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中的心理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进生转化中的心理艺术
作者:么娜
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3年第12期
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智力正常但因心理、行为、环境、教育等因素导致其学习成绩低下,无法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水平的学生。
当前我国中小学后进生的数量较之过去有所增多,这和当代中小学生多元化发展及受到一些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和学校、家庭及社会等环境的变化也是分不开的。
后进生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相比优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怀。
这些因素决定了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教育转化后进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忽略的。
一、正确的心理分析是后进生转化得以顺利实现的前提
1.恐惧心理:后进生面对成功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性能达的境界》中首次使用了“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这个心理学名词。
“约拿情结”一般指的是人们对自己可能出现的成就和成功的一种恐惧心理,作为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往往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
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约拿渴望有朝一日能得到神的差遣,但当某一天神真的给他派遣了一个光荣的使命时,他却胆怯并想着如何逃避这一任务。
经过几次犹疑和一系列的思想斗争,约拿终于下定决心并圆满完成了任务。
心理学里有个假设:“人害怕失败,同样也害怕成功。
”当幸福突然来敲门,期待幸福已久的人往往会有些不适应。
当面对机遇时,那些平常鲜有成就的人会产生恐惧、退缩甚至试图逃避的复杂心理,也许本来能做的事情,因为这种复杂的情绪最终导致不能完成。
后进生并不是都缺乏上进心,有的是由于看不到成功的曙光。
中小学的后进生普遍存在“约拿情结”,如果不加以引导,可能会使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畏惧、厌烦,甚至出现抑郁等问题,由此可能对后进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自卑心理:后进生不可小觑的心理阴影
自卑心理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缺乏正确认识和评价的心理状态。
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缺乏自信,胆量较小,做事情的时候呈现出畏首畏尾、随声附和等状态。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做过一个实验:让家长分别带三个从未去过动物园的小孩去看狮子,当他们第一次面对真正的狮子时,都被吓坏了。
第一个小孩赶紧躲到家长身后并嚷着要回家;第二个小孩也很害怕狮子,脸色苍白,而且全身发抖,但却坚持说狮子一点也不可怕;第三个小孩和前面两个表现完全不一样,瞪着狮子,还要向它吐口水。
这三个小孩到底谁在狮子面前表现出了自卑?自卑心理往往因人而异,其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
其实三个小孩都害怕狮子,都不同程度存在自卑,但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
这个心理学实验也符合后进生的心理状态。
大多数后进生因为考试的屡次失败而自尊心逐渐丧失,随着自尊心被伤害,其自信心和学习的欲望也在逐渐降低,最终产生了自卑感。
在此情况下,如果老师熟视无睹,对其放任自流,加之知识欠缺、性格软弱、气质抑郁、自学能力较低等因素相互影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他们完全丧失学习欲望。
3.正确归因:影响后进生成就动机的重要因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归因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常常会对自己所作所为及周围发生的事情进行归因,归因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人们以后的行为。
对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同样离不开正确的归因分析及其成就动机分析。
除了上述的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之外,教师还要深刻挖掘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的其他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对结果的归因可从稳定性与控制性两个维度考察,将成败的原因归纳为四个要素:能力是内部的稳定要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要素;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要素;运气则是外部的不稳定要素。
如果人们将成功归因于稳定要素如自身的能力较强或任务难度较小,则有利于其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取得更大成功;如果将成功归因于不稳定要素如工作努力或运气很好等,下次是否成功将是个未知数。
因此,归因的稳定性影响着成就动机。
鉴于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后进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将其尽量归因为稳定要素:如后进生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其他学生差,自身有很大的潜力,但需要面对的学习任务较重及父母和教师的期望较大。
其实后进生的好胜心理相比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弱,后进生同样追求积极上进。
但是他们的自卑心理和他们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影响了其好胜心理。
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好时,只能面对老师的批评甚至冷嘲热讽,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二、运用多种心理学效应打造后进生转化的心理艺术
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教师应该对后进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和归因,针对后进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强的辅导,不能简单地“诉诸武力”,否则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进一步伤害,从而阻碍其聪明才智的发挥。
合理借鉴和运用心理学效应,也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逐渐去除“刻板效应”,让“不光彩”成为历史
心理学上的“刻板效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有关某类人的固定印象。
这一效应也曾出现于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中,如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也就是所谓的后进生。
但某段时间其学习很刻苦,考试成绩也进步不少,但当成绩出来的时候,老师却认为该生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有作弊的嫌疑。
这位后进生听了老师的话,很伤心。
因为平时老师就对其有了不好的刻板印象,而当其取得成绩时仍然用原来的印象去看待他,由此产生了偏见,不仅伤害了后进生,也损害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众所周知,人的成长没有一帆风顺的,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逆境,后进生面对的逆境就是一段“不光彩的历史”。
老师在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时一定要淡化这段历史,擦去刻板印象,从长远发展角度去看待他们的进步。
此外,老师要在去除刻板印象的基础上更加尊重后进生。
老师只有尊重后进生、赏识后进生,帮助其恢复自信心,从而在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的基础上与后进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逐步帮他们去除自卑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后进生的成就动机,从而使其内在的好胜心理、进取精神得以充分释放,最终促使其实现由后进生向优生的华丽转身。
2.优化后进生的学习环境,形成“链状效应”
心理学上的“链状效应”指的是人们在成长中所受到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这种影响有“近墨者黑”的,当然也有“近墨者赤”的,而且这种心理学效应更多存在于中小学的低年级学生中。
“链状效应”的作用发挥也是多方面的,除了表现在学生之间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之外,也表现在学生之间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为了促进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教师要积极利用链状效应,优化后进生学习环境,让优秀学生与后进生实现个性、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取长补短。
老师还要积极挖掘后进生的自身潜力,通过多方面的培育,鼓励、激发后进生内在的优势,从而通过后进生自我努力来提高成绩。
在促进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老师要强化责任感,要综合运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工具去观察后进生的优点,多给予一些鼓励和肯定,让后进生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3.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形成“同体效应”
所谓“同体效应”又称为自己人效应,这一效应描述的是这样的情境:要让对方接受你的态度和观点,必须要与对方保持“同体”关系,将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
在后进生教育中,教师要学会把后进生当作自己人,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这样,后进生就会对“自己人”的话更信赖,更易于接受教师的教导。
合理运用“同体效应”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
老师要充分发挥“聊天”的作用,让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建立互信,要深入分析后进生的心理状态及内心的需求,并帮助他们重塑自信,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激励他们的成就动机。
当然在这中间,离不开老师爱心的滋润。
总之,只有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情感沟通,才能使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4.后进生转化教育过程始终贯穿激励原则,形成“南风效应”
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打赌,看谁能脱掉路人身上的大衣。
北风劲大猛吹,但越刮反而使路人越紧裹大衣;南风徐徐吹来,路人都主动地脱掉了大衣。
这种主动顺应人的内在需求,通过启发实现自我反省,使人的被动行为变为自觉自愿的心理学效应被称为“南风效应”。
在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特点,采取符合其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
要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和自信心,要对这些学生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相信他们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除了在情感上尊重他们、关心和爱护他们之外,还要在情感和行为上激励他们。
众所周知,正确运用精神奖赏可以激励人们对更高层次目标的追求,因此在后进生教育转化中也应该贯穿激励原则,克服因“约拿情结”产生的成就动机不足,有效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让这些学生产生新的希望。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就是通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朝着预期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当前随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个性与潜能认识的提高,激励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一般而言激励包括情感激励和行为激励,首先要进行情感激励,教师要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帮助后进生,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精神。
其次,行为激励主要是通过教师或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行为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后进
生。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后进生的作品和作业、颁发特定的证书奖励他们学业成绩的提高,鼓励其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绍康.浅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 李长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转化[J].文教资料,2010(20).
[3] 李志红,胡庆,陈风云.做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尝试[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4).
[4] 夏传芳.师爱、信任、疏导——浅谈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陕西教育,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