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 菌落:单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
2.荚膜:某些细菌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可向细胞壁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粘度极大的胶状物质。
3.鞭毛:起源于细胞质膜内侧的基粒,穿过细胞壁而生出于菌体外的纤细、弯曲、能收缩的丝状物。
4.芽孢:有许多细菌发育到某个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抗性的特殊
结构称为芽孢,又称内生孢子。
5. 质粒:细菌细胞中尚存有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为分子量较小的环状DNA分子,能自我复制。
6. 菌胶团:多个细菌的荚膜连在一起的,其中包含着许多细菌。
7.微荚膜:有些细菌的荚膜很薄(20nm)就称为微荚膜。
8. 微生物: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
9.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10、蓝细菌: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无鞭毛、含叶绿素a、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的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1. 子实体:大型真菌的产孢结构。
2. 同宗接合:接合发生在相同类型的菌丝细胞之间。
3. 异宗接合:接合发生在不相同类型的菌丝细胞之间。
4. 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
5. 次生菌丝:性别不同的两条初生菌丝结合形成的双核菌丝。
6. 有隔菌丝:菌丝管腔中有横隔膜。
7. 无隔菌丝:菌丝管腔中无横隔膜、为一个细胞,内有多个核。
8. 假菌丝:有些酵母菌的芽体成熟后并不脱离母体细胞,而是在成熟的芽体上进一步出芽,形成藕节状的
细胞连接体,期间以狭小的面积相连,称之为假菌丝。
9. 吸器:有些寄生性真菌的菌丝在侵入寄主细胞后形成的伸入细胞吸收营养的旁支
10. 菌核:高等真菌菌丝形成的抵抗不良环境的颗粒休眠体
11. 菌索:菌丝平行排列形成的绳索状结构
12. 假根:根霉属真菌的匍匐丝与基质接触分化形成的固着和吸收作用的根状菌丝
非细胞型微生物
1. 噬菌斑:指在细菌培养平板上接种噬菌体后,出现的透明的溶菌空斑。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病毒。
3. 病毒:通过细菌过滤器仍具有感染活性的感染因子。
4. 温和噬菌体:引起溶源性发生的噬菌体。噬菌体DNA整合至细菌染色体中,并随宿主细胞的分裂而一
代一代传下去,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5. 烈性噬菌体: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菌体裂解的噬菌体。
6. 溶源菌:携带有噬菌体DNA的寄主细菌。
7. 溶源性: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寄主菌基因组上,并随其复制,代代相传,噬菌体与细菌共存的特性。
8. 自发裂解:在某些情况下噬菌体DNA脱离整合状态,而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导致细菌裂解。
9. 类病毒:是当今所发现的最小的,只含单独侵染性RNA一种组分、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10. 拟病毒:只含不具单独侵染性的RNA组分,它是一类包被于植物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
11. 一步生长曲线:是研究病毒复制规律的实验曲线。
12. 溶菌现象:液体培养的细菌由浑浊变澄清的现象。
13. 朊病毒:是一类具有侵染性并能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14. 包涵体:多个病毒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结构。
15、病毒粒子:具有感染性结构完整的病毒颗粒。
16、前噬菌体(原噬菌体):整合宿主细胞内随同一起复制的噬菌体基因组。
17、溶源性转变:溶源性细胞可获得一些新的生理特性。
18、干扰现象和干扰素:一个病毒感染细胞后,在宿主细胞可能释放出某种物质,可阻止另一病毒感染同一细胞的现象为。这种天然抗病毒的物质叫干扰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1.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2.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细胞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借助外源加入的微量有机营养因子。
3. 碳源: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碳元素或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的统称。
4. 氮源: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的统称。
5. 碳氮比:指培养基中所含碳源的碳原子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摩尔数之比。
6. 选择培养基:是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 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8.促进扩散:指营养物质借助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送营养物质的方式。
9.鉴别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培养微生物代谢物指示剂的培养基。
10.基团转位:是指需要载体蛋白参加,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且被运输物质在运输前后发生了分子结构修饰。
11.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以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化学能为能源,以CO2或碳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
12.加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内加入一些特殊营养物质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13.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能源和供氢体的微生物称为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14.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以光做能源,并以CO2为碳源的微生物。
15. 光能异养型微生物:能利用光能,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及供氢体的微生物。
16. 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如0.2%-0.8%的琼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17. 发酵培养基:能使微生物积累大量代谢产物的培养基。
18. 种子培养基:使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产生足够菌体的培养基。
19. 保藏菌种培养基:含有比较丰富的氮源,以防止菌种退化变质的培养基。
20.代时:微生物数量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
微生物代谢及发酵
1. 发酵: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以有机物分解不彻底的中间产物为受氢体,同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并释放少量能量的生物氧化过程。
2. 现代发酵的概念:泛指一切利用微生物(无论厌氧或需氧)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过程。
3、呼吸作用:底物在脱氢酶作用下脱下的氢和电子,经过呼吸链,最终与外源的分子氧或无机氧化物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