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从

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

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

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

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

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

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

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

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

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

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

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

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

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

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

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

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

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

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

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

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

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

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

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

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

文化的制度因素。

(二)模式变项P173

1.模式变项是用来说明行动者的行为取向特征,又称

一定情景下人们的角色选择的类型,用对立的“二分

法”表示:感情中立性—情感性,自我取向—集体取

向,普遍主义—特殊主义,成就性—先赋性,专一性

—分散性。

2.模式变项首先说明不同的社会关系或角色特征,还

可以说明各种社会制度、群体与组织之间的相似和差

异,可以用来说明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

3.模式变项的不同组合级反映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反映不同的社会结构。 (三)AGIL 功能分析模型 1. AGIL 强调系统的“必要条件”。 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P176 :行为有机体系统——适应功能(Adaptation) 人格系统——目标获取功能(Goal Attainment)社会系统——整合功能(Integration )文化系统——模式维持功能(Latency) (四)社会学中层理论观P182 1.中层理论特点:①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②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如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都属中层理论;③中层理论可以融入到所谓的社会学理论系统中,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④中层理论区分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⑤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⑥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3.根据默顿的中层理论观点,社会学理论第一步就是先要建立具体化的理论,接下来才可以建立综合性的概念体系。 (五)功能分析范式P184 1.范式:指一套严格的分析的研究程序。范式的作用主要是明确清楚的假设、概念以及命题,提供简练、准确的规范化语言。 2.默顿指出以往功能主义的三个错误假定:第一是社会的“功能一体性”假定,第二是“普遍功能主义”假定,第三是“不可或缺性”假定。 3.默顿功能范式:指出功能分析的步骤:①首先要明确所研究的社会或文化事项,②然后分析这些事项存在于其中的结构关系,③最后说明事项所履行的功能。由此默顿总结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求明确区分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二是功能与结构密切相关。“结构影响功能,功能影响结构”。

4.十一个澄清的问题1.功能归属事项2.主观意向概念3.客观结果概念4.功能指向单位的概念

5.功能需要的概念

6.功能实现的机制概念

7.功能选择的概念

8.结构脉络的概念

9.动态与变迁的概念10.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11.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蕴涵问题。 (六)结构分析范式P186 1.他在结构分析的基本出发点,是强调社会结构或制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 默顿结构分析范式,即结构分析的14条规定:1.社会结构 三.社会冲突论 (一)以权威关系为基础的阶级冲突理论P201 1.社会冲突的根源。其根源是特定的社会结构,这种特定的社会结构就是阶级结构,这种阶级结构是根据统治与服从之间的权威关系来划分的。现代社会围绕“权力”和“权威”而形成了两个阶级:一方是占有很多权力和权威的阶级,一方是被迫服从权力和权威的阶级。(权力:不顾反对而把某人意志强加于他人的能力。权威:期待他人屈从的合法化权力。) 2.社会冲突的形成。 “准群体”是没有阶级意识的

集合体,而不是组织起来的团体。显群体是组织起来的,具有明确利益要求和奋斗目标的群体,如党派,工会等。

3.“准群体”转化为“显群体”的条件:(1)具备基本的技术保证,包括领导者、物质设置、纲领和意识形态;(2)政治上必须有一定的政治自由,法律上必须允许结社联盟;(3准群体内部之间有沟通的可能程序与正式程序)。

3.达伦多夫认为一旦社会冲突形成了,只能通过制度化来调解冲突。

4,社会冲突的程度:

(1)影响社会冲突强度因素:①社团的重叠程度②权威关系与其他报酬分配的相关度;③社会流动性程度。

(2)影响社会冲突烈度因素:①社会经济剥夺情况;② 冲突的调节:即冲突的控制方式。

5.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冲突的结果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特别是权威结构的变迁。

三种变迁类型:革命变迁:所有统治人员的更换;改革变迁:部分统治人员的更换;最低层次的变迁:把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结合到统治阶级的政策中 6.度量社会变迁的尺度:

根本性:社会变迁的程度,关联阶级斗争的强度 突发性:社会变迁的速度,关联阶级斗争的烈度 (三)社会冲突的类型分析P210 1.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性冲突:

现实性冲突: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作为手段的冲突,冲突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非现实性冲突:至少冲突中一方为“释放紧张状态的需要”而发起的冲突,冲突本身就是目的,没有任何结果可言。

注:两种冲突的区别不是纯粹的,两种性质的冲突往往是交叉着、混合着。

2.紧密关系中的冲突:在初级关系中,冲突不易爆发,但是并不等于没有矛盾,如果不注意地对感情的释放,让敌对情绪积累起来,一旦冲突爆发,就可能非常激烈,当参与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是一种片面的关系时,冲突并不一定带有攻击性和敌对性。

3.内群冲突与外群冲突:内群冲突: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外群冲突:发生在群体之间的冲突

4.意识形态下的冲突:实际上是指作为集体的代表参与的、以集体的目标为动机的那些冲突,科塞认为,以集体的目标为动机的冲突要比以个人目标为动机的冲突“更激进、更冷酷无情”。 (四)社会冲突的功能P213

1.群体内冲突的功能:冲突不涉及(涉及)群体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念是积极(消极)功能。

2.外群体冲突的功能:对群体内部状态的影响:外群体冲突有利于群体内部的整合。但缺乏内部团结的群体面临外部冲突可能会瓦解。

对社会融合及扩展的影响:外群体冲突可以把其他方面毫无联系或对立的个人 或群体相互联系起来,并把他们带入一个公共的活动领域。

3.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

4.社会冲突与社会变迁:说明现实性冲突是社会变迁的促进因素,现实性冲突所造成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系统是有益的,科塞甚至认为暴力冲突对社会变迁也有积极功能。

四.社会交换理论P216

(一)霍曼斯德行为主义交换论基本命题P224 1.成功命题:如果一个人曾经成功地获得一种报酬或避免一种惩罚,他就倾向于重复这种行动。 2.刺激命题:如果现在产生刺激的行动情景与曾经取得成功的行动情景相似,就会重复以往行动。他强调一个人在若干行动中,总是选择曾给他带来报酬的行动。

3.价值命题:强调以个人在若干能带来报酬或逃避惩罚的行动结果中,总是选择价值最大的行动。

4.剥夺—满足命题:如果一个人在近期内获得某类报酬的次数越多,获得此类报酬的时间间隔越短,该报酬对他来说,价值就会下降,从中获得的满足感也不会高。即剥夺越小,价值越小,满足感越小;剥夺越大,价值越大,满足感越大。

5.攻击—赞同命题:是关于人类行动中的情感因素。积极的情感会导致赞同性行动,消极情感会导致攻击性行动。

6.理性命题:既是对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的概括,又是对他们的限定。人是一个会合理盘算的功利主义者,在行动前除了要考虑行动结果的价值,还要考虑有没有可能得到。如果报酬的价值很高,但可能性很小,那么行动者采取这一行动的可能性不会大。即行动=价值(可能性)。

7.成功命题是其理论的最基本的公理,他指出人们的行动总是追求报酬、逃避惩罚;刺激命题指出行动受到经验和情境的制约;价值命题指出人在进行行动选择时是由价值判断参与的;剥夺—满足命题限定了价值的时效性;攻击—赞同命题揭示了人类行动的感情色彩,行动受自我公正感的支配;理性命题在指出行动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行动的可能性问题。 (三)布劳的理论特征P236 1.理论特征(与霍曼斯的区别):反对霍曼斯的心理还原立场; 通过分析支配着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社会过程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结构,力图揭示社会结构中的内在矛盾、对抗和重组过程,从而把社会变迁的分析引入社会交换理论。

2.布劳虽然看到了社会生活中利益冲突和不公平的存在,但它不可能发现产生他们的真正原因和消除他们的有效途径。

3.布劳把权力和压迫看作是社会的现象,他超越了传统的静态功能理论的局限性;布劳的分析不仅仅是微观的,也不仅仅是宏观的,他既关心微观的社会,也关心宏观的社会。他力图证明怎样才能把某些基本的原则基应用于微观,也应用于宏观。 五.符号互动论P2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