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侗族鼓楼宝顶斗栱构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此口诀我们对多个民间墨师进行了调查和核实,如贵州省黎
1 广西马胖鼓楼(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教研室(贵阳,550004) 收稿日期:2008-09-24
2 贵州省从江增冲鼓楼(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湖南通道鼓楼
55
建筑学报
学术论文专刊 ACDEMIC ARTICAL ISSUE
角部斗 边部叶片被砍掉一半,或者角部斗 完整,相邻的边 部斗 左或右的叶片被砍掉。第三层也是,第四层加了一片单独的 叶片,五、六层都是有这种现象。上宝顶的二、三、五也是这样(图 7-11)。叶瓣交叉,这是为什么呢?随着这个问题的解决笔者还想 证明:“随着时间的流逝,建造口诀部分消失了或被错误的理解了, 也就是说建造经验正在消失或被误传。”
就目前发现的八边形蜂窝的这几种设计做法,总结如下( 图 26):
1) 以多边形的边延长线为角部斗 叶瓣间距尺寸,边部斗 垂直与边,并以 45°来定左右叶瓣的间距尺寸,调整角部斗 。
2) 以边部斗 的中间叶瓣垂直于边,左右叶叶瓣与中间叶片 保持45°确定其左右叶瓣的间距尺寸,此间距尺寸也为角部斗 叶 瓣间距尺寸,调整角部或边部斗 。
2) 黎平肇兴鼓楼分析 面临同样的问题,墨师们开始研究处理方法,有的不再以边的 延长线来确定角部斗 ,而是以边部斗 的叶瓣间距来决定角部斗 的叶瓣间距。使 a 等于 b 。这种在第二层出现的叶瓣交叉问题, 处理方法是协调二三层的角部斗 和相邻的斗 。这种处理有两种 处理方式。一种是保证每层鼓楼的角部斗 完整,层层一样,调整 二、三层角部斗 旁相邻的斗 。如肇兴仁团,义团,信团鼓楼。 一种是省略第三层角部斗 ,如肇兴礼团鼓楼。肇兴礼团的第五层 角部斗 的相邻边部斗 的叶片间距不等,第四层角部斗 略大 (图18-20)。 3) 纪堂村鼓楼斗 分析 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纪堂鼓楼的斗 叶瓣间距则是通过等分边 求得,保证角部和边部的斗 叶瓣间距都一样。对于叶瓣交叉的处 理也是协调二三层的角部斗 。这和图 16 中的肇兴礼团比较相似, 第四层的角部斗 较大,第三层没有角部斗 (图 21)。调整角部斗 实例(图22)。 4) 高传上寨老鼓楼斗 分析 还有一种比较协调的方式是发散式,即不以边和角来定斗 叶 瓣间距,而是定好底层的斗 数和叶瓣后由圆心发散出去,由圆心 的延长线和边相交的点来确定上一层的斗 和叶瓣的位置。 这种方式的几何关系比较适合,每层都比较均匀,没有叶片交
侗族鼓楼(木框架、密檐、多边形高楼),是侗族人民的公共集 会中心,是侗族民族建筑菁华,也是侗族文化的精神载体,反映侗 族人的民风民情,与之相辅的有风雨桥和戏台。它具有独特的地域 文化特征,广泛分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三省交界一带[1-2],即使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仍然完整的被保存着,至今还具有生命力, 一直活跃在中国的大西南。鼓楼的形式在三省形成各自特色(图 1- 3),其中贵州鼓楼形式变化较多,造型丰富(表 1)。
11 蜂窝整体处理模拟
12 平瑞蜂窝构造设计
13 蜂窝二层斗 叶片交叉 14 四边形斗 排列
15 四边形宝顶蜂窝实例 16 贵州肇兴信团鼓楼宝顶——边部斗 叶片成锐角 17 贵州从江高传上寨鼓楼宝顶——边部斗 叶片成锐角
57
建筑学报
学术论文专刊 ACDEMIC ARTICAL ISSUE
18 平肇兴鼓楼斗 类型分析及调整分析图
贵州侗族鼓楼宝顶斗栱构造
THE CAPITALS CONSTRUCTE OF TOP TOWER OF GUIZHOU DONG RACE
吴琳
Wu Lin
摘要 / 鼓楼是侗族建筑的代表,在当代的民族建筑开发和利用当中被大量建造。鼓楼宝顶构造作法属于民族建造工艺的核心部分,但是经过多年的传承,在具体的修建过程中出 现了误差和错误,工匠们在修建中不断对作法进行调整。研究中首次总结和整理了工匠们宝顶的建造思维、方法和调整方案,以期为后续的建筑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鼓楼宝顶 口诀 叶瓣间距 调整方法 ABSTRACT/ The drum-tower is representative of architecture of Dong race, because it have stong feature of this folk.It have been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by Dong race, and been builded largely as use of national architectural resource. But a little error or mistake of cryptanalysis in the top of drum-tower during building steps of drum-tower,For many years the local craftsman have amended the regarding formula,then which is the key of construct . The paper interpret and sum up the way, crafts and adjust project of the craftsman about the cryptanalysis in order to give reference for related architectural activit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Drum-tower, cryptanalysis , A pithy formula, space of valve , adjust
20 保证边部斗 完整调整角部斗 实例(肇兴乡礼团鼓楼宝顶)
19 保证角部斗 完整调整边部斗 实例(左:肇兴乡义团鼓楼宝顶;中:肇兴乡信团鼓楼宝顶;右:肇兴乡仁团鼓楼宝顶)
21 纪堂村鼓楼斗 类型分析及调整
22 调整角部斗 实例(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纪堂村宝顶)
23 发散形设计实例(左:贵州从江县高传乡上寨鼓楼;右:贵州黎平县岩洞村鼓楼宝顶)
中国古代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完成,对距离、高度、方向、面积、 体积都有严格的推敲[6],鼓楼是以什么方式来确定其蜂窝的斗 间 距的呢?
1) 平瑞鼓楼蜂窝构造设计分析 通过分析,原因如下:平瑞鼓楼的角部斗 的左右叶片是以八 边形的边的延长线来确定的,其边部斗 则是以中间叶片垂直于 边,左右叶瓣各取 45°来确定的,叶瓣长度以出挑多少来定, 这
表 1 贵州鼓楼类型
5 蜂窝角部斗 与边部斗
6 蜂窝斗 构造口诀图示 建筑学报
4 贵州鼓楼各种宝顶造型[1]
平县茅贡乡高进村墨师杨应琪 2)、肇兴乡堂安村墨师陆文礼 3)、陆 根茂、纪堂村墨师陆继贤、流芳村墨师石世茂、石儒远。我们对鼓 楼的实际案例也进行了对照,实例中也是按此原则实行。但随着研 究的深入,却发现了一些细小的差别,宝顶蜂窝的构造在同一个原 则下却有不同的形式,而这些形式竟然在新老鼓楼上都有雷同,这 些形式绝对不是墨师个人的误差和错误造成,因为不同时期的鼓楼 是由不同时代的墨师建造的。又由于侗族人建寨子是先有鼓楼后有 寨,鼓楼的建造与村寨的建设是同步的,一座鼓楼的年龄和寨子的 年龄一样老,那么这还说明着一个问题,口诀在传承时出现了偏 差,而且偏差以后,在不同的地区通过几代人传承了下来。
56
7 下层宝顶斗 叶片交叉及处理
8 上层宝顶斗 叶片交叉及处理
9 叶片交叉模拟
10 叶片处理模拟
时候斗 叶瓣形成不同的间距,a 和b(图 12)。这种设计在第二层开 始出现问题(图 13)。是不是所有鼓楼都有这个问题呢?我们发现, 四边形蜂窝在以上述原则来设计时,是非常完美的符合了造型的原 则(图 14-15)。
3) 以等分边得出的尺寸作为角部和边部斗 叶瓣间距尺寸, 调整边部斗 。
4) 发射式定位,先定下蜂窝底层的斗 数和间距尺寸,以上 每层的斗 以从圆心发出的射线为定位、确定上层斗 的位置及叶 瓣间距尺寸,不做调整或同时调整角部和边部斗 。
在目前分析的这4种设计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第4种,第4 种虽然每层斗 都有变化,但也可以把它调整为标准构件,这时就 要用到我们一直没有提到的横板,横板具体作用是填补调整斗 大 小时上下层斗 之间出现的缝隙(图27)。
看来这个口诀应该是针对四边形斗 设计的,而不是针对八边 形的。进而我们也发现六边形蜂窝,也存在这个问题。来自百度文库且再深入 研究其他鼓楼的蜂窝时,竟发现有的鼓楼的角部斗 并不是以边的 延长线来确定的,有的鼓楼的边部斗 并不是以 45 度来定的,边 部斗 夹角明显是锐角(图 16-17)。
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性直观的告诉我们两个可能性,一可能和 叶瓣开合的角度有关,二可能与角部斗 和边部斗 两者的关系有 关。而且鼓楼宝顶的构造变化较多,这个问题是不是成为墨师们设 计的难点,墨师在试着通过各种方法来协调这个问题呢。
2006 年笔者跟踪调研了贵州从江平瑞鼓楼的整个修建过程, 在后期对鼓楼的模型模拟搭建时中发现平瑞鼓楼宝顶蜂窝斗 出现 了叶瓣砍边问题。平瑞鼓楼有上下两个宝顶,我们仔细看会发现, 平瑞鼓楼的两个宝顶蜂窝的二、三层和五层斗 出现问题,斗 分 配不均,有叶瓣相互交叉。处理方式是把交叉的斗 左右的叶瓣砍 掉一半。例如:下宝顶二层蜂窝为了和底层蜂窝对应,
边之分。尺度有大有小,随鼓楼体积、高度、大小而变化,造型非 常丰富。它的喇叭状造型主要作用是利于鼓声向四壁折射后由喇叭 状的顶扩向四方(图4)。
每个组成蜂窝的构件称为斗栱,斗栱的造型由3块叶片组成。 因为宝顶有四边、六边、八边之分,所以分为四边、六边和八边斗 栱。斗栱因为所处位置有角部和边部区分,所以又分为角部斗栱和 边部斗栱(图5)。由于多年来贵州的民间建筑建造技艺没有文字、图 像记载,鼓楼的建造都是通过师傅的口传心授,徒弟通过实践记忆 [5]212-213,关于宝顶“蜂窝”的建造就有一个口头传承的口诀在墨师 口中流传,整理如下:“下一层的蜂窝要和上一层的蜂窝错半个位, 形成韵律,而且每个斗栱要完整,下一层的斗栱边部叶片要正对上 一层的斗栱中央,层与层之间有横板隔开”。宝顶都要遵守这个原 则(图6)。
从不同的蜂窝案例中,我们可看到这个问题确实让墨师们困 扰,有些试图把斗 做的细小些图,但到角部还是无法解决(图28)。 不过也因此生出不同的形式,可能没有哪一个是最正确的,智慧和 美丽本来就在探索中产生。
现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遗留下来的口诀只是针对的四边形 宝顶,而不是所有多边形鼓楼。而且越是新的八边形鼓楼越是对蜂 窝的处理手法不一样,第4种情况提到的从江县高传乡老寨鼓楼已 有 200 年的历史,增冲鼓楼有 400 年历史,百年老鼓楼都保证着叶 瓣的完整性,其他较新的鼓楼都有砍叶瓣的情况,这让我们意识到 随着时间的流逝,建造口诀张冠李戴了,或者调整的方法部分的遗 失掉了。而且从这些案例中我们看到在侗族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 下,被视为民族精神象征的神圣的鼓楼,其建造竟然没有形成定 式,这本身就叫人感到奇怪。侗族人没有文字,文化通过语言、歌 曲和绘画传承[7-10],而鼓楼的建造技艺,要用语言来解释是比较难 的,在绘画中出现的鼓楼形象只是一些绣在衣服上的装饰图案,不 足以表达更清楚的建造技艺,鼓楼的建造技艺只能靠工匠通过实践 去记忆,去传承。而且侗族人的鼓楼并不是可以随便搭建的,一个 寨子就建一个鼓楼,建了就不会再建,时间久了,手艺失传,口诀
24 高传上寨老鼓楼斗 类型分析及调整
25 发散式斗 调整类型实例(贵州从江县增冲鼓楼)
27 横板填空 建筑学报
26 斗 构造设计类型总结
58
28 蜂窝设计组图(左:从江高增上寨鼓楼;右:从江小黄鼓楼)
叉的情况,它的主要变化就是角部斗 间隔一层才有(图 23)。由于 是发散式,每层斗 都不相同,叶瓣成锐角,每层叶瓣都不同,层 数越多,越在上面的斗 叶瓣尺寸就越大,于是出现了一些调整方 法,调整的方式也是保证角部斗 的完整性,与角部相邻的两边边 部斗 尺寸调得比较小,叶瓣间距也较小(图24),这种方式我们在 四百年的增冲鼓楼宝顶上得到验证,增冲鼓楼调整了二层角部斗 和三层角部和相邻斗 ,四层则取消了角部斗 ,角部两边的边部 斗 较小也密(图25)。
鼓楼在民间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它的顶部造型和楼身的弧线造 型设计。特别是顶部,在侗族鼓楼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墨师 1)的造 型功力。在无数的鼓楼建造中,墨师们倾注了大量的智慧。顶部在 当地被称为宝顶,因鼓楼集阁、塔、亭于一身,宝顶在行业内也称 为亭顶。鼓楼的宝顶有一重和两重之分。顶的上部多为攒尖顶或歇 山顶,顶的下半部叠涩出挑,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因此也被当地 人称为“蜂窝”[3],作用与斗栱一样[4],[5]259。宝顶有四边、六边、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