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
(完整版)新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doc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成绩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 ! ’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精心整理者 !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 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精心整理1.解释下列加点词。
(4 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 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精心整理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 4 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精心整理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精心整理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 : 听讲。
④避位发难 : 离开座位向皇帝精心整理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 : 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 : 此为病情。
⑦嗣 :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精心整理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 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缥()碧轩邈()泠()嘤()鸢()飞戾()天横柯()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6.经纶世务者()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7.千转不穷:()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8.窥谷忘反()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猿则百叫无绝()9.水皆缥碧()10.横柯上蔽:()三、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书信)吴钧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
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五、对比阅读[甲文]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文阅读专题训练
及答案
简介
本文档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的汇总。
这些训练题旨在帮助学生加强对古文阅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目录
1. 古文阅读练题
2. 古文阅读答案
古文阅读练题
以下是一些古文阅读练题,每题后面都有选项。
请仔细阅读题目及选项,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 题目一:古文摘抄
选项:
A. [摘抄文章一]
B. [摘抄文章二]
C. [摘抄文章三]
D. [摘抄文章四]
2. 题目二:填空题
选项:
A. 答案1
B. 答案2
C. 答案3
D. 答案4
3. 题目三:文言文翻译选项:
A. 翻译选项一
B. 翻译选项二
C. 翻译选项三
D. 翻译选项四
4. 题目四:句子排序选项:
A. 排序选项一
B. 排序选项二
C. 排序选项三
D. 排序选项四
请将你的答案记录在纸上,以便稍后核对。
古文阅读答案
以下是古文阅读练题的答案。
1. 题目一:答案为A
2. 题目二:答案为B
3. 题目三:答案为C
4. 题目四:答案为D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通过完成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增强对古文阅读的能力,并且可以
通过核对答案进行自我评估。
希望这些训练题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
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 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③劳:④之:。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公文类(有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孝感中考)【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降:投降。
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
⑦连:率领。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先帝称之曰能能用之B .此其所以为为我为云梯C .此所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D .所降下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诫子书诸葛亮第 1 页夫①君子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一)陈遗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
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铛:锅。
②值:正好遇到,恰逢。
③即日:当天,当日。
④敛:积攒。
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陈遗至孝至:极,十分 (2)遗作郡主簿作:做,担任(3)辄贮收焦饭辄:就 (4)遁入山泽入:进入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做人要有孝心;要尊重老人的喜好;好人有好报。
附参考译文:陈遗十分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锅巴)。
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带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袁山松)和孙恩开战,(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当粮食的,有的人因为饥饿而死了。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二)金山寺(并序)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精选】人教版八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9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强化训练9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③,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①安事:安,哪有。
事,这里指买马。
②捐:抛弃,扔掉。
③致士:纳贤士。
④见事:得到侍奉,重视。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策之不以其道策:(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市:(3)买其首五百金其:(4)鸣之不能通其意之:(5)于是不能期年期年: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17.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3分)18.【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_____________”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八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题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
八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题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八年级(下)文言文高效训练湖北省孝感市祝站二中罗有志1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②好鸟相鸣③出淤泥而不染④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2.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4、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5.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随着 B.负势竞上:凭依C.窥谷忘反:通“返” D.在昼犹昏:夜晚6.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7.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8.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9.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10.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11.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13.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用原文回答)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多多益善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如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①上:皇帝。
②禽:通“擒”,捉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陛.下()能将.几何()2、解释加点字。
能将几何..()上尝.从容与信言()3、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并解释这个成语。
4、“多多益善”是谁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二)失亲得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①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②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③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注】①亲:父母;②中心:心中;③恻然:同情的样子。
1、给下列语句断句。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注音。
恻.然()舍.近求远()泣.不成声()3、解词。
(1)二则.羡其得.学:(2)苟.欲学,不须资.也:4、翻译句子。
(1)凡得学者,有亲也。
(2)苟欲学业,不须资也。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注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昃:zè,太阳偏西。
1、给加点字注音。
再适长.山()既长.()2、解释加点字。
(1)既.长:_________ (2)再适.长山:_________(3)五年未尝.解衣:_________ (4)知其.世家:_________(5)日昃始.食:_________3、翻译句子。
(1)或夜昏怠。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完整word)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完整word)八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2011-2012 学年八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㈠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
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⑴或旦而不鸣或:-⑵皆足取祸也取: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翻译: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 2 分)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 分)㈡目不见睫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1.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 分)A. 楚庄王欲伐.越齐师伐我.C.王之伐越,何也.无丝竹之乱耳.2.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自见之谓明。
翻译:“自见之谓明。
”B. 此智之如目也.其家甚智其子.D. 庄王乃止.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 2 分)㈢大鼠蒲松龄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阅读题
阅读(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B.朝.而往,暮而归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D.山间.之朝暮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E.而乐亦无穷.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3.“水落而石出者”描写的是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4.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5.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二)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 附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 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第5单元 文言文阅读专题二 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语句2 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训练54桓公知士齐桓①深知宁戚②,将任之以政③,齐桓公很了解宁戚,准备委任他管理国家的任务, 群臣争谗之, 曰:“宁戚朝中的大臣们却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诋毁宁戚说:“宁戚卫人, 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
是卫国人,卫国离秦国不远,可以派人去调查一下吧。
若果真贤, 用之未晚也。
”公如果他真是一个有才有德的人,再重用他也不迟啊!”齐曰:“不然, 患其有小恶④者, 民人桓公说:“不能这样做,我担心他有小小的过失,而一般知小恶亡其大美⑤, 人常常只看到那小小的过失,而忽视他本质的好的一面, 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土也⑥。
”乃夜举这是世上不能得到有才有德的人的原因啊。
”于是连夜点火而爵之⑦, 以为卿相⑧;灯,大排筵席,亲自宴请宁戚,并请他担任齐国的相国。
九合诸侯, 一匡宁戚担任相国之后,协助齐桓公九次联合诸侯,成就霸天下⑨。
桓公可谓善业,促进了天下的安定统一。
像齐桓公这样可算是善于求士矣。
发人才和使用人才了。
(《刘子·妄瑕》)【词句注释】①齐桓: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宁戚:齐桓公的大臣,卫国人。
③政:指国家的统治管理。
④小恶:小的过失,小的缺点。
⑤大美:大的优点,主要优点。
⑥整句说:这是世上不能得到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的原因啊!⑦举火而爵之:点灯烛拜封官职(爵)。
⑧卿相:即相国。
⑨九合诸侯:九次联合诸侯国。
⑩一匡天下:使天下安定统一。
匡,匡正,引申为安定。
阅读感悟:齐桓公之所以能在春秋时期称霸于天下,这与他知人善任,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是分不开的。
选文中宁戚曾有小过,但齐桓公不以小过而埋没人才就是最好的明证。
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齐桓深知.宁戚(知,了解)B.去.齐不远(去,离开)C.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所以,……的原因)D.以为.卿相(为,做)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民人知小恶而忘其大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为卿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齐桓公是位怎样的国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齐桓公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55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孙叔敖当上楚国令尹,全国的官吏和老百姓都来祝贺。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22.03.21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
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
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1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自学导学案
包头市固阳县第二中学刘喜平
2017/6/12 学习目标:1.能够利用课下注释,依靠小组的力量完成对课文文义的疏通
2.能够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认识部分文言现象(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部分自己能够认识的文言句式等)
3.理解文章内容,认识文中的人物形象、经文章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1.能够掌握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及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学习形式:小组合作、自学自探
阅读材料: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
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
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
行者不止,
白雁群骇。
梁君怒,欲射行者。
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
’景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
当之。
’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今主君以白雁之故
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新序》)
◎梁君:魏国国君。
◎彀弓:“彀”读“gò拉u”满弓弩。
◎骇:害怕。
◎御:驾车的人。
◎抚:按。
◎忿然作色:气愤得变了脸色。
◎与:助。
◎卜:占卜,古时迷信话。
◎必以人祠:必须用人来祭祀,即杀人做祭品。
祠,祭祀。
◎寡人:自己。
◎援:拉。
◎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本文选自:《新序》,由西汉刘向撰。
一、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对课文文义的疏通。
把小组内部不能解决的
问题拿到全班来解决
二、请将重要词语的解释及你所发现的文言现象写在下面
1.文中重要词语的解释:‘必以人祠,乃雨.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
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吾所.以.求雨者
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
2.文中的文言现象及其他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三、读完文章,你觉得文中的梁君和公孙袭各是怎样的人?能够从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
来?
四、“无描写不人物”,这是很重要的塑造人物的方法。
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使用了怎
样的描写方法?如果你觉得文章当中的描写方法有些单一,请发挥自己的想象还可以在文中加入怎样的描写方法呢?
五、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我们该怎样确立文章的主人公?
六、学了本文,你觉得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社会又怎样的指导意义呢?
【翻译】:
梁君出去打猎,见到一群白雁。
梁君下了车,想要拉开弓射白雁。
路上有个路过的人,
梁君叫路过的人停下,那个人没停,白雁群害怕(飞走)。
梁君发怒,想射那路过的人。
他
的车夫公孙袭下车按着箭说:“您住手。
”梁君气愤地变了脸色生气地说:“你不帮助你的主君却帮助别人,为什么?”公孙袭回答说:“过去齐景公的时代,天干旱了三年,占卜的
人说‘一定用人祭祀才下雨’。
齐景公走下庭堂磕头说:‘我之所以求雨,是为了我的人民。
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将要下雨,我将亲自充当祭祀的牺牲品。
’话没说完,天下大雨
达到方圆千里,为什么呢?因为齐景公对天有恩德对人民施恩惠,现在主君因白雁的原因而
想射杀人,我公孙袭说主君的话跟虎狼没有什么不同。
”梁君拉着公孙袭的手,与他一起上
车回去。
进了庙门,梁君喊“万岁”,说:“今天真幸运啊:别人打猎都得到家禽野兽,我
打猎得到对我有利的话回来了。
”
【阅读训练】:
1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
( 3 分)
(1)白雁群骇____________ (2)言未卒____________ (3)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
________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1)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怎样去做(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觉得公孙袭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1)骇:害怕;惊怕;惊慌(2)卒:停止;完毕;结束(3)故:原因;缘故
12、(1)我祈求下雨的原因,是为了我的百姓。
(2)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等猎物,
我打猎得到良言回来了。
13、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14.①懂得进谏的艺术,不讲大道理,而是举实例。
②深明大义,他以齐景公愿牺牲自
己为民求雨的故事,及时制止了梁君力兽而射人的虎狼行为。
使梁君认识了自己的严重错误,高兴得为得“善言”而高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