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5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4月)语文试卷(附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4月)语文试卷(附答案)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中西方在饮食、服饰与住房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但从现实来看,每一种消费习惯都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积累,因而不存在着“孰优孰劣”的问题。

②具体来说,在服饰消费习惯方面,中国侧重于外在的气质,西方则侧重于内在的舒适;在饮食环境方面,中国侧重于热闹的气氛,西方则侧重于宁静与优雅;在住房方面,中国侧重于稳定,西方则侧重于自由。

因此,每一种消费习惯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各自的合理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也通过改变消费习惯的方式,来体验彼此的历史文化,甚至在某些场合,一种消费习惯也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

③与消费习惯不同的是,中西方消费观念的融合并不是表现在相互对等地位的借鉴上,而是表现为西方精神消费与享乐主义的消费理念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中国消费者,这也是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否认的事实。

一方面,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传播媒体,从根本上变革了国家贸易信息传播模式,并产生了诸如世界经贸信息咨询平台、经贸期刊、网络互动平台等新型媒介,进而使得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在精神层面获取了丰富的消费文化。

另一方面,西方社会通过目不暇接的信息化文化传媒方式,把享乐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消费观念迅速渗入各个国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

从现实来看,这种享乐主义消费理念对我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使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念产生动摇。

④中西方消费方式的融合首先表现在消费方式趋同化的趋势。

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的持续深入,国际贸易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各固定地区的闭塞模式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市场。

在这种形势下,区域性的商品消费需求也随之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需求。

例如说,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完全不能通过一个人是否身穿李宁的运动装,是否吃麦当劳快餐来判断这个人的国籍。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4月)语文试题 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4月)语文试题 含解析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一语文(2019.04)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中西方在饮食、服饰与住房等方面的消费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但从现实来看,每一种消费习惯都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积累,因而不存在着“孰优孰劣”的问题。

②具体来说,在服饰消费习惯方面,中国侧重于外在的气质,西方则侧重于内在的舒适;在饮食环境方面,中国侧重于热闹的气氛,西方则侧重于宁静与优雅;在住房方面,中国侧重于稳定,西方则侧重于自由。

因此,每一种消费习惯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各自的合理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也通过改变消费习惯的方式,来体验彼此的历史文化,甚至在某些场合,一种消费习惯也会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商业服务。

③与消费习惯不同的是,中西方消费观念的融合并不是表现在相互对等地位的借鉴上,而是表现为西方精神消费与享乐主义的消费理念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中国消费者,这也是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否认的事实。

一方面,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传播媒体,从根本上变革了国家贸易信息传播模式,并产生了诸如世界经贸信息咨询平台、经贸期刊、网络互动平台等新型媒介,进而使得世界各国的消费者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在精神层面获取了丰富的消费文化。

另一方面,西方社会通过目不暇接的信息化文化传媒方式,把享乐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消费观念迅速渗入各个国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普世价值”。

从现实来看,这种享乐主义消费理念对我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使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念产生动摇。

④中西方消费方式的融合首先表现在消费方式趋同化的趋势。

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的持续深入,国际贸易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各固定地区的闭塞模式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市场。

在这种形势下,区域性的商品消费需求也随之发展为开放性的全球化需求。

例如说,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完全不能通过一个人是否身穿李宁的运动装,是否吃麦当劳快餐来判断这个人的国籍。

精编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

精编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有答案(精校版)

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通常意义上讲,社会流动有两个重要维度,一个是代内流动,即一个社会成员从初始社会阶层向现在所处社会阶层的流动;另一个是代际流动,即一个社会成员与其父辈相比的阶层变化。

从代际角度看,子女社会地位的获得受到父辈地位的影响越深,社会就越封闭,也越缺乏流动性。

在促进社会流动的因素中,有个人和家庭的因素,也有社会发展的因素。

不可否认,家庭对个人的社会流动具有重要影响。

但我们也要看到,在现代社会,家庭在影响人的社会地位时,往往不再简单地表现为子承父业等形式,而是更多地通过让子女接受良好教育来支持子女的职场发展。

也就是说,不管一个人出身于哪个阶层,如果他不能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获得被这个社会所承认的人力资本,就很难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程度对人的社会阶层具有重大影响。

从社会发展因素看,社会流动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越上层的位置就越难流入,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进行跨阶层的向上流动也比较困难。

这是因为工业化过程逐渐完成后,阶层之间发生流动的结构性动力已逐渐减弱。

尤其是当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时,社会上层的工作岗位对人的专业技能、受教育程度、综合素质等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向上流动的难度不断增加。

因此,个人在职场上向上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社会阶层固化。

那么,在现代社会,政府如何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呢?基础是推动经济发展,为民众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

从很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一般社会流动都会加快。

比如,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力被激发、社会流动加快的过程。

数以亿计的人从温饱到小康、从农民身份到市民身份、从低收入群体到中高等收入群体的转变,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流动程度之深。

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关键是深化改革、促进机会公平。

山西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山西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5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山西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5月月考试题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考查内容:必修三、四)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的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

当时,周武王率本部及八个方国部落军队,进至牧野。

纣王惊闻周军来袭,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大量奴隶,开赴牧野迎战。

以数量而论,商军的兵力超过了周军,但由于匆忙结阵,士气低落,加上奴隶们阵前倒戈,最后招致惨败。

对此,《尚书·武成》篇记载:“受(纣王)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

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生活于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披览至此,大不以为然,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这里的“书”特指《尚书》,亦即《书经》。

《武成》是其中的一篇。

孟子认为,《尚书》中的记载未可尽信,并举出了具体实例。

这一论断得到了后世学者的认同。

宋代理学家张载、朱熹等,还就此做了进一步的引申与发挥,强调读书要“有疑”,且在“无疑处有疑”,要“濯去旧见,以求新意”。

道理就在于,怀疑方能开启觉悟之门。

《公羊传》中有所谓“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说法,其实,成文的历史,又有哪一种不是间接的传闻呢?那类“生无旁证,死无对证”的事,所在多有。

何况“俗皆爱奇,莫顾实理”。

东汉王充《论衡·艺增》篇,对此做进一步的阐述,专门揭橥了古代一些典籍增溢其事以致失实的现象。

他说,《尚书》中赞美帝尧的德政,说是“协和万国”,实际上,当时,“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尽于三千之中矣”,说是“万国”,“褒增过实”了。

他还举出《尚书·武成》篇:“武王伐纣,血流漂杵”“助战者多,故至流血如此”。

“案:武王伐纣于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干燥。

兵顿血流,辄燥入土,安得杵浮?”再者,“周殷士卒,皆赍干粮,无杵臼之事,安得杵而浮之”?这种种陈述与批驳,都至为确凿。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语文)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语文)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一次月考答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A “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是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特点,不是所有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特点。

2、B “不属于消遣品”错误,原文说的是《失恋三十三天》、《杜拉拉升职记》等小说并“不只是简单的消遣品”。

3、C“前者侧重书写现代观念,后者则侧重弘扬传统精神价值”于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4.D 【解析】“欲抑先扬”错。

5.①春雨滋润庄稼,农人在劳作之后喜滋滋地听雨;②夏雨不停,农人在家中愁闷地听雨;③暴雨(白雨)倾盆,农人在仓皇躲雨时,喜悦兴奋地听雨;④秋雨连绵,农人在劳动的疲惫中伴着雨声人眠。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6分。

意思对即可)6.①展现了自然清新的乡村风景,营造了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②烘托出作者平和惬意的心态,表达了他对故乡风物(农村生活)的眷恋与喜爱。

③以景作结,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收尾耐人寻味,意蕴悠长。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7.B(“一直呈递升态势”不对,第三、四批公布的数量不变。

)8.B(A“夸张的形式”不对。

C“触角最敏锐”无中生有。

D强加因果,也不一定是在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9.①汤敏更注重实践,做古村保护公益活动,创立“古村之友”,拥有庞大志愿者团队;②胡彬彬更重研究,提出“古村落的保护要活态、整体、多维”的观点,以及古村落开发要以“全面保护,有度利用”为原则,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

(每点2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0.B原文标点: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

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11.C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没有用“天干”表示。

许家湖镇中心学校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模拟试卷含解析

许家湖镇中心学校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模拟试卷含解析

许家湖镇中心学校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模拟试卷含解析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2分)要拼一个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都是的图形,至少用()个.A. 9B. 8C. 7D. 6【答案】B【考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解析】【解答】解:2×2×2=8;故答案为:B.【分析】要拼一个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都是的图形,则这个物体是个正方体,长、宽、高都有2个小正方体,利用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长×宽×高,即可得解.2.(2分)某校男生有400人,女生有340人。

做早操时,每行站20人,女生比男生少站多少行?正确的列式是()。

A. 340÷20-400÷20B. 20×(400-340)C. (400-340)÷20【答案】C【考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析】【解答】某校男生有400人,女生有340人。

做早操时,每行站20人,女生比男生少站多少行?正确的列式是:(400-340)÷20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求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用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然后用多的人数÷每行站的人数=女生比男生少站的行数,据此列式解答.3.(2分)小军在计算60÷(4+2)时,把算式抄成60÷4+2,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差()。

A. 8 B. 7 C. 5【答案】B【考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析】【解答】60÷(4+2)=60÷6=1060÷4+2=15+2=1717-10=7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运算顺序,第1个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第2个算式,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据此先计算再相减即可解答.4.(2分)一个三角形其中两个角分别是52°和64°,第三个角的度数是()。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平遥二中高一三月质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圈舞,是一种为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原发性舞蹈形式。

所谓“原发性”也即,它不但在我因各民族舞蹈文化中是一个基本的现象,同时也是世界各地最古老、最普遍的一舞路形态。

各种原发性的圈舞种类,是民间或者社群在举行各种祭礼、仪式、庆典,民俗等活动中的主角儿。

它的一大功能,就是通过这样的围圈齐舞的方式将人们连接起来,参与其中的人们随着共同的舞动,在各自的心理层面生成一种“聚在一起”的感受,这种感受让人类产生彼此在情感沟通上的极大满足感,从而获得对于人类心灵的抚慰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需求,特别是在劳动力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

说到圈舞所具备的特有功能,我们亦可以在比较其与其他舞蹈形态之间的差异而获得,比如同样古老的“排舞”和“对舞”等形态,这些舞蹈形态同样是传统舞蹈中最为常见的形式,但与它们相比,圈舞所具有的“聚在一起”的特质更为明显而集中。

射时是其极大的随意性,可以让参与者随时加入其中,这种自由而自如的组织方式,也显露出圈舞所具有的更为便利的操作性。

凝聚力显然是圈舞所具有的一大社会功能。

圈舞是一种群体参与的活动,其鲜明的群体参与性是十分星而易见的。

“群体”的整体性原则及其道德会规范“个体”行为。

群体作用于个体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情绪的传导和规训,而非言语式的说教,舞蹈时大家相互情绪的感染,成为彼此传导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通过这种情堵上的感染,个体因为“从众”心理,很容易把自我情绪投射在集体的情绪之中,从而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

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观察,圈舞的分布是极其广泛的,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都可以见到这种舞路。

在我国的各族舞蹈中,圈舞同样十分流行。

西藏林芝,在一个大广场上,每天傍晚都会有大量的群众“聚在一起”,围成了一个大圈,自娱自乐地不停欢舞;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艺人常在广场中央席地而坐,现场演奏出欢快的维吾尔族乐曲,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在广场中央国图而舞。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山西太原五中2018-2019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卷(附答案)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一语文命题、校对:张林霞、韩红兵、张婧(2018.10)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

笔者近读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卷二有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记载,对回答中秋节是怎么起源和源于何时这两大问题大有作用。

现将这段文字照录如下:十五日,寺家设�A�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

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

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属不息。

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日便休。

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

此文所记为唐文宗李昂开成四年(839)事。

圆仁关于中秋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的记载,大致可信。

因为我国古代一些专记岁时的专著如汉崔亮《四民月令》、晋周处《风土记》、梁宗擦《荆楚岁时记》、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唐韩鄂《岁华记丽》等书,均未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事;类书如编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唐中期编《初学记》等,其岁时部亦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以前流传下来的民间日用书《书仪》,也不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这些似乎都告诉我们,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再来看看当时文人在八月十五的聚会,就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八月十五夜,他们都习惯于在一起吟诗赏月。

如《白居易集》中,就留下了《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对酒玩月偶题是诗》(卷十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卷十七)《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卷三十一)等五首以“八月十五日夜”为题的诗作,若不是把此日夜当作节日,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5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5

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舟楫.(jí) 参省.(xǐnɡ) 木直中.绳(zhōnɡ)B.砥砺.(lì) 槁暴.(bào) 锲.而不舍(qiè)C.驽.马(nú) 跬.步(kuǐ ) 金石可镂.(lòu)D.蛟.龙(jiāo) 骐.骥(qí) 跂.而望(j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颜色梳理沧茫抱怨蘖根祸种B. 九洲精采是非期盼字字珠矶C. 伛偻膏梁侥幸宵柝顶力相助D. 潦倒装潢漂沦疲惫筚路蓝缕3.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者孟子的名句作为赠言,下列引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 高中以来,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B. 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C. 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 希望你时刻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印军非法越界中国洞朗地区一个多月后,最终被迫于近日撤军。

这一争端的解决,显示出我国领导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解决争端问题的铁腕。

B. 国家防总指出,当前要进一步落实江河洪水防御预案,强化监测预警、险情抢护、人员转移等措施,及时处置并发现各类险情,确保江河湖泊度汛安全。

C. 前不久,北京多家五星级酒店被曝光在客人退房后没有彻底更换床品、浴缸及马桶圈,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讨论。

D.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认为,方舟子关于喝普洱茶能致癌的言论,极大损害了普洱茶产业的声誉,损害了云南省近 600 万茶农的合法权益。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XXX2018—2019第一学期12月份月考高一语文试题(B)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XXX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XXX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XXX、长XXX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XXX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XXX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XXX。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XXX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干顶天登时,保持独立的品德。

《橘颂》又说:“XXX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脑筋清醒,是非明辨,才干保持本人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XXX浸透在XXX“独立不迁”的品德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圆满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XXX既说是“XXX之所作”,又说是XXX追记XXX 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XXX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XXX之手,而渔父与XXX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XXX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XXX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XXX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浑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XXX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XXX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6分)一、现代文阅读(3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

”抚琴吹箫和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焚琴煮鹤”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高2018级高一下期5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高2018级高一下期5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高2018级高一下期5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3分) 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这两个时代的文学艺术成就都远不如汉末魏晋六朝”于文无据。

故选C。

2.(3分) 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全面真实地还原了魏晋的历史真实”错,原文是“离真象不远”。

故选A。

3.(3分) B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结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由标题“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可知 AC 错,D项,“文章后五段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错误,后五段是一种总分结构,第④⑤段是总说,后三段是分说。

故选B。

4.(3分) C 【解析】(A“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诧异和兴奋”不准确,从高锟的语言课出,是有一些惊讶、激动的,只是很快归于平静。

B“高锟获得许多奖项和荣誉,却不爱惜”错,综合全文来看,并非不爱惜,而是高锟淡泊名利。

D“面对对自己科研能力的质疑”错,应是对高锟科学构想的质疑。

)5.(3分) C 【解析】黄美芸的话并没有突出高锟在科研领域的贡献。

6.(6分)①热爱科学,潜心科研,信念坚定:面对研究中的重重困难,高锟坚信激光通信的巨大潜力,花费大量时间潜心研究;面对各种质疑,高锟四处奔走,游说制造商,并积极推广自己的构想。

②有创造力:幼年时期高锟就有创造力闪现,如热衷化学实验,迷上无线电等。

③深受中西方优秀教育影响:少年时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西方教育,后来又在国外读书工作。

④淡泊名利:对奖杯、奖牌等不在意;退休后继续科研工作,名片上不写荣誉称号。

(1点2分,概括1分,具体说明1分;答对3点即6分)7. (3分) C 【解析】(“比喻”有误,应为“拟人”。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源头领略中国文学之美几乎人人都知道中国有一部《诗经》,然而真正一首一首通读《诗经》,并从中领略其文学之美的,却少之又少。

我们常常以为学过了“关关雎鸠”或“蒹葭苍苍”就是学过了《诗经》,我们以为吟唱被改编过的“我愿逆流而上,寻找她的方向”就是在亲近《诗经》,我们甚至以为读一些作家对《诗经》的纯美解读就感受到了《诗经》之美。

可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去深入《诗经》,领略其原汁原味的美呢?《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中国文学之“祖”。

读《诗经》,你会有一波又一波的惊喜,你会发现,你学过的那么多唐诗宋词,你用过的那么多词语典故,原来是出自这里。

《诗经》里最美的送别。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燕燕》),诗中那上上下下飞来飞去的燕子,使一幅“劳燕纷飞”的悲伤图景呈现在我们眼前。

而“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又让我们看到一个伫立在那里的人,看着被送之人,一直看到看不见为止。

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应该就是这“瞻望弗及”场景的延续吧。

明代学者称这首诗为“万古送别之祖”,确实一点儿都不过分。

《诗经》里有最美的女子。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的名句,同样出自《诗经》。

整首诗的名字是《硕人》。

“硕人”就是“高大的人”,古代以高大健硕为美。

这是《诗经》305首中写得最美的一首诗,后世那些描写美人之美的词汇,与这首诗相比,都显得大为逊色。

诗中写到,这美人,她的手像嫩嫩的白茅草,她的皮肤像润肤膏凝聚起来那样。

最关键的,是她笑起来是那么优雅,她的眼睛是那么顾盼生姿。

如此华丽丽的比喻,出现在上古时代,你是不是会觉得惊讶?、《诗经》里还有最美的男子。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壁”(《淇奥》),这位绝世男子性情稳重儒雅,举止庸容高华。

高二5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5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曲阳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5月考试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由宁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世界,儒学的思想价值可以用来为实现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促进和改善全球治理服务。

这是由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不仅存在和发展于中国,而且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

儒学具有持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有着不断进步的发展前途,也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那么,儒学具有哪些本质特性呢?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所以它对别的学说能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能够在共存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当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之时,与它同时并立的还有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等。

正是由于虚心向道家、墨家等学说学习,认真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儒家思想才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显学”。

当它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时,又能与当地的思想文化相融合,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当佛学传入中国后,儒学不仅与之共存,而且将其引为自己的借鉴学习对象。

这些都体现了儒学开放包容的特性,以及由此具备的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

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惟是以求、知错即纠”,而不能“知错不改、文过饰非”。

实事求是出自中国史籍《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刘德是一个具有儒学思想的人,《汉书》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儒学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历代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

东汉著名儒学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一书有《问孔》《刺孟》两篇文章。

文中认为,即使对孔子、孟子这样的圣贤和儒家学说创始人,如果发现他们思想中有疏失有错误,也应加以“问难”,以纠“非”而明“是”。

2019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

家世儒学。

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思少学钟、胡① 书及鼓琴,并不成。

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

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

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

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

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 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

及赋成,时人未之重。

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

谧称善,为其赋序。

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

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情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

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

”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

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

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 ,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

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注】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

②籓溷(fān hùn ):篱笆边,厕所旁。

③伧父:粗野鄙贱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______________ 擢:提拔B.门庭籓溷皆著笔纸____________________ 著:放置,安放C.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_________ 谢:道歉D.举家适冀州适:往、到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___________ )A.闻思作之,抚掌而笑______________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B.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______________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C.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_________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自是之后,盛重于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左思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学习书法、鼓琴都没有成功,但他写的文章辞采壮美华丽。

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本文立论的前提并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于密切”,这在原文中并无体现。故选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狗皮帽子
阿成
1944年,终于被黑龙江的酷寒冻“明白”了的日本关东军,开始在东北征用狗皮了.当然,也可以征用狐皮、紫貂皮和熊皮。但这些东西配给普通士兵不合适,再者也无法与关东军的总数成正比。
狗皮好.狗皮做成帽子,特别暖和。开始的时候,日本士兵是抢中国人的狗皮帽子戴。但是堂堂关东军,到处抢中国老百姓的狗皮帽子戴,怎么说,也显得有点不成熟,有点露怯,另外太滑稽。于是,关东军最高司令长官下令:在东北全境,征用狗皮。
“8·5”光复,至少有500多日本关东军,就是戴着那些思想犯打死的野狗皮做的帽子向人民解放军投降的。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画线处关于大雪的三处描写,与紧张的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为犯人与野狗的悲惨命运涂抹上冷酷、悲凉的底色.
B。 小说插叙“互打嘴巴”的情节,补充交代了“思想犯"期待打狗日子的原因,也与下文“我提着硬棒子向井上和齐滕走去"形成对比。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5月月考试题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考查内容:必修三、四)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的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

当时,周武王率本部及八个方国部落军队,进至牧野。

纣王惊闻周军来袭,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大量奴隶,开赴牧野迎战。

以数量而论,商军的兵力超过了周军,但由于匆忙结阵,士气低落,加上奴隶们阵前倒戈,最后招致惨败。

对此,《尚书·武成》篇记载:“受(纣王)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

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生活于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披览至此,大不以为然,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这里的“书”特指《尚书》,亦即《书经》。

《武成》是其中的一篇。

孟子认为,《尚书》中的记载未可尽信,并举出了具体实例。

这一论断得到了后世学者的认同。

宋代理学家张载、朱熹等,还就此做了进一步的引申与发挥,强调读书要“有疑”,且在“无疑处有疑”,要“濯去旧见,以求新意”。

道理就在于,怀疑方能开启觉悟之门。

《公羊传》中有所谓“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的说法,其实,成文的历史,又有哪一种不是间接的传闻呢?那类“生无旁证,死无对证”的事,所在多有。

何况“俗皆爱奇,莫顾实理”。

东汉王充《论衡·艺增》篇,对此做进一步的阐述,专门揭橥了古代一些典籍增溢其事以致失实的现象。

他说,《尚书》中赞美帝尧的德政,说是“协和万国”,实际上,当时,“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尽于三千之中矣”,说是“万国”,“褒增过实”了。

他还举出《尚书·武成》篇:“武王伐纣,血流漂杵”“助战者多,故至流血如此”。

“案:武王伐纣于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干燥。

兵顿血流,辄燥入土,安得杵浮?”再者,“周殷士卒,皆赍干粮,无杵臼之事,安得杵而浮之”?这种种陈述与批驳,都至为确凿。

古时是这样,那么近世呢?王充接着又列举了汉代言过其实的事例:郎中贲光上书光武帝,言汉文帝“时居明光宫,天下断狱三人”,以颂美文帝。

光武帝当即予以驳斥:文帝并不居住明光宫,断狱也不是三个人,正式澄清了事实。

为此,王充慨叹道:“汉为今世,增溢功美,犹过其实,况上古帝王久远,贤人从后褒述,失实离本,独已多矣。

”当然,这里还有一层复杂的关系。

如果把包括《诗经》在内的经书都看作史书的话,那么,对其所记失实予以切责,当然没的可说;但《诗经》本身又是文学作品,如果句句都去这样要求,就有些失之过苛,甚至是“刻舟求剑”了。

比如,《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王充加以批驳,说其声高远,可以,“言其闻于天,增之也”,“人无在天上者,何以知其闻于天上也”?这就未免吹求过苛了。

看来,学术研究应该合理区别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选自王充闾《国粹人文传承书》,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孟子认为周武王是仁君,商纣王是暴君,因而牧野之战不会惨烈到“血流漂杵”的程度。

B.一些宋代理学家不仅认同了孟子关于《尚书》的怀疑,而且还发展了孟子的“怀疑”论。

C.王充认为从牧野之战的作战地点和行军习惯来分析,当时既无杵,更无“漂杵”的可能。

D.对《尚书·武成》的质疑,孟子着眼于仁人无敌于天下,而王充更注重亲往实地调查考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以“牧野之战”为立论基础,从古时到近世,列举了史书失实的现象并分析了原因。

B.本文两次引用了王充对《尚书》的陈述与批驳,这些都能佐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

C.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强调了学术研究中怀疑精神的可贵。

D.王充列举汉光武帝驳斥贲光上书之事是为了证明近世之事尚且易流于不实,况远古之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史书中出现记载失实现象的原因,即记载者为迎合“俗皆爱奇”的风气而穿凿傍说。

B.要传承国粹人文,就要抱有怀疑的态度。

有了怀疑的精神,就能去伪存真,产生新学说。

C.在学术研究中,文学作品更强调艺术的真实,因而无需关注史实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D.本文认为王充对《诗经》的质疑过苛,这也从另一面证明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4~6题。

小说的丛林迟子建我在大兴安岭长大,是个典型的“林中女孩”。

因为那里地广人稀,所以少时在小镇的路上遇见生人,我会有微微的紧张感。

人在那里是少数族类,而动植物却是多数族类。

我熟悉林中的树木花草,溪流河谷,野猫野兔。

一个人在幽深的林中穿行,很少怕过。

因为林中枝叶“窸窣——”摇动,窜出来的不是愣头愣脑的狍子,就是炫耀其美丽尾巴的松鼠。

我春天去山里采野菜,将采回的分类,人爱吃的先拿出来,用开水焯了蘸酱吃,其余的则给猪当餐后的点心。

猪非常喜欢享用野菜,它吃起来摇着比耗子长不了多少的小尾巴,“嗯嗯”叫着,很感恩的样子,这时我就有一种满足感。

夏天时我们去河边洗衣服刷鞋子,常常是把洗好的衣服晾在草丛或柳树丛上,就去林中采野果吃去了。

都柿、草莓、水葡萄、马林果,红的紫的,熟的不熟的,全往嘴里填,浆果在此时成了最好的口红。

到了秋天,大人孩子都爱往林中钻,我们在五彩的落叶中采榛子,蘑菇,把它们晒干了,冬天就有“好嚼儿”了。

不要以为到了冬天,林中就没有美味,扒拉开向阳山坡的积雪,可找到未被采摘的红豆,雪中的红豆味道极好,酸甜,有点淡淡的酒味。

还有,你可以划开桦树皮,舔舐桦树皮里清香微甜的汁液。

守着大山,对贪吃的我来说,就是守着一个零食铺,嘴上是亏不着的了。

童年时我还喜欢去山里采野花。

百合、芍药、绣线菊、马莲花、忘忧草,姹紫嫣红地走进我们家,我们也不讲究养花的容器,酒瓶、罐头瓶、咸菜坛、猪食槽,都可栽花,它们在暗淡的屋子里,照亮我们的梦。

这些体验,在我写作以后,都进入了我的小说世界。

有了丛林的动植物,当然就有活动在其中的人。

那些人大概是为了宣示自己作为生命的强大存在吧,喜欢大声说话。

又因为寒冷的缘故吧,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这些人物的特征,在我的小说中都有所表现。

我首先熟悉的是家中的人,父母、姐弟、姥姥、姥爷、爷爷、叔叔、姨舅,在我爱上小说以后,他们以不同方式,隐身而入,也许只是一声叹息,或是一个背影。

除了亲人,我还熟悉了邻居,小镇的人和小镇以外的人,他们更是为我塑造人物,提供了最真实生动的原型。

当然还有那些可爱的动物,比如通人性的狗、隐忍的牛、苦役犯似的马、永远被戏耍的猴子、美丽的鸭子、坚韧的驯鹿、铺天盖地的麻雀、像守夜人一样的乌鸦、以及千姿百态的鱼。

它们在多年后潜入我的小说,这些动物不会说话,但在我与它们相处的过程中,听懂了它们心底的话,看得见它们的眼泪,所以它们在我小说中留下了“话语”。

不能忘怀的,还有园田的果蔬,那带着妖娆花纹的豆角、红彤彤的西红柿、紫莹莹的茄子、碧绿的菠菜和生菜、金灿灿的玉米、多汁的角瓜、甘甜的倭瓜,还有绕着它们飞舞的蜜蜂、蝴蝶和蜻蜓。

它们装点餐桌的同时,也装点我儿时的梦。

更有那埋藏在土里的萝卜和土豆,这秋收的主角,是地窖的常客,有了它们,一个冬天就不愁蔬菜了。

不要以为我们的生活总是阳光灿烂,它依然有着浓重的寒霜和阴影。

有令人痛苦的疾病,有面对灾荒的无奈,有亲人离世的悲伤,有遭遇人生变故的苍凉。

厌倦、羞辱、恐惧,这些人生的负面情绪,就像漫天风雪一样,从来都不曾远离我们。

宁静的炊烟下,一个人死去了,他躺在红棺材里,去山上的墓园了;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在缺医少药的小镇,一场痢疾就要了他的命;一个男人去采山,被熊袭击,落下终生的残疾;一个伐木工在作业时被大树砸倒,使他的妻子成为寡妇。

还有动物们所遭遇的不幸,瘟疫能让一群鸡一夜之间死亡,能让一条忠诚的看家狗永远闭了嘴巴。

这样的故事,也都是我少年时代所经历的,所以我作品的“温暖”,总是与痛交织,有着苍凉的底色。

善良与丑恶,纯洁与污秽,不是人性天空的两极,它们常常相伴相绕。

就像环绕我们生活的,既有山间清澈的溪流,也有居民区纵横的污水沟。

写出人性的复杂性,才是写出了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永远有可开掘的空间。

从现实的丛林穿行到小说的丛林,使我拥有了另一种生活——面向心灵的生活。

对我来说,它比现实生活更广阔,也更具诱惑性。

在虚构的世界中,我的呼吸更顺畅,更自由和奔放。

作家因生长地不同,经历不同,艺术气质不同,也就拥有不同的小说丛林。

小说的丛林在想象的世界中,可以无限大。

一个作家能走多远,就看他们自己在艺术上的造化了。

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很重要,没有对一种文体始终如一的爱,孜孜以求的探索,以及不怕失败的实践精神,再炫目的想法都是空谈。

每一个将艺术奉为至高神灵的作家,在小说的丛林穿行,都必须踏出独属于自己的路,才能开辟新天地。

懂得自省、苦修、仰望,你终将拥有“不干的活泉,永流的江河”(考门夫人在《荒漠甘泉》中所言)。

这样的文学之旅,也是一颗凡心得到升华,在泥泞的跋涉中洞见彩虹的最美岁月。

(取材于迟子建的同名散文)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文章第段中说“我”是个“林中女孩”,这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在大兴安岭的童年生活对我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B. 文章第段中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多角度地再现了 “我”少年时期的生活,说明了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小说创作的源泉和宝库。

C. 文章第段中写“隐忍的牛、苦役犯似的马、永远被戏耍的猴子”,写出了成人世界的残忍,反衬出只有孩子才保留着与动物们沟通的能力。

D. 文章第段“不干的活泉,永流的江河”,比喻永不枯竭的现实生活,也比喻作家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省。

5.纵观全文,作者笔下的“小说的丛林”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6分)6.作者说:“从现实的丛林穿行到小说的丛林,使我拥有了另一种生活——面向心灵的生活。

”小说的读者也可以从“小说的丛林”穿行到“现实的丛林”——重新面对现实世界的生活,请结合一部小说谈谈阅读之后,你面对现实生活有了怎样的感悟。

(4分)三、文言文阅读(共22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赵王信秦之间。

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