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工程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专业:通信工程届别:07 B班学号:0715232022姓名:吴林桂指导老师:陈东华数字通信系统设计一、 实验要求:信源书记先经过平方根升余弦基带成型滤波,成型滤波器参数自选,再经BPSK ,QPSK 或QAM 调制(调制方式任选),发射信号经AWGN 信道后解调匹配滤波后接收,信道编码可选(不做硬性要求),要求给出基带成型前后的时域波形和眼图,画出接收端匹配滤波后时域型号的波形,并在时间轴标出最佳采样点时刻。
对传输系统进行误码率分析。
二、系统框图三、实验原理:QAM 调制原理:在通信传渝领域中,为了使有限的带宽有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负载更多的用户必须采用先进的调制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QAM 就是一种频率利用率很高的调制技术。
t B t A t Y m m 00sin cos )(ωω+= 0≤t ≤Tb式中 Tb 为码元宽度t 0cos ω为 同相信号或者I 信号;t 0s i n ω 为正交信号或者Q 信号;m m B A ,为分别为载波t 0cos ω,t 0sin ω的离散振幅;m 为m A 和m B 的电平数,取值1 , 2 , . . . , M 。
m A = Dm*A ;m B = Em*A ;式中A 是固定的振幅,与信号的平均功率有关,(dm ,em )表示调制信号矢量点在信号空间上的坐标,有输入数据决定。
m A 和m B 确定QAM 信号在信号空间的坐标点。
称这种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方式为正交幅度调制。
图3.3.2 正交调幅法原理图 Pav=(A*A/M )*∑(dm*dm+em*em) m=(1,M)QAM 信号的解调可以采用相干解调,其原理图如图3.3.5所示。
图3.3.5 QAM 相干解调原理图四、设计方案:(1)、生成一个随机二进制信号(2)、二进制信号经过卷积编码后再产生格雷码映射的星座图 (3)、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后的信号 (4)、对该信号进行16-QAM 调制(5)、通过升余弦脉冲成形滤波器滤波,同时产生传输信号 (6)、增加加性高斯白噪声,通过匹配滤波器对接受的信号滤波 (7)、对该信号进行16-QAM 解调五、实验内容跟实验结果:本方案是在“升余弦脉冲成形滤波器以及眼图”的示例的基础上修改得到的。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针对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和仿真场景,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进行了详细讨论。
一、引言通信系统是指用于信息传输的各种系统,例如电话、电报、电视、互联网等。
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测试和评估系统的性能,需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仿真。
本实验主要针对某通信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了仿真和性能评估。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中,我们以MATLAB软件为基础,使用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一个通信系统模型。
该模型包含了一个信源(source)、调制器(modulator)、信道、解调器(demodulator)和接收器(receiver)。
在模型中,信号流经无线信道,受到了衰落等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系统模型的参数,例如信道的衰落因子以及接收机的灵敏度等。
同时,我们还模拟了不同的噪声干扰场景和信道状况,以测试系统的鲁棒性和容错性。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以及仿真,我们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首先,我们发现在噪声干扰场景中,系统性能并没有明显下降,这说明了系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其次,我们还测试了系统在不同的信道条件下的性能,例如信道的衰落和干扰情况。
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明显下降,而信道干扰和衰落程度越大,系统则表现得越不稳定。
最后,我们还评估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误码率等性能指标。
通过对多组测试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进行了讨论。
四、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充分理解了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MATLAB软件和Simulink工具箱的使用方法,可以进行多种仿真。
同时,我们还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这对于提高通信系统性能以及设计更加鲁棒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对通信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
通过搭建仿真环境,我们模拟了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并通过实验数据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信系统的性能对于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仿真实验对通信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系统的特性,优化系统设计,提高通信质量。
2. 实验背景和目的本次实验的背景是一个基于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仿真实验来评估系统的性能,并探讨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实验环境和方法我们使用MATLAB软件搭建了通信系统的仿真环境。
通过编写仿真程序,我们模拟了信号的传输、接收和解码过程。
我们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了设定,并进行了多次实验以获得可靠的数据。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包括信号传输的误码率、信噪比、传输速率等。
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绘制了相应的图表。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并对系统进行改进。
5. 结果分析和讨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时,我们发现信号传输的误码率与信噪比呈反比关系。
当信噪比较低时,误码率较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较差。
此外,我们还发现传输速率与信号带宽和调制方式有关。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系统性能。
6. 结论通过本次仿真实验,我们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实验结果表明,在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时,我们应注重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
通过不断改进系统参数和算法,我们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实现更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7. 展望本次实验只是对通信系统进行了初步的仿真测试,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PSK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2PSK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信号传输、变换过程;2.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参数设置原则;3.掌握使用SystemView软件仿真通信系统的方法;4.进行仿真并进行波形分析;二、实验任务使用Systemview进行系统仿真任务,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系统输入正弦波频率:500 Hz;码元传输速率:64kBd;2.设计一通信系统,并使用SystemView软件进行仿真;3.获取各点时域波形,波形、坐标、标题等要清楚;滤波器的单位冲击相应和幅频特性曲线;4.获取主要信号的功率谱密度;5.获取眼图;6.提取相干载波;7.数据分析及心得体会要求手写。
三、原理简介1.PCM系统原理.脉冲编码调制通常把从模拟信号抽样、量化,直到变换成二进制符号的基本过程,称为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简称脉码调制。
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PCM信号输出A冲激脉冲图1-1 PCM编码方框图.编码过程由冲激脉冲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抽样信号虽然是时间轴上离散的信号,但仍是模拟信号。
为了实现以数字码表示样值必须采用“四舍五入” 的方法将抽样值量化为整数,量化后的抽样信号与量化前的抽样信号相比较,有所失真且不再是模拟信号,这种量化失真在接收端还原成模拟信号时表现为噪声,称为量化噪声。
量化噪声的大小取决于把样值分级取整”的方式,分的级数越多,即量化级差或间隔越小,量化噪声也越小。
在量化之前通常用保持电路将其作短暂保存,以便电路有 时间对其进行量化。
然后在图 1-1中的编码器中进行二进制编码。
这样,每个二进制码组就代表了一个量化后的信号抽样值,即完成了 PCM 编码的过程。
译码过程与编码过程相反。
如图 1-2所示。
2. 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 的基本原理:2PSK 二进制移相键控方式,是键控的载波相位按基带脉冲序列的规律而改 变的一种数字调制方式。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分析一、实验目的结合仿真实验分析载波检测无线网络中的隐终端问题和暴露终端问题。
二、实验设定与结果基本参数配置: 仿真时长100s;随机数种子1;仿真区域2000x2000;节点数4。
节点位置配置:本实验用[1] 、[2]、[3] 、[4]共两对节点验证隐终端问题。
节点[1]、[2]距离为200m, 节点[3]、[4]距离为200m, 节点[2]、[3]距离为370m。
1234业务流配置: 业务类型为恒定比特流CBR。
[1]给[2]发, 发包间隔为0.01s, 发包大小为512bytes;[3]给[4]发, 发包间隔为0.01s, 发包大小为512bytes。
实验结果: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2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1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4975616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9718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4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3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5120000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10000结果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节点[2]无法收到数据。
SystemVue仿真法估算二进制基带传输系统误码率 实验报告 跳频(FH)扩频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仿真法估算二进制基带传输系统误码率实验环境SystemVue仿真平台实验目的1、完成典型通信系统的仿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锻炼运用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充分理解无马间干扰传输条件等基本概念。
设计要求1、首先,设计的系统必须是基带传输系统。
2、基带传输系统的码元要有单极性码和双极性码。
3、循环的次数要控制在5次左右。
设计方案一、实验设计方案及设计中注意的问题:1、基带传输系统码型的选择:PN码,1是单极性码,0是双极性码。
、2、误码率和抽样判决器的电平:单极性码是峰值的一半,双极性码的判决门限是0。
3、噪声源是加性高斯噪声。
4、仿真的过程一般分如下几步:(1)信源(单极性和双极性)——加性高斯噪——低通虑波器(滤出带外噪声)——采样——判决—比较得出(2)信源——采样——延时—误码率二、仿真图结构如下:说明:1、PN码,OFFSET设制为1的时候是单极性的,0时候是双极性的。
2、两个采样的频率都要是一样的值。
3、循环次数要尽可能的多(最好在5次左右)。
4、信号源的频率是(50HZ,幅度1V)、采样器频率是(50HZ)、数字延迟器(延迟=1)、高斯白噪声(功率密度=0.007W/HZ)、采样频率20000HZ、循环次数是5个、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是225HZ、运行时间是3秒、误码率和抽样判决器的电平:单极性码是峰值的一半(0.5V)双极性码的判决门限是(0V)。
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三、实验步骤如下:1、按要求建立基带传输系统的原图如上图所示:2、设置相应的参数:信号源的频率是(50HZ,幅度1V)、采样器频率是(50HZ)、数字延迟器(延迟=1)、高斯白噪声(功率密度=0.007W/HZ)、采样频率20000HZ、循环次数是5个、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是225HZ、运行时间是3秒、误码率和抽样判决器的电平:单极性码是峰值的一半(0.5V)双极性码的判决门限是(0V)。
扩频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扩频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扩频通信是一种通过扩展信号带宽来传输信息的技术。
在扩频通信系统中,发送方将待传输的信息数据序列与扩频码序列相乘,再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方。
接收方通过与发送方使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相乘,并将结果进行积分操作,从而将扩频信号提取出来。
本文通过MATLAB软件使用数字仿真的方法,对扩频通信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包括扩频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提取等过程,最后通过性能指标评估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
二、实验内容1.扩频信号的产生:首先生成待传输的数字信息序列,然后与扩频码进行点乘产生扩频信号。
2.信道传输:模拟信道传输过程,包括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等噪声影响。
3.扩频信号的提取:接收方使用与发送方相同的扩频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点乘与积分操作,从而提取出扩频信号。
4.性能评估:通过比较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的相关性和误码率等性能指标来评估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
三、实验步骤1.扩频信号的产生:首先生成随机的数字信息序列,然后使用伪随机序列作为扩频码与数字信息序列相乘,产生扩频信号。
2.信道传输:将扩频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并添加加性高斯白噪声模拟噪声影响。
3.扩频信号的提取:接收方使用与发送方相同的扩频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点乘与积分操作,提取出扩频信号。
4.性能评估:通过计算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的相关性和统计误码率等性能指标来评估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结果展示4.性能评估:通过计算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的相关性和统计误码率等性能指标来评估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
相关性较高且误码率较低表示系统性能较好。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扩频通信系统能够有效抵抗噪声影响,提高信道的抗干扰能力。
2.扩频码的选择对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合适的扩频码可以提高系统性能。
3.扩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与信噪比有关,当信噪比较高时,系统的误码率较低。
总之,扩频通信系统在信息传输中具有较好的性能和鲁棒性,通过对其进行仿真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通信原理(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五双极性不归零码一、实验目的1.掌握双极性不归零码的基本特征2.掌握双极性不归零码的波形及功率谱的测量方法3.学会用示波器和功率谱分析仪对信号进行分析二、实验仪器1.序列码产生器2.单极性不归零码编码器3.双极性不归零码编码器4.示波器5.功率谱分析仪三、实验原理双极性不归零码是用正电平和负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码1和0的码型,它与双极性归零码类似,但双极性非归零码的波形在整个码元持续期间电平保持不变.双极性非归零码的特点是:从统计平均来看,该码型信号在1和0的数目各占一半时无直流分量,并且接收时判决电平为0,容易设置并且稳定,因此抗干扰能力强.此外,可以在电缆等无接地的传输线上传输,因此双极性非归零码应用极广.双极性非归零码常用于低速数字通信.双极性码的主要缺点是:与单极性非归零码一样,不能直接从双极性非归零码中提取同步信号,并且1码和0码不等概时,仍有直流成分。
四、实验步骤1.按照图3.5-1 所示实验框图搭建实验环境。
2.设置参数:设置序列码产生器序列数N=128;观察其波形及功率谱。
3.调节序列数N 分别等于64.256,重复步骤2.图3.5-1 双极性不归零码实验框图实验五步骤2图N=128实验五步骤3图N=64N=256六、实验报告(1)分析双极性不归零码波形及功率谱。
(2)总结双极性不归零码的波形及功率谱的测量方法。
实验六一、实验目的1.掌握双极性归零码的基本特征2.掌握双极性归零码的波形及功率谱的测量方法3.学会用示波器和功率谱分析仪对信号进行分析二、实验仪器1.序列码产生器2.单极性不归零码编码器3.双极性归零码编码器4.示波器5.功率谱分析仪三、实验原理双极性归零码是二进制码0 和1 分别对应于正和负电平的波形的编码,在每个码之间都有间隙产生.这种码既具有双极性特性,又具有归零的特性.双极性归零码的特点是:接收端根据接收波形归于零电平就可以判决1 比特的信息已接收完毕,然后准备下一比特信息的接收,因此发送端不必按一定的周期发送信息.可以认为正负脉冲的前沿起了起动信号的作用,后沿起了终止信号的作用.因此可以经常保持正确的比特同步.即收发之间元需特别的定时,且各符号独立地构成起止方式,此方式也叫做自同步方式.由于这一特性,双极性归零码的应用十分广泛。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三主要数字调制系统的抗误码性能的仿真比较
实验三主要数字调制系统的抗误码性能的仿真比较一、实验目的1.熟悉2ASK、2FSK、2PSK、2DPSK等各种调制方式;2.学会对2ASK、2FSK、2PSK、2DPSK等相应的主要解调方式下(分相干与非相干)的误码率进行统计;3.学会分析误码率与信噪比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设定噪声为高斯白噪声, 对2ASK、2FSK、2PSK、2DPSK等各种调制方式及相应的主要解调方式下(分相干与非相干)的误码率进行统计, 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以图形方式表示误码率与信噪比间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2ASK: 有两种解调方法: 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和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法)。
其中包络检波法不需相干载波, 利用e0(t)波形振幅变化表示信息的特点, 取出其包络, 经抽样判决即可恢复数码。
相干解调需要与相干载波相乘。
2FSK: 常用的解调方法: 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相干解调;鉴频法;过零检测法及差分检波法。
将2FSK信号分解为上下两路2ASK信号分别进行解调。
其中的抽样判决是直接比较两路信号抽样值的大小, 可以不专门设置门限。
判决规则应与调制规则相呼应。
例如,若调制时规定“1”-》载频f1, 则接收时应规定: 上支路样值>下支路样值判为1, 反之则判为0.2PSK: 该方式中载波的相位随调制信号“1”或“0”而改变, 通常用相位0°或180°来分别表示“1”或“0”。
2PSK信号是以一个固定初相的未调载波为参考的。
解调时必须有与此同频同相的同步载波。
而2PSK信号是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 不存在载频分量, 因而无法从已调信号中直接用滤波法提取本地载波。
只有采用非线性变换, 才能产生新的频率分量。
2DPSK: 由于2DPSK信号对绝对码{an}来说是相对移相信号, 对相对码{bn}来说是绝对移相信号。
因此, 只需在2PSK调制器前加一个差分编码器即可产生2DPSK信号。
解调:1、极性比较法(码变换法)(相干解调), 此法即是2PSK解调加差分移码。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MATLAB的基本使用与数学运算目的:学习MATLAB的基本操作,实现简单的数学运算程序。
内容:1-1 要求在闭区间[0,2π]上产生具有10个等间距采样点的一维数组。
试用两种不同的指令实现。
运行代码:x=[0:2*pi/9:2*pi]运行结果:1-2 用M文件建立大矩阵xx=[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代码:x=[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m_mat运行结果:1-3已知A=[5,6;7,8],B=[9,10;11,12],试用MATLAB分别计算A+B,A*B,A.*B,A^3,A.^3,A/B,A\B.代码:A=[5 6;7 8] B=[9 10;11 12] x1=A+B X2=A-B X3=A*B X4=A.*B X5=A^3 X6=A.^3 X7=A/B X8=A\B运行结果:1-4任意建立矩阵A,然后找出在[10,20]区间的元素位置。
程序代码及运行结果:代码:A=[12 52 22 14 17;11 10 24 03 0;55 23 15 86 5 ] c=A>=10&A<=20运行结果:1-5 总结:实验过程中,因为对软件太过生疏遇到了些许困难,不过最后通过查书与同学交流都解决了。
例如第二题中,将文件保存在了D盘,而导致频频出错,最后发现必须保存在MATLAB文件之下才可以。
MATLAB仿真AM调制解调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信班学生姓名:学号:授课教师:2014 年11 月 6 日实验一 高斯衰落信道建模一、基本原理QPSK 信号可以看成是对两个正交的载波进行多电平双边带调制后所得信号的叠加,因此可以用正交调制的方法得到QPSK 信号。
QPSK 信号的星座如图4.1.1所示:图1.1 QPSK 信号星座图从AWGN 信道中,在一个信号区间内接收到的带宽信号可以表示为()()()()()cos(2)()sin(2)m m c c s c r t u t n t u t n t f t n t f t ππ=+=+-这里()c n t 和()s n t 是加性噪声的两个正交分量。
可以将这个接收信号与1()()cos(2)T c t g t f t ψπ=,2()sin(2)T c g t f t ψπ=-给出的1()t ψ和2()t ψ作相关,两个相关器的输出产生受噪声污损的信号分量,它们可表示为22()m s s s m m r s n n n M Mππξξ=+=++ 式中c n 和s n 定义为 1()()2c T c n g t n t dt ∞-∞=⎰ 1()()2s T s n g t n t dt ∞-∞=⎰ 这两个正交噪声分量()c n t 和()s n t 是零均值,互不相关的高斯随机过程。
这样,()()0c s E n E n ==和()0c s E n n =。
c n 和s n 的方差是 220()()2c s N E n E n == 最佳检测器将接收信号向量r 投射到M 个可能的传输信号向量{m s }之一上去,并选取对应于最大投影的向量。
据此,得到相关准则为(,)m m C r s r s =•,m=0,1,…,M-1由于全部信号都具有相等的能量,因此,对数字相位调制一种等效的检测器标准是计算接收信号向量r=(c r ,s r )的相位为 arctan s r cr r θ= 并从信号集{m s }中选取其相位最接近r θ的信号。
matlab与通信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与通信仿真实验报告《Matlab与通信仿真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通过使用Matlab软件进行通信仿真实验,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首先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模型,然后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为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引言通信系统是现代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承载着各种类型的信息传输和交换。
通信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Matlab软件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科学计算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函数库,可以用于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
本实验报告将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二、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模型通信系统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组成,发送端将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发送出去,经过信道传输后,接收端将电信号转换成信息。
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信号传输质量、误码率、信噪比等指标。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以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为例,建立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
三、Matlab软件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Matlab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函数库,可以用于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Matlab软件搭建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包括信号调制、信道传输、信号解调等过程。
通过Matlab软件的仿真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Matlab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比如误码率随信噪比的变化规律、不同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等。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结论本实验报告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MATLAB通信建模实验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1:上采样与内插一、实验目的1、了解上采样与内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上采样与内插的matlab程序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上采样提高采样频率。
上采样使得周期降低M倍,即新采样周期Tu和原有采样周期Ts的关系是T u=T s/M,根据对应的连续信号x(t),上采样过程从原有采样值x(kT s)生成新采样值x(kT u)=x(kT s/M)。
操作的结果是在每两个采样值之间放入M-1个零值样点。
更实用的内插器是线性内插器,线性内插器的脉冲响应定义如下:上采样值x(kT u)=x(kT s/M)通过与线性内插器的脉冲响应的卷积来完成内插。
三、实验内容仿真正弦波采样和内插,通过基本采样x(k),用M=6产生上采样x u(k),由M=6线性内插得到样点序列x i(k)。
四、实验程序% File: c3_upsampex.mM = 6; % upsample factorh = c3_lininterp(M); % imp response of linear interpolatort = 0:10; % time vectortu = 0:60; % upsampled time vectorx = sin(2*pi*t/10); % original samplesxu = c3_upsamp(x,M); % upsampled sequencesubplot(3,1,1)stem(t,x,'k.')ylabel('x')subplot(3,1,2)stem(tu,xu,'k.')ylabel('xu')xi = conv(h,xu);subplot(3,1,3)stem(xi,'k.')ylabel('xi')% End of script file.% File: c3_upsample.mfunction out=c3_upsamp(in,M)L = length(in);out = zeros(1,(L-1)*M+1); for j=1:Lout(M*(j-1)+1)=in(j); end% End of function file.% File: c3_lininterp.m function h=c3_lininterp(M) h1 = zeros(1,(M-1)); for j=1:(M-1) h1(j) = j/M; endh = [0,h1,1,fliplr(h1),0]; % End of script file.四、 实验结果012345678910x0102030405060x u01020304050607080-11x i实验二:QPSK、16QAM信号的散点图、正交、同相分量波形图一、实验目的1、了解QPSK、16QAM调制的基本原理。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虚拟仿真实验报告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安全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随着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的不断突破,传统的加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信息安全的要求。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成为了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量子安全直接通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及时总结和回顾相关内容,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提供有力支持。
一、实验流程及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和目标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要确定实验的目的和目标。
对于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虚拟仿真实验,验证其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实验材料和工具准备确定所需的虚拟仿真软件以及相关的量子通信系统模拟工具,如Qiskit、Quipper等。
3. 实验操作步骤按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结合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验操作。
主要包括量子密钥分发、量子比特的编码和解码、量子信息的传输和接收等步骤。
4. 数据采集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以验证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和分析:1.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实验过程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完成了量子密钥分发、量子比特编码和解码、以及量子信息的传输和接收等实验步骤。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我们可以清晰观察到量子比特在传输过程中的状态变化,以及量子密钥的分发和利用过程。
2. 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验证了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量子比特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窃听或篡改,从而实现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量子密钥的分发和利用也得到了有效验证,表明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这次实验中,我深刻认识到量子安全直接通信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输方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报告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班级 1401014班分组参数姓名学号目的:(1)熟悉()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电路组成和信息传输特点;(2)熟悉上述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参数选择原则;(3)掌握使用参数化图符模块构建通信系统模型的设计方法;(4)熟悉各信号时域波形特点;(5)熟悉各信号频域的功率谱特点。
实验内容一:(1)使用m序列为数字系统输入调试信号,采用正弦载波,码速率及载波频率参见附表;(2)采用模拟调制或数字检控实现2PSK调制;(3)通过相干解调完成2PSK解调,恢复初始m序列;(4)从时域观测各信号点波形,获得接收端信号眼图;(5)观测各信号功率谱;(6)完成串并及并串转换模块设计;实验内容二:(7)通过不少于三个频率正弦信号叠加而成的模拟信号作为系统真实输入信号,并采用PCM编码方法实现数模转换;(8)模拟输入信号转换形成的数字信号通过2PSK调制解调系统实现数字频带传输;(9)通过PCM解码恢复初始模拟信号;(10)从时域重点观测模拟信号点波形;(11)从频域重点观察模拟信号功率谱。
方案:通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系统输入的模拟随机信号 m(t),经过该通信系统后要较好地得到恢复。
推荐方案:推荐的模拟信号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通过PCM 方式完成数模与模数变换,采用2/BPSK调制方式完成基本数字频带传输。
在2PSK中,通常用初始相位0和分别表示二进制“1”和“0”。
因此,2PSK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即发送二进制符号“1”时(an取+1),e2PSK(t)取0相位;发送二进制符号“0”时(an取-1),e2PSK(t)取相位(也可以反之)。
这种以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称为二进制(绝对)相移方式。
已调信号e2PSK(t)典型波形如下图。
2PSK信号的调制器原理方框图模拟调制的方法:2PSK信号的解调器(想干解调)原理方框图和波形图:2PSK仿真结果及分析电路图:时域波形:输入信号:与载波相乘后的波形:经过带通滤波器后的波形:经过低通滤波器后的波形:眼图:输出波形:功率谱图:输入信号:经带通滤波器后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后的信号:输出信号:带通幅频特性曲线:低通幅频特性曲线:编号名称参数0 Source: PN Seq Amp = 1 vOffset = 0 vRate = 14e+3 HzLevels = 2Phase = 0 degMax Rate = 700e+3 Hz32 Multiplier: Non Parametric Inputs from t0p0 t26p0Outputs to 6 28Max Rate = 700e+3 Hz26 Source: Sinusoid Amp = 1 vFreq = 56e+3 HzPhase = 0 degOutput 0 = Sine t32Output 1 = Cosine电路图:串并。
AM、DSB、SSB实验报告
AM、DSB、SSB实验报告成绩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软件仿真性实验)课程名称: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题目:模拟幅度调制系统仿真指导教师:李海真班级:15050243 学号:21 学生姓名:窦妍博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构建简单的仿真系统;2、掌握模拟幅度调制的基本原理;3、掌握常规条幅、DSB、SSB的解调方法;4、掌握AM信号调制指数的定义。
二、实验原理1、AM①AM信号的基本原理在图1.1中,若假设滤波器为全通网络(=1),调制信号叠加直流后再与载波相乘,则输出的信号就是常规双边带调幅AM调制器模型如图所示。
图1.1 AM调制器模型AM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达式分别为式中,为外加的直流分量;可以是确知信号也可以是随机信号,但通常认为其平均值为0,即[1]。
AM信号的典型波形和频谱分别如图 1.2(a)、(b)所示,图中假定调制信号的上限频率为。
显然,调制信号的带宽为。
图1.2 AM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由图1,2(a)可见,AM信号波形的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成正比,故用包络检波的方法很容易恢复原始调制信号。
但为了保证包络检波时不发生失真,必须满足,否则将出现过调幅现象而带来失真。
AM信号的频谱是由载频分量和上、下两个边带组成(通常称频谱中画斜线的部分为上边带,不画斜线的部分为下边带)。
上边带的频谱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
显然,无论是上边带还是下边带,都含有原调制信号的完整信息。
故AM信号是带有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带宽为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即式中,为调制信号的带宽,为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
② AM信号的解调——相干解调由AM信号的频谱可知,如果将已调信号的频谱搬回到原点位置,即可得到原始的调制信号频谱,从而恢复出原始信号。
解调中的频谱搬移同样可用调制时的相乘运算来实现[2]。
相干解调的原理框图如图3-3所示。
图1.3 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将已调信号乘上一个与调制器同频同相的载波,得由上式可知,只要用一个低通滤波器,就可以将第1项与第2项分离,无失真的恢复出原始的调制信号③AM信号的解调——包络检波包络解调器通常由半波或全波整流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
通信系统第一次大作业—OFDM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第⼀次⼤作业—OFDM系统仿真实验报告通信信号处理第⼀次⼤作业—OFDM系统仿真实验报告⽆210 孙⽂钰2012010999⼀、OFDM系统模型说明1.基于IFFT/FFT的OFDM系统模型基于IFFT/FFT的OFDM系统框图如图1.1所⽰:图1.1 基于IFFT/FFT的OFDM系统其中调制模块本次实验采⽤的是16QAM调制。
同时根据所给的参数,带宽5MHz,⼦载波间隔15kHz,⼦载波个数5M/15k=332,做512点FFT/IFFT,剩余180个点补零以过采样,CP长度为OFDM符号长度的7%,CP点数为332*7%=24点。
采⽤16QAM及1/2码率的编码⽅法,则系统的最⾼可达数据率为:332?20.0714ms=9300k=9.3Mbit/s系统的频谱效率为:9.3Mbit/s15kHz=620bit/s/HZ2.发射机模型发射机模型框图如图1.2所⽰:图1.2 发射机模型考虑多径传播延时的影响,在发射端IFFT变换后的时域信号之间插⼊保护间隔,同时为了不影响⼦载波间的正交性,保护间隔为循环前缀。
3.接收机模型接收机模型框图如图1.3所⽰:图1.3 接收机模型在接收端A/D转换后去循环前缀,并将时域信号通过FFT变换到原来的频域信号后进⾏判决,最后进⾏16QAM的解调。
4.本次实验的做法本次实验没有考虑模拟信号的处理,假设载波频偏估计准确,不考虑采样时钟的偏差。
对于多径传播延迟,模型简单假定为符号间延迟的相⼲叠加,因此在延迟情况下进⾏FFT相当于循环卷积,还原时需要除以旋转相位。
5.减⼩峰均⽐PAR的⽅案OFDM系统的⼀个缺点是峰均⽐过⾼,本实验采⽤了3种⽅式减⼩峰均⽐,分别是选择性映射(SLM)、压缩扩展变换(C变换)和最直接的硬限幅⽅法。
报告后⾯会逐⼀⽐较这些⽅案的性能。
6.⼆、绘制误码率与信噪⽐曲线代码见main_sim.m第⼀部分:%% SNR与误码率的关系在多径效应简单考虑为符号延时的相⼲叠加情况下,保护间隔为24点,假定延迟为0(⽆延迟)、10(在保护间隔内)、30(超过保护间隔)下仿真结果如图2.1与图2.2。
systemview数字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四 实验报告
[实验四]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的无失真条件。
2、掌握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3、掌握通过眼图分析法来衡量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学习掌握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的无失真条件。
2、通过仿真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3、通过仿真观测系统眼图。
三、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内容1: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仿真原理图:
图4-1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仿真原理图结果如下:
图4-2 输入信号的波形
图4-3 输出信号的波形
图4-4 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波形叠加
图4-5 经过升余弦滤波器整形后的信号波形
图4-6 经过升余弦滤波器整形后的信号与原信号的叠加波形
结果分析:由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波形叠加可观察到收发波形基本一致,加入一定幅度的噪声仍然能正常传输,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得到验证。
改变噪声幅度,错误波形可能增多。
实验内容2:用于观察眼图的基带传输系统仿真原理图:
结果如下:
图4-8 二元码眼图(噪声幅度为0.1V)
图4-9 二元码眼图(噪声幅度为1V)
图4-10 三元码眼图
图4-11 四元码眼图
结果分析:增大噪声幅度,眼图的“眼睛”张开的幅度变小,二进制信号传输时的眼图只有
一只“眼睛”,当传输三元码时,会显示两只“眼睛”,传输四元码时,会显示三只“眼睛”。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LTE仿真实验,研究和评估LTE系统的性能,包括吞吐量、延迟、覆盖范围等参数,以便优化系统设计及性能提升。
实验原理: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用于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低时延和广域覆盖等特性。
在LTE系统中,主要包含了无线接入网络(RAN)和核心网络。
RAN包括基站(eNodeB)和用户设备(UE),核心网络包括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网络。
实验中,通过搭建仿真模型,模拟无线信道传输,并根据模拟结果评估系统性能。
实验步骤:1.设定仿真参数:包括系统带宽、载波频率、传输模式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仿真。
2.生成基站和用户设备:根据设定的参数生成虚拟基站和用户设备,模拟真实LTE网络场景。
3. 生成信道模型:选择适当的信道模型,如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等,进行信道仿真。
4.进行数据传输:根据设定的传输模式,模拟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过程,记录传输的吞吐量和时延等性能指标。
5.进行覆盖范围测试:通过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评估LTE系统的覆盖范围。
实验结果:通过对LTE系统的仿真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1.吞吐量:在不同载波频率和系统带宽条件下,系统的吞吐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随着载波频率和带宽的增加,吞吐量也相应增加。
2.延迟:通过模拟数据在信道上传输过程中的时延,得出系统的平均延迟,延迟主要和传输距离、信道质量等因素有关。
3.跨区干扰:在LTE系统中,会存在跨区干扰的问题。
通过信道仿真,评估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4.覆盖范围:通过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模拟系统在不同覆盖范围下的性能表现。
评估系统的覆盖范围和边缘效应。
实验总结:通过LTE仿真实验,对LTE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研究。
实验结果证实了LTE系统在高速数据传输、低时延和广域覆盖等方面的优势,并为系统的优化提出了相应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实验报告要求:1. 所有实验均要手画仿真模型框图,或对仿真原理解释说明;2. 必须清楚的标题仿真系统中所设置的参数;3. 仿真程序一般不要放在正文内部,而是改在每个实验报告的最后,作为附件但正文部分可以解释说明所用到的重要的仿真技巧,库数等等。
4. 所有仿真程序产生的结果都要有手写分析,即要判决仿真结果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问题,能够得出什么结论,要如何改进等等。
实验一随机信号的计算机仿真实验目的:仿真实现各种分布的随机数发生器实验内容:1、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用线性同余法,编写Matlab程序,产生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xn 1 [241x n 1323] mod(5000)初始种子x(0)自己选择。
线性同余算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伪随机数产生器,该算法含有4个参数:模数m(m>0), 乘数a(0 < a< m),增量c(0 < c<m),初值即种子(Seed)X。
(0 < X。
<m).使用迭代公式:X(n+1) = (a • X(n) +c)modm得到随机数序列{X(n)}其中周期为5000seed—xiifut l/ Entei ;=2il;c=1323;ik=5000;a(seed*e+-c),ii); 黑求余:vhi ((ix 上百& (n<ni-+2)):iz-r f ( IX* a+c 1, m)endifdisp C Caught in a loop');elselexl-C Ih± period j nomSslr (iij 15), \J ,dis;p (t eit > ・endEntscad. >1Iti-e period isSOOOLQ2、用反函数法,将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变换为具有单边指数分布的随机变量编写Matlab程序,产生指数分布的随机数。
计算并比较理论pdf和从直方图co o_2oo—期望防。
仿真得到凶f居JI得到的pdf指数分布随机变量pdf 疋义为:P x (x) — exp( x)u(x), 0, u(x)为单位阶跃函数。
先自行设置取样点数,取 a=5;产生均匀分布随机变量,转化为单边指数分 布,理论与仿真符合4 2 单边扌=轴井昨例丨门n-牛旳知分和的啊机哑M 些换应強谊猜埶分 布的龍机童帛i cxp( - . t-■ OIC'I' TP : r)经单何附顒喷灿"叩叽『丨 1, =%』三O U z t *■]=仏 巧.r -■ I f“川就I ,山(-r) = I -氓何―5 = y. A' L hid y f J hi(Li).1 ji660^GH芝设计题:3、用Matlab编程分别产生标准正态分布、指定均值方差正态分布、瑞利分布、赖斯分布、中心与非中心x 2分布的随机数,并画出相应的pdf。
y仁no rmpdf(x,0,1); y2=normpdf(x,4,2);瑞丽w=ra nd(1,N)-1/2; % 产生序列w:在(-1/2,1/2)内均匀分布p1= n cfpdf(x,5,20,10); 非中心p= fpdf(x,5,20); 中心4、设输入的随机变量序列 X(n)为N=1000独立同分布高斯分布的离散时间序 列,均值为0,方差为1,采样间隔。
通过某线性时不变滤波器,输出随机变 量序列丫(n)的功率谱密度为:(1) 设计该滤波器(2) 产生随机变量序列丫(n)X0=0;% 设置产生序列的递推公式的初始值:X(0) N=1000; % 设置序列的长度rh=;%设置产生序列的递推公式的系数X=zeros(1,N);%定义序列X07□ 6Q5 IQEF 中心吋无和和”煤布S Y (f)1 1 (2f)2计算序列X的N个样本:X(1),X(2),…,X(N) X(1)=rh*X0+w(1);for i=2:NX(i)=rh*X(i-1)+w(i);EndX(n)的功率谱密度滤波器的幅度响应100.40.60.8 1归一化频率附件:实验二数字基带调制实验目的:数字通信系统中,基带传输的仿真。
实验内容:用MATLABS程仿真实现二进制脉冲幅度调制(PAM数字通信系统的调制过程。
要求画出12bit 随机输入与对应的已调波形输出。
2 1 PAK1传输理论分析1. 绘出40bit随机输入条件下调制波形形成的眼图paw105 0 血5-10 10 20 30 40 50 00 70 602.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计算在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时,该系统在不同信噪比下的差错概率3.画出该系统的理论误码率(报告中还要写出理论公式),与蒙特卡罗仿真结果 比较,是否一致,分析结果。
匕65R=% 滚降系数代码1:讣算的理论哄码率theo_err_prb(i) - (2*(M-1)/M)*Qfunct(sqrt ((6*log2(M)/2*1))设计题4. 设计FIR 根升余弦滤波器,具体指标如下:(1) 码片速率为,采样率为4倍码片速率(2) 滚降系数,冲激响应序列长度N T=8; % 冲激响应序列长度为 2*N T*Fs/Fc+1+SNR_per_bit));mEH誓啊悭莊堆聲Fc=+6;Fs=4*Fc; % 抽样率为 4 倍码片速率Tc=; % 码片周期%[Num,Den] = rcosine(Fc,Fs,'sqrt',R); Num=rcosfir(R,N_T,4,Tc,'sqrt');[H,w]=freqz(Num,[1],1000,'whole'); H=(H(1:1:501))'; w=(w(1:1:501))';Mag=abs(H); db=20*log10((Mag)/max(Mag)); pha=angle(H); plot(w/pi,db);grid;axis([0 1 -60 1]);xlabel('归一化角频率');ylabel('RRC 滤波器幅度响应(dB)');(1)[H,w]=freqz(B,A,N)(2) [H,w]=freqz(B,A,N, 'whole' )(1) 中B 和A 分别为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分子、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返回量H则包含了离散系统频响在O~pi范围内N个频率等分点的值(其中N为正整数),w则包含了范围内N个频率等分点。
调用默认的N时,其值是512。
(2)中调用格式将计算离散系统在O~pi范内的N个频率等分店的频率响应的值。
因此,可以先调用freqz() 函数计算系统的频率响应,然后利用abs() 和angle() 函数及plot() 函数,即可绘制出系统在或范围内的频响曲线(3) 产生一串()等概率分布的随机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脉冲成形滤波2附件: 1----- …-伞---- 0 -■ ■ T -------------------------------------------------------------------- 聊---爭I实验三数字频带调制实验目的:对数字信息的频带传输进行仿真。
实验内容:1.用MATLAB编程仿真实现二进制相位调制(BPSK)数字通信系统的调制过程。
要求画出12bit 随机输入与对应的已调波形输出3.2 Monte Carlo 仿真3+2」仿真框图2.并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计算在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时,该系统在不同信噪比下的差错概率pffPSKH… =J H——三——— — — _三——m4 1L —u + n映射—[_____► BER 抚计检测器图S : MPSK 仿比框图ttklV Z*tf詡效信道:波形成形+调制+噪声 十解调相关器基带信号3.画出该系统的理论误码率,与蒙特卡罗仿真结果比较,是否一致,分析结果qpsk=zeros(1,N); %定义经过调制后的信号序列设计题4. QPSK 调制,解调与检测的MATLA 仿真,并用蒙特卡罗方法估计该系统在加 性高斯白噪声情况下的差错概率。
4PSK(1) 使用范围在(0,1)内的均匀分布随机数发生器,来产生等概率出现的四进制符号序列,再将序列映射到对应的信号向量。
N=10000;沪生待发送的二进制比特数据流:长度为sig nal=ra nd(1,2*N);s11=-j;s10=-1;s00=j;s01=1;%义QPSK 言号:4种可能的取值%设置发送数据符号的个数%产生调制后的信号序列qpsk for i=1:Nif signal(2*i-1)<if signal(2*i)<qpsk(i)=s00;else qpsk(i)=s01;end;elseif signal(2*i)<qpsk(i)=s10;else qpsk(i)=s11;end;end;end;( 2) 利用高斯随机数发生器产生均值为0,方差为N0/2 的高斯噪声。
NO=(10A(SNR_in_DB/10))sgma=sqrt(N0/2);n(1)=gngauss(sgma)(3) 设计检测器,用蒙特卡罗方法估计检测器产生的符号误差0QPSK10io-110'2旨 10-310110-£10-60 2 4 6SNR in dB实验四通信信道建模仿真M号论仿符理B 10实验目的:无线通信信道的仿真实现实验内容:确定信号的DTFT谱分析窗对频率分辨率的影响过程崔图1- 1抗混叠----- >抽样(a)LPF(c)V[fc]►DFT —A ________ (D1-2Wave of signal 1DIPT spectrufTi erf bignal 111I1-H-FT |LI ・”A11■i「f1門[«L j-l•円I】」,*f r11・.,. I r1 IIi f hWave cf signal 1D507030 40Discrete bme nDTFT spectrum of signal 11-3ZQ100 1Digital Iraq」erc> 401-4Wave of signal1DTFT ibpectrurii ofsignal 12010*1 0Uiqitaitrequenc/Wive ofsigi 旧11Di5匚「巳tEtme iDigital frequency2- 1Normalizeddigitalfrequency 2-12-235 302520151050 1 -0.5 0 0.5 1hlormalized digital frequency35 DFT spectrum DFT spectrum3-1□FT spectmiE wlh©4 zeros paddedNofmaixed digital frequencyNonnaized digital frequency%% Zero padding DFT v=2;dft_vn = fftshift(fft(vn,v*N));figure(3);stem([-v*N/2:v*N/2-1]/(v*N/2),abs(dft_vn), '.' ); axis([-1 1 0 35]);title( 'DFT spectrum with 64 zeros padded' );xlabel( 'Normalized digital frequency' );%% Zero padding DFTv=4;dft_vn = fftshift(fft(vn,v*N));figure(4);stem([-v*N/2:v*N/2-1]/(v*N/2),abs(dft_vn), '.' ); title( 'DFT spectrum with 3*64 zeros padded' ); xlabel( 'Normalized digital frequency' );axis([-1 1 0 35]);%% v = 8;figure(5);stem([-v*N/2:v*N/2-1]/(v*N/2),abs(dft_v n), '.'); ti tle( 'DFT spectrum with 7*64 zeros padded' ); xlabel( 'Normalized digital freque ncy' );axis([-1 1 0 35]);4-1 :产生并绘制10个高斯-马尔科夫序列样本o wwvW/w#'100 500 10004-1 :功率谱.4-2 R=4-2 R=功率谱•x10x 10 2x 100 500 10005000 50D 1000 2------------ ' -----------1业0 500 11 ODOx10^420 500 100021x 100 500 1000实验五信道衰落的影响与分集接收仿真单径A=0°单路径移动台包络幅度-移动距离单路径移动台包络相位0 0.4 06 的甘曲區高rfl)单路径移动台归一化频谱2两径幅度两径相位•400-200 0 200 Dopper^i 率(Hz)40060040-W30 J —-500Time I si两径频谱■L600-200 0 200Doppler shift (Hzi203041.-I"»--100400 6002两径R=J 畐度 两径R 讶目位两径R 颉谱4J d口Ij E aJ 6-O E 8J fll3 Ei-O.S-QQ04Q.0€ Tnein■J Cr ^u Q n u _u A L b u4 A J 2 -a — .1 4 -si•04*0.06 Timefit01Doppler shift (Hz)3: 3-1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