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研究及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浙江企业并购动因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再到经济强省,浙江省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
浙江省经济的迅速崛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众多企业成功实施了并购成长方式。
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透露,目前全省私营企业参投、控股国有企业的已有6000多家,并购国有企业的有1000余家。
从近期华立收购飞利浦的CDMA、横店集团的系列并购以及阿里巴巴与雅虎之间的并购来看,有迹象表明,浙江省新一轮的大规模并购即将拉开大幕。
为什么众多浙江企业纷纷走上并购之路,它们的动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文从具体案例着手分析。
动因一:实现优势互补案例:德力西并购杭州西子德力西集团是以输配电气为主业的大型工业企业,主要生产高压电器、低压电器、成套电气、仪器仪表、交通电器等产品,同时涉及金融业、地产业、贸易业、服务业,是一个同心多元化经营的现代企业集团。
杭州西子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前身为杭州仪表厂,成立于1958年,主要生产单相和三相电度表,现有资产总额2.5亿元,厂房面积6.5万平方米。
企业总部坐落在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地域优势和人才集聚优势明显,技术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大,“西子”品牌在行业中的知名度较高。
但近些年来,由于体制等诸多因素,企业效益下滑,亏损额增加。
杭州西子公司为摆脱困境,急需资产重组,而合作伙伴则需要选择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
这样,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德力西与杭州机械电子控股公司就整体并购“西子”事宜进行了合作洽谈。
德力西通过并购,可以将双方的优势互补,使自己灵活的生产经营机制迅速渗透到杭州西子公司,同时也为德力西的战略发展带来了契机。
按照原来的规划,德力西建立一个产品生产基地需投资上亿元,建设周期长达两三年,而且在产品市场开拓和营销网络建设方面还要花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投入。
相比之下,并购是一个更理想的选择。
德力西最终选择杭州西子,主要是考虑了以下几点因素:一是杭州西子是我国仪表行业的一家国有骨干企业,员工素质高,企业管理基础好,具有人才、技术和地域优势;二是西子牌商标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很好的无形资产;三是德力西总部设在温州,目前已在上海购地建厂,杭州西子并购后,将形成沪、杭、温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第四,杭州西子的主要问题是不良资产过多、经营管理不善、体制机制不活,而这恰恰是德力西擅长解决的。
跨国并购的“浙江案例”
,
创以 3 3 6 3 万美元的价格 , 收购意联科技 l O 0 %股权。三是聚 光 科技收 购荷兰 S y n s p e c 公 司。S y n s p e c 公 司是 V 0C S ( 挥发 性
监测领 域世界 知名 的小型公 司 。2 0 1 2 年6 月8 港上市的吉利汽车 , 2 0 1 0 年花 l 8 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 ; 在新 有机化 学物 ) 加坡上市 的中兴精密 , 2 0 1 3 年花 1 1 0 8 2 万美元收购马谷株式会 日, 聚光科 技以 3 9 3 7 5 万欧 元收购荷兰 S y n s p e c 公 司所持 有
民营企业通过跨国并购上 市。据 了解 , 利 时集 团2 0 1 1 年4 境监测领域 先进技术的研发 能力 、 高端产品 的生产 工艺和质
月收购通达公司在香港 上市 ; 春和集 团 2 0 1 1 年6 月花 7 . 7 8 亿元 量控制体系 。 收购 m a g 公司 7 5 . 9 %的股份在加拿大上市 ; 一舟集 团 2 0 1 1 年6
境 内上市公司 的跨 国并 购。据省证监局资料 , 2 0 1 0 — 2 0 1 4 道路上实现 了重大跨越。
在少统漏 缔 f 青况 ) , 并购数 量 占全 国的 1 1 . 3 %, 位居 北京 ( 含央 是汽车 电子产 品供应商 , 包括 控制 单元和传感器 系统 , 销售额 企) 、 广东 ( 4 9 宗) 之后 , 排名第 三 ; 并 购交易总价 6 2 . 7 亿元, 位 3 . 5 亿欧元 。2 0 1 1 年7 月, 均胜 完成 收购德 国普瑞 7 4 . 9 %股份的 0 { Z 元, 系中德汽车零部件 并购第 居北京( 合央企 ) 、 山东 ( 2 6 3 亿元 ) 、 上海 ( 1 2 0 亿 元) 、 江苏 ( 9 6  ̄ Z 交 割 。跨国并购金额 超过 1 元) 、 广东 ( 7 2 亿元 ) 之后 , 排名 第六 , 占全 国比重 2 . 0 2 %。其 中
浙江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浙江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基于海外并购的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在更广阔的空间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
如今,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生力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剧,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必由之路,因此,这就要求浙江民营企业树立全球化发展观念,努力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积极“走出去”以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继续为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虽然近年来对于浙江民营企业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在研究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和规模上,相比之下,对于民营企业正在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不是很多,因此本论文对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从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为民营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一个合理的途径。
本人研究的预期目标包括:分析宁波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并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政府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创业,完善民营企业国际创业发面的制度体系提供政策建议,为行业协会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建议,以及为民营企业完善自身发展提供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对外直接投资必要性的相关研究R.Vernon(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寿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利用产品寿命周期的变化,解释一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的原因。
小岛清(Kojima,1978、1982)的比较优势论认为海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业结构的升级、货币升值,使传统产业丧失了继续留在当地发展的优势,因此,必须寻找新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安家落户”。
P.J.Buckley和M.Casson(1976)的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中间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使得企业利用市场交易的成本、风险过高且效率低下;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跨国公司创造出内部市场,将原先由市场连接和组织的各项活动置于同一的所有权控制之下,通过内部“转移价格”减少成本支出增加收益。
应用文-浙江民营企业应对垄断性跨国并购对策研究
浙江民营企业应对垄断性跨国并购对策研究'\r\n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的加快,国外跨国公司对浙江民营企业投资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跨国并购逐渐成为外资进入市场的一种方式。
对垄断性跨国并购对浙江民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期望为民营企业未来的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民营企业;反垄断;跨国并购从1979年底,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我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224亿美元,同时引进了先进的和技术,外资的引进投入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跨国并购的兴起和密集,跨国公司从合资、合作到独资建厂,再到大举并购我国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企业,由此所带来的弊端也不断显现,如排挤民族产业、造成金融风险、扭曲市场机制威胁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等危害,跨国并购的垄断问题是引发这些危害的原因之一。
跨国并购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跨国公司开始对外投资,采用的是善意并购的方式;第二阶段,随着并购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并购演变成对行业垄断性的并购。
善意并购无疑对东道国产业安全有积极的正面作用,而垄断性并购却对产业安全有负面影响。
跨国公司通过控制产业主导权、扰乱产业结构系统、垄断产业的核心技术和阻碍产业的自主创新等途径对东道国产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1跨国公司对浙江民企进行垄断性并购的原因分析截至2007年3月,浙江省外资企业超过2万家,引进外资超过1,300亿美元。
浙江省累积登记外商投资企业21,216户、投资总额13,106,370万美元、注册资本7,342,795万美元、外方认缴5,413,900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6%、19%、19.7%和22.7%。
外商投资企业户均投资总额达617.8万美元,户均注册资本达346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8%和11.3%。
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3047家,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501家,分别比去年增长14.6%和39.5%。
浙江省对外跨国并购案例研究—以仙琚制药收购Newchem为例
浙江省对外跨国并购案例研究—以仙琚制药收购Newchem为例引言:近年来,浙江省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开始涉足国际市场,进行海外并购。
浙江省对外跨国并购案例研究对于探讨浙江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实施以及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仙琚制药收购Newchem为例,探究浙江省企业对外跨国并购的目的、影响和风险。
一、案例背景仙琚制药作为浙江省知名的医药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市场研发能力。
Newchem是一家在海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药品制造商,但由于资金和技术问题一直未能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仙琚制药认为此次并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技术水平,同时为Newchem提供资金支持和市场拓展渠道。
二、目的分析1.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收购Newchem,仙琚制药得以增加产品种类和规模,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技术和研发创新:Newchem在海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可以为仙琚制药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
3.多元化经营:通过收购海外企业,仙琚制药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企业的风险,拓展市场,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影响分析1.市场扩大:并购Newchem后,仙琚制药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2.技术升级:通过引入海外先进技术,仙琚制药可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推动企业的技术升级和研发创新。
3.品牌影响力: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可以提升仙琚制药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开拓市场。
四、风险分析1.文化差异:作为一家传统的浙江企业,仙琚制药在海外市场进行并购可能面临文化差异的问题,需要适应和融合不同的企业文化。
3.合规风险:海外并购需要遵守当地法律和监管要求,仙琚制药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前了解并应对相关的法律、税收和监管风险。
结论:通过对仙琚制药收购Newchem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浙江省企业对外跨国并购在提升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和多元化经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开题报告】浙江省利用外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主要内容 一、利用外资综述 (一)外资的概念
(一)外资的作用 二、浙江省利用外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浙江省利用外资现状 (二)浙江省利用外资存在问题 三、浙江省利用外资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二)外在原因 四、浙江省利用外资措施
(一)政府方面 (二)企业方面 五、总结
三、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开题报告
经济学
浙江省利用外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投资和市场运行环 境日益改善,外商对华投资越来越多。自 1991 年起,我国连续 17 年位列发展中国家 吸引外资之首。浙江作为沿海省份,区位优势明显,同时作为经济大省,虽然在 90 年 代时,浙江重点致力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并没有意识到引进外资的重要性。直到 90 年 代末,浙江才开始重视引进外资,在 2001 年前发展水平并不高,不过在 2001 年突破 20 亿美元后,浙江在利用外资方面呈快速发展趋势,2005 年单年利用外资已达 77.2 亿美元,截至 2005 年底,全球 500 强公司已有 72 家在浙江省投资兴办了 195 家外商 投资企业。到 2008 年,浙江的 FDI 利用为 1007294 万美元。2008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 影响,浙江的 FDI 业绩指数从 2007 年的 1.718 下降到 1.526,下降明显,暴露出了在 引用外资方面浙江的脆弱性与不足。
2
[8]鞠娟,储诚诚.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势与新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09,2:51-52 [9]佘雪锋.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研究[J].改革与战 略,2010,26(4):166-170 [10]张琦,鲁莹.浙江利用外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大众商务,2010,3:13-14 [11]王丽娜.中国利用外资的新形势与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33(3):29-32 [12]黄传荣,陈小红.利用外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J].统计与决策,2010,8:184185 [13]李芸.我国利用外资问题研究[J].青海金融,2010,4:45-47 [14]接玉芹.江苏沿海经济带利用外资的战略思考[J].经济纵横,2009,7:45-47 [15]苏定东.基于知识价值链模型提升利用外资水平[J].中国经贸导刊,2010,1:94 [16]鲁莹,章贤军.浙江与江苏利用外资状况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9:3334 [17]吴乐,陶忠元.江苏浙江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J].商场现代化,2007,5 月下旬 刊:158-159 [18]Xavier Martin and Robert Salomon. Tacitness, Learning, and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A Stud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a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y[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3,14(3):297-311 [19]John A. Doukas and L. H. P. La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3,34(2):153-172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利用并购来拓展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提高效益等。
但是,中国的法律、政策、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复杂性和风险性,给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战略及对策,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文将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战略进行探讨,分别从战略目标、市场分析、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选择、谈判等环节进行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战略目标研究。
2.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市场分析。
3.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风险控制策略。
4.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选择与谈判策略分析。
(二)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相关的文献、专业书籍、期刊等收集、整理和分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相关资料,探讨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和对策。
2.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跨国公司、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机构的问卷调查,获取它们在中国市场的经验和建议,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并购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
3. 实证分析法:通过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并购活动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并购活动提供可靠的经验和借鉴。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战略和对策,对解决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并购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预期成果如下:1. 提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并购的相关指导规范。
2. 分析并提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并购的市场分析和风险控制策略。
3. 完善学术研究实践,促进学术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地区为例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运用跨国并购融资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近几年来,企业跨国并购浪潮风靡全球,它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内在动力。
本文提到浙江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融资,而并购融资中企业一定会进行风险防范。
但因为社会政府和自身的原因,并购融资风险防范也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浙江十二家跨国并购融资典型案例,来找到问题所在及原因。
这些问题会带给企业利益的损失,所以需要研究浙江企业并购融资风险防范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具体对策,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提供更为切实的建议。
为浙江省跨国企业提出更多更好的风险防范措施,提高企业跨国融资的质量。
加强风险防范,提高跨国并购融资的能力,从而提高浙江省跨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增强浙江省的经济实力。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和分析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列举了浙江省比较有名的11个公司跨国融资的现状并对风险进行了分析。
本文第二部分详细说明了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存在的五大方面的问题。
本文第三部分从三个不同层面分析了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每一个层面都给出了更加具体的原因分析。
本文第四部分针对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跨国并购;风险防范;对策;并购融资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terprises use cross-border M & A financ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In recent years, cross-border M & A wave swept the world, it has become the world's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 internal driving force.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growing number of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choose cross-border M & A financing,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financing companies will be risk prevention.But because of the social government and its own reason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financing risk prevention problems also exist.Through analysis of Zhejiang Province, 12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ypical case of financing, to find the problem and the reasons.These problems will bring losses to the interests of enterprises,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problems of Zhejiang M & A financing risk prevention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provide mor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For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put forward more and better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ross-border financing.Strengthen risk prevention, improve cross-border M & A financing capacity, thereby enhancing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Zhejiang Province to enhance economic strength.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ross-border m&a financ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lis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national financing of 11 compan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analyzes the risks.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financing of cross-border m&a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third part o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financing problems of cross-border m&a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three different levels, and gives more specific reasons for analysis on each level. The fourth part of this paper giv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Key words:Cross - border M & A;Risk prevention;Countermeasures;M & A financing目录一、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 (1)1.浙江省十一家企业跨国并购案例样本 (1)2.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及风险防范现状 (1)(1)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中融资方式风险及防范 (1)(2)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中融资结构风险及防范 (2)二、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4)1.并购融资中资金需求量大且难以及时到位 (4)2.并购融资中自身或监管部门法律审核依据不够完善 (4)3.并购融资中员工的权益得不到较好的保障 (5)4.并购融资中制定的战略不够长远 (5)5.并购融资后企业不能及时有效整合后期经营困难 (5)三、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 (6)1.企业自身原因分析 (6)(1)跨国并购目的不够“单纯” (6)(2)并购经验不足 (6)(3)浙江省企业对国外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7)2.我国及并购方国家政府政策原因分析 (7)(1)并购方国家关于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自我保护政策 (7)(2)国内外政治体制的差异带来的风险 (8)(3)国内外不同的法律体系对并购带来的风险 (9)3.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高级人才缺失和国内外文化差异 (10)(1)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所需的高级人才缺失 (10)(2)浙江省与国外企业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10)四、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的对策 (12)1.拓宽融资渠道 (12)2.明确跨国并购目标正确选择并购对象 (12)3.保证利益 (12)4.增强自身的企业内部管理能力 (13)5.做好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13)五、总结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5)一、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1.浙江省十一家企业跨国并购案例样本表1-1 浙江省跨国企业并购案例序号公司名称并购案例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2 杭州中瑞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美国意联科技3 浙江创新汽车空调公司并购美国福瑞吉特空调配件公司4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并购加拿大镁瑞丁5 万向集团并购美国A1236 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德国Sellner公司7 慕容集团并购美国杰妮芙股份有限公司8 浙江富丽达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加拿大纽西尔特种纤维素有限公司9 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购奥地利ATB10 阿里巴巴集团收购美国FirstDibs公司11 开元旅业集团收购德国郁金香饭店上表中吉利收购沃尔沃摘自汽车凤凰网,中瑞思收购意联科技摘自网易财经,创新汽车空调并购福瑞吉特摘自新浪网,万丰奥特并购镁瑞丁摘自和讯网,万向并购美国A123摘自网易财经,华翔收购Sellner摘自和讯网,慕容并购杰妮芙摘自人民网,富丽达并购纽西尔特种纤维摘自新浪财经,卧龙并购ATB摘自网易财经,阿里巴巴收购FirstDibs摘自网易财经,开元收购郁金香摘自每日商报。
浙江企业投资并购经典案例十例
浙江企业投资并购案例10例一、科尔集团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工厂案例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当地时间2013年12月16日,南卡州商务部正式宣布科尔集团在兰开斯特郡建立纺纱工厂,将在5年内投资2.18亿美金,创造500个以上就业岗位。
科尔集团成为首家在美国建立工厂的中国纺织企业。
项目设立的背景及动因1、项目设立的背景科尔棉纺产品以气流纺为主,对进口棉特别是美棉依赖较大,但科尔的棉花进口配额不足2000吨,仅占需求量的 6.7%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配额及滑准税等棉花进口管制政策,造成美棉在国内使用成本大多数时间高出其国际市场价,其平均价差多数时间在2000~4000元/吨之间。
2012年至今受国内棉花收储政策影响,价差已超过5000元/吨。
相较国内情况,美国棉花具备质优、价廉的优势。
且科尔所需的能源、资金等成本美国相对较低,如电费、贷款利率基本为本土的一半。
且美国物流业发达,棉花可随买随用,大大降低仓储成本。
美国纺织企业在纺织品、纤维、高分子聚合物和材料之间的科研结合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绩,拥有一批先进的产品与生产技术。
同时美国金融市场发达,可以使用期货、期权在内的多种金融工具抵御或对冲市场风险。
2、动因分析(1)、是摆脱国内棉纱及电力成本高企的需要(2)、是抵御纺织业贸易壁垒的需要基本经验及影响1、基本经验(1)、积极有效沟通(2)、主动聘请专业服务机构(3)、提前锁定法律风险(4)、采取“本土化战略”(5)、时刻关注项目建设环境二、美都控股“走出去”实施美国油气资源并购美国时间2013年11月18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IFUS)正式批准美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都控股)1.6亿美元成收购美国伍德拜恩艾克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W AL公司)全部股权。
W AL 公司是一家从事石油天然气开采及销售的企业,其主要的油气田开采区块为Woodbine Sand 油田的一部分,位于德克萨斯州东部。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报告
浙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案例一并购方:浙江龙盛被并购方:德国德司达公司并购年份:2010年双方企业介绍:浙江龙盛公司简介浙江龙盛成立于1970年,目前已成为化工、钢铁汽配、房地产、金融投资四轮驱动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龙盛现在已是国内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
龙盛创始于1970年,前身是浬海公社微生物农药厂。
1979年,由农药厂转型开始生产纺织助剂。
1993年,又由助剂生产转向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的生产,企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997年,龙盛组建了正式的股份制公司。
1998年,龙盛分散染料的产销量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并逐渐开始构筑集活性、酸性等多种染料品种和染料中间体为一体的大染料格局。
2003年8月1日,龙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染料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
如今,龙盛已成为横跨化工、钢铁、房产、金融股权投资四大产业,总资产超过15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所属控股子公司50多家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010年,龙盛通过启动债转股控股德司达全球公司,开始掌控染料行业的话语权。
在全球的主要染料市场,浙江龙盛拥有超过30个销售实体,服务于7,000家客户,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在所有的关键市场都有着销售和技术的支持,在50个国家设有代理机构,拥有在12个国家的18家工厂,龙盛世界客户群包括知名国际品牌如NIKE、ADIDAS、SWAL-MART、LEVIS等。
现在的情况补上德国德司达德国德司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染料供应商,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染色解决方案、高性能化学品和定制生产特殊染料、颜料,它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18家工厂,服务于7000家客户,2008年销售收入约8亿欧元。
德司达是由3家昔日染料制造业巨头的染料部门合并而成的。
1995年,有近百年染料生产史的德国拜耳公司和赫斯特公司的染料部门合并建立了德司达公司。
1999年11月,德国巴斯夫公司的纺织用染料和颜料部门也加入了进来,组成新的德司达公司,并于2000年10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问题及策略建议的开题报告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问题及策略建议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并购成为了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实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而我国企业作为全球的重要经济体之一,近年来在跨国并购领域的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手段来获取海外资源,提高品牌影响力,拓展市场份额等。
但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比如管理结构融合、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文化冲突问题、资金管理问题等。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问题及策略,对于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问题及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跨国并购中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未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三、选题意义1. 加强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2. 探索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应该把握的战略重点通过对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战略重点进行探讨,可以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
3. 推进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跨国并购是一种重要的国际化形式,对于推进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企业规范和优化跨国并购提供相关建议。
四、选题内容与方法本文将围绕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问题及策略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1. 发展本部分将分别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背景、发展历程、并购形式等几个方面对国内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进行分析。
2. 问题本部分将重点探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其中包括管理结构融合、文化冲突、法律法规等方面。
3. 策略本部分将重点研究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应该把握的战略重点,为企业提供相关建议,包括如何控制风险、如何提高并购效率、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方面。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运用实证分析等方法验证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跨国并购开题报告
跨国并购开题报告跨国并购开题报告一、引言跨国并购是指一家公司从一个国家购买另一家位于不同国家的公司的行为。
这种商业行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常见,它可以为公司带来许多机会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跨国并购的背景、动机、影响以及相关的风险和挑战。
二、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并购成为了许多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并购为公司提供了进入新市场、获取新技术和知识、扩大产品线和提高效率的机会。
三、动机跨国并购的动机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市场扩张、资源整合、技术获取和品牌增值等。
市场扩张是最常见的动机之一,通过并购进入新市场可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资源整合则可以通过合并两家公司的资源,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技术获取是一些公司进行并购的主要动机之一,通过并购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品牌增值则是一些公司通过并购来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四、影响跨国并购对公司和国家经济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公司而言,跨国并购可以带来更大的规模和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
此外,跨国并购还可以促进公司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对于国家经济而言,跨国并购可以带来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然而,跨国并购也可能导致资源外流和国内企业竞争力下降的问题。
五、风险和挑战跨国并购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
其中,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合并后的公司出现管理和协调问题。
此外,法律和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一个风险,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对并购有不同的规定,可能导致一些法律风险。
此外,财务和经济风险、技术整合风险以及员工流失等问题也需要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加以注意和解决。
六、结论跨国并购是一种重要的商业行为,它可以为公司带来许多机会和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将继续成为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公司需要认真考虑各种风险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实现并购的成功。
宁波民营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防范及其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实施方案:
本文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掌握开展跨国并购的宁波民营企业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宁波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采用案例研究和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学位论文数据库和EBSCO等查找相关的文献,分析宁波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可能面临的风险,借鉴典型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剖析,得出风险防范的经验,提出对宁波民营企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风险防范措施。
[9]陈静.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企业活力,2010(1).
[10]卢轲.国际并购理论研究综述[J].学术争鸣,2008(11).
[11]张如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3).
[12]叶建木,王洪运.跨国并购风险链及其风险控制[J].管理科学,2004 (5).
(3)总结
已有研究从一般意义上描绘出国际并购的动因、风险以及对经济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成果还有较大的研究“缺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空间看,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国际并购的研究多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具有“垄断优势””的跨国企业,而中国正处于跨国并购的探索阶段,企业国际并购的动因、风险以及整合等方面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二是从研究对象看,国内学者关于企业国际并购的研究常常是把大型国有企业国际并购的理论直接移植至民营企业领域,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是从研究内容看,民营企业国际并购风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尽管不多,但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争论,需要进一步进行案例方面的实证研究。已有研究文献的“缺口”,为本研究提供了必要性。
进度安排:
第6学期第19周至第7学期第2周: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7学期第4-5周: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完成详细提纲。
第7学期第8-11周: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浙江民营企业应对垄断性跨国并购对策研究
浙江民营企业应对垄断性跨国并购对策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经济中的重要现象。
然而,在跨国并购中存在垄断性行为,对民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浙江民营企业应对垄断性跨国并购的对策。
背景跨国并购经常伴随着垄断行为的发生。
垄断对市场竞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得大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削弱了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当前形势在浙江省,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跨国并购的不断增加,垄断性行为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因此,浙江民营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应对垄断性跨国并购。
应对对策1. 增强市场竞争力民营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等方式,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2. 提升品牌价值民营企业应将品牌价值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品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塑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形象。
通过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品牌声誉,增加顾客的忠诚度和品牌认同度。
3. 加强合作与联盟民营企业应积极寻求合作与联盟机会,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应对垄断性跨国并购的挑战。
可以通过联合采购、共享资源、共同研发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应积极推进多元化发展战略,避免单一产业过度依赖,通过拓展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和开拓新市场等方式,降低对特定行业的依赖度。
这样可以减少对垄断性跨国并购的冲击,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
5. 加强政策支持与制度建设政府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加大法律保护力度等方式,帮助民营企业应对跨国并购的挑战。
同时,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和竞争法律法规,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结论面对垄断性跨国并购的挑战,浙江民营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应对。
通过增强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合作与联盟、多元化发展以及加强政策支持与制度建设,可以有效应对垄断性跨国并购带来的冲击,保障浙江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研究
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研究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我国进行并购,以实现更大的市场份额、降低成本、获取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然而,并购之后的整合问题成为了许多公司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1. 对跨国公司并购的定义和意义跨国公司并购,是指一家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合并或与其他公司进行业务整合,来实现战略目标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获取市场份额、降低成本、获取技术和人才等优势,从而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我国,许多跨国公司选择进行并购,希望能够借助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实力、庞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实现业务扩张和增长。
然而,并购之后的整合问题往往成为了这些公司必须面对的难题。
2. 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后的整合问题(1)文化整合在跨国公司进行并购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将成为一大挑战。
由于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元的民族特色,跨国公司需要在并购之后进行文化整合,以确保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能够顺利进行。
针对这一问题,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推行多元文化政策、设立文化交流活动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2)管理整合在并购之后,跨国公司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往往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由于不同国家的管理风格和理念存在差异,跨国公司需要在并购之后进行管理整合,以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实施。
针对这一问题,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设立统一的管理团队、规范化管理流程、加强信息系统集成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3)人才整合在并购之后,跨国公司需要整合两个公司的人才资源,以实现优势互补和人才流动。
然而,由于不同公司的员工在文化背景、工作经验和素质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人才整合往往会面临诸多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设置薪酬激励政策、实施员工培训计划、搭建员工交流平台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研究及案例分析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企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本国本土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不断的壮大自己,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国外许多企业受到强烈冲击,股价下滑,市值大幅缩水,资金周转困难,世界并购市场受到重创,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并购活动明显活跃。
经济危机给浙江企业“走出去”带来了一个比较好的契机,但同时应该注意到,在经济危机这个非常态的情况下,浙江企业跨国并购还是存在着很多风险的。
面对浙江企业的跨国并购热潮,并购时间短、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研究、配套条件及宏观环境不成熟,都大大降低了并购的成功率。
很多企业并购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忽略了并购整合对并购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研究整合问题是提高并购成功率的关键所在,为今后浙江企业乃至国家的跨国并购提高成功率提供指导。
跨国并购整合的系统性研究,把并购整合理论真正纳入到企业并购理论体系中,使企业并购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预期目标:本文将通过对浙江企业并购现状和所面临问题的分析,对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同时以浙江企业跨国并购典型案例分析,加深企业对跨国并购的理解,明确并购整合的重要性,给出企业整合的对策建议为其他有实力的企业能更好的完成并购整合提供一定的帮助,提高浙江企业并购的成功率。
2.国内外研究现状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研究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来看,都涉及到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
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并购的相关理论以及并购整合的研究现状,同时还要对并购整合的实践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认识,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此项研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得对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概况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是本文写作的基础,用来确定本人的研究方向和视角,使本文在前人基础上有更深的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并购动因与并购效应的研究、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并购融资与支付方式和并购风险等方面。
目前对于并购整合的研究多集中于并购整合完成后的绩效评价,对于整合过程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并购其他理论的研究。
从国内外的并购理论的发展来看,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并购整合理论体系,因而无法为企业并购整合实践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
1 企业跨国并购理论的研究现状企业并购发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一直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19世界末至今,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因此国外学者也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关于跨国并购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对我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存在的一定的制约。
1.1企业跨国并购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并购活动的理论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最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并购前的规划筹备阶段和并购的谈判阶段。
西方国家经历的5次并购浪潮,并购理论的发展主要围绕于解释并购的动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并购后,才转向以实证方法研究并购效应。
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并购的动因研究和并购效应研究两方面,两者成为影响并购发展的重要因素。
1.1.1 并购动因的研究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是研究并购问题的基础,经过长期的研究,西方学者提出了许多并购动因理论。
Muller(1992)将并购的动机归纳为增加市场能力、提高效率和代理问题导致的并购。
目前从代理角度分析企业的并购动机的理论有代理成本理论和管理主义理论。
威斯通(1998)作为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把并购动因理论分为七大类:效率理论、信息与信号、代理问题与管理主义、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市场力量、税收和再分配理论。
由于跨国并购行为面临不同的东道国、行业和目标公司,则跨国并购的动因与一般的企业并购动因存在着较大差别。
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也是十分丰富的。
Vasxoncellos 和Kish(1998)分析证明了目标公司价值低估是跨国并购的动因之一。
大量事实证明,由目标公司的价值低估推动的跨国并购在一定时期一定国家大量存在。
但是目标公司价值低估的解释也存在局限性。
企业通过对行业内原有企业的并购,获得其生产能力、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和消除规模、技术壁垒,规避政策限制,实现有效进入。
在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面临更高的产业壁垒与政策壁垒。
产业组织理论从产业层次上提出了产业壁垒也对跨国并购产生影响。
钱德勒(1999)提出企业的经济效率不仅取决于转换资源的数量,还取决于时间和速度。
速度经济性对推动跨国并购有重要意义,跨国并购可以迅速获得目标公司的生产能力、销售渠道、研发能力等资源。
可见,从不同的时期,并购的动因也远越来丰富,在众多的并购动因理论中,大多企业的并购是多项动机的结合,而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动机引起。
1.1.2 并购效应的研究随着并购的不断发展,并购金额的不断增加和目标企业的选择的不断扩大,并购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经济学者从并购动因的研究转向并购效应的研究。
许多研究早已证明,并购增加目标企业股东的财富。
Bradley(1988)研究发现目标公司的股东获得了并购中产生的大部分收益;在不成功的并购中,目标企业的股东价值也有不同的提升。
但是,大多研究却发现,并购并没有增加并购企业股东的财富。
Francesc TrilllaS(2002)对欧洲电信并购市场作了研究,结果显示并购企业的股东很少获利,并购对并购企业的股东价值的平均效应接近于零。
Bruner(2002)研究表明,目标公司的股东一般有10%-30%的收益率,收购公司的股东收益率很不确定,且有负的趋向。
并购的目标之一就是降低成本,从而往往伴随着企业的裁员和失业人数的增加。
Jensen(1991)认为,经理人通过并购来增大其公司规模和范围,从而得到提升。
这种并购出于追求短期利益,并不能创造价值,一般不会带来裁员。
Chatterjee(1992)并购企业经理出于降低被并购企业的低效率而裁员。
Gibbs (1993)和Johnso n(1996)从代理理论角度来考虑,重组往往伴随并购产生,也会导致裁员。
但有些学者认为由并购导致的就业减少只是短期现象,长期来讲,并购对就业的正面影响应大于负面影响。
Barron(1999)研究认为美国在20世纪70到90年代的经济发展的表现得益于当时美国公司进行的全球并购,跨国并购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公司的创新意识。
Weston(1999)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美国企业的跨国重组对美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在对大型跨国并购的调查中发现,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经过众多学者的多年研究,并购效应可以归纳为股东财富效应、就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资源配置效应、经济发展效应等。
并购产生的各种效应,成为并购的发展影响因素。
1.2企业跨国并购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对企业并购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学者对企业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并购效应、并购策略及政府政策选择、国外并购模式在中国的应用等方面。
1.2.1 并购动因的研究西方学者关于动因问题,已经做出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并在本国并购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一些符合本国国情的动因理论。
关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廖运风(2006)认为主要包括市场动因、管理动因、技术动因、资源动因;而黄中文认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包括一般动因和特殊动因,一般动因有效率动因、经济动因、其他动因,与我国特殊国情相匹配的特殊待遇包括获取国际先进技术、绕过贸易壁垒,获取区位优势、获取速度的经济、企图获得特殊之处,尤其是资源、政府的推动,政策的支持。
干春晖(2004)主要把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成三块:效率动因、经济动因和其他动因。
效率动因包括管理协调效应、营运协调效应和财务协调效应。
经济动因是从企业并购的方式对企业绩效产生的主要影响角度来分析的:增强企业市场势力的横向并购、降低交易费用的纵向并购和实现多样化经营的混合并购。
另外把管理层利益驱动、投机、目标企业价值低估列入其他动因。
张夕勇(2004)在西方并购动因的研究基础上,还从经营性扩张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形成规模经济,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强强联合;实现多元化经营和保持核心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当前市场经济下,影响企业并购的因素还有很多,不管是从哪几方面来划分,影响并购的根本动因是企业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也是并购的原始动力。
1.2.2 并购绩效的研究国内对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起步较晚,基本上是借鉴国外已有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的。
冯根福和吴林江(2001)分析和检验了1994-199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
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从整体上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不同并购类型在并购后不同时期内业绩不相一致;另外,并购前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绩效在短期内呈正相关关系。
范从来和袁静(2002)对我国上市公司1995-1999年336次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处于成长性行业的公司进行横向并购绩效较好;处于成熟性行业的公司进行纵向并购绩效较好;处于衰退性行业的公司进行横向并购的绩效最差。
张新(2003)采用了事件研究和会计研究法,对1993-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的1216个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并购为目标公司创造了价值,目标公司的股票溢价达到29.05%;对收购公司股东却产生负面影响,收购公司的股票溢价为-16.76%。
另外,秦喜杰、陈洪(2004)提出,要提高企业并购绩效、实现成功并购,必需正确选择目标企业。
选择目标企业要经过制定选择标准、进行筛选、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等过程。
目前,国内的学者在并购绩效的研究上,还仅仅处于事件研究上,样本容量小,覆盖的年份比较短,研究的方法比较简单。
要想获得更加可靠的研究成果,需运用更新的方法加强并购绩效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跨国并购的相关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并购动因和绩效上,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与西方学者相比还是具有一定的距离,同时国内学者仍缺乏在我国国情下,面对具体的并购情况进行的理论研究。
1.2.3 并购风险及并购趋势研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黄中文(2008)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目标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目标企业的估价风险、融资风险、外汇风险、反并购风险等。
同时面对经济危机下的跨国并购,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在经济危机这个非常态的环境下,除了上述的一些并购风险外,并购企业在政治法律风险、资产评估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信息风险、战略决策失望风险等(李小真,曾晓洋,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