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特点和影响。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成就及影响。
2.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哪些特点?2.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
三、课堂讲解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社会大变革、诸侯争霸、思想活跃。
2.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a.学术繁荣,诸子百家兴起。
b.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c.文化创新,科技成果丰硕。
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a.学术成就: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
b.科技成就: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铁器、牛耕等农业技术。
c.文学成就:《诗经》、《楚辞》等。
四、课堂讨论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对后世有哪些影响?2.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有哪些?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
二、课堂讲解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a.学术成就: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科技成就:水利工程、农业技术等对后世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c.文学成就:《诗经》、《楚辞》等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对我们的启示:a.学术繁荣,注重人才培养。
b.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c.文化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三、课堂讨论1.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2.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启示?四、课堂小结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对我们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复习教案(旧人教版)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复习教案(旧人教版)一、背景知识1. 春秋时期•年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地域:中国华北地区•重要事件:周王朝由于内部腐败瓦解,全国分裂成了多个小国家,形成了春秋五霸时期。
2. 战国时期•年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地域: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地区•重要事件:春秋后期,诸侯国不断发生战争,到了战国时期,战争更加频繁,出现了七雄争霸的局面。
二、文化特点1.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盛行于春秋后期和战国时期,主张仁爱、诚信、孝悌等道德标准。
•道家思想:主张追求个体自由和内心的平静,讲究隐逸、无为而治。
•墨家思想:主要反对战争和兵器,提倡仁爱和聚众互助。
•法家思想:主张一切权力应由国家掌握,注重实用主义和儒家道德标准相结合。
2. 文化艺术•音乐:流传有《郑风》、《韶乐》等古乐。
•书法:发展出了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经典:《左传》、《史记》、《孟子》、《庄子》等著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3. 科技发展•铸币:春秋后期开始,先后出现过战国钱贝、铜布、方铸铜钱等。
•冶金:采用铁铸制农具、镰刀、刀剑等军事器械。
•工程建设:修建了许多道路、城墙、灌溉系统等。
三、反思与启示•古代思想文化多样而丰富,应该多方面了解,不局限于一种思想。
•古代艺术和科技也有高峰和低谷,需要认真研究历史文化,发掘其中的精华。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展时期,我们应该珍视并发扬其文化遗产。
四、课堂作业1. 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发生在哪个地区? A. 华南地区 B. 河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西北地区2.以下哪个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 A. 儒家 B. 道家 C. 水家 D. 法家3.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哪种书法字体风格? A. 隶书 B. 草书 C. 楷书 D. 钟鼎文2. 问答题1.请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思想学派。
2.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和科技有哪些发展和成就?3.我们如何发扬中国古代文化遗产?请列举你所知道的做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影响,并能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影响教学难点: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等教学素材;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热身(5分钟)通过谈论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和历史重要事件,激发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呈现文化特点(10分钟)通过PPT和课件等教学素材,向学生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1.儒家思想的兴起:孔子的学说在这个时期开始传播并逐渐形成儒家学派,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各种学派相互争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格局。
3.诸子百家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如韩非子、荀子、墨子等。
4.文化的传承: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时期,很多古代经典著作和文化传统在这个时期形成和发展。
Step 3:分析原因和意义(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特点背后的原因和意义:1.社会变革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变革的需要促使了各种思想的涌现。
2.政治权力的争夺:各国争霸,政治权力的争夺激发了思想家们的思考和理论探讨。
3.积极的思想交流: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和交流,促进了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4.传统文化的传承: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传统文化的总结和发展,为后来的文化传承打下了基础。
Step 4: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有哪些?2.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有哪些?他们的学说有什么特点?Step 5:展示和总结(5分钟)邀请学生上台参与讨论和展示自己对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并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以下作业:1.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设计(正)
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石林鹿阜中学【课标要求】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篇,讲述的思想文化内容对我国古代社会思想产生了极其重在的影响,所以在本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才刚经过一个月的历史学习,虽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学史兴趣较浓,但尚处于感性思维中。
由于本课思想理论性较强,学生难理解、难懂,容易感觉到乏味。
因此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上得生动有趣。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老子及其主要思想。
②识记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百家争鸣中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代表著作。
③通过课堂教学和活动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思考、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内容,整体感知所学习的知识。
②合作学习中完成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③结合社会生活完成对知识的初步应用与升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理解人们在社会上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决定其社会意识的;反过来人们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难点:老子与道家;“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教学策略】先学后教,学案导学,自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以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及2011年9月28日世界各地的祭孔图片导入。
(约1分钟)第一部分,展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约12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和引导。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约1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设置了两个有一定难度的题,需要学生发挥小组的力量,综合大家的智慧,共同完成。
第三部分,展示学习(约10分钟)学生展示合作探究学习成果,教师精讲或点评。
第四部分,巩固练习(约3分钟)第五部分,知识的应用与升华(点拨)(约2分钟)第六部分,本课小结及教学互评(约2分钟)本课知识小结:。
【实用文档】春秋战国文化教案
春秋战国文化教案第10课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高级教师张桂芳(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仁”的学说的内容;孔子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
“百家争鸣”的概念;战国时期墨、儒、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政治主张;《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
2.引导学生理解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文化的空前繁荣,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3.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许多大思想家和百家争鸣?”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政治与思想文化相互作用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要求认知的图画和文字史料:孔子画像。
课本大字中和竖排的孔子论教育的原话。
孙武的原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①春秋五霸是指哪些人?请按课本大字的顺序将他们排列出来。
②战国七雄指当时的哪七个诸侯国?请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回答。
③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分别说出各自的起止年代。
④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
2.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7、8、9三课的课题(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
在这三课中,我们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同学们已经知道,这500多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乱频仍。
而贯穿整个时代的是奴隶制度的没落和消亡,各国纷纷“变法”,新兴的地主阶级异军突起,封建经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日趋繁荣。
大的社会变革促使那些有识之士去深入思考当时的种种社会问题,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政治学说和主张。
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并且会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当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车轮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滚滚前进的时候,科学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思想、军事、科技、文字各个领域英才辈出,他们中许多人至今还为中国嬴得世界的瞩目与尊敬。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教案
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老子和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及主要学派;《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的散文;艺术;天文和地理;名医扁鹊。
二、能力培养目标1.使学生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名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对我国后世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先秦诸子的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学、地理学、医学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墨经》中总结和提炼的大量物理学知识,也在我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空前繁荣,科学技术取得许多世界领先的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值得我们自豪,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诗经》,屈原和《离骚》;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山海经》;《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扁鹊。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对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法建议1、建议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老子和孔子;二、“百家争鸣”。
第二课时:三、《诗经》和屈原;四、诸子散文;五、艺术;六、天文和物理;七、名医扁鹊。
2、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的原理来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推广是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手工业、商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就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封建地主阶级逐步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剧烈斗争,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和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媒体展示易中天说的一段话,设问:易中天提到的这些人生活在什么年代?。
2、师述:他们都生活在社会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士人队伍进一步扩大,他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学习新课(一)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预习。
1、了解老子生活的年代、创立的学派及思想主张。
2、了解孔子生活的年代、创立的学派、主要思想主张和他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3、了解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学派及其思想主张。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复习春秋时期的三大变化。
2、师述:春秋时期,随着社会变化逐步加剧,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的士人开始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主张。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1、媒体展示老子人物扫描,让学生了解老子的生平简介。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老子朴素辩证的思想含义。
3、学生讲述《塞翁失马》故事,理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
4、教师讲述老子“以柔克刚”的一则故事,理解老子“满齿不存,舌头犹在”大道无形,道在口中这句话。
相传老子晚年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是我柔软的舌头还在。
”5、展示老子的著作《道德经》,让学生了解老子和《道德经》的主要内容及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6、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归纳,并做好笔记。
过渡:春秋时期,与老子同时代的还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感知春秋时期的文化繁荣教案
感知春秋时期的文化繁荣教案一、学习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感知春秋时期的文化繁荣,认识到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
同时,通过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让学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其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二、学习内容: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3.春秋战国文化的多元性4.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2.分组阅读法: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不同的资料进行研讨。
通过小组讨论增进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思维。
3.展示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影像资料、实物展览等形式让学生真实感受和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幻灯片、试听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氛围。
第二步:学习内容1.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和相互对抗,以及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有关史料,比如《左传》《史记》等,来了解当时国家的政治形势和发展历程,提高对当时历史人物和政治家的认识。
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教师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经济交流、商业活动以及货币制度的发展等。
学生可以了解如何运用古代文献材料,如《史记·货殖列传》等,来理解当时商业经济的发展。
3.春秋战国文化的多元性教师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形态,让学生了解当时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诗经》、《论语》等经典著作,了解经典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提高审美和文化的认识。
4.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教师介绍当时的文化成就,比如经学、音乐、戏曲、绘画等,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多元性和繁荣发展。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展览和专题报告等形式,更深入地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
人教版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基本知识]老子与道家孔子与儒家思想、教育“五经” 墨子与墨家思想孟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庄子的思想韩非子与法家思想《诗经》屈原与“楚辞”、《离骚》诸子散文艺术、体育、娱乐、天文与地理名医扁鹊[基本理论]1.春秋战国时期繁荣的科技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变革的反映,说明文化都是相应时代社会的反映;2.这一时期各家思想争鸣,是社会变革与政治多中心的必然产物;3.主要流派的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能力培养]1.通过归纳比较各派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论表达水平;2.通过分析春秋战国科技文化繁荣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罗列本节各类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归纳和总体把握知识结构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分析社会现状与文化间的密切关系[教具教法]大量参考资料学生预先准备和阅读大量相关典籍的名句插图教师概括介绍,并列出知识结构板书,讨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历史,一个大的变革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都会出现丰富的文化现象,尤其是表现在思想和哲学领域,请同学举例。
如14-16世纪的西欧,17-18世纪的欧洲,19世纪的欧洲,19世纪晚期的中国,20世纪初的中国,封建政权并立时期的宋代……任何文化现象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一.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中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老子生平:老聃,今河南省鹿邑县人。
“老”年高德重,“子”为对男子美称。
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
2.思想:世界万物与人类社会都在不断运动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二者间总是相互依存和变化。
3.政治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为后世道教尊为教主。
[举例]请同学举出,老子观点“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高中高三历史教案: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2篇
高中高三历史教案: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高中高三历史教案: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掌握其重要历史事件和代表性人物。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重要历史事件和代表性人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分组讨论。
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历史》,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有哪些?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代表性人物?二、学习(20分钟)1. 讲授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其文化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百家争鸣:在这个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的思想学派相继兴起,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交流。
- 诸子百家:春秋时期开始,各地思想家和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说,如孔子的儒家学说、老子的道家学说、韩非子的法家学说等。
- 经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经书,如《易经》、《论语》等,它们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深远。
- 文化交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济繁荣,人才辈出,促使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使得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2. 分组讨论:为了更好地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不同的学派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交流有哪些特点?- 《易经》和《论语》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三、总结(5分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全班总结,归纳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重要历史事件和代表性人物。
四、拓展(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内容,如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主要思想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文章。
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学案例
第一章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一课时(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一个大变革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都会出现丰富的文化现象,尤其是表现在思想领域。
请联系学过的世界史知识举例说明。
如14~16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19世纪欧洲的“自由主义思想”“科学共产主义思想”。
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情况,导入文化的繁荣。
(演示电脑课件)(一)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新的封建生产方式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巩固政治地位,也大力发展生产。
这样,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奴隶主贵族的势力进一步削弱,封建地主阶级逐步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旧势力的剧烈斗争,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涌现出一大批人才。
总之,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前提和条件。
(二)文化繁荣的表现。
(讲授新课:板书标题)一、老子和孔子1.老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内容,归纳知识)(1)老子是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他的学说和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代表作《道德经》。
(注意强调道家非道教,此时道家只是一个学派。
)(2)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简单介绍)(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补充课外知识,由学生谈体会)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二者间总是相互依存和变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这不正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真理吗!塞翁失马的寓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辩证思维在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理论中,在学术文化的各个领域内都有大量的表现。
(4)政治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他的理想社会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也就是希望倒退到原始社会,反映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高中高三历史教案: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高中高三历史教案: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及特点。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
2.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
三、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成就的内在联系。
2.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请大家思考一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个阶段?这个时期的社会特点是什么?(2)学生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特点是诸侯割据、兼并战争不断。
2.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1)讲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加剧,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局面。
a.社会制度的变革:诸侯割据,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
b.经济的繁荣: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
c.思想活跃: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学说纷呈。
3.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1)诸子百家a.讲解: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主张和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分析: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仁爱”、“礼治”。
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性善论”、“仁政”。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逍遥游”、“齐物论”。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韩非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法治”、“权谋”。
(2)科技成就a.讲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b.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成就:农业:耦犁、耧车等农业工具的出现。
手工业:青铜器、铁器、漆器等工艺的发展。
天文历法:夏历、周历等历法的创立。
医学:扁鹊、华佗等医学家的出现。
(3)文学艺术a.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取得了丰硕成果。
春秋战国的文化教案
春秋战国的文化教案标题:春秋战国的文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性文化现象和重要人物;3. 培养学生对春秋战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4.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战国七雄的形成和相互争霸的局面。
2. 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如百家争鸣、道家、儒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
3. 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性文化现象,如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兵器的发展、礼乐的兴盛等。
三、重要人物介绍(15分钟)1. 分别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如孔子、老子、墨子、孟子等,包括他们的思想观点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或文化现象,如《论语》中的某个故事、墨子的反战思想等。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析该事件或现象的背景、原因、影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评价该事件或现象对中国文化的意义和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小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思想观点。
2.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如继续探讨其他重要人物或文化现象。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故事等多媒体资源,用于导入和知识讲解环节;2. 相关书籍或资料,用于重要人物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3. 分组讨论的工作纸和笔。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和发言表达;3. 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作业。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现象或重要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小论文或制作展板;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文化遗址,了解更多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旧_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2)第2课时[导入新课]之一:导入语例示春秋战国时期既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春秋战国出色的思想家、教育家及“百家争鸣〞,翻开了这一时期文化壮丽史卷的上篇,如今就让我们饱含激情欣赏这壮丽史卷的下篇。
之二:问题式导入[教师提问]在大变革的时代里,思想文化领域最突出的变化一是百家争鸣的出现,二那么是文学艺术和科技的开展。
请大家认真考虑一下,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科技迅速开展、文化空前繁荣的景象呢?[学生讨论后,答复]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时期。
经济上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实立;政治上分封制等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
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宏大变化,新旧权利剧烈斗争,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泼,形成“百家争鸣〞的场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
[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言,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铁器的使用和推广是这个时期消费力开展的重要标志。
新的消费工具的使用,大大进步了消费率。
在农业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成为可能,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数量不断增加,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封建的消费关系开始发生、开展起来。
新兴地主阶级顺应历史开展的潮流,在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中,不断获得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成功。
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陆续实现了向封建制的过渡。
新的封建制,根本上适应了当时消费力的开展。
刚刚从奴隶制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的农业和手工业劳动者,消费积极性有了进步。
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稳固他们的统治,也需要开展消费,这就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消费力得到空前的开展,促成科学技术的迅速开展。
与此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消费关系发生宏大变化,阶级关系也发生宏大变化,新旧权利剧烈斗争,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泼,形成“百家争鸣〞的场面,总之,经济的开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开展的前提和条件。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教案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师用)
中国古代史学案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本节学习重点:1、诸子百家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影响(特别是孔子、墨子、韩非子);2、《诗经》和屈原;3、孟子散文的特点;4、庄子散文的特点和代表作;5、春秋战国时期艺术发展的主要表现和代表作;6、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的三大成就;7、《墨经》光学八条;8、扁鹊的医学成就;●考点扫描——自建知识网络【参考答案】生产力 封建经济 奴隶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 私学 讲学之风 社会大变革 政治环境 民族融合 辩证法 无为 严刑峻法 仁 有教无类 学在官府 五经 兼爱 非攻 尚贤 小生产者 施行仁政 民贵君轻 唯物 制天命而用之 中华唯心 法治 第一 西周至春秋中叶 风 雅 颂 楚辞 离骚 孟子 庄子 妇女凤鸟图 御龙图 嵌错赏功宴乐 随州 哈雷彗星 600多年 十九年七闰 160 甘石星经 光学八条 四诊法 脉学之宗 一.思想方面:问题思考:1.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朴素辩证法思想2. 孔子“仁”的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劳动者的地位的逐步提高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的进步意义是抑制统治者的暴政3.“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五经”除《诗经》外还有4.孟子曰:“天下恶乎定?定于一。
”荀子曰:“四海之内若一家。
”主要反映了当时A人民要求“仁政”B.人民渴望统一C民族融合加强D.社会秩序安定5.孔于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 C 仁D.民贵君轻6.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7.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的观点的是A.民贵君轻B.人应互爱互利C.反对掠夺战争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8.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级的利益D.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9.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墨子、商鞅、韩非思想的相似之处是A 反对兼并战争B.主张互爱互利C.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D.主张中央集权11.下列观点是那个学派的: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是法家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是儒家③“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承”是道家④“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是法家⑤“有能则举之,高予以爵,重予以禄”是墨家⑥“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是法家⑦“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儒家⑧“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是道家⑨“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通用7篇)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通用7篇)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通用7篇)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篇1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思想老子《老子》;孔子“五经”诸子百家科技天文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十九年七闰《甘石星经》物理《墨经》文学《诗经》屈原《离骚》;诸子散文艺术《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编钟医学扁鹊与四诊法教学建议复习课设计第七节在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了解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思想本部分内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
本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
并引导学生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析。
二、文学本部分内容包括《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
《诗经》、屈原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初中课本未涉及的内容加以强调。
在讲述诸子散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
并让学生认识到诸子通过其散文向世人阐述其思想。
三、艺术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讲述这部分内容。
四、天文和物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
并强调天文成就的年代、比西方领先的时间。
战国时期物理学的发展是以前学生没有学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中国物理学取得的成就。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五、医学本部分内容学生也已学过,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即可。
重点——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
初中历史教案:探索春秋时期的文化和社会
初中历史教案:探索春秋时期的文化和社会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学生能够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状态、文化特点和思想体系,并分析其影响。
3.学生能够批判性思考关于春秋时期的历史重要性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春秋时期的背景与简介。
2.春秋时期社会状态、政治制度和军事形态等。
3.春秋时期文化特征:诸子百家、“礼乐”文化和史书的形成等。
4.春秋思想: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的形成。
三、教学重点:1.春秋时期的社会状态、政治制度和军事形态等。
2.春秋时期文化特征:诸子百家、“礼乐”文化和史书的形成等。
3.春秋思想: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1.用PPT和视频资料进行教学。
2.采用“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复习”模式进行教学。
3.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和报告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深入了解。
五、具体教学过程:1.春秋时期的背景与简介: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战国时期之前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历时约三百年。
这个时期是一个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中国逐步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春秋时期是武王灭商以后的第一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发展、变革和创新的时期。
2.春秋时期的社会状态、政治制度和军事形态等。
春秋时期的社会状态:春秋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代,这个时期的社会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转型。
春秋时期的社会状态是一个由部落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过程。
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封建国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君主制度的形成时期。
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非常特殊,其中水平最高的是齐桓公的政治。
春秋时期的军事形态:春秋时期的军事是一个由部落战争到封土战争,最终形成君主争霸的过程。
3.春秋时期文化特征:诸子百家、“礼乐”文化和史书的形成等。
春秋时期的文化特征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思想老子《老子》;孔子“五经”诸子百家科技天文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十九年七闰《甘石星经》物理《墨经》文学《诗经》屈原《离骚》;诸子散文艺术《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编钟医学扁鹊与四诊法教学建议复习课设计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在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了解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思想本部分内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
本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
并引导学生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析。
二、文学本部分内容包括《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
《诗经》、屈原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初中课本未涉及的内容加以强调。
在讲述诸子散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
并让学生认识到诸子通过其散文向世人阐述其思想。
三、艺术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讲述这部分内容。
四、天文和物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
并强调天文成就的年代、比西方领先的时间。
战国时期物理学的发展是以前学生没有学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中国物理学取得的成就。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五、医学本部分内容学生也已学过,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即可。
重点——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
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其中,儒家思想,构筑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重点——对孔子的评价自汉代至清朝,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一直被尊崇。
“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被否定。
建国以来,对其评价更是经历了一个大起伏过程。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其是誉毁不一,先是肯定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又受到了批判。
“文革”期间,孔子被全盘否定。
在”文革”结束以后,开始公正客观地评价孔子。
综合建国以来对孔子的评价,主要观点如下:关于孔子的阶级属性:一派观点认为孔子是封建文化的代表,也是新兴的地主阶层的代表,其思想保守多于进步,妥协多于反抗。
这派人多数持西周封建说。
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
有人提出,孔子生活在奴隶社会,但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潮流,是奴隶主阶级中的改革派。
关于孔子的思想结构:第一种观点认为“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第二种观点认为“礼”是孔学的核心。
还有人认为“仁”与“礼”组成孔子的思想核心。
关于孔子思想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有人指出,孔子是国际性的历史人物,其影响远及世界。
也有人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长达二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与思想基础。
孔子学说成为历代统治思想的基础,但又是封建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关于孔子与当代及未来社会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儒家思想作为历史的产物,只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
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不仅有研究价值,而且作为一种精神资源,有着实用价值,对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则从知识经济新特点角度,抛弃了过去一贯尊奉儒学的观点,认为儒学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实际。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其原因如下:第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
第三,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第四,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
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
第五,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
第六,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典型例题例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的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正确,③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答案:D例题分析:此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照材料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该题是一道复合选择题,只有经过了①、②、③、④项的首先筛选,才能在A、B、c.D 四项中得出正确答案;经分析理解可知:①是背景,②③是史实,唯有④项中科技生产“迅速”发展不妥,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更不对;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
例2阅读下列材料“欲天下之窗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落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请回答:(l)上述思想是我国战国时期_____、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
(2)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在阶级社会里,上述思想能成为现实吗?(3)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上述思想有何积极的进步意义?例题分析:本题提供了墨子有关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一段材料,主要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考查对这段材料的理解。
回答时,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联系先秦时各派思想家的主张,提炼出材料的“兼爱”“非政”思想。
回答第二问时,主要从矛盾论和阶级矛盾等观点进行分析。
要联系墨子代表的阶级利益、有关战争观等,评价墨子思想的进步意义。
答案:(l)墨子;“兼爱”、“非攻”(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一切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统治阶级总是要竭力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而被统治者总是要反抗剥削,摆脱贫困,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3)从历史上看,墨子的上述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共同富裕,这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反对掠夺战,谴责战争对生活和生产的破坏、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这有利于社会的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因此,墨子的思想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能求得发展,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过幸福富裕的生活仍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与要求。
因此,发扬光大墨子的思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例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攻打别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真的)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道后世。
材料二君之视臣(民)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材料三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贷错,制不共门。
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颖。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材料四《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分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颖。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请回答:(1)按材料顺序分别指出各段材料所代表的学派及主要主张。
(2)指出材料中哪些学派的主张被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的统治阶级所采纳,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例题分析:第一问,考查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第一问中的第二层要求不难,只要先判断出各段材料分属哪一学派,各学派的主要主张就好概括了。
第二问,学生要明确一个历史概念——“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指的是哪几个朝代或时期?主要指的是秦汉时期。
时间范围确定下来后,联系书上内容作答。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答案:(1)材料一是墨家、“非攻”。
材料二是儒家、“民为贵”。
材料三是法家、“法治”或“以法治国”。
材料四是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秦始皇采纳了法家思想;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以严刑峻法治国的思想,正符合秦统一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了儒家思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大一统”思想,正符合西汉加强思想统治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例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A例题分析:回答本题首先要弄懂题干所引材料中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一种辩证观点。
然后依托教材找出备选项A 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中具有辩证思想的一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