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基础考点归纳总结(20大专题)

合集下载

最全面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主要包括几何、代数、函数、概率与统计和解题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个较为全面的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共计132个知识点。

一、几何部分:1.直线、射线、线段、角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同位角、对顶角、相邻角、互补角、补角的概念及性质;3.平行线的概念及判定方法;4.垂直线的概念及判定方法;5.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6.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垂线的性质;7.基本图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的特性;8.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垂心、外心、内心的性质;9.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性质;10.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及性质;11.三角形的重心、外接圆、内切圆的性质;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13.倍数关系、比例关系的概念及解题方法;14.圆的概念及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15.扇形、弓形、弦的概念及其性质;16.圆上的切线的概念及切线与半径的关系;二、代数部分:17.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18.有理数的比较大小及其运算性质;19.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20.无理数的概念及四舍五入与有理数的关系;21.整式和多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22.分布恒等式的概念及应用;23.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方法;24.同底数幂的积与商、幂的幂、幂的乘方;25.0次幂、负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规律;26.小数与分数的乘除运算;27.分式的定义及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28.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一次方程的“相等原理”;29.一次方程的解的判别及含参量的一次方程;30.二次方程的概念及解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等方法;31.开平方的概念及开平方的运算法则;32.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应用;3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34.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35.进一法与折半法的应用;三、函数部分:36.函数的概念及自变量、函数值、变量区间的含义;37.函数的输入输出、定义域、值域和图象的关系;38.一次函数与函数图象的特点;39.一次函数的斜率与截距的概念及其性质;40.直线与y轴平行的判定及斜率的计算方法;41.一次函数方程的应用;42.二次函数与函数图象的特点;43.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的求解;44.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焦点和准顶点的位置关系;45.函数的相等、不等、图象平移、伸缩的概念及表示方法;46.函数的和、差、积、商运算及复合函数;47.用函数的性质解答实际问题;48.绝对值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49.幂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50.线性函数、常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51.分段函数的概念及解答实际问题;四、概率与统计部分:52.实验、样本空间、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53.事件的发生与否的表示方法;54.事件的包含、互斥及事件间的关系;55.概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56.等可能概型的计算方法;57.样本空间中的点与事件的对应关系;58.随机事件的发生与否的概率计算;59.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概率的概念;60.百分位数、分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61.数据的统计分析及统计图形的画法;62.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63.正态分布的概念及性质;64.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及用统计方法解答实际问题;五、解题方法:65.算术运算法则及四则运算的性质;66.四则运算的顺序及提取公因式;67.带分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68.指数法则的应用;69.理解与运用算式的概念及递推算式的应用;70.用变量表示数的关系及数的线性关系;71.应用百分数求解实际问题;72.比例关系的运算及其应用;73.消元与代入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组;74.联立一元一次方程组解题;75.两步走结合法解一元一次方程;76.使用平方根解二次方程的应用;77.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应用;78.函数的性质与应用;79.根据函数图象表示解的方法;80.初步理解函数模型及其应用;81.理解数据的统计特征及其应用;82.根据统计图表做出合理判断;83.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概率;84.基本概率模型的理解与应用;85.从概率模型的角度解答实际问题;86.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题;87.运用合理的方法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88.根据问题解答合理化对策。

人教版中考考点初中数学全部的所有单元知识点详细总结归纳精华大全(含方程式公式大全)

人教版中考考点初中数学全部的所有单元知识点详细总结归纳精华大全(含方程式公式大全)

人教版中考考点初中数学全部的所有单元知识点详细总结归纳精华大全(含方程式公式大全)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b2-4ac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 N,我们把(X1+X2+…+X 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 ,那么a:b=c:d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中考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

中考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

中考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中考数学是一门理科科目,主要涉及数论、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下面将对中考数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

一、数论1.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及性质2.有理数的概念及性质3.整式与分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4.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性质5.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计算6.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7.常见分数的化简与比较大小8.常见分数的运算应用问题二、代数1.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2.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判别式3.比例与比例方程的性质与应用4.百分数与比的概念及运算5.百分数的应用问题6.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计算7.根式的化简与比较大小8.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三、几何1.直线与角的概念及性质2.图形的对称与轴对称3.三角形的角与边的性质4.平行线与三角形的相交线5.平行线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6.圆的概念与性质7.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8.图形的相似与相似比的计算四、概率与统计1.试验与事件的概念2.随机事件的运算与性质3.试验的方式与结果的可能性4.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5.随机事件的应用问题6.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7.数据的统计与描述8.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上是中考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梳理归纳,中考数学的考试重点一般是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上,因此,在备考中,要牢固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定义、性质与运算规则,并注重理解与应用。

同时,要多做题、多总结,掌握题型特点与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与应试能力。

只有在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熟练度上下功夫,才能够在中考数学中获得高分。

中考数学知识点大集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大集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大集结一、数与运算1.整数与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相反数、绝对值、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2.数轴的绘制和利用。

3.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换、比较大小。

4.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5.小数的四舍五入、精确到一位或两位小数。

6.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转换、比较大小。

7.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二、代数式与方程式1.代数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加减乘除法则。

2.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简单运算。

3.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线性方程、列方程。

4.不等式的概念、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三、图形与几何1.基本图形的认识及性质:点、线、面、角。

2.直线的方程。

3.三角形的分类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4.四边形的分类及性质: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

5.圆的概念及性质:圆心、半径、直径、弧、弦。

6.数学常识与问题解决:计算长、体积、表面积、比例、相似、全等。

7.空间几何体的认识、面、棱、顶点、体积计算。

四、概率与统计1.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随机试验、样本空间、概率。

2.事件的概率及其性质: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相互独立事件。

3.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频数、频率、频率分布表、直方图。

4.平均数的概念、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范围。

五、函数与图像1.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式、函数的性质、函数图像。

2.一次函数的性质、函数图像与线段的关系、函数的应用。

3.二次函数的概念、函数值与自变量的关系、函数图像与抛物线的关系、一般式与顶点式方程。

4.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比较、求解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联立方程。

六、三角函数1.弧度制与角度制的互换。

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

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4.三角函数的应用。

以上是中考数学知识点的大集结,包括数与运算、代数式与方程式、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函数与图像、三角函数等内容。

九年级二十大考题知识点

九年级二十大考题知识点

九年级二十大考题知识点一、中学九年级二十大考题知识点在中学九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难题。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九年级中学二十大考题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以下是具体的知识点:1. 代数方程的解法: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不同类型的代数方程。

掌握整数、分数、小数、二次根式等形式的解表示。

2. 几何图形的性质:熟悉各类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关系,包括三角形、四边形、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等;理解勾股定理、相似定理等几何关系。

3. 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学会收集、整理和解读各种形式的数据,包括表格、图表、统计图等;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等统计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函数与图像: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学会用坐标系表示函数图像,并理解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不同类型的函数。

5.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常见数列的性质和求和公式,学会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

6. 概率与统计:掌握事件、概率、频率等概念,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并了解概率的计算规则和应用。

7. 三角函数:学会计算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值,理解角度与弧度的转换,并掌握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变化规律。

8. 平面向量:了解向量的定义、运算法则和性质,学会计算向量的模、方向角,以及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叉乘等运算。

9. 排列与组合:熟悉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排列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0. 平面几何的证明:学会应用平面几何基本的证明方法,如直角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证明等。

11. 解三角形的计算:学会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弦公式等方法计算解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包括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1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特征: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规律、顶点坐标、判别式等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13. 立体几何的计算:学会计算各种立体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等,包括球体、圆柱体、棱柱体、棱锥等。

中考数学专题知识点归纳

中考数学专题知识点归纳

中考数学专题知识点归纳中考数学是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要考试,涵盖了多个数学领域的知识点。

以下是中考数学专题知识点的归纳:一、数与代数1.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理解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2. 代数式:包括整式、分式和根式,掌握代数式的运算法则。

3.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

4. 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二、几何1.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和计算。

2. 立体图形: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性质和计算。

3.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反射等几何变换。

4. 相似与全等: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三、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的分类、整理和描述。

2.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绘制和解读。

3. 概率:事件的概率计算,包括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

四、空间几何1. 空间图形:空间直线、平面、多面体、旋转体的性质。

2. 空间向量:空间向量的加减、数量积、向量积等运算。

五、解析几何1. 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直线与曲线: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性质和方程。

六、数学思维与方法1. 归纳与演绎: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

2. 证明:掌握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如直接证明、反证法等。

3. 解题策略:学会使用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解题技巧。

结束语:中考数学的知识点繁多,但只要掌握了基础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就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中考数学。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掌握中考数学的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中考数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数的认识与数制转换-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的概念和性质-十进制数、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百分数、百分数的基本关系和计算-科学计数法的表示和应用2.代数基础-代数式的概念、分类和性质-代数式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几何知识-二维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线、角等-三角形、四边形、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各种三角形的性质,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应用-平行线、相交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定理,如切线定理、弦切角定理等-三视图的绘制和三视图间的关系4.函数与方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如定义域、值域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初等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5.统计与概率-样本、频数、频率的概念和统计图的制作与分析-可能性、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正态分布、平均值和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6.运算与推理-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百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如公差、通项等-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推理和证明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上是中考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中考数学不仅考察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涉及到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应注重练习题的多样性和难度的提升,培养灵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也要注意复习方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好知识点的学习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强化,以提高备考效果。

最后,考生还要注意备考的心态和态度,保持冷静、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实力,坚持努力,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20 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问题(解析版)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20 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问题(解析版)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专题20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问题【考点题型】考点题型一连接两点做辅助线典例1.把正方形ABCD绕着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正方形AEFG,边FG与BC 交于点H(如图).试问线段HG与线段HB相等吗?请先观察猜想,然后再证明你的猜想.【解析】试题分析:要证明HG与HB是否相等,可以把线段放在两个三角形中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或放在一个三角形中证明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而图中没有这样的三角形,因此需要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试题解析:HG=HB,证法1:连接AH,∵四边形ABCD,AEFG都是正方形,∴∠B=∠G=90°,由题意知AG=AB,又AH=AH,∴Rt△AGH≌Rt△ABH(HL),∴HG=HB.证法2:连接GB,∵四边形ABCD,AEFG都是正方形,∴∠ABC=∠AGF=90°,由题意知AB=AG,∴∠AGB=∠ABG,∴∠HGB=∠HBG,∴HG=HB.变式1-1.已知:三角形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1)如图,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画出图形,写出结论不证明.【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先连接AD,构造全等三角形:△BED和△AFD.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底边上的中线,所以有∠CAD=∠BAD=45°,AD=BD=CD,而∠B=∠C=45°,所以∠B=∠DAF,再加上BE=AF,AD=BD,可证出:△BED≌△AFD,从而得出DE=DF,∠BDE=∠ADF,从而得出∠EDF=90°,即△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连接AD,构造△DAF≌△DBE.得出FD=ED ,∠FDA=∠EDB,再算出∠EDF=90°,即可得出△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详解】解:(1)连结AD ,∵AB=AC ,∠BAC=90°,D为BC中点,∴AD⊥BC ,BD=AD ,∴∠B=∠BAD=∠DAC=45°,又∵BE=AF ,∴△BDE≌△ADF(SAS),∴ED=FD ,∠BDE=∠ADF,∴∠EDF=∠EDA+∠ADF=∠EDA+∠BDE=∠BDA=90°,∴△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连结AD∵AB=AC ,∠BAC=90°,D 为BC 中点 , ∴AD=BD ,AD ⊥BC ,∴∠DAC=∠ABD=45°, ∴∠DAF=∠DBE=135°, 又∵AF=BE ,∴△DAF ≌△DBE (SAS ),∴FD=ED ,∠FDA=∠EDB,∴∠EDF=∠EDB+∠FDB=∠FDA+∠FDB=∠ADB=90°. ∴△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变式1-2.如图,以O 为直角顶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Rt OAB 和Rt OCD △,且点C 在线段AB 上(A B 、除外),求证:222AC BC CD +=【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连接BD ,证明△AOC ≌△BOD (SAS ),得到△CBD 为直角三角形,再由勾股定理即可证明.【详解】解:连接BD ,∵△AOB 与△CO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O ,CO=DO ,∠AOB=∠COD=90°,∠A=∠ABO=45°,∴∠AOC+∠BOC=∠BOD+∠BOC∴∠AOC=∠BOD ,在△AOC 与△BOD 中,AO BO AOC BOD CO DO =⎧⎪∠=∠⎨⎪=⎩,∴△AOC ≌△BOD (SAS )∴∠A=∠OBD=45°,AC=BD ,∴∠ABO+∠OBD=90°,即∠CBD=90°,∴在Rt △CBD 中,222BD BC CD +=即222AC BC CD +=.考点题型二全等三角形 -倍长中线模型典例2.已知,在Rt ABC △中,90BAC ∠=︒,点D 为边AB 的中点,AE CD ⊥分别交CD ,BC 于点F ,E .(1)如图1,①若AB AC =,请直接写出EAC BCD ∠-∠=______;②连接DE ,若2AE DE =,求证:DEB AEC ∠=∠;(2)如图2,连接FB ,若FB AC =,试探究线段CF 和D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45°;②见解析;(2)2CF DF =,理由见解析【分析】(1)①利用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相加得90︒和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的性质结合题干已知即可解题.②延长ED 至点G ,使得DG DE =,连接AG ,从而可证明ADG ≌BDE (SAS ),再利用全等的性质,可知DGA DEB ∠=∠,即可知道//AG BC ,所以GAE AEC ∠=∠,根据题干又可得到AE EG =,所以DGA GAE ∠=∠,从而得出结论.(2)延长CD 至点H ,使得DH DF =,连接BH ,从而可证明HDB ≌FDA △(SAS ),再利用全等的性质,可知BH AF =,90H AFD AFC ∠=∠=∠=︒,根据题干即可证明Rt HBF △≌Rt FAC △(HL ),即得出结论.【详解】(1)①∵90EAC ACD ∠+∠=︒,90AEC BCD ∠+∠=︒∴EAC BCD AEC ACD ∠-∠=∠-∠∵90EAC BAE ∠+∠=︒∴ACD BAE ∠=∠又∵AEC B BAE ∠=∠+∠∴EAC BCD B BAE ACD ∠-∠=∠+∠-∠∴45EAC BCD B ∠-∠=∠=︒故答案为45︒.②如图,延长ED 至点G ,使得DG DE =,连接AG ,∵点D 为AB 的中点,∴BD AD =,又∵ADG BDE ∠=∠,∴ADG ≌BDE ,∴DGA DEB ∠=∠,∴//AG BC ,∴GAE AEC ∠=∠,又∵2AE DE =,∴AE EG =,∴DGA GAE ∠=∠,∴DEB AEC ∠=∠.(2)2CF DF =.如图,延长CD 至点H ,使得DH DF =,连接BH ,∵AD BD =,ADF BDH ∠=∠,∴HDB ≌FDA △,∴BH AF =,90H AFD AFC ∠=∠=∠=︒,∵BF AC =.∴Rt HBF △≌Rt FAC △,∴2CF HF DF ==.变式2-1.某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探究试验活动,请你来加入.(探究与发现)(1)如图1,AD 是ABC 的中线,延长AD 至点E ,使ED AD =,连接BE ,证明:ACD EBD △≌△.(理解与应用)(2)如图2,EP 是DEF 的中线,若5EF =,3DE =,设EP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如图3,AD 是ABC 的中线,E 、F 分别在AB 、AC 上,且DE DF ⊥,求证:BE CF EF +>.【答案】(1)见解析;(2)14x <<;(3)见解析【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2)延长EP 至点Q ,使PQ PE =,连接FQ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3FQ DE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到结论;(3)延长FD 至G ,使得GD DF =,连接BG ,EG ,结合前面的做题思路,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即可.【详解】(1)证明:CD BD =,ADC EDB ∠=∠,AD ED =,ACD EBD ∴≌,(2)14x <<;如图,延长EP 至点Q ,使PQ PE =,连接FQ ,在PDE ∆与PQF ∆中,PE PQ EPD QPF PD PF =⎧⎪∠=∠⎨⎪=⎩,PEP QFP ∴∆≅∆,3FQ DE ∴==,在EFQ ∆中,EF FQ QE EF FQ -<<+,即53253x -<<+, x 的取值范围是14x <<;故答案为:14x <<;(3)延长FD 至G ,使得GD DF =,连接BG ,EG ,在DFC △和DGB 中,DF DG =,CDF BDG ∠=∠,DC DB =,(SAS)DFC DGB ∴≌,BG CF ∴=,在EDF 和EDG △中,DF DG =,90FDE GDE ∠=∠=︒,DE DE =,(SAS)EDF EDG ∴≌,EF EG ∴=,在BEG 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G BE EG ∴+>,又EF EG =,BG CF =,BE CF EF ∴+>变式2-2.倍长中线的思想在丁倍长某条线段(被延长的线段a 要满足两个条件:①线段a 一个端点是图中一条线段b 的中点;②线段a 与这条线段b 不共线),然后进行连接,构造三角形全等,再进一步将某些线段进行等量代换,再证明全等或其他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应用举例)如图(1),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求证:2AB AC AD +>.简证:如图(2),延长AD 到E ,使得DE AD =,连接CE ,易证ABD ECD ∆≅∆,得AB =,在ACE ∆中,AC CE +>,2AB AC AD +>.(问题解决)(1)如图(3),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 EF =.(2)如图(4),在ABC ∆中,90,A D ∠=︒是BC 边的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DE DF ⊥,若3,4BE CF ==,求EF 的长.(3)如图(5),AD 是ABC ∆的中线,,AB AE AC AF ==,且90BAE FAC ∠=∠=︒,请直接写出AD 与EF 的数量关系_及位置关系_.【答案】,CE AE ;(1)详见解析;(2)5;(3)2EF AD =,EF AD ⊥【应用举例】由全等的性质可得AB=EC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AC+CE>AE ,即AB+AC>2AD ;故答案为EC ,AE ;【问题解决】(1)由题意不难得到,ACD GBD ∆≅∆所以∠BGD=∠BED=∠AEF=∠DAC ,∴有AF=EF ;(2)延长ED 到G ,使DG=ED ,连结CG 、FG ,不难得到EF=FG ,另同(1)有△BDE ≌△CDG ,所以∠FCG=∠FCD+∠GCD=∠FCD+∠EBD=90°,CG=BE=3,由勾股定理可得FG 即EF 的长;(3)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解答.【详解】【应用举例】,CE AE【问题解决】()1如图()1延长AD 到G ,使得,DG AD =连接,BG易证,ACD GBD ∆≅∆得,BG AC G DAC =∠=∠,,BE AC =,BE BG ∴=,G BEG ∴∠=∠,BEG AEF ∠=∠,AEF EAC ∴∠=∠AF EF ∴=.()2如图()2,延长ED 到G ,使得,DG ED =连接,CG FG 、易证,BDE CDG ∆≅∆得,,CG BE ED GD B DCG ==∠=∠,,DE DF ⊥DF ∴垂直平分,EG,FE FG ∴=90,A ∠=︒90,B ACB ∴∠+∠=︒90,DCG ACB ∴∠+∠=︒即90,FCG ∠=︒在Rt FCG ∆中,3,4CG BE CF ===,5,FG ∴=5,EF ∴=()32EF AD EF AD =⊥,,理由如下:如图3,延长AD 到G ,使AD=DG ,延长DA 交EF 于P ,连结BG ,则不难得到△BGD≌△CAD,∴BG=AC,∠GBD=∠ACD,∠DGB=∠DAC,又AF=AC,∴BG=AF,∴∠ABG=∠ABD+∠GBD=∠ABD+∠ACD=180°-∠BAC=∠EAF,∴在△ABG和△EAF中,AB AEABG EAF BG AF=⎧⎪∠=∠⎨⎪=⎩,∴△ABG≌△EAF,∴EF=AG=2AD,∠EFA=∠DGB=∠DAC,∵∠DAC+∠PAF=180°-∠FAC=180°-90°=90°,∴∠EFA+∠PAF=90°,∴∠APF=90°,∴EF⊥AD .考点题型三全等三角形–旋转模型典例3.在Rt△ABC中,∠ABC=90°,∠BAC=30°,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α得到△AED,点B、C的对应点分别是E、D.(1)如图1,当点E恰好在AC上时,求∠CDE的度数;(2)如图2,若α=60°时,点F是边AC中点,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答案】(1)15°;(2)证明见解析.【分析】(1)如图1,利用旋转的性质得CA=DA,∠CAD=∠BAC=30°,∠DEA=∠ABC=9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C,从而计算出∠CDE的度数;(2)如图2,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到BF=12AC,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BC=12AC,则BF=BC,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BAE=∠CAD=60°,AB=AE,AC=AD ,DE=BC,从而得到DE=BF,△ACD和△BAE为等边三角形,接着由△AFD≌△CBA得到DF=BA,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得到结论.【详解】解:(1)如图1,∵△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α得到△AED,点E恰好在AC上,∴∠CAD=∠BAC=30°,∠DEA=∠ABC=90°,∵CA=DA,∴∠ACD=∠ADC=12(180°−30°)=75°,∠ADE=90°-30°=60°,∴∠CDE=75°−60°=15°;(2)证明:如图2,∵点F是边AC中点,∴BF=12 AC,∵∠BAC=30°,∴BC=12 AC,∴BF=BC,∵△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ED,∴∠BAE=∠CAD=60°,AB=AE,AC=AD,DE=BC,∴DE=BF,△ACD和△BAE为等边三角形,∴BE=AB,∵点F为△ACD的边AC的中点,∴DF⊥AC,易证得△AFD≌△CBA,∴DF=BA,∴DF=BE,而BF=DE,∴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变式3-1.给出定义,若一个四边形中存在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等于一条对角线的平方,则称该四边形为勾股四边形.(1)在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写出两种勾股四边形的名称;(2)如图,将△ABC绕顶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DBE,连接AD,DC,CE,已知∠DCB=30°.①求证:△BCE是等边三角形;②求证:DC2+BC2=AC2,即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答案】(1)正方形、矩形、直角梯形均可;(2)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定义和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则有矩形或正方形或直角梯形;(2)①首先证明△ABC≌△DBE,得出AC=DE,BC=BE,连接CE,进一步得出△BCE 为等边三角形;②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一步得出△DCE是直角三角形,问题得解.【详解】解:(1)正方形、矩形、直角梯形均可;(2)①∵△ABC≌△DBE,∴BC=BE,∵∠CBE=60°,∴△BCE是等边三角形;②∵△ABC≌△DBE,∴BE=BC,AC=ED;∴△BCE为等边三角形,∴BC=CE,∠BCE=60°,∵∠DCB=30°,∴∠DCE=90°,在Rt △DCE 中,DC 2+CE 2=DE 2,∴DC 2+BC 2=AC 2.变式3-2.如图,在ABC △中,90BAC ∠=︒,E 为边BC 上的点,且AB AE =,D 为线段BE 的中点,过点E 作EF AE ⊥,过点A 作AF BC ,且AF 、EF 相交于点F .(1)求证:C BAD ∠=∠(2)求证:AC EF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 ⊥BC ,由余角的性质可得∠C=∠BAD ;(2)由“ASA”可证△ABC ≌△EAF ,可得AC=EF .【详解】(1)如图∵AB AE =,∴ABE ∆是等腰三角形 又∵D 为BE 的中点, ∴AD BE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在Rt ABC ∆和Rt DBA ∆中, ∵B 为公共角,90BAC BDA ∠=∠=︒, ∴C BAD ∠=∠.另解:∵D 为BE 的中点, ∵BD ED =,又AB AE =,AD AD =, ∴ADB ADE ∆≅∆,∴ADB ADE ∠=∠,又180ADB ADE ∠+∠=︒, ∴90ADB ADE ∠=∠=︒ ∴AD BC ⊥,在Rt ABC ∆和Rt DBA ∆中, ∵B 为公共角,90BAC BDA ∠=∠=︒, ∴C BAD ∠=∠.(2)∵AF BC ,∴EAF AEB ∠=∠,∵AB AE =,∴ABE AEB ∠=∠,∴EAF ABC ∠=∠,又∵90BAC AEF ∠=∠=∠︒, ∴BAC AEF ∆≅∆,∴AC EF =.考点题型四全等三角形– 垂线模型典例4.在△ABC 中,∠ACB =90°,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ADC ≌△CEB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DE=AD-BE ,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已知推出∠ADC=∠BEC=90°,因为∠ACD+∠BCE=90°,∠DAC+∠ACD=90°,推出∠DAC=∠BCE ,根据AAS 即可得到答案;(2)与(1)证法类似可证出∠ACD=∠EBC ,能推出△ADC ≌△CEB ,得到AD=CE ,CD=BE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证明:如图1,∵AD ⊥DE ,BE ⊥DE ,∴∠ADC=∠BEC=90°,∵∠ACB=90°,∴∠ACD+∠BCE=90°,∠DAC+∠ACD=90°,∴∠DAC=∠BCE ,在△ADC 和△CEB 中, CDA BEC DAC ECB AC BC ∠=∠⎧⎪∠=∠⎨⎪=⎩,∴△ADC ≌△CEB (AAS );(2)结论:DE=AD-BE .理由:如图2,∵BE ⊥EC ,AD ⊥CE ,∴∠ADC=∠BEC=90°,∴∠EBC+∠ECB=90°,∵∠ACB=90°,∴∠ECB+∠ACE=90°,∴∠ACD=∠EBC ,在△ADC 和△CEB 中,ACD CBE ADC BEC AC BC ∠=∠⎧⎪∠=∠⎨⎪=⎩,∴△ADC ≌△CEB (AAS ),∴AD=CE ,CD=BE ,∴DE=EC-CD=AD-BE .变式4-1.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90,30︒︒∠=∠=ACB BAC ,分别以AB 、AC 为边在ABC ∆外侧作等边ABE ∆和等边ACD ∆,DE 交AB 于点F ,求证:=EF FD .【答案】详见解析【分析】过点E 作EG AB ⊥于点G ,则有1122AG BG AE AB ===,再证 ()SAS ACB EGA ≅,得到EG AC =.从而得到90DAF DAC CAB ∠=∠+∠=︒,所以(AAS)ADF GEF ≅,即可完成证明。

中考数学全部知识点及高频考点全归纳

中考数学全部知识点及高频考点全归纳

中考数学全部知识点及高频考点全归纳中考数学是中学生升入高中的重要关口,也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基础。

掌握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尤其是高频考点,对于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考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及高频考点进行全面归纳,以便广大考生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备考。

1. 数与式的运算数与式的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后续知识点的基石。

其中包括整数、有理数、小数、分数等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幂运算、根式运算等。

2. 图形的性质与变换图形的性质与变换是中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

主要包括平移、旋转、对称等几何变换,以及图形的面积、周长等性质计算。

3.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工具。

考生需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的解法,以及不等式的性质和求解方法。

4. 比例与相似比例与相似是中考数学的常见考点,也是实际问题求解的重要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计算应用。

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是中考数学的实践性考点。

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用图表形式展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

6. 几何证明几何证明是中考数学的重点和难点。

涉及直线的平行、垂直、三角形的相似、全等等证明过程,需要考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7.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的实际应用领域。

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方法,以及概率的计算和应用,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以上是中考数学的全部知识点的归纳概述。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础概念和运算方法,建立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基础。

同时,要注意做题时的时间掌握和答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以下是中考数学中的高频考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特别关注:1. 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2. 分数的四则运算和化简;3. 坐标系的认识和运用;4. 三角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5. 直线与曲线的方程与交点计算;6. 平移、旋转、对称等几何变换的性质和计算;7.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8. 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的性质及计算;9. 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与计算;10. 统计图表的应用和数据的分析。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篇1一、数与代数1. 数的基本概念: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方程等。

2. 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分数运算,小数运算等。

3. 代数表达式:用字母表示数,表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4. 方程与不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理解函数的概念。

二、几何与图形1. 几何概念:点、线、面、体,角、度数,平行、垂直等基本几何概念。

2. 图形与变换: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变换,相似图形,全等图形。

3. 面积与体积: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

4. 解析几何:理解直线的方程,理解圆及其方程。

三、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理解变量间的关系,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

2. 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加减法,函数的乘法,复合函数。

3. 函数的图像:理解函数的图像及其变换,根据图像理解函数的性质。

4. 反函数与对称函数:理解反函数的概念,理解对称函数的概念。

四、数据与概率1. 数据收集与整理: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会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2. 数据的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3. 概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会计算事件的概率。

4. 概率的应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解决与概率相关的问题。

五、综合与实践1. 图形的变换与对称: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图形的变换和对称。

2. 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利润、成本等问题。

3. 数据的分析与决策: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数据的分析与决策。

4. 课题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理解课题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在中考数学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以上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同时,我们需要关注考试动态和命题趋势,结合历年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解题技巧和策略的学习和应用,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篇2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复习要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认识及其关系,数的运算规则和运算性质。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代数部分第⼀章:实数基础知识点:⼀、实数的分类:1、有理数:任何⼀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的形式,其中p、q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理数:初中遇到的⽆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根,如、;特定结构的不限环⽆限⼩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等。

3、判断⼀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实数中的⼏个概念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的相反数是 -a;(2)a和b互为相反数a+b=02、倒数:(1)实数a(a≠0)的倒数是;(2)a和b 互为倒数;(3)注意0没有倒数3、绝对值:(1)⼀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2)实数的绝对值是⼀个⾮负数,从数轴上看,⼀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的实数进⾏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次⽅根(1)平⽅根,算术平⽅根:设a≥0,称叫a的平⽅根,叫a的算术平⽅根。

(2)正数的平⽅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根是0;负数没有平⽅根。

(3)⽴⽅根:叫实数a的⽴⽅根。

(4)⼀个正数有⼀个正的⽴⽅根;0的⽴⽅根是0;⼀个负数有⼀个负的⽴⽅根。

三、实数与数轴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

原点、正⽅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个点都表⽰⼀个实数,⽽每⼀个实数都可以⽤数轴上的唯⼀的点来表⽰。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对应的关系。

四、实数⼤⼩的⽐较1、在数轴上表⽰两个数,右边的数总⽐左边的数⼤。

2、正数⼤于0;负数⼩于0;正数⼤于⼀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的反⽽⼩。

五、实数的运算1、加法:(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的加数的符号,并⽤较⼤的绝对值减去较⼩的绝对值。

2024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2024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2024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式1. 数的分类与立法运算-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规则。

- 无理数的定义及有理数与无理数的运算。

2. 数的积、商和负数- 实数的积的符号规定及实数的乘法运算律。

- 正数和负数的乘法及除法。

- 负数的概念及运算。

3. 数轴及整式的定义和四则运算- 数轴的概念与表示法。

- 整数的概念及整式的定义。

- 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

4. 一元一次整式方程- 整式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整式方程的方法。

- 一元一次整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二、图形与运算1. 基本图形、圆与弦-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与判断。

- 圆的概念、圆心角、弧与弧长的关系。

2. 平移、旋转与镜像- 平面上的平移、旋转和镜像的概念及判断。

-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镜像的性质及判断。

3. 直线、角、三角- 直线的概念及判断。

- 角的概念、相邻角、对顶角、对角线等性质及判断。

- 三角形的分类、判断和性质。

4. 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及判断。

- 平行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及判断。

5. 不等式、区间与正数幂- 不等式的概念及解不等式的方法。

- 区间的概念及判断。

- 正数指数与幂以及具体问题的表示与计算。

三、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与运算- 函数的定义及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 函数的运算规则。

- 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及特征。

- 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 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及特征。

3. 方程与函数- 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及解方程的基本思路。

- 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的定义、方法及应用。

4. 极大极小值- 极大极小值的概念、条件。

- 一元二次函数的极大极小值的应用。

5. 图像的平移与缩放- 图像平移的概念、规律及图示。

- 图像缩放的概念、规律及图示。

6.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函数定义域的概念及计算。

2023年中考数学考点总结+题型专训专题20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篇(原卷版)

2023年中考数学考点总结+题型专训专题20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篇(原卷版)

知识回顾微专题专题20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考点一:三角形的中位线1. 中位线的定义:三角形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位线。

2. 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1.(2022•南充)数学实践活动中,为了测量校园内被花坛隔开的A ,B 两点的距离,同学们在AB 外选择一点C ,测得AC ,BC 两边中点的距离DE 为10m (如图),则A ,B 两点的距离是 m .第1题 第2题2.(2022•福建)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若BC =12,则DE 的长为 .3.(2022•西藏)如图,如果要测量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一点C ,连接AC ,BC ,点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测得DE 的长为25米,则AB 的长为 米.第3题 第4题4.(2022•丽水)如图,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C ,AB 的中点.若AB =6,BC =8,则四边形BDEF 的周长是( )A .28B .14C .10D .75.(2022•眉山)在△ABC 中,AB =4,BC =6,AC =8,点D ,E ,F 分别为边AB ,AC ,知识回顾微专题BC 的中点,则△DEF 的周长为( )A .9B .12C .14D .166.(2022•广东)如图,在△ABC 中,BC =4,点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则DE =( )第6题 第7题 第8题A .41B .21C .1D .27.(2022•沈阳)如图,在Rt △ABC 中,∠A =30°,点D 、E 分别是直角边AC 、BC 的中点,连接DE ,则∠CED 的度数是( )A .70°B .60°C .30°D .20°8.(2022•常州)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若DE =2,则BC 的长是( )A .3B .4C .5D .6考点二:等腰三角形3.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

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

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一、数与代数。

(一)有理数。

1. 有理数的概念。

-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 能准确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2)等。

2. 有理数的运算。

- 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 乘法: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

- 除法: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a^n中,a 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 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实数。

1.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 平方根:如果x^2 = a(a≥slant0),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x=±√(a)。

- 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0的算术平方根是0。

- 立方根:如果x^3 = 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记作x = sqrt[3]{a}。

2. 实数的大小比较。

- 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 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 还可以通过数轴比较实数大小,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三)代数式。

1. 代数式的概念。

-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最全面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阶段,主要包含了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函数与方程、统计与概率等知识点。

下面是对中考数学知识点的全面归纳总结。

一、数与代数1.自然数与整数:自然数与整数的性质、大小关系、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等。

2.有理数:有理数的性质、大小关系、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分数的运算、混合运算等。

3.实数:实数的性质、大小关系、表示方法等。

4.比例与相似: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运算、相似的概念、相似的性质等。

5.百分数: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与分数、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百分数的应用等。

6.单位换算: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几何与图形7.点、线、面:点的概念、线的概念、面的概念等。

8.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角的运算等。

9.直线与线段:直线与线段的基本性质、直线与线段的位置关系等。

10.平行线与垂直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平行线与垂直线的位置关系等。

11.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三角形的相似等。

12.四边形:四边形的分类、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的周长与面积等。

13.圆:圆的概念、圆的性质、圆的面积与周长、弧与弦、切线等。

14.空间几何: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空间几何的基本性质、立体图的展开与折叠等。

三、函数与方程15.函数: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与表示法、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等。

16.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应用等。

17.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应用等。

18.线性方程:线性方程的概念、线性方程的解法、线性方程的应用等。

19.二次方程:二次方程的概念、二次方程的解法、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二次方程的应用等。

20.不等式: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等。

四、统计与概率2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的概念、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分析与解读等。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一、图形的认识在中考数学中,几何图形的认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中,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坐标系,这些都是中考数学中必考的图形知识点。

每个图形的性质特点,都需要掌握透彻,才能在考试中快速解答题目。

二、代数基础知识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代数和方程的基础知识,在中考数学中也是必考的一部分。

比如,多项式的基本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解法等等。

这些代数知识不仅仅是应试内容,更是在中学生活中学习数学曲线思维的重要思想。

三、函数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理解好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掌握函数的概念、形式、性质及其在数学题目中的应用是中考必备的内容。

四、应用题中考数学应用题是比较分的必考题目。

其中,应用题需要通过模拟真实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们将数学知识落地实际生活,并通过确定主要因素、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等环节,获得满分成绩。

所以,平时多做应用题,不仅能强化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更能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常见考试题型考试中,常见的数学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

对于这些题型,需要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积累经验,并结合教师提供的模拟试卷及真题进行策略性训练,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提升数学成绩的方法查查我们在知识方面还能做那些努力关键的是做好知识的准备,考前要检查自己在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否还有漏洞,是否有遗忘或易混的地方;其次是对解题常犯错误的准备,再看一下自己的错误笔记,如果你没有错题本,那可以把以前的做过的卷子找出来。

翻看修改的部分,那就是出错的地方、争取在中考答卷时,不犯或少犯过去曾犯过的错误。

也就是错误不二犯。

一定要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心态问题是影响考试的最重要的原因走进考场就要有舍我其谁的霸气。

要信心十足,要相信自己已经读了一千天的初中,进行了三百多天的复习,做了三千至四千道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收获的时候,自己会取得好成绩的。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太全了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太全了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太全了一、代数1. 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分数和小数。

有理数之间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可以进行化简和约分。

2. 整式整式由系数、字母和指数构成,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

整式之间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因式分解。

3.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不等式是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关系。

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包括化简、去括号、消元、配方法和绝对值法等。

4. 函数函数包括一元函数和多元函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像和性质。

函数之间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复合等。

5.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值相等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6. 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是将整式表示为一些因式的积的运算。

因式分解的方法包括公因式提取、配方法、乘法公式和分组分解等。

7.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零点和对称轴的求法。

二、几何1. 直线和角直线的性质和分类,角的种类和关系,平行线和角的关系,平行线与平行线、平行线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夹角、直角、邻补角和同位角的关系。

2. 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外心、内心、垂心和重心等特殊点的性质。

3. 四边形四边形的分类、特性和判定,平行四边形和其它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四边形的例题应用。

4. 圆与圆周角圆的性质和相关概念,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切线定理。

5. 相似与全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6.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等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三角函数的分解、合成、增减性和应用。

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表达,以及频数、频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标准差的计算和应用。

2. 概率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概率的计算、事件的关系和独立性,概率分布、期望和方差的计算和应用。

以上是中考数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中考数学的所有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的所有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的所有知识点总结一、集合与函数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3. 集合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互斥关系4.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5. 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6. 反函数、复合函数、函数的图像和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7. 函数方程与不等式8. 函数的应用:函数模型和函数关系式二、数与代数1. 实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2. 整式与分式:多项式、有理式、整式的运算3. 一次函数: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像、函数的性质、方程与不等式4. 二次函数: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像、函数的性质、方程与不等式5. 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线性方程组6. 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三、图形与空间1. 二维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2. 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3. 圆:圆的性质、圆的判定、圆的应用4. 直线和角:直线的性质、角的性质、相交线和平行线5. 面积与周长计算6. 三维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球四、概率与统计1. 随机试验:基本概念、样本空间、随机事件2. 概率:基本概念、概率的性质、常见概率计算3. 统计: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数据的分析和解释、频率分布五、几何证明1. 连接与划分:线段、角、三角形的划分和连接2. 垂直与平行:垂直线、平行线、垂位线、平行线性质3.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三角形的三角4. 四边形的性质: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 圆的性质:圆的切线、切线定理6. 几何证明方法和技巧六、应用题1. 空间几何应用题2. 函数应用题3. 几何证明应用题4. 概率与统计应用题以上就是中考数学的所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整数及其运算1. 整数的概念: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2. 整数的比较:根据绝对值的大小进行比较,绝对值越大的整数越小。

3.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数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数值取较大的减去较小的;- 整数减法可以转换为加法运算。

二、分数及其运算1. 分数的概念:由分子和分母组成,表示部分与整体的比例关系。

2. 分数的比较:可以先通分,再比较分子的大小。

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母相同,分子相加或相减;- 分母不同,先通分,再进行加减运算。

4.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除法转换为乘法,将除数倒数乘以被除数。

三、代数式及其运算1. 代数式的概念:由数字、字母和算符组成,可表示一个或多个数的和、差、积、商。

2. 代数式的加法和减法:将同类项相加或相减,并合并同类项。

3. 代数式的乘法:使用分配律,将每一项与其他项相乘。

4. 代数式的除法:将除法转换为乘法,将除数的倒数乘以被除数。

四、方程与方程组1. 方程的概念:由等号连接的两个代数式构成,表示两个量相等的关系。

2. 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逆运算,使得未知数单独在一边,求出未知数的值。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运算规则,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4. 方程组的概念:由多个方程组成,表示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5.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消元法或代入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五、几何图形与计算1. 平面图形:包括点、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2. 空间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3. 相似与全等:相似图形的对应边比值相等,全等图形各边和角相等。

4. 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根据几何图形的特点,计算对应的量。

六、统计与概率1. 统计图表的读取与分析:理解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的含义。

2. 平均数的计算: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第一和第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1.数据13、10、12、8和7的平均值是10。

2.数据3,4,2,4,4的模式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1、cos30°=。

2、sin260°+cos260°=1。

3、2sin30°+tan45°=2。

4、tan45°=1。

5、cos60°+sin30°=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1.半圆或直径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何三角形都必须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一圆或等圆内,等圆心角的圆弧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基础考点归纳总结专题01 数与式聚焦1实数锁定目标:锁定考点:考点一实数的分类1.按实数的定义分类2.按正负分类实数⎩⎪⎪⎨⎪⎪⎧正实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正无理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实数⎩⎨⎧负有理数⎩⎨⎧ 负整数负分数负无理数考点二 实数的有关概念 1.数轴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2.相反数(1)实数a 的相反数是-a ,零的相反数是零; (2)a 与b 互为相反数a +b=0.3.倒数(1)实数a 的倒数是a(a ≠0);(2)a 与b 互为倒数ab =1.4.绝对值(1)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a |=⎩⎨⎧a (a >0),0(a =0),-a (a <0).考点三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1.平方根(1)定义: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数a 的平方根记作±a (a ≥0).(2)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2.算术平方根(1)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即0=0.(2)算术平方根都是非负数,即a≥0(a≥0).(3)(a)2=a(a≥0),a2=|a|.(4)ab=a·b(a≥0,b≥0);ab=ab(a≥0,b>0).3.立方根(1)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数a的立方根记作3 a.(2)任何数都有唯一一个立方根,一个数的立方根的符号与这个数的符号相同.考点四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N表示成a×10n(1≤a<10,n是整数)的形式叫科学记数法.当N≥1时,n 等于原数N的整数位数减1;当N<1时,n是一个负整数,它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零的个数(含整数位上的零).2.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1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考点五非负数的性质1.常见的三种非负数:|a|≥0,a2≥0,a≥0(a≥0).2.非负数的性质:(1)非负数有最小值是零;(2)任意几个非负数的和仍为非负数;(3)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都等于0.考点六实数的运算1.基本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2.基本法则: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乘法法则、除法法则、乘方的符号法则.3.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4.运算顺序:(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5.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1)零指数幂的意义为:a0=1(a≠0);(2)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为:a-p=1a p(a≠0,p为整数).考点七实数的大小比较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的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2.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取差比较法(1)a-b>0a>b;(2)a-b=0a=b;(3)a-b<0a<B.4.倒数比较法若1a>1b,a>0,b>0,则a<B.5.平方法:因为由a>b>0,可得a>b,所以我们可以把a与b的大小问题转化成比较a和b的大小问题.聚焦2整式及因式分解锁定目标:锁定考点: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1.整式整式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统称.2.单项式单项式是指由数字或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考点二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a m·a n=a m +n,(a m )n=a mn,(ab )n=a n b n,a m an =a m -n (m ,n 是正整数).考点三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1.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单项式叫做同类项.2.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的法则是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合并后的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考点四 求代数式的值1.一般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关系计算出的结果就叫做代数式的值.2.求代数式的值的基本步骤:(1)代入:一般情况下,先对代数式进行化简,再将数值代入;(2)计算:按代数式指明的运算关系计算出结果.考点五 整式的运算 1.整式的加减(1)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合并同类项;(2)整式加减的步骤:有括号,先去括号;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注意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号里各项的符号要变号.2.整式的乘除 (1)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 (a +b +c )=ma +mb +mC .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 +n )(a +b )=ma +mb +na +nB . (2)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a +b )÷m =a ÷m +b ÷m .3.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2)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 +b 2. 考点六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的方法 (1)提公因式法公因式的确定:第一,确定系数(取各项整数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第二,确定字母或因式底数(取各项的相同字母);第三,确定字母或因式的指数(取各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2)运用公式法①运用平方差公式:a 2-b 2=(a +b )(a -b ). ②运用完全平方公式:a 2±2ab +b 2=(a ±b )2.聚焦3 分式锁定目标:锁定考点:考点一 分式1.分式的概念:形如AB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2.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因为0不能做除数,所以在分式AB 中,若B ≠0,则分式A B 有意义;若B =0,那么分式AB没有意义.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在分式A B 中,当A =0且B ≠0时,分式AB 的值为0.考点二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是:A B =A ×M B ×M ,A B =A ÷M B ÷M (其中M 是不等于0的整式). 考点三 分式的约分与通分 1.约分分式约分:将分子、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通分分式通分:将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种变形叫分式的通分. 考点四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即a c ±b c =a ±b c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相加减,即a b ±c d =ad ±bcbd.2.分式的乘除法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即a b ·c d =acbd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a b ÷c d =a b ·d c =adbc.3.分式的混合运算在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乘除,进行约分化简后,再进行加减运算,遇到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式或整式.专题02 方程与不等式聚焦1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锁定目标:锁定考点:考点一等式及方程的有关概念1.等式及其性质(1)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方程的有关概念(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它的根.(3)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考点二 一元一次方程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标准形式为ax +b =0(a ≠0),其解为x =b a-.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考点三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1)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2)一般形式:ax +by =c (a ≠0,b ≠0).(3)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4)解的特点: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1)概念: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2)一般形式:⎩⎨⎧a 1x +b 1y =c 1,a 2x +b 2y =c 2(a 1,a 2,b 1,b 2均不为零).(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考点四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即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主要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1.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为:(1)从方程组中选定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用含有x (或y )的代数式表示出y (或x ),即变成y =ax +b (或x =ay +b )的形式;(2)将y =ax +b (或x =ay +b )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y (或x ),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一次方程;(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 (或y )的值;(4)把x (或y )的值代入y =ax +b (或x =ay +b )中,求y (或x )的值.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为:(1)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若有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则可以直接相减(或相加),消去一个未知数;(2)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若不存在(1)中的情况,可选一个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再把方程两边分别相减(或相加),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4)将求出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组中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内,求出另一个未知数.考点五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步骤:(1)设未知数;(2)列出方程(组);(3)解方程(组);(4)检验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实际意义;(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聚焦2 一元二次方程锁定目标:锁定考点:考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 考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配方法如果x 2+px +q =0且p 2-4q ≥0,则⎝⎛⎭⎫x +p 22=-q +⎝⎛⎭⎫p 22. x 1=-p2+-q +⎝⎛⎭⎫p 22,x 2=-p 2--q +⎝⎛⎭⎫p 22.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先在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 2.公式法 方程ax 2+bx +c =0(a ≠0)且b 2-4ac ≥0,则x =-b ±b 2-4ac2a.3.因式分解法 一般步骤:(1)将方程的右边各项移到左边,使右边为0;(2)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的形式; (3)令每个因式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考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b 2-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b 2-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b 2-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没有实数根.考点四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确定适当的未知数; (2)寻找等量关系;(3)列出方程,注意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 (4)解方程,检验并写出答案.聚焦3 分式方程锁定目标:锁定考点:考点一 分式方程1.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有理方程叫分式方程.2.使分式方程分母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即为增根;分式方程的增根有两个特征: (1)增根使最简公分母为零;(2)增根是分式方程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 考点二 分式方程的基本解法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求得方程的根;(3)检验,把解得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为零,则它不是原方程的根,而是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如果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它是原分式方程的根.考点三 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分式方程的应用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类似,不同的是要注意检验: (1)检验所求的解是否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 (2)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聚焦4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锁定目标:考点一 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其性质 1.不等式的有关概念(1)不等式:用符号“<”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3)解不等式: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若a <b ,则a +c <b +c (或a -c <b -c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若a <b ,且c >0,则ac <bc ⎝⎛⎭⎫或a c <bc .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若a <b ,且c <0,则ac >bc ⎝⎛⎭⎫或a c >b c . 考点二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 若a <b ,则有:(1)⎩⎪⎨⎪⎧ x <a ,x <b 的解集是x <a ,即“同小取小”. (2)⎩⎪⎨⎪⎧ x >a ,x >b 的解集是x >b ,即“同大取大”. (3)⎩⎪⎨⎪⎧ x >a ,x <b 的解集是a <x <b ,即“大小小大中间夹”. (4)⎩⎪⎨⎪⎧x <a ,x >b的解集是空集,即“大大小小无解答”. 考点三 不等式(组)的应用1.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抓住问题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如“至少”“最多”“超过”“不低于”“不大于”“不高于”“大于”“多”等.这些都体现了不等关系,列不等式时,要根据关键词准确地选用不等号.另外,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还要注意结合实际.2.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2)设未知数;(3)找出能够包含未知数的不等量关系;(4)列出不等式(组);(5)求出不等式(组)的解;(6)在不等式(组)的解中找出符合题意的值;(7)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专题03 函数聚焦1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的概念与图象锁定目标:锁定考点: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特征1.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在平面内,两条互相竖直的数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整个坐标平面被x轴、y轴分割成四个象限.2.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3.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x,y)在x轴上y=0,x为任意实数;点P(x,y)在y轴上x=0,y为任意实数;点P(x,y)在坐标原点x=0,y=0.考点二特殊点的坐标特征1.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1的坐标为(x,-y);关于y轴的对称点P2的坐标为(-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3的坐标为(-x,-y).2.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特征平行于x轴:横坐标不同,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不同.3.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考点三距离与点的坐标的关系1.点与原点、点与坐标轴的距离(1)点P(a,b)到x轴的距离等于点P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即|b|;点P(a,b)到y轴的距离等于点P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即|a|.(2)点P(a,b)到原点的距离等于点P的横、纵坐标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即a2+b2.2.坐标轴上两点间的距离(1)在x轴上两点P1(x1,0),P2(x2,0)间的距离|P1P2|=|x1-x2|.(2)在y轴上两点Q1(0,y1),Q2(0,y2)间的距离|Q1Q2|=|y1-y2|.(3)在x轴上的点P1(x1,0)与y轴上的点Q1(0,y1)之间的距离|P1Q1|=x12+y12.考点四函数有关的概念及图象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2.常量和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保持一定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3.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主要的表示方法有三种:(1)解析法;(2)列表法;(3)图象法.4.函数图象的画法(1)列表: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取值,求出相应的函数值;(2)描点:以x的值为横坐标,对应y的值作为纵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光滑曲线连接所描的点.考点五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1.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它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2.当自变量以二次方根形式出现,它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以三次方根出现时,它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3.当自变量出现在零次幂或负整数次幂的底数中,它的取值范围是使底数不为零的实数.4.在一个函数关系式中,同时有几种代数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是各种代数式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聚焦2一次函数锁定目标:锁定考点:考点一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y =kx +b (k ,b 是常数,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 =0时,一次函数y =kx +b 就成为y =kx (k 是常数,k ≠0),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考点二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一次函数的图象(1)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经过点(0,b )和⎝⎛⎭⎫-bk ,0的一条直线. (2)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是经过点(0,0)和(1,k )的一条直线. 2.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一次函数y =kx +b ,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考点三 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常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的一般步骤是: 1.设出函数解析式;2.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的系数; 3.具体写出这个解析式.考点四 一次函数与方程、方程组及不等式的关系 1.y =kx +b 与kx +b =0直线y =kx +b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是方程kx +b =0的解,方程kx +b =0的解是直线y =kx +b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2.y =kx +b 与不等式kx +b >0从函数值的角度看,不等式kx +b >0的解集为使函数值大于零(即kx +b >0)的x 的取值范围;从图象的角度看,由于一次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上方时,y >0,因此kx +b >0的解集为一次函数在x 轴上方的图象所对应的x 的取值范围.3.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就是它们的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是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所对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聚焦3 反比例函数锁定目标:锁定考点:考点一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 =k x或y =kx -1(k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y =k x 中的kx 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 ≠0,函数与x 轴、y 轴无交点.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以写成xy =k (k ≠0),它表明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与其对应函数值y 之积,总等于已知常数k .考点二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2.性质:(1)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在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在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注意双曲线的两支和坐标轴无限靠近,但永远不能相交.(2)双曲线是轴对称图形,直线y =x 或y =-x 是它的对称轴;双曲线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考点三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两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设出形如y =kx 的函数关系式,再由已知条件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函数解析式.2.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解决反比例函数应用问题时,首先要找出存在反比例关系的两个变量,然后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加以解决.聚焦4 二次函数锁定目标:考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注意:(1)二次项系数a≠0;(2)ax2+bx+c必须是整式;(3)一次项可以为零,常数项也可以为零,一次项和常数项可以同时为零;(4)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考点二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a>0)(a<0)开口向上开口向下考点四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抛物线y=ax2与y=a(x-h)2,y=ax2+k,y=a(x-h)2+k中|a|相同,则图象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只是位置的不同.它们之间的平移关系如下表:考点五二次函数关系式的确定设一般式:y=ax2+bx+c(a≠0).若已知条件是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则设一般式y=ax2+bx+c(a≠0),将已知条件代入,求出a,b,c的值.考点六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1.二次函数y=ax2+bx+c(a≠0),当y=0时,就变成了ax2+bx+c=0(a≠0).2.ax2+bx+c=0(a≠0)的解是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3.当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当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专题04 图形的性质聚焦1几何初步知识及相交线、平行线锁定目标:锁定考点:考点一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的基本性质(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线段的性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4.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1.概念: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就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2.角的单位与换算:1°=60′,1′=60″,1周角=2平角=4直角.3.余角与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对顶角:在两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对顶角.考点三垂线的性质与判定1.垂线及其性质: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说成:垂线段最短)2.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3.判定:若两条直线相交且有一个角为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考点四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1.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性质: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4.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聚焦2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锁定目标:锁定考点:考点一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1.概念:(1)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按边可分为:非等腰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2.性质:(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考点二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特性: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