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防及其基本要素

合集下载

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第一章、中国国防1、什么是国防?有哪些基本要素?解: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国防的目的、国防的手段、国防的对象2、国防分为哪几种类型?每个类型最典型的国家或者集团是什么?解:(1)、扩张型国防------美国(2)、联盟型国防------北约(3)、中立型国防------加拿大(4)、自卫型国防------中国3、我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是什么?解:(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公民有哪些方面的国防权利和国防义务?解: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义务:1、兵役义务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5、我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解: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的领导2.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3、国防建设服从和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4、实现国防现代化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6、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7、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8、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6、我国的武装力量体制是怎样的?解:我国的武装力量构成属于多种武装相结合的形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7、国防动员的主要形式有哪些?解:1、武装力量动员2、国民经济动员3、人民防空动员4、交通战备动员5、国防教育第二章、军事思想1、什么是军事思想?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解: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成熟时期、发展时期2、《武经七书》主要是指哪几本书?解:《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3、《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观点有哪些?解:(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4)、先胜而后求战(5)、不战而屈人之兵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有怎样的历史作用?解:基本内容: 1.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2.人民军队思想;3.人民战争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5国防建设思想。

军事理论授课教案

军事理论授课教案

军事理论授课教案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概念: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学术1卷第144页)。

国防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不可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保障。

强大的现代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大事,关系到外交政策的大事。

一、国防基本要素(一)国防的主体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二)国防的目的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三)国防的手段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军事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对付武装入侵和武装暴乱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采取军事手段。

这是因为:一是军事手段是最具有威慑作用的手段;二是军事手段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三是军事手段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

2、政治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部涵义。

3、经济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

现代条件下,无论是国防建设还是国防斗争,都要广泛采用经济手段,这些手段主要有国防经济活动、经济动员、经济战、经济制裁等。

4、外交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

由于这种外交主要涉及军事领域,所以又称军事外交。

它既有通常意义上外交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区别于其他外交工作的特殊规律,是集外交与军事于一体的活动。

它的范围很广,领域很多,活动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除上述因素外,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教育等,也是国防的重要手段。

(四)国防的对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1、国防的定义: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和统一、领土完整与安全有关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和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和其他活动。

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

2、国防的基本要素:1.国防主体2.国防目标3.国防目的4.国防手段3、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的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

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4、国防的目的:1.捍卫国家主权2.维护国家统一3.维护国家领土完整4.维护国家安全5、国防的手段定义:指为实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我国的国防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6、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美国)、自卫(中国)、联盟(欧盟)、中立(瑞士)7。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3.战争潜力能否转化为战争实力,是现代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4.现代国防既是国家行为,也是国际行为。

8、国际战略环境:它是指世界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战略互联、互动和斗争所形成的总体世界环境。

9、最值得关注的国际战略环境的范围:(1)时代特征(2)世界战略格局(3)主要国家战略趋势(4)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趋势(5)周边安全形式10、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特征:(1)国家安全地处大国地缘战略利益交汇区,大国战略竞争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很大。

(2)它幅员辽阔,有陆地和海洋。

同时,它也面临着来自陆地和海洋的战略压力。

(3)邻国人口众多,人口密集,差异巨大。

(4)中国周边的领土争端加剧。

(5)冷战后中国与邻国关系全方位改善。

(6)恐怖主义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危害。

11.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长期的。

(2)日本将我国视为假象敌国,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

(3)俄罗斯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重点提纲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重点提纲

军理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主权②保卫国家领土完整③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④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国防的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活动为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现代国防的类型:扩张型(美国)、联盟型、中立型(瑞典、瑞士)、自卫型(中国)。

2.国防历史的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国防法规: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一般特征: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

特殊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八十四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国防法》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亦称基本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三种形式:①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②按军官待遇入伍③作为士官应征入伍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五十二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2001年8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规定高等学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军事理论国防概述

军事理论国防概述

第一章国防的概述第一节国防的要素与特征一.国防的基本涵义P3二.国防的基本要素P4(一) 国防的政治要素(二) 国防的经济要素(三) 国防的科技要素(四) 国防的自然要素(五)国防的军事要素三.国防的职能P7(一) 保卫国家主权(二)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三)保卫国家的统一(四)维护国家安全(五)保障国家发展(六) 巩固国家地位四.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与特征(一)国防的基本类型P9第一类.侵略扩张型(美国)第二类.自卫防御型(我国)第三类.相互联盟型(如:盟主地位:美日军事同盟伙伴关系:北约)第四类.自主中立型(中立型(瑞典))(二)国防的基本特征P10第二节中国国防的历史一.中国古代的国防P11(一)中国古代国防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期的国防 2.秦汉以来的对外扩张和明清边疆的治理 3.明清事情的反侵略斗争(二)中国古代国防的主要成就P14二.中国近代的国防P15(一)清王朝后期国防日渐衰败(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国防斗争三.新中国的国防历程P18(一)外敌侵略、内治创伤的恢复时期(二)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重大调整时期(三)顶住霸权压力,保持军队稳定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四)国防现代化建设时期(五)历史性飞跃发展时期第三节中国国防历史的主要启示P22一.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二.经济强盛是国防强大的基础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四.科技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五.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第二章国防法规第一节国防法规体系一.国防法规的制定和完善P25(一)国防法规制定和完善的立法主体(二)国防法规制定和完善的权限(三)国防法规制定和完善的原则二.我国国防法规体系P27三.我国国防法规的主要特征P28(一)调整对象的军事性(二)公开程度的有限性(三)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四)处罚措施的严厉性第二节公民国防权利与义务一.自愿履行国防义务和权利P29二.军人的国防义务和权益P31三.大学生军训是培养人才、履行国防权利和义务的需要P31 (一).大学生军训是履行法规的一种形式(二).大学生军训是培养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三).大学生军训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需要(四).大学生军训是军队现代化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第三章国防建设第一节国防领导体制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领导体制组织形式P34二.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的职责和权限P35(一)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责权限(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领导职责权限(三)国家主席的国防领导权限(四)国务院的国防领导职责权限(五)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国防领导职责权限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的基本特征P36第二节国防建设的目标和国防政策一.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确保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P37二.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国防政策P38 三.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国防建设的主要目标P38第三节武装力量建设一.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体制构成P38(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P39 1. 陆军2. 海军 3. 空军4. 第二炮兵(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P40(三)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P40(四)中国民兵P41二.我国武装力量的职责和任务三.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目标及要求P41第四节国防建设成就一.铸造了一支现代化的合成军队P42二.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P43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P45(一)健全了国防动员机构(二)建设了强大的后备力量(三)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国防人才第四章国防动员第一节武装力量动员一.武装力量动员的内容与任务P48(一)人民解放军动员(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动员(三)民兵动员二.武装力量动员的准备P50(一)保持一支精干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常备军(二)搞好武装力量动员潜力的调查(三)制定武装力量动员计划和预案(四)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五)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后备兵员(六)建立后备专业技术兵储备区(七)加强后备兵员的军事训练(八)储备一定数量的装备和物资第二节国民经济动员一.经济动员的内容与任务P52(一)工业动员(二)农业动员(三)贸易动员(四)财政金融动员(五)劳动力动员二.经济动员的准备P54(一)经济动员准备的基本内容(二)经济动员准备的主要原则和措施第三节人民防空动员一.人民防空动员的内容与任务P55(一)群众防护动员(二)人防专业队伍动员(三)人防工程物资技术保障动员(四)人防预警保障动员二.人民防空动员的准备P57第四节交通运输动员一.交通运输动员的内容与任务P57(一)铁路运输动员(二)公路运输动员(三)水路运输动员(四)航空运输动员(五)管道运输动员二.交通运输动员的准备P59(一)健全交通运输动员领导指挥机构(二)制定交通运输动员计划和各种保障方案(三)完善交通运输动员法规和搞好地方运力动员调查(四)加强交通网络建设(五)做好基础设施防护准备第五节国防教育一.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P60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P61三.全民国防教育的原则与方法P62(一)国防教育的原则(二)国防教育的方法第五章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古代军事思想P67(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二)外国古代军事思想二.近代军事思想P69(一)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二)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三.现代军事思想P71(一).现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二).现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第二节军事思想的体系、内容与特征一.军事思想的体系划分P72二.军事思想研究的基本内容P72三.军事思想的主要特征P73(一)军事思想具有阶级性(二)军事思想具有时代性(三)军事思想具有继承性(四)军事思想具有实践性第六章毛泽东军事思想第一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定义与特征P75(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全党、全军集体智慧的结晶(四)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P77(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时期(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战争观和方法论P79(一)战争观(二)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方法论二.人民军队思想P83(一)人民军队的地位和作用(二)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三)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三.人民战争思想P87(一)人民战争的含义与精神实质(二)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根据(三)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四.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P90(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二)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三)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四)慎重初战,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五)作战指导上力争主动坚持灵活与计划性相结合(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七)灵活运用三种作战形式,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变五.国防建设思想P94(一)国防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二)国防建设的基本内容(三)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第三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一.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P98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南四.毛泽东思想在世界上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第七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第一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P100一.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P100(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二)局部战争是当代战争的主要形式(三)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二.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P104(一)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二)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三)立足于以劣势战胜优势装备之敌三.新时期军事和国防建设理论P107(一)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二)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三)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四)注重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五)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六)依靠全国人民建设和巩固国防第二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P112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军事理论的集中体现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第八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第一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P114一.正确把握国际和国内形势,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P114(一)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国际局势,是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二)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是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三)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针二.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P116(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就是要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军(三)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军革命化的核心,是我军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灵魂三.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建设全局,解决好两个历史性课题P117 (一)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是对我军传统积极防御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是党和国家运筹和指导军事斗争准备的总方略(三)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课题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P119(一)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二)以信息化为主导,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三)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五.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P121六.确立科技强军思想,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P123(一)实施科技强军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突出军队质量建设(二)实施科技强军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加快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三)实施科技强国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改变与完善军队的体制编制七.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P125第二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P126 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事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九章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第一节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P127一.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三.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四.正确认识和把握信息化条件下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五.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六.坚持不懈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七.军事斗争准备是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八.高度重视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九.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十.把从严治军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紧抓不放十一.努力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十二.加强军事训练是重要的治军方式和管理方式十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第二节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地位和作用P132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的强大思想武器二.是全面推进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三.是我军为履行新世纪阶段性历史使命、整体筹划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长远发展的重要指针四.是适应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第十章战略环境概述第一节战略与战略环境一.战略P137(一)战略的含义与制定战略的原则(二)战略的特点(三)战略的地位和作用二.战略环境P140(一)战略环境的含义(二)战略环境的研究内容第二节战略的基本要素一.战略的目的和任务P142二.战略方针P142三.战略手段P144第十一章国际战略格局第一节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一.国际战略格局的类型P146(一)单极格局(二)两极格局(三)多级格局(四)多元交叉格局二.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P147(一)世界呈多极化趋势,但美国单边主义有恃无恐(二)国际恐怖活动猖獗异常,对国际安全的影响相应突出(三)世界军备竞赛加剧,对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三.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点P148(一)国际战略格局的时代性(二)国际战略格局的适用性(三)国际战略格局的关联性第二节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一.世界格局多极化是未来国际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P149二.经济趋向全球化促进国际战略格局产生深刻的变化三.国际战略格局的进展中呈现安全环境复杂化四.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各国发展模式多样化五.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将促进国际战略格局的和谐发展第十二章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第一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演变与现状一.我国周边环境的演变P152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一)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地缘方向上“陆缓海紧”的态势(三)美国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外部因素第二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发展态势P159一.安全威胁东移、南移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周边安全态势和地缘政治变化的最大的特点二.中美关系将始终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因素三.海洋领土、权益争端将仍是威胁中国周边安全的热点问题四.中亚地区将成为中国周边安全中的一个亮点五.非传统安全因素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第三节我国国家安全政策P161一.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二.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四.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五.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六.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第四节我国周边主要国家的军事概况P163一.美国军事概况P163(一)美国国防体制(二)美国武装力量的组成及其部署(三)美国军事战略二.俄罗斯军事概况P167(一)俄罗斯国防体制(二)俄罗斯武装力量的组成和军事部署(三)俄罗斯军事战略(四)俄罗斯军事力量发展态势三.日本的军事概况P170(一)日本的国防体制(二)日本的武装力量(三)日本的军事战略(四)日本军事力量发展态势四.印度的军情及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P174(一)我国周边南亚大国印度的防务态势(二)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第十三章军事高技术概述第一节军事高技术的概念与分类一.军事高技术的含义P179二.军事高技术主要特征P180三.军事该技术的分类P180(一)军事基础高技术(二)军事应用高技术第二节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一.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将具有更强的实战能力及可靠性、抗干扰性和抗毁性P181 二.信息战装备重点发展综合电子战系统和各种计算机病毒三.远程精确打击兵器型号层出不穷;精确制导弹药正在向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四.作战平台正在向信息化、隐形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五.防空和反导武器正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六.新概念武器将开始用于实战第三节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P183一.侦查立体化二.打击精确化三.反应高速化四.防护综合化五.控制智能化第十四章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第一节精确制导技术P187一.精确制导武器的组成及分类P187(一)导弹的组成和分类(二)精确制导弹药的组成和分类二.精确制导方式P190(一)自主式制导系统(二)遥控式制导(三)自动寻的制导系统(四)复合制导第二节隐身伪装技术一.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P194二.隐身武器装备P195三.隐身兵器对作战的影响P196四.伪装技术P196第三节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与监视技术的基础知识P197(一)电磁波(二)大气窗口(三)声波二.现代战争中的侦察监视系统P198(一)可见光侦察(二)红外侦察(三)雷达侦察(四)电子侦察(五)多光谱侦察(六)声学侦察三.空中侦察与监视技术P199(一)预警机(二)有人驾驶侦察机(三)无人驾驶侦察机(四)侦察直升机四.地面侦察与监视技术P201(一)无线电通信侦察(二)雷达侦察(三)地面传感器侦察(四)地面侦察车侦察五.水下侦察监视技术P202第四节电子对抗技术一.电子对抗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P203二.无线电通信对抗三.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四.光电对抗技术第五节军事航天技术一.军事航天系统构成P205(一)航天器的分类(二)航天器的运行条件及参数(三)航天运载器(四)航天发射场(五)航天测控和数据采集网(六)用户设备二.军用卫星P209(一)侦察卫星(二)军用通讯卫星(三)导航卫星(四)测地卫星(五)气象卫星(六)反卫星武器三.天军与太空战P213第六节指挥控制技术一.指挥控制技术的产生与发展P213二.指挥控制系统的构成P214(一)信息收集技术与信息收集分系统(二)信息传递技术与信息传递分析系统(三)信息处理技术与信息处理分系统(四)信息显示技术与信息显示分系统(五)信息控制技术与信息监控分系统(六)执行分系统三.指挥控制系统的地位和作用P217(一)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是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是战斗力的“倍增器”(三)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是作战指挥控制的必要手段第七节军事核技术一.核技术与核武器的发展P218二.核武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P219三.关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P220四.中国为世界核裁军与核军控做的贡献P221第八节新概念武器一.新概念武器的界定与分类P222二.基因武器P223(一)定义及其特点(二)发展状况三.气象武器P223(一)定义及其应用(二)发展状况四.军用机器人P223(一)应用领域及其类型(二)发展现状五.次声波武器P224(一)定义(二)分类(三)特点(四)发展状况六.激光武器P224(一)激光武器的定义与组成(二)激光武器的杀伤机理(三)激光武器的分类七.微波武器八.粒子束武器九.动能武器十.非致命武器P227(一)定义(二)反传感非致命武器(三)反人员非致命武器(四)反机动和反基础设施非致命武器第十五章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第一节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的关系一.高技术群的发展推动新军事变革P231二.高技术是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P231三.军事需求既牵引了高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军事的变革P231第二节新军事变革的基本特征一.新军事变革的深刻性表现在对工业时代军事形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P232二.新军事变革的广泛性将在世界和军事领域各个层面引发连锁反应P233三.新军事变革的不平衡性体现在各国和各领域的变革进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233第三节军事变革的主要影响一.战争形态和战争方式将出现划时代转变P234二.世界范围内将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三.各国军事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将进一步加剧四.将延缓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进程P235第十六章信息化战争概述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含义P239第二节信息化战争是新军事变革的必然结果P240一.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军事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演变的过程P240二.高技术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当中的过渡形态P241十七章信息化战争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P243一.信息时代的战争手段信息化P243二.信息化使战争力量一体化三.信息化时代使战争空间多维化P244四.信息化战争的节奏可控化P244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P245一.在武器装备方面,信息化武器装备将成为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一)信息技术使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超过物理极限向前发展(二)信息技术使武器装备成体系化发展二.在作战方式方面,非线性、非接触作战将成为重要的作战方式P246 (一)非线式作战是信息化战场上的机动作战思想的体现(二)高度信息化的指挥控制系统是非线式作战的重要依托(三)非线式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内在要求(四)非接触作战将成为信息化战争初始阶段的重要作战方式三.在对抗形式方面,体系对抗将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形式P247(一)系统集成理论的发展推动了军队的一体化建设(二)一体化军队之间的作战必将进行体系的对抗四.在作战空间方面,太空将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新制高点P248(一)掌握制天权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二)空间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支撑(三)争夺太空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第十八章信息化战争和国防建设第一节树立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新国防观念一.树立信息化国防的新理念,创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理论P249二.树立现代全方位的国家安全观三.确立建设信息化国防的指导思想,调整国防建设的思路第二节加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教育P250一.引导人民群众认识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性二.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作用,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三.必须紧扣塑造精神的主题,构筑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第三节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动员机制P251一.拓宽国防动员领域,把动员的重点转到与信息相关的资源上来二.推进国防动员手段的信息化建设三.完善动员体制,逐步形成信息化国防动员运行机制第四节推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防工业的全面转型P251q d第五节做好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准备p252。

军事理论【要点 重点】

军事理论【要点 重点】

六指挥自动化有什么意义?
1提高了作战指挥的效率
2提高了军队的机动能力
3提高了武器的作战效能
4强化了战争保障能力
七精确制导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按照特定基准飞行路线,控制和引导武器系统对其目标进行攻击
八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涵创新军事技术
2、 创新体制编制
2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教案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特点;明显的阶级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继承性
地位和作用;军事思想各种军事理论,军事原则的理论基础,对军队建设作战行动和国防建设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二.军事思想有哪些发展规律?
1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1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
2敬爱内设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化国防
3加强全国国防教育,增强全国国防概念
十七。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战略思想
①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
② 和平仍是主流,安全形势严峻
③ 反对台独,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第一章
一、 国防的基本要素?
1国防的主体
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2国防的目的
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3国防的手段
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军事.,政治,.经济,.外交
4国防的对象
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制和制止的行为
二、 叙述我国国防政策的内容?
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军事理论2022知识点

军事理论2022知识点

军事理论2022知识点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基本要素(一)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三)捍卫国家主权(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

),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四)国防的手段军事(主要手段),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

(五)国防的基本类型侵略扩张型,互助联盟型,中立型,防御自卫型(我国)。

二、我国国防历史(一)古代国防历史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薪对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时期的卫所兵役制。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二)近代的国防中国近代五次对外战争及战后条约1840 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1856 至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暖挥条约》1884 年至1885 年中法交战(中法战争中国战役胜利)一《中法新约》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一《马关条约》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辛丑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

1971年6月美国公然违背《开罗宣言》将我国钓鱼岛划给日本中国古代国防建设:城池、长城、京杭运河、海防要塞。

(最有代表性的是长城和京杭运河)(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建设(1)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2)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突破性的成就;(3)国防科技工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体系;(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现可喜局面。

三、主要启示(一)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二)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三)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四)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五)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六)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第二节国防法规一、我国国防法规体系国防法规的特点:①阶级性②权威性③强制性④适用性⑤稳定性二、国防法规在国防建设中的作用(一)国防法规对国防建设的调整作用(二)国防法规对武装力量的调节作用(三)国防法规对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强化作用(四)国防法规是取得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是宪法和国防法规规定的基本任务三、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一)公民的国防义务履行兵役,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护国防设备,保守国家军事机密,接受国防教育,支持和协助国防运动。

军事理论结课考试考点总结。

军事理论结课考试考点总结。

第一章:中国国防一、国防的四个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的对象:外来侵略和武装颠覆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国防的手段:军事以及与运势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中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力(一)公民的国防义务1)服兵役义务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二)公民的国防权力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力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力3)因国防活动的经济损失得到补偿的权力第二章:军事思想一、毛泽东军事思想(一)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顺应时代的呼唤和中国革命战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坚持和创造性运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的。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批判地吸取古今中外优秀军事思想成果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35年末中共中央率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

2)从中央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到达陕北,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的时期。

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经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继续得到全面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的时期。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科学体系及其主要内容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1981年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2)人民军队理论(3)人民战争理论(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5)国防现代化建设(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1)毛泽东军事思想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对于当前和今后张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防的四个基本要素

国防的四个基本要素

国防的四个基本要素
国防是一个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包含了四个基本要素: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

首先,军事是国防的核心要素,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和保护,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军事要素包括加强国防军事力量建设、加强国防军事科技进步、完善军事战略规划及改革、建立国防军事法律体系等。

军事要素是国防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要素。

其次,政治是国防的重要要素,它不仅包括加强政治意识和政治素质建设,还包括加强政治思想和政治教育,增强政治统
一、政治保证和政治坚定等。

政治要素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要素。

经济是国防的重要要素,它不仅包括加强国家经济实力建设,还要加强经济保障能力,增强经济力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防经费投入。

经济要素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提高国防力量,保障国家发展的重要要素。

最后,社会是国防的重要要素,它包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国防文化体系、加强国防社会治理、完善国防社会服务制度等。

社会要素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素,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要素。

总之,国防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

它们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只有把这四个要素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提升国家的国防能力,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军事必考复习资料

军事必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国防概述:第一节国防的基本涵义及要素一、国防的基本涵义(一)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职能1、捍卫国家的主权2、保卫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3、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4、保卫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的发展(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与特征1、国防的基本类型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决定国防的性质。

按照不同的国防概念和标准,当今世界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将国防划分为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类型。

2、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存在多种形式的角逐(2)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3)现代国防走质量建军的道路(4)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5)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二、国防的要素归结起来,不外乎是与战争相联系的政治、经济、科技、自然和军事等国防要素。

(一)政治要素国防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一种社会活动,国家安全政策的具体体现,其建设的方方面面无不与各种政治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

(二)经济因素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他对国防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1、经济是国防总体设计的物质基础;2、经济是国防实力建设的物质基础;3、经济是国防潜力建设的物质基础。

(三)科技因素1、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2、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结构的变化;3、科学技术引发了作战样式的变革;4、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指挥效能。

(四)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国土面积、地理位置、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认可状况等。

自然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防建设的方向、重点、规模和程度。

(五)军事因素军事要素包括武装力量、国防政策、国防制度、国防预算、国防工业、国防工程、国防科技、国防教育训练和军事法规等。

军事要素是显示一个国家国防力量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

复习思考题:1、国防的含义是什么?国防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2、现代国防有哪些基本类型和特征?3、国防的职能是什么?第二章国防法规:第一节国防法规体系国防法规是规范公民行为国防行为的法律依据,是依法治军,加强武装力量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强大武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国防

国防

第一章中国国防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件是生存与发展问题,一件是安全与稳定问题。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

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关注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

国防伴随着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只要世界上有国家存在,国防就会存在。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不同国体的国家,其国防具有不同的特征。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国防的主要职能是将各阶级维持在一定的“秩序”范围之内;在资本主义社会,国防的主要职能是用军队保护和扩大商品生产与贸易,对外进行疯狂掠夺;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之后,国防有了新的阶级内涵,其主要职能是确保各民族的平等生存、发展,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国防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

国防建设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

国防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武装力量建设、国防体制建设、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国防工业建设、国防工程建设和战场建设、军事交通、国防动员、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建立国防法规等,这些都属于国防建设的范畴。

国防斗争是指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反抗外来侵略,支持正义事业斗争,而采取的以军事为主,包括政治、经沃、外交等方面的行动。

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军事力量不是唯一标准,还涉及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

尤其是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网络化使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诸方面已经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一章 国防及其基本要素

第一章 国防及其基本要素
一、国防及其基本要素
(一)国防含义及其基本要素 1、国防的含义
国防是国家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 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 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 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 活动。国防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
2019/2/12 1
国防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国防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由初级到 高级的演进过程。
建成一支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化、现代化、 正规化的人民军队。 E、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 F、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
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019/2/12
16
G、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O、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
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P、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 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019/2/12
按“ESC”键返回
17
的国防安全受到了“威胁”,而侵犯他国 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政,赤裸裸的对 他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
2019/2/12 8
2、自卫防御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依靠本国国防力量防御别国的侵略,
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其宗旨是决不要
别国的一寸土地,不向别国派一兵一卒,
但也决不容许别国侵犯其一寸土地。在国
际上,实行和平共处,广泛争取各国的同
由于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只能依靠战争才能 解决时,军队、国防和国防建设就出现了。
C、国防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
进,随着国家机器的完善使其内容不断扩大。
2019/2/12
5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
把国防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断健
全和完善国防体制,在武装力量建设、国 防工业、国防科技、军事科学研究和国防 立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改革开 放以后,国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 期。把国防现代化建设列入了国家发展战 略。

第一章中国国防题库(2019)

第一章中国国防题库(2019)

第一章中国国防题库(2019)第一章中国国防一、填空题1、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的统一,努力建设。

【富国和强军】【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2、国防的主体是。

【国家】3、国防的对象是与。

【侵略】【武装颠覆】4、是国家的事业,是国家机构的基本职能、社会公民的神圣职责。

【国防】5、是国防的主要手段。

【军事手段】6、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和。

【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安全】7、国防的基本要素包括要素、要素、要素和要素。

【主体】【对象】【目的】【手段】8、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防政策,以及防御性的军事战略,决定了其国防是国防、国防、国防。

【防御型】【独立自主型】【自卫型】9、在武装力量体制上,我国古代一般区分为、和。

【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10、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状况。

【辛亥革命】11、年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把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斗争推向新阶段,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自觉的姿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1921】【7】12、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13、我国现行的国防法规体系区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第四是。

【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14、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武装力量】15、根据宪法和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职权由、、、、行使。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16、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我军的战区包括、、、和。

【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17、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我军的军兵种包括、、、、和。

【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18、我国的武装力量由、和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19、是中国武装力量的主体力量。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

军事理论课复习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的定义、基本要素(1)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2)基本要素:①主体:国家,国防是一种活动,必须有组织者和参与者。

②整个过程即任务: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

③目的: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④内容: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00千米领空。

]2、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美国)防御性(中国)联盟型(一元体——美:日、韩;多元体——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立型(瑞士——全民皆兵;圣马力诺——完全不设防)3、国防历史的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坚强的关键;4、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动员法的基本情况;1)国防法2)兵役法3)国防教育法4)反分裂国家法5)国防动员法5、我国国防领导体制;6、我国武装力量建设;7、国防动员的概念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8、国防动员的内容。

第二章军事思想1、军事思想的概念2、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及其代表性著作和理论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军理复习资料强撼上世

军理复习资料强撼上世

2011级数学学院军理复习资料强撼上世!!!包含上课记得和划得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的含义和基本要素1,国防的含义和基本类型(1)含义: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2)基本类型1)扩张型: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本国的利益打着防卫的幌子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

典型代表:美国2)自卫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以维护本国及世界的和平。

典型:中国(注!!!中国为什么要实行自卫型国防政策?答: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为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建立起来的自卫型国防)3)联盟型:国防力量较弱的国家联合起来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其中又分为二类,一类是一元体系联盟(指某一大国为盟主,其余的国家处于从属地位)比如:美国,韩国和朝鲜,一类是多元体系联盟,比如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4)中立型:典型:蒙古2,国防的基本要素1)国防的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这就是说,国防是国家的事业,是国家的固有职能。

2)国防的对象要素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国防的对象,一是“外敌侵略”二是“武装颠覆”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是“外敌侵略”,国防应把“武装颠覆”作为制止的对象。

3.国防的手段要素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的利益,防备和抵御外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防备和平息内部和外部的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所发动的武装暴乱。

对付武装入侵和武装暴乱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采取军事手段,原因有四:一,军事手段是最具有威慑作用的手段,可以对各种可能的外来侵略惊醒有效的阻止和遏制。

二、军事手段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它可以用军事力量所拥有的巨大打击能力给侵略者造成物质和精神的严重打击,从而迫使其种植侵略活动,以至放弃侵略企图。

军事理论要点

军事理论要点

军事理论要点军事理论第一章1、国防的含义: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基本类型:目前世界是上的主要国防类型——扩张型、自卫型(我国)、联盟型、中立型。

具体:侵略扩张型---奉行侵略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自卫防御型---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互动联盟型---以联盟的形式借助他国的力量进行防卫,以弥补自身的不足;自主中立型---基本奉行和平、中立和自主的国防政策。

3、国防的基本要素:(1)国防的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国防活动的实施者(2)国防的目的要素--捍卫国家的主权,维护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3)国防的手段要素--军事手段,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外交手段(4)国防的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侵略和武装颠覆4、中国古代的国防工程:万里长城、城池、京杭大运河5、近代国防战争:(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1884-1885)中法战争(签订了《中法新约》);(1895年)中日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

6、我国的国防法规体系:一、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国防法规;(《国防法》、《兵役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军官服役条例》、《军官军衔条例》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二、是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颁布的国防法规;(《军人优恤优抚条例》、《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是由国务院制定颁布的;《征兵工作条例》、《警官警衔制度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制定颁布的);三、是国务院各部委、中央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大军区制定颁布的法规;如(《应征公民体格条件》、《交通战备科研管理暂行规定》、陆军颁布的《战斗条例》、海军颁布的《舰艇条例》、空军颁布的《飞行条例》);四、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如《关于加强人武部建设意见》、《征兵工作若干规定》、《国防教育条例》)。

国防概述

国防概述

13
二、国防简史
(一)先秦时期的国防 (二)秦、汉以来的国防史 (三)元末至前清时期的反侵略史 (四)近代国防的孱弱
14
(一)先秦时期的国防
我国最早的国防始于夏朝。 先秦时期涌现了一批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 益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如《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 《尉缭子》、《六韬》等。 秦国粉碎了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
7
(四)国防的对象
1、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 2、国防应把“武装侵略”作为制止的对象。
8
(五)国防的基本类型
1、侵略扩张型 其最大的特点是把本国的所谓的安全建立 在别国的屈服与痛苦之上,经常高叫本国的国 防安全受到了“威胁”,而侵犯他国主权和领 土、干涉他国内政,赤裸裸的对他国进行侵略、 颠覆。
11
(五)国防的基本类型
4、自主中立型 这些国家基本奉行和平、中立和自主的国防政 策。有的是采取完全不设防的方式,在世界事务 中实行中立态度;有的采取全民保卫的武装中立, 使侵略者感到得不偿失,从而放弃对该国的侵略。
12
二、国防简史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培育和锤炼了中 华民族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勇于抵御外来侵 略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习文尚武、文治武攻的 优良传统。
15
(一)先秦时期的国防
1、军事理论日臻成熟。 2、军队建设奠定了基础并得到发展。 3、征兵制度的建立。 4、修筑庞大国防工程——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筑先后经历了27个世纪,全长6700公 里,它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也是中国几 千年来以土为本的内陆型国防观的标志。
16
(二)秦、汉以来的国防史
21
古代国防的兴衰
春秋末期时,崇尚武力,图强称霸 秦始皇时期,高度集权,固国强边 唐王朝时代,扫灭强虏,万国归附 元王朝时代,疆域广大,威震欧亚 两晋南北朝,战乱四起,山河破碎 宋王朝时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 明代中后期,长城风化,忧患迭起 清王朝后期,政治腐朽,国防孱弱

军事

军事

国防概述教案教学目的:掌握国防的基本概念,熟悉国防基本要素的内容,了解我国的国防历史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树立现代国防观。

激发建设国防的热情。

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防基本要素第二节我国历史上的国防第三节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国防基本概念:国家为防备和抵抗外来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第一节国防基本要素(一)国防的主体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只有依靠国家的权力才能使国防得以运转,只有国家,才能领导和组织国防事业。

国防是国家的防务,是全民族的防务,与国家的各个部门、各种组织以及全体公民都息息相关。

(二)国防的目的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1. 捍卫国家的主权国家和主权不可分割,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

如果一个国家的主权被剥夺,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了。

因此,捍卫国家主权,始终是国防中第一位的、根本的目的和任务。

2. 保卫国家的统一国家的统一是指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对领土内一切居民和事务行使完整的管辖权,不允许另立政府或分割国家的管辖权。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说,保卫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历来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绝不允许外国干涉,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3. 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国家主权与国家领土具有密切联系,领土既是国家行使其主权的空间,也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对象,没有领土,主权就失去了存在空间和行使对象。

国防捍卫国家主权的独立,必然要保卫国家领土的完整。

三次台独:内镇台独96’内镇台独内镇台独99.94. 维护国家的安全国家要正常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一个安全的内外环境。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难以建设和发展,而且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因此,维护国家的安全,也是国防的主要目的之一。

(三)国防的手段国防的手段,是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我国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中国国防教案

中国国防教案

第一章中国国防教学内容:一、国防概述二、中国国防建设三、军队建设成就四、国防法规教学重点:中国国防历史及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难点:国防建设和国防法规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国防的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国防动员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

授课时间:3学时教学要求:同学们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认真学习,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激发为国防建设事业献身的热情。

第一节国防概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历来与国防息息相关。

生存与发展构成国家的两大基本利益,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生存是人类繁衍延续的第一需要,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途径,是生存的条件,国不可一日无防,国无防不立,国离不开防,防是为国,防是保持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

现代国防主要包括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国防力量、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工程、国防经济、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交通、国防法规以及与国防有关的其他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一、国防的含义“国防”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孔融传》。

孔融在给皇帝上书时说:“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

”这里的“国防”是指为维护国体,严明礼义而采取的防禁措施。

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防已与古代所说的国防有了根本的变化。

也就是说,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是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而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国防是国家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

目前,世界的国防类型大致有四种: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

(我国属于自卫型国防)(1)扩张型。

该类国家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它们以国家安全和防务需要为幌子,将其疆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纳入本国的势力范围,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

军理考点整理

军理考点整理

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的含义和基本要素(一)国防的含义(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直至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法》对国防的这个立法性表述,包含四个要素:一是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二是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三是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四是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按社会形态分: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防;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目标:防御型和扩张型;按国防力量的构成方式:联盟型、独立自主型、中立型。

中国奉行防御型国防,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二、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一)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二)国防力量的综合性(三)国防手段的多元性(四)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五)国防事业的社会性第二节国防法规P16一、国防法规的特性1、具有法律的一般特性: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和相对的稳定性2、具有区别于其他法规的特殊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二、国防法规体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应届高校生入伍通常有三种形式:第一种,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

第二种,按军官待遇入伍。

第三种,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确定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今年是9月15日2010年主题“富国强军,共筑长城”2011年主题“依法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公民国防观念”三、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一)公民国防义务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公民负有五个方面的国防义务:(1)兵役义务(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二)公民国防权利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公民享有五个方面的国防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第三节国防建设p29一、国防领导体制(一)国防领导体制的特征及组织形式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国防领导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
国 防 概 述
把国防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断健
全和完善国防体制,在武装力量建设、国 防工业、国防科技、军事科学研究和国防 立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改革开 放以后,国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 期。把国防现代化建设列入了国家发展战 略。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2013-8-14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9
国 防 概 述
3、互助联盟型
以联盟形式借助他国的力量进行防卫,
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这种类型的国防也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有侵略扩张型和防御自卫型两种。有的联盟 形式是以一个大国为主导地位,其余国家为 从属地位;有的联盟形式是各国处于平等地
国 防 概 述
一、国防及其基本要素
(一)国防含义及其基本要素 1、国防的含义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国防是国家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 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 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 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 活动。国防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
2013-8-14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4
国 防 概 述
B、当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后,由
于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只能依靠战争才能解 决时,军队、国防和国防建设就出现了。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C、国防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
演进,随着国家机器的完善使其内容不断扩 大。
2013-8-14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2013-8-14 11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国 防 概 述
(四) 我国国防政策 1、概念 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 关于国防建设和斗争的基本行动准则,是国 家政策的组成部分。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精 神是,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完整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致力于为社会主义
2013-8-14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16
国 防 概 述
G、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O、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P、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 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013-8-14
按“ESC”键返回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8
国 防 概 述
2、自卫防御型
依靠本国国防力量防御别国的侵略,
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其宗旨是决不要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别国的一寸土地,不向别国派一兵一卒,
但也决不容许别国侵犯其一寸土地。在国
际上,实行和平共处,广泛争取各国的同
情和支持,从而达到维护本国安全、及周
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2013-8-14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15
国 防 概 述
D、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努力
建成一支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化、现代化、 正规化的人民军队。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E、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 F、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
建设大局,国防建设பைடு நூலகம்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位的伙伴关系,共同协商国防防卫大计。
2013-8-14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10
国 防 概 述
4、自主中立型
这些国家基本奉行和平、中立和自主的 国防政策。其中,有的是采取完全不设防的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方式,在世界事务中实行中立态度;有的采
取全民保卫的武装中立,使侵略者感到得不 偿失,从而放弃对该国的侵略。
2、国防的要素 A、国防的主体:国家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B、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主权、统一; 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C、国防的手段:军事、政治、经济、 外交等 D、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
2013-8-14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3
(二)国防的基本内容
国 防 概 述
17
2013-8-14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6
国 防 概 述
2、国防斗争是 指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反抗外 来侵略,支持正义事业和斗争,而采取的以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军事为主,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等
方面的行动。
2013-8-14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7
(三)国防的基本类型
3、国防政策的特点 导向性、规范性、稳定性、公开性。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4、制定国防政策的依据
国际形势、国家政治、国家经济、国家 军事、军事地理环境等。
2013-8-14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14
国 防 概 述
5、我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
A、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制止武 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 完整和安全。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 巩固国防。 C、贯彻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
国防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防建设与国防斗
争。
1、国防建设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根据国家安全利益需要,而提高国防能 力所进行的各个方面的建设。包括精神建设 和物质建设两个方面。 A、国防建设受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实 力、国防战略、科学技术、地理和国际战略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013-8-14
国 防 概 述
1、侵略扩张型
这些国家奉行侵略扩张的霸权主义政
策,其最大的特点是把本国的所谓的安全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建立在别国的屈服与痛苦之上,经常高叫
本国的国防安全受到了“威胁”,而侵犯 他国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政,赤裸裸 的对他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
2013-8-14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1
国 防 概 述
国防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国防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由初级 到高级的演进过程。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国防的性质依国家的性质和政策不同而
异。
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是我国国家建设的
宏伟目标之一。
2013-8-14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2
国 防 概 述
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
周边环境。
2013-8-14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12
国 防 概 述
2、国防政策构成的基本要素 国防目的;国防建设的目标与原 则;国防斗争原则;国防外交活动原
国 防 及 其 国 防 基 本 要 素
则。
2013-8-14
休息 教案 目录 资料
13
国 防 概 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