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动物应激与应激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Stress)
应激(Stress)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或处于紧张状态时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全球损失800-1000亿美元。
应激原(stressor):引起应激的刺激叫应激原,其种类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非损伤性和损伤性两大类。
应激原
一非损伤性应激原主要有:
神经性刺激:如动物分群,断奶,更换饲料,驱赶,捉捕,运输,剪毛,去势,声光刺激,疼痛刺激等等。
温度如环境过热,过冷。
本讲所涉及的反应主要是指由非损伤应激原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应激。
二、损伤性激原
创伤,烧伤,中毒,感染,寄生虫侵袭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刺激因素。
损伤和非损伤两类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反应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伴有组织细胞的坏死,炎症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se)
一、应激及应激性疾病的危害性
有人估计,我国牧区每个冬季天寒草寒枯死草的家畜不下500万头,未死的活重下降1/3。两者相加,约相当于全国收购量的5-6倍(姚旦,1988)。
我省几个集约化鸡场每年死于应激的肉鸡约占死亡鸡数的20-30%。
美国和联邦德国,苍白,松软渗出性猪肉(Pale soft exudative, PSE)占屠宰猪的10-20%,肉价低5-10%(Kolata,J.A. 1986)。
另有报导(Jopel ,D.G.1975),美国有1/3以上的猪场发生应激综合症,35%发生PSE肉。
欧美及日本,猪胃溃疡很普遍;我国长春、北京、武汉等地调查,发生率84%(徐英泉等,1980).我校调查湖南省的发生率也很高(朱1994)。
应激性疾病的危害性
乳牛群的光热和噪音应激,导致日本均产奶量下降38.4%,怀孕率下降22.5%,流产率升高18%(袁绵和,1988);蛋鸡在抓捕,惊吓等应激下,产软壳蛋,双黄蛋、小蛋、蛋包蛋,其产蛋率、受精率下降,甚至出现腹膜炎,卵巢囊种等(Mills, A. D. etal,1987)。
其它影响,如影响免疫反应,降低抵抗力,如低温诱致幼畜的大肠杆菌性肠炎发病率升高,家禽对新城疫,出血性肠炎,马立克病,禽败血霉形体,球虫病等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牛运输热的发病(病原体至少有10种细菌和8种病态)也必须有应激因子的存在,才能复制等等(姚旦,1988)
二、应激的机理及代谢改变
在对应激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二)血浆蛋白的研究
(三)基因表达的研究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这是经典的应激反应学说,20年代Cannon提出了紧急学说(emergency theory),30年代内分泌学家Sely提出了全身适应征候群学说(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按此思路,深入全面的研究已得到很大发展,最重要,最突出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是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
1.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浓度血液升高。
其主要通过心跳加快,心缩加强,血压升高和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来保证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
应激时,下丘脑分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促进ACTH和β-内啡肽分泌,有利于防止细胞受损,镇痛等保护作用。
防御意义
1、心跳加快,心缩加强,血压升高;
2、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动员,保证了对能量需要;
3、儿茶酚胺促进ACT和胰高血糖素养,生长素,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肾素,促RBC生成素和胃泌素,抑制胰岛素的活性,可见其分泌增多是一种防御反应。
应激损害
应激也有对机体不利的方面。包括:
①外周小血管收缩,微循环灌流量减少,导致组织细胞缺血,坏死。
②高代谢率,消耗能源物质,蛋白质和维生素,使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
③儿茶酚胺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d2-受体,促使血小板聚集,可使体内脂类氢过氧化合物的生成增多,Lpo是多烯不饱和脂肪酸在氢氧自由基(OH’)和其它自由基的作用下生成的过氧化产物,主要损害生物膜,特别是微粒体膜,从而导致膜流动性降低,通透性增高,线粒体肿胀,溶酶体酶释放,细胞变性,坏死,此外,不损害蛋白质和酶,加速细胞变性过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
应激时,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增多,CRF刺激垂体合成和释放ACTH 和β-内啡肽。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增多;β-内啡肽对植物神经有广泛影响和和起镇痛作用。前者引起低血压,心率减慢和心输出量减少。
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其生理意义在于:
①促进蛋白质分解和糖原异生,促进儿茶酚胺,生长素及胰高糖素的效应。
②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正常反应;
③稳定溶酶体膜,防止细胞受损;
④抑制化学介质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包括前列腺素(PGS),白三烯(LTs)凝血恶唑(TX),缓激肽,5-羟色胺,纤溶酶原激活物,胶原酶和淋巴因子等,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血浆蛋白的研究
研究认为,应激时有一种蛋白质起调控作用,主要是调控各种酶的生理功能,防止凝血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同时还具有清除内源性异物和外源性异物(细菌)的作用。
这种调控蛋白,开始称为急性期反应物(Acute phase reaetaats),后来又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protein)(AP-蛋白)
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 protein,AP-蛋白)
该蛋白质的合成是由白细胞介素-1(IL-1)的介导。AP-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①抑制蛋白酶,包括组织蛋白酶,胶原酶,弹性蛋白酶,微肽原酶,微活补体和凝血因子的蛋白酶,胶原酶,弹性蛋白酶,微肽原酶,激活补体和凝血因子的蛋白酶,纤维酶等,以调控各该酶的生理功能,但过量则起损害作用;
②凝血和纤溶:主要是促进纤维蛋白原等起凝血作用。使纤维酶失活,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③清除异物AP反应是在特异性免疫形成以前非特异性地清除内源性异物(组织坏死分解产物)和外源性异物(如细菌及其产物),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