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童年》教案
![整本书阅读《童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321fe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8.png)
整本书阅读《童年》教案课型】整本书阅读——阅读推荐课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猜测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2.了解一本书的基本构成信息,如封面、封底、书脊、目录、前言等。
3.通过老师推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制定个人阅读计划。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猜测,并了解书的基本构成信息。
教学难点】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导入书籍1.回顾《小摄影师》这篇文章,询问学生对主人公XXX的印象和作者着重描写的场景和画面。
2.引导学生了解XXX的童年故事,推荐《童年》这本书,一起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二、荐读新书一)知生平,猜内容1.介绍XXX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他是苏联作家,世界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也是我国人民最熟悉、最喜爱的外国文学家。
列举他的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2.结合《童年》的题目和XXX的生平,让学生猜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看封面,猜人物1.结合这本书的插图,让学生猜测XXX童年生活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2.介绍一本书的基本构成,如封面、封底、书脊等,并以《童年》为例向学生简单介绍每一部分主要包括的内容。
三)读前言,知写作缘由1.与学生一起阅读《童年》的前言《童年》(自序),了解作者写作本书的缘由,感受作者对于童年往事的怀念之情。
2.前言的作用和种类前言是一本书或文章前面的文字,也称为“前记”、“序”、“叙”、“绪”、“引”。
它主要说明一本书的基本内容、写作缘由、成书过程等,尤其是自序式的前言。
四)目录的作用和阅读方法1.目录通常会告诉我们一本书的主要故事章节。
同学们可以通过查看这本书的目录来了解它的基本信息。
2.同时,目录还可以让我们优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先阅读。
同学们可以通过目录来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然后先读这些章节。
五)阅读故事章节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
当外祖母听不到我的声音时,她的脸会变得很凶,“嘴唇歪扭着,黑眼珠闪烁着气愤的光芒”。
童年教学设计(共7篇)
![童年教学设计(共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662c22fab069dc502201e5.png)
童年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童教学设计《童年》教学设计一、阅读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带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转变,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天下,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读书、说话、展示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鲜活的阅读替代教师对文本肢解性的解读,让学生自己和作家、作品对话,读出作者,读出社会,读出自己。
3、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4、通过阅读示例,使学生掌握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摘读法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
三、课时设计:2课时四、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增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容量。
五、教学过程:一、读书方法指导 1.导入课程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也知道没有书的生活如同没有阳光,我们更知道读书可以让你披上美丽的光彩。
我更愿意把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时说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为了让我们自己充满希望,为了我们的民族充满希望,让我们共同走进教科书以外的书的世界,去共同感受课外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精彩!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轻松的话题——有关课外阅读的问题:“大家课外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2、学生交流互动,谈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情况小结,出示板书:读书要有选择性——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作品读书要有目的性——启迪智慧、升华思想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些阅读方法希望大家学习后都能够有所感、有所悟,更能有所行动!4、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全文优选
![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全文优选](https://img.taocdn.com/s3/m/473d589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b.png)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材料说明】《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
在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童年》是“序曲”,也是最富魅力的一部。
小说共十三章,描写了“我”从三岁到十一岁的生活。
聪明、善良的外祖母,残暴凶狠自私的外祖父,善良而又不幸的母亲等等鲜活的人物以及对俄罗斯风光、社会场景的描写,对悲惨、艰辛又不乏温情的生活经历的描写,交织出一部色彩斑斓的现实主义佳作,它的文字、思想都值得小学生品味。
【教学目标】1.重点交流第十二章的阅读体会,体会“我”生活的悲惨、不幸。
2.通过详细的语句感受外祖母、外祖父、母亲、继父、老师、主教以及“我”等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3.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
【教学流程】一、谈谈对整本书的理解1.课件出示书封面,看出什么?人物穿着、表情,周围环境,猜测主人公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2.有同学了解《童年》或者作者高尔基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序曲”——《童年》,去了解那一段生活。
二、读书交流,感受高尔基的童年生活(一)阅读第十二章,初步感受《童年》。
1.同学们拿出节选,静静读一读。
这个章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来给大家说一说2.你想用什么词来概括这个段童年生活?为什么?(二)走近阿廖沙,感受人物形象。
什么样的生活造就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在这悲惨的生活中,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再看看文章节选,重点感受阿廖沙的人物形象,能够把触动你的内容勾画批注出来。
1、生交流,师相机点拨勾画、批注的阅读方法,提炼阿廖沙勇敢、善良、热爱书籍、热爱生活的人物形象。
2、介绍“马克西姆.高尔基”这个笔名的含义,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小说家的第一部作品中都有自己的影子,我们在阅读中感受的不但是人物形象,还有作者鲜活的人生。
三、以点带面,引导阅读整本书1、在这个章中,不但有阿廖沙,还有其他一些人物。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童年》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童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071c8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e.png)
在苦难中成长,在温暖中善良——《童年》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讲述的是作者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是些“悲惨的童话”。
但由于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所以读来压抑中带着温暖和可爱。
小说给人的教益很深,使人在苦难中看到光明,在黑暗中看到善良,在冷酷中看到人性的温暖。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小说的能力。
《童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学生读懂主要情节和理解主要人物应该不成问题,问题是学生是否有兴趣地去读以及能否系统的梳理情节和人物后把握好小说的主题。
小说在结构的安排上,略有杂乱,因此,我从“外祖父”和“外祖母”这两个对比式的中心人物入手,引领学生理清小说的情节,领会小说的主旨,进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思路】围绕阿廖沙最终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设计了三个板块的引读。
一、感受以外祖父为代表的造成阿廖沙苦难童年生活的人物形象,以与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作为线索梳理总结,出示七个片段;二、分析给黑暗中的阿廖沙带来光明的外祖母的形象,以学习外祖父的方法启迪学生,完成思维导图;三、探究阿廖沙最终在苦难中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还有那些原因。
旨在引领学生以人物形象为依托,把握小说的主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感受外祖父、外祖母的形象;了解阿廖沙经历的苦难与得到的关爱,把握小说的要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精彩片段,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感受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阿廖沙的成长历程中得到启迪: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乐观地面对生活,要坚强地面对一切挫折。
【教学重难点】了解阿廖沙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再次阅读书籍,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看一组照片(出示照片),咱同学们看到这组照片想必也回忆起了自己无忧无虑、欢快的童年了,有一个人的童年跟我们不太一样,他就是高尔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的《童年》。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97b95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c.png)
引导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分享彼 此的经验和看法, 促进知识的交流 和碰撞。
教学策略的制定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制定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 分析等。
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有趣、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针对学生表现,提出具体建议和改 进措施
收集学生意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调整教学
根据评价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升教学效果。 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 学设计
汇报人:XXX
目录
01 教学目标 03 教学方法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02 教学内容 04 教学过程 06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整本书阅读的 基本方法
了解童年主题相关 的文学知识
掌握阅读分析的基 本技巧
了解不同文体的阅 读策略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故事 情节和人物形象
故事的主题和情节梗概
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人物关系
主人公:XXX
主要配角:XXX、 XXX
次要配角:XXX、 XXX
人物关系特点:复 杂、多层次
情节梳理
介绍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概述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重点讲解关键情节和转折点 总结故事主题和意义
探究《童年》的主题思想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设计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ae435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f.png)
教学目标:是 否达到预期目 标,是否符合 学生实际需求
教学内容:是 否符合课程要 求,是否具有
趣味性
教学方法:是 否能够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 是否能够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
力
教学评价:是 否能够客观、 公正地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 是否能够提供
有效的反馈
提供反馈
及时给予学生正面激励,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针对学生表现,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定期收集学生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故事情节
介绍故事背景和人 物关系
描述故事情节的发 展和高潮
分析故事情节的转 折和冲突
总结故事情节的主 题和意义
主题思想
教学内容:通过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童年的主题思想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童年的主题思想,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调整教学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定期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 结合教学评价结果,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注重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具体、可操作?
教学内容
作品背景
作品名称: 《童年》
作者:高尔基
创作背景:19 世纪七八十年 代的俄国社会, 人民生活困苦, 社会矛盾尖锐
作品影响:自 传体小说,揭 示了当时社会 的黑暗和底层 人民的苦难生
活
人物形象
介绍《童年》中的主要人物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探讨人物塑造的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人物形象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童年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童年](https://img.taocdn.com/s3/m/fef898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6.png)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童年一、引言阅读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丰富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童年这个关键时期,正确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强对学习的主动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适合童年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二、整本书的选取首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童年阶段的图书。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选择绘本、连环画等图文并茂的作品,这样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选择一些故事类、百科类等内容更为丰富深入的图书,以帮助他们扩展知识面。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步骤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前,可以通过故事片段、图片、实物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孩子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飞行员故事阅读前,可以播放一段有关飞机起飞的视频,激发孩子对飞行的好奇和兴趣。
2. 设定阅读目标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阅读目标,既可以是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也可以是发现故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通过设定阅读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专注地进行阅读,同时也提供了评估和反馈的依据。
3. 展开阅读活动整本书的阅读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设置相应的阅读活动。
例如,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绘图、摘录重要句子等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故事。
4. 进行阅读反思阅读结束后,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反思。
通过提出问题、交流分享等形式,帮助学生回顾整个阅读过程,总结收获和体验,并促使他们形成对阅读的思考和思辨能力。
四、评估与延伸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延伸阅读推荐,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
五、小结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整本阅读导读课《童年》教学设计
![整本阅读导读课《童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e71d3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2.png)
整本阅读导读课《童年》教学设计【课型】阅读推进课【教学目标】1.梳理前七章的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外公和外婆的人物形象。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化“泪”为成长的动力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重点】目标2、目标3【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梳理情节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最近我们走进了小说单元的学习,通过学习《桥》《穷人》《金色的鱼钩》等小说,我们知道了,读小说,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板书:情节、环境、人物)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童年》这本小说,去感受高尔基笔下的人物形象。
大家都读到哪儿了?师:看来大部分同学已经读到了这本书的第七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读得怎样?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前七章的主要情节(抽生汇报)。
生汇报后,师追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情节梳理的?(预设:借助目录;提取关键词;看导读页……)二、梳理人物,感知形象1.结合语境,猜测人物。
师:大家通过借助目录、提取关键词等方法,梳理了情节。
在《童年》一书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伴随着阿廖莎的成长。
罗老师想来考考大家,看大家能不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描写猜出描写的是谁?(母亲)围着一条红裙子,跪在父亲身边,一边用小梳子梳理父亲的头发,一边伤心地哭泣,眼睛都哭肿了。
(抽生说,请你读给大家听)(舅妈)脸色苍白,蓝眼睛、大肚子,走起路来很吃力,常常停下来,喘着气低声说:“哎哟,我实在走不动了!”(抽生说,请女生来读一读)(小茨冈)宽肩阔背,脸膛方方正正的,一头漂亮的鬈发。
(抽生说,请男生来读一读)(米哈伊尔)舅舅的黑头发梳理得非常整齐,他像外公一样干瘦干瘦的;(雅科夫)舅舅的头发是浅色的,打着卷儿。
(师:外国人的名字不太好识记,我们可以多读几次。
来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2.利用环形图,梳理人物。
师:伴随阿廖莎成长的人物还有很多,课前已经请同学们结合情节补充了前七章的人物环形图。
六年级语文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60f97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5.png)
《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童年》的背景、内容及主题。
2.学会阅读整本书要关注的内容。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色彩来形容你的童年,你想用什么颜色?为什么?2、加上书名号,你想到了什么?3、是不是只有美好而愉快的童年才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幸福、让未来有所成就呢?苏联作家高尔基笔下的《童年》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年》导读课堂。
二、读薄——明相关信息,读整本书籍交流:走近文本之前,大家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快速了解这本书呢?。
(一)欣赏封面我们可以先从读封面开始,你觉封面关键信息是什么?课件出示封面。
(二)读序言、作品导读或前言1.与这本书相关的信息还可以从哪里知道?书中的“序言”可以给我们提供信息。
你能从序言或前言中读懂什么呢?预设:因为版本不同,有的书前面没有安排序言,也可能是作品导读或者是前言。
无论是哪部分,都能让我们了解与这本书的相关信息。
3.重点读“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为了深入理解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在读前言或序言时,应该重点读懂哪一部分?预设:我们最重要的是了解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通过这两点能了解高尔基虽然身处黑暗社会,但他并没有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反而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是俄国一代新人的代表。
他不向恶势力屈膝,坚强而善良,勇敢而自信。
加深对小说中人物认识,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初识《童年》,了解自传体小说1.同学们,再读读阅读《童年》内容简介与作者简介,并进行对比,你有什么发现?2.小结:我们发现,作者的经历和小说主人公的经历相似。
像这样以主人公的生平经历和事迹为素材写成的传记,我们称为“自传体小说”。
(四)了解目录1.读目录:说说你从目录中知道了什么?并试着进行推测。
2.目录中有哪些人名呢?请用笔圈出目录中的人物姓名,和这些名字打打招呼吧,以后的阅读中,可能会成为朋友呢!教师小结:通过刚才“读封面”“名师导读方案”“名著阅读导航”“鉴赏与品读”“读目录”这些方面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了这本书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说这就是先把书读“薄“。
高尔基《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高尔基《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3103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1.png)
高尔基《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绘童年色彩,感受家庭环境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
而《童年》一书中主角阿廖沙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肮脏和丑恶,那幼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次沉重打击而深深震动。
书中展示了那些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整本书及底色是黑色的、灰色的。
导读课环节可以通过对比“阿廖沙”与“我们”的童年色彩,感受主人公的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
二、绘人物肖像,感受经典形象高尔基在书中用大量的笔墨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真实的俄国小市民形象:外祖父:是俄罗斯小市民阶层的典型,暴躁、乖戾、贪婪、自私,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他非常贪财,暗地里放高利贷,秘密接受典当,甚至怂恿徒工到市场上偷窃;他是小说中丑恶势力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俄国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外祖母:这一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的艺术形象之一;她善良、乐观,心里充满了无私的爱;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邪恶;她信仰的上帝是与人为善的;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常常讲给阿廖沙听,她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的心灵。
主人公阿廖沙:他坚强勇敢,善恶分明,不屈服权贵。
知心好友小茨冈:争强好胜,喜欢逞能。
导读课教学时,可以挑选一两个主要人物的描写片段进行赏析,让学生自主绘制人物肖像。
三、绘人物关系,展开时代画卷《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
它并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
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
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
无论是美,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在推进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工具绘制人物关系图,从而再现20世纪初俄国风起云涌的革命时代,感受整部作品的时代感。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1a426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0.png)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导言】本教学设计针对《童年》一书的整本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探究书中的主题、人物、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并通过相关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目标】1. 通过整本书阅读,理解并分析《童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熟悉并描绘书中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分析并总结作者采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包括对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安排以及语言的运用。
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活动】一、前导活动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或讲述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与《童年》主题相关的话题,如童年的快乐、成长的烦恼等。
2.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童年对人生的意义和影响,并帮助他们激发对《童年》这本书的阅读兴趣。
二、整本书阅读1.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整本《童年》,并提醒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和写下疑惑问题。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阅读心得,交流自己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并解答彼此的疑问。
3. 整理笔记: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小组讨论的内容,整理出每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三、主题探究1. 主题梳理:组织学生回顾整本《童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集体探究书中所传达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主题进行深入讨论,比如乡村与城市的对比、成长与梦想的冲突等。
3. 引导思考:通过提问或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题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思辨。
四、人物分析1. 人物描述:学生根据书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自己的理解,利用文字、图片或其他方式,描绘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人物性格分析:学生就书中的人物,挑选一个进行深入分析,描述其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理解解读。
3. 角色扮演:学生结合书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体验人物的情感和思维,进一步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4d552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7.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封面猜内容”“了解作者知影响”等活动,产生阅读三本小说的兴趣。
2.通过品读片段,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故事内容。
3.借助图表支架,自主规划、制定个人阅读计划,自主阅读三本小说。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自主规划、阅读小说。
【教学准备】1.学生:《童年》这本书(推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2.教师:认真阅读这本书;设计阅读计划表、读书记录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进“快乐读书吧”,了解推荐书目1.谈话导入。
(1)出示学生们以前在学校的生活照片,一起回忆童年的欢乐时光。
(2)教师引导:孩子们,六年级已经是小学的最后一个年级,我们六年级将收获一个更加成熟的自己,同时也将与童年告别。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一份童年的回忆,会伴随我们的一生。
那么,你们有没有哪些令你特别难忘的童年记忆?(3)教师引导: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每个人都能想起许多美好的回忆。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如同你们一样欢乐幸福的,有一个人呀,他的童年可以同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人间地狱”,比如说,老师手中的这本书《童年》,他的主人公阿廖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2.阅读封面。
(1)依据书名预测:看这本书的书名,猜猜看,书里会讲什么内容呢?(2)阅读“快乐读书吧”的简介验证预测。
(3)再读封面了解作者:仔细看看书本封面的作者、插图,你又获得了哪些新的信息?预设:《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前苏联文学奠基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本书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3)介绍什么叫自传体小说?3.小结激趣:看来这本小说来历不凡,堪称经典,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设计意图:整本书阅读指导,应该做到兴趣与方法并重。
《童年》整本书阅读推荐课(教案)
![《童年》整本书阅读推荐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3249a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d.png)
难点解析:学生在写作读后感时可能存在表达不清、思路混乱等问题。教师可以教授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分享,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童年》整本书阅读推荐课。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童年时期是否有过和阿廖沙相似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童年》的奥秘。
(3)提炼作品主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难点解析:作品主题涉及成长、亲情、友情等多方面,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把握。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主题,提高思辨能力。
(4)阅读方法的实际运用。
难点解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阅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难题。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示范等方式,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4.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培养情感态度:感受作品中的成长历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6.提高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读后感写作和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童年》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把握作品的基本框架。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童年》整本书阅读推荐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学生们对于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4f0c9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2.png)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故 事情节和人物 形象,培养阅 读能力和文学
鉴赏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 学生通过阅读整 本书,发现并分 析作品的主题和 思想内涵,提高 文学素养和人文
素养
XXX
PART THREE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选择
情境教学法:通 过创设情境,引 导学生进入文本, 感受童年的美好。
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有趣的阅读 材料和活动,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使他们更愿 意参与课堂。
鼓励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阅读材料,培 养他们的独立思 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改进建议
调整教学内容, 使其更加符合 学生的实际需
求和兴趣。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互动 性和参与度, 激发学生的学
作业评估:布置 有针对性的作业, 检查学生对所学 内容的掌握情况
测试与考试:定 期进行测试和考 试,了解学生的 学习进度和知识 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与同伴 互评:引导学生 进行自我评价和 同伴互评,提高 学生的自我认知 和评价能力
评价标准制定
教学目标达成度 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教学能力 课堂氛围与互动性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分析整本书
能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创意表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能够与同学合作探究,共同完成生的阅读兴 趣和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 达和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
XXX
PART TWO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对《童年》整本书进行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了解阿廖沙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是对阿廖沙性格特点的把握,难点是对小说中人物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问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思考
《童年》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课教案
![《童年》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5f177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2.png)
《童年》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深入感受人物形象,受到思想的启迪。
体会小说的魅力。
2提高孩子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激发深入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了解作者高尔基,了解《童年》写作背景。
2熟读《童年》一书,理清人物关系,画出人物关系图。
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3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整体回顾感知1.师:我们知道《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其实,高尔基就是文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原型。
读完这本书,你觉得阿廖沙或者说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的童年有什么不一样吗?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阿廖沙(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预设:苦难、悲哀…)2.那么苦难的根源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进这本书,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二、走近那些事——简要概述阿廖沙在成长中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简述一个事例。
三、走近那些人——感受人物形象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说明理由。
你最不喜欢哪个人物?说明理由。
1.小组交流。
2.全班分享交流。
3.思考:你是怎样体会到这样的鲜活人物形象的?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教材第四单元小说中,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思考:外祖父家庭成员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形成这种气氛和矛盾的主要根源是什么?五、补充背景资料帮助理解小说主旨,渗透感恩社会、祖国的教育。
六、质疑与思辨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并卓有成就的人?试着分析一下。
并说一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相机串联。
2.出示高尔基的一句话,配乐读给同学们听:回忆过去,我以为自己那时可以说是个蜂窝。
而各种各样平凡的、默默无闻的人,犹如蜜蜂将蜜源源不断储入蜂房那样,各尽所能、毫无保留地将生活知识和思想传授给我,丰富着我的心灵。
这种蜂蜜常常夹杂着污垢,含有苦味,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知识,归根结底还是蜜。
3.提出一点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的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
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
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
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
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
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了解全书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阿廖沙的不幸童年。
3、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2、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给以指导,以引导他们达到更高的阅读层面。
教学前准备:
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老师做指导,学生初步阅读《童年》一书。
教学过程:
一、导读教学
教师口述故事精要,介绍人物
内容精要:
高尔基 4 岁丧父,10 岁丧母,后靠自己努力学习奋斗成为了苏联伟大的文学家,自传三部曲是在列宁的鼓励下写成的,它们独自成篇,又前后相连,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阿辽莎成长历程的三个阶段,真实深刻地反映了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被视为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
《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
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 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
高尔基的这些回忆,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一代文学大师高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小阿辽莎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
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几乎阿辽莎遭遇的每一件比较大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这在作品中的表现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的语言。
在高尔基的笔下,阿辽莎的生活是出身于下层人民的一些有卓越才华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们的性格形成的过程和意识的成长。
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小说着力刻画了阿辽莎、外祖父、外祖母这三个人物。
二、品读《童年》,分析人物
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对这三位人物进行初步的分析,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重点理解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教师随机板书:
童年
阿廖沙坚强、正直•…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祖母善良、能干•…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外祖父凶狠、贪婪•…侧面描写
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我发现许多同学都知道要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
环境描写对人物进行分析。
4、举例说明。
(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随机举一个例子,启发学生)
三、对比童年,感悟生活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看完这本书后,你觉得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的呢?
把大家的童年与高尔基的童年比一比,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总结童年,珍惜拥有
是啊,阿廖沙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但没受不好风气的影响,最后还成为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比高尔基的童年后我们也发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可贵,希望大家珍惜拥有的一切。
五、继续交流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对小说进行初步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