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知识点整理
《捕蛇者说》知识点归纳
![《捕蛇者说》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bac17d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4.png)
《捕蛇者说》知识点归纳初三语文期中复习之文言文主备人:戈星宇审核人:薛娟《捕蛇者说》文意理解。
1.点明了全文主旨是那一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2.蒋氏是否真的不怨恨捕蛇这件事?对蒋氏来说,缴纳赋税是死路一条,捕蛇也是死,而相比之下,干捕蛇这件事还有存活的一线希望,所以走投无路的蒋氏只能别无选择地走捕蛇这条风险之路。
蒋氏的内心对这种非人的生活怨恨之极,可是,迫于封建社会苛酷的赋税制度,蒋氏只能无奈。
“熙熙而乐”也好,“又安敢毒耶?”也罢,这些都是一个可怜百姓无泪的笑。
3.文中有一句话是统摄蒋氏答话全文的一个中心句,这个句子是那一句?则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蒋氏捕蛇12年,“几死者数矣”,他不以为“病”,反以为“幸”,应如何理解?表面上是庆幸,却蕴含着凄苦之情,乡村中十室九空,亦可谓百无聊赖,然而蒋氏自陈心曲的一大段话是一种哀而不伤的情调,惟其不伤,反而使人愈觉得悲痛。
5.“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但蒋氏一岁中犯死者二,哪有什么“甘”?不受悍吏逼租之苦,算是苦中有“甘”,这种存者且偷生(用《石壤吏》中句子回答)的感情,包含着巨大的隐痛。
6.本文行文曲折顿挫,处处出人意料。
它们依次是:①异蛇之毒人避之尚且不及→但永州之人争奔走焉→,②蒋氏专其利三世→却祖、父辈死于是,③余将告莅事者为蒋氏更役复赋,蒋氏应感谢→蒋氏却大戚,④捕蛇危险,蒋氏则以为熙熙而乐→结论是“安敢毒邪”。
⑤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结论→引孔子的话设疑“吾尝疑乎是”→接着写“犹信”。
7.根据提供意思从学过课文中找出八个带“然”的形容语。
例: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坐落在泉边(翼然临于泉上)①眼泪汪汪的。
(汪然出涕)②放心地躺下(睡着)。
(弛然而卧)③被吓得哭天叫地的。
(哗然而骇)④房屋整齐美观。
(屋舍俨然)⑤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怡然自乐)8.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
《捕蛇者说》实词与虚词总结
![《捕蛇者说》实词与虚词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329b6e44afe04a1b071de6b.png)
①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
③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根据。“今以蒋氏观之”。
⑤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
①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之。“时而献焉”。
③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
①吗。“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哗然而骇者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恂恂而起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弛然而卧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表示承接关系
时而献焉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退而甘食表示承接关系
熙熙而乐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余闻而愈悲表示承接关系
③害。“孰知赋敛之毒……”
生
①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
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s,饲。“谨食之”。
观
①看。“今以蒋氏观之”。
②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虚词总结
之
①的。“永州之野产异蛇”。
②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
③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
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
于
①在。“吾祖死于是”。
②给。“余将告于莅事者”。
③及于,到。“积于今六十岁矣”。
④比。“苛政猛于虎也”。
虚词重点:
而
黑质而白章表前后并列关系
得而腊之以为饵表前后承接关系
哀而生之乎表前后并列关系
而乡邻之生日蹙表前后承接关系
捕蛇者说知识点(最系统)
![捕蛇者说知识点(最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947595cd0c22590102029d86.png)
《捕蛇者说》知识点一、字词:啮(niâ)御(yù)得而腊(xī)之挛踠(luán wǎn)瘘(lòu)当(dàng)其租入嗣(sì)几(jī)死者戚(qī)莅(lì)事者日蹙(cù)殚(dān)转徙(xǐ)顿踣(bó)呼嘘(xū)曩(nǎng)悍(hàn)吏隳(huī)突恂恂(xún)而起缶(fǒu)谨食(sì)之苛(kē)政孰(shú)知以俟(sì)夫观人风者二、重点字词1、【永州之野产异蛇】产:产出,天然生长。
异:奇异,特别。
2、【黑质而白章】黑底子,白花纹。
质,质地,底子。
章,花纹。
3、【以啮人】以:假设连词,如果。
啮:咬。
4、【无御之者】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余毒。
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得:得到,这里指捉到。
腊:干肉。
这里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把蛇晾干。
饵:糕饼,这里指药饵。
6、【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可以:可以用来。
可,可以。
以,用来。
死肌:死肉,腐肉。
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
7、【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其始:起初。
太医:给皇帝治病的医生。
8、【岁赋其二】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赋:征收、敛取。
9、【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募:招募。
当:抵。
入:交纳。
10、【永之人争奔走焉】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
焉:指捕蛇这个差事,有语气词兼代词的作用。
11、【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专其利: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
三世:三代。
12、【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shuò)矣。
”】前一个“之”指姓蒋的捕蛇人,后一个“之”指捕蛇这件事。
是:代词,指捕蛇这件事。
嗣:继承。
数:多次。
13、【言之,貌若甚戚者】戚:忧伤。
文言文《捕蛇者说》考点梳理
![文言文《捕蛇者说》考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4e943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9.png)
文言文《捕蛇者说》考点梳理文言文《捕蛇者说》考点梳理《捕蛇者说》考点梳理(一)通假字非死则徙尔。
(“尔”同“耳”,罢了。
)(二)古今异义1、向吾不为斯役:古:假使;今:方向。
2、则久已病矣:古:困苦不堪;今:生病。
3、以尽吾齿:古:岁月;今:牙齿。
4、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古:可以用来;今:能够。
5、去死肌:古:去除今:到……地方。
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到处今:常常。
7、汪然出涕曰:古:眼泪流出来的样子今:水深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其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助词,无义,不译当其租入。
他们的专其利三世矣。
这种,指捕蛇而不纳税的事视其缶。
那个若言之,貌若甚戚者。
好像若毒之乎?代词,你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比已可以已大风。
治愈则久已病矣。
已经以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介词,凭借、依据以啮人,无御之者。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于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环境。
译为“在”。
积于今六十岁矣。
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译为“到”。
余将告于莅事者。
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所及的对象。
译为“向”、“对”。
苛政猛于虎也。
用于形容词后,介绍出比较的对象,译为“比”。
焉永之人争奔走焉。
语气词兼代词的作用,指捕蛇这个差事。
时而献焉。
代词,指蛇。
虽鸡狗不得宁焉。
语气助词。
(四)词类活用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腊:干肉,名词活用成动词,晾成干肉。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活,动词的使动用法。
)(五)特殊句式倒装句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何如:如何,怎么样。
)省略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省略介词“于”,甚是蛇:甚于是蛇。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省略主语。
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宾语前置:则何如(则如何)倒装句:余将告于莅事者(六)出自本文的成语(1)苛政猛于虎——苛政:残暴地统治。
政:政治。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中考语文文言文捕蛇者说考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捕蛇者说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7b830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c.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捕蛇者说考点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迫读下去的愿望。
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
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触草木,尽死”,“尽死”前省去的主语应是“草木”,其余皆省去“毒蛇”。
小结:写“异蛇”剧毒,而“永之人争奔波焉”。
2、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如果说第1段是概述,从第2段开始便转入到详细的描述。
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
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
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写蒋氏的神情“貌假设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波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
“利”与“害”关系,跌宕有致。
3、作者是怎样描写蒋氏“斯役之不幸,未假设复吾赋不幸之甚”的?文章通过对“捕蛇”、“赋敛”之间“利”与“害”的一系列比照,说明了“斯役之不幸,未假设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作者是怎样写捕蛇之“利”来反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展比照的?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看看下面哪个句子是本文的主题。
苛政猛于虎也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是本文的主题,即作者的观点。
“苛政猛于虎也”是作者用来论证论点的一个论据,虽说与本文中心意思有关,但结合课文内容来看,它不是本文的主题。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本文的写作意图,不是论点,也不是主题。
深入探求:1、《捕蛇者说》一文引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作结,说明柳宗元和孔孟之道在政治思想上有何相通或相悖之处?说明他们“反暴政”的思想是相通的,柳宗元揭露暴政的毒害更深刻。
2、《捕蛇者说》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这句话反映了柳宗元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反映柳宗元不仅对人民所遭受的灾难深表同情,而且希望能促成“暴政”有所改革。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捕蛇者说》课文文言知识梳理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捕蛇者说》课文文言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871c495284ac850ad0242ee.png)
《捕蛇者说》课文文言知识梳理(一)词类活用: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名词作动词,把肉晾干2.(岁)赋其二名词作状语,每年3.岁(赋)其二名词作动词,征收赋税4.君将哀而(生)之乎形容词作动词,使……活下来5.而乡邻之生(日)蹙名词作状语,一天天6.殚其地之(出)动词作名词,指地里的收成7.竭其庐之(入)动词作名词,指家里的存粮(二)虚词用法之永州之野产异蛇:的悍吏之来吾乡: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做翻译。
问之,则曰代词,代指蒋氏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捕蛇这件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代指蛇咬后的伤势言之,貌若甚戚者:代指前面的话语以以啮人:假设连词,如果以王命聚之:用而吾以捕蛇独存:靠今以蒋氏观之:根据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用来以尽吾齿:来焉永之人争奔走焉:句末语气词时而献焉:代蛇今其室十无一焉:用于句末,带有估计的语气于吾祖死于是:在余将告于莅事者:给积于今六十岁矣:及于,到苛政猛于虎也:比而黑质而白章:并列得而腊之以为饵:承接哀而生之乎:递进而乡邻之生日蹙:转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修饰而吾以捕蛇独存:转折哗然而骇者:修饰恂恂而起:修饰弛然而卧:修饰视其缶,而吾蛇尚存:承接时而献焉:修饰退而甘食:承接熙熙而乐:修饰余闻而愈悲:承接(三)相关问题1.出自该节的两个成语是:鸡犬不宁十室九空2.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表明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4.第一段围绕着哪一个字展开,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异。
所以强调这一点,是为“争奔走焉”做铺垫,以突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这一主旨。
5.请你指出第一段列举的矛盾现象,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与“永之人争奔走焉”是矛盾的,作者所以这样写,就是用衬托的方法,暗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
56.请你说说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一句在本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说了永州人对毒蛇的态度,引出后文写争相捕蛇;内容上写出了捕蛇的好处,暗示了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
《捕蛇者说》知识点
![《捕蛇者说》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05f401964bcf84b9d57b64.png)
《捕蛇者说》知识点整理参考书译文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好处已经三代了。
我问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父亲也死在捕蛇上。
现在我接替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送命也有好几次了。
”他说这些话,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你要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呢。
假使从前我不干这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乡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被苛税所迫)大家哭着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时疫的毒气,处处是死人成堆。
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
(那些人家)不是死光了就是逃荒去了。
可是我靠着捕蛇单独活了下来。
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那种喧闹着使人害怕的情形,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我提心吊胆地起来,看看那瓦缸,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
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
回家后就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我一年当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
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我听了更加悲痛。
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真实可信的。
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种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捕蛇者说中考知识点汇总
![捕蛇者说中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bf503703169a4517623a300.png)
《捕蛇者说》中考知识点汇总一、文学常识1、柳宗元(773--819),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著作:《柳河东集》。
《捕蛇者说》选自《柳宗元集》。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议论,也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捕蛇者说”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
字词:啮(niè)御(yù)得而腊(xī)之挛踠(luán wǎn)瘘(lòu)当(dàng)其租入嗣(sì)几(jī)死者戚(qī)莅(lì)事者日蹙(cù)殚(dān)转徙(xǐ)顿踣(bó)呼嘘(xū)曩(nǎng)悍(hàn)吏隳(huī)突恂恂(xún)而起缶(fǒu)谨食(sì)之苛(kē)政孰(shú)知以俟(sì)夫观人风者文章要掌握的重点词、句1. 古今异义的词:①“久已病矣”的“病”。
②“向吾不为斯役”的“向”。
③“尽吾齿”的“齿”。
④“旦旦有是”的“是”。
2. 读音有变的词:①“得而腊之以为饵”的“腊(xī)”。
②“几死者数矣”的“几(jī)”和“数(shuò)”。
③“谨食之”的“食(sì)”。
④“相藉”的“藉(jiè)”3. 一词多义的词:①“若”;②“毒”;③“赋”。
4. 介宾短语的用法。
(古汉语一般置于动词后作补语)如苛政猛于虎也5. 句读特殊的句:而乡邻之生/日蹙6. 要求背诵的语段中文句对称的句子:①殚……,竭……;②号呼……,饥渴……;二、读出内容:1段写毒蛇之毒,(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
2-4段写赋敛之毒(借蒋氏血泪陈述,叙写乡民六十年来为赋敛所摧残的种种惨景)5段点明文章中心意思,作者发表议论,提出了赋敛之毒比毒蛇之毒更毒的深刻见解。
捕蛇者说知识归纳资料课件
![捕蛇者说知识归纳资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b2b41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a.png)
捕蛇者说创作背景
• 柳宗元所处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转折时期。公元755年安禄山之乱后,中央政权与藩镇不断巩固自己的势力, 对人民加重赋税。史书记载:中唐赋税多而重,除法定的夏、秋两税外,加征种种苛税。繁重的苛捐杂税,使劳动人民苦 不堪言,如再遇上天灾,无疑雪上加霜,他们纷纷逃亡起义。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任司马,在城南 见到一个“捕蛇者”,听了他的诉说之后写下的这篇《捕蛇者说》,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 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柳宗元文学风格与特点
• 柳宗元的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而行文又冷峻沉 郁,寓意深刻。《捕蛇者说》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文章通过捕蛇者与作者的对 话,揭露了当时“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 同情。文章以“永州之野产异蛇”为引子,引出捕蛇者的诉说。先写异蛇的毒 性之大,“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次写捕蛇的危险和艰难,“盖 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在这样的情况下,“而乡邻之生日蹙”,而蒋氏却“独 熙熙而乐”。这就构成了尖锐的矛盾。经过询问,原来蒋氏以捕蛇抵赋税,“ 则熙熙而乐”是“以捕蛇独存”。作者由此进而联系到整个社会的现实:“今 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这就把“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社会现实揭 示出来了。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既照应了开头,总结 了全文,又深化了主题。
文章主旨概括与提炼
• 文章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宁愿冒着死亡 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 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04
中考文言文《捕蛇者说》重点字词及翻译
![中考文言文《捕蛇者说》重点字词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342b53c650e52ea55189821.png)
中考文言文《捕蛇者说》重点字词及翻译注释:1.之:的。
2.野:郊外。
3.产:生产。
4.异:奇特的。
5.黑质而白章:黑底子,白花纹。
质:原指质地,在这里指蛇的身体,花纹的衬托面。
章,花纹。
6.触:碰。
7.尽:全。
8.以:假设连词,如果。
9.啮:用牙咬。
10.御:抵挡。
11.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
12.然得而腊之:然,但。
得,抓住。
而,表顺接。
之,它,代永州的异蛇。
13.腊: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
14.以为饵:以,用来。
为,作为。
饵,糕饼,这里指药饵。
即药引子15.可以:可以用来。
可,可以。
以,用来。
16.已:止,治愈。
17.去死肌:去除腐肉。
去,去除。
死肌,死肉,腐肉。
18.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
19.其始:其,助词,不译。
始:刚开始。
20.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
命:命令。
聚,征集。
之:这种蛇,指永州异蛇。
21.岁赋其二:岁,每年。
赋,征收、敛取。
其,这种蛇,指永州异蛇。
二,两次22.募:招收。
23.者:……的人。
24.当其租入:抵他的税收。
当,抵。
25.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
26.焉:兼词,于之,在捕蛇这件事上。
也可理解为——语气词兼代词。
27.专其利:独占这种好处。
28.则:却。
29.死于是:死在这件事上。
30.今:现在。
31.嗣:继承。
32.数:几次33.为之:做捕蛇这件事。
34.几死者:几乎死掉的情况。
35.数:多次。
36.言之: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37.貌若甚戚者:表情好像非常忧伤的样子。
戚,忧伤。
38.余悲之:我同情他。
39.且:并且。
40.若毒之乎:你怨恨这件事吗。
41.将:打算。
42.于:向。
43.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
44.更若役:更换你的差事。
役:给官府做劳力。
45.复:恢复。
赋:赋税。
46.则何如:那么怎么样。
47.大:非常。
48.汪然:满眼含泪的样子。
49.涕:眼泪。
50.生:使……活下去。
51.斯:此,这。
52.若:比得上。
53.甚:那么。
捕蛇者说知识点.
![捕蛇者说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e09207848d7c1c708a14589.png)
《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文章的主旨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原文·加点字】永州之野产(出产)异蛇,黑质(质:质地,这里指蛇的身体)而白章(章:花纹),触草木尽死;以啮(啮niè:咬)人,无御(抵御)之者。
然得而腊(腊xī:干肉,这里作动词,做成干肉)之以为饵,可以已(已:止,治愈)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聚:征集)之,岁(岁:每年)赋(赋:征收、敛取)其二;募(募:招募)有能捕之者,当(当dàng:抵)其租入。
永之人争(争:争先恐后)奔走(奔走:忙着去做某件事情)焉。
有蒋氏者,专(专:专享)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嗣:继承着)为之十二年,几(几jī:几乎,差点儿)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戚:悲伤)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毒:怨恨)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赋:赋税),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汪然:满眼含泪的样子)出涕(涕:眼泪),曰:“君将哀而生(生:使…活)之乎?则吾斯(斯:这,此)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向:假使)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病:困苦不堪)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积:一年一年累计起来)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蹙cù:窘迫),殚(殚dān:尽)其地之出,竭其庐(庐:家,屋)之入。
号呼而转徙(徙:迁徙),饿渴而顿踣(顿踣:劳累得跌倒在地上;踣bó,向前倒覆)。
触风雨,犯(犯:冒)寒暑,呼嘘毒疠(疠:疫气),往往而死者相藉(藉jiè:垫、压)也。
曩(曩nǎng:从前)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捕蛇者说知识点梳理
![捕蛇者说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a53f5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3.png)
捕蛇者说知识点梳理《捕蛇者说》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 柳宗元,字子厚,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
河东人氏,世称柳河东。
后逝于柳州,又称“柳柳州”。
“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2.点明文章的主旨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啮.人(niè ) 腊.之(xī)以为饵.(ěr )瘘疠..( lòu )( lì ) 莅.事者(lì )几.死者(jī ) 数.矣(shuò)当.其租入(dàng )隳.突(huī)日蹙.(cù)殚.其地(dān )曩.(nǎng)挛踠..(luán) (wǎn) 顿踣.(bó)吾嗣.为之(sì)谨食.之(sì)转徙.(xǐ)叫嚣.(xiāo)以俟.(sì)三、通假字1. 非死则徙尔“尔”通“耳”,罢了。
2. 谨食之“食”通“饲”,喂养。
四、词类活用1.然得而腊.之名动用法,把肉晾干2.君将哀而生.之乎使动用法,使…活下去3.而乡邻之生日.蹙名作状,一天天地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动词用作名词,收获5.竭.其庐之入.竭:形容词作动词,用尽、用完;入:动词作名词,收入。
6. 殚.其地之出.殚:形容词作动词,用尽、用完;出:动词作名词,生产出来的东西。
五、一词多义为①得而腊之以为饵作,制成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做,干③故为之说为了已①可以已大风止,治愈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赋①岁赋其二征收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租赋。
岁①岁赋其二每年②积于今六十岁矣年甚①貌若甚戚者很②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厉害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超过若①貌若甚戚者好像②若毒之乎你③复若赋你的毒①若毒之乎怨恨②呼嘘毒疠有毒的③孰知赋敛之毒毒害生①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②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食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②谨食之sì,通“饲”,喂观①今以蒋氏观之看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于①吾祖死于是在②余将告于莅事者对、向③积于今六十岁矣到④苛政猛于虎也比而①黑质而白章表并列关系②得而腊之以为饵表承接关系③而乡邻之生日蹙表转折关系④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表修饰关系之1.太医以王命聚之代词,指这种蛇2.而乡邻之生日蹙结构助词,的3.无御之者代词,它,指异蛇4.故为之说指示代词,这篇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代词,它,指异蛇6.募有能捕之者代词,它,指异蛇7.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助词,取独8.余悲之代词,指蒋氏9.若毒之乎代词,指捕蛇这件事 10.比吾乡邻之死结构助词,的11.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指蒋氏自己12.言之貌若甚戚代词,指这句话13.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词,指捕蛇这件事14.今以蒋氏观之代词,这句话15.悍吏之来吾乡助词,取独16.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结构助词,取独六、重点语句。
捕蛇者说的文言知识点
![捕蛇者说的文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fc424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a.png)
捕蛇者说的文言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文言文有着严格的语法规则和丰富的表达方式。
捕蛇者是我国古代传统中的一种职业,他们通过技巧和经验来捕捉蛇类动物。
在他们的工作过程中,使用文言文来进行交流和记录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捕蛇者所使用的文言知识点,并通过逐步的思考方式进行解析。
第一步: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严谨的语法规则:文言文的语法相较于现代汉语较为繁琐且规范。
例如,文言文中动宾结构的顺序是“主语+宾语+动词”,而现代汉语中则是“主语+动词+宾语”。
2. 丰富的词汇资源:文言文中的词汇丰富多样,常常使用成语、典故等形式来增强表达效果。
3. 崇尚典雅的修辞风格:文言文追求表达的华丽和典雅,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第二步:捕蛇者所使用的文言知识点 1. 古代典籍的引用:捕蛇者在实践中常常会引用古代典籍中关于蛇类动物的描述和经验。
这些典籍包括《山海经》、《尔雅》等,通过引用这些典籍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2. 成语和典故的运用:捕蛇者在描述捕蛇技巧和经验时,经常会使用成语和典故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成语“门可罗雀”来形容捕蛇技艺的高超。
3. 古代文化背景的涉及:文言文中常常涉及到古代的文化背景,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捕蛇者在描述捕蛇过程中,可以结合这些背景知识,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第三步:逐步思考捕蛇者的文言知识点的运用方式 1. 描述捕蛇技巧:捕蛇者可以使用文言文来描述捕蛇的技巧和经验。
例如,可以运用“以守为攻”、“虚虚实实”等修辞手法来描述捕蛇者的行动,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描述效果。
2. 记录捕蛇过程:捕蛇者可以使用文言文来记录捕蛇的过程。
通过使用古代文言的形式,可以使记录更加生动有趣,为读者提供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3. 传授捕蛇技艺:捕蛇者可以使用文言文来传授捕蛇的技艺。
【教育专用】中考语文备考捕蛇者说知识梳理
![【教育专用】中考语文备考捕蛇者说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38791c5a8102d276a22f88.png)
捕蛇者说知识梳理1.文中画线句中“苛政”指的是严苛的政治,选段中的“苛政”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人民竭尽所有依旧不能满足温饱,只能逃亡;酷吏常常来收取各种苛捐杂税,民不聊生;蒋氏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以捕蛇为生,只有这样才能够苟活。
2.文中作者借蒋氏之口极力铺陈其乡邻祖孙三代的生存状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突出了赋敛之重给老百姓带来的后果,与下文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强化了赋敛之毒有甚于蛇的主题,借蒋氏之口加以描述,更能增加真实性。
3.我们现在对税收与作者对“赋”的认识有何不同?我们现在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作者认为“赋”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4.蒋氏因捕蛇而“专其利”,当作者问起,他却“貌若甚戚”,这样的表现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蒋氏捕蛇之利是以祖父,父亲和自己九死一生换来的,仅仅是相对相邻赋税的悲惨生活而言,当作者问及这伤心过往,他当然伤心落泪;看似矛盾的表现饱含蒋氏的辛酸,也体现柳宗元对此的同情,突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5.文段主要写蒋氏遭遇,为什么还要写乡邻们的生活?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写乡邻的生活是为了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的不幸作对比,体现捕蛇的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表现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6.蒋氏把自己与乡邻的遭遇做了对比,“以捕蛇独存”与乡邻的进行对比,以“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进行对比,从而深刻揭示了苛税对百姓的毒害。
非死则徒尔旦旦有是7.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对统治阶级苛税的不满;希望统治者能关心百姓疾苦。
8.最后一段的划线句“余闻而愈悲”,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是作者听过蒋氏的一番话后,对广大人民受到赋敛之毒而伤悲,引出下文的议论,进而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苛政猛于虎”)的观点。
9.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说其作用。
对比有:“捕蛇独存”和乡邻的“非死即徙尔”;“弛然而卧”和备受悍吏袭扰;“一岁之犯死者二”和“旦旦有是”。
九年级语文上册《捕蛇者说》复习资料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捕蛇者说》复习资料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05b1fc80eb6294dd886c42.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捕蛇者说》复习资料(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捕蛇者说》复习资料(语文版)第23课《捕蛇者说》一、文学常识1.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有《小石潭记》、《黔之驴》。
2.“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分支)即借代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
常见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则表现在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
二、重点字词1.注音:啮niè腊xī饵ěr挛踠luánwǎn瘘lòu疠lì募mù莅lì蹙cù殚dān徙xǐ踣bó相藉jiè曩nǎnɡ嚣xiāo隳huī突恂恂xún缶fǒu哗huá然骇hài熙熙xī赋fù敛liǎn俟sì2.实词为①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③写“故为之说”。
岁①每年“岁赋其二”。
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①很“貌若甚戚者”。
②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超过“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若①好像“貌若甚戚者”。
②你“若毒之乎?”毒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嘘毒疠”。
③毒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生①活,使……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sì,喂养“谨食之”。
3.虚词而①表并列“黑质而白章”。
②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③表并列“君将哀而生之乎?”④表转折,却“而吾以捕蛇独存”。
⑤表修饰“号呼而转徙”。
以①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https://img.taocdn.com/s3/m/ca9cadd080eb6294dd886c97.png)
捕蛇者说复习资料姓名班级【字词读音】啮(niâ)御(yù)得而腊(xī)之挛(luán)踠瘘(lòu)疠(lì)当(dàng)其租入嗣(sì)几(jī)死者戚(qī)莅(lì)事者日蹙(cù)殚(dān)转徙(xǐ)顿踣(bó)呼嘘(xū)曩(nǎng)悍(hàn)吏隳(huī)突恂恂(xún)而起缶(fǒu)谨食(sì)之苛(kē)政孰(shú)知以俟(sì)夫观人风者【一词多义】者有蒋氏者:…..的人几死者数矣:的情况貌若甚戚者:的样子若若毒之乎:你更若役,复若赋:你的貌若甚戚者:好像徐公不若君之美:比得上为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制成为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做,干故为之说:写已可以已大风:治愈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赋岁赋其二:征收孰知赋敛之毒……:赋税疠可以已……瘘、疠:恶疮呼嘘毒疠:疫病,疫气入当其租入:缴纳竭其庐之入:收入岁岁赋其二:每年积于今六十岁矣:年甚貌若甚戚者:很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厉害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超过生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食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谨食之:喂养观今以蒋氏观之: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毒若毒之乎?:怨恨呼嘘毒疠:有毒的尽以尽吾齿: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完,没有了【虚词总结】之永州之野产异蛇:的悍吏之来吾乡: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做翻译。
问之,则曰:代词,代指蒋氏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指捕蛇这件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代指蛇咬后的伤势言之,貌若甚戚者:代指前面的话语以以啮人:假设连词,如果以王命聚之:用而吾以捕蛇独存:靠今以蒋氏观之:根据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用来以尽吾齿:来焉永之人争奔走焉:句末语气词时而献焉:代蛇今其室十无一焉:用于句末,带有估计的语气于吾祖死于是:在余将告于莅事者:给积于今六十岁矣:及于,到苛政猛于虎也:比虚词重点:而黑质而白章:并列得而腊之以为饵:承接哀而生之乎:递进而乡邻之生日蹙:转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修饰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转折哗然而骇者:修饰恂恂而起:修饰弛然而卧:修饰视其缶,而吾蛇尚存:承接时而献焉:修饰退而甘食:承接熙熙而乐:修饰余闻而愈悲:承接【通假字】非死则徙尔尔: 通"耳" ,罢了【重点字词】君将哀而生之乎(你将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生,使……活下去)触风雨,犯寒暑(顶着)(冒着)非死则徙尔(相当于“不是……就是……” “尔”同“耳”,罢了,表示限制语气)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是介宾短语中的一种,乎,介词,同“于”,放在动词谓语后面作补语,可译为: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这句是互文哗然而骇者(然,助词,表示“……的样子” 者,代词,可译为“的情景”或“的气势”)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岂若,哪里像是,这,指冒死的危险)又安敢毒耶(怎么,哪里反问句,译为“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苛政猛于虎也(译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介宾短语用法之一,译为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介宾短语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句话出自《礼记·檀弓》记载的一个故事。
中考语文必考文字常识 捕蛇者说素材 精品
![中考语文必考文字常识 捕蛇者说素材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8ff6644ddccda38366baf05.png)
中考语文必考文字常识捕蛇者说素材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
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蛇者说》知识点整理
一、你能解释下列课文中没有注释的词语的含义吗?
1、触:接触.碰
2、尽死:(草木)都枯死了
3、可以:可以用来
4、其始:起初
5、募:招募
6、三世:三代人
7、悲:哀怜.同情
8、复若赋:恢复你的赋税
9、大戚十分悲伤10、出涕:流出眼泪11、不幸之甚:更加不幸12、是乡:这个乡村
13、寒暑:严寒酷暑14、往往:时常.每每15、与吾祖居是乡:和我的祖父同时住在这里的乡邻16、哗然而骇者:喧闹叫嚷吓得呼天喊地的17、甘食其土之有:有滋有味地吃着那田里生产的东西18、又安敢毒耶:又怎么敢怨恨呢19、以王命聚之:奉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
二、请你辨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1.呼嘘毒.疠(毒气)
2.又安敢毒.耶(痛恨)
3.退而甘食.起土之有(吃)
4.谨食.之.时而献耶(喂养)
5..若.毒之乎(你)
6.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三、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
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是捉到这种蛇并把它晾干,用它制成药饵)
2、岁赋其二(每年征收蛇两次)
3、永之人争奔走焉(永洲的百姓争着奔忙在这件事情上)
4、若毒之乎(你怨恨捕蛇这件事情吗)
5、则久已病矣(那么早已困苦不堪了)
6、而乡邻之生日蹙(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地困苦)
7、隳突乎南北(到处骚扰)
8、则煦煦而乐(就欢欢乐乐地过快乐日子了)
9、又安敢毒焉(又怎么敢痛恨捕蛇这件差事呢)
10、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用来期待那些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官员)
11、吾祖死于是(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事情上)
12、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也(还不象恢复我的赋税那样的厉害啊)
13、殚其地之出(交尽了他们土地里出产的所有的东西)
14、曩与吾祖居是乡(从前与吾祖父居住在同一个乡里的)
15、以尽吾齿(来度完我余下的岁月)
16、貌若甚戚者(面容表情好象十分悲伤的样子)17、更若赋(恢复你的赋税)
18、竭其庐之入(交光了他们家里的所有的收入)
19、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交蛇回来以后就可以有滋有味地吃土里出产的东西)
20、苛政猛于虎(苛酷的政治比老虎还厉害啊)
21、赋敛之毒有甚于蛇(向老百姓征收赋税的毒害竟比毒蛇还厉害)
22、悍吏之来午乡(强暴的小吏来到我们这里)
23、吾恂恂而起(我提心吊胆地起来)
24、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起我的乡邻们地死就已经在后面了)
25、几死者数矣(几乎差一点死掉的情况碰到好多次了)
四、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你知道他们的含义吗?
1、永洲之野产异蛇(的.助词)
2、若毒之乎(它.代捕蛇之事)
3、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指代“我”)
4、悍吏之来吾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变句子为短语)
5、谨食之(代词.它)
6、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的.助词)
7、故为之说(这.代这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