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的发展综述

合集下载

叶下珠抗肿瘤抗病毒研究进展(综述)

叶下珠抗肿瘤抗病毒研究进展(综述)
叶下珠 属植 物含 有 生物 碱类 、黄 酮类 、木脂 素类 、萜 类 、鞣质 等 多种成 分 。迄今 ,从该 属植 物 叶 下 珠 中 已发现 的化 合物 有 4 O多种 [2 ( 1 。 4 表 ) -
2 叶下珠 的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21抗 乙肝 病毒 ( V) . HB 作用
21 . 1体外抗 H V作用 T yg a 等 氯仿提取苦味叶下珠, , B haa j r a n 将所得粗提物及其层析分离部分分 别配制成 2 和 1 % %溶液, 再与等量的 H s g B A 阳性人血清在 3 ℃下混合, 8 后粗提物使血清中 H s g 7 4h BA
a tv fe fPh l n hU rna i r r s ntd. ci i so i yla t S u i raa ep e e e K wo d ey r s: Ph la hU rn ra; he c o t e t ; t r ; n i mo y l nt Su i a i c mia c nsi n s a i us a t l u t n vi u t r
维普资讯
至 滞柱纳讲 28(70 熬 03)— 07.8 ,27
; z : S
叶下珠抗肿瘤 抗病毒研 究进展( 综述)
袁 宇熹 ,林 毅 2 明艳林 1 , ,童庆 宣
(. 1 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 天然产物研发中心,福建 厦门 3 10 ; . 6 02 2华侨大学 生物工程与技术系,福建 泉州 3 22 ) 60 1
A s c b t t:M a y c e c lc n t u n s u h a l a o d ,f v n i s n n , ep n i s a d r a n h mia o si e t,s c s ak l i s l o o d ,1 g a s t r e o d t a i n tn i s h sb e e t e o Ph l n h rn ra E t cs o P y l n h rn r a h sb e a n n , a e n i n i d f m y l t u u i a i . x r t f h l t u u i a i a e n d i f r a s a a s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_0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_0

---------------------------------------------------------------最新资料推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癌变的本质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导致的细胞无限增生,随之而来的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理念的重大转变。

研发焦点正从传统细胞毒药物向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众多环节的新药方向发展,这些靶点新药针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可达到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治疗效果,从而克服传统细胞毒药物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为此,肿瘤药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研发阶段。

目前发现的药物靶点主要包括蛋白激酶、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因子、法尼基转移酶(FTase) 等,现就针对这些靶点的研发药物做一综述。

1、蛋白激酶蛋白激酶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蛋白超家族。

蛋白激酶的过度表达可诱发多种肿瘤。

蛋白激酶主要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激酶,其中酪氨酸激酶主要与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是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中心。

蛋白激酶由于突变或重排,可引起信号转导过程障碍或出现异常,导致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和生物学行为异常,引发肿瘤。

研究表明,近 80%的致癌基因都含有酪氨酸激酶编码。

1 / 22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可以有效控制下游信号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酪氨酸激酶受体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针对各种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开发上市的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 抑制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VEGFR-TK) 抑制剂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PDGFR-TK) 抑制剂等。

抗肿瘤疫苗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肿瘤疫苗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肿瘤疫苗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癌症,作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为1930万例,死亡病例约为1000万例。

这一严峻形势迫使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而抗肿瘤疫苗的研发便是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抗肿瘤疫苗通过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等优势,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抗肿瘤疫苗的研发现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基于此提出一些建议。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将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

我们还将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对疫苗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解读,以期揭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二、抗肿瘤疫苗的研发现状2.1 现有抗肿瘤疫苗的类型及作用机制目前,已有多种抗肿瘤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或已上市销售。

这些疫苗主要包括肽疫苗、蛋白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以及细胞疫苗等。

它们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共同点在于都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肽疫苗主要通过提供特定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或肿瘤特异性抗原(TSA)片段,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这种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精确地针对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蛋白疫苗则利用完整的肿瘤相关蛋白作为免疫原,通过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来中和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

这种疫苗在诱导体液免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DNA疫苗通过将编码肿瘤抗原的基因直接注入机体细胞内,使其在细胞内表达出相应的抗原蛋白,从而激活免疫系统。

这种疫苗具有生产成本低、易于储存和运输等优点。

mRNA疫苗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疫苗技术,它通过递送编码肿瘤抗原的mRNA分子到机体细胞内,使细胞自行合成抗原蛋白并呈递给免疫系统。

这种疫苗在诱导免疫反应方面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

医学-抗肿瘤药物综述

医学-抗肿瘤药物综述
详细描述
化疗药物通常为化学合成的小分子或高分子物质,通过注射、口服或局部给药方式进入体内,作用于肿瘤细胞 DNA、RNA或蛋白质合成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分裂或诱导其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常见的化疗药物 包括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类等。
靶向治疗药物
总结词
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靶点来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
激素治疗药物如雌激素、雄激素等,通过调 节内分泌系统来抑制肿瘤生长;生物反应调 节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通过调节免 疫系统来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其 他抗肿瘤药物还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新型治疗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
抗肿瘤药物的疗效与
03
副作用
化疗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
化疗药物的疗效
化疗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 长和分裂,从而达到缩小肿瘤、 控制病情的目的。
并克服耐药性。
免疫联合放疗
02
放疗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可提
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免疫联合热疗
03
热疗可以刺激免疫反应,与免疫治疗结合使用可增强抗肿瘤效
果。
个体化用药的进一步发展
1 2
基因检测与药物选择
通过基因检测确定个体对特定药物的反应,从而 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实时监测与调整
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01
02
03
联合化疗
通过同时使用多种化疗药 物,以提高疗效、降低耐 药性和减少毒副作用。

联合免疫疗法
结合免疫疗法和化疗或其 他治疗方法,以增强抗肿 瘤免疫反应。
联合靶向治疗
针对不同靶点联合使用多 种靶向药物,以提高疗效 和降低耐药性。

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

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

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作者:李积宗张博文方淑蓓韩佳毛开云江洪波陈大明来源:《上海医药》2022年第25期李积宗,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生物医药领域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软课题研究等工作,牵头建设运行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熟悉上海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政策,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经验。

通信作者:陈大明,研究员,长期从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情报研究,创新了基于关联索引的情报研究新方法,揭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演进的范式,构建了用于专利价值和成果转化的评估框架,在软科学研究、知识产权分析、产业情报研究等方面带领团队完成了数十项研究课题,有力支撑了多种决策。

摘要:新型抗肿瘤药物已成功用于规避常规策略的某些局限性,同时提供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改善的综合治疗效果。

本文总结了过去70年的抗肿瘤药物开发里程碑,综述了基于肿瘤标志性特征的14类抗肿瘤药物开发路径,并且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探索了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前景。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多学科研究中图分类号:R97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22)S2-0001-o8引用本文李积宗,张博文,方淑蓓,等.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J.上海医药,2022,43(S2):1-8.Noval anti-tumor drugs: global advances and trendsLlJizong' , ZHANG Bowen', FANG Shubei' ,HAN Jia', MAO Kaiyun',JIANG Hongbo , CHEN Daming( 1.Shanghai Center of Biomedicine Development,Shanghai 201203,China; 2. Shanghai lnformation Center for LifeSciences,Shanghai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 China)ABSTRACT Noval anti-tumor drug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circumvent certain limitations of conventionalstrategies while providing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greater bioavailability, and improved comprehensive effects fortherapeutic outcom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ti-tumor drug development milestones in the past seven decades,reviewed anti-tumor drug based therapies accroding to 14 different targeting approaches, and discussed the imperative role of multidisciplinaryresearches that could drive anti-tumor drug developments.KEY WORDS anti-tumor ; drug;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過去数十年来,全球肿瘤治疗巨大需求的拉动力、多种技术融合创新的驱动力,共同推动了全球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快速发展。

世界畅销抗肿瘤药销售及国产化概述

世界畅销抗肿瘤药销售及国产化概述

世界畅销抗肿瘤药销售及国产化概述近年来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胃癌发病率略有下降,但癌症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全球约有几百种抗肿瘤药,抗肿瘤药市场近几年来销售呈逐年增长的势头,目前抗肿瘤药物占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4.6%,年平均增长率高于15%,大大高于全球其它大类药物的年均8%的增长率。

现就世界销售额领先的前20个抗肿瘤药品种的市场销售及国产化程度分别进行简要综述:▲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uxan/MabThera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研制,于1997年11月获得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用于早期淋巴瘤的治疗。

是全球第一种成功瞄准癌细胞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本品在美国市场由基因泰克公司和Biogen。

公司共同推广。

而罗氏公司除了在日本与全蘖工业(ZenyakuKogyo)有限公司分享市场外,在全球其他地方独家享有本品的经营权。

本品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明星药,并且以其独特的药理,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获得重大的进展。

2006年3月,其被批准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新适应症通过批准为该药增加了10亿美元的收入。

2007年世界市场销售额高达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在全球畅销药名列第7位。

目前国内已开发出几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抗新药,如成都华神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第四军医大学共同研发的碘[1311]美妥昔单抗,是全球第一个专门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抗导向同位素药物;中信国健等少数企业也已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

▲赫赛汀/Herceptin通用名曲妥珠单抗,由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研发,1998年9月首先获准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乳腺癌。

目前由罗氏、基因泰克和中外制药共同生产销售,2007年世界市场销售额达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在2007年全球畅销药名列第15位。

国内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销售。

▲阿瓦斯丁/Avastin,bevacizumab通用名贝伐单抗,由瑞士罗氏公司研发,2004年2月获准上市,用于治疗结肠直肠癌。

铂类抗肿瘤药的简介

铂类抗肿瘤药的简介

铂类抗肿瘤药的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铂类抗肿瘤药的分类、发展和各类铂类抗肿瘤药的简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关键词:铂类、抗肿瘤药、分类、简介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全球每年有上百万人死于癌症。

因此,加强抗肿瘤药物研究,降低癌症死亡率,是医药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前临床上治疗癌症主要以化疗为主,而铂类药物作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一线化疗药物,在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取得迅猛发展。

铂类药物的抗癌活性是由美国学者于1965年发现的,之后第一代铂类药物顺铂、锡铂、顺氯氨铂,第二代铂类药物奈达铂、依铂、卡铂、卡波铂、碳铂,第三代铂类药物洛铂、奥沙利铂、诺贝铂、赛特铂等相继用于临床治疗(1)。

自从第一代铂类药物顺铂用于临床,铂类药物沿着两个较宽方向发展,一是改善顺铂的毒副作用;二是克服其在瘤体内的耐药性。

自70年代开始,人们从数千种铂化合物中仅筛选出10余种进行了临床试验。

至1986 年卡铂上市, 成为第二代铂类药物,目前顺铂与卡铂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

随着近几年对铂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构效关系、以及临床治疗的深入研究内外的深入研究, 发现以二氨基环己烷为载铂配体的一类铂配合物,不仅改善了顺铂及卡铂的毒副作用,而且扩大了它们的活性谱,对许多耐顺铂或卡铂的细胞株或瘤株具有活性(2)。

这种新型的铂类药物被称为第三代抗癌药,其代表药物有洛铂、奥沙利铂等。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世界上近百种抗癌药物进行评价,顺铂的疗效、市场等综合评价得分名列前茅,排在第2位。

另据统计,在我国医院抗癌化疗治疗方案中,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加配伍的方案占所有化疗方案的70%~ 80%(3)。

通过这些数据表明,铂类药物在化疗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本文就对一些临床上常用的各类铂类抗肿瘤药物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第一代铂类抗癌药1.1.顺铂顺铂的化学名为顺式二氨基二氯络铂,又名顺氯氨铂,英文缩写为DDP。

1967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Rosenberg等人发现,其顺式异构体有抗癌作用,而反式异构体无此作用。

奥利司他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奥利司他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奥利司他抗肿瘤的研究进展陈少波(综述);张厚德(审校)【摘要】Fatty acid synthase is the key enzyme in the synthesis of fatty acids ,normally only expressed in the liver and adipose tissue etc.The presence of fatty acid synthase overexpression in many tumors suggests the relation to the occurrence,development,invasion,prognosi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tumor.Orlistat as fatty acid synthase inhibitor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tumor cells,induce tumor cell apoptosis, inhibit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cells , reverse drug resistance and improve the drug sensitivity , providing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study of antitumor drugs .Although the orlistat has a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its antitumor mechanism needs further studies .%脂肪酸合成酶是合成脂肪酸的关键酶,正常情况下只在肝脏和脂肪组织等中表达。

研究发现,在许多肿瘤中存在脂肪酸合成酶过度表达现象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演变、侵袭、预后及耐药性有关。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癌变的本质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导致的细胞无限增生,随之而来的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理念的重大转变。

研发焦点正从传统细胞毒药物向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众多环节的新药方向发展,这些靶点新药针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可达到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治疗效果,从而克服传统细胞毒药物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为此,肿瘤药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研发阶段。

目前发现的药物靶点主要包括蛋白激酶、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因子、法尼基转移酶(FTase) 等,现就针对这些靶点的研发药物做一综述。

1、蛋白激酶蛋白激酶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蛋白超家族。

蛋白激酶的过度表达可诱发多种肿瘤。

蛋白激酶主要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激酶,其中酪氨酸激酶主要与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是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中心。

蛋白激酶由于突变或重排,可引起信号转导过程障碍或出现异常,导致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和生物学行为异常,引发肿瘤。

研究表明,近80%的致癌基因都含有酪氨酸激酶编码。

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可以有效控制下游信号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酪氨酸激酶受体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 等,针对各种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开发上市的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 抑制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VEGFR-TK) 抑制剂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PDGFR-TK)抑制剂等。

基于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成为研究重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包括舒尼替尼和索拉芬尼在内的几个上市新药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评价结果。

1.1 EGFR-TK抑制剂许多实质性肿瘤均高度表EGFR,EGFR-TK抑制剂是目前抗肿瘤药研发的热点之一。

抗肿瘤药研究综述

抗肿瘤药研究综述

抗肿瘤药研究综述抗肿瘤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来实现治疗效果。

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从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到现在的靶向药物、免疫疗法和基因治疗等新型药物不断涌现,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综述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方向。

目前,目前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化学合成药物、靶向药物、免疫疗法和基因治疗等几个方面。

化学合成药物是最早被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如细胞毒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和抗代谢药物等,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DNA修复、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物过程来抑制或杀死癌细胞。

然而,这些化学药物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副作用严重。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研究人员开始开发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是基于了解癌症发生与发展机制而设计的药物,通过与癌细胞特异性靶点的结合而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和蛋白质激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的研发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免疫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它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灭癌细胞,如细胞因子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应答,使其识别、攻击和消灭肿瘤细胞,同时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较好的治疗效果。

免疫疗法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基因治疗也是一种前景广阔的肿瘤治疗策略。

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抗肿瘤效果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以实现治疗的目的。

例如,通过导入抗癌基因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虽然基因治疗仍然处于研究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为未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包括目前存在的药物发现、药物设计、药物合成、药物传送及药物评估等方面的技术的成熟,抗肿瘤药物不断创新,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的选择。

抗肿瘤药物综述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综述ppt课件
他莫昔芬 美司钠、昂丹司琼
平消胶囊 顺铂、奥沙利铂、卡铂、亚砷酸、替加氟、门冬酰胺酶、
亚叶酸钙、维A酸
12
I.国际抗肿瘤药市场情况 II.中国抗肿瘤药总体市场情况
13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419
100
0 2007
622
494
524
560
亿美元
2008
2009
2010
2011
据IMS统计,抗肿瘤药自从2007年超越降血脂 药后,一直是全球医药市场的领头羊!!
`.
1
肿瘤的定义、病因及治疗
2
肿瘤是当今世界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种最常见、 最严重的疾病。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 1000万人新患癌症,约有700多万人死于癌症, 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4。
在我国,每年发病人数约为200万,死亡人数约为 130万。
3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1(亿美 元)
64
2012(亿美 元)
71.4
56
62.7
56.4
61.4
46.6
46.8
32.1
37.7
24.6
25.9
18.6
22.4
18.5
19
14.4
16.2
13.3
14
增速(%) 11.6 12.1 8.9 0.3 17.4 5 20.2 2.9 12.5 4.7
罗氏独霸天下!!!
15
铂剂
Thissen34.8%、恒瑞 28.7%、赛诺菲18.3%
6.28
6.62
5.51

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报道新型氮芥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理活性研究 , 本文 就近年氮芥类 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关键 词 : 氮芥 ; 抗肿瘤; 生理活性 ; 研究进展
Re e r h o r s n An ia c rDr s a c Pr g e s o tc n e ug —n t o e u t r — ir g n M sa ds
2 1 3 卷第 2 00年 8 期
广州化工
・3 l・
氮 芥 类 抗肿 瘤 药 物 的研 究进 展
李元元 , 赵永 梅
( 南省 医药学校 ,河南 河 开封 4 50 ) 7 0 1
摘 要 : 氮芥类药物是应用于临床的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物, 目前研究开发的热点领域之一; 是 近几年, 国内外有大量的文献
Ke r s i o e sa d;a t a c r i a t i ;r ve y wo d :n t g n mu tr r ni n e ;b o c i t e iw c v y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 康 的疾 病。 自从上 世纪 四 十年代氮芥第一次用 于治 疗肿 瘤 , 创 了肿瘤化 学治 疗 的新纪 开 元, 由此发展 出了氮芥 类抗 肿瘤 药物… 。 目前 氮芥仍 是临 床应
氮原 子上 的孤对 电子 和苯环 产生共 轭作 用 , 减弱 了氮原 子 的碱
1 以糖为修饰基团的氦芥类化合物
肿瘤化学疗法 的缺点是细胞毒性 试剂对肿瘤 细胞缺乏 选择 性。抗体 导向酶前药疗 法( D P ) A E T 的提 出为解决在肿瘤 细胞表 面药物 的选 择 释 放 提 供 一 个 重 要 的 方 法 。合 适 的 利 用 A ET D P 法设计 化合物可提高对肿瘤细 胞的选择 性 。而且糖 类具 有一 定的生理和药理活性 , 在氮芥 中引入糖环 , 许能降低 氮芥 也 的毒性 或增强其生理活性 。0 7年 , 铁梅 等将 葡萄糖 和乳糖 接 刘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综述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综述
6 5
靶 向抗肿瘤药物 的研 究综述
陈有娥 ( 湖北省 蕲春县人民医 院药剂 科 蕲春 4 3 5 0 0 0 )
摘要 : 本 文根据近年 来抗肿 瘤药物的研发 及使 用状况 , 特别是靶 向给药对 于肿瘤 的预 防与治疗这一新兴学科 的发展 , 从 药物研 究背景 、 作 用机制 、 使 用状况 、 研 发前景等方面对近几年 的靶 向抗肿 瘤药物的研 究做 出综述。 旨在 为更好 的抗肿 瘤药物靶 向技 术 研 究 提供 参 考 及 指 导 。 关键词 : 抗 肿 瘤 药物 靶 向治 疗 作 用 机 制 研 究进 展
中图分类号 : R9 7 9 . 1
1研 究 背 景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4) 0 2 — 0 0 6 5 — 0 2
化疗 的毒性 , 从 而为提高患者 的生命质量提供 了可能 。 随着医药学 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 于许多疾病 的治疗 取得 此外 ,人体还有许多与细胞 凋亡有关的基因 ,包括 p 5 3 、 了有 目共 睹的成 就。癌症这些疾病 , 如今仍是 困扰医学界 的一 b c l 一 2 、 m d m 2等 , 而细胞凋亡平衡 的改变也可能会导 致许 多肿 大难题 。对 于抗肿瘤药物 的研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瘤 的发生 。故通 过对这些基 因的作用 , 它们成为很好 的肿瘤治 肿瘤 在本质上是基 因病 ,是 由于各 种环境和遗传致 癌因 疗靶 点 , 比如重组人 腺病毒 一 p 5 3注射液 ( g e n d i e i n e , 今又 生 ) , 素 以协 同或序贯 的方式造成 D N A损 害 , 激 活原癌 基 因 , 继 而 也是一种很好的靶向抗肿瘤药物 , 具有广谱抗癌作用 。还可有 引起表达水平异常而致病 的。2 O世纪 4 0年代 至今 , 已投入 临 针对性 的以免疫微粒作为载体提高抗癌药物疗效[ 9 1 。 床使用 的抗 癌药物 中 , 西 药近三百 种 , 中成药物超 过二百种 。 3前 景 展 望 近年来 , 临床上常用 的抗肿瘤 药物近七十种 , 而 由于其可观 的 据 WH O统计 , 全世界平均每 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 为 8 7 0 前景 , 处于临床试验 阶段 的抗肿瘤新药有三百多种。抗肿瘤药 万例 , 死亡人数达 6 9 0万人 , 且还在逐年增加 。近 2 0年问死 因 物数量繁多 , 但理想 的抗肿瘤药物稀少l 1 . 2 1 。随着对抗肿瘤药物 中恶性肿瘤 的比例 已由 1 2 . 6 %升至 1 7 . 9 %。 在抗肿瘤 药物 的研 的不断研究 和肿瘤 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人们逐渐 认识到细胞 究 进程 中 , 靶 向给药技术 由于其低 毒 、 定 向等优势 , 越来 越受 发生癌变 的本质是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失调 ,从 而导致细胞 的 到人们 的重视 , 而其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大 。 2 0 0 2年我国全 国医 无 限增生 。研发 焦点也就从传统细胞毒药物转 向针对肿瘤发 院用药共 5 7 3亿元 ,其 中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 达 5 1 亿元 , 占 生发展过程 中众 多靶 向环节 。这些 靶点新药针对 正常细胞与 全 国医院用药 总额 的 8 . 9 %,全 国医院用抗 肿瘤药物 1 9 9 9年 肿瘤细 胞间 的差 异 ,能 够克服传 统细胞毒 药物的选择 性差 、 3 2亿元 , 2 0 0 0年 3 6亿 元 , 到2 0 0 2年则 为 5 1 亿元 , 后 2年平 毒副 作用 强 、 易 产生 耐药性 等缺 点 , 可 达到 高选择 性 和低毒 均增长 1 6 . 5 %, 均高于医院整体用药总额 的增长率 。 性 的治疗效 果I 3 1 。由此 , 抗肿瘤 药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研发阶 在抗肿瘤药物不 断发展的今天 , 随着肿瘤发生机制 的逐步 揭示 , 细胞 、 分子靶 向治疗在肿瘤治疗 中的作用越来 越受到重 段—— 靶向抗肿 瘤药物的研究 。 2药 物 及 其 作 用 机 制 视, 这将 为肿瘤治疗开辟一片新的天地。靶 向抗肿瘤药物 的应 通 过药物对细胞生长 阶段所需代谢 物质 的抑 制或协 同作 用越来越广 , 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 肿瘤应该能够像糖 高血压一样作为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病 。相信随着生命科 用, 如蛋白激酶的抑制 、 细胞周 期调节因子及细胞 凋亡 调节因 尿病 、 子 的作用 ,根据其不 同作用机 制已研制 出较为成功 的靶向抗 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 分子肿瘤学等一系列新 的研究方法 的不断应 用, 各种新型的抗癌靶点及其靶 向抗癌类药 物将 会不断被 研发 肿瘤药 物。 l 1 ] 。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还需继续努力 , 且前景极好 。 研究 表明 , 人体 内蛋 白激酶 南于突变或重排 , 可 引起 信号 m来l 传 导过程 障碍或 出现异常 , 导致 细胞生 长 、 分化 、 代谢 和生物 参 考 文 献 学行 为异常 , 并常引发肿瘤口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E G F R) 酪氨 『 1 1 刘璎婷 , 陈瑛 , 罗清平. 蛋 白酪氨 酸激 酶靶 向药物研 究进展 酸 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是迄今 为止研 究最为广泛 的 口服小 『 J 1 . 长春理 工大学学报 ( 高教 版 ) , 2 0 0 9 , 4 ( 5 ) : 1 7 6 — 1 7 9 . 分子抗肿瘤药物 , 其作用机制如下 : 通过与 A T P竞 争性 结合胞 【 2 ] R O S J R, R O D R I G U E Z , L O P E Z J N, G A R C I A C A N O V A S F . f e c t o f L— — a s c o r b i c a c i d o n t h e mo n o p h e n o l a s e a c t i v i t y o f t y — - 外 的配体结合位点 , 阻断分子内酪氨酸的 自身磷酸 化 , 阻断酪 Ef 氨酸激酶活化 , 抑制 E G F R激活 , 从 而抑制细胞周期进程 、 加速 r o s i n a s e [ J ] . B i o c h e m, 2 0 0 6 . 3 1 田红. 靶 向 抗 肿 瘤 药物 的研 究进 展 世 界 临床 药 物 , 2 0 0 8 , 2 9 细胞凋亡 、 抑制血管生成 、 抑制肿瘤细胞 的浸润和转移I 4 1 。这类 『 药物耐受性好 , 毒副作用小 , 但会 H { 现痤疮样皮疹 的不 良反应1 5 1 , ( 8) : 4 9 4 — 5 01 . 『 4 1 任晓岚 , 汪鑫, 李志裕 , 等. 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 E G F R) 酪氨酸 从而为抗 肿瘤药物的靶 向技术提供很好的治疗方 法与手段 。 J 1 . 中 国新 药杂 志 , 2 0 0 5 , 1 4 ( 7 ) : 8 2 1 — 8 2 6 . 细胞 周期调 节正控 蛋 白有 细胞周 期蛋 白( C y c l i n ) 和细 胞 激 酶抑 制 剂 的研 究进展 l 周期蛋 白依赖性激酶 ( C D K) 等若 干种 。而 C D K是一类重要的 [ 5 ] B a n e r j e e R, R a c h i d Z , M c N a me e J , e t a 1 . S y n t h e s i s o f a p r o — r u g d e s i g n e d t o r e l e a s e mu l t i p l e i n h i b i t o r s o f t h e e p i d e r ma l 苏 氨酸 、 丝氨酸 的蛋 白激 酶 , 通过与 C y c l i n结合的复合形式 出 d g r o wt h 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a n d a n a l k y l a t i n g a g e n t ; a 现。它有助于激活 C D K, 进行底物磷 酸化 , 并驱动 细胞周期各 o v e l t u m o r t a r g e t i n g c o n c e p t『 J ] . J M e d C h e m, 2 0 0 3 , 4 6( 2 5 ) : 项 进程 , 从而引起 细胞的生长 和增生 。有研究表 明¨ 引 , 9 0 %以上 n 5 46- 55 51 . 肿瘤有 C D K过 度表达的状况 。故设想若抑制 C D K, 可有效地 5 6 】 李文赘, 张磊 , 李福龙 , 等. 抗肿瘤细胞周期蛋 白依赖性激酶抑 阻止细胞的增殖 , 进 而促进 细胞 的分化 、 成熟 , 加速细胞 凋亡 , f 达到对肿瘤进行靶 向治疗 的 目的I 6 1 。鉴 于 C D K在调控肿瘤 细 制剂的研究进展『 J 1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 2 0 0 9 , 3 0 ( 3 ) : 1 1 3 — 1 2 0 . 胞 增生与死亡中所起 的关键作用 , 通过抑 制 C D K治疗肿瘤成 『 7 1 崔永梅 , 南发俊 . 生物 电子等排原理在 药物先导化合物优化 为近年来抗 肿瘤 药物开发的热点之一 。已经研究 并加 以使用 中的应用l J 1 . 生命科学 , 2 0 0 6 , 1 8 ( 2 ) : 1 6 1 — 1 6 7 . 8 1 商 火. 盘点 2 0 0 7年 全 球 批 准 ��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
Page 17
(二)各类概述及代表药物简介
1、单克隆抗体
Page 18
1986年,FDA批准了第一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目罗莫 那(muromonab-CD3/Orthoclone OKT3),用于预防 器官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
从此,单克隆抗体在抗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自 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因 能选择性杀伤癌细胞,具有高效、低毒等特点,在 肿瘤治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Page 21
单 克 隆 抗 体 的 结 构
Page 22
单克隆抗体分类
抗肿瘤单抗分两类: 1)抗肿瘤单抗药物,这类药物能结合到肿瘤细胞 ,通过直接的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细胞死亡,如抗 CD20嵌合性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an)、抗血管内 皮生长因子(VEGF)的贝伐单抗(Bevacizumab)等;
20余年来,FDA共批准了近20个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其中有9种药品已用于肿瘤治疗。
Page 19
FDA已批准上市的抗肿瘤单克隆抗体
商品名
阿伦单抗 倍伐珠单抗 西妥昔单抗 奥吉珠单抗 钇90-替伊莫单抗 帕尼目单抗 利妥昔单抗
靶的
CD52 VEGFR EGFR CD33 CD20 EGFR CD20
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药物靶向治疗的效果取决于靶向药物的自身特性和肿 瘤内是否存在靶向药物作用的分子靶点及其异常状态。
Page 6
不同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
Page 7
传统化疗的缺点
对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 肿瘤细胞的耐药
疗效提高不明显
对某些类型肿瘤的治疗力不从心 毒副反应明显
Page 2
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第29卷第4期J O URNAL OF T HE GRAD UATES VOL129l42008S UN YAT2SEN UN I VER SIT Y(NAT URAL SC I ENCES、MEDI C I NE)200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郑晓克(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州510080)摘要:综述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以细胞信号传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分化诱导剂、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等。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而位居第二。

随着分子肿瘤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细胞周期失控是癌变的重要原因。

细胞内促增殖系统成分的过度表达与抑增殖系统成分的缺失均可引起细胞增殖失控而导致癌变。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飞速进展,恶性肿瘤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诱导、血管生成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各种基本过程正在被逐步阐明。

以一些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酶作为药物筛选靶点,发现选择性作用于特定靶点的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新型抗癌药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

目前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焦点正在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转移到针对肿瘤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导致这一转变的本质根源在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由于主要作用于D NA、RNA和微管蛋白等与细胞生死攸关的共有组分,致使其选择性低、毒性大。

相反,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组分在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及不同类型肿瘤细胞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一差异的存在及阐明使高选择性、高效、低毒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面临历史性的重大机遇。

正是上述差异使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相互区别。

靶向这些组分的抗肿瘤药物不但可望降低毒性,而且可实现个体化治疗,使治疗效益最大化。

*收稿日期:2008-10-08作者简介:郑晓克,女,1982年生,汉族,河南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08级药理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细胞的细胞骨架研究,电子邮箱k i2 ki118576@sohu1co m。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综述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综述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综述
陈有娥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本文根据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使用状况,特别是靶向给药对于肿瘤的预防与治疗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从药物研究背景、作用机制、使用状况、研发前景等方面对近几年的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做出综述。

旨在为更好的抗肿瘤药物靶向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及指导。

【总页数】2页(P65-65,66)
【作者】陈有娥
【作者单位】湖北省蕲春县人民医院药剂科蕲春 4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1
【相关文献】
1.骨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合成及其初步靶向性研究
2.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3.刺激响应和靶向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递送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4.蛋白酶激活受体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5.质子泵抑制剂对口服靶向抗肿瘤药物吸收影响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53蛋白的研究与发展综述

P53蛋白的研究与发展综述

P53蛋白的研究与发展综述学院药学院课程名称生物技术制药年级2010级制药工程组员刘巧曾琼英陆凤慧刘杨姚瑶指导教师胡昌华廖国建2013 年5月22日P53蛋白的研究与发展综述刘巧;曾琼英;刘杨;陆凤慧;姚瑶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400716【摘要】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研究最透彻,功能最强大的一种抑癌基因。

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本文综合概述了P53基因的结构、性质、应用、发展历史,以及上市药物和在研药物,并详细介绍了典型重组P53药物——今又生。

【Abstract】P53 gene is a tumor suppressor gene .it can be active with most of the cancer cell.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it’s structure , character ,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P53 gene , as well as marketed drugs and investigational drugs , and gave details of the typical restructuring P53 drugs——Gendicine.【关键词】P53基因;抗癌;应用;今又生1 前言仅从90年代至今,关于p53作为肿瘤抑制因子的研究报道就有多于20000篇,是什么让p53得到科学界如此多的关注?在1979年,p53首次被发现。

在上世纪80年代,TP53(p53的编码基因)被认为是一个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直到90年代早期,TP53被广泛认为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它处在细胞各种胁迫反应途径的十字路口上。

p53在细胞周期捕获,DNA修复,细胞衰老、分化、调亡等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修复损伤细胞,或者除去严重损伤的细胞从而避免这些细胞对机体的危害作用。

中药抗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中药抗肿瘤免疫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肿瘤的方法,通过中药的药物作用和免疫机制的调节来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监测和杀伤能力。

近年来,中医学中药在癌症治疗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下面就中药抗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一、中药增强肿瘤免疫监视研究中药在增强免疫监视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例如,某些中药药物可以通过提高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表达,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肿瘤免疫细胞。

此外,一些中药提取物还可以增强抗肿瘤细胞的溶解活性和增强肿瘤细胞的凋亡。

例如,一种名为青蒿素的中药提取物已经被广泛研究,证实它可以通过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来抑制肿瘤生长。

二、中药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研究中医学认为,肿瘤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导致的,而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一些中药提取物已经证实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并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应答。

例如,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它有很多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应答。

三、中药增强免疫毒性研究中药在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毒性方面也有很多的研究。

例如,中药茯苓被证明可以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率,并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此外,中药六味地黄丸也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它可以通过增强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并降低肿瘤转移的风险。

四、中药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研究中药在提高免疫治疗效果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突破。

中药可以通过增强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和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效果来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

例如,中药黄芪提取物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并增强放疗和化疗的效果。

此外,中药柴胡加黄芪方也可以增强肿瘤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并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

总结起来,中药抗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表明,中药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然而,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中药的药效和毒副作用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

柴胡皂苷抗肿瘤综述

柴胡皂苷抗肿瘤综述

柴胡皂苷抗肿瘤综述刘美玲(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08药学<2>班,200821051,江苏省,盐城市,邮编:224300)摘要: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柴胡皂苷(saikosaponin, SS),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分为SSa、SSb、SSc、SSd、SSm、SSn、SSp和SSt等数种,一般认为SSa和SSd为其有效活性成分,而尤以SSd的药理活性最强。

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有关SSd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成果,本文就其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柴胡皂苷; 抗肿瘤药(中药); 作用机制; 综述正文:1 免疫调节作用早期的研究报道,从狭叶柴胡中提取的生物活性成分SS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随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S可诱发巨噬细胞聚集、增加巨噬细胞的任意游走、激活吞噬,并且可以通过刺激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Sd在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每一阶段均可调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功能,且部分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某些功能来活跃体内免疫淋巴细胞的功能而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

Kumazawa等[1]研究发现,腹膜注射绿脓杆菌引起感染的小鼠,在感染前1天给予SSa和SSd,可明显提高小鼠的非特异性抵抗力,SSd的代谢产物柴胡皂苷元d也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作用。

参与这一作用的效应细胞可能是巨噬细胞,因为巨噬细胞是这一过程中腹膜内最早出现的细胞,且腹膜内巨噬细胞的胞内杀菌活性明显提高。

SSd本身没有促有丝分裂作用,但它可降低脾细胞对T细胞有丝分裂原的增殖反应、增加脾细胞对B细胞有丝分裂原的增殖反应、提高体外绵羊红细胞免疫后抗体IgM溶血空斑试验数量,以及增加小鼠脾细胞在免疫前后对T或B细胞促有丝分裂素的增殖反应[2]。

SSd还可显著提高绵羊红细胞免疫后小鼠巨噬细胞的扩展能力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由乙酰肉豆蔻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刺激产生的化学发光作用和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1)呈剂量依赖性增长,表明SSd可活跃体内免疫淋巴细胞功能而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肿瘤药的发展综述制药工程摘要:近年来,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在全世界50多亿人口中平均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者达690万人,新发病例为870万例,且数字在不断增长中。

化疗、放疗、手术、生物治疗和中西药治疗等方法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最有效的方法。

随着肿瘤的药物的发展,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在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延缓疾病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抗肿瘤药药物研究发展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

它生长旺盛且常呈持续性生长。

癌症是一组疾病,其特征为异常细胞的失控生长,并由原发部位向其它部位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叫癌,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肉)的恶性肿瘤叫肉瘤。

21世纪,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肿瘤分子机制研究不断深入。

世界抗肿瘤药物研发硕果累累。

以下将对各抗肿瘤药进行综合概述。

1.细胞毒药物细胞毒药物是经典的抗肿瘤药,疗效肯定。

虽然其毒副作用较大,但由于替代性药物缺乏,所以一直是化疗的基础药物。

其主要有以下几类:1.1烷化剂曲贝替定(Trabectedin强生制药公司)是首个海洋来源抗肿瘤药为在海鞘中提取的四氢喹啉类生物碱的半合成品。

除了可阻滞肿瘤细胞在G1/G2周期的分化外还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及VEGF受体(VEGFR)- 1的表达。

2004年其在欧、美已被指定为治疗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软组织肉瘤和卵巢癌的孤儿药。

2007年EMEA正式批准其用于进展型软组织肉瘤的二线治疗。

盐酸苯达莫司汀是携带1个嘌呤样苯并咪唑环的氮芥衍生物兼具烷化剂和嘌呤类似物的双重作用机制。

2003年盐酸苯达莫司汀在德国上市2008年在美国上市。

用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和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

1.2抗代谢药奈拉滨(Nelarabine葛兰素史克公司)为脱氧鸟苷类似物9- β- 阿糖鸟嘌呤(ara- G)的前体药在体内活化为5- 三磷酸ara- GTP选择性地在T细胞中积累从而抑制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导致癌细胞死亡。

抗叶酸制剂Pralatrexate(Allos制药公司)由甲氨蝶呤改进而成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2009年美国FDA批准其单用于复发/难治性T细胞淋巴瘤治疗给药时定期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每日口服叶酸可减轻与治疗相关的血液学毒性和黏膜炎。

1.3铂类抗肿瘤药赛特铂(Satraplatin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系具环己基氨结构的第3代铂络合物抗肿瘤药。

口服给药吸收良好疗效与顺铂、卡铂相近与顺铂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为呕吐未发现肾、肝及神经毒性。

目前正对前列腺癌、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SCLC(NSCLC)、卵巢癌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1.4蒽环类抗肿瘤药匹杉琼(PixantroneCell Therapeutics公司)为米托蒽醌衍生物其作用机制与米托蒽醌相似可嵌入细胞DNA抑制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

该药单用治疗NHL的完全缓解率约为20联合治疗时可达59。

氨柔比星(Amrubicin住友制药)是第3代合成蒽环类拟似物与多柔比星的作用机制略有不同主要通过抑制TopoⅡ的活性最终导致DNA的断裂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已于2002年在日本获得批准上市用于NSCLC及SCLC 的治疗。

2008年美国FDA授予其SCLC的孤儿药资格。

1.5微管稳定剂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有紫杉烷类和长春碱类化合物新开发的微管稳定剂分为4类萜类(紫杉烷类)、大环内酯类(如埃坡霉素、伊沙匹隆)、多羟基四烯内酯类和甾类化合物。

紫杉烷类代表产品紫杉醇自1992年由美国FDA正式批准上市以来已在40多个国家获准上市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NSCLC的一线治疗。

但紫杉醇的低溶解度、低有效利用率及P-糖蛋白相关耐药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因此紫杉烷类相关研究主要是紫杉醇新剂型研究及新化合物的开发两方面。

纳米紫杉醇(Capxol美国阿博利斯公司)是首个获准的非溶解纳米蛋白质结合颗粒类化疗药。

该制剂以人血白蛋白作为共聚物包裹紫杉醇形成纳米悬浮液利用白蛋白受体的内在途径传输药物透过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壁使紫杉醇直达肿瘤间质。

Ⅲ期临床试验显示与紫杉醇相比纳米紫杉醇疗效可增加1倍并明显延长PFS与总生存率耐受性良好。

埃坡霉素Epothilones是一类十六元环的大环内酯类药作用机制与紫杉醇相似但对紫杉烷类耐药的动物模型仍具较强活性。

2007年10月经美国FDA 批准用于多药治疗无效的转移性或进展性晚期乳腺癌成为第1个上市的半合成埃坡霉素B类似物。

目前该公司正积极筹备在中国上市申请。

2.内分泌治疗药进入21世纪有多个肿瘤内分泌治疗药陆续上市除了已进入我国市场的醋酸亮丙瑞林(2000年)、曲普瑞林(2001年)外已在国外上市或即将上市的还有氟维司群(Fulvestrant阿斯利康公司)、阿巴瑞克(AbarelixPraecis制药公司)、Degarelix、组氨瑞林(Vantas维勒拉制药公司)等。

氟维司群是一种新型雌激素受体拮抗药能结合、阻滞和降解乳腺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对雌激素受体无激动作用。

2002年4月和10月分别在美国和欧盟上市用于抗雌激素药治疗无效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是第1个可用于晚期他莫昔芬顽固性乳腺癌治疗的抗雌激素药每月肌肉注射给药1次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注射用阿巴瑞克混悬液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药2003年美国FDA批准其用于不适用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激动药疗法以及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姑息疗法其作用特点是去势作用强而快。

与亮丙瑞林相比虽然在降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维持睾酮去势水平方面是等效的但阿巴瑞克的作用更快、更有效。

Degarelix(商品名:Firmagon,Ferring制药公司)也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药通过抑制睾酮来延缓前列腺癌的生长和恶化。

它避免了传统治疗初期睾酮浓度激增促进肿瘤生长的现象降低睾酮浓度的效果可与亮丙瑞林相媲美且速度更快。

应用2周、1个月、3个月后PSA分别降低64、85、95在治疗的整年中始终抑制PSA。

组氨瑞林通过长期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阻滞卵巢和睾丸功能为Hydron(吸水性丙烯酸聚合物)植入剂只需每年给药1次。

2004年10月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前列腺癌的姑息疗法。

3.免疫治疗药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理论不断丰富免疫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肿瘤抗原尤其是T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不断被发现以抗体疗法、T细胞疗法和肿瘤疫苗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

免疫细胞CD4是T细胞的标志在多数T细胞淋巴瘤中表达。

ZanolimumabHuMax- CD4Humax公司是人源化抗CD4单克隆抗体。

一项正在进行的Ⅱ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提示该药治疗21例难治复发的CD4阳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缓解率为23.8。

该药的T细胞淋巴瘤Ⅲ期研究正在开展中。

CD20是B细胞表面的一种Ⅲ型钙离子通道跨膜蛋白过度表达于B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以及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全球首个单抗制剂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和首个放射免疫复合物替伊莫单抗(泽娃灵)的靶点均为CD20最新上市的药物是Ofatumumab(商品名:Arzerra,葛兰素史克公司,2009年)用于对氟达拉滨和阿伦单抗耐药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Ofatumumab是一个全人源的抗CD20抗体与美罗华相比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效应近似诱导细胞凋亡效应弱。

用于氟达拉滨和阿伦单抗耐药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氟达拉滨耐药并伴显著淋巴结腺体肿大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8和47中位PFS及总生存期分别为5.7、13.7个月和5.9、15.4个月。

肿瘤疫苗是直接应用肿瘤抗原进行主动免疫治疗的一种方法早期批准上市的癌症疫苗主要有膀胱癌疫苗、结肠癌疫苗和黑色素癌疫苗。

近期上市的疫苗有Gardasil(默克公司,2006年)和Cervarix(葛兰素史克公司,2007年)均为宫颈癌疫苗。

Gardasil能预防人乳头瘤状病毒(HPV)6、11、16、18型感染长达5年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Cervarix能有效预防HPV16/18型感染4.5年。

4.基因治疗药载突变细胞周期控制基因纳米粒注射剂(商品名:Rexin-g,伊佩尤斯生物技术公司)是全球首个获准上市的载基因纳米粒药(2003年美国FDA批准其为治疗胰腺癌的罕用药物)由包裹外层、基质、壳体、多种酶和基因物质等成分组成的纳米粒可释放致命的杀伤部件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并阻滞其相关的血液供应而不损伤正常细胞和健康组织因而可减少肿瘤对人体的危害延长存活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包括靶向生物制剂在内的其它药品治疗失败的病例具有极高的疗。

米伐木肽注射剂(Ark公司)是一种腺病毒载体定位码基因注射剂法国医药管理局于2009年批准其作为罕用药物与更昔洛韦合用用于术后恶性神经胶质瘤的辅助治疗。

二者相互作用摧毁处于分裂的细胞对健康脑细胞无害。

G3139(Oblimersen,Genta公司)是针对Bcl- 2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 药。

据Badros等的Ⅱ期研究报道G3139、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分别有6.25、38.7和19.4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显效PFS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17.4个月。

OGX- 011(Oncogenex公司)是一种靶向抗细胞凋亡因子聚集素翻译初始位点的21bp的ASODN可抑制聚集素表达水平加速凋亡延迟复发。

该药于2009年10月获得美国FDA审核资格合并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有效率达33中位无疾病进展期8个月不良反应与多西他赛单用相似。

5.靶向抗肿瘤药5.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是多种肿瘤最常见的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其活性可破坏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常见的受体型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胰岛素受体(IGFR)家族、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家族、VEGFR家族、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家族等。

非受体型包括SRC、ABL、JAK、ACK、CSK、FAK、FES、FRK、TEC、SYK家族等。

拉帕替尼(Lapatinib,葛兰素史克公司)是一种可逆性ErbB1、ErbB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007年3月在美国首次上市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

PLX- 4032(罗氏公司/Plexxikon公司)是目前最有希望的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选择性抑制位于MAPK/ERK途径入口处的BRAF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