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生命周期和质量回顾
GMP培训课件 再验证与回顾性验证
![GMP培训课件 再验证与回顾性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70572c0c33687e21af45a961.png)
5 缩略语 6 法规和指南
7 参考文件 8 系统描述 9 文件管理规范
32/60
序号
10 再验证策略
名称
11 测试项目列表
12 测试程序 13 偏差控制
14 变更管理 15 再验证总结
16 附件 17 支持性附录清单 18
Part 3
33/60
变更性验证
目的
变更性再验证
变更津件的发生如影响以前确认过的设施、系统、设备和工艺的验证 状态则需做再 验证,例如设备新的或变更的应用,功能改变,设备控 制方法改变,关键部件变更, 重大变更或固定设备的重大移位(一个 重大移位通常包括和公用系统的断开和重新 连接,例如水或蒸汽等, 一般不包括可移动设备)或验证组认为需要重新进行验证 的。
38/60
差距分析
验证负责人应将计划利旧/变更的设备的材质、运行或性能参数等与 R/S逐一核对,确认该设备是否满足新用途的要求,如果满足则利 旧 该设备,若不满足则对设备逬行相应的改造或是购买新的设备。
39/60
40/60
原DQ方案是否存在?如果是的话,是否能充分支持 利
旧/变更?
原IQ方案是否存在?如果是的话,是否能充分支持 利
HVAC (直接影响系统)
层流罩(直接影响系统) 传递窗(直接影响系统) 无菌工艺验证
14/60
再蜒计划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半年
-非强制性的设施、系统、设备再验证将根据设施、系统、设备再验证评估来 进行确定: /直接影响系统的设施、系统和设备,需要至少每一年(自首次确认日期起计算) 逬行一次 评估。由验证负责人发起,用户或系统所有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 结果决定是否需 要再验证。 /生产工艺,需要至少每两年(自首次验证日期起计算)进行一次评估。由验证负 责人发起, 用户或系统所有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再验证
产品质量回顾的工作流程
![产品质量回顾的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c15271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2.png)
产品质量回顾的工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产品质量回顾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分析产品质量数据,评估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能力,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浅谈兽药原料药生产企业GMP实施与认证
![浅谈兽药原料药生产企业GMP实施与认证](https://img.taocdn.com/s3/m/33d45dc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9.png)
浅谈兽药原料药生产企业GMP实施与认证摘要:新版《兽药GMP验收评定标准》已于2020年6月1日正式实施。
随后,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第293号公告,要求所有兽药生产企业均应在2022年6月22日前达到新版兽药GMP要求。
未达到新版兽药GMP要求的兽药生产企业(生产车间),其兽药生产许可证和兽药GMP 证书有效期最长不超过2022年5月31日。
自2020年6月1日起,新建兽药生产企业以及兽药生产生产企业改扩建或迁址重建车间,均应符合新版兽药GMP 要求。
兽药原料药生产企业实施GMP,并通过国内外GMP认证,不仅是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硬性要求,更是企业产品管理和销售的敲门砖。
不仅提高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兽药原料药生产企业的GMP认证工作是一项严谨、复杂的整体考察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涉及厂房设施设计、规划、机构、人员、设备、培训、管理、文件、验证等诸多方面,精细入微,管理需面面俱到,技术含量高,具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兽药;原料药;生产企业;GMP;实施新版兽药GMP的发布实施,对行业影响很大,明显提高了对生产企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
新版兽药GMP参照药品GMP修订,对厂房设计、生产设施设备、净化系统、环境要求、人员素质等的要求明显提高。
生产企业除了要对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还要对人员的培训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加大力度。
2 提高了对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
新版兽药GMP不仅对各项具体要求进行细化,还更加具体的对人员资质、产品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的严格规定。
要求企业内部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严控生产管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兽药原料药生产企业依法实施《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兽药GMP),不仅是企业自身职责所在,也是相应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促使兽药生产企业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上市的兽药质量均符合标准要求,是我国兽药发展的技术保障,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基本因素。
新版GMP《确认与验证》附录解读与探讨(下)
![新版GMP《确认与验证》附录解读与探讨(下)](https://img.taocdn.com/s3/m/d177ae3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2.png)
新版GMP《确认与验证》附录解读与探讨(下)展开全文PART13第二十一条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进行首次工艺验证应当涵盖该产品的所有规格。
企业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用简略的方式进行后续的工艺验证,如选取有代表性的产品规格或包装规格、最差工艺条件进行验证,或适当减少验证批次。
解读和探讨所有规格,是否包括所有不同中间产品的规格?还是仅是制剂阶段?举例来说,生物制品的中间品、原液、半成品、中间品都有暂存的规格,这些规格在工艺验证中是如何体现的?这些规格是否可以随意更改?建议也应关注中间产品的规格以及中间产品与制剂的对应关系。
风险评估主要依据见如下表格:图2PART14第二十二条工艺验证批的批量应当与预定的商业批的批量一致。
第二十三条工艺验证前至少应当完成以下工作:(一)厂房、设施、设备经过确认并符合要求,分析方法经过验证或确认。
(二)日常生产操作人员应当参与工艺验证批次生产,并经过适当的培训。
(三)用于工艺验证批次生产的关键物料应当由批准的供应商提供,否则需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
解读和探讨验证批与预定的商业批的批量一致,跟附加值没有关系。
问题就来了,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做完工艺验证允不允许上市?如果不允许上市,商业批的产品报废,对企业造成较大损失,如何平衡?第二十三条指出了验证至少包含的内容,体现了PV的逻辑顺序。
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与PV的联系,是重要的关注点之一:覆盖全(原材料的检验方法,中间品检验方法是否涵盖);内容广(是否包括所有的检验项目,是否参考了药典或其他指南要求);逻辑通(方法确认与验证与其他验证以及各种放行管理的逻辑顺序应正确);数据真(有电子数据用电子数据,没有可以用打印数据,最差的选择是手工记录)。
重点关注全部使用手工记录完成的分析方法验证,其他的重点关注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与管理。
制药企业整体的验证项目或整体规划,实验室应该作为药厂规划的第一步,然后是公共设施和辅助设施,最后才是规划车间。
欧盟GMP附录15:确认与验证(修订版英文+中文)
![欧盟GMP附录15:确认与验证(修订版英文+中文)](https://img.taocdn.com/s3/m/5e00784cf524ccbff0218407.png)
1.2.Qual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activities should only be performed by suitably trained personnel who follow approved procedures.
iv.Change control and deviation management for qual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iv.确认与验证活动的变更控制和偏差管理。
v. Guidance on developing acceptance criteria;
v.开发可接受标准的指南。
1.4.应当在验证主计划(VMP)或其等同文件中,清晰地界定和记录现场确认与验证程序的关键性要素。
1.5. The VMP or equivalent document should define the qualification/validation system and include or reference information on at least the following:
Pharmaceuticals and cosmetics
Brussels,30 March 2015
EudraLex
欧盟药品管理法
Volume 4
EU Guidelines for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for Human and 险管理的方法应作为质量风险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贯穿于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应基于对设施、设备、公用系统和工艺的论证和书面风险评估决定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回顾性验证不再被认为是可接受的方式。如果方法经过论证,并且获取数据的整个过程中有足够的保证性控制措施,也可以使用从生产商自身程序以外获得的用于支持确认和/或验证研究的数据。
验证主计划
![验证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ae9d4e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6.png)
验证主计划一、项目介绍1.1公司企业简介这里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简单介绍,如:名称、地址、占地面积、生产车间数量、公用系统情况等。
描述企业的验证方针如:1)确定需要进⾏的确认或验证⼯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2)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根据⻛险评估的结果确认。
(采⽤最差状况⽅法来确定验证)。
3)确认与验证应当贯穿于产品⽣命周期的全过程。
4)⼚房、设施、设备或⼯艺的的重要变更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时,应进⾏确认和验证。
包括:①所有新的关键⽅法、规程、⼯艺及关键系统、设备在投⼊使⽤前应经验证。
②所有的变更当影响产品质量时,应经过验证。
③当质量回顾、偏差或其它事件表明验证状态发⽣漂移时应进⾏再验证。
④关键⼯艺参数和关键⼯艺步骤应进⾏验证。
⑤检验⽅法发⽣变化时应进⾏验证。
本验证总计划(VMP)描述了企业应该进行的验证和确认活动的验证组织机构、验证方针、验证内容及其计划安排。
以确保公司的各项验证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满足GMP对于验证的要求。
概括地阐述验证目的、原则、方针、项目、计划、方法和可接受标准等。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简单描述公司的验证的组织机构的组成,及各部门和关键人员职责如:人员职责质量负责人确保为相关部门的验证工作提供足够的资源,以达到VMP中规定的验证目标,并符合GMP要求。
带领验证委员会,按照本验证总计划与各项次级验证计划,领导和组织本公司的全部验证活动的发动和实施。
质量保证计划3篇
![质量保证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7183e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9.png)
质量保证计划第一篇:质量保证计划概述质量保证计划,是指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确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活动,确保项目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质量要求、顾客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文件。
质量保证计划包括了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开展质量保证活动和记录质量管理结果三大方面。
1.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在项目发起阶段,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确定质量保证计划和质量控制计划。
质量管理计划是指对项目质量要求及质量管理相关方案的汇总和说明。
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项目性质和行业标准:确定项目性质和行业标准,分析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2)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明确项目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为实施质量保证活动提供依据。
(3)质量保证活动:确定质量保证活动和作业说明书,以确保工作的质量。
(4)标准文件:准备标准文件,包括咨询、订单确认、询价、收条等。
2.开展质量保证活动执行质量保证计划中指定的活动,确保质量管理计划实施,包括:(1)质量管理审核:确定所需的内部审核和第三方审核计划,确保组织过程符合企业要求和目标。
(2)标准文件的执行:根据质量管理计划、标准文件、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正确执行质量程序。
(3)监督和检查:对标准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查明标准文件的执行问题,评估其影响程度。
(4)记录管理:按质量管理计划和标准文件要求,记录质量问题和处理结果。
3.记录质量管理结果记录质量管理结果并汇总分析结果。
(1)数据统计分析:对质量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过程改进:根据记录分析结果,对质量管理计划和执行标准进行改进;更新标准文件和管理制度。
(3)质量回顾:定期进行质量回顾,评估业务的质量问题,制定质量改进目标,优化业务流程。
以上是关于质量保证计划的概述,包括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开展质量保证活动和记录质量管理结果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保证项目质量和满足顾客要求。
第二篇: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是在项目启动阶段制定和确定的,确保项目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质量要求、顾客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新版GMP附录-11-确认与验证
![新版GMP附录-11-确认与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c9253b2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2.png)
新版GMP附录-11-确认与验证附录:11确认与验证第一章范围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确认与验证活动。
第二章原则第二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认。
确认与验证应当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第三章验证总计划第三条所有的确认与验证活动都应当事先计划。
确认与验证的关键要素都应在验证总计划或同类文件中详细说明。
第四条验证总计划应当至少包含以下信息:(一)确认与验证的基本原则;(二)确认与验证活动的组织机构及职责;(三)待确认或验证项目的概述;(四)确认或验证方案、报告的基本要求;(五)总体计划和日程安排;(六)在确认与验证中偏差处理和变更控制的管理;(七)保持持续验证状态的策略,包括必要的再确认和再验证;(八)所引用的文件、文献。
第五条对于大型和复杂的项目,可制订单独的项目验证总计划。
第四章文件第六条确认与验证方案应当经过审核和批准。
确认与验证方案应当详述关键要素和可接受标准。
第七条供应商或第三方提供验证服务的,企业应当对其提供的确认与验证的方案、数据或报告的适用性和符合性进行审核、批准。
第八条确认或验证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汇总分析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撰写确认或验证报告。
企业应当在报告中对确认与验证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彻底调查,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变更已批准的确认与验证方案,应当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确认或验证报告应当经过书面审核、批准。
第九条当确认或验证分阶段进行时,只有当上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报告得到批准,或者确认或验证活动符合预定目标并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活动。
上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活动中不能满足某项预先设定标准或偏差处理未完成,经评估对下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活动无重大影响,企业可对上一阶段的确认或验证活动进行有条件的批准。
第十条当验证结果不符合预先设定的可接受标准时,应当进行记录并分析原因。
欧盟和FDAGMP的区别
![欧盟和FDAGMP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b5ab99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0.png)
欧盟和FDAGMP的区别欧盟和FDA GMP的区别尽管EU与FDA的GMP指南非常相似,但仍有一些地方是不同的,如年度回顾、QP制度、确认与验证、供应商审计、交叉污染风险评估、辅料要求等。
如下:EU与FDA GMP指南的不同QP制度在EU,必须由指定的QP对每批(商业化或临床试验用)药品的GMP符合性进行认证。
QP的职责定义于EU-GMP指南附录16中。
如果商业化药品或IMP是在美国生产或包装,然后进口至EU,则需要在EU进行额外的检验。
此外还需要进行供应商确认,包括有依据相应的EU-GMP指南进行的首次以及之后的定期合规审计。
这些审计要由QP或其代表执行。
由药监机构执行的检查并不能取代审计的要求。
因此即使是在互认协议(MRA)全面实施之后,美国公司仍需要面对EU 的审计。
在美国,质量部门负责根据CFR第211.192部分进行生产记录审核,并确保委托生产商符合GMP 要求(211.22a)。
确认与验证FDA工艺验证指南与修订后的EU GMP指南附录15(确认与验证)现在是越来越接近了。
与FDA 指南更为接近也是修订EU-GMP指南附录15的理由之一。
有一个差异是附录15还要求在验证方案中列出非关键属性和参数。
FDA的工艺验证指南只要求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标准。
在验证批数方面也有区别。
附录15指出最少批次为3批,而FDA工艺验证指南则并未提及批次要求。
对于FDA,在工艺验证方法上也有差异。
在附录15中提到了3种验证方法(传统方法、持续工艺确认和混合方法),而FDA工艺验证指南则未作出区别。
另外,对统计的要求也有区别。
在FDA工艺验证指南中对此有着更多的强调。
FDA甚至建议有统计学家创建数据收集计划,并就使用何种统计方法提供咨询。
FDA中关于工艺验证生命周期第3阶段取样方面也有差异(持续工艺确认),要求取样更多---至少直到有足够的数据用于评估波动性,而在附录15的持续工艺确认中则没有要求增加样品数量。
持续工艺确认 执行策略及实施应用
![持续工艺确认 执行策略及实施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3576e6c850ad02df804145.png)
持续工艺确认执行策略及实施应用本文研究国内GMP 及附录和PDA TR60 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实施应用情况,就如何进行持续工艺确认提出了一系列执行策略,其中包括:CQA 和CPP 的评估,以CQA 评估相关工序工艺趋势的方法和应用,并讨论了持续工艺确认与年度质量回顾相应部分的区别问题。
1 引言1.1 2010 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附录《确认与验证》第27 条:持续工艺确认(CPV):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应当进行持续工艺确认,对商业化生产的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趋势分析,以确保工艺和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1]。
1.2 美国注射剂协会(PDA)第60 号技术报告《工艺验证:生命周期方法》[2] 中提到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见图1。
图1 工艺验证生命周期三阶段示意图1.3 持续工艺确认目的:确保工艺成功验证后,在日常商业生产过程中,保持工艺的验证(受控)状态。
不是所有的变化来源,都能在阶段1(工艺设计)和阶段2(工艺性能确认)中预计和确定。
持续工艺的监控能帮助发现不可预期的事件或趋势,提示可能的工艺控制问题和/ 或工艺改进的机会。
2 逻辑原理原理1(逻辑基础):工艺过程的稳定、受控包含输入稳定和输出稳定两方面。
输入稳定是输出稳定的前提,只有输入与输出均稳定,才能证明整个过程是稳定的。
输入包括变量“可控因子”与“非可控因子”,输出为“响应变量(CQA)”及其他异常输出。
逻辑原理见图2。
图2 工艺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原理2 :可增减的评估策略,评估工艺需考虑多方面因子,当认为参考不足够时,则需考虑增加更多的因子。
原理3 :评估的前提是建立标准,通过与标准对比来证明没有明显变坏的趋势(或对比前后两个阶段来证明稳定)。
此处注意:当发现有任何输入因子变化时,可认为是具有潜在导致输出CQA不稳定的可能。
3 持续工艺确认主要涉及内容3.1 工艺输出:响应变量(CQA)关键质量属性(CQA):指某种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的性质,应当有适当限度、范围或分布,以保证预期的产品质量。
2010版GMP变更内容
![2010版GMP变更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b46bdd0240c844769eaee22.png)
、2010版GMP变更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1.增加了药品质量体系的概念,强调药品质量应从药品研发,技术转移,药品制造以及到临床使用全过程的管理理念。
强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质量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的指导思想;2.增加了药品质量体系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控制目标,作为本规范各项规定的基础;3.增加了企业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诚信要求作为本规范执行的基础。
第二章:质量管理1.增加建立企业质量目标的要求,并且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配备足够的人员,设施设备等2.增加必须建立质量保证系统及完整文件体系的规定;质量控制的相关规定(取样,检验,复核,设施,设备仪器,人员等)。
3.明确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都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4.委托检验的备案规定5.提出质量管理风险的理念,以及应用第三章:机构与人员1.明确关键人员的控制范围,资质,增设“企业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的名称;2.增设企业负责人的作用和工作职责条款要求3.提高生产管理负责人与质量管理负责人的资质条件,细化工作职责,明确质量责任。
第四章:厂房与设施1.增加厂房与设施的总的设计原则:最大限度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发生2.根据不同区域需求规定基本要求3.关键的洁净设施的设计原则的变化洁净等级采用ISO14644标准,ABCD级;不同级别压差10pa,非无菌D级,扑尘系统第五章:设备1.对设备管理所涉及的设计、安装、使用、维护与维修,清洁等环节的控制点进行了细化和具体规定;(如改造后,重大维修后的设备应进行再确认)2.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设备管理系统;3.依照ISO12001有关计量管理的原则,增加对计量校验的管理内容,规范了计量管理的专业术语4.根据制药用水的特殊性,从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监测等环节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如警戒限度,纠偏限度)第六章:物料与产品1.管理范围扩大,由原来的原辅料、包装材料管理扩大至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特殊管理的物料和产品等;2.细化物料接收,称量、取样、发放等关键物料控制环节的管理要求;3.增加物料管理的基础管理相关要求,如规定物料标示内容的具体要求;第七章:确认与验证1.提出验证的目的,明确验证范围和程度的确定原则,提出验证状态维护的理念(预防性保养,校验,变更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年度回顾,再验证等);2.验证生命周期的划分(验证的五个阶段: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工艺验证);3.验证的时机规定,(如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工艺前,变更时)4.对验证结果的控制进行规定;(强调工艺验证报告与工艺及SOP的一致性)第八章:文件管理1.将记录管理纳入到文件管理的有关文件管理范畴中;2.防止旧版误用,定期审核的规定3.从原批生产记录管理扩展到所有相关生产质量管理所涉及的记录管理,增加记录的保存,电子记录管理等相关要求;4.对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批记录等的编制要求及内容进行了细化规定;第九章:生产管理增加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生产操作,包装操作等的具体要求;第十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1.对质量控制的相关规定进行细化完善2.对供应商审计,投诉处理等的内容细化完善3.对实验室管理增加机构,检验人员的资质,文件等要求;细化实验室的关键环节的具体规范如取样,检验,oos,标准品与对照品,培养基,试剂,试液,检定菌的管理等;3.根据质量受权人制度,细化物料与产品放行的控制要求4.强化稳定性考察要求,持续性的考察5.详细质量保证体系的要素,如变更控制,偏差处理,纠正与预防措施,产品质量回顾分析,供应商审计,客户投诉等;第十一章: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规范委托检验与委托生产的管理,双方责任,技术事项等;第十二章:产品发运与召回1.将原药品的销售管理要求改变为药品发运的管理2.规范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召回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控制要点3.合箱操作(仅限两个批号,且只能在药品发运时,包装过程不允许合箱),避免人为混批和差错第十三章:自检1.明确质量管理部门组织GMP自检的责任;2.强调自检结果的后续控制,需提出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性措施;3.明确需按自检计划进行实施;4.提出自检人员检查的客观独立性要求5.明确自检报告的内容;明确自检情况需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报告。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计算机化系统和确认与验证两个附录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计算机化系统和确认与验证两个附录](https://img.taocdn.com/s3/m/1c1e1799ff00bed5b8f31d4d.png)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计算机化系统和确认与验证两个附录的公告(2015年第54号)2015年05月26日发布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三百一十条规定,现发布《计算机化系统》和《确认与验证》两个附录,作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配套文件,自2015年12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1.计算机化系统2.确认与验证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5年5月26日附件2确认与验证第一章范围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确认与验证活动。
第二章原则第二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认。
确认与验证应当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第三章验证总计划第三条所有的确认与验证活动都应当事先计划。
确认与验证的关键要素都应在验证总计划或同类文件中详细说明。
第四条验证总计划应当至少包含以下信息:(一)确认与验证的基本原则;(二)确认与验证活动的组织机构及职责;(三)待确认或验证项目的概述;(四)确认或验证方案、报告的基本要求;(五)总体计划和日程安排;(六)在确认与验证中偏差处理和变更控制的管理;(七)保持持续验证状态的策略,包括必要的再确认和再验证;(八)所引用的文件、文献。
第五条对于大型和复杂的项目,可制订单独的项目验证总计划。
第四章文件第六条确认与验证方案应当经过审核和批准。
确认与验证方案应当详述关键要素和可接受标准。
第七条供应商或第三方提供验证服务的,企业应当对其提供的确认与验证的方案、数据或报告的适用性和符合性进行审核、批准。
第八条确认或验证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汇总分析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撰写确认或验证报告。
企业应当在报告中对确认与验证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彻底调查,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变更已批准的确认与验证方案,应当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确认与验证检查要点指南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确认与验证检查要点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dbf1381ce2f0066f4332213.png)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确认与验证检查要点指南一、概述确认与验证是GMP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认是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验证是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验证和确认本质上是相同的概念,确认通常用于厂房、设施、设备,而验证则用于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
在此意义上,确认是验证的一部分。
企业应建立和维护验证总计划,明确验证职责,确定技术要求,以保证验证方法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企业应根据药品生产的工艺要求、复杂性、技术实现性等因素选择系统、合理的确认和验证方法对设施、设备、工艺、清洁和灭菌方法、检验方法、计算机化系统实施确认与验证,并应保存验证的相关文件。
通过产品/系统回顾、生产过程控制、变更控制、再验证管理等方式界定工艺和设备,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验证相关章节相比的主要变化有:(1)提出验证的目的,明确验证范围和程度的确定原则,提出验证状态维护的理念。
(2)按照验证生命周期的划分,规定验证的内容包括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工艺验证等五个阶段。
(3)对验证的时机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
(4)对验证结果的控制进行了规定。
二、检查要点第一百三十八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企业应在验证文件中规定了应确认和验证的范围。
—提出验证的目的是证明有关操作的关健要素能得到有效控制。
—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检查时需注意:—企业是否采用风险评估的各种工具、方法如: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工艺流程图、关健性分析、危害性分析等对工艺范围或系统运行中的关健控制要素进行风险高低的评估,并根据风险高低来确定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
—以下情况应进行确认和验证:(1)采用新的工艺、设备、公用设施和系统、生产工艺以及规程;(2)间隔一定周期;(3)发生主要变更时。
EU GMP 附录15:确认与验证-中文
![EU GMP 附录15:确认与验证-中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52fd8a4afe04a1b071de81.png)
原则本附录描述了确认和验证的原则,适用于药品生产的设施、设备、公用系统和工艺;也可作为在欧盟药品法规第四卷第2部分的未提到的有附加要求的活性物质的可选性补充指南。
它是GMP的要求,要求生产商通过贯穿于药品和工艺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确认和验证,控制其生产操作的关键环节。
需要正式记录任何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设施、设备、公用系统和工艺的计划性变更,需要评估对于验证状态或控制策略的影响。
用于药品生产的计算机化系统应按照附录11的要求进行验证。
相关概念和指南要求参见 ICH Q8, Q9, Q10 和 Q11 。
通则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应该贯穿于药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作为质量风险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确认和验证的范围和程度需要基于对设施、设备、公用系统和工艺的合理的文件化的风险评估来确定。
回顾性验证不再被认为是一个可接受的方法。
那些用来支持确认和或验证研究的从生产商的外部资源获得的数据,都可以被使用,但需提供证明这个方法合理性的说明,并且在采集这些数据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控制保证。
1、确认与验证的组织和计划1.1 所有的确认与验证活动应该进行计划,而且需要考虑设施、设备、公用系统、工艺和产品的生命周期。
1.2 确认与验证活动应该只能由合适的经过培训的人员按照被批准的程序进行。
1.3 尽管对于质量管理或者质量保证功能来说没有必要性,但是确认/验证人员仍应该按照药品质量系统的要求的进行汇报。
而且应该对整个验证的生命周期有适当的质量监督。
1.4 应该在验证主计划(VMP)或者等效文件中明确定义并记录工厂确认与验证项目的关键要素。
1.5 VMP 或等效文件应该对确认/验证系统定义,同时至少包括或引用以下信息:i、确认与验证方针;ii、组织机构,包括确认与验证活动的工作和职责;iii、现场的设施、设备、系统、工艺,以及确认与验证的状态;iv、确认与验证的变更控制和偏差管理;v、制定可接受标准的指南;vi、参考的现有文件;vii、确认与验证策略,包括适当的再确认。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课件(PPT 52页)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课件(PPT 52页)](https://img.taocdn.com/s3/m/db9015e9fe4733687f21aa33.png)
海吉公司、海祥公 司及其公用系统
每年1月
海如公司、海意公 司(含南厂区)及
其公用系统
每年7月
工作程序
回顾产品生产日期 The production date of
reviewed products
前年12月26日 ~去年12月25日
去年06月26日 ~今年06月25日
完成时间 Completion time
减少未来质量事故的发生 有利于管理层更好地掌握产品的质量现状
-3/51-
法规要求
1978
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管理 局(FDA)在1978年9 月颁布的cGMP法规 21 CFR 211.180(e)规定: 每个公司应该建立产品 质量标准的评估程序, 基于一个年度,对 cGMP所要求的记录进 行回顾。
-6/51-
2010版GMP
法规要求
第十章 第八节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第267条:应当对回顾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估,并有是否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
措施或进行再验证的评估意见。应有文件和记录说明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理 由。应及时、有效地完成经批准的整改计划。应有检查、回顾这类措施的管理 规程,自检过程中,应检查管理规程的有效性。当有合理的科学依据时,可按 产品的剂型分类进行质量回顾,如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和无菌制剂等。
-4/51-
2010版GMP
法规要求
第十章 第八节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第266条:应当按照操作规程,每年对所有生产的药品按品种进行产品质量
回顾分析,以确认工艺稳定可靠,以及原辅料、成品现行质量标准的适用性, 及时发现不良趋势,确定产品及工艺改进的方向。应当考虑以往回顾分析的 历史数据,还应当对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有效性进行自检。
质量量度要求-行业指南
![质量量度要求-行业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fae428f4afe04a1b171de43.png)
质量量度要求 行业指南 12015/07/27本指南草案定稿时,将体现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这一主题上的最新见解。
本指南不为任何人创造或赋予任何权利,不起束缚FDA或公众的作用。
如果替代方法能够满足适用法律、法规的要求,您可以使用替代方法。
如果您希望讨论一种替代性方法,请与标题页列出的负责本指南的FDA工作人员联系。
目录∙I. 介绍∙II. 背景o A. 药品质量监管监督的现代化和批准后改进的促进o B. FDA将质量量度用于基于风险的检查计划和预测药品短缺∙III. 法律效力o A. 与工艺验证生命周期和药品质量体系(PQS)评估有关的记录o B. 有权检查记录、在检查前要求记录或以记录代替检查∙IV. 质量量度的使用以及不报告数据的后果o A. FDA拟如何使用质量量度o B. 不报告的后果∙V. 质量数据的报告和质量量度的计算o A. 谁来报告和谁可能促成报告▪ 1. 要求所涵盖的设施▪ 2. 谁替涵盖设施报告o B. FDA拟计算的质量量度o C. 上报哪些质量数据o D. 质量数据向FDA报告的方式∙术语表∙附录A:质量量度数据提交说明∙数据工作表o产品特性信息o法定数据o可选量度I. 介绍药品行业广泛借助质量量度来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和工艺,推动药品生产的持续改进。
FDA也可利用这些量度:制定合规及检查政策和规范,例如基于风险的药品生产商检查计划;强化FDA 预测并藉此减低未来药品短缺的能力;鼓励药品行业运用前沿、创新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本指南包括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DER)和生物制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BER)计划如何收集数据并运用质量量度确保其政策和规范一如既往地支持药品工业的持续改进和创新的说明。
FDA了解,从事人用药品生产、制备、传代或加工,包括监督确保质量2等活动的设施,目前用质量量度作为其工艺验证生命周期和药品质量体系评价3的组成部分。
本指南概述了FDA有权要求设施所有人和运营者提供FDA根据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案(简称为FD&C法案,或法案)第704节实施检查的记录和信息,并阐述了FDA拟向特定所有人和运营者要求的初步的要求组合。
质量管理回顾性验证与再验证
![质量管理回顾性验证与再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4f29881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1.png)
验证-总的原则
-分析方法的验证; -计算机系统验证; -下次验证的间隔周期; -下次验证的间隔时间; -新工艺的周期验证; -意外事件(不利因素),例如,动力停止,计算机的损坏和修 复,过滤器的完整性检验失败; -关键可接受的标准; -确保系统布局方法的文件,例如:培训记录,原数据的保留记 录,校验记录,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等 -相关的SOPs列表 -计划和日程 -验证的场地;
回顾性验证
回顾性验证的结果正确时,它可以指示 工艺再验证不需要立即进行考虑,根据 正常的安排,再验证可以稍后进行。 回顾性验证还可以导致“再验证”方案 的制订和实施。
再验证
周期性再验证(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周期 性的再验证)(生产一定周期后是否进 行再验证5801) 变更后的再验证(生产工艺变更、主要 原辅料变更*5702)
同步验证 -指在工艺常规运行的同时进行的验证 -一般为前三批产品,为连续的三个全批量 -风险大,比较少用
回顾性验证 -对于现有的设备/工艺的验证,建立在对丰富的历史数据的统
计分析基础上 -常用于非无菌生产工艺
验证的方法及适用条件
再验证 指一项生产工艺,一个系统或设备经过验证并在使用了一个阶段 以后,旨在证实其验证状态没有发生变化而进行的验证活动
可分为两大类 : -周期性再验证(如无菌工艺) -变更后的再验证
验证状态的维持-生命周期法
变更控制 定期回顾 周期性再验证
变更控制
对所提议的或实际的可能影响验证状态 的变更进行的评估系统。 是Q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变更控制
影响验证状态的变更包括: - 起始原料变更(物理性质,例如密度,粘性或分布的粒径,可以影响工艺或产品) - 物料来源变更(生产商的变更) - 包装材料变更(例如,用塑料制品替代玻璃制品) - 生产工艺变更(例如,混合时间,干燥时间) - 生产设备变更(例如,增加自动化检测系统,安装新的设备,对机械或仪器的大修和停用) - 生产区域变更(例如,区域的重新安排) - 支持系统变更(例如,新的水处理方法) - 等等,如相同设备的替换;基于近来新的知识,新的发现物的出现 ;出现负的质量趋势;操作规程变更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与质量保障培训课件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与质量保障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2dd38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f.png)
适用于大型项目或需要频繁进行回归测试的场景。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显著提高测试效率 和质量,减少人工干预和误操作的风险。同时,这些工具还可以提供详细的测试报告和数 据分析,帮助团队更好地了解软件质量情况并做出决策。
04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高效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提升开发效率
通过明确的分工和协作,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开 发速度。
敏捷开发与DevOps融合
预测未来软件开发将更加注重敏捷性和快速响应变化的能 力,DevOps文化和实践将进一步普及,实现开发、运维的
紧密协作和高效自动化。
人工智能辅助开发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应用前景,如自动代 码生成、智能测试等,以及这些技术对提高开发效率和质
量的影响。
云计算与微服务架构
制定编码规范,统一代码 风格、命名规则等,提高 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代码实现
按照设计文档和编码规范 进行代码实现,确保代码 质量和开发效率。
代码审查
建立代码审查机制,对开 发人员编写的代码进行审 查,确保代码质量和符合 设计要求。
测试阶段管理
测试计划
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范围 、测试方法、测试资源等。
加强知识共享
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享知识和经验,提升 整体技能水平。
促进创新
不同背景和技能的团队成员相互碰撞,容易产生 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有效沟通技巧和方法
01
02
03
04
明确沟通目标
在沟通之前明确目标,确保信 息传达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倾听与理解
积极倾听他人的观点和需求, 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
质量不断提升。
全面质量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lobal I ndustrial O perations
系统是否直接接触产品?
G lobal I ndustrial O perations
G lobal I ndustrial O perations
G lobal I ndustrial O perations G lobal I ndustrial O perations
4)来源于该组件的信息被记录在批记录中或其它GMP相关文件中
G lobal I ndustrial O perations
7)此组件用来建立和保持系统的关键状态
G lobal I ndustrial O perations
设计确认Design Qualification (DQ)
文件证明,设计标准涵盖所有的用户要求标准
Documented evidence to prove that the consideration of Design Specification fully covers User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设计确认包括Design Qualification Activities:
准备DQ 核对单检查Produce a DQ check-list to check:•设计标准是按照用户要求纲要进行的DS against URB •评估供应商过程是按照设计标准进行的Supplier’s competency against DS
•准备IQ+OQ 方案IQ+OQ protocol preparation
32
Process/Stage
Function/Opera tion Identification of failure
Evaluation risk
Control
Measure
Validation of control measure
Residual Risk
Severity
Likelihood
Consequence
U
R S D S I Q
O Q
P Q
43
P r o c e s s U R S I O Q P Q 确认和研究风险可能性EM 建立可检测性
清洁
计划
降低可
能性
第6阶段-性能确认
Stage 6-Process Qualification
性能确认
Process Qualification
最终用户
End User Handover 验证批准
Validation Approval 第7阶段
To Stage 7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Overview –Qualification Record
‘Baseline documents’& baseline
procedures
Number of documents depends
on system
Only update upon re‐
qualifcation
All original documents stored
under QA (Validation) function
–forms is a means of reference
only
Proposed changes are by CCF, or local SOPs
Provides a logic map on cause and effect; Every change requires an assessment of required
updates
Essential to support periodic review practices; central part of strategy on ‘Validation Life Cycle’
Each device that uses software / firmware is within scope
Scope can change over Validation Lifecycle
proof History
Issue is on ‘opening’instrument for maintenance
Each device that uses software / firmware is within scope Scope can change over Validation Lifecycle
Intended schedule of work
Unscheduled work i.e. breakdowns, repairs, Outcome of tamper‐evident label and
Specification
Base‐lining of requirements, either by system manuals and / or formal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document Controls and records the progress on increasing
Traceability
Link to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Controls and records the progress on increasing capability
Overview –Periodic Review
Changes are reviewed and the review recorded on proforma, not a separate report Cumulative effects of change controls, servicing, repairs and functionality
Manages scope of review, review period, summarise actions and check on remaining 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