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中考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精选中考比较阅读题(部编教材初二)2019.5

《小石潭记》精选中考比较阅读题(部编教材初二)2019.5

《⼩⽯潭记》精选中考⽐较阅读题(部编教材初⼆)2019.5《⼩⽯潭记》精选中考⽐较阅读题(部编教材初⼆)2019.5九、2006太原阅读⽂⾔⽂,完成1114题,(12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所依⽇光下彻,影布⽯上,........不可久居,乃记之⽽去[⼄]道州城西百余步,有⼩溪,南流数⼗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洄悬激注佳⽊异⽵,垂阴相映此溪若在⼭野,则宜逸民退⼠之所游处;在⼈间,则可为都⾢之胜境,静者之林亭⽽置州以来,⽆⼈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遁世隐居的⼈⑥置州:设置州郡11、[甲]⽂第⼀段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描写溪⽔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解释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步南:④不可名状名:13、⽤现代汉语说说下⾯句⼦的意思(4分)①其岸势⽝⽛差互,不可知其源②佳⽊异⽵,垂阴相映14、⾯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产⽣“怅然”的情绪?(2分)三、11、(潭)⽔和(游)鱼清流触⽯,洄悬激注12、①⼤约,⼤概②凄清,冷清清③向南④说出13、①那⽯岸的形状象狗的⽛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的源头②秀美的树⽊奇异的⽵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14、这⾥景⾊优美却⽆⼈赏爱,触发了作者对⾃⼰境遇的感慨⼗⼀、2006仙桃市、潜江市、江汉油⽥三、阅读与探究(共40分)(甲)从⼩丘西⾏百⼆⼗步,隔篁⽵,闻⽔声,........不可久居,乃记之⽽去(⼄)⼦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②,榛莽③荒秽因作⼩楼⼆间,与⽉波楼④通远吞⼭光,平挹江濑⑤,幽阒辽?⑥,不可具状⑦夏宜急⾬,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声宜⿎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声丁丁⑧然;宜投壶⑨,⽮声铮铮然:皆⽵楼之所助也公退⑩之暇,被?鹤氅,戴华阳⼱?,⼿执《周易》⼀卷,焚⾹默坐,消遣世虑江⼭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树⽽已待其酒⼒醒,茶烟歇,送⼣阳,迎素⽉,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王禹偁《黄冈⽵楼记》)(12分)【注】①⼦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短的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⑥阒(qù):静?(xiònɡ):远⑦状:描述⑧丁丁(zhēnɡzhēnɡ):棋⼦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的⼀种娱乐游戏,⽤箭往壶⾥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华阳⼱:道⼠戴的头⼱?第:只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1)⽔尤清冽()(2)不可具状()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法相同的⼀项是()(2分)A. 乃记之⽽去公退之暇B. 其岸势⽝⽛差互待其酒⼒醒C. 潭西南⽽望野芳发⽽幽⾹D. 以其境过清以中有⾜乐者10.⽤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2分)江⼭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树⽽已11.⽂段理解(6分)(1)甲⽂第⼆段共有三句,其中侧⾯描写潭⽔清澈透明的是第_________句;⼄⽂第⼀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暗⽰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2)甲⼄两⽂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愤懑⽽寄情⼭⽔的⼼境,请根据两⽂内容,结合作者的⼼境,补写下⾯的对联(3分)见永州⽯潭,乐⼭⽔树⽵,感受凄寒之景;登黄冈⽵楼,宜琴棋诗壶,三、(共40分)(⼀)8.(1)格外(或:特别、尤其)(2)详细(或:全部、⼀⼀)(2分)9.D(2分)10.江流⼭峦之外(或:江流⼭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帆,沙滩上的⽔鸟,轻烟淡云,翠⽵绿树⽽已(或:翠⽵绿树罢了)(2分错⼀处扣1分,扣完2分为⽌)11.(1)第⼀空:⼀(或:1)第⼆空:远吞⼭光,平挹江濑第三空:谪(或:谪居)(3分每空1分)(2)⽰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3分酌情评分)⼗⼆、2006天门(正卷) (⼆)⼩⽯潭记(柳宗元)(11分)从⼩丘西⾏百⼆⼗步,隔篁⽵,闻⽔声,.........不可久居,乃记之⽽去.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折蛇⾏,明灭可见( ) (3)凄神寒⾻,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去(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法相同的⼀项是( )(2分)A.暮寝⽽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国有余地⽽不⾜于民(《公输》)B.前⼈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D.其真⽆马邪(《马说》)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11.⽤现代汉语翻译下⾯句⼦(2分)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12.理解填空(2分)课⽂多⾓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法主要有:①点⾯结合如写⽯:“________________ ”是⾯,“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声”是远,“下见⼩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上”是静,“____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写____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13.选⽂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9.①⼤约(表数⽬不确定)②像蛇⼀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10.B11.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2分)12.①全⽯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每空0.5分)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境(3分)⼆⼗、2008年荷泽市⼩⽯潭记【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所依。

小石潭记中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题及答案2009-2013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小石潭记》2009年1. 南京市(09江苏省)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②罅(xià):裂缝。

③掉:摇动。

①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D.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③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2. 衢州市(09浙江省)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2)伐竹取道伐:(3)佁然不动佁然:(4)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③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2010年1.2010枣庄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㈠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4-9题。

(《三峡》)(《小石潭记》)(《早发白帝城》)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松树身体鲜绿嫩黄,斑驳色彩像大鱼鳞片,周长可能有七八围左右。

11.两篇文章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何异同?(3分)
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对清幽山水的欣赏和感叹,同时也有一丝凄凉和孤独的情感。

而《极乐寺记游》则更多地表现了作者对美景的向往和渴望,带有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

松树的躯干呈现出翠绿嫩黄的色彩,错综复杂的色彩让人想起大鱼的鱼鳞。

这些躯干大概有七八围粗。

答案:
这段话本身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只需要将“大约有”改为“大概有”更为准确。

改写后的句子如下:
松树的躯干呈现出翠绿嫩黄的色彩,错综复杂的色彩让人想起大鱼的鱼鳞。

这些躯干大概有七八围粗。

《小石潭记》《游黄溪记》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游黄溪记》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游黄溪记》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共16分)【甲】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游黄溪记(节选)柳宗元黄溪距州治七十里。

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①。

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②,与山升降。

其缺者③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平布。

黄神之上④,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其略⑤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⑥。

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选自《柳河东集》有删节)注解:①黄神祠:黄溪居民为黄神立的祠堂。

②丹碧之华叶骈植:丹碧,形容两座山的红花绿叶。

骈植,并行种植。

③其缺者:指缺花叶之处。

④黄神之上:从黄神祠沿溪水溯源而上。

⑤其略:指初潭的大概轮廓。

⑥黛蓄膏渟: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

膏,油脂。

渟(t íng),水停止不流。

3. 给文中的下面一句话断句(限两处)(2分)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祠之上,两山墙立。

墙:像墙壁一样B. 揭水八十步揭:撩起(衣裳)C.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状:形状。

D.溪水积焉焉:兼词,于此,在这里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字。

(8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石潭记》作者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23 小石潭记(解析版)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23 小石潭记(解析版)

专题23小石潭记(2023·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缓,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门北向,甃①石为路,路尽复为门,两垂柳夹之,婀娜可爱。

有堂亦北向,颜②曰“漱玉”。

堂之后为池,白石为栏槛,水清碧可鉴毛发,下视石子纵横,如樗蒲③,中多龟鱼。

金鲫被水,大有径尺者,游泳萍藻间,见人殊不畏。

池上有杨柳合抱,长条下垂披拂,与萍藻相乱。

荫可一亩许,炎景却避,凉风洒然,游者徒倚不能去。

池之东,循廊而南,为清皓之阁。

级石而上,南山如画屏,萦青缭碧,争效于栏楯之下。

下俯清流,曲折而东……阁上或书唐人诗,一联云:“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风景宛然。

石磴北下,复长廊,廊西即大溪阁。

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

(选自王士祯《游漪园记》,有删改)【注释】①甃:砌。

②颜:门上的匾额。

③樗蒲: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光下澈.澈:清澈B.不可久居.居:停留C.水清碧可鉴.毛发鉴:照视D.荫可一亩许.许:表示约数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乃记之.而去A.何陋之.有B.已而之.细柳军C.属予作文以记之.D.争效栏楯之.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同为游记散文,甲文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乙文则主要采用定点观察的写法。

B.两文都用水底的石和水中的鱼来衬托潭水或池水的清澈,动静结合,十分传神。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推荐文档

(一)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极乐寺记游(节选)袁宗道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②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③许。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注:①张盖:打着伞。

②斑剥:色彩错杂的样子。

③围:周长的计量单位。

④进贤冠:古代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

挂进贤冠指辞官隐退。

⑤情障:情欲的魔障。

这里指对山水的喜好。

8.解释以下加点字词(4分)(1)佁然..差互()..不动()(2)犬牙(3)去桥可.三里()(4)隶.而从者()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皆若.空游无所依马行绿荫中,若.张盖B、如鸣佩环,心乐之.实是欲界之.仙都C、以其境过清.高峰入云,清.流见底D、西湖胜.境,入梦已久驴不胜.怒,蹄之10.翻译以下句子(6分)(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11.两篇文章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何异同?(3分)8.解释以下加点字词(4分)(1)佁然..差互..不动(愣住的样子)(2)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3)去桥可.三里(可能、大约)(4)隶.而从者(跟随、随从)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A、皆若.空游无所依马行绿荫中,若.张盖B、如鸣佩环,心乐之.实是欲界之.仙都C、以其境过清.高峰入云,清.流见底D、西湖胜.境,入梦已久驴不胜.怒,蹄之10.翻译以下句子(6分)(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含解析答案)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一、选择题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雨中上韬光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

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

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

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

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释)①韬光:指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

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时踞石而.坐学而.不思则罔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其.真不知马也【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熟记课文注释。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A表承接/表转折。

故A不合题意。

B连词,因为/连词,因为。

故B符合题意。

C助词,的/代词,它。

故C不合题意。

D代词,它的/表推测,相当于“恐怕”。

故D不合题意。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中考对比阅读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中考对比阅读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5分)[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2)(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答: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1.《三峡》的作者,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代文学家(1分)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1)不见曦月()(2)素湍绿潭()(3)蒙络摇缀()(4)斗折蛇行()1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2分)14.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3分)句子:分析:15.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下句:三、[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比较阅读11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比较阅读11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比较阅读11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甲] 潭中乃记之而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1.(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2.(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3.(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

意思对即可)4.(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甲】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往来翕.忽()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面划横线词的意思。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分)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小石潭记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XXX上。

佁然不动,XXX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XXX,XXX,XXX。

隶而从者,XXX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心情愉悦。

2)佁然不动:静止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岸边形势错综复杂。

4)乃记之而去:记录下来并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山川之美答案:D。

都是表示对景色美丽的赞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有上百条鱼,它们游来游去,仿佛没有归宿。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从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弯弯曲曲像蛇一样,时隐时现。

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XXX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答案:D。

虽然XXX在文中提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但并不代表他认为小石潭不值得游玩。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通过描写潭边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往来翕.忽()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面划横线词的意思。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分)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小石潭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小石潭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2 小石潭记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曾不若妻弱子。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若”的意思是:好像。

A.若:你;B.若:如,比得上;C.若:好像;D.若:如果。

故选:C。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西南,向西南。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答案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答案「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5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丙】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哪里)决焉?(选自《孟涂文集》)10.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其境过清不以千里称也B.乃记之而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而或不知其细而或长烟一空D.而或不达于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11. 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1) 窥谷忘反反:(2) 理明矣理: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译:13.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

(1分)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4.【甲】文和【乙】文中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4分)【甲】【乙】15.【丙】文阐述了作者什么观点? (2分)答:参考答案:10.(2分)C11. (2分,每题1分)(1) 通返,返回。

(2) 道理(或:事理)12. (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一.(08年山东)【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枪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奇欠(qi)嵌盘屈,不行名状。

清流触石,泪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 说明下列加点的词。

(2分)叩以其境过清()@不行名状( )11. 翻译下列句子。

(4分)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 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13. 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10答案:心因为@ 说出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也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婉蜓前行,时隐时现。

@美妙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相互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澄澈透亮乙文:正面(干脆)描写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二.( 08年内蒙古)(一)阅读下文,回答5-8题。

(8分)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筐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峓,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解析范本《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7篇)

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解析范本《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7篇)

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解析范本《小石潭记》文言文对比阅读(7篇)关于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解析范本一大家有没有听到那悦耳的水声,这种声音就似乎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你们感受到了吗?让我们连续向里走,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身旁有着成林的竹子,你们是否感受到环境的幽深冷寂?在这里,唐代诗人柳宗元曾经留下脚印,并写了一篇佳作------《小石潭记》。

让我们随着这悦耳的水声,追随着柳宗元老先生的脚步砍伐竹子进入。

朋友们,快看,下面有一个小水潭。

看!它是多么的清亮、透亮。

它以整块石头为底,石底有些局部还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大家看到这些石头的外形,有没有联想到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外形。

朋友们啊,这里是胜地啊!连鱼都和别处不一样,看它们,像不像在和我们逗乐,我想其它地方的鱼就不能了吧······这一景观可真独特。

这么活泼的鱼却生活在这么幽静的环境中,大家觉不觉得这是一个佳境啊!让我们向西南方向望去,我们可以看到溪身就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溪水就像蛇爬行那样弯曲,这景不愧雄奇壮丽!让我们一同坐在石潭,感受一下这安静、幽深的气氛。

让我们记住这番美景,让我们深吸一口这清爽的空气,让我们带着这些记忆,带着这口新奇的空气离开这里,进入下一站。

关于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和解析范本二各位敬重的旅客朋友们,早上好,今日由我带着您参观一个不着名的小石潭。

大家请看身边的这个小丘,当然小,但却是风光宜人。

四周郁郁葱葱,人烟依旧很稀有。

大家随着我一起往西走。

大家请闭上眼睛,知大家有没有听见什么?有些像佩与环相互碰撞的悦耳声。

现在请随我顺着这条小路下往,让我们来一探毕竟。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小潭就是大家刚刚听到的悦耳声的起源地。

大家可以看到,这小潭的潭底,是以一整块石头做成的,大家现在可以走近些,但当心脚下不要滑倒。

这小潭的潭底有些地方已经凸出来了,就像海上的岛屿,水中的平地一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比较阅读训练七篇(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比较阅读训练七篇(含答案)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训练七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7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

踵屡高屡低,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

屡跋①屡歇,抵欢喜台。

返观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②,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

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睥睨栏楯③俱备;又有若白莲花,下承以黄趺,余不能悉记也。

(节选自《上方山记》)【注释】①跋:行步。

②自汲井中:自己在井中取水。

③睥睨:城上短墙。

栏楯:栏杆。

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潭西南而.望B.隶而.从者C.跳而.东西 D.而.他峰又复跃出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佁然/不动 B.乃/记之而去C.仰视/白日 D.其/峰峦变幻3.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文描写小石潭的周围事物,表达了被贬后的无法排遣的孤凄悲凉之情。

B.【乙】文描写上方山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喜爱和游历山水的闲适恬淡之情。

C.【甲】文用“斗折蛇行”和“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溪水的蜿蜒曲折;【乙】文用“如蟹螯郭索潭底”比喻上方山山谷的狭促。

D.【甲】【乙】两文都是山水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美景。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斗.折蛇行()(3)方.叹峰之奇()(4)余不能悉.记也()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四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③,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厓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

到家二皷⑦,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恐怕。

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头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

④厓:岸边。

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⑥掬(jū):双手捧取。

⑦皷:古同“鼓”。

⑧余甘:水果名。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佁然不动佁然:(2)凄神寒骨凄:(3)折处辄为潭辄:(4)书以付过书: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3.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小溪岸势高高低低,凹凸不平,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作者一来到小石潭,心情就凄苦忧伤。

他游山玩水,是为了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C.“掬弄珠璧”写出了江月倒映水中,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

D.“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波浪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写出水怎样的特点?【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5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2.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答:4 .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的作者,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代文学家(1分)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分))(2)素湍绿潭()) (4)斗折蛇行()1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2分)14•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3分)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 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不见曦月( (3)蒙络摇缀(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_________③南流数十步南: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可名状名:______________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9.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2分)A.之:如镜之新开暮寝而思之B.其: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者:似与游者相乐得道者多助D.为:山峦为晴雪所洗子墨子解带为城10.解释加点词的词义(4分)①负势竞上()②潭中鱼可百许头()③皆若空游无所依()④于时冰皮始解()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2分)A. 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声响B. 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的动态之美C. 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D. 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五、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2~15题。

(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 (4)】阅读答案。

与游者相乐。

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 ,而后 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

水木清华,神肤洞 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注]①玦(ju e ):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②琅玕 (I eng goi ):像珠子的美石。

③潆回:水流回 旋。

④委:聚集。

⑤荠(j 1):荠菜。

⑥舁(y u )夫:轿夫。

(1)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12.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水尤清洌洌(2)⑶西折纤秀长曲西⑷佁然不动 佁 ___________________尽溪,平坦如荠 尽(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15. 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2分)。

【答案】12. (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13. (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

)(2分)(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

(2分)14.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

(1分)15.杜甫。

(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

(1分)(锦州市2010年初中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2分)10. ①争着②大约③好像④在(2分,每对一处给分)11. ①急速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一样(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表达与此相近即可)(2 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此题评改时注意不要死扣参考答案)(2分)十二.(15分)1 . (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2 . (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3 . (4 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

意思对即可)4 . (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乙)(10 分)11. 郦道元唐(共1分,每空分)12. (1)阳光或日光(2)急流或急流的水(3)连结(4)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共2分,每小题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13•《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共2分,两文中分别找出一句各1分)14•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共3分,选句1分,分析2分)15. 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例(1)琅琊(王牙)山蔚然深秀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例(3)桃花源和平宁v1.0可编辑可修改静三、1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12、①大约,大概②凄清,冷清清向南④说出1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1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山水画卷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