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特点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章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2)定位不同
教育目的是针对人的发展而言,指向受教育者个体建筑或意识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3)特点不同
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不确定性;教育方针具有不可回 避性和现实针对性。
(2)联系
1)二者都是由国家规定的,都是对教育工作 的基本要求,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二者 具有一致性。
1912年,“公民道德教育、实利教育、军国民教 育、美感教育”。
3、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
1)1957年:“三育两有”
2)1958年:“两有”
建国后对教育目的的第一次明确表述。
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育”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 面全面发展。”
4)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 “四有、两热爱、两精神”。
一、 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1、教育目的
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 求。 狭义教育目的:把受教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 人的质量规格。
2、教育目的的作用
1. 导向
教育目的的功能
2. 激励 3.评价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 获得它(实现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 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 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 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 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 的发展。

《教育目的》PPT课件

《教育目的》PPT课件
教育目的
精选课件ppt
1
教育目的
内容提要: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培养劳动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 育目的的基本点。 5.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部分组成的。
精选课件ppt
31
1993年,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 出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 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 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精选课件ppt
32
1995年3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精选课件ppt
25
1957年,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
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教育方针,反映
了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对我国教
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是发展我国教育
的重要方针。
精选课件ppt
26
1981年,提出:“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 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 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精选课件ppt
2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也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 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 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 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 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 教育目的,这是广义的教育目的。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父母的表率作用;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父母的文化修养;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应试教育的负效应包括: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

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包括: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

6.简述指导学生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包括:研究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把研究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研究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如何做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教师应正确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功能?社区在发展教育中具有服务功能、教育功能、宣传功能、经济功能和协调功能。

9.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包括: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内容与特点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内容与特点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内容与特点一、目的内容1.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幼儿园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包括社会适应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认知思维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各个方面。

2.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园教育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集体生活,与周围的人和事物建立良好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和保健能力: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包括自我饮食、卫生、睡眠等基本生活技能,以及有关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知识。

4.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能力:幼儿园教育承担着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的重要任务,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能力。

5.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通过游戏、绘画、手工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特点1.游戏性强:幼儿园教育注重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游戏,幼儿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培养各个方面的能力。

2.综合性强: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不仅注重幼儿智力的发展,还注重幼儿情感、语言、体质、审美等方面的培养,使幼儿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以重视过程为特点: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参与。

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和积极参与,建构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

4.以兴趣为导向: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来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参与。

5.以个体化为特点:幼儿园教育注重对每个幼儿的个体发展进行重视,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适宜的教育服务。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给予个别教育。

总之,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内容与特点旨在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注重幼儿的个体发展和兴趣引导。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机构制定了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目的,介绍教育方针,并分析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一、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使学生全面成长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学术知识,还要培养自身的潜能,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领导者。

二、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指教育机构制定的具体宗旨和原则,以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方面,教育机构应采取以下方针:1. 打破刻板印象:教育机构应摒弃对学生的刻板印象,不以个人特点和家庭背景来判断学生的领导潜力。

每个学生都应该被看作是具有潜力的个体,且有可能成为杰出的领导者。

2.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领导能力的基础。

教育机构应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校内和校外活动,培养自我管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沟通能力:领导者需要与不同的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育机构应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锻炼沟通技巧,例如辩论、演讲和合作项目等。

4. 培养团队意识:领导者需要与其他人合作,并引导团队共同实现目标。

教育机构应鼓励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学习如何有效地协作和领导。

5. 培养责任感:领导者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

教育机构应教育学生诚实、正直和道德,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三、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教育机构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1. 提供领导角色机会:学校可以策划各种活动,如学生会选举、社团管理和义工组织等,让学生有机会争取和发挥领导作用。

2.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机构应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质疑权威,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公益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领导者的潜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提供领导培训课程:学校可以设立领导力培训课程,教授学生如何管理团队、制定目标和做出决策等领导技能。

教育的目的与方法(高中作文)

教育的目的与方法(高中作文)

教育的目的与方法(高中作文)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视为推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教育的方法却是多样的。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目的以及不同的教育方法。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的思维能力是人类与众生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而创新能力则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因此,教育需要通过开展启发性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建设。

培养公民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另外,教育的目的还包括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日益增加,人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因此,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教育的方法上,也存在多样性。

首先,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基于知识传授的。

在这种教育方法下,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这种教育方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

而现代教育方法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例如,问题导向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这种教学法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团队合作教学法也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教育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教育方法,如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目的体现出以下基本点: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和要求。

我国教育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教育,它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

社会主义事业是为全体劳动者谋福利的伟大事业,要靠大家来建设和创造。

所以,我们培养的人,必然是劳动者、建设者、创造者。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一点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点说明了对我们培养的人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这一点指明了我们培养人的根本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具体表现为: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书本学习与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

第三章教育目的

第三章教育目的

第三章教育⽬的第三章教育⽬的★导⼊:⼈的⼀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是有⼀个既定的⽬标。

⽬标就像上帝之⼿⼀样,会牵引着我们向着正确的⽅向前进。

⽬的的特征:1、明确的意识性。

2、主体的⾃觉⾃愿性。

3、实现的可能性。

4、实现的预期性。

(以⾼考为例)。

因⽽,⼈类社会的各种活动都是带有⽬的性的,教育活动也不例外。

第⼀节教育⽬的的类型及其功能⼀、教育⽬的的含义及特点(⼀)、教育⽬的教育⽬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的培养规格、努⼒⽅向和社会倾向性等⽅⾯的要求。

教育⽬的不仅规定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培养⼈的要求,也标志着教育活动的⽅向和⽬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的主要回答了两问题:⼀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这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是“培养什么样的⼈”,这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狭义的教育⽬的:特指⼀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的⼈才培养所确⽴的总体要求,是整个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

⼴义的教育⽬的: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的⽬的领域,含有不同的层次,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之分,依次为:教育⽬的—培养⽬标—课程⽬标—教学⽬标等。

(⼆)、教育⽬的与教育⽅针⼀致性:教育⽬的与教育⽅针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致性,两者都含有“为谁培养⼈”的规定性,都是⼀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区别:1、内容范围:教育⽅针所含的内容⽐教育⽬的更多些。

教育⽬的⼀般只包含“为谁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的问题。

教育⽅针还含有“怎样培养⼈”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2、侧重点:教育⽬的在对⼈的培养的质量规格⽅⾯要求较为明确;教育⽅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显得更为突出。

(三)、教育⽬的的基本特点1、教育⽬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1)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为谁培养⼈”“为谁服务”的基本规定。

⼈才培养的社会性质和根本⽅向,培养出与⼀定社会要求相⼀致的⼈。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第一篇: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答: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不同时期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是,这些不同的表述在总体上又是统一的。

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概括起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

(一)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社会生产和分工的基础上考察人的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既十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坚定的价值取向,又认为社会存在是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到了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和人的闲暇时间极其充裕,消灭了人压迫人和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

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彻底地实现。

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个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我们制定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和正确认识、处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关系的方法论。

这就既避免了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全面发展对立起来,抽象地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片面性;又避免了将满足社会需要,在阶级社会实际上是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唯一和根本目的,否定个人和个性发展的价值,用社会需要取代个人需要的片面性。

从我国教育目的的以上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始终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始终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这实际上是现阶段落实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表现。

但是我们不能将“全面发展”理解为只有德、智、体三个方面。

人的精神结构中除了品德和智力两个方面,至少还应包括审美等能力的培养,还应当包括健全的心理素质这一维度。

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

当然,全面发展也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我们只能实现在一定历史阶段最大可能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学——教育目的

小学教育学——教育目的
高教育质量。
明确性
教育目的应明确、具体 ,易于理解、操作和评
估。
适应性
教育目的应适应社会发 展和学生需求,具有灵
活性和可调整性。
公平性
教育目的应关注学生的 差异性和多样性,确保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
的教育机会。
教育目的的反思与改进
01
02
03
04
反思教育实践
对当前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 分析教育目的的执行情况和效
展的人才。
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 质培养,不仅关注知识的学习, 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方面的培养。
全面发展教育要求学校在课程设 置、教学组织等方面注重学生的 全面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
验和实践机会。
04
教育目的的评价与反思
教育目的的评价标准
有效性
教育目的应有效地促进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
小学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教育教学能力,以自身专业发 展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03
教育目的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 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 的兴趣、特长和创造力。
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 现和自我实现。
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 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需求 和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和支持。
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目的的实现方式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小学教育应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不断推进教学 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
小学教育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同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 形成教育合力。

2020教师资格证笔试每年必考:教育目的!

2020教师资格证笔试每年必考:教育目的!

2020教师资格证笔试每年必考:教育目的!本篇文章知识点,适合所有备考中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或《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生。

第五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激励、评价和调节作用。

三、教育目的层次结构【选择题】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科的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实现素质教育,其基本精神如下:(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五、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个人的体力与智力的充分统一发展,同时还包括人的思想品德、志趣和意向的发展。

(2)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教育学——教育目的

教育学——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考点1.教育目的的概念1.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

考点2.教育目的的地位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的核心2.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4.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考点3.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为教育对象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激励功能:激励教育行为,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具有理想性的特点。

3.调控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依据教育目的的指引及时调控和监督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

4.选择功能:选择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

5.评价功能:为检查和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提供了衡量尺度和根本标准。

考点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教育目的2.(学校)培养目标3.(学科)课程目标4.(教师)教学目标5.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6.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考点5.教育目的选择和确立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考点6.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论教育为个人发展服务,培养自然人罗杰斯,马斯洛,康德,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2.社会本位论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社会公民孔子,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孔德,巴格莱3.宗教本位论教育为宗教发展服务,培养宗教人士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4.生活本位论教育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生活服务,培养会生活的受教育者斯宾塞,杜威5.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6.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我国的教育目的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_【考点1】教育目的及其特点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与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提出的总的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目的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其一是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其二是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考点2】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从教育目的作用的特点看,有价值性和功用性之分;从其要求的特点看,有性和发展性之分;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有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之分。

价值性教育目的,即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含有一定价值观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

功用性教育目的,即教育在发展人从事或作用于各种事物的活动性能方面所预期的结果,内含对人的功用性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在教育实践中以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呈现出来。

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是指具有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涵着人的发展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质。

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是指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是指被社会一定权力机构确定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

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是指蕴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它不是被社会一定权力机构正式确立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理论主张和社会根基而存在的。

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 方向性:教育目的是指导和引导学习者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和成长。

它为学习者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以使他们能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2. 综合性:教育目的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对学习者身心发展的促进。

它旨在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3. 持续性:教育目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旨在通过教育活动的持续性来实现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不仅涉及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各种形式。

4. 个性化:教育目的要求根据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和特点来设定。

每个学习者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目标,教育目的应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并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潜力。

5. 适应性:教育目的要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化。

教育目的应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使学习者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市场的要求。

6. 整体性: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学习者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它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全面素质和人格发展,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全面地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

总的来说,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是方向性、综合性、持续性、个性化、适应性和整体性。

这些特点使教育目的成为学习者成长和发展的指导和动力,并确保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发展。

第一节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与特点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目的知识点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与特点教学目标:记忆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内容理解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全面发展各育目标内容掌握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内容特点教学重点: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全面发展各育目标内容教学难点: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内容特点教学时数:1学时作业:(见教案附件)教学反思: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各育目标内容,是本知识点的重点,注意深入引导分析。

知识点二: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内容与特点一、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总体目标内容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

《规程》第三条提出了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的,即“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内容分析: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为什么要保教结合?这是幼儿阶段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幼儿期还处于生理发展的关键期,身体与生活需要更多的呵护,生活的自理能力还需要培养。

因而,幼儿教育要结合生活进行,注重保教结合。

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的内容是什么?各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全面发展1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4.的关键是什么?体、智、德、美育,各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与整合的。

它们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在幼儿阶段是体育核心,德育是方向。

同时体育中有智、德、美育。

其他各育也如此。

全面发展的关键是身心和谐。

而不是简单的方方面面优秀。

二、幼儿园全面发展各育目标内容《幼儿园规程》第五条描述了我国幼儿园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目标:1、体育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目标内容要点分析:促进身体机能的健康协调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思考:观察或分析幼儿园的孩子:身体好与不好的幼儿,学习与生活状态的差异是什么?生活与卫生习惯好和不好的幼儿的差异是什么?2、智育目标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特点

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特点

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特点(一)教育目的的基本意蕴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从所包含内容的主要指向来看,教育目的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或者说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也有人称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

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作用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有各自的独特性。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

从二者的联系看,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从二者的区别来看,一方面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这种联系和区别,在我国现行教育的相关法规和文献中有明显的体现。

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方针所强调的主旨;而我国的教育目的则强调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同人类社会生活和活动的目的一样,教育目的也带有意识性、意欲性、可能性和预期性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特点
(一)教育目的的基本意蕴
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从所包含内容的主要指向来看,教育目的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或者说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也有人称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

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作用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有各自的独特性。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

从二者的联系看,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从二者的区别来看,一方面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
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这种联系和区别,在我国现行教育的相关法规和文献中有明显的体现。

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方针所强调的主旨;而我国的教育目的则强调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同人类社会生活和活动的目的一样,教育目的也带有意识性、意欲性、可能性和预期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教育目的还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即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和人的培养具有质的规定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二是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具有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规定了教育对象培养的社会倾向,即要使教育
对象成为哪个阶级、哪个社会的人,为哪个阶级、哪个社会服务;另一方面规定了培养对象应有的基本素质,即要使教育对象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应养成哪些方面的素质等。

第二,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无不受到社会及各个时代的制约,这也就使得教育目的在历史的发展中常常带有社会不同时代的特点,体现不同时代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