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血液 英文版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课件)第三章血液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1.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
2.比重:全血比重:主要取决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比重:主要取决血浆蛋白的含量;
红细胞比重:与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 正比。
3.粘滞度:
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 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粘滞性是形gren) 男子为0~15mm/h, 女子为0~20mm/h。
意义:血沉越快,表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越小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临床应用:
①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 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 血细胞 blood cells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 数
量最多,占99%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 血小板platelet 最少
(1)概念
指血液凝固后所析出来的清澈的淡黄色的液体。
(2)与血浆的区别
一无一多一少:
✓ 无纤维蛋白原(主要); ✓ 多了一些血小板释放物质;
✓ 少了一些凝血因子。
抗凝
加
剂
不加
全血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生理学课件:blood 血液
Physical & chemical properties of blood
1. Specific Gravity(比重)
Depending on hematocrit & protein composition
Whole blood:
1.050~1.060
Plasma:
1.025~1.035
Red blood cells:
4. Plasma pH
Normal range: 7.35~7.45 Buffer systems(缓冲系统):
Hematocrit(packed cell volume, 血细胞比容)
the volume of red blood cells as a percentage of centrifuged whole blood
M: 40~50% F: 37~48%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 (ICSH) Recommendations for "Surrogate Reference" Method for the Packed Cell Volume
BLOOD【血液】
Internal environment (内环境)
Body Fluid = 60% of Body Weight (BW)
Extracellular Fluid 1/3, 20% of BW
Plasma 5% of BW
Interstitial Fluid 15% of BW
Intracellular Fluid 2/3, 40% of BW
Digestive system Urinary system
生理学血液循环双语PPT讲稿
─→前负荷──→初长度 • 异长自身调节──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引起心肌收缩
力的变化,不需神经体液参与
Starling机制的意义──通过对搏出量的精细调节,防止心室 舒张末期压力和容积的过久、过度改变,维
持心室射血与静脉回流量的平衡
• 心室功能曲线
–正常 左室充盈压为5~~6 mmHg –最适前负荷 12~~15 mmHg –充盈压在15~~20 mmHg、甚至大于20mmHg时,搏出量不变或略微下
四、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一)搏出量
取决于心室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
影响因素:(1) 前负荷(初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异长自身调节)
(二)心率
(2)后负荷(动脉血压) (3) 心室肌的收缩性能(等长自身调节)
❖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
心肌初长( initial length) ;前负荷( preload)
(二)心率(heart rate,HR)
➢ 生理差异 ➢ 心率变异性(HRV) ➢ 窦性心动过速/过缓
动脉瓣开 房室瓣关
心房收缩0.1s 心房舒张0.7s
心室收缩0.3s 动脉瓣关 房室瓣开
心室舒张0.5s
全心舒张期0.4s
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活动顺序与时间关系
二. 心脏泵血——射血与充盈过程
两个重要因素:①心脏舒缩→压力变化→形成压力差→动力 ②瓣膜的启闭→控制血流的方向
降(心肌细胞抗伸展的特性)。
❖ 心肌收缩能力(cardiac contractility)
──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
内在特性 • 决定于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各环节
(如:肌凝蛋白ATP酶的活性、被活化的横桥数目等 ) • 神经、体液及药物都可通过改变心肌收缩力来调节SV • 等长自身调节
力的变化,不需神经体液参与
Starling机制的意义──通过对搏出量的精细调节,防止心室 舒张末期压力和容积的过久、过度改变,维
持心室射血与静脉回流量的平衡
• 心室功能曲线
–正常 左室充盈压为5~~6 mmHg –最适前负荷 12~~15 mmHg –充盈压在15~~20 mmHg、甚至大于20mmHg时,搏出量不变或略微下
四、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一)搏出量
取决于心室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
影响因素:(1) 前负荷(初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异长自身调节)
(二)心率
(2)后负荷(动脉血压) (3) 心室肌的收缩性能(等长自身调节)
❖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
心肌初长( initial length) ;前负荷( preload)
(二)心率(heart rate,HR)
➢ 生理差异 ➢ 心率变异性(HRV) ➢ 窦性心动过速/过缓
动脉瓣开 房室瓣关
心房收缩0.1s 心房舒张0.7s
心室收缩0.3s 动脉瓣关 房室瓣开
心室舒张0.5s
全心舒张期0.4s
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活动顺序与时间关系
二. 心脏泵血——射血与充盈过程
两个重要因素:①心脏舒缩→压力变化→形成压力差→动力 ②瓣膜的启闭→控制血流的方向
降(心肌细胞抗伸展的特性)。
❖ 心肌收缩能力(cardiac contractility)
──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
内在特性 • 决定于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各环节
(如:肌凝蛋白ATP酶的活性、被活化的横桥数目等 ) • 神经、体液及药物都可通过改变心肌收缩力来调节SV • 等长自身调节
英文血液课件PPT
• Lymphoma: A cancer of the immune system that originated in the weak nodes or other weak issues There are several types of lymphoma, including Hodgkin lymphoma and non Hodgkin lymphoma
To help learners understand and use English in different contexts, such as business, travel, and daily life
02
Basic knowledge of blood
The composition of blood
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Case Reports
• Language barrier: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medical English to correctly interpret case reports Common terms and abbreviations should be family to aid in comprehension
• Leukemia: A cancer of the blood forming organisms that result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white blood cells There are several types of Leukemia, including acute and chronic Leukemia
Protection
To help learners understand and use English in different contexts, such as business, travel, and daily life
02
Basic knowledge of blood
The composition of blood
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Case Reports
• Language barrier: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medical English to correctly interpret case reports Common terms and abbreviations should be family to aid in comprehension
• Leukemia: A cancer of the blood forming organisms that result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white blood cells There are several types of Leukemia, including acute and chronic Leukemia
Protection
生理学血液生理PPT课件
11
❖ (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 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 细胞的沉降速度。即第一小时末,玻璃管中析出的 血浆柱高度(mm)。
❖ 魏氏法 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 血沉快慢取决于— ❖ 红细胞是否容易相互叠连 ❖ 导致红细胞相互叠连的原因— ❖ 血浆成分改变
29
(二)、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内源激活途径 外源激活途径
↘
↙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30
(三) 、抗凝系统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
1. 抗凝血酶III:能与凝血酶结合而
失活产生抗凝 2. 肝素: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
32
2、凝血过程的延缓和加速
影响因素 加快 接触面 粗糙
凝血因子。 2.种类:12种,即凝血因子FI~FXⅢ(无FVI )。此外,
还有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见PP64 表3-2 3.特点:
(1)本质:除因子Ⅳ为Ca2+,其余均为蛋白质。 26
(2)存在形式:因子Ⅱ、Ⅶ、Ⅸ、Ⅹ、 Ⅺ、Ⅻ及前激肽释放酶均为丝氨酸蛋白 酶,但正常情况下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 式存在需激活后才有活性。
减慢或抗 凝
光滑
温度 化学物质
适当的升 温
维生素K
低温
草酸盐、
柠檬酸盐、
肝素
33
三、止血栓的溶解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
激活物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 (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 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 细胞的沉降速度。即第一小时末,玻璃管中析出的 血浆柱高度(mm)。
❖ 魏氏法 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 血沉快慢取决于— ❖ 红细胞是否容易相互叠连 ❖ 导致红细胞相互叠连的原因— ❖ 血浆成分改变
29
(二)、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内源激活途径 外源激活途径
↘
↙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30
(三) 、抗凝系统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
1. 抗凝血酶III:能与凝血酶结合而
失活产生抗凝 2. 肝素: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
32
2、凝血过程的延缓和加速
影响因素 加快 接触面 粗糙
凝血因子。 2.种类:12种,即凝血因子FI~FXⅢ(无FVI )。此外,
还有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见PP64 表3-2 3.特点:
(1)本质:除因子Ⅳ为Ca2+,其余均为蛋白质。 26
(2)存在形式:因子Ⅱ、Ⅶ、Ⅸ、Ⅹ、 Ⅺ、Ⅻ及前激肽释放酶均为丝氨酸蛋白 酶,但正常情况下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 式存在需激活后才有活性。
减慢或抗 凝
光滑
温度 化学物质
适当的升 温
维生素K
低温
草酸盐、
柠檬酸盐、
肝素
33
三、止血栓的溶解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
激活物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血液生理学PPT课件
36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凝集----将血型不相容的血滴在玻片上混合,其 中RBC聚集成簇的现象(抗原抗体反应)。 凝集原(抗原)---RBC膜上的特异性糖蛋白。 A,B,H抗原。 凝集素(抗体)---能与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 主要由γ球蛋白组成,存在于血浆中。完全性 IgM抗体. 血型----(blood group)RBC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ABO系统,RH系统。WBC,PLAT
OO
41
供血者(主侧) RBC O型
凝集原
受血者(次侧) RBC A型
凝集素
血清(次)
血清(主)
例:O型(A、B凝集素)血可以给A型(B凝集原)输 对O型血为主侧,对A型血为次侧 A型血(B凝集原)不能给O型(A、B凝集素)输
42
(二)RH系统
人与恒河猴(Rhesus monkey)的RBC有同样 一种抗原,Rh阳性血型。 汉族及大部分民族 99%人Rh阳性。 母婴现象:不完全IgG抗体,RBC和D抗原 进入母体---D抗体(不完全IgG抗体)---易透 过胎盘---进入胚胎,胎儿溶血)。
28
3 蛋白质C作用:
(1) 灭活凝血因子V,VIII。 (2) 限制XA与血小板结合。 (3)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
29
(三) 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系统---1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asminogen), 2 纤蛋白溶 解酶(Plasmin), 3 纤溶 酶原激活物 4 纤溶抑制物。
30
凝血和溶解的基本过程:
体外细胞培养胎牛血清,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 血清生化学,药物代谢的生物样品制备(血浆)。
23
(一) 血液凝固
凝血酶原的激活----无活性的酶原,通过水 解,肽链上一定部位切下片段,活性中心 暴露或形成,成为活性的酶的过程。 凝血因子---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I-XIII。 大多为蛋白酶,属于内切酶,II酶 无活性,水解后活化。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凝集----将血型不相容的血滴在玻片上混合,其 中RBC聚集成簇的现象(抗原抗体反应)。 凝集原(抗原)---RBC膜上的特异性糖蛋白。 A,B,H抗原。 凝集素(抗体)---能与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 主要由γ球蛋白组成,存在于血浆中。完全性 IgM抗体. 血型----(blood group)RBC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ABO系统,RH系统。WBC,PLAT
OO
41
供血者(主侧) RBC O型
凝集原
受血者(次侧) RBC A型
凝集素
血清(次)
血清(主)
例:O型(A、B凝集素)血可以给A型(B凝集原)输 对O型血为主侧,对A型血为次侧 A型血(B凝集原)不能给O型(A、B凝集素)输
42
(二)RH系统
人与恒河猴(Rhesus monkey)的RBC有同样 一种抗原,Rh阳性血型。 汉族及大部分民族 99%人Rh阳性。 母婴现象:不完全IgG抗体,RBC和D抗原 进入母体---D抗体(不完全IgG抗体)---易透 过胎盘---进入胚胎,胎儿溶血)。
28
3 蛋白质C作用:
(1) 灭活凝血因子V,VIII。 (2) 限制XA与血小板结合。 (3)增强纤维蛋白的溶解。
29
(三) 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系统---1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asminogen), 2 纤蛋白溶 解酶(Plasmin), 3 纤溶 酶原激活物 4 纤溶抑制物。
30
凝血和溶解的基本过程:
体外细胞培养胎牛血清,血清药理学。血清化学, 血清生化学,药物代谢的生物样品制备(血浆)。
23
(一) 血液凝固
凝血酶原的激活----无活性的酶原,通过水 解,肽链上一定部位切下片段,活性中心 暴露或形成,成为活性的酶的过程。 凝血因子---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I-XIII。 大多为蛋白酶,属于内切酶,II酶 无活性,水解后活化。
英文第三章血液PPT.
凝系统和纤溶系统。 ❖ 8. 掌握ABO血型的分型、抗原与抗体和血型鉴定,了解
ABO血型的遗传与分布。 ❖ 9. 了解Rh血型的分型、特点和临床意义。 ❖ 10. 掌握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
血液功能: ①运输作用 ②调节作用③防御和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血液检查在医学诊断上有重要的价 值。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浆 红细胞
血液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的组成
❖ centrifugation[sen,trifju‘ɡeiʃən] 离心 ❖ neutrophil[‘nju:trəfil] 中性粒细胞 ❖ Buff coat
❖ (一)血浆blood plasma
本章要求
❖ 1. 掌握血细胞比容、血量、血浆渗透压的概念、正常值和 意义。
❖ 2. 熟悉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血液的功能。 ❖ 3. 了解血细胞发生的部位和过程。 ❖ 4. 掌握红细胞的数量、功能、生理特性、生成与调节。 ❖ 5. 熟悉白细胞与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 ❖ 6. 掌握生理性止血的概念与过程。 ❖ 7. 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基本过程和特点;了解生理性抗
❖
纤维蛋白原:约2~4g/L
❖
A/G比值:1.5~2.5/L
❖
主要功能:①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②协助
运输激素、脂质、离子、维生素等低分子物质;③参与生理
止血过程;④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营养功能等。
❖ 2.电解质
❖ 主要为无机盐:阳离子主要为Na+及少量的
Ca 、Mg 等,阴离子主要为Cl 及少量的 2+
❖ Them.the normal hematocrit is approximately 45 percent in men,and 42 percent in women.
ABO血型的遗传与分布。 ❖ 9. 了解Rh血型的分型、特点和临床意义。 ❖ 10. 掌握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
血液功能: ①运输作用 ②调节作用③防御和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血液检查在医学诊断上有重要的价 值。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浆 红细胞
血液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的组成
❖ centrifugation[sen,trifju‘ɡeiʃən] 离心 ❖ neutrophil[‘nju:trəfil] 中性粒细胞 ❖ Buff coat
❖ (一)血浆blood plasma
本章要求
❖ 1. 掌握血细胞比容、血量、血浆渗透压的概念、正常值和 意义。
❖ 2. 熟悉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血液的功能。 ❖ 3. 了解血细胞发生的部位和过程。 ❖ 4. 掌握红细胞的数量、功能、生理特性、生成与调节。 ❖ 5. 熟悉白细胞与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 ❖ 6. 掌握生理性止血的概念与过程。 ❖ 7. 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基本过程和特点;了解生理性抗
❖
纤维蛋白原:约2~4g/L
❖
A/G比值:1.5~2.5/L
❖
主要功能:①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②协助
运输激素、脂质、离子、维生素等低分子物质;③参与生理
止血过程;④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营养功能等。
❖ 2.电解质
❖ 主要为无机盐:阳离子主要为Na+及少量的
Ca 、Mg 等,阴离子主要为Cl 及少量的 2+
❖ Them.the normal hematocrit is approximately 45 percent in men,and 42 percent in women.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5.淋巴细胞: 免疫
33
四、血小板 Thrombocytes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体积小无细胞核双面微凸的圆盘状 内有α颗粒,致密体等颗粒
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4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参与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数量减少到50X109/L,血管脆性增高
41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活化,形成止松软血栓─初期止血; 3.血液凝固─第二期止血;
纤维组织增生─永久性止血
42
血小板与生理性止血
1.血小板与血管收缩: 血小板释放的TXA2、5-HT→收缩血管。
2.血小板与血栓: ①黏附+聚集→松软血栓; ②释放血小板因子等→ 加固血栓; ③收缩→坚实血栓。
0.1~0.8 0.8~4.0
50~70 1~5 0~1 3~8
20~40
32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2.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组织 巨噬细胞
吞噬力↑
3.嗜酸性粒细胞:
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VitB12 +内因子 ;叶酸)
27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的关键环节:
红系祖细胞 向 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爆式促进活性因子(BPA)
早期红系祖细胞 晚期红系祖细胞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四)红细胞的破坏
生理学血液双语(ppt)
㈢. RBC的生理特征
1. 膜的通透性 2. 可塑变形性
1) 意义:通过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
表面积与体积比值 2)决定因素 红C内的粘度
红C膜的弹性
3、悬浮稳定性
1)概念:红C能较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不易下
沉的特性
2)测定指标
红C沉降率(ESR,血沉)
正常值:男: 0-15 mm/h;
女: 0-20 mm/h
3)ESR↑的原因——红C叠连(叠连)
(红C彼此以凹面相贴形成的C团)
4. 渗透脆性
红C在低渗盐溶液中易破裂、溶血的特性
0.42%NaCl溶液—开始溶血 正常人
0.35%NaCl溶液—完全溶血
红C对低渗盐溶液有一定的抵抗力 抵抗力与渗透脆性成反变
(四)红C的生成与调节
1. 生成原料:
1)蛋白质 2)铁
能使悬浮的红C保持正常体积和 形状的盐溶液
第二节 血C生理
一.红细胞生理
(red blood cell,RBC)
㈠ 正常值及形态
男:4.5~5.5×1012/L(500万/mm3) 女:3.8~4.6×1012/L(420万/mm3)
㈡ 功能: 1.运输O2、CO2 2.缓冲作用
血红蛋白含量:男:120~160g/L 女:110~150g/L
Na+
血浆 142
组织液 C内液 145 12
负离子 血浆
Cl-
104
组织液 C内液 117 4
K+ 4.3 4.4 Ca2+ 2.5 2.4 Mg2+ 1.1 1.1
139
HCO3- 24 27
12
<0.001 HPO4- 2
2.3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课件
驱动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 而产生压力梯度的主要原因是心室的收缩和舒张。瓣膜起 到良好的配合作用,引导血液向固定方向流动。
(三)右心活动的特征
唯一明显的区别是右心室的压力升高水平比左室低得多。
(四)心房在心脏泵血功能中的作用
临时接纳和储存血液---心室收缩期
血液从静脉返回心室的一个通道---全心舒张期(心室 舒张早、中期)
有效充盈的条件下
P=QR
三、动脉血压和脉搏(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arterial pulse) (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3期:K+负载的外向电流( Ik + ) 4期: Na+ - K+ pump、 Na+ -Ca2+pump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收缩的特点 1.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钙触发钙释放” 2. “全或无”式的收缩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称为一个心 动周期。 心缩期和心舒期 (Systolic period and diastolic period )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如图) 二、心脏泵血过程
(三)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共同特点:AP复极完毕后不稳定,能自动地发生去极化 电变化,一旦达到TP水平,就产生新的AP。
1.sinoatrial node(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如图
形成机制如图
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如图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absolute and effective
(三)右心活动的特征
唯一明显的区别是右心室的压力升高水平比左室低得多。
(四)心房在心脏泵血功能中的作用
临时接纳和储存血液---心室收缩期
血液从静脉返回心室的一个通道---全心舒张期(心室 舒张早、中期)
有效充盈的条件下
P=QR
三、动脉血压和脉搏(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arterial pulse) (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3期:K+负载的外向电流( Ik + ) 4期: Na+ - K+ pump、 Na+ -Ca2+pump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收缩的特点 1.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钙触发钙释放” 2. “全或无”式的收缩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称为一个心 动周期。 心缩期和心舒期 (Systolic period and diastolic period )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如图) 二、心脏泵血过程
(三)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共同特点:AP复极完毕后不稳定,能自动地发生去极化 电变化,一旦达到TP水平,就产生新的AP。
1.sinoatrial node(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如图
形成机制如图
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如图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absolute and effective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血液》课件
白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生成素。
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破坏 通过消化、呼吸、泌尿道排出体外 白细胞的功能
与被破坏的组织残片和细菌一 起形成脓液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无色透明、 无细胞核、园盘形或杆形小体。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 CO2,这项功能是由红细胞所含的血 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含有大量血 红蛋白(haemoglobin,HB)
——珠蛋白+亚铁血红素
动画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生理特性——
粘附、聚集、释放反应、 收缩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血液生理
功 能——
1、参与凝血 2、参与生理性止血 3、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干细胞 巨核定向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的存 活时间很短,衰 老血小板绝大部 分是在脾、肝和 骨髓内被网状内 皮细胞所吞噬。
血液生理
三、血细胞及其功能:
红细胞生理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
血液生理
哺乳动物——无核、双凹圆盘形细胞。 骆驼和鹿——呈椭圆形。 禽类——有核的椭圆形细胞。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 一种(1012个/升)。同种动物的红 细胞数目常随品种、年龄、性别、 生活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破坏 通过消化、呼吸、泌尿道排出体外 白细胞的功能
与被破坏的组织残片和细菌一 起形成脓液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无色透明、 无细胞核、园盘形或杆形小体。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 CO2,这项功能是由红细胞所含的血 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含有大量血 红蛋白(haemoglobin,HB)
——珠蛋白+亚铁血红素
动画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生理特性——
粘附、聚集、释放反应、 收缩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血液生理
功 能——
1、参与凝血 2、参与生理性止血 3、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干细胞 巨核定向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的存 活时间很短,衰 老血小板绝大部 分是在脾、肝和 骨髓内被网状内 皮细胞所吞噬。
血液生理
三、血细胞及其功能:
红细胞生理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
血液生理
哺乳动物——无核、双凹圆盘形细胞。 骆驼和鹿——呈椭圆形。 禽类——有核的椭圆形细胞。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 一种(1012个/升)。同种动物的红 细胞数目常随品种、年龄、性别、 生活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生理学 血液 英文版课件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血液的理化特性
3.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于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
3.释放(release reaction) :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 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释出的现象,称 为血小板释放。(ADP, serotonin, TX A2)
Hemostasis
2. 聚集(aggregation): 第一聚集时相(可逆聚集相) : 低浓度ADP,中等剂量ADP 第二聚集时相(不可逆聚集相) : 中等剂量ADP,高浓度ADP 主要致聚剂: a) ADP: Ca2+、纤维蛋白原和能量参与。 b) 血栓烷A2 (thromboxane A2, TX A2 , 也称血栓素A2 ) c) 胶原(collagen) :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和释放反应 d) 凝血酶(thrombin):剂量依赖关系,并使血小板颗 粒内的纤维蛋白原释放。
Erythrocyte
•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3. 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概念:正常时红细胞能相当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 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 测定方法:将与抗凝剂混匀的血液静置于一支小玻璃 管(如分血计)中,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 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简称血沉。 正常值(魏氏法):男性为0~15 mm/h
英文课程-血液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a patient suspected of being anemic three must be answered. Is the patient anemic? What is the type of the anemia, as shown by the blood examination? What is the cause of the anemia?
2. Iron Metabolism
2.1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The total body iron content of the normal males is 50 mg / kg, that of the normal females is 35 mg / kg, that of newborn is 75 mg / kg.
The Formula
MCV(fl)= hematocrit / red cell count MCH(pg)=hemoglobin / red cell count MCHC(g/dl)= hemoglobin / hematocrit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3) further special investigation
Consideration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as outlined, together with the screening blood examination, frequently establishes the cause of the anemia and no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necessar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渗溶液/等张溶液
主要功能:1. 运输O2和CO2 2. 缓冲酸碱:RBC内有多种缓冲对
Erythrocytes
❖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Erythropoiesis and regulation)
➢ RBC生成所需的原料:
1. 维生素B12(Vitamin B12): VitB12 +内因子(胃粘膜壁细胞 分泌) →复合物→ 吸收→贮存在肝
300 mmol/L (300 mOsm/Kg H2O,相当于770 kPa)。主 要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80%来自Na+和Cl-。 (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由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其中白蛋白分子 量小,故为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血管内外水平衡)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血液的理化特性
3.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于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
The shape and count of erythrocyte
RBC: 男: 平均5.0* 1012/L, (4.5-5.5)*1012/L; 女: 平均4.2* 1012/L, (3.8-4.6)*1012/L; 新生儿: 平均6.0* 1012/L
Hemoglobin: 男: 120-160g/L; 女: 110-150g/L; 新生儿: 200g/L(5d); 最低值(6m); 逐渐升高(>1y)
•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The shape and count of erythrocyte
双凹圆蝶形: a:增加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球 形时大。 b:细胞中心薄,有利于气体进出红细胞。 c:有利于可塑性变形,以通过口径比它 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
Erythrocyte
•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CHAPTER 3
BLOOD
Composition of the blood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 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人:成年男性 40%50% 成年女性 37%48% 新生儿 55%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 溶血的特性。可表示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 能力。渗透脆性大,表示RBC对低渗盐溶液的 抵抗力小。
Erythrocyte
• 红细胞的功能
Functions of erythrocyte
1. 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 : 由RBC运输O2 约为溶解于血浆O2的70 倍(hemoglobin),约为溶解于血浆CO2 的18倍(碳酸酐酶,HCO3-)。
2. 缓冲酸碱:RBC内有多种缓冲对
Erythrocytes
❖ 红细胞的形细胞膜的通透性 (permeability) 2. 可塑变形性 (plastic deformability) 3. 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红细胞沉降率 4. 渗透脆性 (osmotic fragility)
2. 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由液体分子的内摩擦形成。与水相比,血液 相对粘滞性为4 5,血浆为1.6 2.4。
红细胞数、血浆蛋白含量和血流速度等影响 决定粘滞性。(血流动力学)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血液的理化特性
3.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
女性为0~20 mm/h。 临床意义:血沉愈快则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RBC
叠连→表面积与容积比值↓→与血浆摩擦力↓→血沉加快)
Erythrocyte
•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 细胞膜的通透性 (permeability) 2. 可塑变形性 (plastic deformability):
bend or fold 3. 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4. 渗透脆性 (osmotic fragility)
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血液的理化特性
4. 血浆的pH值:
正常值为7.35~7.45。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 缓冲对,其中最主要缓冲对为NaHCO3/ H2CO3, 比值为20。(肺和肾的排出)
Erythrocyte
Erythrocyte
•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3. 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概念:正常时红细胞能相当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 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 测定方法:将与抗凝剂混匀的血液静置于一支小玻璃 管(如分血计)中,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 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简称血沉。 正常值(魏氏法):男性为0~15 mm/h
Erythrocyte
•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rythrocyte 1. 细胞膜的通透性 (permeability) 2. 可塑变形性 (plastic deformability):
bend or fold
血液的理化特性
1. 血液的比重
全血比重:1.0501.060(红细胞多比重大)
血浆比重:1.0251.030(蛋白质含量多比重大)
红细胞比重:1.090 1.092(与血红蛋白含量呈 正比)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血液的理化特性
主要功能:1. 运输O2和CO2 2. 缓冲酸碱:RBC内有多种缓冲对
Erythrocytes
❖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Erythropoiesis and regulation)
➢ RBC生成所需的原料:
1. 维生素B12(Vitamin B12): VitB12 +内因子(胃粘膜壁细胞 分泌) →复合物→ 吸收→贮存在肝
300 mmol/L (300 mOsm/Kg H2O,相当于770 kPa)。主 要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80%来自Na+和Cl-。 (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由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其中白蛋白分子 量小,故为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血管内外水平衡)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血液的理化特性
3.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于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
The shape and count of erythrocyte
RBC: 男: 平均5.0* 1012/L, (4.5-5.5)*1012/L; 女: 平均4.2* 1012/L, (3.8-4.6)*1012/L; 新生儿: 平均6.0* 1012/L
Hemoglobin: 男: 120-160g/L; 女: 110-150g/L; 新生儿: 200g/L(5d); 最低值(6m); 逐渐升高(>1y)
•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The shape and count of erythrocyte
双凹圆蝶形: a:增加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球 形时大。 b:细胞中心薄,有利于气体进出红细胞。 c:有利于可塑性变形,以通过口径比它 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
Erythrocyte
•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CHAPTER 3
BLOOD
Composition of the blood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 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人:成年男性 40%50% 成年女性 37%48% 新生儿 55%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 溶血的特性。可表示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 能力。渗透脆性大,表示RBC对低渗盐溶液的 抵抗力小。
Erythrocyte
• 红细胞的功能
Functions of erythrocyte
1. 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 : 由RBC运输O2 约为溶解于血浆O2的70 倍(hemoglobin),约为溶解于血浆CO2 的18倍(碳酸酐酶,HCO3-)。
2. 缓冲酸碱:RBC内有多种缓冲对
Erythrocytes
❖ 红细胞的形细胞膜的通透性 (permeability) 2. 可塑变形性 (plastic deformability) 3. 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红细胞沉降率 4. 渗透脆性 (osmotic fragility)
2. 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由液体分子的内摩擦形成。与水相比,血液 相对粘滞性为4 5,血浆为1.6 2.4。
红细胞数、血浆蛋白含量和血流速度等影响 决定粘滞性。(血流动力学)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血液的理化特性
3.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
女性为0~20 mm/h。 临床意义:血沉愈快则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RBC
叠连→表面积与容积比值↓→与血浆摩擦力↓→血沉加快)
Erythrocyte
•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 细胞膜的通透性 (permeability) 2. 可塑变形性 (plastic deformability):
bend or fold 3. 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4. 渗透脆性 (osmotic fragility)
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血液的理化特性
4. 血浆的pH值:
正常值为7.35~7.45。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 缓冲对,其中最主要缓冲对为NaHCO3/ H2CO3, 比值为20。(肺和肾的排出)
Erythrocyte
Erythrocyte
•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3. 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概念:正常时红细胞能相当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 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 测定方法:将与抗凝剂混匀的血液静置于一支小玻璃 管(如分血计)中,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 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简称血沉。 正常值(魏氏法):男性为0~15 mm/h
Erythrocyte
•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rythrocyte 1. 细胞膜的通透性 (permeability) 2. 可塑变形性 (plastic deformability):
bend or fold
血液的理化特性
1. 血液的比重
全血比重:1.0501.060(红细胞多比重大)
血浆比重:1.0251.030(蛋白质含量多比重大)
红细胞比重:1.090 1.092(与血红蛋白含量呈 正比)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血液的理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