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活劳动投入产出表编制
劳动力投入计划及劳务分包情况表格
![劳动力投入计划及劳务分包情况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240f603c89eb172dec63b724.png)
劳动力投入计划及劳务分包情况表第八节、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劳务分包状况表 (3)一、施工劳动力投入的原则及管理要求 (3)二、施工劳动力组织的要求 (3)(一)管理人员装备 (4)(二)劳务人员的装备 (5)三、劳动力组织的准备 (5)(一)成立施工项目领导机构 (5)(二)成立精壮的工作队组 (5)(三)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 (6)(四)做好员工入场教育工作 (6)四、施工劳动力组织投入的数目 (6)(一)专业性强的技术工程类 (6)(二)一般技术工种类 (6)(三)非技术性一般工种类 (7)五、劳务分包状况表7六、施工劳动力投入的计划表 (7)第八节、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劳务分包状况表施工劳动力是工程施工的直接操作者,也是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直接保证者。
所以,劳动力装备是整个工程实行的又一大重点要素。
一、施工劳动力投入的原则及管理要求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在本工程劳动力组织时,将从劳务企业中抽出拥有优秀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强的、技术素质高的、身体健康,且有近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一线操作工人安排进场施工,施工人员进场前一致经过企业劳务技术及质量、安全技术等培训,查核合格后上岗挂牌施工。
施工劳动力的投入按工程施工进度的需要,逐渐到位,做好思想动员和采纳经济举措使得春节休假时期保证足够劳动力,以保证工程施工进度。
本工程劳动力组织及投入均由劳务企业依据项目月度劳动力计划表,在本企业内部进行合理分配,保证项目部对各样劳动力的需要,保证施工进度计划可以如期达成。
二、施工劳动力组织的要求施工组织主要分为人员组织、机械设施组织、资料组织、运输组织、协调组织等五部分,这些组织内容安排能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整个施工的生产过程可否顺利达成。
人员组织论述有关状况主要分二大类:施工管理层及施工劳务层。
(一)管理人员装备我企业在施工管理、协调控制能力上都有很大的优势,且在施工管理层人员组织上更是有宽泛的选择,在组建本工程项目管理班子时,我企业将选派曾施工过近似本工程构造形式的拥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管理班子进驻现场直接参加本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投入产出表表式
![投入产出表表式](https://img.taocdn.com/s3/m/5de538de5022aaea998f0f52.png)
附:投入产出表表式:投入产出表二、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同时,它将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在一张表上,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一)基本结构投入产出表由供给表、使用表和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组成。
供给表又称产出表,主栏为n个产品部门,宾栏为m个产业部门,沿行方向看,反映属于某一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是由哪些产业部门生产的,合计为属于该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总产出;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生产各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合计为该产业部门总产出。
全部产业部门总产出等于全部产品部门总产出。
通常产品部门个数多于产业部门个数。
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等于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产出与进口之和;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等于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与商业和运输费用之和。
使用表又称投入表,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主栏包括n个产品部门,宾栏包括m个产业部门。
沿行方向看,表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业部门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表明各产业部门从事生产活动所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与第一部分相同,也是n个产品部门,其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组成,它反映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最终使用的价值量及其构成;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增加值项组成,宾栏与第一部分的宾栏一致,也是m个产业部门,它反映各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构成情况。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形式上与使用表相似,也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n个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7babe9fbb4cf7ec4afed0e0.png)
第五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法的基础。
在实际分析和规划宏观经济计划、战略时,必须首先要编制投入产出表,同时,投入产出表编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投入产出模型效果的好坏。
而根据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和假设,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编制方法问题,了解这些问题将使我们更加认识投入产出法的特点和问题。
第一节关于部门的分类和组合问题在做任何宏观经济分析时,按一定的口径将宏观经济分类是必须的。
而分类的方法往往是由宏观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所决定的,因而投入产出表的分类方法是由投入产出法的特点和假设所决定的。
前面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假设“纯部门假设”实际上规定了投入产出表分类方法的根本原则。
按照这个原则,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部门分类原则为: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工艺技术相同,经济用途相同。
即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是根据上述原则组成的同类产品的综合体,也叫“产品部门”或“纯部门”。
“纯部门”的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确保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线性关系(线性方法应用),或者说为了确保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能正确体现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很显然,这种理论上的分类要求在实际中是很难完全做到的,如果要尽量接近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把部门划分得很多、很细。
但由此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主要有:(1)随着产品序列的增加,对分类的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的计算工作量会越来越大。
(2)部门分类太细、部门数目增多,则表格的填满率可能非常低(例子),即说明投入产出表的利用效果低。
(3)计算机的内存容量是一定的,部门如果太多将影响到逆矩阵的计算,最终影响到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投入产出表部门的分类只能做到相对的“纯”,应根据实际条件的可能尽量达到其要求。
大量的经验表明,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一般为100个部门左右,实物投入产出表一般为200个部门左右是较为合适的。
一般来说,在设计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的大小时,主要考虑下面的元素:(1)目前实际中宏观管理和统计指标划分的粗细程度;(2)目前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实际水平;(3)目前实际中经济管理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4)编制投入产出表工作量的大小。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34f5fa76eeaeaad1f330f7.png)
§2.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这里所谓编制方法,是指收集数据的方法。
根据§2.1介绍,通常是按列收集收据,第一列的数据只需向一个“部门”作调查,调查该“部门”在生产或经营活动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产品、劳务、和活劳动的数量。
例如,编制纯部门价值型表中“钢铁产品部门”列,只需向该部门所包括的产品的生产者作调查,编制产业部门价值型表中“钢铁工业部门”列,只需向该部门所包含的企业作调查。
按列收集数据显然具有工作量小、数据准确、方法灵活(可以作普查,也可以作重点调查)等优点,它是世界各国编制投入产出表(包括价值型表和实物型表)时普遍采用的途径。
按列收集收据,仍然存在许多具体问题,引发了关于收集收据方法的研究。
目前应用中的方法主要有产品法、企业分解法和推导法。
一、产品法产品法是日本和其它西方国家编制纯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按列收集数据的传统方法,也是所有国家编制实物型投入产出表获取列数据的一般方法。
1. 产品法的要点以纯部门价值型表的某一列为例,用产品法获取该列数据的要点是:将该纯部门所包含的各种产品的总产量与其价格相乘后求和,即得到该部门的总产出量(也是总投入量);将各种产品生产或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所有物质产品和老的务的价值量按纯部门归类,填入相应的中间投入行中;将与各种产品的生产或经营过程相联的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利税等填入第三象限相应的行中。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总产量”是全社会总产量,包括企业自产自耗而没有出厂的部分;这里的“中间投入”中也包括企业自产自耗部分。
这正是产品法与下面要介绍的企业分解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 调查方法视具体需要与可能,可以采取普查以获得准确的数据,也可以对产品的主要生产者进行重点调查,许多产品的主要产量集中于少数生产者中,对这些为数不多的大户进行重点调查,然后按构成外推,数据也是比较准确的;还可以将产品的生产者按生产规模或技术水平或生产工艺分类,在每类中选取若干个典型生产者进行典型调查。
第五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若干方法论
![第五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若干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c91be440c5da50e2524d7fa9.png)
第一节 关于部门的分类和组合问题
投入产出表的分类方法是由投入产出分析的特 点和假设所决定的。
投入产出分析的“纯部门假设”实际上规定了投 入产出表分类方法的根本原则。
按照这个原则,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部门分类原 则为:消耗结构相同,工艺技术相同,经济用途相同 即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是根据上述原则组成的同类产 品综合体,也叫“产品部门”或“纯部门”。
入与产出的关系,要求各个部门在投入与产出两个方
面具有同质性。这种部门就是同质生产单位的集合—
—“产品部门”或“纯部门”,它要求同一类产品不
论是哪个单位生产,都归为同一部门。只有这种“产
品部门”或“纯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才主要决定
于生产技术联系,才是相对稳定的。
二、 用什么标准去划分部门
假设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且只用一种 生产技术方式进行生产,即所谓“纯部门假设”。 凡是使用价值及其消耗构成相同的产品就归在同
二、编制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分解法
将现有的企业统计数据调整为按“纯部门”计算的数据,其基
本思路和方法主要是将工业企业的现行统计数据分解为两个部分:
属于本部门产品产值及其物质消耗部分 两部分
非本部门产品产值及其物质消耗部分
如果把每一个企业或部门的数据分解为两个部分,则我们就可
以通过把属于非本部门的数据从该部门或企业的总产值和各种物质消
耗总量中剔除,并加到相应的部门或企业的总产值和物质消耗总量中
去,还要加上其它部门或企业的数据中属于本部门的部分。这种调整
可以用下式进行:
n
n
q j X j X ij X ji
i 1
j 1
i j
i j
式中, q j 代表 j 产品部门的产出;
劳动力投入计划及劳务分包情况表
![劳动力投入计划及劳务分包情况表](https://img.taocdn.com/s3/m/e628d6d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6.png)
劳动力投入计划及劳务分包情况表第八节、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劳务分包情况表 (2)一、施工劳动力投入的原则及管理要求 (2)二、施工劳动力组织的要求 (2)(一)管理人员配备 (3)(二)劳务人员的配备 (4)三、劳动力组织的准备 (4)(一)建立施工项目领导机构 (4)(二)建立精干的工作队组 (4)(三)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 (5)(四)做好职工入场教育工作 (5)四、施工劳动力组织投入的数量 (5)(一)专业性强的技术工程类 (5)(二)普通技术工种类 (5)(三)非技术性普通工种类 (6)五、劳务分包情况表 (6)六、施工劳动力投入的计划表 (6)第八节、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劳务分包情况表施工劳动力是工程施工的直接操作者,也是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文明施工的直接保证者。
因此,劳动力配备是整个工程实施的又一大关键因素。
一、施工劳动力投入的原则及管理要求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在本工程劳动力组织时,将从劳务公司中抽出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强的、技术素质高的、身体健康,且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一线操作工人安排进场施工,施工人员进场前统一经过公司劳务技能及质量、安全技术等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挂牌施工。
施工劳动力的投入按工程施工进度的需要,逐步到位,做好思想动员和采取经济措施使得春节休假期间保证足够劳动力,以确保工程施工进度。
本工程劳动力组织及投入均由劳务公司根据项目月度劳动力计划表,在本公司内部进行合理调配,确保项目部对各种劳动力的需要,确保施工进度计划能够按期完成。
二、施工劳动力组织的要求施工组织主要分为人员组织、机械设备组织、材料组织、运输组织、协调组织等五部分,这些组织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整个施工的生产过程能否顺利完成。
人员组织阐述相关情况主要分二大类:施工管理层及施工劳务层。
(一)管理人员配备我公司在施工管理、协调控制能力上都有很大的优势,且在施工管理层人员组织上更是有广泛的选择,在组建本工程项目管理班子时,我公司将选派曾施工过类似本工程结构形式的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项目管理班子进驻现场直接参与本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第四章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第四章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e0626b1f121dd36a32d8234.png)
推算。 • 存货增加总额:可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资料中取得,但结构需要根
据现有资料和重点调查进行推算。 • 出口和进口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经海关进出口的商品,需要进行价格调整,进口数据需要 加上关税; 第二类是为非常住单位提供或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第三类是其他 服务进出口,这两类数据主要根据《对外经济统计年鉴》相关资料 推算。
直接分解法步骤
❖ 流量分解
1.总产值分解
• 现行工业总产值按“工厂法”计算。编表时必须将企业已出售和可供出 售的产品价值,按其产品性质分别计入相应的投入产出产品部门。
• 在专项调查中,要求企业填写总产值分解表,如产品制造成本构成调查 表、制造费用调查表、期间费用构成调查表、进口商品来源调查表。
• 举例:
直接分解法步骤
❖ 流量分解
2.中间投入分解(以工业企业为例) ➢ 基本原则是“消耗跟着产值走”,即
只要计算工业总产值,就一定要计算 相应的中间消耗。 ➢ 分解步骤: 首先企业按要求填报外购材料和自产 自耗产品的调查表; 其次,按投入产出的产品部门分别列 出对外购材料和自产自耗品的直接消 耗汇总表; 第三,将间接消耗的外购材料和自产 自耗产品按某种比例分摊给各个投入 产出产品部门,并汇总到对应的投入 产出产品部门的直接消耗中。
一、直接分解法步骤
❖ 投入产出专项调查
➢ 以直接分解法编制投入产出表,其基本前提是要收集大量的 基层数据。这是整个编表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也 是决定投入产出表编制质量的决定性阶段。
➢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及其他统计资料中,主要是以各 类总量数据为主,有关各部门之间消耗的数据非常少,而这 部分又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因此要取得这部分数据,就要 进行投入产出专项调查。
第四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介绍
![第四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1fd90430b1c59eef8c7b4f4.png)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三、确定第Ⅱ象限和第Ⅲ象限数据
在计算工业部门的增加值时,通过工业普查资料 得到按企业部门划分的工业增加值总量及其构成。 然后利用产出矩阵(V表)将全社会工业企业各部 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项目转换成各产品部门的增 加值及其构成。 农业、建筑业、商业和其他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 成可以在国民生产总值核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调 整得到。 最终使用总量包括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 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及净出口等。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第三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间接推导法 间接推导法也称UV表法,指直接利用统计数据,首先编制使用表 (U表)和供给表(V表),然后采用数学推导来编制投入产出表。
1.使用表(U表)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供给表(V表)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二、计算各部门的总产出和总投入
1995年各工业部门的总产出是利用全国第三次工 业普查资料进行推算的。即通过包括4000多种主 要工业产品的工业普查基层表,汇总出产出表(V 表),从而得到23个工业部门的总产出。农业、 建筑业、商业等部门的总产出利用国家统计局有 关专业司的总产值资料进行调整。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四、产品技术假定下投入产出表的推导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五、部门技术假定投入产出表的推导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分析(第二版)
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中国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中国投入产出表](https://img.taocdn.com/s3/m/1f8dc3e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a.png)
投入产出表充分揭示了
国 民 经 济 各部门、各 产 03
品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02
投入产出表充分体现 了社会再生产过程。
投入产出表充分体现
04 了 统 计 、 会计和业务
三大核算的统一。
三 投入产出 表的分类
〈一〉根据核算的口径范围 不同,可分为: 物质产品和服务投入产出表 (SNA体系); 劳动力投入产出表
1.国家投入产出表 2.地区投入产出表 3.地区间投入产出表 4.部门投入产出表 5.企业投入产出表
动态投入产出表
1.静态投入产出表
〈五〉根据是否包括时间变化因素, 可分为:
第二节 投 入产出表的 核算范围 和部门分类
原则
一、投入产出表的核算范围
SNA投入产出表不仅核算物质生产部 门, 而且还核算非物质生产部门 。
三.中国式投入产出表的特点
1.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扩大了核算范围,以适应改革 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 从动态对比和国际对比的需要出发,中国式投入产出表设计了“积木 式”,“板块化”的转换结构。
资本形
成总额
固 定 资
存 货
出 口
进 口
总 产 出
本增
形加
成
物质生
中 产部门
间
(101个 部门)
投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5个 部门)
(85 个部门)
入 非物质生
产部门 (23个部
门)
第三 (34 产业 个部门)
增 加 值
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业务员 营业盈余
总投入
二.中国式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
395 1980
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
![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14478aa6529647d2728526a.png)
n
n
uij VIj X Ij
c X V X
ij Ij
Ij
Ij
Nˆ 1
i 1
供给表水平方向:产业部门的产品结构方程
n
n
sij X Ii
dij X j X Ii
DX X I
j 1
j 1
供给表垂直方向:产品产出的部门构成方程
m
sij X j
i 1
m
t ji X Ii X j
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
1
两种编制方法
间接推导法(我国又称为UV表法;国际上SUT:popular)
✓ 联合国统计局等推荐的一种方法 ✓ 只要求企业填写各种产品的产量和原材料消耗总值,不要求进行分解 ✓ 欧盟成员、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基于基础统计资料,编制投入表和产
出表,或者供给表和使用表(Supply &Use table) ✓ 在一定的假定下,推算投入产出表
给表和使用表(Supply & Use table) ✓ 在一定的假定下(产品工艺假定、部门工艺假定、混合工艺假定;
产品销售比例假定,产业部门销售比例假定),推算(对称型)投 入产出表
3
包含产品和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结构
产品
产品
1 2 …n
1 ????
2
:
Z
n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应用情况简介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应用情况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75775f9941ea76e58fa04aa.png)
齐舒畅: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应用情况简介中国统计信息网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投入产出技术的不断发展,投入产出表作为一种工具已经具备了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和投入产出分析两大功能。
正是由于投入产出表具有这种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编制了本国或本地区的投入产出表,同时结合数量经济方法进行的分析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一、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状况我国是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始引进投入产出技术的,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研究的重点是投入产出技术的分析应用。
1982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组织有关部委编制了1981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1981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被称为MPS式投入产出表,即物质产品投入产出表,是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和MPS统计体系的产物,符合计划经济体制宏观管理的需要。
顾名思义物质产品投入产出表的核算对象是物质生产活动,1981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将物质生产活动划分为26个产品部门,表的规模较小。
1981年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包括146种实物产品,是我国编制的第二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编制过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国家和地区还比较少。
我国第一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1973年实物型投入产出表,该表包括61种实物产品。
1974年8月,为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原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制的。
1984年,国家统计局在1981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统计、财务和业务等资料编制了1983年价值型投入产出延长表,该表包括22个物质产品部门,除农业部门外,其他部门与1981年完全一致,1981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农业活动被分为五个农业部门,而在1983年投入产出延长表中未对农业活动进行细划。
1988年3月,为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管理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为切实做好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加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管理工作,奠定宏观决策和编制“八五”计划的科学基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第一次投入产出专项调查,编制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以后每五年进行一次。
劳动力的投入表
![劳动力的投入表](https://img.taocdn.com/s3/m/4ef788dcaa00b52acfc7ca56.png)
5、劳动力的投入
根据对本安装工程工期质量要求的评估除做到施工安排科学、合理、紧凑和充分利用施工机械提高生产效率外,在各安装阶段计划充足劳动力的投入量,以确保工程按期、高效、优质地交付使用。
劳动力由项目部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向工程处申报,由工程处统一调遣。
注:电工、焊工、水工等平均级别在5级以上。
6、施工机械机具的配备
所有机械、机具由机管员建立台帐,统一调度,各专业班组使用做到定人、定机、定岗,机管员负责做好机具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机械故障率,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7、计量检测设备必须严格按检验周期进行周检,确保检验和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劳动投入产出表编制
【例题】已知价值投入产出表,单位:亿元。
注:此表省略了折旧和固定资产大修及更新。
另知:单位产出劳动数()0.250.014/0.016t ⎛⎫
⎪= ⎪ ⎪⎝⎭
单位:人年百元 要求:(1)据此编制活劳动投入产出表
(2)计算各部门的劳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3)对当年各部门投入的活劳动量分配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4)分析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情况。
解:(1) 活劳动投入产出表 单位:万人年
(2)各部门的劳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1000100002006002005 1.666705684280.280.140.14/20060020000.320.16019232200600
200⎛⎫
⎪⎛⎫ ⎪ ⎪
⎪== ⎪ ⎪
⎪ ⎪⎝⎭ ⎪
⎪⎝⎭
(单位:万人亿元) (3)各部门投入的活劳动量分配使用情况
农业部门共投入劳动力5000万人,其中中间产品投入2000万人,占40%((1000+1000+0)/5000),最终产品投入3000万人,占60%(3000/5000)。
工业部门共投入劳动力840万人,其中中间产品投入168万人,占20%((56+84+28)/840),最终产品投入672万人,占80%(672/840)。
其他部门共投入劳动力320万人,其中中间产品投入224万人,占70%((0+192+32)/320),最终产品投入96万人,占30%(96/320)。
(4)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就是产出劳动量系数的倒数。
农业:1/0.25=4,工业:1/0.014=71.43,其他:1/0.016=62.5百元/人,所以工业劳动生产率最高,其他部门次之,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
最低,只相当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6%,其他部门劳动生产率的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