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鱼类繁殖影响因素及人工繁育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鱼类繁殖影响因素及人工繁育技术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海水鱼类的国家之一,海水养殖技术和养殖面积也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就养殖现状而言,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科学合理的开展海水养殖,重点发展鱼类增养殖,是我国水产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外界环境包括营养物质、温度、光照、水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对鱼类繁殖的影响以及重要的人工繁育技术。
关键词:海水鱼类;鱼类繁殖;影响因素;人工繁育
21世纪是人类向海洋进军的新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战略高度,把海洋看作是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寄希望于蓝色国土对人类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撑,也期望获得更多的蓝色海洋食物。海洋中丰富的鱼类资源将成为重要的蓝色海洋食物的来源之一,因此,海洋鱼类的繁殖显得尤为重要。
1 海水鱼类繁殖的影响因素
鱼类是变温动物,其繁殖活动既受体内激素诱导对性腺发育的制约,也受外界环境包括营养物质、温度、光照、水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1.1 营养物质鱼类繁殖的影响
营养物质鱼类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卵巢增重约占鱼体重的20%左右,因此需要从外界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以提供卵子生长发育所要积累的大量卵黄。充分的优质食物是保证鱼类肥育和性腺发育的基本条件,因此应重视夏秋季节亲鱼的培育。为处于生长期的卵母细胞提供原料。春季亲鱼卵巢进入快速生长期,必须强化培育,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饲料。但若只给予丰富的饲料而忽略了其他生活条件时,则亲鱼虽可长得很肥,性腺发育却受到抑制,反而不利于繁殖。
1.2温度对鱼类性腺的发育、成熟具有显著影响。
由于同种鱼达到性腺成熟期的积温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在我国南方或温热水培育的亲鱼,持续水温高,性腺发育成熟早,就可提前产卵。水温是影响鱼类繁殖的最重要因素。同种鱼类在不同地区的产卵季节是有差异的,如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在海南繁殖季节为3月,在广东是4月,在上海是5月,在东北是6月。尽管在时间上差异较大,但其水温却基本相同,一般都是在22~28℃之间繁殖[1]。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鱼类,由于终年温度对鱼类繁殖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鱼类产卵的温度阈值,每种鱼在某一地区开始产卵的温度是一定的,一般低于这一温度就不能产卵。如长江流域家鱼产卵水温为18℃。正在产卵的鱼,遇到水温突然下降,往往发生停产现象。所以家鱼人工繁殖时,特别要注意天气变化,催产后能有几天时间保持适宜水温,才可能使产卵、孵化成功。
1.3光照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鱼类性腺的发育成熟有关,光线刺激鱼类的视觉器官,通过中枢神经,引起脑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影响性腺的发育。鱼类的生殖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受光照时间长短的调节。在春季产卵的鱼,只要延长光照期,就能促进性腺发育,使亲鱼提早成熟产卵,而对秋冬季产卵的鱼类,需要缩短光照期才能促进性腺发育和提前产卵。
1.4水流的影响
流水对某些鱼类的性腺发育成熟及产卵显得特别重要。流水除对亲鱼有刺激作用外,还提高了水中的溶氧。江河中的家鱼所选择的天然产卵场,往往在产卵季节,因降暴雨使水位猛涨,水流湍急,经数小时亲鱼即可完成从Ⅳ期卵巢向Ⅴ期卵巢的过渡
而立即产卵。鱼类的侧线器官接受流水的刺激,通过中枢神经使下丘脑LRH的大量合成和释放,再触发脑垂体分泌GTH,随后诱导它们发情产卵。
1.5 生态环境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鱼类的生活环境是水。不同的鱼类群生活在特定的水环境中,不同的水环境生活着不同的鱼类种群。鱼类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鱼类把环境作为自身生活的因素,另一方面,鱼类又作为环境的一部分而影响着环境。鱼类在地球上已生存了几百万年,目前世界上已知鱼类约二万多种,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一半。鱼类种群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在一定环境中的繁殖能力。鱼类所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即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主要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及两栖动物等,非生物环境主要有温度、盐度、酸碱度、氧气、水流、水压、光照等。鱼类对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这种适应是具有一定范围的,超出范围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将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发育,尤其在繁殖方面的影响表现尤为突出。
1.5.1 生态环境对鱼类性成熟的影响
环境条件决定鱼类生长的好坏,鱼类的生长状况又直接与性成熟有关。鱼类在丰富的饵料条件下,生长速度快,缩短了达到性成熟的时间,且有较高的怀卵量,种群也有较高的繁殖力。饵料条件恶化,食物缺乏,则鱼类生长速度缓慢,性成熟时间延迟,怀卵量降低,种群繁殖力下降。
同种鱼类生长在不同的纬度地区,或者同一纬度地区而水体中食物及水质等环境条件不同时,也会导致鱼类性成熟年龄的不同。在平均温度高、日照时间长、水质条件优良的水体中,鱼类性成熟较早。南方地区的鱼类比北方地区早熟,成熟个体稍小。
1.5.2 生态环境对鱼类怀卵量的影响
各种鱼类杯卵量极不相同,通常鱼类的怀卵量要比其它高等脊椎动物多得多,鱼类的产卵数量对于种群保存和种族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在鱼类中,怀卵量最多的是鲀形目的翻车鱼,达三亿粒左右;而怀卵量少的鱼类只有几粒或几十粒,如鲨。
鱼类产卵数量的多少除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由鱼类生存环境决定的,产卵后无护卵行、卵在发育过程中受敌害和恶劣环境影响较大的鱼通常怀卵量都比较多。在海洋中,产浮性卵的鱼类怀卵量最大,如鲻鱼700万粒,鳗鲡700~1500万粒[2,3]。淡水中生活的产漂流性卵的鱼类怀卵量最大。而产卵后鱼类有护卵行为,卵发育环境优良,后代死亡率较低的鱼类怀卵量一般较少,如一些软骨鱼类只产2~3粒卵,因其多数是卵胎生或胎生,幼鱼发育很少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怀卵量高的鱼类,卵在发育过程中的成活率特别低,反之,产卵量很少的鱼类,后代成活率却很高。
各种鱼类的怀卵数量,是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不同种类的鱼怀卵量差异很大,即使是同种鱼类在不同的环境和营养条件下,怀卵量亦有明显差异。
1.5.3生态环境对鱼卵性质的影响
鱼类在长期的物种进化过程中完全适应了它所生存的外部环境条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鱼卵的性质可分化为4种类型[4]:漂流性卵、粘性卵、浮性卵、沉性卵。
1.5.4生态环境对鱼类生殖群体构成的影响
鱼类生殖群体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补充群体,即初次性成熟的群体,二是剩余群体,即已产过卵的群体。由于各种鱼类生活条件的差异,导致鱼类生殖群体分为三种类型:(1)外部生存环境条件多变,种群生活空间较为集中,个体生存矛盾较大。在这种条件下,鱼类的生殖群体全部由补充群体组成,即全部由首次产卵的鱼类组成。这种生殖群体构成特点是由外部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决定的,鱼类种群通过数量的大幅度变动,来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以保证种群的延续。(2)生态环境条件十分恶劣,要么生活于多变的浅水水域,要么幼鱼至成鱼终生都受到敌害威胁,死亡率很高。这种鱼类生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