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厌学心理是目前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的问题,是广大中小学生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厌学心理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认真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害怕考试;甚至厌恶老师、厌恶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厌学心理对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分析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确保教育教学顺利进行,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危害及表现
中学生的厌?W心理是一个社会、学校、家长都担忧和关心的问题。不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一种心理障碍,将给我们国家民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1.厌学心理的危害性在于它的普遍性、易流传性,这对我国的教育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模仿要大于对成人的模仿。
2.厌学心理将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并将对我们的民族
素质产生不良影响。
3.厌学心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只有乐学,才能优学。厌学是阻碍学生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真正关注。
二、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当前,大部分中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即考上大学,提升自身素质,满足自身成长和国家需要。部分中学生害怕和讨厌学习,出现一系列学习心理问题,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外因
1.社会原因。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社会就业岗位有限,这就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压力;再加上社会不良竞争和腐败现象,使许多中学生误认为当今是权钱横行的时代,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心灵,也削弱了其意志力。
2.学校原因。学校管理模式僵化、单一,已不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师根据考试大纲选择教学内容,致使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3.家庭原因。当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承受挫折和
压力能力差;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过于重视学习成绩,与孩子缺乏有效沟通。
(二)内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因此,必须分析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产生的内因。导致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产生的自身原因有以下四点。
1.过分看重文化课的现实价值,即课程是否具有实用性与功利性。部分中学生从经济角度衡量所学课程,更愿意学习能带来高收入的课程。
2.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以升学为唯一目标。选拔成绩优秀学生并淘汰落后学生,这极大伤害了被淘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中学生面临巨大升学压力,学习方法单一,除了题海战术就是死记硬背,导致其思想僵化,缺乏创新意识。
4.意志力薄弱。中学生生理、心理都不成熟,学习成绩一旦下降,他们将产生严重自卑心理。
三、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调适策略
(一)针对外因所采取的调适策略
1.国家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鼓励他们从事第三产业,以缓解就业压力;一旦社会提
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中学生就会对自身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全社会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端正社会风气,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工作。
2.学校应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学生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确保学生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为学生身心发展创造条件;合理设置课程,以满足中学生多层次与多目标需要;增设心理辅导室或咨询室,加强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培训,并让心理咨询师利用班会或综合实践课使中学生明确自身义务与责任,积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学习效率。
3.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子女,不要给孩子沉重的思想压力;家长要充分扮演好“第一位教师”角色,加强挫折教育,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与孩子加强交流与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解决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从而使其对学习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此外,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精神放松地学习。
(二)针对内因所采取的调适策略
1.改变课程价值观,坚信每门课程的设置都有其必要性,不应用功利的眼光看待课程。要改变用学习成绩一把尺子衡
量学生的教育思想和对学生要求“一刀切”的旧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2.总结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缓解升学压力。树立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理想及价值观。只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变苦学、厌学为好学、乐学。
3.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给再多、再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无济于事。只有让学生主观体验学习是乐事,让他们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活动,把学校变成学习生活的乐园,才能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大量的研究表明,成绩优良的学生除智能发展优异外,都较自信、好胜,想要学什么或干什么就非学好干好不可,表现出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而学习有障碍即厌学的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能战胜自己的学习惰性,表现出意志薄弱。意志力不是天生的,靠后天一点一滴的培养。为此,教师和家长要注意从生活习惯和学习常规上培养学生自觉、坚韧、果断、自制的品质。由此可见,优良性格特征的培养,也是克服厌学心理的一种途径,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