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技巧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浅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力。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1.规范性,发音清晰,咬字准确,切忌方言乡音;语速快慢适宜、停顿适度、重音突出;说话严密、逻辑性强;用词完整、简洁,没有口头禅。
2.准确性的准确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要求。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所以,语言的准确是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
如于漪老师讲《孔乙己》一课的开场白时有这么一段“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道理的。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的是孔乙己的悲剧,悲剧往往令人泪下,而《孔乙己》读后,眼泪往肚子里流,心里隐隐作痛。
孔乙己的悲剧是怎样的呢?”,妙不可言,她运用的是类比推理的方法:把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易卜生悲剧和孔乙己悲剧作类比后,再度发问,引人深思。
从而把孔乙己的典型性放到显赫的地位,诱发学生去寻觅问题的答案。
这段开场白,掷地有声,环环相扣,步步紧逼,闪烁着严密的逻辑的奇光异彩。
3.形象性:“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风趣。
如鲁迅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事例,生动形象地阐明了“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
4.灵活性,凭借灵活的教学语言,常常能三言两语而一解燃眉之急。
比如,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因注意力不很集中,重复了前面几个同学的答案,这时候,我们不妨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样比一味地指责教训学生上课不认真效果好多了。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文档资料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一、语言要通达流畅,具有准确性我们知道,历代的文人墨客无不讲究语言文字的锤炼。
像卢延让的“吟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皮日休的“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等,都说明了语言的表达的准确性。
如今我们倡导语文教学中要精讲多练,意在追求语言的准确性,且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像行云那样舒尾自如,像流水那样从容畅荡。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抓住一个“血”字,向学生讲明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怎样用鲜血凝成的;讲《秋天的雨》,就要抓住秋雨的几个鲜明特点,以自己富有的课堂语言,简洁明快,讲述其容量较大的文本知识,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语言要注重启发性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的不断革新,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和方法也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更是迫在眉睫。
教育界人才辈出,百花齐放,但无论怎样变革,教师还是要靠课堂语言这个媒介,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因此,教师启发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要靠教师去启迪,师生之间的思想渠道,考教师的语言去沟通,达到作者、读者、教者、学者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在学习《太阳》一刻的时候,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怎样?”教师应该顺势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充分想象没有太阳的可怕景象,同学们从多方面、多角度讨论得出结论:“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这个美丽的世界”这一真理。
三、语言要讲求趣味性教师讲课既不能像判官那样威严可怕,也不可像滑稽演员那样一笑了之,而是要在自己的课堂语言中融入趣味性,即情趣和理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自然中获取知识,懂得道理。
一般的文学作品重在写“情”,科学常识性文章则重在说“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明快的语言给学生以情趣和理趣。
从理趣来看,其特点主要在于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分析说明的方法,引用各种资料、数据进行论述说明道理。
教师在讲解这一类型的文章,语言不能呆板,不能一味追求讲求知识,关键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故事等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的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的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汉语言艺术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的措施。
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中国传统诗词。
中国传统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通过学习传统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让学生在欣赏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诵和创作。
通过朗诵,学生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创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利用童话故事进行教学。
童话故事是儿童喜爱的故事类型,通过童话故事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童话故事,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学生也可以通过朗读和表演来理解和表达故事内容,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还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诗词歌赋的曲艺表演。
曲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通过曲艺表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师可以邀请专业的曲艺演员来为学生表演,让学生在欣赏的也可以学习到曲艺的表演艺术技巧。
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进行曲艺表演,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汉语言艺术的了解和欣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入中国传统诗词、利用童话故事、进行诗歌鉴赏和创作活动、进行曲艺表演和举办古诗词诵读比赛等措施,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希望教师们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汉语言艺术,培养学生对于汉语言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学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课是核心。
讲课效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口语表达技艺的水平。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一、言之有情,情理交融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
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教师先以充满深情的语言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优美的朗读中展开想象,看到桂林山之奇秀,水之清澈,深刻理解课文,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
二、言之有韵,抑扬顿挫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
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语言艺术是指利用文字、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想象等内容的艺术形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一、演讲比赛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
演讲是一种语言艺术的表达形式,通过演讲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演讲比赛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演讲,可以是文学名著的内容、社会热点问题、个人成长经历等。
通过演讲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诗歌朗诵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通过诗歌朗诵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诗歌进行朗诵。
通过诗歌朗诵比赛,可以锻炼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节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和理解。
三、写作比赛
四、阅读书籍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通过读书分享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知识储备。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语言艺术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艺术是通过语言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展示形象和构建美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艺术的内涵语言艺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语言表达中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反问等,它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形象的建构。
语言艺术可以通过文中的描绘和抒发来构建读者的想象,使读者感受到景物、人物、情节的真实存在,获得美的享受。
3.感情的表达。
语言艺术可以通过作者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和抒发,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体验到情感的冲击和共鸣。
4.修辞语言的运用。
修辞语言是指在修辞手法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形容词、副词、词语的联想等手段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二、语言艺术的培养途径1.精读课文。
语言艺术的培养首先要从精读课文开始。
通过仔细品味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本,例如名篇、名句、经典诗词等,进行精读,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其中的艺术魅力。
2.模仿创作。
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进行模仿创作,通过模仿名篇、仿写名句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修养。
可以要求学生仿写名篇中的句子,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接触优秀文学作品。
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并进行相应的阅读训练。
通过品味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艺术修养。
4.进行课文背诵。
课文背诵是培养学生语言艺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背诵课文,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文学语言的美妙之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应用语言艺术:1.导读课文。
教师可以通过导读课文的形式,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本中的语言艺术,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是承载着语言艺术的使命者,他们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更要引领学生走进语言的艺术殿堂,领略语言的魅力和美感。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的语言审美等等。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以及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语言的美丽与魅力。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体现在他们言传身教的过程中。
语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谈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语言示范。
他们要能够准确、生动地用语言描述事物,让学生在语言中感受美的力量。
语文教师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榜样。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体现在他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
学生对于枯燥的知识往往缺乏兴趣,而语文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优美的诗词、朗诵名篇佳作、讲述文学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力量。
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如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艺术感受力。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也体现在他们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语言审美的过程中。
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欣赏语言之美,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语言的魅力。
他们可以通过讲解名篇佳作、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手法等方式,让学生懂得品味经典之作,培养自己的语言审美能力。
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广泛涉猎文学作品,从中感悟语言的艺术之美,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语言的美丽与魅力,还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配上优美的音乐、画面等,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文学故事、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情感渗透和美的冲击。
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多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语言的魅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评价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评价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评价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的过程中,运用适当的语言评价策略和技巧,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言评价艺术:
1. 多元评价: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书面作业、口头回答、小组讨论、演讲等,以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
2. 清晰准确: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时,要注重对学生的表达内容理解清晰,评价准确。
可以通过提问、点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 鼓励与肯定: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时,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4. 针对性指导: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和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细节把握: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时,要对学生的语法、词汇、句型等细节进行把握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6. 引导批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时,可以采用引导式批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评价艺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和技巧,既能发现学生的优点与潜力,又能指导学生改进和提高,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探究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的言语艺术
探究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的言语艺术语文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而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育的主导者,其言语艺术的水平与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因此,探究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的言语艺术对于加强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言语艺术的基本要素教师的言语艺术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要素:语言表达能力、语言陈述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教师对语言的理解、掌握、运用、表达的能力,这是教师言语艺术的基本要素。
语言陈述能力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思路、方式和方法,将知识清晰、逻辑严密地表达出来的能力。
语言应变能力是指教师在语言表达和陈述中对环境、情境、情感等因素作出反应、适应的能力,体现了教师的语言积淀和个性魅力。
1、增强教师教学能力语言艺术水平高的教师,不仅能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生动、形象,更能借助语言的工具造就丰富、多彩、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灵感、鼓励学生表达、加深学生理解。
2、丰富教学形式语言艺术水平高的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运用教学媒介和教学语言,创新教学形式,拥有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
3、塑造优秀教育形象教师的言语艺术涉及到教师的形象及其社会评价。
语言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可以用自己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优美的声音、高超的表达能力,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知识渊博、富有人格魅力、让学生尊敬的教育形象。
1、扩大语言输入量,提高语言积淀教师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途径扩大语言输入量,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水平。
尤其需要注意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掌握神社文化和语言文化。
2、模仿、学习优秀榜样教师应该学习先进模范,融合自己优秀的特点,有意识地模仿并学习他们的语言艺术,通过模仿和学习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深刻、富有表现力。
3、注重自身形象建设教师在进行言语艺术上的改进过程中,必须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形象塑造和心理素质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良好的心态,使教师言语艺术呈现健康、自信、得体的状态。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艺术,只有有效的语言艺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
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语言艺术时面临着多种挑战。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水平成为了学界和教育实践者的关注焦点。
本文探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水平并进行实践。
1. 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是促进语言艺术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和提高语言能力,对知识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能力与语言品味、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效果等密切相关,教师需要注重提高个人语言艺术水平。
在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多读多练阅读与词汇的学习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阅读语言优美、丰富的文章可以提升教师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词汇量。
•多听多说语言学习不仅仅需要阅读,听与说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在平时和同学、朋友或家人进行交流时,可以遵循正确的语言规范进行口语练习。
•多写多改写作也是提升语言能力的必要环节之一。
教师可以多写一些语言艺术方面的文章,并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内容。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文章,积累自己的写作经验与技巧。
2. 注重语言艺术的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语言艺术应该做到贯穿始终。
•传递文学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把文学的美学价值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和文学的魅力。
•引导学生写好文章从基础写作开始,针对不同文体的写作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能够写出优美的文章。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悟语言的美除课堂教育之外,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学习经典的语言艺术。
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语言艺术教学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
在语言艺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包括:•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视听和感官器官的刺激来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应该运用黑板板书、电子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素养探讨16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李雪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的语言艺术是教学方式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良好的语言艺术表达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和谐,也能够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意识的注重语言的规范正确性以及更高层次的语言艺术的激励性与情感性,让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来得到美的熏陶,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修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性特点在某一方面达到一定成就就是一种艺术,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语言中达到一定的成就也可以称为艺术。
教学中的教学语言艺术表现在老师教学过程运用的语言技巧,使用充满内涵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口语的魅力所在。
进而学生会对自身要求提高,对语言表达有自己的见解。
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说普通话,这是一种语言美。
讲话时运用充满魅力的词语,诙谐的语言,这又是一种艺术美。
小学语文老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将来才能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准确性教师讲课要运用普通话,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这是对一名教师,尤其对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最小的角度出发,以最恰当的方式进行提问,这样既能帮组学生增长知识,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如:一位教师在《狐狸与乌鸦》这篇文章的教学课堂上提问道:“狐狸是不是很狡猾?”这样的提问语在小学课堂上是很不合适的,会限制小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想象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在他们的印象里,《狐狸与乌鸦》中的小狐狸是非常聪明的,它懂得用计策骗取乌鸦口中的肉。
而教师的提问却只能让学生认为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没有给学生留下更多自己判断的空间,不利于小学生课堂思维的发展。
因此,恰当地进行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
三、通过语言提高语文教学的美感我国汉字和语言艺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早已具备了十分强烈的美感。
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我们与世界沟通、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倡导更加多样、丰富的语文教学方式。
语言艺术的形象化表达在语文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画、动画、视频等形象化的形式来展示文字所表达的意义。
当教学一个生词时,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还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肢体语言等形象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艺术的音乐化表达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语文是一门有声的语言,音乐是一种有韵律的艺术形式,教师可以将语文内容与音乐相结合,通过朗诵、歌唱等形式来教授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诗歌来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编写歌曲、演唱歌曲等方式来巩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这种音乐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情趣。
语言艺术的戏剧化表达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
戏剧是一种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表演、角色扮演、剧本阅读等方式来展示语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身体语言、肢体动作等来展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是语言的美学表现形式,通过艺术性地运用语言形式、语言结构等手段,达到表达感情、描绘事物、展示思想、传达信息等多种目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结合语言艺术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
首先,在课堂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
比如,在阅读古诗文中,适当运用比喻手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喻的思考和理解,更深刻地把握诗文的意境和主旨。
而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可以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多运用修辞手法,通过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地描述事物,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其次,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还能够欣赏和领悟语言艺术的内涵。
比如,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音韵、节奏、情感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于音韵美、意象美、情感美等不同方面的感受和理解。
最后,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启示性的素材或题目,鼓励他们自由发挥思维,用丰富多彩的词汇和精细的语言表达,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特点,设计出更加有针对性、更具新意的教学方案。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是教学生读、写、说、听的人,他们不只是传授规范语言知识的教师,更是语文技能训练的指导者。
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通过巧妙使用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新颖的语言表达方式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通过新颖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吸引和引导学生。
一种简单而有用的技巧就是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在《论语》中,孔子就曾用到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比喻来解释学习方法。
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恰当地运用比喻和其他修辞手法,让课堂内容更为生动有趣。
灵活的教学语态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语态,例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
通过灵活的使用教学语态,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更加自然地运用语言。
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语态的语言范例,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通过模仿、学习掌握其中的语言技巧。
耐心细致的解释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释。
好的解释不仅要有条理,还要注意语言的详略得当。
例如,在解释某个句子的时候,语文教师不仅要讲述这个句子的结构和含义,还要指出其中的语言技巧,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技巧。
生动的语音语调语音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生动的语音语调,语文教师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音技巧。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讲述诗歌的时候,在适当的位置上加上起伏的语调,以突出诗歌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具有教育意义的言行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语言、文字和思维观念。
他们的言辞、行动应该具有教育意义。
例如,当学生犯错时,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温和的语气,帮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原因,并帮助学生找到改正错误的途径。
总之,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巧妙运用语言,语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语言艺术发展的起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语言艺术是指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方式。
下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进行浅析。
一、语言艺术的内涵语言艺术可以分为言语艺术和文字艺术两个层面。
言语艺术是指通过言语交流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主要包括语音艺术和语调艺术。
文字艺术是指通过书面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主要包括文字运用的形式美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语言艺术要求学生在表达中能够运用得体的语言,流畅的语音和语调,恰当的修辞手法等。
二、培养学生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艺术注重言之有物,表达丰富多样的思想,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
语言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言艺术中的形式美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对美感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语言艺术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与他人交流的连贯性,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情感态度的投入。
2.注重练习。
语言艺术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练习才能够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做语文练习题和写作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能力。
通过熟练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3.多媒体辅助。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语言艺术的教学内容。
谈谈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谈谈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在课堂上,语言艺术的展现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必要手段。
语言艺术是指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意义,以及语言的音、节、韵、声等形式因素所给人以美的感受、艺术的享受。
在语文课堂中,运用语言艺术,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学交流互动中的语言艺术在同学交流互动中,语言艺术极其重要。
同学们可以通过语言的婉转、抑扬顿挫、言简意赅等表达方式,来增强沟通的效果。
此外,学生还可以从交互中通过模仿艺术性强的语言,来提高自己语言的艺术表达能力。
这样在语文课堂中,通过不断模仿训练,同学们的语言艺术表达能力会不断增强,不仅会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意图,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堂讲授时的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的讲授过程中,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采用精炼而简洁的表达方式,将重点突出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丰富的词汇、抒情的语调、形象生动的比喻等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到一系列语言技巧。
比如,通过设置悬念、采用反讽讲解、运用排比等手法,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只有教师在讲授中有趣而生动,学生才可能会对课程产生兴趣。
因此,语言艺术是需要在教师日常训练中不断提高的。
语文阅读中的语言艺术在语文阅读中,语言艺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赏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尤其在文学类作品中,通过作家运用的各种语言艺术形式,来传达情感、呈现意象等,使作品显得丰富而生动。
学生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语言艺术的感受和意识,通过不断的阅读和体验,让自己对语言艺术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提高学生对语文作品的认识和欣赏水平,不仅能够加深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总结在语文课堂中,运用语言艺术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无论是在同学交流互动、课堂讲授还是阅读中,语言艺术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和更高的成就感。
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现代教育已经深入人心,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中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语言艺术是具有一定特别性的艺术形式,它可以描述和表达出人类所不能言说的境界,使人们在精神上更加充实和满足,继而感纳美的力量,体验美的情感,享受美的意境。
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中也会产生与此类似的美的效果。
一、运用语言艺术烘托氛围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启用一些故事、诗歌等来烘托课堂氛围,使整个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小学语文中应该尽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情领悟的培养,比如: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声情并茂的朗诵,帮助学生明白诗词的意义,一些生活中常见却无意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可以引用诗词准备让学生来交流,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
二、运用语言艺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大胆提出自己的创意和idea,运用多种形式的语言艺术,来丰富自己的写作。
比如:写作一个简单的情节或一件小事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精美的词汇或者成语,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写作一些故事或者是小说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文章更加有感染力,同时也要注意慢慢提高语言气息和基本功,如合适的柔和、拍子和声调。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朗读常见的课文,同时,在读过故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写故事的结论,或者去填写故事中的细节,如描写形容词、动词、感情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的真正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学生表达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或者个人演讲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独有的想法和理解。
此时,如果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艺术的一些技巧以丰富自己的演讲,让自己的演讲更加饱满、生动、有感染力,那么学生会从中受益匪浅。
总之,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中是不可或缺的,这一实践可以帮助学生从很多方面来提升综合素质。
教师应该通过具体案例来让学生体验到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乐学、乐教、乐生活。
语文教学里的语言艺术.doc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语言是人与人交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既是一门文字,又是一门艺术。
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没有一样是离得开语言的沟通与表达的,从而语言就成了一门技巧。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会说话的人就会让人感到春日般的温暖,而不会说话的人就会让人感到冬日般的寒冷。
流传青史的诸葛亮曾经在赤壁战争中说过:“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兵。
”从而可以见得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着教师在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和培养思维的能力。
这其实就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教学,都必须要精湛的语言表达艺术。
因此,针对语文这样一门语言基础性学科来说,在其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表达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语言的规范性语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既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成为祖国语言文字忠实的传播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推广并运用普通话,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母语。
首先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不能含糊其词,更不能似是而非。
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得讲究逻辑性,一丝不苟。
有条理又不生硬呆板的教学语言可以使学生高效率地掌握课堂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某个知识点,反复地讲解某一个内容,使得课堂教学语言变得繁琐,事实证明,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捕捉知识要领。
二、语言的形象性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成风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力求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要做到以声传情,以形传情,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语文教师应如何讲究“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应如何讲究“语言艺术”一个语文教师主要借助语言进行教学活动,因此,研究语言艺术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讲究“语言艺术性”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注意语言的外向锤炼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接触大量的作品,其中古代诗词往往是锤炼的典范,语文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应用,以此来提高自己在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如,王安石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刚开始用“到”、“过”、“入”等字,说明他的构思停留在时令的变化上。
待到用“满”字时,已是春风浩荡、春意正浓的感觉,意境稍稍阔大一些,但形象仍不够鲜明。
再从这个“满”字生发下去,诗人进一步感受到景物的变化,眼前出现一幅“江南草长”的美好图景,这时才决定选用“绿”字。
一个“绿”字形容词活用成动词,不仅色彩鲜明,而且把春风也写活了,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
二、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大凡经典的文学作品,语言物象塑造的外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点。
鲁迅在《孔乙己》中对主人公买酒付钱时的情景作出这样的描写:他不回答,对柜里人说:“温两碗酒,要一碗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中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身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一个“排”字用的精妙。
透过“排”这一动作,可以看出话的具体情景:九文大钱来之不易,那斯文郑重的付钱方法暗示出孔乙己的拘谨、认真,但又那么善良、朴素。
本来付铜钱可以用“交出”、“付出”等。
但只有“排”字,才写出孔乙己的神情和性格。
一个“摸”字写出了孔乙己已经临近生活的末路,深刻地显示出他生活的变化。
“摸出四文大钱”极其精当地写出孔乙己的穷困和他买酒时的窘态,如果腰缠万贯,何必下手去摸?一抓一把!即使钱少,倘孔乙己手腕灵活,一掏便出,不必手插袋中来回摸索。
可是孔乙己此时心残身废、面如焦土、手似枯枝。
用那只痉挛的手想从袋中取出仅有的四文铜钱,诚然是要“摸”一番的!这个“摸”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深刻地预示出孔乙己悲惨的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技巧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指的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且艺术性地传递给学生,将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
标签: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技巧;教师
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不应夸夸其谈、信口开河,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二、言之有德,文质兼美
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水乳交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三、言之有理,领悟其中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四、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
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
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五、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
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
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六、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中,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七、言之有辅,生动形象
适当的体态语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突出重点。
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和事件或课文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适当的面部表情或相应的手势动作,则更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
同时在现代语文课教学中,仅用语言教学已略显单调,可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手段,在語文教学领域里使用,并作教学语言的辅助和补充,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
参考文献:
[1]乔丽新.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应用技巧[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6).
[2]张治平.谈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技巧[J].甘肃教育,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