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论文
关于传播学论文范文

关于传播学论文范文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下文是店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传播学论文范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传播学论文范文下载篇1浅析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之社会化的影响近来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传媒在这项工程中的措施和影响极其引人瞩目。
广电总局启动的“四大工程”尤其非同凡响。
保护未成年人在健康的传媒环境里生活已经成为传媒界的重大使命。
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与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的影响一样,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接触大众传媒的频度和时间正迅速增长,有对学校教育形成挑战之势。
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多数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达100分钟。
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4岁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1套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
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
电视媒体作为最近乎完整的大众传播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发展,一是人格发展。
电视对未成年人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形成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意识,都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社会里,未成年人的社会学习和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和学校,而在现代社会,这一社会化过程则交由媒体来完成。
孩子们多数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童年的。
近年大众对于传媒对孩子们的不良影响忧心忡忡,舆论普遍认为电视媒体造成孩子的早熟、消费主义、暴力、价值观混乱等等不良影响,传媒在少儿的身心不健康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1岁至3岁的儿童看电视越多,到了7岁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越严重。
台湾一项调查显示,看电视和身体质量指数具有相关性,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愈久,越容易发胖。
电视传媒有种种负面影响,但是只要合理地利用,就可以成为未成年人社会学习、发展认知和人格的有效工具,其积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意义著名电视专家雷蒙·威廉姆斯说过,电视改变了我们对于现实的认识,从而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传播学概论整理范文

传播学概论整理范文传播学概论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以及相关理论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传播行为无处不在,传播学概论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学概论研究的内容包括:传播过程、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
传播过程是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其中包括信息编码、传输、接收和解码等环节。
传播媒介则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广播传媒和网络传媒等。
传播效果则是指传播行为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可以是认知效果、态度效果或行为效果等。
首先是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传播学概论研究传播的基本概念,如信息、媒介、受众等,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模型,如传播流程模型、双向传播模型等。
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为我们理解和分析传播行为提供了框架和思路。
其次是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
传播学概论研究传播媒介的类型、特点和使用方式,如报纸、电视、网络等,以及相关的传播技术,如摄影、音像、编程等。
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传播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再次是传播效果和传播评估。
传播学概论研究传播行为对受众的影响,如信息认知、态度改变和行为转化等。
同时,也研究如何评估传播效果,确定传播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对传播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是传播伦理和传播政策。
传播学概论研究传播活动中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信息真实性、价值取向等。
同时,也研究传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公共广告、传媒监管等。
伦理和政策的考量对传播行为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传播学概论还涉及到媒介与社会、文化与传播等重要问题。
媒介与社会研究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新闻媒介对公众观点的塑造、广告媒介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等。
文化与传播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如跨文化传播、文化冲突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系统研究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学科,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传播学概论论文

传播学概论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传播学概论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传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核心理论。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传递信息和意义的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首先介绍了传播学的定义,然后回顾了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描述了传播学的起源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方向。
接着,本文重点阐述了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包括传播过程理论、媒介效果理论以及公共关系理论。
最后,本文总结了传播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1. 介绍传播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如何传递信息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传播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理解不同传播媒介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利用传播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和传递信息。
本文将围绕传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核心理论展开讨论。
2.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的定义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简单来说,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和意义传递的学科。
它涉及到传播媒介、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以及与传播相关的各个方面。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口头交流、书面传播、媒体传播等。
3.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较长的历史。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通过口头交流来传递信息和意义。
随着文字的出现,书面传播成为主要形式,人们开始通过书籍和文献来传播知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报、电话、电视等新的传播媒介相继出现,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当前,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4. 传播学的核心理论4.1 传播过程理论传播过程理论是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研究传播过程中信息是如何传递和接收的。
该理论包括了传播源、媒介、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等要素。
传播过程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信息的流动和影响力的产生。
4.2 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效果理论是传播学的另一个核心理论。
它研究了媒介对人们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通过研究媒介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以及人们对不同媒介的反应。
传播学概论论文

生活中的“沉默螺旋”学生姓名:***学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专业:2010级工商管理2班学生学号:************指导老师:***指导教师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日期:2012年6月25日【摘要】沉默的螺旋是一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由诺埃勒-诺依曼在TheSpiral of Silence:Public Opinion-Our Social Skin中提出。
沉默的螺旋理论基于几个基本的假设,这几个假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同时出现,这就会为沉默的螺旋在生活中反复出现提供了条件,今天我们简单介绍沉默的螺旋理论之后就主要选取生活中的案例来分析沉默的螺旋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
进而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案例背后的社会问题。
让理论用于实践,揭示实践。
【关键词】沉默的螺旋生活案例社会问题【正文】一,沉默的螺旋理论(一)理论内容“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最早见于诺埃勒-诺依曼(Noelle-Neumann)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
i沉默的螺旋理论内容如下: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人们就会形成有关自己身边“意见气候”(自己所处环境中的意见分布状况)的认识,同时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多数意见”,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优势”的时候,便倾向于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的时候,遇到公开发表的机会,可能会为了防止“孤立”而保持“沉默”。
越是保持沉默的人,越是觉得自己的观点不为人所接受,由此一来,他们越倾向于继续保持沉默。
几经反复,便形成占“优势”地位的意见越来越强大,而持“劣势”意见的人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弱小,这样的循环,形成了“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二)理论假设1,害怕孤立。
大多数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因此,当他们持有所谓“劣势”观点时,便不太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大学关于传播学论文精选

大学关于传播学论文精选传播学概论从“培养”理论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看自媒体未来发展的桎梏与契机新闻学院新闻学2班从“培养”理论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看自媒体未来发展的桎梏与契机当我们打开qq空间、微信、微博,便会发现许多“朋友圈已经转疯了,千万不要……”类似的文章,我本人经常会收到父母和高中老师发过来的一些链接,这些链接里的内容也全都是“千万不要……只要你……许多专家已经……”这种信息。
毋庸置疑,当本人的父母在向我转发这些信息时,必然是在产生了一定信任的基础之上,否则便不会草率的转发给朋友和子女。
而另外一个事实是,我本人的父亲是一个拥有大本学历的政府人员,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今年已经53岁(我排行第二),可是,当作者本人的父亲在面对这些谣言的时候却失掉了原则,宁愿相信那些耸人听闻的谣言,也不愿花费一丝一毫的精力去求证。
而这种行为,便是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集体无意识”,所谓集体无意识,可以看做是人的一种催眠状态,通常在人多集会的场合,收到周围气氛感染而做出许多和本心性格完全不符的事情,同时又助长了这种气氛,个人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做了许多疯狂的举动,而人们在做出这种举动的时候不但没有内疚感,,反而有一种融入集体的陶醉感,这种陶醉感也来来源于一种个人被集体承认的快感。
“集体无意识”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二战之前希特勒的集会、台湾太阳花学运中学生的暴力占领立法院的行动,再比如南京大屠杀中的日本刽子手。
在精神或身体的“集会”中,平时很温和的人到了另外一个场合就好像是另外一个人一样。
曾经有人如此发问:为什么在日本国内还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丈夫的日本军人到了中国就变成了刽子手和强奸犯?集体无意识或许是这些问题的最佳答案。
简单的说,所谓集体无意识导致的后果,便是:群体不善于推理,只善于行动。
而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培养”理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么不妨先来看一个例子。
2013年12月2日,寒冷的北京街头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在事情发生之后的几个小时内,这条新闻便登上了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
传播学概论期末研究论文范本

传播学概论期末研究论文范本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信息传递、交流和影响的学科,对于理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传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研究范围,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形式。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如面对面的交谈、书信往来等;组织传播则发生在各种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如企业内部的会议、报告等;大众传播则通过大众媒介,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学的主要理论(一)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 5W 模式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
该模式包括: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这一模式清晰地勾勒出了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为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简洁而有效的框架。
(二)议程设置理论麦库姆斯和肖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媒体通过对各种议题的报道频率和强调程度,影响着公众对这些议题重要性的认知。
(三)沉默的螺旋理论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当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时,往往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而保持沉默,从而使优势意见愈发强大,劣势意见则趋于沉默。
三、传播媒介的发展与变革(一)传统媒介的演变从古代的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到近代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出现,传播媒介不断发展。
报纸以文字为主要载体,为人们提供了深度的新闻和信息;广播通过声音传递信息,具有即时性和便携性;电视则结合了图像、声音和文字,带来更丰富的视听体验。
(二)新媒体的崛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分享信息和观点;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以其简短、生动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用户;网络直播则实现了实时互动传播。
传播学方面论文免费例文

传播学方面论文免费例文新闻传播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方面论文免费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传播学方面论文免费例文篇1试论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摘要传播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产生,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
传播学在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目前,传播学的研究遇到教育、运用和方法等困境。
本文对发展传播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审慎展望。
关键词传播学发展;阶段;困境;展望传播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们赖以信息交流的手段,只要有人类生活,就会有传播活动。
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产生,并在美国迅速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传播学开始传入欧洲,出现在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前苏联等国家。
20世纪80年代,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被引进中国,从此,传播学开始传入中国。
1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从传播学被引进,30多年来,传播学在中国经历了三个阶段:引入阶段、困难阶段、发展阶段。
在传播学刚被引入中国时,主要是翻译和介绍国外有名的传播学作品。
1982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揭开了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序幕。
1982年,在中国传播学历史上,有两件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大事。
一件是当年6月至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调查组共同进行举行地区新闻受众调查,这是自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进行的受众调查;另一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世界新闻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开始编辑一本介绍传播学的著作,并准备召开一次全国性的传播学学术研讨会。
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召开第一次全国性的传播学学术研讨会。
传播学正在我国逐步发展,但1989年下半年却因我国形势发展问题遭到了困难,开始走下坡路。
传播学被当作“资产阶级新闻学”而批判,被批成“精神污染”,有些老教授评价传播学否定阶级斗争,应拒绝接受,接着又有人撰写文章批判传播学无关阶级与阶级斗争。
有关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

有关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交流活动及规律的学说,传则求通,传播学除了对一般的生产生活信息的交流传播进行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对意识形态方面内容的传播研究。
下文是店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篇1试论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近年来,有人提出,进入21世纪,新闻学必须审视自己的学科地位和影响。
一些新闻定义丢弃“事实”与“报道”的传统品牌转而突出“信息”与“传播”。
这就又引出一个话题,传播学与新闻学是否一回事?在研究这个问题前,先要搞清什么叫新闻。
一、对新闻定义的讨论1.对新闻定义的理解。
先看看新闻的定义我们知道新闻的定义最早是陆定一提出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个定义几乎占据主流观点半个多世纪,用今天的眼光看,确实存在着“时态单一”的先天不足,所以后来有人又加了“和正在发生、发现的”几个词,合起来就成了“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和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我的看法是,这个定义排除了报道主体的限定(不仅仅是新闻媒体或者记者,但加这八字有点多余——以前的新闻定义谁也没有设定主体),加了报道方式和手段,加了“将要发生的”,时态更全面,但加了“重要”限定过于模糊,什么是重要或者不重要?有什么标准?同时报道者也见仁见智。
应该是“具有新闻价值的”,而加上“具有新闻价值的”,既多余重复又互相矛盾(这里的“事实”一定有新闻价值,否则就不可能叫新闻;同时解释概念时不能出现和概念相同的词语);说成是“竞争活动”显然又舍本求末,因为新闻报道的目的是将新闻事实传播给大众,而竞争是报道过程中的状态和表象,它说明不了新闻的本质内涵。
故我认为还是用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发现的)、正在发生的、将要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比较合适。
去掉报道方式是因媒体不同各有所表,无须多言;去掉“重要”的原因已讲了。
新近限定了新闻的本质,正在发生是因为现代传媒手段已经能够做到这一点,如电视、网络、手机的现场直播,将要发生的是说预测性报道和重大事件可以提前策划,进行报道。
传播学方面论文优秀范文

传播学方面论文优秀范文传播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们赖以信息交流的手段,只要有人类生活,就会有传播活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传播学方面论文篇1刍议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摘要】案例教学在国外备受推崇,但在国内却尚未普及,在高校传播学课程的教学中,更是少有使用。
加大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充分合理的运用案例库,是传播学教学的一条新途径。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传播学教学中案例库建设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新的案例库建设及运用的方式。
【关键词】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传播学是近年来全国高校新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
传播学建立在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基础之上,由于具有信息科学的学科渊源,传播学与普通的人文科学不同,有着自然科学的逻辑性和实用性。
而与一般的自然科学相比,传播学又具有无可比拟的思辨特性。
因此,传播学的教学既不能像人文科学只有理论讲解,也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以实验为主,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建设科学的案例库并合理利用就是一种有效方式。
一、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在国内案例教学尚未普及,教学效果也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在传播学课程的教学中,还很少有高校真正使用,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案例库建设的落后。
传播学课程案例库建设是当务之急。
这是由传播学学科特性所决定的。
传播学是将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单纯的理论讲解无法准确的阐释这门学科的精髓,同时,传播学中有大量的统计学知识的运用,必须放在具体的案例中才能说明数据的意义。
这是由传播学课程的授课对象所决定的。
在我国,传播学课程基本都开设在新闻传播学专业,招生对象是文科生,普遍思辨性有余而逻辑性不足。
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在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过程中,运用传播学的知识得出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具有很大的针对性。
案例库的使用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大有帮助。
传播学毕业论文_传播学研究论文

传播学毕业论文_传播学研究论文新媒介时代,新闻传播学学科知识谱系被重构,新闻传播学核心概念不断发展变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传播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传播学毕业论文篇一传播学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分析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深刻分析这些问题,才能提出更有效的解决途径。
现从传播学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这些角度主要包括受众、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效果这四个相关要素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过程有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传播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自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问题之后,我国就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用传播学的方法,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更深刻、更全面。
一、受众思想受到冲击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机会了解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并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加上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负面情况,有不少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质疑。
一方面,改革开放后,我们向外看世界,中外交流增多,东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碰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人利益,过去对理想的信仰现在变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捧。
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一些政治立场不坚定、缺乏理论分析能力的受众开始怀疑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论断,甚至对整个社会主义理论产生怀疑。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如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矛盾,这在客观上动摇了受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任。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利益格局的变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也日趋多元化、务实化和功利化”[1],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兴起,大大冲击了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等精神信仰,扭曲了受众的主导价值。
2017年有关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

2017年有关传播学论文参考范文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实践性、交叉性,加之社会对传播学人才多样化需要的客观要求,各高校都纷纷开设传播学专业。
下文是店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2017年传播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2017年传播学论文篇1论网络传播学[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人类传播史,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
当今因特网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的新特征使得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
本文探讨了网络传播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概述了网络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前瞻。
[关键词]因特网/网络传播/网络媒体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回顾人类传播史,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
信息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信息技术强而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面貌,信息技术集中反映的标志就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
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5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前一个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跃升无不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为前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
网络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使人们如虎添翼。
网络传播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
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出现和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网络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网络传播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然而,网络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截然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如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色情泛滥、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知识产权遭到侵犯等等。
关于传播学方面的学年论文

关于传播学方面的学年论文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与近现代以来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方面的学年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传播学方面的学年论文篇1浅论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对策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假新闻,严重地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
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传媒竞争的激烈、记者自身职业素养不到位、撰稿人为谋取私利而胡编乱造、编者的疏忽大意是主要原因。
本文除了简单论述假新闻产生的背景、成因和危害,还简述编辑人员甄别和防范假新闻的方法。
关键词:假新闻;成因;危害;对策;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受众经常听到各式各样的假新闻,也对年末各大媒体评价出来的假新闻耳熟能详。
从纸质媒体到电视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假新闻在我们身边已经无孔不入。
那何谓假新闻?笔者在研读大量以假新闻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的基础上,得到这样一个定义:新闻媒体报道的、无可靠消息来源的、蓄意或无心之失造成的基本失实或完全失实的新闻。
一、假新闻产生的背景当前新闻业竞争空前激烈,要在这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媒体普遍追求最新的新闻、独家新闻。
在记者编辑利用自己的新闻敏感筛选新闻线索和采写新闻的时候,要确保时效性并使自己的判断百分之百正确并非易事,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制造出千夫所指的假新闻。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
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信息传播便捷的同时,其强大的自由性和原创性使得信息发布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微博、贴吧、论坛、博客等操作方式也越来越简便和多样化,简便和多样化的特点使得网络在最大限度让受众享有信息传播的便捷的同时,也深受虚假新闻泛滥之害。
在信息发布方面,网络具有匿名性;在数量上,它又具有海量性。
这两重特点往往导致信息来源难以查证。
同时,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追求轰动效应,假新闻利用大量耸人听闻的内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传播。
根据纽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多数派好比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少数派往这个磁场靠近,结果只能导致多数派(谬误)越强,少数派(真理)越弱。
关于传播学的论文

关于传播学的论文我国的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晚,经过近30年的演进,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高校一门重要的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传播学的论文范文一:传播学视域下电视晚会的仪式传播一、视听层面(一)镜头语言近年来,仪式性晚会繁荣发展,它的镜头表达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
在文艺表演时,则多采用全景甚至远景的拍摄方式,如,孙悦唱《记忆中的歌》时,舞台上出现了几十位身着淡蓝服装的少女,舞台布景华丽,镜头多是从远景拍摄,充分表现了整个场面的宏大。
在其他歌舞中也较多运用全景或远景的景别呈现方式,同时在拍摄高度上俯拍角度也运用较多。
俯拍和全景、远景镜头的拍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个体形象的呈现,在整个晚会中淡化了个体的地位和力量,更加突出晚会的整体性和参与性,营造出庄严、宏大的仪式气氛。
(二)舞台美术设计和高科技的应用舞台美术是电视晚会仪式中最为直接和直观的仪式符号,尤其带有象征性。
它一般包括布景、色彩、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舞台美术所包含的这些元素往往具有符号性的作用和意义。
历年的国庆晚会都以国旗为主题,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具有最高的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也最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晚会在置景和具体节目的创作中也对这一元素充分利用;参加晚会仪式的演员的服饰或者是喜庆、鲜亮或者是洁白、神圣的颜色,道具也采用具有特殊含义的事物,比如,大大的洁白的和平鸽羽毛;晚会中,升降舞台、长长的T型舞台和阶梯舞台的运用,更是增加了晚会仪式的神圣感。
随着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每台晚会的举办都采用最新的高科技元素。
这种以雄厚的财力和技术打造的晚会舞台的视觉享受,不仅具有市场意义,而且更能彰显一个国家的崛起和民族前进的步伐。
在歌舞者表演的时候,在主持人解说的时候,舞台LED大屏幕上显示着或温情、或气势磅礴、或能唤起人们共同情感和记忆的画面,在充分制造美感的同时,也营造着情感氛围。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把视线从纸上移开,抬头就可以看见夏威夷那犬牙交错郁郁葱葱的群山。
如果向水天相接的海岸线望去,可以看到可能是第一批岛民登岸的地方。
他们从石器时代走出来,在一千二百年前乘着用最简陋的工具制作的独木舟到达这里。
他们从东南亚出发,带着信奉的神、孩子和食物,在浩瀚的大洋上,从一个岛屿飘伯到另一个岛屿,以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生存能力与风、水和泥土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似乎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五千年漫长岁月的旅程于一千二百年前来到夏威夷。
他们在这个熔岩的岛上登陆,撒下他们的种子,播下他们的文化,把这块土地归为己有。
那些最初的夏威夷人已经是灵巧的传播者。
他们能够看懂天空中和海浪中的信息,利用这种信息来航海.他们已有发展得很好的语言,虽然能在图画和雕刻中记录下来某些信息,但实际上还不能把语言写下来。
不过,他们利用口语作为有力的工具,用口说的语言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政府和美满的家庭生活。
他们令人不可思议地表达了微妙的想法和关系。
他们说服别人跟他们航海到很远的地方去,在别人沮丧气馁的时刻消除别人的疑虑。
他们带着所有的航海经验知识,信仰、仪式以及他们想要保持和不用书写的形式传给子孙的生活习俗,他们在夏威夷登陆,感到地球的震动,看见山里的浓烟和火焰以后,他们得到了帮助他们认识“火之女神佩莱夫人”的信息,因此他们还知道了怎样通过祈祷以及祭祀和舞蹈同女神交流。
第一节"传播"的含义但是,且慢。
"他们知道同女神交流,"这是什么意思?批评家兼哲学家肯尼思·伯克一九三五年向出版社送去一部著作时。
他提议用《传播学概论》作书名。
出版商否决了这个书名。
他说,读者看到COMMUNICATION(传播)这个词会以为是论述电话电信的书!这就是伯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怎么会定名为《永恒与变化》的经过。
我们不能责备一词多用,尤其是一个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的词语,但是,我们起码应该弄清楚,在我们使用传播这个词时,我们说的是什么。
传播学学年论文

传播学学年论文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学年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传播学学年论文篇1论网络时代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摘要:“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产生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进入了真正的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理论”也得到了复兴。
网络传播带来的是人类传播史上一场空前深刻的革命,它同时为“适用于满足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了空间。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网络时代受众播客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将“使用与满足理论”比喻为“自助餐厅”: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都将根据自己的口味及食欲来挑选饭菜。
自助餐厅里的主角是受众,媒介只是为受众服务。
也就是说,“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受众之间的一种趋向,这一趋向的核心主张是:受众成员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某些个人的、经验化的需求,即人们观看电视与电影或阅读报纸与书籍等,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的使自己的某些需求得到满足。
①一、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一)“使用与满足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复兴当家用电脑开始普及,互联网成为与传统四大媒介并列的传播媒介时,这些科技进步的成果也开始进入传播学研究者的视野。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复兴,也正是源于互联网的发展。
托马斯·鲁杰罗(Thomas Ruggiero)认为,“在每个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初期,使用与满足总能提供一种最前沿的研究方法”。
他提出了以计算机为中介的“提供了大量传播行为集合”的互联网的三个特性,供“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者考察:1.交互性“极大地加强了积极地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核心概念”,因为大众传播中的交互性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传播过程中参与者能够控制和在相互交流中改变角色的程度”,它赋予受众更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去一体化是“媒介使用者从一个丰富的菜单中选择的能力……和传统的大众媒介不同的是,互联网之类的新媒介具有选择性,允许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量身定做”。
传播学论文

传播学论文引言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的学科,包括传播理论、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将从传播理论、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传播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常见的传播理论包括媒介依赖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传播渠道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媒介依赖理论媒介依赖理论是指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对特定的媒介形式产生依赖。
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获取信息。
媒介依赖理论在解释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接收信息时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例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信息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这是社会认知理论研究的对象。
传播渠道理论传播渠道理论研究的是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方式。
例如,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口口相传等都是常见的传播渠道。
理解传播渠道对于分析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包括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
不同的传播媒介对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都有影响。
印刷媒介印刷媒介是传统的信息传播工具,如报纸、书籍等。
印刷媒介具有信息传播范围广、精确性高等特点,但受限于传播速度慢和传播途径单一等问题。
广播媒介广播媒介是通过电波传播信息的工具,如电台、电视等。
广播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可覆盖广泛等特点,但受限于传播内容的一致性和缺乏交互性等问题。
电视媒介电视媒介是通过电视信号传播信息的工具。
电视媒介具有图像和声音的结合,能够提供更直观和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但受限于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的单一性。
互联网媒介互联网媒介是当前信息传播领域最为重要的媒介之一。
互联网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传播途径多样等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信息传播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传播学概论 论文

传播学概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及舆论监督200902313015 外国语学院 09日语尹妍众所周知,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传媒。
从古至今,传播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生存发展的必要不断发展。
古人用肢体,口语,书信,信鸽,烽火传递信息。
这些传播方式速度慢,效率低,准确率差。
以纸和印刷术为例,随着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古代的传播方式因为廉价纸地逐渐推广和印刷行业效率的提高而得到了量变,但始终没有发生一个质的革命。
时间到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形成了六种主要形式,即——口语,书籍,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
具体地说则有电话,可视电话,电邮,电影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这是信息传播方式发生质变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它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超级媒体”。
互联网不但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媒介的一般功能,而且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传递信息的独特优势,它的出现堪称新闻传播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随着大众传媒形式的不断革新,信息的大规模爆发,大众传媒带给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变化已经不可小觑。
大众传媒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大众传媒亦是如此。
以青少年为例,从积极意义来说,现代传媒为青少年掌握知识、了解世界提供了快速、便捷、形象的手段。
具体来说,首先,现代大众传媒能够表达书本上无法呈现的声音,图像信息,因此,借助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进行学习,能够调动多种记忆器官,提高效率。
比如语言专业的学生借助电视从声像形三位记忆语言,效率比起硬背书本,有很大的提高。
其次,现代大众传媒的多样化形式为青少年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趣味性,也从一定意义上促成了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比如电视中经常插播的步步高点读机广告,对于特定年龄层的孩子而言,的确是在很强的趣味中完成识字认码的“初始任务”的。
传播学概论概述范文

传播学概论概述范文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传媒、公关、广告、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关注人类的传播行为、传播意义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将从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理论框架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对传播学进行概述。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现象、规律以及影响的学科。
它探讨人类在不同环境中如何传递和接收信息、传播行为的动因和机制、信息对接收者的影响以及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传播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传播学的研究内容:1.传播对象: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不同类型的信息载体,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同时也研究不同平台和渠道上的传播现象,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
2.传播过程:传播学研究人类的传播行为,包括信息的产生、编码、传递、解码和接收等过程。
同时也关注传播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和失真。
3.传播效果:传播学关注传播的结果和影响,包括传播的目标是否达到、是否产生预期的影响以及传播对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4.传播理论:传播学研究不同的传播理论,如媒介效应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这些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传播现象,解释传播行为,指导传播实践。
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传播学有多个理论可供研究者选择和运用。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传播学理论:1.媒介效应理论:研究媒体对接收者的影响,如影响消费决策、形塑个人态度和观念等。
2.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传播中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过程,强调接收者在信息加工方面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3.信息不对称理论:关注传播中的信息差距和信息流动的不平衡,研究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对社会关系和决策的影响。
4.传播网络理论:研究传播网络的结构、特征和传播路径,探索网络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这些理论为传播学研究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解释传播现象,并指导实践工作。
传播学的应用领域:1.传媒:传播学研究媒体的运作模式、内容制作和传播策略,帮助媒体提供更准确、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传媒效果。
传播学概论论文

中华传统节日与民族情怀——以春节为例小组成员:赵梦洁万礼赞王泓予唐玉霜一.春节的简介: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二.春节的传统习俗是民族风情的重要体现:1.祭灶神活动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2.扫尘“二十四,扫尘日”。
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3.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
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家家户户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4.贴年画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不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彩色年画,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5.倒贴福字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6.除夕守岁踩岁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守岁,俗称“熬年”,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饭后看春晚是大家共同的记忆。
7.年夜饭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
意味着团团圆圆。
8.压岁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9.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概论论文
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传媒。
从古至今,传播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一直不断发展。
古人用肢体,口语,书信,信鸽,烽火传递信息。
这些传播方式速度慢,效率低,准确率差。
以纸和印刷术为例,随着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古代的传播方式因为廉价纸地逐渐推广和印刷行业效率的提高而得到了量变,但始终没有发生一个质的革命。
时间到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形成了六种主要形式,即——口语,书籍,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
具体地说则有电话,可视电话,电邮,电影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这是信息传播方式发生质变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它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超级媒体”。
互联网不但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媒介的一般功能,而且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传递信息的独特优势,它的出现堪称新闻传播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随着大众传媒形式的不断革新,信息的大规模爆发,大众传媒带给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变化已经不可小觑。
大众传媒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大众传媒亦是如此。
以青少年为例,从积极意义来说,现代传媒为青少年掌握知识、了解世界提供了快速、便捷、形象的手段。
具体来说,首先,现代大众传媒能够表达书本上无法呈现的声音,图像信息,因此,借助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进行学习,能够调动多种记忆器官,提高效率。
比如语言专业的学生借助电视从声像形三位记忆语言,效率比起硬背书本,有很大的提高。
其次,现代大众传媒的多样化形式为青少年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趣味性,也从一定意义上促成了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比如电视中经常插播的步步高点读机广告,对于特定年龄层的孩子而言,的确是在很强的趣味中完成识字认码的“初始任务”的。
第三,它赋予青少年积极的生活观念、广阔的生活空间和丰富的生活色彩。
青少年在网络上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太多与现实朋友间的那种顾虑,可以敞开胸怀,真正坦然地交流想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帮助自己坚定生活信心。
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本身的娱乐性也为青少年的业余闲暇时间增添了活力。
第四,青少年突破了地域限制,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获得社会知识,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从而开阔眼界,提高实践能力,成为大众稳获的积极参与者。
远程网络教学的发展让很多青少年收益其中。
在中国,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到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的课堂,感受异国异校的授教内容和风格。
可以说,得意于网络传媒的发展,全球有限的教育资源在没有任何压缩率的情况下已经被无限放大,这对于全人类而言都是一个天大的财富。
另外,青少年通过浏览网页,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了解实事,在第一时间知道新西兰地震,埃及政变,利比亚内乱等时政信息,不再做井底之蛙。
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在大众传媒积极影响的背后,我们还应该看到大众传媒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首先,现代大众传媒提供的媒介环境是虚拟不真实的。
风行全球的魔兽世界,凭借其真实感强烈的三维游戏场面,引人入胜的任务设计,唯美的背景音乐,让很多青少年为之“醉生梦死”,甚至放弃学业,抵制现实世界,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无法抽身。
其次,大众文化带来了文化的衰退。
关于大众传媒将人们娱乐至死的言论已经为很多人所知,但是直到如今,就中国范围内,大部分的大众传媒还是一味的为了迎合群众的喜好来设定自身的定位。
但是,中国民众普遍的素质加之人类本身内在的娱乐劣根性,过分地迎合带来的结果就是节目质量的退化,思想的空洞。
首先,湖南卫视的自制电视节目,
其编剧,剪辑,甚是角色设定可以说都没有亮点;其次,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如“快乐大本营”纯粹是为了搞笑而搞笑,除了何炅有时能说出一些比较知性的言辞外,其他四位主持人就是作为谐星存在。
10年风行网络的神马,给力,浮云,甚至串成了今年大本营的“神马都给力”环节;神曲之母龚琳娜甚至成为了湖南卫视元宵节晚会的押宝之作。
试想,当人们工作学习之余回到家打开电视,打开电脑,以泄洪般的气势灌入脑中的是这些信息,长此以往,我们的思维会想什么方向发展?节目质量退化只是表面,最恐怖的就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低俗化和整个社会风气的退化。
第三,有些大众传媒与社会,大众逐渐疏远。
很多人说新闻联播是一个无法沟通的神坛,社会再怎么变,它总能以不变应万变。
不管每天晚七点,有多少卫视同时转播新闻联播,其惨淡的收视率无法为其疏远群众做辩护。
或许,这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新闻联播有其特殊性和严肃性。
但是是不是随着时代的改变,新闻联播作为一种信息传达的平台,也可以有些让人喜闻乐见的革新和改变呢?第四,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三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当今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色情暴力等信息不断涌现(主要指互联网),部分青少年因为在三观定型的重要人生阶段接触到这些不好的言论,走上了歪路甚至是不归路。
这些悲剧,大众传媒是难辞其咎的。
因此,大众传媒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大众传媒带来的丰富灿烂精神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同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制度和不同文化传统都会对传媒产生影响。
我们不能回避这种作用,只能尽量减少其影响。
只有这样,大众传媒才能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一个积极健康地引导因素。
总之,大众传媒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从产生到现在,无时无刻不显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又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