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热力学第一定律 §7.2 热容量 §7.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7.4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7.5 循环过程 §7.6 热力学第二定律 退 出
0
§7.1 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thermodynamics) 一、内能、功、热 内能、 (Internal energy, Work, Heat) Heat)
14
等温过程(isothermal process) 三.等温过程 等温过程 1.特点: T = const. 特点: 特点 2.过程方程: P ⋅ V = const. 过程方程: 过程方程 3.过程曲线: 过程曲线: 过程曲线 4.能量转换关系: ∆E = 0 能量转换关系: 能量转换关系
P
1 等温膨胀 2
process) 三、准静态过程(Quasi-static process) 准静态过程(Quasi过程中的每一状态都是平衡态 (Equilibrium state ) 系统状态的变化就是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就是过程。 不受外界影响时,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改变。 不受外界影响时,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改变。 举例1:外界对系统做功 举例 : u 外界压强总比系统压强 大一小量 △P , 就可以 缓慢压缩。 缓慢压缩。
dQ =0 0
16
dW = - dE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 PdV = - νCV dT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1) (2)
PdV +VdP =νRdT
代入(2)中消去 并积分, 将(1)代入 中消去 并积分,可得 代入 中消去dT并积分
PV = const.
γ
TV
γ −1
= const.
−γ
绝热方程
(P2,V2,T1)
绝热线
(P2′,V2,T2′) V
V1
V2
Q=0 ∆E = ν CV (T2 - T1) W = -∆E ∆
20
绝热过程靠减少系统 的内能来对外做功。 的内能来对外做功。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热力学第一定律
Q = E2 − E1 +W
W = ∫ PdV
V1 V2
dQ = dE + dW
12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7.3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的应用 等容过程(isochoric process) 一.等容过程 等容过程 1.特点: V = const. 特点: 特点 2.过程方程 过程方程: 过程方程 3.过程曲线: 过程曲线: 过程曲线 4.能量转换关系 能量转换关系: 能量转换关系 P 2
o
V1
V2
V
Q=W
W=
2 ∫1 P
dV = ν RT
2 ∫1
dV V
V2 V2 P W = ν RT ln( )= PV1 ln( ) = PV1 ln( 1 ) 1 1 V1 V1 P2
系统吸热全部用来对外做功。 系统吸热全部用来对外做功。 思考: 等温摩尔热容量)应为多大 应为多大? 思考:CT ( 等温摩尔热容量 应为多大?
19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即经两不同过程均膨胀至体 P ′2 < P2 积V2,则
P
A (P1,V1,T1)
等温线
原因: 经等温过程 温度不变, 经等温过程,温度不变 原因:(1)经等温过程 温度不变, 压强的降低是由于体积膨胀。 压强的降低是由于体积膨胀。 (2)经绝热过程,压强的降低是 经绝热过程, 经绝热过程 由于体积膨胀和温度的降低。 由于体积膨胀和温度的降低。 o 能量转换关系: 四.能量转换关系: 能量转换关系
等容升温
P = const. T
o
1 V V
W=0 ∆ E = QV
QV =ν CV (T2 − T1 )
吸热全部转换为系统内能的增加。 吸热全部转换为系统内能的增加。
13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等压过程(isobaric process) 二.等压过程 等压过程 1.特点: P = const. 特点: 特点 2.过程方程: V = const. 过程方程: 过程方程 T 3.过程曲线: 过程曲线: 过程曲线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再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PdV+VdP = ν RdT
于是 或
11
思考: 思考:为何
CP > CV ?
泊松比(poisson’s ratio) 三.泊松比 泊松比
CP i +2 γ= = i CV
>1
对单原子分子, 对单原子分子, i = 3, γ = 1.67 , 对双原子分子, i = 5, γ = 1.40 对双原子分子, 对多原子分子, i = 6, γ = 1.33 对多原子分子, (以上均为刚性理想气体分子)
2
dQ
> 0 表示系统从外界吸热; 表示系统从外界吸热; < 0 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 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thermodynamics)
某一过程, 某一过程,系统从外界吸热 Q,对外界做功 W,系 , , 则由能量守恒: 统内能从初始态 E1变为 E2,则由能量守恒: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6
四、 W、Q、∆E的计算 、 、 的计算 1.W的计算 准静态过程,体积功 的计算(准静态过程 的计算 准静态过程,体积功) (1)直接计算法 由定义 直接计算法(由定义 直接计算法 由定义) 系统对外作功,
V2
2 W=∫1 F⋅dx = ⋅
F
=
2 ∫1 PS
⋅ dx
W = ∫ PdV
2
P
等压膨胀
1
2
o
V1
V2
V
4.能量转换关系: 能量转换关系: 能量转换关系
W = ∫1 P dV = P(V2 - V1)
QP =ν CP (T2 − T ) 1
∆E = ν CV (T2 − T1 )
吸热一部分用于对外做功,其余用于增加系统内能。 吸热一部分用于对外做功,其余用于增加系统内能。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V1
P 1 · W o V1 V2 V 2 ·
· 功是过程量 · P-V 图上过程曲线下的面积即 - W的大小。 的大小。 的大小
7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2)间接计算法 (由相关定律、定理) (2)间接计算法 由相关定律、定理) 由 2. Q的计算 的计算 (1)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
Q=∆ E+W
Q = E2 − E1 +W 对无限小过程: 对无限小过程: dQ = dE + dW
W > 0 系统对外界作正功
符号规定: 符号规定:Q > 0 系统吸供热 ∆E > 0 系统内能增加 另一种叙述:第一类永动机( 是不可能制成的。 另一种叙述:第一类永动机 η > 1) 是不可能制成的。
3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9
§7.2 气体的摩尔热容量 (molar heat capacity)
一.理想气体等容摩尔热容量 理想气体等容摩尔热容量 一摩尔物质温度升高一度所吸收的热量, 一摩尔物质温度升高一度所吸收的热量,即
1 dQ C= ν dT
对于等容过程, 对于等容过程, dW=0, ,
1 系统的内能是状态量。如同 P、V、T 等量。 系统的内能是状态量。 的内能是状态量 、 、 等量。 内能的变化: 内能的变化:
∆E12 = E2 − E1
i E = ν RT 2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只与初、末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只与初、末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理想气体 :
1
2 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状态(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状态(内能) 分子的有规则运动能量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能 量的转化和传递。功是过程量。 量的转化和传递。功是过程量。 3 系统和外界温度不同,就会传热,或称能量交换, 系统和外界温度不同,就会传热,或称能量交换, 热量传递可以改变系统的状态(内能) 热量传递可以改变系统的状态(内能) 。 传热的微观本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能量从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是过程量 微小热量 : 等价
Q= Q= ν C (T2 -T1)
ν:摩尔数,C:摩尔热容量 :摩尔数, : (2)间接计算法 间接计算法
由 Q = ∆E + W
8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3.∆E的计算 ∆ 的计算 (1)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
i ) R (T -T ) ∆E = ν ( 2 1 2
i:自由度 (上式仅对刚性理想气体分子) : 上式仅对刚性理想气体分子) 上式仅对刚性理想气体分子 (2)间接计算法 间接计算法 由 Q = ∆E + W
i dQ = dE = ν RdT 2 i CV = R 有 2
10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二.理想气体等压摩尔热容量 理想气体等压摩尔热容量 对于等压过程, 对于等压过程,
i dQ = dE + dW = ν RdT + PdV 2 i dQ = ν RdT +νRdT 2 1 dQ i CP = = R + R ν dT 2 CP = CV + R
const d( γ ) = V
γ
const = −γ ( γ +1 ) A dV V
PV1 P 1 1 = −γ ( γ +1 ) = −γ ( ) V1 V1
∵ γ >1 1
∴ 绝热线斜率大,它比等温线更陡。 绝热线斜率大,它比等温线更陡。
2.意义:若由初态A(P1 ,V1 ,T1) 分别 意义:若由初态 意义 (1)经等温过程至状态 2, V2, T1) 经等温过程至状态2(P 经等温过程至状态 (2)经绝热过程至状态 ′(P ′2, V2 ,T ′2) 经绝热过程至状态2′ 经绝热过程至状态
21
∆E = 0
∆E =ν CV (T2 − T1 )
等温过程
因为状态图中任何一点都 表示系统的一个平衡态, 表示系统的一个平衡态, 故准静态过程可以用系统 的状态图, 的状态图, 如P-V图(或 图 P-T图,V-T图)中一条曲 图 图 线表示, 线表示,反之亦如此。
o
等容过程
P
等压过程
循环过程
V
1. 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于任何系统 固、液、气); 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于任何系统(固 2. 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于任何过程 非准静态过程亦 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于任何过程(非准静态过程亦 成立)。 成立 。
过程无限缓慢
4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举例2 系统( 举例2:系统(初始温度 T1)从 外界吸热 从 T1
系统T 系统 1
T2 是准静态过程
T1+△T
T1+2△T
T1+3△T
T2
接触, 系统 温度 T1 直接与 热源 T2接触,最终达到热 平衡, 准静态过程。 平衡,不是 准静态过程。
5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P T = const.
17
γ −1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绝热线(adiobat) 三.绝热线 绝热线
1.绝热线比等温线更陡 绝热线比等温线更陡 如图, 如图,一等温线和一绝热线 点相交。 在A点相交。 点处等温线的斜率为: 在A点处等温线的斜率为: 点处等温线的斜率为
P
· A (P1,V1,T1)
Q =ν C(T2 − T1 )
∆E =ν CV (T2 − T1 )
等容
W=0
∆E =ν CV (T2 − T1 ) QV =ν CV (T2 − T1 ) ∆E =ν CV (T2 − T1 ) QP =ν wk.baidu.comP (T2 − T1 )
V1
等压 W = P(V2 - V1) 等温 W = ν RT ln( V2 ) 绝热
15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7.4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7.4 gas) (Adiabatic process of the ideal gas)
绝热过程: 绝热过程: 1.良好绝热材料包围的系统发生的过程; 良好绝热材料包围的系统发生的过程; 良好绝热材料包围的系统发生的过程 2.进行得较快 仍是准静态 而来不及和外界交换热量 进行得较快(仍是准静态 进行得较快 仍是准静态)而来不及和外界交换热量 的过程。 的过程。 特点: 一.特点: Q = 0 特点 过程方程: 二.过程方程: 过程方程 考虑一绝热元过程
等温线
绝热线
o
dP ( )T , A dV dV PV1 P const 1 = −( 2 ) A = −( 2 ) = −( 1 ) V1 V V1
18
const d( ) V =
V1
V2
V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点处绝热线的斜率为: 在A点处绝热线的斜率为: 点处绝热线的斜率为
dP ( )Q, A dV
0
§7.1 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thermodynamics) 一、内能、功、热 内能、 (Internal energy, Work, Heat) Heat)
14
等温过程(isothermal process) 三.等温过程 等温过程 1.特点: T = const. 特点: 特点 2.过程方程: P ⋅ V = const. 过程方程: 过程方程 3.过程曲线: 过程曲线: 过程曲线 4.能量转换关系: ∆E = 0 能量转换关系: 能量转换关系
P
1 等温膨胀 2
process) 三、准静态过程(Quasi-static process) 准静态过程(Quasi过程中的每一状态都是平衡态 (Equilibrium state ) 系统状态的变化就是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就是过程。 不受外界影响时,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改变。 不受外界影响时,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改变。 举例1:外界对系统做功 举例 : u 外界压强总比系统压强 大一小量 △P , 就可以 缓慢压缩。 缓慢压缩。
dQ =0 0
16
dW = - dE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 PdV = - νCV dT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1) (2)
PdV +VdP =νRdT
代入(2)中消去 并积分, 将(1)代入 中消去 并积分,可得 代入 中消去dT并积分
PV = const.
γ
TV
γ −1
= const.
−γ
绝热方程
(P2,V2,T1)
绝热线
(P2′,V2,T2′) V
V1
V2
Q=0 ∆E = ν CV (T2 - T1) W = -∆E ∆
20
绝热过程靠减少系统 的内能来对外做功。 的内能来对外做功。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热力学第一定律
Q = E2 − E1 +W
W = ∫ PdV
V1 V2
dQ = dE + dW
12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7.3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的应用 等容过程(isochoric process) 一.等容过程 等容过程 1.特点: V = const. 特点: 特点 2.过程方程 过程方程: 过程方程 3.过程曲线: 过程曲线: 过程曲线 4.能量转换关系 能量转换关系: 能量转换关系 P 2
o
V1
V2
V
Q=W
W=
2 ∫1 P
dV = ν RT
2 ∫1
dV V
V2 V2 P W = ν RT ln( )= PV1 ln( ) = PV1 ln( 1 ) 1 1 V1 V1 P2
系统吸热全部用来对外做功。 系统吸热全部用来对外做功。 思考: 等温摩尔热容量)应为多大 应为多大? 思考:CT ( 等温摩尔热容量 应为多大?
19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即经两不同过程均膨胀至体 P ′2 < P2 积V2,则
P
A (P1,V1,T1)
等温线
原因: 经等温过程 温度不变, 经等温过程,温度不变 原因:(1)经等温过程 温度不变, 压强的降低是由于体积膨胀。 压强的降低是由于体积膨胀。 (2)经绝热过程,压强的降低是 经绝热过程, 经绝热过程 由于体积膨胀和温度的降低。 由于体积膨胀和温度的降低。 o 能量转换关系: 四.能量转换关系: 能量转换关系
等容升温
P = const. T
o
1 V V
W=0 ∆ E = QV
QV =ν CV (T2 − T1 )
吸热全部转换为系统内能的增加。 吸热全部转换为系统内能的增加。
13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等压过程(isobaric process) 二.等压过程 等压过程 1.特点: P = const. 特点: 特点 2.过程方程: V = const. 过程方程: 过程方程 T 3.过程曲线: 过程曲线: 过程曲线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再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PdV+VdP = ν RdT
于是 或
11
思考: 思考:为何
CP > CV ?
泊松比(poisson’s ratio) 三.泊松比 泊松比
CP i +2 γ= = i CV
>1
对单原子分子, 对单原子分子, i = 3, γ = 1.67 , 对双原子分子, i = 5, γ = 1.40 对双原子分子, 对多原子分子, i = 6, γ = 1.33 对多原子分子, (以上均为刚性理想气体分子)
2
dQ
> 0 表示系统从外界吸热; 表示系统从外界吸热; < 0 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 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thermodynamics)
某一过程, 某一过程,系统从外界吸热 Q,对外界做功 W,系 , , 则由能量守恒: 统内能从初始态 E1变为 E2,则由能量守恒: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6
四、 W、Q、∆E的计算 、 、 的计算 1.W的计算 准静态过程,体积功 的计算(准静态过程 的计算 准静态过程,体积功) (1)直接计算法 由定义 直接计算法(由定义 直接计算法 由定义) 系统对外作功,
V2
2 W=∫1 F⋅dx = ⋅
F
=
2 ∫1 PS
⋅ dx
W = ∫ PdV
2
P
等压膨胀
1
2
o
V1
V2
V
4.能量转换关系: 能量转换关系: 能量转换关系
W = ∫1 P dV = P(V2 - V1)
QP =ν CP (T2 − T ) 1
∆E = ν CV (T2 − T1 )
吸热一部分用于对外做功,其余用于增加系统内能。 吸热一部分用于对外做功,其余用于增加系统内能。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V1
P 1 · W o V1 V2 V 2 ·
· 功是过程量 · P-V 图上过程曲线下的面积即 - W的大小。 的大小。 的大小
7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2)间接计算法 (由相关定律、定理) (2)间接计算法 由相关定律、定理) 由 2. Q的计算 的计算 (1)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
Q=∆ E+W
Q = E2 − E1 +W 对无限小过程: 对无限小过程: dQ = dE + dW
W > 0 系统对外界作正功
符号规定: 符号规定:Q > 0 系统吸供热 ∆E > 0 系统内能增加 另一种叙述:第一类永动机( 是不可能制成的。 另一种叙述:第一类永动机 η > 1) 是不可能制成的。
3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9
§7.2 气体的摩尔热容量 (molar heat capacity)
一.理想气体等容摩尔热容量 理想气体等容摩尔热容量 一摩尔物质温度升高一度所吸收的热量, 一摩尔物质温度升高一度所吸收的热量,即
1 dQ C= ν dT
对于等容过程, 对于等容过程, dW=0, ,
1 系统的内能是状态量。如同 P、V、T 等量。 系统的内能是状态量。 的内能是状态量 、 、 等量。 内能的变化: 内能的变化:
∆E12 = E2 − E1
i E = ν RT 2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只与初、末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只与初、末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理想气体 :
1
2 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状态(内能) 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状态(内能) 分子的有规则运动能量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能 量的转化和传递。功是过程量。 量的转化和传递。功是过程量。 3 系统和外界温度不同,就会传热,或称能量交换, 系统和外界温度不同,就会传热,或称能量交换, 热量传递可以改变系统的状态(内能) 热量传递可以改变系统的状态(内能) 。 传热的微观本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能量从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是过程量 微小热量 : 等价
Q= Q= ν C (T2 -T1)
ν:摩尔数,C:摩尔热容量 :摩尔数, : (2)间接计算法 间接计算法
由 Q = ∆E + W
8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3.∆E的计算 ∆ 的计算 (1)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
i ) R (T -T ) ∆E = ν ( 2 1 2
i:自由度 (上式仅对刚性理想气体分子) : 上式仅对刚性理想气体分子) 上式仅对刚性理想气体分子 (2)间接计算法 间接计算法 由 Q = ∆E + W
i dQ = dE = ν RdT 2 i CV = R 有 2
10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二.理想气体等压摩尔热容量 理想气体等压摩尔热容量 对于等压过程, 对于等压过程,
i dQ = dE + dW = ν RdT + PdV 2 i dQ = ν RdT +νRdT 2 1 dQ i CP = = R + R ν dT 2 CP = CV + R
const d( γ ) = V
γ
const = −γ ( γ +1 ) A dV V
PV1 P 1 1 = −γ ( γ +1 ) = −γ ( ) V1 V1
∵ γ >1 1
∴ 绝热线斜率大,它比等温线更陡。 绝热线斜率大,它比等温线更陡。
2.意义:若由初态A(P1 ,V1 ,T1) 分别 意义:若由初态 意义 (1)经等温过程至状态 2, V2, T1) 经等温过程至状态2(P 经等温过程至状态 (2)经绝热过程至状态 ′(P ′2, V2 ,T ′2) 经绝热过程至状态2′ 经绝热过程至状态
21
∆E = 0
∆E =ν CV (T2 − T1 )
等温过程
因为状态图中任何一点都 表示系统的一个平衡态, 表示系统的一个平衡态, 故准静态过程可以用系统 的状态图, 的状态图, 如P-V图(或 图 P-T图,V-T图)中一条曲 图 图 线表示, 线表示,反之亦如此。
o
等容过程
P
等压过程
循环过程
V
1. 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于任何系统 固、液、气); 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于任何系统(固 2. 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于任何过程 非准静态过程亦 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于任何过程(非准静态过程亦 成立)。 成立 。
过程无限缓慢
4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举例2 系统( 举例2:系统(初始温度 T1)从 外界吸热 从 T1
系统T 系统 1
T2 是准静态过程
T1+△T
T1+2△T
T1+3△T
T2
接触, 系统 温度 T1 直接与 热源 T2接触,最终达到热 平衡, 准静态过程。 平衡,不是 准静态过程。
5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P T = const.
17
γ −1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绝热线(adiobat) 三.绝热线 绝热线
1.绝热线比等温线更陡 绝热线比等温线更陡 如图, 如图,一等温线和一绝热线 点相交。 在A点相交。 点处等温线的斜率为: 在A点处等温线的斜率为: 点处等温线的斜率为
P
· A (P1,V1,T1)
Q =ν C(T2 − T1 )
∆E =ν CV (T2 − T1 )
等容
W=0
∆E =ν CV (T2 − T1 ) QV =ν CV (T2 − T1 ) ∆E =ν CV (T2 − T1 ) QP =ν wk.baidu.comP (T2 − T1 )
V1
等压 W = P(V2 - V1) 等温 W = ν RT ln( V2 ) 绝热
15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7.4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7.4 gas) (Adiabatic process of the ideal gas)
绝热过程: 绝热过程: 1.良好绝热材料包围的系统发生的过程; 良好绝热材料包围的系统发生的过程; 良好绝热材料包围的系统发生的过程 2.进行得较快 仍是准静态 而来不及和外界交换热量 进行得较快(仍是准静态 进行得较快 仍是准静态)而来不及和外界交换热量 的过程。 的过程。 特点: 一.特点: Q = 0 特点 过程方程: 二.过程方程: 过程方程 考虑一绝热元过程
等温线
绝热线
o
dP ( )T , A dV dV PV1 P const 1 = −( 2 ) A = −( 2 ) = −( 1 ) V1 V V1
18
const d( ) V =
V1
V2
V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点处绝热线的斜率为: 在A点处绝热线的斜率为: 点处绝热线的斜率为
dP ( )Q, A 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