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初二语文知识点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初二语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dc30e3cfc789eb162dc8a3.png)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初二语文知识点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
新闻两则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
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xxx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
”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同类热门:
初二语文知识点破折号注意事项
初二语文知识点破折号。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重要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重要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ed3fcc5ef7ba0d4a733ba7.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重要知识点整理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重要知识点整理1、生平经历: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2、代表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集。
《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起陆续出版。
《毛泽东文集》编入《毛泽东选集》以外的毛泽东重要文稿。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
3、写作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毛泽东同志满怀豪情写下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1)新闻的定义: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词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词](https://img.taocdn.com/s3/m/016643c849649b6648d747f9.png)
八年级(上)册生字词总复习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荻dí溃kuì退泄xiâ气阻遏â绥suí聿yù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提防dī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因寒冷而哆嗦。
吆喝yāo he 蹿cuān仄zâ歪转弯抹mî角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一、重点字词匍匐púfú揣chuāi在怀里衰shuāi老淹没mî(jūgōng) 鞠躬肃(mù) 穆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重点字词珐琅fàláng 脂zhī粉惊骇hài 箱箧qiâ野蛮mán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人名),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一、重点字词蜿蜒wān yán 屹yì立荒谬miù憧chōng憬单元字词汇总:绥靖suíjìng 锐不可当dāng 阻遏â歼灭jiān 溃退kuì荻港dí竹篙gāo寒噤jìn 蹿cuān 泅着qiú仄歪zâ飒飒sà白洋淀dìan 提防dī转弯抹角mî张皇失措cuî月明风清qīng 瓦砾lì鞠躬jūgōng 地窖jiào 颤巍巍wēi 拂晓fú脏物zāng 箱箧qi â制裁cái 荡然无存dàng 眼花缭乱liáo 谴责qiǎn 荒谬miù肃穆mù呵护hē缭绕不绝li áo 憧憬chōng jǐng第二单元关爱生命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一、重点字词憎恶zēng wù书斋zhāi 震悚sǒng 诘jiã问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重点知识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107c4f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e.png)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重点知识1.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到底有啥重点知识呀?就比如新闻的六要素,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呢!像“某地方发生火灾,时间是昨晚,地点在那片街区,人物有好多居民,事情起因是电线短路,经过是火势迅速蔓延,结果是造成了一些损失”,这六要素缺一不可呀,不然怎么能让人清楚事情的全貌呢!2. 还有新闻的结构呢,这也是初二上册语文新闻的重点呀!头版头条的新闻为啥吸引人?还不是因为它结构清晰!像“先有个超震撼的导语吸引人,然后详细的主体来讲述,再加上背景资料让人更明白,最后来个有力的结语”,这不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层一层很有秩序嘛!3. 哎呀呀,新闻的语言特点也是很关键的哟!你想想看,那些简洁明了的新闻报道,读起来多干脆!“地震来袭,房屋倒塌”,就这么几个字,事情就清楚啦,可不是啰啰嗦嗦的,对吧?4.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里的真实性原则,那可是铁律呀!难道能瞎编新闻吗?那可不行!就像说“明明没下雪,非要说下了大雪”,这不是骗人嘛,谁会相信这样的新闻呀!5. 新闻的时效性也不能忽视呀!今天发生的事,明天才报道,那可就不新鲜啦!好比水果,新鲜的才好吃,新闻也是一样,“刚发生就赶紧报道,大家才爱看呢!”6. 你们知道怎么区分不同类型的新闻吗?这也是初二上册语文的重点知识哦!像时政新闻、社会新闻,那差别可大了去了!“一个是国家大事,一个是身边小事,能一样吗?”7. 还有呢,怎么去评价一条新闻好不好?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是内容精彩重要呢,还是报道及时更重要呢?”8. 新闻采访也是很有意思的呀!记者去问这问那,“不就像我们好奇地去打听事情一样嘛”!9. 对于新闻中的观点和态度,可得仔细分辨呀!“有的是客观公正的,有的可能就带有偏见,我们得火眼金睛看清楚呀!”10.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重点知识这么多,都掌握了那可就厉害啦!“以后看新闻就能看出门道,自己也能写好新闻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重难点、必考点汇总(值得收藏打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重难点、必考点汇总(值得收藏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e170f34e0b4e767f5acfce93.png)
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3.重点字词凌空(líng)翘首(qiáo)轻盈(yíng)由衷(zhōng)悄然(qiǎo)屏息敛声(bǐng)眼花缭乱(liáo)震耳欲聋(zhèn)第4课《一着惊海天》1.文学常识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
3.重点字词着陆(zhuó))凛冽(lǐn liè)默契(qì)殚(dān))精竭(jié)虑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传记文体。
其主要特点有:内容真实可靠,不能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叙述为主,可以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华丽。
2.文章思想内容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42a408edaef5ef7ba0d3cf3.png)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1重点精讲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①人物?中路军30万人②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③地点?安庆、芜湖线④原因?要渡江⑤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⑥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2写法精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①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②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每课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每课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5d6c6d87c24028905fc335.png)
人教版初中语文每课重要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战争记忆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新闻二则八年级上册笔记
![新闻二则八年级上册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bc2f1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c.png)
新闻二则八年级上册笔记
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 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2.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3.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这句话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4. 主体:具体叙述了渡江战役的进展和渡江的情景。
5.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这句话总结了全文,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简洁明了地说明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2.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3.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句话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4. 主体:具体叙述了渡江战役的进展和渡江的情景。
5.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攻势,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这句话总结了全文,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气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b00ed70770bf78a652954b5.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74f02fb5022aaea988f0f23.png)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1.重点精讲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①人物?中路军30万人.②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③地点?安庆、芜湖线.④原因?要渡江.⑤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⑥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2.写法精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①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②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要点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f793c35727a5e9846a61bd.png)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要点以下是本文库为您推荐。
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 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 阻遏(è) 荻(dí) 港摧枯拉朽(xiǔ) 歼(jiān)灭要塞(sài) 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 遗嘱(zhǔ) 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d434d04693daef5ef73da7.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总结【第一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二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fang疟yào子寒噤jìn吆喝yāohe蹿cuān仄zè歪转弯抹mò角(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要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22ef85bceb19e8b8f6bafd.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要点第一课:新闻两则1. 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洁。
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
2. 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描写、议论(最主要)。
3. 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韶山人,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5. 标题:迅速了解全文内容。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6. 这篇新闻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7.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8. 导语比标题多:背景、人物、时间。
第二课:芦花荡①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1.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品质、精神、性格、心理)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③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衬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品质、为情节作铺垫2.芦花荡中体现的小说要素:第一要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人物)⑴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第④小节,外貌描写;54~61小节)⑵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第⑩、17、18、47、53、60、61小节)⑶过于自信和自尊(第⑤小节,语言描写;32~45小节)⑷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54~61小节)第三要素:环境描写星星第①小节水鸟宁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苇子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芦苇的形象,表现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的意志。
侧面描写表现老头子的功劳很大第61小节:用优美的景物烘托了老英雄打鬼子时内心的轻松、愉快第三课:蜡烛1. 文体:战地通讯;详细描写、真实2. 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⑴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怕生死、勇敢3.感人因素⑵年老体弱,行动吃力——“爬”对战士的崇敬、爱戴⑶视若亲人,沉痛哀悼——“跪”“画”“吻”不分国界、情同母子⑷结婚喜烛,意义特殊——对烈士的感情强烈、深沉、至高无上3. 细节描写炮火:11次(反复描写)蜡烛:7次黑围巾:5次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 主题:赞美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预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
![预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https://img.taocdn.com/s3/m/0d7db3c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b.png)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重点知识+词语解释【词语解释】绥靖[ suí jìng ]: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
也作「绥静」。
词性:动词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
靖,安定之意。
即以安抚(绥)的手段使局势安定(靖),又称为姑息主义。
“慰抚”之意。
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曾设立过多个“绥靖公署”,意图维护地区局势。
绥靖有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的意思。
现多用于形容政策性的手段,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
一般用于贬义。
近音词:绥静[ suí jìng ]燧镜[ suì jìng ]岁竟[ suì jìng ]【造句】唐朝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绥靖社稷的大功。
阻遏[ zǔ è ]:阻止;阻拦、遏止。
词性:动词反义词:通达同音词:阻扼[ zǔè] 阻阨[ zǔè] 阻阸[ zǔè]锐不可当[ ruì bù kě dāng ]:形容气势威猛,所向无敌,不可抵挡。
也作「锐未可当」。
锐:锋利。
当:抵挡。
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词性:成语;形容词业已[ yè yǐ ]:业经;已经。
词性:副词同音词:业以[ yè yǐ ]泄气[ xiè qì ] :泄劲。
灰心丧志。
讥笑人劣弱无能。
词性:动词;形容词反义词:助威[ zhù wēi ]起劲[ qǐ jìn ]奋发[ fèn fā ]近义词:灰心[ huī xīn ]气馁[ qì něi ]败兴[ bài xìng ]泄劲[ xiè jìn ]同音词:屑泣[ xiè qì ]懈气[ xiè qì ]亵器[ xiè qì ]瀣气[ xiè qì ]溃退[ kuìtuì]: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19454ec5022aaea998f0f51.png)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复习
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积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
②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③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④原因:解放全中国⑤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⑥结果:顺利渡过长江
5、①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②地点:南阳③人物:中原我军
④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⑤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
⑥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汇总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7439da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8.png)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二、故事背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三、理解词义1.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2.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四、问题归纳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
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这里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新闻》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新闻》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e9118e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c.png)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新闻》知识点归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新闻》知识点归纳 1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②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③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④原因:解放全中国⑤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⑥结果:顺利渡过长江5、①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②地点:南阳③人物:中原我军④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⑤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⑥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新闻》知识点归纳 2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主体部分第二层写战况之后插入作者简要的议论(“此种情况……都很泄气”),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和士气败落、不堪一击的军情。
对于敌军方面的情况详议,首先是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其次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
八年级上消息二则知识点
![八年级上消息二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8ff565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2.png)
八年级上消息二则知识点在八年级上,我们学习了很多有用的知识点,其中包括了很多时事新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两篇新闻,并探讨它们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
新闻一:加拿大大选党派介绍最近,加拿大连续两年进行了大选。
在这次大选中,加拿大共有6个党派角逐总理一职,分别是自由党、保守党、新民主党、格林党、加拿大联邦党和人民党。
在这些党派中,自由党是加拿大的执政党,目前由贾斯汀·特鲁多担任总理。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了解到政治党派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治党派是指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内有相同政治主张、共同目标的政党组织。
它们经常参与选举、立法和行政活动。
而当一个政党获得选民的支持后,它将成为执政党,负责领导国家并推动其政策。
此外,这次大选中涉及到了人民选举权的问题。
选民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党派或候选人,而成为一个民主社会的基础是选民对选举的自由选择权和民间的公开讨论。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选民权利的重要性,并认真参与到选举中去。
新闻二: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再度升高近日,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报告称,在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新高:59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这个数字比2018年高了1.5%。
报告还指出,如果不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控制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将在数十年内上升到危险的水平,进而导致灾难性的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干旱和洪涝灾害等。
这个新闻提醒我们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程度以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气候变化是由于人们过度使用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和砍伐森林等行为导致的。
而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减少这些活动,包括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提高公众认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更可持续的未来。
总体来说,通过这两篇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在八年级上所掌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政治党派和选民权利揭示了政治体系在民主社会中的重要性。
温室气体的排放污染和气候变化提醒我们应该把环保和可持续性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核心知识点汇总
1.重点精讲
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
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
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
①人物?中路军30 万人.
②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
③地点?安庆、芜湖线.
④原因?要渡江.
⑤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
⑥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
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
2.写法精讲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 日晚开始,6 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
的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①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②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
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