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完美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教案)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识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理解两次战争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影响。

3.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初步培养评价战争的能力和透过现象抓本质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新课。

2.播放《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片断,让学生感受战争场面和人物性格。

3.通过列表比较魏蜀吴三国的建国时间等知识。

4.通过观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形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2.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主义观,把全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

【重点难点】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影响及三国关系【授课类型】新课【教学准备】备课及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结合【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你们最熟悉或最喜欢的剧中人物都有哪些?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物呀?学生如果答是三国,教师则抓住机会纠正。

老师进一步引导出学生对曹操的评价:有可能说曹操是军事家、政治家、诗人或者说他多疑、狡诈,是一位奸臣等等,在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中,教师指出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人物和历史上的故事人物是有区别的,那么曹操与三国是怎样的关系呢?东汉末年都发生了哪些事呢?让我们来进入今天的新课。

(出示课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习新课:(教师引导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西汉之后东汉建立,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各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设计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设计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设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设计一、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及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引导学生识读历史低谷,能够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的比较,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是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主客观条件。

三、重难点1、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四、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2、学生学习准备:预习新课,查阅相关资料五、教学线索军阀混战曹操(200年官渡之战后,统一北方)魏 220年(曹丕)孙权刘备赤壁之战(208年)吴222年(孙权)联合抗曹蜀221年(刘备)师:对。

在混战中,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有利的地位,并且加上他积极发展生产,解决了军粮问题,招纳贤才,势力大规模的增长,形成了和袁绍隔黄河对峙的局面,最终爆发了对战。

(投影: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图示)师:有谁知道这场战役发生在哪一年?生:200年。

师:那结果如何?这场战役是历史上哪一个著名的战役?生:官渡之战,曹操取得了胜利,统一了北方。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投影官渡之战)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了袁绍,并率兵北渡黄河,消灭了袁绍残余势力,统一了黄河中下游。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曹操能以少胜多的原因(投影: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二、三国鼎立1、赤壁之战师:那在北方在发生混战的时候,在长江下游的孙权是趁机不断的发展,而刘备这时因为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力量有所增强,而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野心就更大了,希望乘胜统一全国。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识记: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理解两次战争的特
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理解: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国号和都城,通过画图表理解鼎立局
面的形成和影响。

3、运用:通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不同结局原因的探讨,从中汲取经验
教训;通过对曹操的评价,进一步提高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和经验;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

三、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法、讨论法、表格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案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案

第20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第20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20 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历史上着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通过录像、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等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设计思路〗。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课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者




一、导入:通过欣赏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出《三国演义》,进而讲述《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使学生确立文学作品与史实的区别。最后由《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提到的历史人物曹操的画像导入课文第一部分。
学校
五常市铁路学校
时间
课程
标准
㈠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分布,和对历史的影响。
3、分析官渡之战中袁绍失败和曹操胜利的原因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重点
难点
重点:三国鼎立形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作用。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过程

方法
1、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形象了解三国形成的有关史实。
2、对比两次以少胜多战役,培养学生对比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同时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2、学生理解曹操、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3、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士,应该加强两岸友好往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练习与总结:
学生独立完成自我测评。
㈡知道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二、曹操统一北方
1、曹操像及作品《观沧海》,使得学生了解曹操。同时指正《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对曹操的歪曲描写。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和曹操的爱人材、虚心听取意见,使曹操以少胜多,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
1、通过《龟虽寿》导入统一北方后的曹操统一全国的“壮心”是统一全国,进而讲述赤壁之战。
2、通过《三国演义》火烧赤壁剪辑,强化学生对孙刘联军胜利的理解和用火烧赤壁的原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优秀教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优秀教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面统一,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边疆开发和民族融合,奠定全面统一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面统一,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边疆开发和民族融合,奠定全面统一的基础。

【教学过程】1.导入。

以影视作品中最常见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人物导入,进一步发问:“他们在历史中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作为?”,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2.讲授新课。

(1)曹操统一北方。

a.东汉衰亡。

教师讲述:介绍东汉后期的局势和“历史人物”曹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曹操的困惑——“如何才能号令群雄,扩大影响力”,引出曹操治理地方、壮大实力的策略,这也是之后官渡之战取胜的客观原因。

学生思考:分裂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思考“曹操的困惑——如何才能号令群雄,扩大影响力”。

设计意图:交代本课的第一条线索——“曹操奋斗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跟随曹操“亲历”历史,以实现统一为最终目标。

增加课程的情节性、趣味性,为官渡之战的讲述做好铺垫。

b.官渡之战。

教师讲述:以图表展示双方的实力悬殊;引导学生了解官渡之战的过程,启发学生概括其历史意义——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学生思考:曹操势力的发展。

设计意图:官渡之战(略讲),主要让学生理解曹操势力扩大的过程及趋势。

(2)赤壁之战。

教师讲述:以曹操下一步的奋斗计划为开端,分析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即赤壁之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分析赤壁之战以后的形势发展。

学生思考:北方大局已定,曹操为实现统一,下一步该怎么做?观看视频《赤壁之战》,了解赤壁之战的过程,思考曹操失败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三国鼎立的历史趋势。

(3)三国鼎立。

教师讲述:引导学生分析三国鼎力局面,三国在政治、经济、边疆开发等方面的举措,主要讲授魏蜀吴三国为增强竞争力实施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学生从三国故事正确看待《三国演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优秀教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优秀教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通过录像、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等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设计思路〗学情分析学生对三国历史多少有一些了解,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分析,可以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教材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初期阶段。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黄巾大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渴望结束混战,实现统一,恢复安定生活。

经过“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江东、四川等地,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教学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通过几段录像及动态的过程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

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

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1:课题动画图片2:(录像)讲课前我们先看一段反映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录像,然后我们比一比,赛一赛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

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同学们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通过录像我们可以看出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如何呢?要求说出:政治上:政局混乱,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农民起义军事上:军阀割据经济上: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

新课标-《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新课标-《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新课标-《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优秀10篇《三国鼎立》教学设计篇一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的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人物曹操、诸葛亮。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能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关于三国时的史料和小故事,把《三国演义》的典型故事与历史史实相结合,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利用三国历史教学挂图,并剪贴三国简图更加直观地了解有关史实。

利用“打擂台“的方法让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了解曹操、作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具: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间约5分钟)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由此歌引出《三国演义》这部名著,问:《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历史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使学生明确文学作品不是历史。

(设计意图:由歌曲给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在底沉的旋律中进入三国历史中)2、调查学生课前准备的关于三国时期的材料(包括历史故事、人物介绍、诗词歌赋),老师指导筛选材料,选择可以用在本课的材料。

(意图:一方面检查学生课前查阅材料的情况,另一方面帮助擂主组选择可以使用的材料)二、学生分组自学,探究解决问题。

(时间约10分钟)老师在下面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1、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两个小组为擂主,四个小组为攻擂组2、学生阅读教材自学,探究问题,并把准备好的材料融合在所准备的问题中。

①两个擂主小组选本组问题,分工协作,做讲问题准备②四个攻擂主全面阅读教材,并把教材内容编成问题,准备攻擂)(意图:学生在自学中自主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三、学生主讲,老师查缺补漏(时间约20分钟)1、学生擂主小组讲问题,攻擂主提出问题,擂主学生回答问题,师查缺补漏学生应讲清的知识点①“携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取得优势曹操统一条件②招贤纳士③实行屯田北方官渡之战:年曹操——袁绍以少胜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要归纳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说课稿及教学设计精品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说课稿及教学设计精品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说课稿及教学设计精品第一篇: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说课稿及教学设计精品《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教材落实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所以说“三国鼎立”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民族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拼音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比较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

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

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能够把课外的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

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法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历史问题导读法”,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引导启发,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等教学方法,从学生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堂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问激疑,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本着教育与教学相一致、教育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相一致、直观性等教育教学原则,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为主要目的。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实用3篇)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实用3篇)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实用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实用3篇)《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初一历史的内容,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出现,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是历史的进步。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出示曹操的诗《龟虽寿》,学生齐诵诗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课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习目标1.简单了解沙尘暴的成因。

2.初步了解防治沙尘暴的措施,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知道沙尘暴的危害。

难点:如何防范沙尘天气。

教法选择讨论法课型新授课前准备相关材料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课时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24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看图片,了解"沙尘暴"天气提问:①.刚才从图片里看到了什么?②这是什么样的天气?③沙尘暴有什么特点呢?什么样的天气就是沙尘暴的天气?二.学习目标三.学习新课(一)曹操统一北方1. 教师讲述历史背景: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

2. 官渡之战:(1).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了解并讲述官渡之战作战时间、双方、结果、特点、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官渡之战3.教师设疑: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使用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军事策略,你知道这个军事策略是什么吗?学生表演许攸献计的故事。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01页内容,相互讨论概括“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二)、三国鼎立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许攸献计”的故事后回答教师黑板画“官渡之战“后的形势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指导学生看“赤壁之战”总结三国建立概况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该如何去评鉴历史这种刮风可不是一般的刮风,它风力很大,风中夹着很多的沙子,时间有时长,有时短,这种天气就是沙尘暴天气。

1. 教师展示《官渡之战后天下形势图》并设疑提出“假如你是曹操,谈谈统一北方后有何打算?”过渡到“赤壁之战”。

2. 让学生为刘备、孙权出谋划策,引出“孙刘联合”的战略。

3. 简介赤壁之战:4. 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也使用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军事策略,你知道这个军事策略是什么吗?5.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6.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04页,了解三国建立概况:建立时间、建立者、建立的政权、都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设计缘由:
尝试把这类学生对基本史实了解比较多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对知识的认知部分,提高教学目标,直接切入到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
☆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二、内容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战争胜负因素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古代战役中军事谋略的重要性;同时,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历史史实情节的叙述和分析比较,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曹操的评价,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同时,批判的继承和学习他们自身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本课的史实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

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而且曹操多次颁布“唯才是举”的办法,招募人才,重用人才;经济上,采取了屯田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积蓄了军队粮草的储备,同时恢复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

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

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

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

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四川。

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

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资料注释:
“诸葛亮借东风”:我国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我国冬天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西北风。

而夏天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
东南风。

西北风是10 月以后很平常的气候现象。

但由于地区局部因素影响,在大气候背景下偶尔也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气候现象,比如冬季出现东南风,这叫天气现象,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昼夜风。

在军事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

诸葛亮本来就是一个博学的人,且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

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准确地预报了出现偏东风的时间。

为欺骗周瑜,他设坛祭神“借东风”。

☆教学方法
示图法、分析法、启发式教学。

1.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诸葛亮等事件和人物,都有一定的了解。

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以消化,系统,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运用。

2.分析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以多败少的原因时,教师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再适当加以引导,归纳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关注历史人物在战争胜负中起的作用;在评价曹操时,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曹操事迹和作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3.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以外,制作课件。

☆学法指导
1.透过现象看本质。

本节课许多历史现象,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

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

再联系到曹操恢复北方经济方面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

通过“诸葛亮借东风”,让学生认识到诸葛亮不仅是一个博学的人,而且是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和积累!
2.分清主要与次要。

学生在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胜败原因时,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因素。

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可让学生对诸多因素进行比较,看看是哪个因素决定着其他因素,找出这个决定性的因素,便可找到战争胜败的最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课间放《三国演义》开篇的歌曲,创设情景,先出歌词,然后定位在几个三国人物上。

一、导课:同学们都对三国的历史非常感兴趣,那么三国是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探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在一节课内获得很多的信息,所以我们先来充分利用课本给我们提供的知识,看课本上给我们介绍了有关于三国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1。

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叙述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学生叙述后老师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曹操统一北方这几个重大的事件名称板书在黑板上。

二、请学生看看这些历史事件之间有没有联系?学生叙述(学生按这几个名词叙述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

学生叙述之后老师根据课件和全体同学一起对三国形成进行简单概述,同时形成板书!(在这个概述中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曹操是东汉末年人,而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三、问: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你们发现哪些历史事件起了重要作用?(学生答: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你们发现这两次战役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没有?(学生: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有曹操参与)在这两次战役中,曹操取得的结果截然不同,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一个一个分析一下!
1、分析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学生分析总结,老师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契机,进行点评和启发!得出结论---曹操胜利的原因:
①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广招人才,善于用人。

②经济上,实行屯田,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③袁绍骄傲轻敌
(板书/投影: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2、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同样学生分析总结,老师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契机,进行点评和启发!得出结论---曹操失败的原因:
①曹军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曹操骄傲轻敌。

③孙刘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战术准确。

(板书/投影: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四、问:同样在战争中,曹操一胜一负,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你怎么看曹操这个人物?引出对曹操的评价!
投影: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一个英雄,也有人说他是奸雄,你是如何评价曹操的?
学生思考、发言。

教师提示:曹操曾评价自己:“设使天先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雄。

”,引用曹操的名篇《龟虽寿》对曹操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要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主要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同时评价他们要用一分为二的原则。

☆巩固延伸:请学生尝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者现在的人物,比如本班同学。

☆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在本课我们通过探究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学会了分析战争胜负的因素,还学会了评价历史人物,这些方法在以后我们的历史学习中都会用到,希望我们同学在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同时,能批判的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卓越的精神,对我们自己的成长起到一些作用,让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