
可是,就算这样,他们也能像小小大人一样,表现出自己特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他们会把一个纸盒当成车子开来开去,或者用一条绳子当作跳绳玩得不亦乐乎。
可以说,前运算阶段是孩子天马行空、充满幻想的时期,特别有趣!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再往下,到了具体运算阶段,孩子们似乎突然变得聪明了不少,思维开始变得更“实在”了。
你知道,七八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能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了。
皮亚杰认知发展之感知运动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之感知运动阶段(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皮亚杰认知发展之感知运动阶段众所周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几乎是每场教育考试中必考的知识点,而皮亚杰理论给我们揭示了儿童与成人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知运动阶段详解
儿童的感知运动
儿童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感受这个世界,虽然此时,他们对外界概念是一片模糊,但慢慢我们发现,他们开始认识事物,开始学会推理、开始会思考……
儿童的智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伟大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幼儿通过某些动作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刺激,从而认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智能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幼儿运动机能的发展在智能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活动是认识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在儿童思维发生学的研究中,国际不少心理学家提出了外部动作“内化”为智力活动的理论。
维果斯基是“内化”学说最早推出人之一。
学生通过教学而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
在我们共同探讨儿童是怎样通过动作来获得智慧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一些概念进行了解。
一、基本概念
感觉:感觉是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皮肤、和舌头,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苹果的色彩、形状和味道的信息!
知觉:知觉是指外界环境经过感觉器官而被转变成为的对象、事件、声音、味道等方面的经验。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知觉不是被动地获取外部信息,而是主动的、积极地、有组织地获取信息!
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形成是分析器官活动的结果,当刺激物发出一定量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中的感觉细胞(感受器)时,感受器就会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
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这三个环节组成的神经机构叫做分析器(视觉分析器,嗅觉分析器。
)
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是大脑皮层许多机能区协同活动的结果首先皮层感觉区间对感觉进行初步的分析,各皮层感觉区邻近部位是他们相应的联络区,联络区的功能是辅助感觉区,是感觉区获得的信息更加精确并赋予其意义。
知觉的产生是皮层感觉区与与其相应的联合区协同活动的结果!
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它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类。
非条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如防御反射、食物反射等。
这类反射能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与
种系生存有重要生理意义。
条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后通
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它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数
量可以不断增加。
条件反射的建立扩大了机体的反应
范围,当生活环境改变时,条件也跟着改变,因此,
条件反射较非条件反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应于
复杂变化的生存环境。
同时,由于人类还具有社会性
活动,能通过劳动实践来改造环境,与动物相比又有
了质的不同,人类的神经系统活动显然是更进一步发展了。
非条件反射的生理基础--反射弧:反射弧(reflex arc)是最简单的神经回路(Nerve Circuitry),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
二、儿童动作发展阶段特征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是有一定阶段性的,前一个阶段的品质是后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
(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它们经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通性。
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
皮亚杰在具体描述阶段时附上了大概的年龄只是为了表示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年龄范围。
事实上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可文化相同但教育不同,各阶段出现的平均年龄有很大差别。
(2)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
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
每阶段的结构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它不是无关特性的并列和混合。
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取代。
基本逻辑:①、儿童是通过动作来发展自己的心理机能,通过内化的方式达到智力的发展,我们的工作不是要让孩子去跨越这些阶段,而是让每一阶段孩子的发展更充分,从而为下一阶段奠定更好的基础!
②、婴儿的感知觉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得的,因此需要给婴儿创造主动获取的机会,而不是直接把结果放到婴儿面前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人在发展处于感知运动发展阶段与前运算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如下表。
表一、感知运动阶段特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
觅食反射也叫寻乳反射,它是婴儿出生后为获得食物、能量、养分而必定会出现的求生需求。
当有物体碰触到他的嘴角,婴儿会试图寻找到物体来源并做吸吮的动作。
吸吮反射与寻乳反射为配套的反射反应,一定要能寻乳后且有吸吮的动作,才能真正达到喝奶与补充营养的效果。
否则,奶瓶或乳头放到婴儿嘴巴里了,但婴儿却无法有吸吮的动作。
吸吮过后就是吞咽,6周之后呼吸、吸吮与吞咽反射三者相互协调,喂食变得更有效率。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学习过程。
当婴儿长大到3~4个月之后,会学习、认知到肚子饿时,若用哭来表现就会有人来喂奶,于是慢慢改以行为表现来表达需求,因此寻乳反射也将慢慢消失。
初生婴儿的咀嚼功能尚未完全,只能通过吸吮动作来摄取母奶或配方奶,因此将如棉花棒或手指头等物体放进婴儿嘴巴里时,婴儿便会自然地出现吸吮的动作。
那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怎样做呢,或者这个过程发展好坏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婴儿刚出生,唯一具有的就是先天遗传下来的反射,只有不断地重复这些反射活动,婴儿才能更好地发自己的动作技能,从而促进心理发展!因此婴儿在出生后,医护人员都会尽快将他抱到妈妈的身边,让婴儿与妈妈开始有一些肌肤接触。
11
我们还会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又同时给予奶瓶喂养,可以发现婴儿吸吮橡皮奶头时的口腔运动截然不同于吸吮母新乳头的口腔运动。
由于吸吮橡皮奶头较省力,婴儿会出现拒绝母乳喂养的现象,或是吸母乳时较为烦躁。
在推广母乳喂养过程应避免给婴儿吸橡皮奶头可能正是这一原因。
从中也可以看出婴儿在适应环境中的智力增长:他愿吸省力的奶瓶而不愿吸费力的母乳。
我们看下这个过程,婴儿由于饥饿等原因,开始了觅食反射,努力寻找(主动)食物,当得到食物之后开始吸吮,然后得到满足,这个联系是什么样子的?
是不是:主动—努力---快乐,
如果我们在婴儿开始寻找食物之前就已经把食物放到他的嘴里,甚至都不需要花什么力气就可以吸下去,这个时候婴儿也得到满足了,但这个过程有什么不一样?被动---不需要努力---快乐,这个时候能带给他快乐的是不是只有食物这个结果?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