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第六章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圣才出品】
第6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6.1 复习笔记本章考点: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超前-滞后校正设计。
一、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1.系统带宽的确定若输入信号的带宽为0~ωb,则控制系统的带宽频率通常取为:ωb=5~10ωM,且噪声信号集中起作用的频带ω1~ωn需处于0~ωb之外。
2.校正方式(1)串联校正(重点)连接方式见图6-1-1。
图6-1-1 串联校正装置【特点】串联校正比较简单,易于对信号进行各种形式的变换,一般安置在前向通道中能量较低的部位,但需注意负载效应的影响。
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
(2)反馈校正连接方式见图6-1-2。
图6-1-2 反馈校正装置【特点】反馈校正信号从高功率点向低功率点传递,一般不需附加放大器,还可以抑制参数波动及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元件数也往往较少。
(3)前馈校正①前馈校正作用于输入信号:将输入信号作变换,改善系统性能。
②前馈校正作用于扰动信号:对扰动信号测量,变换后送入系统,抵消扰动的影响。
(4)复合校正复合校正是在反馈回路中,加入前馈校正通路。
3.基本控制规律(1)比例(P)控制规律(见图6-1-3)图6-1-3 比例控制器框图【特点】只变幅值,不变相位,可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但会降低系统的稳态性能,一般不单独使用。
(2)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见图6-1-4)图6-1-4 比例-微分控制器框图【特点】PD控制具有超前调节的作用,能反应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产生早期的有效校正信号,增大阻尼,改善系统稳定性。
(3)积分(I)控制规律(见图6-1-5)图6-1-5 积分控制器框图【特点】有利于稳态性能的提高;相当于在原点处加了一个开环极点,引入90°相位滞后,对系统稳定性不利,一般也不单独使用。
(4)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见图6-1-6)图6-1-6 比例-积分控制器框图【特点】用于串联校正时,在原点处加了一个开环极点,同时也在-1/T i处加了一个开环零点,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型别,改善稳态性能。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习题答案(附带例题课件)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采用 MATLAB 软件上机进行实验,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以数字仿真技术为核 心,实现对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验证以及控制系统设计。 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在 MATLAB 软件的基本使用、编程调试、仿真实验数订人:杨志超 大纲审定人:李先允 制订日期:2005 年 6 月
5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实验通过上机使用 MATLAB 软件, 使学生初步掌握 MATLAB 软件在控制理论中的 基本应用,学会利用 MATLAB 软件分析控制系统,从而加深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认识,帮助理解经典自动控 制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上机实验, 要求学生对 MATLAB 软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掌握 MATLAB 软件中基本数组和矩阵的表示方法,掌握 MATLAB 软件的基本绘图功能,学会 MATLAB 软件中自动控制理论 常用函数的使用,学会在 MATLAB 软件工作窗口进行交互式仿真和使用 M_File 格式的基本编程方法,初步 掌握利用 MATLAB 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设计,让学生得到撰写报告的基本训练。
4.频率法反馈校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讲)
(七)非线性控制系统 了解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的区别,了解非线性特性和非线性系统的主要特征,学会非线性系统的描 述函数分析方法,了解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选讲) 。
3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1.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 2. 典型非线性特性、非线性系统的主要特征 3. 描述函数定义、应用条件和求取方法 4. 应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5. 非线性系统自激振荡分析和计算 6. 介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选讲)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 胡寿松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 一 章1-1 图1-2是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在任意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 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块图。
图1-2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解:被控对象:水箱;被控量:水箱的实际水位;给定量电位器设定水位r u (表征液位的希望值r c );比较元件:电位器;执行元件:电动机;控制任务:保持水箱液位高度不变。
工作原理:当电位电刷位于中点(对应r u )时,电动机静止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开度,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从而使液面保持给定高度r c ,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量发生变化时,液面高度就会偏离给定高度r c 。
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由中点位置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进水阀门向减小开度的方向转动,从而减少流入的水量,使液面逐渐降低,浮子位置也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电动机的控制电压为零,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r c 。
反之,若液面降低,则通过自动控制作用,增大进水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面升高到给定高度r c。
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1-10 下列各式是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其中c(t)为输出量,r (t)为输入量,试判断哪些是线性定常或时变系统,哪些是非线性系统?(1)222)()(5)(dt t r d t t r t c ++=;(2))()(8)(6)(3)(2233t r t c dt t dc dt t c d dt t c d =+++; (3)dt t dr t r t c dt t dc t )(3)()()(+=+; (4)5cos )()(+=t t r t c ω; (5)⎰∞-++=t d r dt t dr t r t c ττ)(5)(6)(3)(;(6))()(2t r t c =;(7)⎪⎩⎪⎨⎧≥<=.6),(6,0)(t t r t t c解:(1)因为c(t)的表达式中包含变量的二次项2()r t ,所以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章PI
T 1 t g 1T 2 t g 1 T 2
j
0:
A01,000
:
1 0
1 0
A1, 00
1' T11T2,A1TT 21 T 22 T1
精选PPT课件
28
§6—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滞后—超前网络(续)
此时 tg 1 ttg g 11 'T 1 t g 1 T 21 ', tg 2 t g t g 1 1 ' t g 11 'T 2
3串联综合校正超前滞后滞后超前希望特性法2串联综合校正超前滞后滞后超前希望特性法3并联综合校正校正方法与步骤设计控制系统时首先根据实际生产的要求选择受控对象如温控系统选温箱调速系统选电机等等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6—1 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6—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6—3 串联校正 §6—4 反馈校正 §6—5 复合控制
其中 KpR R1 2, TR2C2, R1C
7、惯性环节:Gc
Kp 1 Ts
其中
Kp
R2 R1
,T R2C 精选PPT课件
34
§6—3 串联校正
将时域指标转化为频域指标后:稳定性为 ,Lg
暂态性能为 c,b,r,Mr;稳态性能为K。串联校正中
常采用超前、滞后、滞后—超前三种方式。
一 、超前校正:
精选PPT课件
9
§6—1 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性能指标(续)
%e 12 10% 0
ts 4n, cts t8g
2、高阶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1
M r sin
% 0.1 60.4M r110% 01M r1.8
精选PPT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第6章
图 6-1 串联校正
为了减少校正装置的输出功率,降低系统功率损耗和成本,串联校正装置一般装设在前 向通道综合放大器之前,误差测量点之后的位置。串联校正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但需附加放大器,且对于系统参数变化比较敏感。 串联校正按照校正装置的特点分为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校正后系统开 环传递函数为
6.1.2
常用的校正方法
在线性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校正设计方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类。分析法又称试探法。 用分析法设计校正装置比较直观,在物理上易于实现,但设计过程带有试探性,要求设计者 有一定的工程经验。综合法又称为期望频率特性法。这种设计方法物理意义明确,但校正装 置传递函数可能较为复杂,在物理上不易于实现。 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位置,以及它和系统固有部分的联结方式不同,通常可分为串 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等。 1.串联校正 串联校正是指校正装置 Gc(s)接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与固有部分 Go(s)成串联连接的方 式,如图 6-1 所示。
5
a) 增加低频增益
b) 改善中频段斜率 图 6-4 校正前后对数幅频特性
c) 兼有两种补偿
以上三种情况需要不同的校正装置来实现。总之,校正后的控制系统应具有足够的稳定 裕量,满意的动态响应和稳态精度。但是。当难以使系统所有指标均达到较高的要求时,则 只能根据不同类型系统的要求,有侧重地解决。
6.2
1. 校正装置 控制系统的校正装置可以是电气的、机械的或其它性质的物理元部件。常用的电气校正 装置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 常见的无源校正装置有 RC 双端口电路网络、微分变压器等。这种校正网络原理、线路 简单,容易理解,且无需外加直流电源;但其缺点是本身没有增益,负载效应明显,因此, 在接入系统时为消除负载效应,一般需增设隔离放大器。有源校正装置是以运算放大器为核 心元件的有源电路网络。由于运算放大器本身具有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的特点及较强的 带负载能力,接入系统时不需外加隔离放大器,而且这种校正网络调节使用方便,因此被广 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 2. 校正目标 频域法校正主要是改善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形状,其目标就是通过增设适当的 校正环节,使校正后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三个频段都能满足要求。即: (1) 低频段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斜率,以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因此校正后的系统应该是 Ⅰ型或Ⅱ型系统。 (2) 中频段的截止频率 ωc 要足够大,以满足动态快速性的要求;中频段的斜率要求为 -20dB/edc,并有足够的宽度,即 H = 4~20,以满足相对稳定性的要求。 (3) 高频段要有较大的负斜率,一般应≤-40dB/edc,以满足抑制高频噪声的要求。 这样,从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来看,需要进行校正的情况通常可分为如下三种基 本类型。 (1) 如果一个系统是稳定的,而且有满意的动态性能,但稳态误差过大时,必须增加低 频段增益以减小稳态误差,如图 6-4 a 中虚线所示,同时尽可能保持中频段和高频段不变。 (2) 如果一个系统是稳定的,且具有满意的稳态精度,但其动态响应较差时,则应改变 特性的中频段和高频段,如图 6-4 b 中虚线所示,以改变截止频率和相位裕量。 (3) 如果一个系统无论其稳态还是动态响应都不满意,就是说整个特性都需要加以改 善,则必须通过增加低频增益并改变中频段和高频段的特性,如图 6-4 c 中虚线所示,这样系 统就可以满足稳态和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
6-2 设单位反馈 统 开环 函 为
试设计 联 前校正装置, 统满
(1) 角裕度r≥45°;
(2) 单位
入下 态 差
下 标:
(3)截止频率ωc≥7.5rad/s。
解: 开环
取
则开环 函 为:
令
,解得校正前
rad/s
则校正前 角裕度为:
不 合题 要求,
前校正。
取
rad/s,可得:
,可得:
则 前校正环节 校正后 统开环 其 角裕度为
统性能得:
3.某 反馈 统开环 函
合要求。
(1)求 统 角裕度 幅 裕度。
(2) 角裕度
联 前校正 联滞后校正 主要特点。为 统
,试分 统应
联 前校正还 联滞后校正?
[
技 2009 ]
解:(1)求截止频率与
裕度:
求幅 裕度:
(2)要 节 校正。
统 角裕度
,
前校正,则需要校正环
不合
前校正,可以
联滞后
为 习重点, 此,本 分也就没
考 题。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6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6-1 设 单位反馈 火炮
统,其开环 函 为
若要求 统最 2°,试求:
出速度为12°/s, 出位置
许 差小
(1) 满 上 幅 裕度;
标 最小K ,计 该K 下 统
角裕度
(2) 前
前校正网络
计 校正后 统 能影。
角裕度 幅 裕度,
解:(1) 题可
则 统 特征表 式为
统特征 为:
令
,则
则
可得:
所以 统 状态 应为
(2)求 统 出范 最小 刻t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著科学出版社课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著) 科学出版社课后答案《自动控制原理》是胡寿松编著的一本关于自动控制原理的教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适用于自动化、电气、机械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使用。
本书一共分为十一章,包括控制系统基础、传递函数与系统的时域特性、系统的频域特性、稳定性分析、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校正器设计、状态空间法、观测器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非线性系统控制等内容。
每一章都有相应的习题,用于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一章:控制系统基础1. 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对被控对象进行测量和判断,从而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一种系统。
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控制方式的不同,控制系统可以分为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2.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测量元件、判断元件、执行元件和反馈元件组成。
3. 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
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稳定性、灵敏度、精度和动态性能等。
第二章:传递函数与系统的时域特性1.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传递函数是描述控制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函数。
传递函数具有线性性、时不变性和因果性等性质。
2. 系统的时域特性。
系统的时域特性包括阶跃响应、冲击响应和频率响应等。
第三章:系统的频域特性1. 频域特性的概念。
频域特性是指系统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的响应情况。
2. 振荡特性的判据。
系统振荡的判据是极点的实部为零和虚部不为零。
第四章:稳定性分析1. 稳定性的定义。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无穷远时间内对于有限输入的响应趋于有限。
2. 稳定性的判据。
稳定性的判据包括判别函数法、根轨迹法和Nyquist稳定判据等。
第五章:根轨迹法1. 根轨迹的概念和性质。
根轨迹是描述传递函数极点随参数变化而运动轨迹的图形。
2. 根轨迹的绘制方法。
根轨迹的绘制方法包括定性法和定量法。
第六章:频率响应法1. 频率响应的概念和性质。
频率响应是指系统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的响应情况。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习题答案
119第六章习题及解答6-1 试求下列函数的z 变换T ta t e =)()1(()()223e t t e t=- 21)()3(ss s E +=)2)(1(3)()4(+++=s s s s s E解 (1)∑∞=---=-==0111)(n nnaz z azza z E(2)[]322)1()1(-+=z z z T t Z由移位定理:[]333323333232)()()1()1(TTTTTTte z ez zeT ze ze zeT et Z -----+=-+=(3)22111)(ssss s E +=+=2)1(1)(-+-=z Tz z z z E (4)21)(210++++=s c s c sc s E21)1(3lim212)2(3lim23)2)(1(3lim221100=++=-=-=++==+++=-→-→→s s s c s s s c s s s c s s s2211223+++-=s s s)(22)1(23)(2TT e z ze z z z z z E ---+---=6-2 试分别用部分分式法、幂级数法和反演积分法求下列函数的z 反变换。
120()()()()11012E z z z z =-- 211213)()2(---+-+-=z zz z E 解 (1))2)(1(10)(--=z z zz E① 部分分式法)12(10210110)()2(10)1(10)(210110)2)(1(10)(-=⨯+⨯-=-+--=-+--=---=nnnT e z zz z z E z z z z zz E② 幂级数法:用长除法可得+-+-+-=+++=+-=--=---)3(70)2(30)(10)(7030102310)2)(1(10)(*3212T t T t T t t e z z z z z z z z z z E δδδ③ 反演积分法[][])()12(10)()12(10210110)(210110lim)(Re 10210lim)(Re 0*221111nT t t e nT e z zzz E s z z z z E s n nnnnnz z n nz z n --=-=⨯+⨯-=⨯=-=⋅-=-=⋅∑∞=→→-→→-δ(2) 2221)1()13(12)13(213)(-+-=+-+-=+-+-=--z z z z z z z zz zz E① 部分分式法∑∑∞=∞=---=-⎥⎦⎤⎢⎣⎡--=⨯--=----=----=--=0*222)()32()(32)()(132)(13)1(2)(13)1(2)1(31)(n n nT t n nT t nT Tt e t t Tt e z z z z z E z z z z zz E δδ121② 幂级数法:用长除法可得--------=-----=+-+-=---)3(9)2(7)(5)(3)(9753123)(*32122T t T t T t t t e zzzz z z z z E δδδδ③ 反演积分法[][]12111)3(lim!11)(Re )(-→→-⋅+-=⋅=n s z n zz zdzd z z E s nT e[]32)1(3lim 11--=++-=-→n nzz n n ns∑∞=---=*)()32()(n nT t n t e δ6-3 试确定下列函数的终值()()()11112E z Tzz =--- )208.0416.0)(1(792.0)()2(22+--=z z z zz E解 (1)∞=--=---→21111)1()1(lim zTz z e z ss(2)1208.0416.01792.0208.0416.0792.0lim)()1(lim 2211=+-=+-=-=→→z z zz E z e z z ss6-4 已知差分方程为c k c k c k ()()()-+++=4120初始条件:c(0)=0,c(1)=1。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6章)【圣才出品】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5.1复习笔记本章考点:幅相特性曲线、伯德图的绘制,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稳定裕度计算。
一、频率特性1.定义幅频特性:稳态响应的幅值与输入信号的幅值之比A(ω)。
相频特性:稳态响应与正弦输入信号的相位差φ(ω)。
频率特性: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在复平面上构成的一个完整向量G(jω)=A(ω)e jφ(ω)。
2.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重点)(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幅相曲线或极坐标图),横坐标为开环频率特性的实部,纵坐标为虚部, 为参变量。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伯德图),由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对数幅相频特性曲线两幅图组成:①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表示L(ω)=20lgA(ω),单位是分贝,记作dB;②对数相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为φ(ω),单位为度“°”。
(3)对数幅相曲线(尼科尔斯图),横坐标表示频率特性的相角φ(ω),纵坐标表示频率特性的幅值的分贝数L(ω)=20lgA(ω)。
二、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1.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一些主要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总结如表5-1-1所示。
表5-1-1典型环节频率特性曲线总结2.开环幅相曲线绘制步骤(1)确定开环幅相曲线的起点(ω=0+)和终点(ω=∞),确定幅值变化与相角变化。
(2)计算开环幅相曲线与实轴的交点。
令Im[G(jωx)H(jωx)]=0或φ(ωx)=∠G(jωx)H(jωx)=kπ(k=0,±1,…)称ωx为穿越频率,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与实轴交点的坐标值为Re[G(jωx)H(jωx)]=G(jωx)H(jωx)。
(3)分析开环幅相曲线的变化范围(象限、单调性)。
3.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绘制步骤(1)开环传递函数典型环节分解并确定一阶环节、二阶环节的交接频率;(2)绘制低频段渐近特性线:在ω<ωmin频段内,直线斜率为-20vdB/dec;(3)作ω≥ωmin频段渐近特性线,交接频率点处斜率变化表如表5-1-2所示。
胡寿松版完整答案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1 请解释下列名字术语:自动控制系统、受控对象、扰动、给定值、参考输入、反馈。
解: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由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组成;受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扰动:扰动是一种对系统的输出产生不利影响的信号。
如果扰动产生在系统内部称为内扰;扰动产生在系统外部,则称为外扰。
外扰是系统的输入量。
给定值:受控对象的物理量在控制系统中应保持的期望值参考输入即为给定值。
反馈:将系统的输出量馈送到参考输入端,并与参考输入进行比较的过程。
2 请说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解:作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应该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①被控对象:所谓被控对象就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②执行部件:根据所接收到的相关信号,使得被控对象产生相应的动作;常用的执行元件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③给定元件:给定元件的职能就是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即参考量);④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被控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参考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常用的比较元件有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和电桥等。
⑤测量反馈元件:该元部件的职能就是测量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需要将其转换成为电量。
常用的测量元部件有测速发电机、热电偶、各种传感器等;⑥放大元件: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如电压偏差信号,可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晶闸管等组成的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
⑦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用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用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常用的校正元件有电阻、电容组成的无源或有源网络,它们与原系统串联或与原系统构成一个内反馈系统。
3 请说出什么是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各有什么优缺点?解:反馈控制系统即闭环控制系统,在一个控制系统,将系统的输出量通过某测量机构对其进行实时测量,并将该测量值与输入量进行比较,形成一个反馈通道,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控制系统;开环系统优点:结构简单,缺点:控制的精度较差;闭环控制系统优点:控制精度高,缺点:结构复杂、设计分析麻烦,制造成本高。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六章高级课堂
系统最直接的指标一般都是在时域里提出的,系统综合往往在频域 里比较方便需要转换。但在频域里设计完后,控制器要经验证。
频域性能与时域性能有对应关系,不同频段有对应了不同的时域 性能。
✓低频段:影响稳态性能。 ✓中频段:影响动态性能。 ✓高频段:影响抗干扰性能。
0.1
1
c 2.3
L( ) 两个转折频 率
低频段1/s
-20db/dec 位置确定1
K 1/ 30
10
100
'c
位置确定2
ω=5处,斜 率增加-20
ω=10处,斜 率增加-20
27.6o
270o ( )
若能保持相频、曲扶线贫不低变频,段幅不频变特,性幅下频移中会、如高何?
能频满段足下动移态,指就标能要同求时,满但足影动响、高静静等态课态堂性要能求。。
增加PD校正后,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s) KF (1s) /(Js2 KPs KP )
效果:1)增加了阻尼;2)增加了一个
闭环零点;3)不影响稳态误高差等。课堂
5
➢积分(I)控制规律
一般很少单独使用。 ➢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
一般很少单独使用。 例6-2:设系统如图,分析 R(s)
PI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 影响。
1 bTs 1 Ts
其中:b R2 1 R1 R2
T (R1 R2 )C
ui (t)
L( )
0
R1
R2 C
uo (t)
10 lg b
1/T
( )
20lgb 0
m
90o
1/ bT 零极点分布
1/T m 1/ bT
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第六章习题答案
1 ess < 15
(3)截止频率 ω c ≥ 7.5rad / s 。
rad
1 解: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由于 ess < rad ,所以 K >15 取 K = 20 15 20
这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s) =
s(s +1)
2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习题解答 电三刘晓峰制作
其对数频率渐进曲线如下: -20 26 L(ω)
L(ω)
-20 1
-40 4 -40 ω3 ω
-60
校正后的系统传递函数为:
5(s / ω 2 +1) G(s)Gc(s) = s(s /ω 1 +1)(0.25s +1)(s /ω 3 +1)
设校正后的截止频率 ω c = 2 ω 2 = 0.2
5*ω c *5 1,经计算得 ω 1 = 2/ 25 则 A(ω c ) = = ω cω c /ω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习题解答 电三刘晓峰制作
6-2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K G(s) = s(s + 3)(s + 9)
(1)如果要求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超调量 σ % = 20% ,试确定 K 值; (2)
根据所求得的 K 值,求出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调节时间 ts ,以及静态速度误差系 数 Kv 。
c
′
− arctanω
c
′
− arctan 0.25ω
c
′
= −900 + 760 −89.20 −140 − 3.60 = −120.80 γ (ω c) =ϕ(ω c) +1800 = 59.20
(2)设校正后系统希望的频率特性如下: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胡寿松第六版自控答案
X 0 (s) =
f1 f2s2 + ( f1K2 + K1 f2 )s + K1K2
= K1K2
K 1
K2
X i (s) f1 f2s2 + ( f1K2 + K1 f1 + K1 f2 )s + K1K2
f1 f2 s2 + ( f1 + f2 )s +1+ f1
K1 K 2
K 1
K2
K2
( f1 s + 1)( f 2 s + 1)
于是传递函数为
X 0 (s) =
f1
X i (s) ms + f1 + f 2
②图 2—57(b):其上半部弹簧与阻尼器之间,取辅助点 A,并设 A 点位移为 x ,方向朝下;而在其下半部工。
引出点处取为辅助点 B。则由弹簧力与阻尼力平衡的原则,从 A 和 B 两点可以分别列出如下原始方程:
K1 (xi − x) = f (x& − x&0 )
=
1 C2s
(R2C2s + 1) =
1 C2
s
(T2
s
+ 1)
所以: U 0 (s) = Z 2 =
1 C2
s
(T2
s
+
1)
=
(T1s + 1)(T2 s + 1)
Ui (s)
Z1 + Z2
R1 T1s +
1
+
1 C2
s
(T2
s
+
1)
R1C2 s + (T1s + 1)(T2 s + 1)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六章
闭环传递函数为 ( s) 1 /( Js 2 1) 增加PD校正后,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s) K F (1 s) /( Js 2 K Ps K P )
效果:1)增加了阻尼;2)增加了一个 闭环零点;3)不影响稳态误差。
积分(I)控制规律 一般很少单独使用。 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 一般很少单独使用。
L( ) 20 lg a
( )
1 / aTa 1 / Ta 1 / Tb
a / Tb
表6-1 常见的无源 校正网络
• 有源校正装臵
用运算放大器来构成的校正装臵,由于装臵工作时,除了连接输入
和输出端外,换需外接电源(功率源),称为有源装臵。
同样的校正装臵,可以用无源网络也可用有源网络来实现,从功能
1/ T 1 / aT 零极点分布
最大超前角计算
(a 1)T ( ) tan (aT ) tan (T ) tan 1 aT 2 2 极值点 m 1 / aT ,即极值点在1 / aT 和 1 / T 的几何中心。
1 1 1
最大超前角
m tan 1
0 40
低频段1/s -20db/dec
位臵确定1: 与ω=1的交 点位臵 位臵确定2: 延长线与ω 轴的交点位 臵 100 ω=1处,增 加一贯性环 节,斜率增 加-20
20 lg K 20
1
K 1/ 10
4 .4
( )0.1
90o 180o
10
36.9o 12.8o
④比较期望系统与实际系统的差,确定校正量 在期望的截止频率 "c 4.4rad / s 处,幅值为-6db,相角为-167.2o 20 lg Gc ( j "c ) 6db Gc ( j "c ) 32.2o "c 4.4rad / s 时, 校正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s) =
400 s (0.01s + 1)
2
试问: (1)这些校正网络特性中,哪一种可使已校正系统的稳定程度最好? (2)为了将 12Hz 的正弦噪声削弱 10 倍左右,你确定采用哪种校正网络特性? 解:三种校正网络传递函数分别为: (a) Gc ( s ) =
s +1 s / 0.1 + 1 s / 10 + 1 (b) Gc ( s ) = s / 100 + 1
这时
ϕ (ω c ) = −900 + arctan 5ω c − arctan( 25ω c / 2) − arctan 0.25ω c − arctan(ω c / ω 3 )
= −900 + 84.30 − 87.7 0 − 26.60 − arctan(ω c / ω 3 ) = −1350
系统不稳定,需要加串联校正装置。 设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为: ω c = 50 ,校正后系统希望的对数幅频渐进曲线如下:
−1
, σ % ≤ 15% , t s 减小两倍以上。
通过计算得到这时 K = 54.8 这时系统呈现二阶系统特性,这时系统的 ξ = 0.457 (2) t s =
ω n = 2.35
3.5
ξω n
=
3.5 = 3.26 s 0.457 * 2.35
54.8 = 2.03 27 K (3) K V = lim sG ( s ) = ≥ 20 所以 K ≥ 540 s →0 27
0
−1
;
解:由题目给定的条件(1) ,取 K = 250 系统校正前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如下:
-20 28
L(ω)
-40 100 ω -60 10
-12
截止频率为: ω c = 50
ϕ (ω c ) = −90 0 − arctan ω c / 10 − arctan ω c / 100 = −90 0 − 78.7 0 − 26.6 0 = −195.30 γ (ω c ) = ϕ (ω c ) + 180 0 = −15.30
-20 24
-40 ω 0.5 2
截止频率为: ω c = 2
ϕ (ω c ) = −90 0 − arctan 2ω c = −90 0 − 76 0 = −166 0 γ (ω c ) = ϕ (ω c ) + 180 0 = 14 0
4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习题解答
系统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 s )Gc ( s ) =
5(16s + 1) s(320s + 1)( s + 1)(0.25s + 1)
这时
ϕ (ω c ) = −900 + arctan 16ω c ′ − arctan 320ω c ′ − arctan ω c ′ − arctan 0.25ω c ′
= −90 0 + 76 0 − 89.2 0 − 14 0 − 3.6 0 = −120.80
G ( s )Gc ( s ) =
8(10 s + 1)(2s + 1) 8(10s + 1) 8( s / 0.1 + 1) = = s (2s + 1)(100 s + 1)(0.2s + 1) s (100s + 1)(0.2s + 1) s ( s / 0.01 + 1)( s / 5 + 1)
系统不稳定,需要加串联校正装置。设采用滞后校正,校正后系统希望的对数幅频渐进曲线 如下:
-20 -40 14 -20 ω1 ω2
L(ω)
-40 4 1 ω -60
-10 -40
-60
校正后的系统传递函数为:
G ( s )Gc ( s ) =
5( s / ω 2 + 1) s( s / ω1 + 1)( s + 1)(0.25s + 1)
这时: K V = lim sG ( s ) =
s →0
6-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习题解答
G( s) =
K s( s + 1)
试设计一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如下指标: (1)相角裕度 γ ≥ 45 ;
0
(2)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ess <
1 rad 15
G ( s )Gc ( s ) + 1)(T3 s + 1) ( s / ω1 + 1)( s / ω 2 + 1)( s / ω 3 + 1)(T1 s + 1)(T4 s + 1)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8 s( 2 s + 1)
若采用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3)截止频率 ω c ≥ 7.5rad / s 。 解: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由于 ess < 这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 ( s ) = 其对数频率渐进曲线如下: -20 26 L(ω)
1 rad ,所以 K > 15 取 K = 20 15
20 s ( s + 1)
-40 ω 1 4.47
截止频率为 ω c = 4.47 ,相角裕量 γ (ω c ) = 12.6 不满足要求。
= −90 0 + 82.9 0 − 89.3 0 − 9 0 = −105.4 0
γ (ω c ) = ϕ (ω c ) + 180 0 = 74.6 0
6-7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s) =
K s ( s + 1)(0.25s + 1)
−1
0
(1)若要求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K v ≥ 5s ,相角裕度 γ ≥ 45 ,试设计串联 校正装置; (2)若除上述指标要求外,还要求系统校正后截止频率 ω c ≥ 2 rad / s ,试设计串联校正 装置。 解: (1)因为 K v ≥ 5s ,所以 K ≥ 5s 。取 K = 5s 系统校正前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如下:
Gc ( s ) =
G ( s )Gc ( s ) (5s + 1)( s + 1) = 为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G( s) ( 25s / 2 + 1)( s / 7.46 + 1)
6-8 图 6—43 为三种推荐稳定系统的串联校正网络特性,它们均由最小相位环节组 成。若控制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c) Gc ( s ) =
( s / 2 + 1) 2 ( s / 0.1 + 1)( s / 40 + 1)
校正后的传递函数为: (a) G ( s )Gc ( s ) =
400( s + 1) s ( s / 0.1 + 1)(0.01s + 1)
2
(b) G ( s )Gc ( s ) =
400( s / 10 + 1) s 2 (0.01s + 1) 2
′
0
这是系统的截止频率为 ω c = 20 ,相角裕量 γ (ω c ) = 65.5 满足要求。
6-4
已 知 一 单 位 反 馈 控 制 系 统 , 其 固 定 不 变 部 分 传 递 函 数 G0 ( s ) 和 串 联 校 正 装 置
Gc ( s ) 分别如图 6—42(a),(b)和(c)所示。要求:
Gc ( s ) = K c (T2 s + 1)(T3 s + 1) (T1 s + 1)(T4 s + 1)
所以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 ( s )Gc ( s ) =
(c) G ( s ) =
K0
( s / ω1 + 1)( s / ω 2 + 1)( s / ω 3 + 1)
所以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系统的交接频率为 0.01 0.1 5,其对数幅频渐近特性如下: -20 58 18 0.01 0.1 -40 L(ω) -40 -20 5
ω
截止频率为: ω c = 0.8
ϕ (ω c ) = −90 0 + arctan 10ω c − arctan 100ω c − arctan 0.2ω c
设校正后的截止频率 ω c = 2 则 A(ω c ) =
ω 2 = 0 .2
5 * ωc * 5 = 1 ,经计算得 ω1 = 2 / 25 ω c ω c / ω1 5(5s + 1) s( 25s / 2 + 1)(0.25s + 1)( s / ω 3 + 1)
所以校正后的系统传递函数为:
G ( s )Gc ( s ) =
所以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 ( s )Gc ( s ) =
3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习题解答
(b) G ( s ) =
20 s ( s / 20 + 1)
Gc ( s ) =
s / 10 + 1 s / 100 + 1 20( s / 10 + 1) s ( s / 20 + 1)( s / 100 + 1)
−1
−1
−1
5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习题解答
-20 14
L(ω)
-40 4 1 ω -60
-10
截止频率为: ω c = 2.24
ϕ (ω c ) = −90 0 − arctan ω c − arctan 0.25ω c = −90 0 − 65.9 0 − 29 0 = −184.9 0 γ (ω c ) = ϕ (ω c ) + 180 0 = −4.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