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语_晒_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合集下载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一、认知语言学的起源二、主要内容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当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学科之时,语言的认知研究便已开始。

1987年是认知语言学正式的诞生年,虽然此前已有一些零星的文章预示着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即将诞生。

但是一般认为,这一年出版的Lakoff“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和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标志着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独立语言学理论的诞生。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Langacker,Lakoff,Jackendoff, Taylor 和Talmy等人。

认知语言学包括认知音系学、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等分支,研究内容广,覆盖面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范畴化与典型理论语言学在方法论和本质上都与范畴化(categorization)紧密相关。

范畴化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是“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具体范畴的事例”(Jackendoff , 1983∶77) 。

Labov和Rosch对范畴的研究,打破了范畴的“经典理论”或称“亚里士多德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

“经典理论”认为:范畴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联合定义的;特征是二分的;范畴有明确的边界;范畴内的所有成员地位相等。

这一理论却受到了认知科学的有力挑战。

Rosch 还提出了“典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 ,认为大多数自然范畴不可能制定出必要和充分的标准,可以公认为必要的标准往往不是充分的;一个范畴的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相同,典型成员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该范畴的正式成员,非典型成员则根据其与典型成员的相似程度被赋予不同程度的非正式成员地位。

例如,在“鸟”范畴内“知更,鸟”常被视为典型成员,而“企鹅”、“驼鸟”等则为非典型成员。

当然,一个范畴的典型成员会因不同的人、文化、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但一个范畴中总有典型的。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语言中,隐喻和转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使用规律。

本文将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并分析其在网络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人们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来理解语言的含义和使用规律。

在认知社会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是两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通过对概念之间的关联和映射来扩展语言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来创造新的意义的修辞手法。

隐喻的构建依赖于人们对概念之间的关联和类比的认知能力,通过将一个熟悉的概念应用到另一个不那么熟悉的领域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概念。

转喻则是一种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转换来实现概念之间的关联和映射,通过转换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含义,可以创造出新的语言表达和意义。

二、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1. 隐喻属性网络词汇的隐喻属性表现在词汇的使用和含义上,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来创造新的意义。

在网络语言中,很多词汇都具有隐喻属性,通过对概念之间的关联和类比来创造出新的语言表达和意义。

举例来说,网络用语“晒”就是一个具有隐喻属性的词汇,它原指阳光下晒衣物或晒太阳的行为,但在网络语言中被用来表示展示、分享自己的某种东西,比如“晒美食”、“晒旅行照”等,这里“晒”这个词汇通过将展示自己的行为与晒太阳的行为进行隐喻联系,创造出了新的意义和用法。

三、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在网络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在网络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网络语言。

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来创造新的意义,网络词汇不仅可以进行直接的描述和表达,还可以通过隐喻和转喻来进行比喻和象征,从而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

“晒太阳”结构的认知构式探析

“晒太阳”结构的认知构式探析

2016年11月第42卷第6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ocial Sciences)Nov. 2016Vol. 42 No. 6“晒太阳”结构的认知构式探析吕国燕12(1.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87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192)〔摘要〕“晒太阳”是现代汉语中一种非受事宾语类型的结构,是近年来语言研究界热议的结构之一。

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乔氏的生成语法与认知构式语法对该结构分析的不同,发掘该结构的规 则与不规则混合的构式特征。

从句法上看,它并非规则结构,是一种多种结构糅合而成的特殊非受事使动结 构。

但从意义上看,它是规则的结构,它符合信息结构、凸显原则及压制效应等多方面的语义和语用规律,且 隐含积极的意愿色彩,突出反映了语言中认知、语用和情感因素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晒太阳%认知构式语法'言息结构;凸显原则'青感因素〔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0215(2016)06 —0096 —06在现代汉语中,有些结构如“晒太阳”“吹风”“烤 火”等结构是很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是这类表达又不 同于“晒被子”“吹喇叭”“烤红薯”等。

从表面上看,前后两类的句法结构相似,但其实存在很大差异。

以“晒被子”为例,“晒被子”中的“被子”作为动词 “晒”的宾语,在语义上是被晒的对象,但“晒太阳”中的“太阳”尽管处于宾语位置上,在语义上不可能是 被晒的对象,相反是“晒”的施行者。

《现代汉语字 典》对“晒”的释义及举例如下&(1)太阳把热照射到物体上,如:烈日晒得人头 昏眼花+⑵在阳光下吸收光和热,如晒粮食;让孩子们多晒太阳。

上面(2)中的解释和例句正体现了前文所述的 矛盾之处,“粮食”和“孩子们”都是“在阳光下吸收光 和热”,为什么“粮食”置于动词“晒”之后,“孩子们”却在“晒”之前呢?到目前为止,笔者未能在国内的 汉语研究中找到具有服力的相关解释。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知识的根本。
学科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朗 奴·兰盖克提出空间语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 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 尔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y) 召 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 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 入稳步个特例。一个范 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类别的参照标准, 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 标例示(instantiate)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 对标准的扩展(extension)。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 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清晰边界 4 范畴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原型 范畴化、基本范畴、上下位 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意象图示
1.原型(prototype):
是物体范畴最好、最 典型的成员, 所有其他成 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 型性。
eg1.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而对于 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 麻雀; 麻雀在中国人的认 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晒”的意义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晒”的意义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晒”的意义作者:苏丽敏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04期【Abstract】In this term paper, a thorough research has been made to find out the source and cognitive explanation of the Network term “晒”. As a transliterated word of the English word “share”, the networ k term“晒” is obviously a loanword. However, if we take the Chinese character “晒” as a metaphor,we can get the same meaning with its network meaning “share”. Therefore,this paper will explain the network term “晒”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 ics.【Key words】晒; loanword; cognitive; metaphorChapter One IntroductionNowadays,it is very popular for Chinese young people to “晒xx” on the internet. You can “晒” almost anything on the internet such as your salary, pictures, secrets, tastes etc. On the internet, everyone could become a sharer (晒客). From those popular internet slogans like “今天你晒了吗?” . we can see how powerful the character “晒” is in Chinese word-building.However,where does this network term “晒” come from? To get an answer for this question, we are going to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popular hypotheses about the source of the term and explain it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n we can get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term, its real source, and how does it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linguistics.Chapter Two The Meaning and The Source of The Network Term “晒”2.1 Where does the network term “晒” come from?With all the definitions given below, we still cannot give a good explanation to the network term “晒”. After a thorough research, I found out that in all those different hypothesis about the source of the network term “晒”,only three of them are persuasive.2.2.1 The network term “晒” is the transliterated word of “share”.Nearly 85% of the people support this hypothesis by publishing their opinions through all kinds of media. They call people who share things on the internet “晒客(sharer)”.2.2.2 The network term “晒” is loaned from the Cantonese slang “晒命”.In Cantonese,“晒命” means to constantly or eagerly show off what one is proud of. Therefore “晒” means “炫耀(to show off)”, which is a little bit negative. Nevertheless,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neutral with the meaning showing things on the internet.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is is the origin of the network term “晒”.Chapter Three The Cognitive Explanation of The Network Term “晒”As we’ve mentioned above,we believe that the network term “晒” originates from the transliterated word of t he English word “share”. Therefore, in this chapter, by digging up the connotation of the word “share”, we hope that we can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twork term “晒”.3.1 The related theoriesBefore we get back to the main point, we should take a preview of the related theories—metaphor and metonymy.3.1.1 Metaphor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 metaphor, I list out several versions of the definition of metaphor as follows:a)“A word or phrase used to describe sb/sth else, in a way that is different from its normal use, in order to show that the two things have the same qualities and to make the description more powerful。

网络语言的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

网络语言的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

《网络语言的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摘要:其中一部分网络语言是汉语中原有的词汇,被网民赋予了新的含义,例如:“偶”指的是“我”,“稀饭”表示“喜欢”的意思,“吃瓜群众”表示不知真相的围观者,数字在网络语言中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一些是根据数字发音的谐音来表达意思,例如“88”是“拜拜”,“9494”代表“就是就是”,除此之外任意的阿拉伯数字都有各自不同的网络语言含义,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自由组合,例如,网络语言中的“严重同意”这个词,可以分解为“严重”和“同意”两个词语,其中“严重”是一个表达程度的副词,“同意”则是一个表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则表示为“同意”的程度较深,更能体现发言者当时的心情摘要: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而逐渐出现的,是一些年轻人非常喜爱的语言表达形式。

本文主要在对网络语言的分类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网络语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能够提高人们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认知语言学;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人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够运用互联网。

网络语言就是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逐渐发明的,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并广泛应用。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通过从认知语言视角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能够让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本质和内涵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网络语言的分类(一)中文形式网络语言中有一部分是以普通汉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但是其实是通过和当下的某些时事新闻相结合而“赋予”了其一种衍生的意思,不单单是代表其字面的意思。

其中一部分网络语言是汉语中原有的词汇,被网民赋予了新的含义,例如:“偶”指的是“我”,“稀饭”表示“喜欢”的意思,“吃瓜群众”表示不知真相的围观者。

还有一部分中文网络语言是网友自创的,例如“菜鸟”的意思是“初学者”等等。

网络语言“晒+X”的考察

网络语言“晒+X”的考察
( 豆社 区 ) 红 由于 它 的使 用 方 式 是 根 据 “ 太 阳 ” 格 式 套 用 来 的 , 晒 的 所
从 语 音 形 式 上 来 看 , x” “ 以双 音 节 为 主 , 以 单 音 节 以 辅
及 多音 节 形 式 。 例 如 : 工 资 、 玉 照 、 儿 子 、 老 板 、 厨 晒 晒 晒 晒 晒 艺 、 糗事 、 梦想 、 8 晒 晒 晒 0后 、 政 绩 、 提 案 、 配 置 、 新 晒 晒 晒 晒 包 、 年 货 、 生 活 、 美食 、 减 肥 、 分 数 、 装备 、 钻 晒 晒 晒 晒 晒 晒 晒 戒 、 才华、 蜜月、 成就等等 。 晒 晒 晒
区语言 , 网络用语中脱颖而 出 , 在 以其 丰 富 生 动 的语 义 , 染 感 了网 友 。 而 促 使 了 “ ” 动 活 泼 地 运 用 于 网络 媒 介并 赋 予 进 晒 生
了新 的 意 义 。《 代 汉 语 词 典 》第 五 版 ) “ ” 这 样 的解 现 ( 【 晒 做 对 释 :1 太 阳 把 热 照 射 到 物 体 上 。 ( 在 阳 光 下 吸 收 光 和 热 。 () 2)
( )方> 3< 比喻 置 之 不 理 ; 待 。 阅过 去 的 期 刊 文 献 , 珊 珊日 慢 查 梁 (0 8探 讨 了 “ ” 词 源 头 和 构 词 方 式 。 李 静 莹[2 0 ) 20 ) 晒 族 3 0 8从 / ( 语 言 模 因论 的 角 度 、 语 言 语 用 方 面 对 “ + ” 构 的 形 成 在 晒 x结 过 程 及 原 因和 结 构 特 点 做 了 总 结 。认 为 “ + ” 构 作 为词 晒 x结 汇 模 因 (oa uayI me vcb 1 l )被 使 用 者 复 制 传 播 。 徐 时 仪 H r l e (0 9) 跨 时 代 、 地 区 、 语 言 三 个 方 面 研 究 探 讨 了 “ ” 20 从 跨 跨 晒 的 语 义 演 变 。 本 文 将 以 语 言 认 知 为 基 础 , “ + ” 构 功 对 晒 x结 能 、 义演 变 、 变 机 制 做 一 个 全面 的 阐述 。 语 演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认知语言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旨在探讨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指的是个体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思维、学习、记忆等心理活动。

语言则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图。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言的认知结构、语言习得、语言运用等方面。

通过对认知过程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产生和使用机制,揭示语言习得的规律,促进语言教学和语言治疗的发展。

本文将就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概述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分析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认知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介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意义,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希望能够全面深入地探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认知角度和理解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以及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我们将探讨认知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

同时,本文还将总结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意义,以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讨语言习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让读者对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2.正文2.1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习得和使用过程中认知机制的学科。

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指的是指认知过程,即个体对信息的感知、思考、理解和记忆等心理活动。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习得和使用离不开认知过程,语言是认知活动的产物。

基于配价语法理论对网络新词语“晒”的研究

基于配价语法理论对网络新词语“晒”的研究

基于配价语法理论对网络新词语“晒”的研究基于配价语法理论对网络新词语“晒”的研究基于配价语法理论对网络新词语“晒”的研究-大学语文论文基于配价语法理论对网络新词语“晒”的研究[作者简介]任红梅,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任红梅(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配价语法理论中的二价动词研究重点包括动词能满足的句式和动词与宾语的关系。

网络新词“晒”虽然语义方面的义素增加,但仍为二价动作动词,有“S+V+O、S+把+O+V、O+被+S+V、O+由+s+V或由+S+V+ O”几种句式表现形式,它组成的动宾结构特点也符合二价动作动词的特征。

[关键词]晒;句式;动宾结构[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2-0011-02 自从朱德熙先生首先明确地把配价语法思想引进汉语语法研究以后,学术界对现代汉语配价研究予以高度重视,经过近30年的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

配价是一种句法范畴,也是一种语义范畴,同时也是一种句法——语义范畴,综合分析句法和语义关系,现代汉语动词的价有四种,其中的二价动词为强制要求与两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动词。

网络新词“晒”作为人们应用广泛的新词语之一,已经有许多学者在构词、句法、意义等方面做了研究,但没有从动词配价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

笔者通过对其构成的句式和动宾结构的分析,明确“晒”的价位和作为二价动词的用法。

一、“晒”构成的句式分析根据研究者的分析,网络新词晒有以下几种含义:炫耀、分享、展示。

二价动作动词,为典型的及物动词,联系施事和受事两个动元,有[动作][自主]的语义特征,语义配置式为{施事;受事},在意义自足的最小主谓结构中,施事做主语,受事做宾语。

带施事和受事的及物动词“晒”满足二价动作动词的特征,而且能构成如下几种句式:S1:S+V+O;S2:S+把+O+V;S3:O+被+S+V;S4:O+由+s+V 或由+S+V+ O。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相关名词解释1.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族语言的分支。

2.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3.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

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4.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

8.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10.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13.借词:也叫外来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4.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5.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

16.双语现象: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

>17.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8.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际时所使用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9.克里奥耳语:作用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0.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功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22.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的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

《23.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

认知语言学主要内容1内省法语言内省是指语言使用者对认知中凸现的语言的某些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注意。

认知语言学在开创之初,为了构建该学派的理论框架,主要都采用的是内省法的思辨性研究,即研究者通过观察、内省、分析、推理手段等对语言现象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内省研究方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柏拉图是纯粹的心智主义者。

他认为人类先天具有认知世界的能力,可用内省法进行逻辑推理,采用演绎法认识世界,并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

但是,内省法研究语言存在一些天然的缺陷。

首先,主要参照既有的研究文献或语料进行研究,虽然该方法在逻辑上具有演绎的性质,但主观性太强;其次,不同实验主体用内省法得出的实验结果仅适用于解释特定的实验,缺乏普遍的解释力;最后,人类的某些认知功能无法被感觉经验所感知,等等。

2语料库法语料库法是用来记录自然发生的言语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是对书写文本中的片段进行记录。

因此,语料库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给研究人员提供大量的文本信息。

从本质上看,语料库是研究者对于某一语言现象内省的验证。

它能利用计算机存储量大和检索迅速的优势。

近年来,该方法在认知隐喻理论、构式理论及词义理论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为认知语言学的众多理论假设提供了实际的语料支撑,从使用频率上对语言现象的集中趋势进行验证。

语料库法的优点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料库法可以通过频率充分反映某一个语言现象的特征,从而阐明该语言现象在人类心智过程中的无意识性。

这种无意识性往往很难通过有意识的内省法阐明出。

其次,可从语料分析上观察某一语言现象的历时演变过程。

另外,语料的频率统计数据还可以协助研究人员辨认出词语的共现特征。

而在这一点上其他研究方法,尤其就是内省法很难努力做到。

语料库法还能帮助研究人员发现那些与某一语词(表述)意义相近的表述。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有关某情境的表达式集合,如同义词词典。

而内省法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说明人的认知能力不具备这样的信息提取能力。

语料库法最小的弊端是它受到研究者个人主观推论影响。

网络词语_晒_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网络词语_晒_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六、 结语
本文通过对流行语 晒 的来源及语义发展过程的 考察, 认为 晒 虽然属于外来词汇, 但是由于它在汉语中作隐喻性使用时极强 的易识解性, 很快就被汉语驯化, 偏离了其外来词汇的中心范畴, 而 更加接近汉语本身词汇的范畴。由上文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在对外 来词进行翻译的时候 , 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要找到适合目的语使用 者认知规律的语言表达, 只有达到这种标准 , 外来词汇才能迅速为目 的语使用者所接受和使用, 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丰富目的语的目的。 # 参考文献 :
2010 年第 4 期 ( 第 12 卷
No. 4 2010( Vo l. 12
总第 52 期 )
Sum No . 52)
*
网络词语 晒 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 朱俊伟
(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 浙 江 杭州 )

要 : 本文就网络词语 晒 的来源及其认知理据进行了考察 。 晒 是英文 share 的 对应音译 词 , 属于 外来词汇 。 然而
晒 作为动词 隐喻进行识解也能够得出现在所用的展示 , 秀给别人 看的义项 , 与它的 英语对应词 share 的 相关义项 是契 合的 。 所以 晒 作为音译词 , 一进入汉语就因为其方便的可识解性 被汉语驯化了 , 从而得到广泛的使用 。 关键词 : 晒 ; 外来词汇 ; 认知 ; 识解 ; 动词隐喻 DOI: 10. 3969/ j. issn. 1009- 4458. 2010. 04. 158 中图分类号 : H 31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4458( 2010) 04- 0403- 02 语词汇。然而 , 笔者随机调查了一部分学生, 他们都能说出 晒 这个 词在网络上的确切含义, 即拿出自己得意的东西 , 展示给别人看, 有 时有 秀 的意味, 但绝大多数受访对象表示不知道该词是由 share 而来。翟步习( 2003) 指出, 在音译的时候有些词既要表音 , 而且要传 意。曹炜( 2004) 认为音译兼意译词 , 即谐意音译词是外来词定型过 程的终端。也就是说, 音译兼意译词是外来词汉化的最理想形式。 然而, 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两种语码如何能够做到音意俱近? 于 洪颖, 周亚祥( 2008) 依据语言学 内在语言形式 及语音形式的概念, 对音译外来词进行了考察, 认为在对外来词音意兼顾的翻译形式中, 外来词的内部形式均有残留。该种引入方式均考虑到目的语使用 者的认知方式。比如以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可口可乐 ( coca cola) , ( 脱口秀) talk show, 迷你裙 ( miniskirt) 等等。其中, 与可口直接相联 系的就是食品饮料之类的东西, 脱口也与语言相关, 且汉语中有 脱 口而出 的成语。可见那些成功引入汉语并最终固定下来的外来词 汇也必定是那些最接近人们认知方便的词汇。而 晒 这个词的认知 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晒”的词义演变

“晒”的词义演变

《长江丛刊》2019.0259“晒”的词义演变■杜淑琪/广西大学文学院摘 要:“晒”字是从古代汉字“暴”(曝)分化出来的。

其本义是“日光照射、放射。

”后来方言中出现“曬”(晒),逐渐“曬”(晒)在口语里代替了“暴”(曝)字,才兼表“使干”。

随着历史演变“晒”由一个义项逐渐演变为多个义项,其语法功能发生变化,且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也逐渐丰富起来。

可以说“晒”的词义演变是共同语、方言和外来语糅合的结果。

随着网络时代的日新月异,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晒”族词和“晒+X ”结构,“晒”被赋予了“新生”。

“晒”族词大量产生不仅丰富了当代汉语的词汇,也给今后词汇的发展提供了可以仿拟的可能。

关键词:晒 词义演变 结果本文研究的是“晒”的词义在历史中演变的情况,“晒”的本义是什么?包括有哪些词义义项,词义演变的途径以及词义演变的结果。

“晒”在现今作为一个网络流行词汇,其被时代所赋予的新义与其基本义有怎样的关系?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寻“晒”的词义演变过程。

一、“晒”的本义与词义演变要探究“晒”的本义及词义演变情况,必须知道“晒”在历史发展中有哪些词义义项。

我按照历史时间的远近顺序,查找了相关的字典、词典,看看“晒”的词义义项的具体情况。

(一)《说文解字》及相关文献中的解释“晒”被收录在《说文解字》中的字形是“曬”,查阅文献发现“晒”在《说文》中并没有独立的条目,可见“晒”在上古用作“曬”。

《说文·日部》:“曬,暴也。

从日,麗聲。

”《说文·日部》:“暴,晞也。

从日从出,从□从米。

”《说文·日部》:“晞,乾也。

从日希聲。

”暴”即“曝”之古字,于“六书”为会意,示意“太阳出来时用手捧米让太阳把它晒干”。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晒”的解释是:“曬,暴也。

从日,麗聲。

《汉中山靖王传》:‘白日曬光,幽隐皆照。

’曬与釃同意。

散其光也。

所智切。

音变则所賣切。

”从段注看,“晒”字表示的是“放射”义。

网络新词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网络新词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网络新词的认知语言学分析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网络新词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与人类通过认知加工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密不可分。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理想认知模型、隐喻的视角解释近年来网络新流行、丰富和发展的原因。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网络新词生成的方式,对有助于了解网络词汇的认知规律。

关键词:网络新词;认知语言学;隐喻;认知规律网络时代是一个新词迭出的时代,网络新词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在刷新着人们对真实生活的感受与定义,它如同一个平台,既能及时反映新生事物,又能展示人们通过客观世界的体验,对语言的认知加工。

一、网络新词索绪尔认为,新词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与一个全新概念或意义相结合的在语言运用中具有稳定性和复杂性的语言单位。

网络新词指“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

多为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

如你:亲,粉丝:追星族,什么:神马,88:拜拜,GF:女朋友等等。

这样的新词虽然在网络上带来幽默诙谐、个性鲜明的特点,但无法替代原有概念和词义。

本文所探讨的是能构表达新概念、新事物及新现象的网络流行词语,而不是那些无法产生新的语义的汉字、数字和字母所替代的词。

二、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现实的反映但不是直接的反映,而是经过了人脑思维认知方式的过滤。

家族相似性、理想认知模型等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

Taylor(2002:4)指出,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语言形成了人类认知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任何对语言现象的深入分析都是基于人类认知能力的。

“这样就形成了认知语言学一个重要的观点:对现实的感知是认知的基础,认知又是语言的基础,‘现实——认知——语言’三者存在一个依次决定的序列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认知是现实与语言的中介,现实通过认知这个中介对语言发生作用,语言是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语言对认知和现实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因此,认知语言学则应着力描写语言与其他认知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语言是如何在认知基础上形成的,并解释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

网络新词_Hold住_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网络新词_Hold住_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语言研究
网络新词“H old 住”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余红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0715)
摘要:2011 最火热的网络新词莫过于“Hold 住”. “Hold 住”逐 渐替代了流行语“给力” 和“伤不起”,甚至成为有些人的口头禅。 本 文就网络新词“Hold 住”的来源,构词,用法等做了分析;从认知语 言学的家族相似性,隐喻和理想认知模型等视角解释其流行,发展 和丰富的原因。
1 “Hold 住”的概述
1.1 “Hold 住”的来源 这个中英文混用的词,或许早已出现,我们对其熟悉可能是在 2011 年 8 月 9 日的《大学生了没》中,一位名叫 Miss lin 的网友以 夸张另类的造型、一口做作的英语,扭捏妖娆的姿态向大学生们介 绍什么是 Fashion。 其极度夸张搞笑的表演震撼了所有观众,Miss lin 的口头禅是 “整个场面我要 Hold 住”,“Hold 住姐”,“Hold 住 哥”的说法也广泛流传,甚至有以“Hold 住”为名的专辑。 至此“hold 住”一词红遍网络. 1.2 “Hold 住”的构词方式 根据 “hold 住” 运用,“hold 住” 的构词方法主要有三种:(a) “hold 住”主要以“hold 住+X” 构成,组成了我们熟知的动宾搭配。 “hold 住”场面,“hold 住”情感如:Hold 住健康、Hold 住幸福、享受 圆满人生 (凤凰网)(b)“X+hold 住”,偏正短语类型的,如:万元补课 费家长 hold 不住(黑龙江日报)(c)“hold 住”也可以作名词使用,如: 今天我的一个“hold 住”,把全场整了一下。 2.3 “Hold 住”的用法 至于用“hold 住”如何造句,平时说话怎么用,简单说就是:这 句话非常 fashion 非常好用,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比如你在地铁、 商场、办公室等一切公共场合遇到棘手的突发状况,你可以大喊一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阅读:16312009-10-2310:07标签:杂谈1、言语: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包括说话这种动作以及说出来的话。

2、语言: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能够代表一定意义的符号系统。

3、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叫做组合关系,也就是“句段关系”。

它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

4、自主性:就是语言系统内部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规律都可以通过语言系统本身来加以解释,而不需要向外界去寻找解释的理由。

5、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以及一般原理。

6、个别语言学:是研究个别语言的结构体系和结构规则的语言学分支,如汉语言学、美语语言学。

7、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8、超音段音位:也叫非音质音位,它指的是以音高、音强、音长来区别意义的单位,分别叫何等调味、重位和时位。

9、语调:与全句的意思以及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相关的全句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

10、语音:是指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1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12、音位变体: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

13、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音位。

14、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就是最容易分辨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15、音渡:人们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续的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音联”。

网络新词“晒”的形成和发展:语言符号与传播的互动

网络新词“晒”的形成和发展:语言符号与传播的互动

网络新词“晒”的形成和发展:语言符号与传播的互动
唐玉环
【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2(041)005
【摘要】网络新词“晒”是依赖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产生的,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以共享交流为特征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晒”的语义演化又遵循着语言学的规律,首先由英语“share”谐音转用,意义是“分享”,接着和原有语素“晒1”产生相似性联想引申出“公开”、“展示”之义.语言符号是传播的必备载体,但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演化,“晒”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符号与传播的互动.
【总页数】4页(P130-133)
【作者】唐玉环
【作者单位】长沙学院中文与新闻传播系湖南长沙4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网络语言符号的传播特征及其形成 [J], 梅龙宝;范焕珍;桑龙扬
2.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古文化传播——语言符号在仿古建筑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J], 何花
3.人际传播中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构成及特点——以微信社交为例 [J], 杨昕妮
4.人际传播中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构成及特点——以微信社交为例 [J], 杨昕

5.浅析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广告中的非语言符号为例 [J], 曹志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晒是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词 意思就是一起分享回顾你的小学生活

晒是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词 意思就是一起分享回顾你的小学生活

晒是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词意思就是一起分享回顾
你的小学生活
晒:网络用语,类似炫耀,或者是分享的意思。

“晒”作为网上流行语,是来自英文单词share 音译,意分享:有什么好东西拿出来~一下!其由原含义延伸,泛指将自己的罕有物或特殊技能等展现给别人的行为(类似炫耀,也可作一般展示用),与人分享,任人评说。

晒还有不理人的意思。

比喻不理睬、忽视。

有把人扔在外面不管的含义,同“凉”。

比如,“你晒我?”“理理我吧,还晒呢,一会都成腊肠了。

”网络上流行的“晒黑族”,就是把社会上不好的一面,在网络上进行曝光和批判。

当然更多的时候,晒是网民在虚拟空间自我释放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网络生活时尚,亦是一种网络精神,这也是“晒”超乎于“秀”(show)的所在。

时下比较流行的除了晒黑外,还有晒工资、晒宝宝、晒婚(包括晒婚纱照、晒婚房、晒蜜月等) 。

总之,网络时代的“晒”,就是本着“分享你的一切,晒出你的一切可以晒的东西”的指导思想,在网络上与人分享、展示自己的资源,包括创意、资本、装备、人、宠物、生活方式等,而这群人则谓之“晒客”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Lakoff, G. and M. Johnson. M etaphors We Live by[ M] . Chicago: The U 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 [ 2] 曹 炜. 再论现代汉语外来词 [ J] . 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 : 71 - 18. [ 3] 赖 彦 . 汉语借用英语外来词的特点及语用理据 [ J] . 汉语学习, 2008( 3) : 62 - 66. [ 4] 梁姗姗. 说网络语言 晒 [ J] .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 : 97- 98. [ 5]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 [ 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16. [ 6] 于洪颖, 周亚祥 . 从心智形式到内部形式: 对音译外来词的语言创造理解 [ J] . 南昌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144- 147. [ 7] 王 寅. 认知语言学 [ 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416. [ 8] 张建理. 新奇隐喻的动态识解研究[ J]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 5) : 1- 4. [ 9] 翟步习 . 谈谈外来词的译介方式[ J]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2003( 2) : 69- 71.
二、 晒字语义及其来源考察
关于 晒 的语义来源大致上有一个共识, 认为其是英文 share ( 分享) 的谐音。 网络上流行的 晒 也就是把自己最得意的东西, 比
[ 1]
如资源 , 创意, 资本 , 装备, 人, 宠物 , 生活方式等与人分享, 展示给别 人看。这种人被称为 晒一族 , 也就是 晒客 与英文的 sharer 对 应。根据这一共识, 晒 应当与先前流行的 酷 , 秀 等词同属外来 词汇。 根据赖彦( 2008) 研究, 汉语借用英语外来词汇的方式总共有六 种, ( 一) 纯音译 , 如基因( gene) , 海洛因 ( heroin) , 卡通 ( cartoon) , 模 特儿( model) 等 ;( 二 ) 谐意音译 , 如奔驰 ( Benz) , 迷你 ( mini) , 可口可乐 ( coca cola) 等; ( 三) 半音半意译 , 如: 因特网( internet ) 、 呼啦圈( hulahoop) 、 迷你裙( miniskirt ) 、 唐宁街( Downing Street ) 等; ( 四 ) 仿译, 是 指将英语外来词的内部成分与对应的汉字翻译过来的一种借用方 式, 如热狗 ( hot dog) , 猎头( head- hunter) , 宽带 ( broad band) 等; ( 五 ) 意译。比如峰 会 ( summit ), 热 线 ( hot line) , 硬件 ( hardware) , 软件 ( software) 等 ;( 六) 语码转换 , 即语篇中出现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字。 比如, 生活中我们常会提到的 MP3,DVD, BBC 之类的英语词汇。 依照上面的分类, 晒 应当是属于 share 的谐意音译的对应汉
六、 结语
本文通过对流行语 晒 的来源及语义发展过程的 考察, 认为 晒 虽然属于外来词汇, 但是由于它在汉语中作隐喻性使用时极强 的易识解性, 很快就被汉语驯化, 偏离了其外来词汇的中心范畴, 而 更加接近汉语本身词汇的范畴。由上文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在对外 来词进行翻译的时候 , 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要找到适合目的语使用 者认知规律的语言表达, 只有达到这种标准 , 外来词汇才能迅速为目 的语使用者所接受和使用, 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丰富目的语的目的。 # 参考文献 :
一、 引言
近年来 晒 X 之类的表达在网络上十分流行, 成为年轻人口中 的一个时髦词汇。打开网络 , 翻开报刊随处可见与 晒 相关的表达。 比如, 晒工资, 晒年终奖, 晒网价, 晒照片, 晒秘密, 论坛网友晒宝, 晒 晒我的启蒙老师, 我也出来晒晒, 晒瘾, 经典晒事, 晒稀奇, 经典的一 晒, 晒出品味, 晒出生活, 每个人都是晒客。今天你晒了么? 甚至有 人高呼 , 只有你想不到的, 没有你晒不了的。由上面的众多例子我 们可以看出 晒 这个词的超强构词能力, 下文将重点对其语义的演 变与发展进行分析。
三、 share 及 晒 的语义内涵及认知
根据新牛津大词典, share 作为动词的基本含义为 have a por tion of ( something) with another or others , 既 与 ∀分享的含义 。 在该义项下还有 tell someone about ( something), especially something personal( 向 ∀倾诉 ( 尤指 隐私) ) 的更为 细致的意义。笔者也通过 Google 在互联网上对 share 一词进行了搜索, 发现绝大多数 share 归 属于分享这一义项。即使从语义的演变上来看后一个义项也应该 是属于分享义的引申与扩展。心情 , 隐私之类的东西往往是看不到、 摸不着的, 与 share 进行搭配也只能是告诉他人的意思。然而 , 在进 入网络之后, 可以 share 的东西范围变得更为广泛, 不再局限与心 情, 隐私之类抽象的东西。
*
收稿日期 : 2010- 03- 15 作者简介 : 朱俊伟 ( 1982- ) , 男 , 河南南阳市人,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语义学 , 认知语言学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0 年第 4 期 ( 第 12 卷
总第 52 期 )
晒 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 : 把东西放在太阳光下使它干燥 ; 人或物在阳光下吸收光和热 : 比如晒被子, 晒粮食等等。可见 晒 本 来并无 share 的告诉别人, 专门让别人知道的意思。然而即使我们 不知道 share, 在我们第一次遇到 晒工资 之类的表达时, 我们都能 够理解这个 晒 的含义, 在识解上不存在任何困难。下面以 晒工 资 为例, 对 晒 这个词的语义生成过程进行模拟。 束定芳 (2000) 指出人们常常从已有的词汇中借用描述同样形状 或功能的词汇来临时替代尚未出现表示某一新的概念的词汇 , 该种 替代在其他语言使用者得到默许时, 很可能就会成为该词的一个新 的义项。他还指出, 某个词的使用频率越高, 其义项就可能越多, 其 中许多义项是通过借用或隐喻的方式增加的。对于隐喻和一词多 义之间的密切关系, 以前的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 晒 作为网络词汇使用时词义的扩展跟隐喻也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传统汉语中 晒 这个动词在一般的语境下 , 激发的往往是诸 如阳光 , 热量, 水分, 蒸发之类的概念。其暗含的动作对象应该是包 含湿气 , 能够来晒的实实在在的物品。而工资在此处指的是自己应 得的劳动报酬的一个金额, 连实实在在的货币都不是。所以在 晒工 资 这个搭配中, 动词 晒 与其逻辑宾语工资属于语义上的非正常搭 配。然而在实际的交际过程当中 , 晒工资 这样的搭配又必须寻求 语义上的合理解释。 Lakoff& Johnson( 1980) 曾指出, 隐喻是不仅仅是 关乎语言的, 它与思维也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 对 晒工资 这样的非常规搭配 , 我们可以借助隐喻进行解读。从词 类的角度隐喻可分为名词隐喻, 动词隐喻, 形容词隐喻等等。其中 , 动词隐喻是指语句中主语或宾语与动词之间非常规搭配构成的隐 喻( 王寅, 2006) 。据此, 晒工资 应当属于典型的动词隐喻。在对隐 喻句子进行识解的过程中 , 某些特定概念的激活, 凸显是极为必要 的。在 晒被子 , 晒粮食 这种正常化的语义搭配中 , 凸显的就是温 度上升 , 水分蒸发的认知要素。然而在 晒工资 的这种非正常搭配 中, 放到太阳下, 为众人所知的认知要素会被激发并得到凸显。凸显 后的认知要素与工资所在认知域的结合使这种搭配得到合理的识 解, 就是把工资公布出来让别人知道。 这种搭配 一开始 是作 为新 奇隐 喻而 出现 的。根 据张 建理 ( 2008) , 解喻者从感知到成功识解隐喻的整个过程分为隐喻衔接 , 局域激活 , 隐喻连贯三个阶段。任何合理的新奇隐喻在交际过程 中都可以的到合理识解。在识解隐喻的三个阶段当中都要依赖语 境对识解过程进行调整和修正。比如在正常的语境中 , 晒被子自 然而然就做非隐喻处理, 而晒照片就更倾向于用作为隐喻句进行 识解。然而语境变化之后两者的识解方式可能完全倒过来。晒被 子也可以被认为是在网上展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被子 , 晒照片 却有可能是因为照片受潮或者不小心弄湿之后放到太阳下晒干。 然而不管怎样 , 晒 这个词在与不能晒的物体进行隐喻性的搭配 之后 , 公开展出 , 故意让别人知晓的义项就固定下来 , 语 晒 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 朱俊伟
(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 浙 江 杭州 )

要 : 本文就网络词语 晒 的来源及其认知理据进行了考察 。 晒 是英文 share 的 对应音译 词 , 属于 外来词汇 。 然而
晒 作为动词 隐喻进行识解也能够得出现在所用的展示 , 秀给别人 看的义项 , 与它的 英语对应词 share 的 相关义项 是契 合的 。 所以 晒 作为音译词 , 一进入汉语就因为其方便的可识解性 被汉语驯化了 , 从而得到广泛的使用 。 关键词 : 晒 ; 外来词汇 ; 认知 ; 识解 ; 动词隐喻 DOI: 10. 3969/ j. issn. 1009- 4458. 2010. 04. 158 中图分类号 : H 31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4458( 2010) 04- 0403- 02 语词汇。然而 , 笔者随机调查了一部分学生, 他们都能说出 晒 这个 词在网络上的确切含义, 即拿出自己得意的东西 , 展示给别人看, 有 时有 秀 的意味, 但绝大多数受访对象表示不知道该词是由 share 而来。翟步习( 2003) 指出, 在音译的时候有些词既要表音 , 而且要传 意。曹炜( 2004) 认为音译兼意译词 , 即谐意音译词是外来词定型过 程的终端。也就是说, 音译兼意译词是外来词汉化的最理想形式。 然而, 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两种语码如何能够做到音意俱近? 于 洪颖, 周亚祥( 2008) 依据语言学 内在语言形式 及语音形式的概念, 对音译外来词进行了考察, 认为在对外来词音意兼顾的翻译形式中, 外来词的内部形式均有残留。该种引入方式均考虑到目的语使用 者的认知方式。比如以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可口可乐 ( coca cola) , ( 脱口秀) talk show, 迷你裙 ( miniskirt) 等等。其中, 与可口直接相联 系的就是食品饮料之类的东西, 脱口也与语言相关, 且汉语中有 脱 口而出 的成语。可见那些成功引入汉语并最终固定下来的外来词 汇也必定是那些最接近人们认知方便的词汇。而 晒 这个词的认知 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