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三甲医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三甲医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三甲医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VRE感染的预防:VRE定植于肠道而不引起感染症状;VRE不引起腹泻;VRE定植或感染高危险性的患者。

因此,在医疗机构筛选VRE是必要的,尤其在下述高危患者:1、重症患者(ICU患者);2、免疫抑制患者(化疗或移植患者);3、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4、延长住院时间、近期使用广谱抗菌素治疗,或接受口服或静脉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

二、VRE的报告:1、发现VRE患者首先要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时隔离患者;2、主管医生36小时内填写“多重耐药菌报告卡”(属医院感染24小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三、VRE感染控制措施:1、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所有工作人员、访视者或任何其他人员,在进入患者房间时必须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在床头挂接触隔离标识,提醒医务人员及其家属做好自身防护。

2、对VRE感染的患者,有条件的必须进行单独隔离,隔离条件不足时采取床旁隔离,相同病原体感染者可在同一区域,当感染患者较多时,应当对其他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

3、每天必须进行环境清洁,有污染用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擦拭。

4、接触该患者或其环境前后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5、患者的医疗护理物品专用。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

6、任何物品从患者房间移出后,在转至医院的另一区域或用于其他患者前,均必须高效消毒。

7、转诊患者或外出检查之前通知相关科室,防止感染扩散。

8、VRE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9、患者症状好转,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大于24小时)均未培养出VRE,方可解除隔离。

四、VRE感染的治疗:如临床肠球菌感染病情属中、轻度,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仍有一定敏感度可先用大剂量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的诊断:多重耐药菌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 -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细菌。

二、预防与控制措施:(1、护士接到多重耐药菌的危急值报告后,立即通知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护士在床头放置“接触隔离”标识(蓝色)。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7)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特别要做好ICU、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制度与措施[1]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制度与措施[1]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本页是封面)【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2008年[130号]文的要求及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广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XDR-AB)、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XDR-PA)、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等。

【注】(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管切开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三)监测报告、职责为全面掌握导致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临床发现耐药菌株病例后应于2小时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

1、临床科室职责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者后,应立即采集相应的病原学标本送检,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或接到反馈电话后,记录在登记表上,并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在床头牌、病历夹上放置相应隔离标志,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调查表报院感科。

2、检验科职责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者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多重耐药”,立即电话(或院内网上发检验报告)通知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做好记录。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及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及措施

四川省复员退伍军人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临床科室多部门协作,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相关要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1、参加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工作人员,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长,必要时邀请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及相关人员参加。

2、时间安排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每半年召开一次。

3、会议内容(1)各部门对上半年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介绍各自工作进展情况,用具体的数据说明管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措施及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4、各部门职责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进行监测,落实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和环境消毒的监督。

负责每季度向全院公布检验科统计结果。

2)检验科: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病原学培养结果及药敏报告,对多重耐药菌应做特殊说明;发现耐药菌时书面通知临床科室,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统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查变化情况。

3)药剂科:及时向检验科通报我院抗菌药物品规变化情况,参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会诊,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发布抗菌药物的预警信息。

4)临床科室:及时、规范采集病原学标本,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感染或定植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及时上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1、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检验科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的诊断:多重耐药菌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细菌。

二、预防与控制措施:(1)护士接到多重耐药菌的危急值报告后,立即通知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护士在床头放置“接触隔离”标识(蓝色)。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

(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7)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特别要做好ICU 、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预防MRSA或VRE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预防MRSA或VRE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预防MRSA或VRE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MRSA即耐甲氧XX金黄色葡萄球菌和VRE即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如科室发生这两种耐药菌的感染,按以下程序处理:1.实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1)立即将患者隔离至单人病房,如无条件时做好床旁隔离;在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以“蓝色”标志表明接触隔离,医务人员进出病房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执行手卫生。

(2)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脱手套后洗手及卫生手消毒。

(3)为每位患者配备专用治疗盘,专用查体用具(扣诊锤、听诊器、手电筒、血压计袖带等),每天用75%酒精擦拭1次,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4)病人用物、医疗器械污染或可疑被污染时均要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

(5)桌面、窗台、床架每天由清洁员擦拭,保证一桌一抹,用后彻底消毒。

要求MRSA隔离病房的拖把单独使用,用后彻底消毒;每天通风换气4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护士长每周公布1次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检查情况。

(6)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7)MRSA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有效封口,袋外标识清楚,进行焚烧处理。

2.加强重点监测检查。

凡可疑或明确有感染者,需隔日连续3次做检验,结果回报后立即分析是否感染或定置细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决定用药。

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每月由护士长对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材及医护人员手、鼻前庭进行细菌学重点监测,以及早发现病原菌,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3.提高机体抵抗力,合理、安全、有效的使用抗生素。

4.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提高整体预防认识。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简称VRE)是一种抗药性强的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为了预防与控制VRE的传播,建立一套完善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科或委员会,负责监测医院内的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和报告可能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病例。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来源、感染部位等信息。

同时,建立健全的报告制度,确保感染病例的及时上报和追踪。

二、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1.手卫生和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消毒技术。

在与患者接触前后,以及处理感染性物质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手卫生,并配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环境清洁与消毒:医院环境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的物体和表面,如床单、地面、门把手等。

使用符合标准的消毒剂,确保细菌的有效杀灭。

3.感染隔离与防护:对于已经感染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患者,应在医院内设置专门的感染隔离区域,严格控制患者的出入和接触。

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区域前,需穿戴规范的防护服,并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院应建立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推广合理用药观念,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剂量控制的意识。

同时,加强药物监测,定期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及时了解细菌的耐药情况。

四、健全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医疗废物是潜在的传染源,特别是感染性废物,对其完善的处理制度迫在眉睫。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处理区域,配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废物分类、包装和运输。

五、医院感染预防教育与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教育培训,了解感染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目标性监测及防控措施效果分析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目标性监测及防控措施效果分析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目标性监测及防控措施效果分析目的通过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VRE感染及定植患者并给予预防控制措施,对防控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2013年、2014年住院患者标本培养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情况,针对重点科室采取VRE主动筛查、加强手卫生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及环境的清洁、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预防控制措施。

结果与2013年比较,2014年标本培养VRE 检测,阳性检出率由15.44%降至到4.91%(P﹤0.05)。

结论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VRE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目标性监测;防控措施随着万古霉素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相关文献报告,部分美国医院肠球菌所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中28%由VRE所引起[1]。

国内诸多文献报道临床分离到的VRE也逐年增多[2-3],分离率0~14%[4-5]。

本报告通过对VRE目标性监测,对科室采取VRE主动筛查、加强手卫生管理、及时采取消毒隔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干预措施以降低VRE的传播,并对VRE的防控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VRE来源于2012年、2013年、2014年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

1.2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BD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100,纸片扩散法(K-B 法),该方法是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tute,CLSI)公布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药敏试验的判断标准。

1.3方法1.3.1目标性监测感染办公室人员每日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系统查询临床送检标本培养结果,发现VRE第一时间通知临床,开具隔离医嘱(单间隔离或床边隔离),做好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制度与措施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制度与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2008年[130号]文的要求及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广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XDR-AB)、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XDR-PA)、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等。

【注】(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管切开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三)监测报告、职责为全面掌握导致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临床发现耐药菌株病例后应于2小时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

1、临床科室职责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者后,应立即采集相应的病原学标本送检,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发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或接到反馈电话后,记录在登记表上,并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在床头牌、病历夹上放置相应隔离标志,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调查表报院感科。

2、检验科职责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者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多重耐药”,立即电话(或院内网上发检验报告)通知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做好记录。

若发现某一科室在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的诊断:多重耐药菌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细菌。

二、预防与控制措施:(1)护士接到多重耐药菌的危急值报告后,立即通知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护士在床头放置“接触隔离”标识(蓝色)。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

(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7)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特别要做好ICU、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的诊断:多重耐药菌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细菌。

二、预防与控制措施:(1)护士接到多重耐药菌的危急值报告后,立即通知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护士在床头放置“接触隔离”标识(蓝色)。

(2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

(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5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7)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特别要做好ICU 、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解除隔离措施,在患者一览表、病历夹、床旁放置蓝色隔离标识,开具接触隔离医嘱,并通报全科医务人员。

2、将患者置于单间隔离,严格限制人员出入,专人诊疗护理。

3、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4、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做好个人防护,应当戴手套,穿一次性隔离衣,避巨离操作时带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应及时脱去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

5、与患者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6、物体表面每班进行擦拭消毒,擦拭抹布专用,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置。

7、采集的血、痰等标本要密闭运送。

8、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用双层密闭防渗漏容器进行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内。

9、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2次培养结果阴性时接触隔离,应进
行终末消毒处置。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10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3(4):345~347转334
1996-2004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种类的变迁
2020/1/14
11
四川医学2005年9月第26卷(第9期)
2002 年~2006 年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 院3455例儿童血培养结果分析
2020/1/14
12
2020/1/14
34
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2020/1/14
35
2008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
2020/1/14
36
2002年~2005年第三军医大学附属 新桥医院338株粪肠球菌的临床分析
338株粪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
红霉素91.1%,
青霉素90.2%,
环丙沙星78.4%, 四环素66.3%,
2020/1/14
33
⑶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
近年来VRE的感染急剧增加,美国的 流行情况较为严重,据美国CDC的院内感 染监测报告分析表明,VRE的医院感染从 1989年的0.3%增加至1993年的7.9%,从 1996年的17.9%增加至2004年的31.3%。 我国VRE的分离率低于5%。
庆大霉素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高达60-80%
以上。
2020/1/14
22
MRSA对2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分析(%)
2020/1/14
23
李家泰 李耘 王进 代表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3月10日第83卷第5期
MRSA特点3:MRSA临床分离率在经济发达 地区的综合性大型医院最为严重
R%
1995 ~1999 (1450株)
R%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全球面临的感染性疾病挑战日益严重,其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不仅在治疗上具有较高的挑战性,而且在防控上也存在诸多困难。

鉴于此,本文旨在汇总国内外关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专家共识,以期为我国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认识,加强防控意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愈率,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最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概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肠球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性的出现使得临床治疗变得更为困难。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出现,特别是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fm)和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VREfa)的增多,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接受长期抗生素治疗或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等。

感染部位多样,包括泌尿道、呼吸道、伤口、血液等。

VRE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肠球菌感染相似,但治疗更为棘手。

VRE感染的治疗选择有限,一旦确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治疗策略包括使用替代抗生素、联合用药、调整治疗方案等。

由于耐药性的存在,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且容易引发二重感染。

为了有效防治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需要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监测,及时发现耐药菌株,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护人员对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也是防治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临床问题,需要引起广大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学家的关注和重视。

处理产生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时指南

处理产生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时指南

处理产生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时指南
1、科室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应立即按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报告制度的要求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一旦发现有VRE和MRSA播散的迹象,应尽快采取控制措施。

2、立即将VRE或MRSA的感染者或携带者隔离于单间,采取接触传播预防
措施(或与感染同种病原菌的患者共居一室)。

3、预防VRE或MRSA接触传播的措施要求工作人员进入病人房间应戴手套;
如果将与病人或其环境(包括家具、床栏杆等)有大面积接触,工作人员要加穿隔离衣。

4、脱手套和隔离衣后要用抗菌皂液洗手和/或手消毒。

5、对于需要采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的病人,一些用于他们的一般医疗器械如
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人专用。

6、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
消毒。

7、病人的治疗必须严格按照药敏选药,必要时请感染科专家会诊。

8、撤销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的决定必须感染部位该病原菌培养阴性并经过主管
医生同意才能实施。

9、病人出院后应对房间内所有的平面(包括门把手等)进行彻底消毒。

由本
科室监控护士负责监督。

10、对于需要采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的病人,在把该病人从隔离病房转送去本
楼的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受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接收部门的医疗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货物然后同样应该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洗消毒。

11、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按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VRE感染的预防
VRE定植或感染高危险性的病人,尤其在下述高危病人:
(一)重症病人(ICU病人)
(二)免疫抑制病人(化疗或移植病人)
(三)接受腹腔或心胸手术病人
(四)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
(五)延长住院时间的病人,或近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或接受口服或静脉万古霉素
二、VRE的报告
(一)发现VRE病人首先要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时隔离病人(二)如果是医院感染必须在24小时之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三、VRE的感染控制措施
采用标准预防联合额外接触预防。

所有工作人员、访视者或任何其他人员,在进入病人房间时必须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和接触防护措施。

(一)标准预防:应用于所有患者的预防措施,不管病人处于感染的还是疑似感染状态。

(二)接触预防:作为标准预防的补充,以减少微生物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危险性为目的的预防措施。

(接触传播:微生物通过手或仪器设备的直接接触传播或在感染者或定植者与易感人群之间间接接触传播)。

(三)每天必须进行环境清洁,有污染用1000ml∕L含氯消毒液擦拭。

(四)工作人员接触感染或定植病人后要加强洗手,严格按照标准洗手七步法进行认真洗手;或用抗菌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五)病人的医疗护理物品专用。

(六)任何物品从病人房间移除后,再转至医院的另一区域或用于其他病人前,均必须高效消毒。

(七)VRE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有效封口,袋外标示清楚,送医废暂存点。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VRE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缩写.万古霉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肠球菌可引起全身感染包括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临床治疗非常困难.落实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是控制感染,遏制蔓延的重要途径.一、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的预防①合理使用抗生素.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知识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②加强筛查,早期检出带菌者.在诊疗过程上加强对VRE的筛选,尤其是下述高危病人:⑴重症病人⑵免疫抑制病人化疗或移植病人⑶接受腹腔或心胸手术病人⑷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⑸延长住院时间的病人,或近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或接受口服或静脉万古霉素病人.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监测与报告1、微生物实验室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时应按危急值报告要求向所在临床科室、院感科报告.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早隔离、早治疗.2、经管医生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填卡上报院感科.三、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感染控制措施1、微生物室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旦发现VRE立即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和院感科.2、临床科室接到检验科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⑴立即将感染或带定植菌的病人隔离于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⑵在病床床头、病历夹、病人一栏表上张贴隔离标识蓝色为接触隔离.⑶尽量减少与VRE感染或定植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患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⑷严格执行手卫生,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⑸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⑹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尽量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接触患者后的仪器设备如拍片、心电图检查完成后应进行消毒.⑺VER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病室,其清洁、消毒用品抹布、拖布等应专室专用;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设施设备表面,每天清洁消毒不少于2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⑻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利器放入利器盒,密闭运送.⑼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等.⑽患者在转科、转院之前要通知接诊的科室和医院,或开具放射、B超检查单时,要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以便检查科室采取防控措施.⑾此类病人如去其他科室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控制措施,用后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⑿尽量限制探视人员,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⒀选用密闭容器运送患者标本.⒁生活物品无特殊处理.⒂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症状好转、治愈或连续两次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并对床单位消毒.3、院感科需及时到相关科室检查督导VRE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保证VRE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五、参考文件①卫生部办公厅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卫生部200830号②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生部20115号③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05
治疗方案: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06
预防措施:加强手卫生、环境消毒、隔离措施 等,防止交叉感染
VRE感染的诊断标准及检测方法
诊断标准:临床 表现、实验室检 查、影像学检查 等
实验室检查:血 培养、尿培养、 粪便培养等
影像学检查:X 线、CT、MRI等
检测方法:PCR、 ELISA、免疫荧 光法等
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 者及家属对VRE感染的认识,增强
预防意识
隔离措施:将VRE感染患者与 其他患者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环境消毒:定期对病房环境进 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家
具等
监测病情:密切监测VRE感染 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减 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
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 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增加感染风险,需密切 监测免疫功能,调整药 物剂量。
手术治疗:可能导致术 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需加强术后护理,预防 感染。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 预后及随访
VRE感染患者的预后及转归情况
01
02
03
04
预后:VRE感 染患者的预后 通常较差,死 亡率较高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 临床表现及诊断
VRE感染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01
临床表现:发热、寒战、腹痛、腹泻、恶心、 呕吐等
0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培养、尿液培养等
03
鉴别诊断:与其他肠道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 如沙门氏菌感染、志贺氏菌感染等
04
影像学检查:腹部CT、X线等,了解肠道病变 情况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 预防及控制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VRE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缩写。

万古霉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肠球菌可引起全身感染包括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临床治疗非常困难。

落实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是控制感染,遏制蔓延的重要途径。

一、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的预防
①合理使用抗生素。

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知识》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②加强筛查,早期检出带菌者。

在诊疗过程上加强对VRE的筛选,尤其是下述高危病人:⑴重症病人⑵免疫抑制病人(化疗或移植病人)⑶接受腹腔或心胸手术病人⑷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病人⑸延长住院时间的病人,或近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或接受口服或静脉万古霉素病人。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监测与报告
1、微生物实验室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时应按危急值报告要求向所在临床科室、院感科报告。

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早隔离、早治疗。

2、经管医生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填卡上报院感科。

三、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感染控制措施
1、微生物室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旦发现VRE立即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和院感科。

2、临床科室接到检验科报告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⑴立即将感染或带定植菌的病人隔离于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⑵在病床床头、病历夹、病人一栏表上张贴隔离标识(蓝色为接触隔离)。

⑶尽量减少与VRE感染或定植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患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⑷严格执行手卫生,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

⑸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⑹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尽量专用。

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

接触患者后的仪器设备(如拍片、心电图)检查完成后应进行消毒。

⑺VER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病室,其清洁、消毒用品(抹布、拖布等)应专室专用;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设施设备表面,每天清洁消毒不少于2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

⑻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利器放入利器盒,密闭运送。

⑼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等。

⑽患者在转科、转院之前要通知接诊的科室和医院,或开具放射、B超检查单时,要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以便检查科室采取防控措施。

⑾此类病人如去其他科室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控制措施,用后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⑿尽量限制探视人员,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⒀选用密闭容器运送患者标本。

⒁生活物品无特殊处理。

⒂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症状好转、治愈或连续两次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并对床单位消毒。

3、院感科需及时到相关科室检查督导VRE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保证VRE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

五、参考文件
①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卫生部(2008)30号
②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生部(2011)5号
③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