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合集下载

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

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

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____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小麦蚜虫发生了大规模的爆发,给全球的小麦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____年小麦蚜虫的发生与防治进行详细的小结,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类似的情况。

一、小麦蚜虫的发生情况____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小麦蚜虫的大规模爆发,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北美地区。

由于天气异常,气候变暖和降雨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小麦蚜虫的繁殖速度大大加快,导致其数量迅速增加。

小麦蚜虫是一种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它们对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蚜虫的大规模发生导致小麦的叶片被咬食,严重影响了光合作用和营养的供应,使小麦的叶片变黄、枯萎甚至死亡。

此外,蚜虫也会通过传播病毒,导致小麦感染病毒病害,进一步影响产量和质量。

二、小麦蚜虫的防治措施面对小麦蚜虫的大规模爆发,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减轻蚜虫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1. 农业生态环境调控农业生态环境调控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的农田管理,培育健康的生态环境,可以减少蚜虫的繁殖和传播。

具体包括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加强农田的水分管理,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等。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高效的防治手段。

通过引入天敌,如蚜虫寄生性蜂等,来控制蚜虫的数量。

此外,也可以利用蚜虫的天敌,如蜥蜴、蚂蚁等来控制蚜虫的繁殖和传播。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防治手段,但也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选择安全、有效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合理使用。

此外,也要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

4.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是有效防治蚜虫的关键。

通过研发抗虫小麦品种、提高农田管理水平、优化农业生产方式等手段,可以减少蚜虫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还可以利用无人机、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防治的精准度和效果。

三、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的启示____年小麦蚜虫的大规模爆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15种防治蚜虫的方法

15种防治蚜虫的方法

15种防治蚜虫的方法随着夏季到来,温度回升,湿度加大,各种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以蓟马、蚜虫、飞虱、跳甲、青虫、吊丝虫等为代表的小虫难防问题最为突出,成为种植户的“心病”。

由于其具有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活动隐蔽、寄主植物广等特点,其对作物的危害程度更大且用常规的防治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今天我们来重点说一下蚜虫的危害。

蚜虫危害蚜虫又叫腻虫,常常吸食植株的幼芽和嫩叶。

蚜虫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的汁液,造成叶面卷缩,嫩茎扭曲,生长点坏死,造成减产;间接危害是指蚜虫在直接危害的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变形,造成更严重危害。

蚜虫为什么难防难治1、天气导致蚜虫大发生。

偏高的气温、偏少的降水,较低的相对湿度对蚜虫的发生、繁殖非常有利(蚜虫发生的适温度24-28℃、适相对湿度50-85%)。

3-5天即可繁殖一代,一头蚜虫一生可繁殖50-70头,且世代重叠,造成防治难度大。

2、天敌的数量减少导致蚜虫大发生。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喷洒的大量农药,导致七星飘虫数量减少,草蛉更是很少发现,天敌数量减少,控制不了蚜虫的蔓延,是导致蚜虫发生的主要因素。

如何有效防控在蚜虫的防治管理上,应当按照“见虫就防、早防早治”的原则,以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天敌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另外,防治最佳时期是蚜虫初发期的早春。

有效防治蚜虫的具体方法如下:1、品种与耕种模式防治蚜虫使用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进行轮茬换作种植方式,能够大幅减少田间蚜虫的数量,比如说与韭菜等具有强烈气味刺激性、对蚜虫具有驱赶性的农作物进行轮作或套种,在夏季时尽量避免种植容易诱招蚜虫的十字花科类作物。

2、清洁田地防治蚜虫保持田间清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或者果实采摘后或整枝修剪后,要及时对田间的秸秆、枯枝、落叶、杂草、乱物等进行彻底清理,移出田外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并对土壤进行30公分左右的深翻晒墒,以此来灭杀和控制蚜虫传播的源头。

蚜虫病虫害防治

蚜虫病虫害防治

蚜虫病虫害防治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防治蚜虫病虫害,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介绍蚜虫病虫害的特点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蚜虫病虫害的特点蚜虫是一种小型昆虫,体形细长,多为绿色或黑色,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它们以植物的汁液为食,通过口器针吸的方式取食,严重破坏植物的叶片和茎干。

蚜虫还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导致农作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

二、蚜虫的监测和预警为了及时掌握蚜虫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农民们可以采用以下监测和预警方法:1.视觉观察法:定期检查农田中植物的叶片和茎干,发现蚜虫的迹象及时进行处理。

2.黄板诱捕法:将黄色的胶板放置在农田中,蚜虫喜欢黄色,往往会被黄板吸引过来,从而可以及时发现蚜虫的密度和分布情况。

3.气象预警法:根据蚜虫的生物特性,结合气象数据,预测蚜虫的爆发期和高发期,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三、蚜虫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针对蚜虫的病虫害,农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引入天敌,例如蚜虫的天敌——瓢虫、凤蝶等。

这些天敌能够有效地控制蚜虫的繁殖和扩散,减少农作物的受害程度。

2.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选择对蚜虫有效、对环境污染小的农药进行防治。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农民们需要注意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3.农艺措施:采用轮作制度,减少蚜虫对农作物的侵害。

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增强农作物的抵抗力,减少蚜虫的发生和繁殖。

4.物理防治:采用喷淋、喷水等方式进行冲洗和清除蚜虫。

同时,农民们可以利用遮阳网、农膜等物理障栅来阻隔蚜虫的侵害,减少虫害的发生。

四、农业科技在蚜虫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在蚜虫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1.遥感技术:通过使用遥感卫星观测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测到蚜虫的分布范围和繁殖情况,为精确施药提供依据。

2.基因工程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基因,在植物内部产生抗虫物质,降低蚜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蚜虫防治的有效方法与技巧

蚜虫防治的有效方法与技巧

蚜虫防治的有效方法与技巧蚜虫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控制蚜虫的滋生和扩散,农民需要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蚜虫防治的有效方法与技巧。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和寄生虫等天然生物资源来控制蚜虫种群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对人畜无毒副作用,同时还能保护农作物的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1.1 引入蚜虫天敌:将蚜虫的天敌如瓢虫、蝽、蜻蜓等引入农田,利用它们对蚜虫的捕食能力来控制蚜虫种群。

这可以通过放养幼虫或购买天敌进行实施。

1.2 利用寄生虫:寄生蜂是蚜虫的寄生性天敌,通过田间引进寄生蜂,使其产卵在蚜虫体内,寄生蜂幼虫孵化后会侵入蚜虫体内,吸食其体内组织和体液,从而控制蚜虫的数量。

1.3 使用昆虫病原菌:昆虫病原菌是一种能够寄生在昆虫体内并造成疾病的微生物。

利用昆虫病原菌来控制蚜虫的方法是将其喷洒在农田中,这些病原菌会感染蚜虫并最终导致其死亡。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和防治蚜虫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无污染、无残留、无药害,并且可以直接对蚜虫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2.1 喷洒冷水:将温度低于蚜虫耐受范围的冷水喷洒在蚜虫密集的植株上,冷水会冻伤蚜虫的体表,从而达到控制蚜虫数量的目的。

2.2 振动防治:利用振动器将农作物的叶片振动,这种振动会使蚜虫失去稳定的站立基点,进而从植株上掉落,达到控制蚜虫数量的效果。

2.3 利用黏黄板:在农田中设置黏黄板,其黄色的表面涂有粘胶,吸引并困住蚜虫,从而阻止蚜虫的传播和繁殖。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控制和防治蚜虫的方法,其优点是作用迅速,效果显著。

然而,在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蚜虫的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对该蚜虫有效且对作物无毒害的农药。

3.2 控制使用量: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和推荐剂量进行施药,以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对环境和作物造成伤害。

大豆蚜虫发生与防治技术

大豆蚜虫发生与防治技术

大豆蚜虫发生与防治技术一、大豆蚜虫的发生原因大豆蚜虫是豆科植物上的一种害虫,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天气的影响,高温、高湿和雨水多的天气是大豆蚜虫的喜欢的环境。

其次,植被覆盖度过高、土地肥力过度、连种连收等现象也会促进蚜虫的大量繁殖,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大豆蚜虫的危害大豆蚜虫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危害大豆生长大豆蚜虫以大豆嫩叶为食,将其吸干汁液,导致生长发育受到阻碍,严重的将会导致大豆生长呆滞,减产。

2. 传播大豆病害大豆蚜虫还可以传播各种病毒,如大豆黄花叶病毒、黄化曲叶病毒等,导致大豆病害的发生,加重大豆的经济损失。

3. 影响大豆品质大豆蚜虫吸取嫩芽汁液,灭活细胞,抑制绿原酸的合成,因而将影响大豆蛋白质质量。

三、大豆蚜虫的防治方法针对大豆蚜虫的危害,我们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建立生态平衡当大豆蚜虫的天敌(如瓢虫、蚂蚁等)数量增多时,可以将其引入大豆种植区域内,建立生态平衡,从而减轻蚜虫的危害。

2. 喷洒化学农药在大豆处于受蚜虫危害的状态时,可以喷洒有效的化学农药,如氨基甲酸酯、乙酰氨基甲酸甲酯等,要注意用药量、安全间隔期、禁药期等情况,以保证大豆的质量安全。

3. 合理施肥大豆蚜虫就喜欢在肥力过高的田间繁殖,利用施肥控制蚜虫的繁殖是一个较好的手段,可以适当减少施氮肥、磷肥,但是华南的大豆需要有高的温度和气温湿润的空气湿度才能保证蚜虫的繁殖。

要注意通过肥料的配方、用量等控制,以达到一定效果。

4. 多点联防接种较抗蚜豆株、搭配同时进行机械免耕播,控制木灰施用量、间作等都是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小结大豆蚜虫是大豆生产不可避免的害虫之一,通过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控制蚜虫的繁殖,避免经济上的损失。

生态平衡法、化学农药法、合理施肥法以及多点联防法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在防治工作中,大豆病虫害防治手册是人们的普遍选择,但是要注意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防治方法,从而减轻大豆产量的损失。

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蚜虫是小麦上一种常见的危害性害虫,其发生规律如下:
1.生活习性:小麦蚜虫多在春季出现,成虫及若虫在广范的小麦上发
生大量的吸食活动,导致小麦叶片萎缩黄化,影响小麦生长发育。

2.生长繁殖:小麦蚜虫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一般一年可产生数代,其产卵时间长达四个月左右,一般每年5~6月份为高峰期。

针对小麦蚜虫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
1.生物防治:利用其天敌对小麦蚜虫进行常规控制,如斑翅蝽、寄生
蜂等。

2.农艺措施:在小麦生长期间,适当调整土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加强灌溉管理,定期清理园区。

3.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预防和杀灭小麦蚜虫,但请注意用药
剂量,并根据当地气候和小麦品种确定合适的药剂。

4.多方面联合防治:结合上述多种方法进行小麦蚜虫的防治,既能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减少环境污染,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蚜虫防治土方法

蚜虫防治土方法

蚜虫防治土方法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会给农作物带来很大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蚜虫防治的土方法:
1. 清除杂草:蚜虫往往会在杂草上繁殖和生存,所以及时清除农田中的杂草是防治蚜虫的重要措施之一。

2. 轮作种植:轮作种植可以减少蚜虫的种群密度和发生频率。

通过合理的轮作,可以防止蚜虫在同一地区连续繁殖,减少其对作物的损害。

3. 合理施肥:适度施肥可以增加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蚜虫的侵袭。

但要避免过量施肥,以免引起蚜虫大量繁殖。

4. 引入天敌:蚜虫的天敌包括瓢虫、蝴蝶等昆虫,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天敌来控制蚜虫的数量。

5. 使用生物农药:使用合适的生物农药可以有效控制蚜虫。

如利用昆虫杀菌剂、细菌杀虫剂等。

6. 喷洒除虫剂:根据蚜虫的临界浓度和生长发育阶段,在蚜虫大量繁殖时喷洒有针对性的除虫剂,可以有效控制蚜虫。

以上是一些蚜虫防治的土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措施进行防治。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农药时要遵循农药的使用规定,不超量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综合采取多种防治方法,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

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

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
1. 概述: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情况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小麦种植区域。

蚜虫数量迅速增加,严重威胁了小麦产量和品质,给农民造成了重大损失。

2. 原因分析:蚜虫大量繁殖的原因主要是气候适宜和抗性种群的产生。

2024年天气异常温暖潮湿,为蚜虫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农民长期使用杀虫剂,导致蚜虫产生抗性,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3. 防治措施:
- 农民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蚜虫防治的意识和技能。

引导农民采取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轮作、间作等,减少蚜虫繁殖的机会。

- 生物防治: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蚜虫的繁殖。

引进有效的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瓢虫等,帮助控制蚜虫数量。

-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选择低毒、高效的杀虫剂,并避免频繁使用同一种类的农药,以防止蚜虫产生抗药性。

- 天气监测:加强对天气的监测,及时预测蚜虫爆发的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科研支持:加强科研力量,研究蚜虫的生态、行为和抗药性等,为蚜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4. 效果评估:上述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蚜虫的繁殖速度得到一定的控制,小麦产量得到部分恢复。

然而,由于蚜虫繁殖能力强和抗药性的存在,防治工作仍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持续加强。

菜蚜发生规律简介 菜蚜虫的灭杀方法与防治原则

菜蚜发生规律简介 菜蚜虫的灭杀方法与防治原则

菜蚜发生规律简介菜蚜虫的灭杀方法与防治原则菜蚜一般发生在油菜和白菜上,对蔬菜的危害较大。

本文介绍一下菜蚜的发生规律,并讲讲菜蚜虫的灭杀方法与防治原则,供参考。

一、菜蚜的为害特点菜蚜在温暖地区北方地区年发生十余代,南方地区年发生数十代。

温暖地区或在温室内以无翅胎生雌蚜繁殖,终年为害。

菜蚜在蔬菜叶背或留种株的嫩梢嫩叶上为害,造成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卷缩,使植株矮小,影响包心或结球,造成减产。

二、菜蚜的发生规律蔬菜蚜虫生活的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80%左右。

当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过低的时候,均不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在短期内会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

蚜虫在春秋两季的繁殖速度最快,而夏季由于高温多雨,繁殖速度较慢。

三、菜蚜的防治原则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加强田间栽培管理菜田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与高杆作物进行间套作。

加强肥水管理促菜株早生快发增强抗蚜力,有条件用银膜避蚜和黄板诱蚜可降低蚜虫密度。

当田间蚜虫发生在点片阶段时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四、菜蚜的防治方法1、菜蚜的土法防治(1)将烟叶与水按照1:10的比例混合,并将烟叶在水中搓出汁,接着混合加入同等重量的石灰水(浓度为5%),搅拌均匀,均匀喷洒在蔬菜的叶片上。

(2)按照桔皮:辣椒:水=2:1:50的比例混合,然后将其煮开,等到冷却后喷洒在蔬菜的叶片上。

(3)按照洗衣粉:水=1:450的比例混合,然后使用喷雾器将混合液喷洒到蔬菜叶片上。

2、菜蚜的化学防治(1)在蚜虫始盛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10-15g的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兑水30-50kg稀释喷雾。

(2)在蚜虫始、盛发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133g的0.3%苦参碱水剂兑水稀释喷雾。

(3)在蚜虫始盛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15-20ml的3%啶虫脒乳油兑水30kg稀释喷雾。

(4)在蚜虫始盛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10-20g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者是20-40ml的5%吡虫啉乳油兑水30-40kg稀释喷雾。

防治蚜虫的15种方法

防治蚜虫的15种方法

15种防治蚜虫的方法蚜虫危害蚜虫又叫腻虫,常常吸食植株的幼芽和嫩叶。

蚜虫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的汁液,造成叶面卷缩,嫩茎扭曲,生长点坏死,造成减产;间接危害是指蚜虫在直接危害的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变形,造成更严重危害。

蚜虫为什么难防难治1、天气导致蚜虫大发生。

偏高的气温、偏少的降水,较低的相对湿度对蚜虫的发生、繁殖非常有利(蚜虫发生的适温度24-28℃、适相对湿度50-85%)。

3-5天即可繁殖一代,一头蚜虫一生可繁殖50-70头,且世代重叠,造成防治难度大。

2、天敌的数量减少导致蚜虫大发生。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喷洒的大量农药,导致七星飘虫数量减少,草蛉更是很少发现,天敌数量减少,控制不了蚜虫的蔓延,是导致蚜虫发生的主要因素。

如何有效防控在蚜虫的防治管理上,应当按照“见虫就防、早防早治”的原则,以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天敌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另外,防治最佳时期是蚜虫初发期的早春。

有效防治蚜虫的具体方法如下:1、品种与耕种模式防治蚜虫使用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进行轮茬换作种植方式,能够大幅减少田间蚜虫的数量,比如说与韭菜等具有强烈气味刺激性、对蚜虫具有驱赶性的农作物进行轮作或套种,在夏季时尽量避免种植容易诱招蚜虫的十字花科类作物。

2、清洁田地防治蚜虫保持田间清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或者果实采摘后或整枝修剪后,要及时对田间的秸秆、枯枝、落叶、杂草、乱物等进行彻底清理,移出田外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并对土壤进行30公分左右的深翻晒墒,以此来灭杀和控制蚜虫传播的源头。

3、加强施肥管理防治蚜虫因为蚜虫喜嫩喜甜,比较喜欢刺吸作物苗株中碳水化合物,所以在施肥时,应当根据土壤肥力高低、不同作物生育期内的养分需求规律,尽量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农家肥、生物菌肥,适量增施磷肥和钾肥,一定要科学合理的控制使用或少用氮肥,在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虫能力的同时,以防作物枝叶过度浓绿或贪青旺长、造成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过多,否则会导致蚜虫短时间内大范围繁殖及给蚜虫爆发流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蚜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蚜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蚜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蚜虫(Aphid)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其繁殖能力强,寿命短暂,危害广泛,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了解蚜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蚜虫的生物学特性,并介绍几种常用的蚜虫防治方法。

一、蚜虫的生物学特性1. 外形特征蚜虫一般为小型昆虫,身体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绿色、黄色、黑色等。

体长约1-10毫米,身体柔软,表面有绒毛状物质。

2. 繁殖方式蚜虫具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无性繁殖为主要方式,每只蚜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下多个后代,繁殖速度极快。

有性繁殖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发生,能够增加种群的遗传变异。

3. 适生环境蚜虫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适应性强。

其主要侵害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等,针对不同的寄主植物,蚜虫可进行特定的寄主适应性调节。

4. 损害方式蚜虫通过吸食寄主植物的汁液为生,同时还分泌一种白色胶状液体,俗称“蜜露”,可滋生黑烟霉菌等病原微生物,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严重感染的植株叶片变黄、枯萎,甚至死亡,严重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蚜虫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天举、病原微生物等非化学手段降低蚜虫的种群密度。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通过建立永久性的生物控制措施减轻蚜虫的危害。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杀虫剂等化学药品杀灭蚜虫。

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以及定期更换不同机制的农药是化学防治的重要原则。

同时,合理使用农药,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施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3. 农艺措施农艺措施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进种植技术等方式减少蚜虫的繁殖和发生。

例如,采用轮作、间作、套种等措施,增加寄主间的种植间隔,使蚜虫难以迁移和繁殖。

此外,增强植物的抗病虫能力,提高植物的养分水平也是农艺措施的重要内容。

4.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直接抑制或阻断蚜虫的发生和繁殖。

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与高效防治技术

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与高效防治技术

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与高效防治技术小麦蚜虫是安徽省临泉县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主要虫害之一,在该县常年重发,据历年经验,穗蚜增殖高峰期常在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天气适合时将成倍数迅速增殖,对小麦灌浆形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2023年,个别田块麦蚜发生较重,当地农技人员及时做好虫情调查,并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笔者对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切合当地实际的防治策略,为今后开展科学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一、2023年临泉县小麦蚜虫发生情况笔者在今年2月底对临泉县小麦蚜虫进行了大田普查,统计显示,全县平均有蚜株率0.4%,平均百株蚜量0.5头,最高百株蚜量5头。

3月中旬调查统计显示,平均有蚜株率1.6%,平均百株蚜量1.9头,最高百株蚜量8.5头。

3月份田间蚜虫数量迅速增殖,3月底调查,平均有蚜株率3.6%,平均百株蚜量20.2头,最高百株蚜量325头,全县需防田块1.1万亩。

近几年,小麦进入抽穗期,蚜虫在临泉县一直呈重度发生,而且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尤其此阶段食料及气象条件较有利于小麦蚜虫发生为害,造成田间蚜量快速增加。

二、近年来临泉县麦田蚜虫的为害变化1.为害时间逐渐向后期延伸。

小麦蚜虫原来以在苗期为害为主,现在以在小麦灌浆期为害最为明显,原来以早播田为害较重,现在则以晚播田为害较重。

发生这种为害时期后移的原因:一是临泉县推广了精量与半精量播种,春前小麦田间郁闭度低,蚜虫繁殖所需要的田间环境温度变低;二是推广了小麦迟播技术,小麦分蘖量得到控制,春前小麦长势健壮,很少有旺长苗,而旺长苗更易导致蚜虫大量繁殖;三是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由于推广了更多的氮肥后移技术,施用了缓释肥,或施用了返青肥和拔节肥,使小麦在生长后期能为蚜虫生长繁殖提供更足的糖分,此时温度较高,如果湿度再高些,利于蚜虫生长繁殖的各种条件全部具备,极易导致蚜虫暴发。

2.蚜虫总体危害程度加重。

由于本地在种植模式上基本以小麦与玉米轮作为主体,而这两种作物都是禾本科植物,而禾本科植物不仅是蚜虫的为害对象,而且是越冬寄生植物,这种状态使得蚜虫始终存在有丰富的生存环境资源,玉米秸秆的在田间的大量积累也为蚜虫的地下繁殖提供了适宜环境;此外,当前的田间道路与田边沟塘杂草丛生,成为蚜虫生存繁殖的重要地点。

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

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

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引言: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小麦蚜虫问题在近年来日益严重。

2024年是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的关键年份,本文将对2024年小麦蚜虫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农民朋友们在以后的生产中有所帮助。

一、2024年小麦蚜虫的发生情况2024年,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冬季气温较高的影响,小麦蚜虫的数量大幅增加,严重威胁着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蚜虫种类多样化:2024年小麦蚜虫的种类较往年有所增加,主要包括绿蚜、黑蚜、红蚜等。

这些不同种类的蚜虫对小麦的危害程度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蚜虫都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幼虫数量激增:2024年小麦蚜虫的幼虫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多,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蚜虫的繁殖速度加快。

蚜虫的幼虫会侵袭小麦的叶片和茎部,导致小麦的生长受损。

3. 防治措施不力:由于小麦蚜虫数量激增,有限的防治资源难以满足需求,导致部分地区的防治措施不力。

一些农民朋友受经济限制,无法购买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进一步加剧了蚜虫的蔓延。

二、2024年小麦蚜虫的防治措施面对2024年小麦蚜虫的严峻形势,农民朋友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保护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下面将提出几点措施供参考:1. 加强监测与预警:提前了解蚜虫的发生情况,并根据蚜虫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预警,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方案。

可以利用监测站点、气象数据等手段进行蚜虫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蚜虫的异常情况。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小麦蚜虫的数量。

可以引入天敌,如瓢虫、寄生蜂等来控制蚜虫的繁殖。

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微生物制剂,如病毒、细菌等来控制蚜虫的数量和传播。

3. 化学防治:尽管化学防治相对来说对环境的伤害较大,但在蚜虫数量爆发的情况下,适度使用化学农药仍然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

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范文

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范文

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范文小麦蚜虫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科学地发现和防治小麦蚜虫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小麦蚜虫的发生和危害、防治方法和技术以及综合管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小麦蚜虫的发生和危害小麦蚜虫主要分布在温暖和湿润的地区,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开始孳生,6月中旬至7月初达到高峰。

小麦蚜虫以小麦为主要寄主,也可寄主于大麦、玉米等其他作物。

其主要危害表现为叶片损伤、蚜虫枪吸引力减弱、蚜虫分泌物污染小麦穗、导致小麦产量下降等。

二、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和技术1. 生物防治:选择适宜的天敌,如瓢虫、花虎斑蜘蛛等天敌来控制蚜虫的数量。

种植时可在田间布置昆虫诱杀灯、黄板等,以吸引和捕杀蚜虫。

2.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进行喷洒,选择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应根据虫情、药效和环境因素等综合因素来确定施药时机和剂量,注意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

3. 耐药性管理:为了防止小麦蚜虫对农药产生耐药性,应定期更换农药品种,轮作种植不同的作物,减少蚜虫饲料选择性和适应性。

4. 相邻田间协同防治:小麦蚜虫常通过迁飞传播,相邻田间可通过协同防治的方式,在种植同一种作物的时间上进行协商,协调施药,以减少蚜虫的传播范围。

三、综合管理措施1. 良种选育:选择抗虫性强、适应力强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

通过良种选育,可以提高小麦植株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轻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程度。

2. 精细调控施肥:合理施肥是减轻小麦蚜虫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量施肥或不足施肥都会影响小麦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小麦的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以提高小麦的抗虫能力。

3. 良好的田间管理:保持适宜的田间湿度和温度,及时清除杂草,保持种植地的整洁,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4. 监测和预警:定期对小麦蚜虫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虫情变化,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可利用昆虫诱杀灯、黄板等设备,对田间的蚜虫数量进行监测和统计。

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

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

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与防治小结引言: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小麦蚜虫的发生频率和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利益,合理有效地防治小麦蚜虫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2024年小麦蚜虫的发生情况以及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情况2024年是小麦蚜虫发生比较严重的一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生面积增加:据统计,2024年全国小麦蚜虫发生面积较前几年有所增加,特别是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发生情况较为严重。

2. 发生程度加重:2024年小麦蚜虫在一些地区的密度较高,对小麦的侵害严重,导致小麦叶片萎黄、生长受阻等现象普遍出现。

3. 发生时机提前:2024年小麦蚜虫的发生时机较往年提前了一些,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加快了蚜虫的繁殖速度。

二、2024年小麦蚜虫防治方法针对2024年小麦蚜虫发生情况较为严重的问题,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巡查和监测:加强对小麦蚜虫的定期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蚜虫的发生情况和密度变化,为后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生物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引入天敌如瓢虫、黄粉虫等,增加天敌对蚜虫的捕食和寄生,达到控制蚜虫数量的目的。

3. 化学防治:在小麦蚜虫发生高峰期,采用合适的杀虫剂对蚜虫进行喷雾防治,减少蚜虫数量对小麦的损害。

4. 农艺措施: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农艺措施,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免疫力,减少蚜虫对小麦的侵害。

5. 环境调控:通过调整种植时间、间作间套、种植密度等手段,改变小麦生长环境,降低蚜虫的发生和繁殖条件。

三、小麦蚜虫防治效果评估综合以上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2024年小麦蚜虫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发生面积下降:通过及时发现和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2024年全国小麦蚜虫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对蚜虫的控制效果较好。

蚜虫发生特征规律是怎样的?怎样防治?

蚜虫发生特征规律是怎样的?怎样防治?

妹虫发生特征规律是怎样的?怎样防治?
(1)发生规律。

蔬菜螃虫俗称腻虫,全国普遍发生。

主要以成虫、若虫密集在蔬菜幼苗、嫩叶、茎和近地面的叶背,刺吸汁液。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一般在气温29。

C左右繁殖最快。

螃虫的种类很多,通常有绿、黄、黑、茶色之别。

由于繁殖量大,密集危害,造成受害蔬菜严重失去水分和营养,形成叶面皱缩、发黄,严重时造成叶片“坍塌”,此外还可以传播病毒病,引起病毒病发生,造成更大的损失。

(2)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消除越冬虫源。

②物理防治。

利用银灰色塑料薄膜避螃,螃虫对不同的颜色的趋性差异很大,银灰色对传毒螃虫有较好的忌避作用。

收集一些银灰色食品袋或奶粉袋,使用时将这种塑料袋翻转过去,使银灰色朝外,有彩色的画面朝里,用小木棍插到菜田或苗床上,可起到驱避菜鲂、减轻病毒对多种十字花科蔬菜危害的作用。

黄板诱螃,黄色对螃虫有很强的引诱作用,生产中可制作大小15厘米X20厘米的黄色纸板,最好在纸板上涂一层10号机油或治螃常用的农药,插或挂于蔬菜行间,与蔬菜持平。

有翅螃一见到黄色纸板,便纷纷降落其上,机油黄板诱满蜡后要及时更换,药物黄板使蜡虫触药即死,大大减少了有翅螃既向菜田传播病毒又直接食用蔬菜汁液的双重危害。

③生物防治。

保护瓢虫、草蛉等天敌。

④药剂防治。

可选用10%此虫琳可湿性粉剂,或3%唳虫眯乳油或25%嘎虫嗪水
分散粒剂(阿克泰)。

蚜虫

蚜虫

为害症状
麦蚜的为害主要包括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两个方面:直接为害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嫩头和嫩穗 汁液。麦长管蚜多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为害,抽穗灌浆后,迅速增殖,集中穗部为害。麦二叉蚜喜在作物苗期为 害,被害部形成枯斑,其它蚜虫无此症状。间接为害指麦蚜在为害同间,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 病为害最大。
在同一地区不同条件下,或同一地区同一条件下,同一种蚜虫可以既有不全周期的类群,又有全周期类群。 如桃蚜在华北大都孤雌世代与两性世代交替发生。一部分以卵在桃树上
防御
蚜虫柔软的身体无法保护它免受天敌和疾病的侵害。因此,蚜虫发展出了多种自我保护的防御方式。一些种 类的蚜虫能够与植物组织作用,使得植物形成一个瘿(一种不正常的植物组织增生),而蚜虫就可以生活在瘿中, 从而保护它免受天敌的捕食。这些能够造瘿的蚜虫中的许多都能够异化出一些具有防御功能的“士兵”蚜虫来保 护瘿。例如,亚历山大角倍蚜是一类士兵蚜虫,它们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和类似于螯的口器。中国麸蚜(Melaphis chinensis)能够造出一种特殊的瘿。这种瘿被用作制造中药五倍子,治疗咳嗽、腹泻、痢疾、盗汗以及止肠出 血和子宫出血。此外,这种瘿也是生产单宁酸的重要原料。
与球蚜及根瘤蚜的关系
蚜虫、球蚜和根瘤蚜(Phylloxera)之间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都属于吸食植物液汁的昆虫。它们可以被 分在同一个总科下,也可以被分为两个总科(即蚜总科和球蚜总科或木虱总科)。
与蚜虫相似,球蚜吸食植物的韧皮部;与蚜虫不同的是,球蚜不会产生蜜露或腹管分泌液。根瘤蚜 (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是一类能够引起葡萄疾病的害虫,其所引发的葡萄瘟疫曾经摧毁了19世纪法国 的葡萄栽培业。
分布范围
小麦蚜虫分布极广,几乎遍及世界各产麦国,我国为害小麦的蚜虫有多种,通常较普遍而重要的有:麦长管 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长管蚜。

蚜虫治理方案及措施

蚜虫治理方案及措施

蚜虫治理方案及措施引言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们以植物汁液为食,大量繁殖后会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损害。

因此,针对蚜虫的治理成为农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蚜虫治理的一些常用方案和措施。

生物防治天敌引入蚜虫的自然天敌有很多,如瓢虫、捕蝇草、寄生蜂等。

引入这些天敌能够有效控制蚜虫的数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调查当地的自然天敌种类和数量;2.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天敌进行引种;3.控制天敌的数量,使其与蚜虫的数量保持平衡。

基因工程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变植物的基因,使其对蚜虫具有抗性。

这种方法可以长期有效地防治蚜虫,但需要注意基因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防治杀虫剂喷洒化学杀虫剂是一种常见的防治蚜虫的手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适合的杀虫剂,如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2.根据蚜虫的密度和发生情况确定喷洒的时机和剂量;3.注意杀虫剂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熏蒸使用熏蒸剂对蚜虫进行灭活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适合的熏蒸剂,如丁烷、氰化物等;2.针对蚜虫的发生地点进行熏蒸处理;3.注意熏蒸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避免对环境和作物造成伤害。

生态防治轮作种植蚜虫的滋生需要特定的宿主植物,通过合理的轮作种植可以打破蚜虫的滋生环境。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不同种类的作物进行轮作;2.合理安排种植时期,避免蚜虫的滋生;3.根据作物的特点合理施肥,增强作物的抵抗力。

保持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自然的防治方式,通过保持农田周围的生态环境,促进天敌和蚜虫之间的平衡。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保留农田周围的天然植被;2.避免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3.定期监测蚜虫的数量,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其数量。

结论蚜虫是农业中常见的害虫,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损害。

为了有效防治蚜虫,我们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生态防治等多种手段。

在实施防治措施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对环境和人体的安全保护。

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小麦蚜虫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重要害虫,给小麦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下面将分析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一、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小麦蚜虫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害虫,一般分为翅色型和无翅色型两种,以无翅色型为主。

其发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适宜环境条件:小麦蚜虫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温度在16-23°C时,繁殖能力最强。

在这种环境下,蚜虫能够快速繁殖,数量增长迅速。

2.气象因素:小麦蚜虫的发生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高温干旱和低温干燥的气候条件对蚜虫生存不利,当气温超过30°C时,蚜虫数量会减少。

而在高温潮湿和低温湿润的条件下,蚜虫数量会急剧增加。

3.小麦生长阶段:小麦蚜虫发生的时间与小麦的生长阶段也有关系。

一般在小麦灌浆期前后,蚜虫数量最多。

此时小麦是蚜虫的最佳生长和繁殖条件。

4.病虫害的影响:一些病虫害如白粉病、叶枯病等会影响小麦的生长状况,使小麦体内营养更加丰富,从而为蚜虫提供了更好的发生条件。

二、小麦蚜虫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小麦蚜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清理田间杂草:及时清理田间的杂草,杂草是蚜虫的重要寄主植物。

通过清理杂草,可以减少蚜虫在田间的栖息地,降低蚜虫数量。

2.调整种植时间:通过调整小麦的播种时间,可以尽量避开小麦灌浆期前后的高峰期,减少蚜虫的发生。

3.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小麦的抗病虫能力,减少蚜虫的发生。

注意平衡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供给,不过量施肥。

4.物理防治措施:可以采用振打和喷洗等物理方法来控制小麦蚜虫的发生。

通过振打小麦,可以使蚜虫掉到地面上,然后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天敌来控制蚜虫的繁殖。

喷洗小麦可以用喷水冲刷蚜虫,取得防治效果。

5.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寄主植物等自然敌因进行生物防治。

例如可以培育蚜虫的天敌如瓢虫、蝇类等,定期释放到田间控制蚜虫的数量。

6.化学防治:在小麦蚜虫发生严重时,可以适当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介绍蚜虫生活习性及发生特点,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微生物农药防治)2个方面提出防治技术,以为蚜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蚜虫;生活习性;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2013年冬季至2014年春季,延安气温较往年相对偏高,加之初夏气温回升快,为蚜虫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4年5月,延安城区的国槐、垂柳、月季等植物发生严重蚜虫,虫口密度居高不下,引起部分植株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蚜虫虽对人体无直接伤害,但其高密度迁飞和分泌的蜜露溅落在人的头部、衣物或车窗玻璃上,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烦恼。

与往年相比,2014年蚜虫的发生具有繁殖快、暴发性的危害特点。

现将蚜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生活习性
蚜虫俗称腻虫、油旱,半翅目,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或有翅,有翅个体有单眼,无翅个体无单眼。

体小而软,大小如针头。

腹部具有1对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吸食植物汁液。

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畸形。

蚜虫生活史复杂,在木本与草本间循序转换寄主植物,以木本寄主为第一寄主,在其上以受精卵越冬,春季孵化为干母(无翅雌虫),孤雌繁殖2代或3代,卵胎生。

初夏发生有翅迁移蚜转移到草本的第二寄主上孤雌繁殖数代至20余代,秋末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从第二寄主迁飞到第一寄主上。

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雌蚜与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1]。

2 发生特点
蚜虫的繁殖力很强,当连续5 d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 ℃以上时开始繁殖。

气温为16~22 ℃时最适宜蚜虫繁育,干旱或植株密度过大亦有利于蚜虫危害。

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 d,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 d。

在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不出现越冬受精卵。

一般年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雌性蚜虫刚出生就能够生育,而且蚜虫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1]。

3 防治技术
3.1 化学防治
随着科技的发展,蚜虫的化学防治已逐步进入高效低毒农药时代。

防治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主要有氟氯氰菊酯类、氟氰菊酯类、吡咯类杀虫剂等。

其特点是简单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谱广,对人畜毒性小,对蚜虫防治
效果好[2]。

一是氟氯氰菊酯:触杀和胃毒。

能有效防治蚜虫等,剂量为12.5~50.0 g/hm2(以有效成分计)。

安全间隔期为21 d。

二是溴氟菊酯:触杀和胃毒,有一定杀卵作用。

能有效防治桃蚜虫等,常用制剂为10%乳油。

三是氯氰菊酯:触杀和胃毒,有杀卵作用。

对桃蚜防治效果良好。

四是丙溴磷: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适用于防治棉蚜等蚜虫。

常见剂型为44%乳油。

五是苦参碱:又称苦参素,蚜虫接触药剂后可使神经中枢麻痹,蛋白质凝固堵塞气孔窒息而死。

具触杀和胃毒作用。

一般使用制剂为0.3%苦参碱水剂或0.38%苦参碱乳油。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

包括利用微生物防治、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等。

3.2.1 天敌生态防治。

蚜虫的天敌昆虫很多,尤其是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蜘蛛类,对蚜虫种群的控制作用显著。

通过引种繁殖并散放防治,以虫治虫,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3]。

3.2.2 微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防治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生物农药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农药,活体微生物防治,以菌治虫。

其最大优点是选择性强,对人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易产生抗性。

白僵菌防治是现阶段生物农药防治蚜虫及其他病虫害的有效方法,其含有的白僵菌高孢粉无毒无味,不造成环境污染,对害虫具有持续感染力,害虫一经感染可连续侵染传播。

可寄生于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和螨类的虫体内并大量繁殖,同时不断产生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4]。

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白僵菌主要有球孢白僵菌、小球孢白僵菌、布氏白僵菌。

其他如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也是防治蚜虫及其他病虫害应用最多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其中灭幼脲3号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发的一种具有特异性的仿生农药,它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天敌安全等特点。

3.2.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近年来,蚜虫防治的研究和实践,在农业、林业、园林、花卉行业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特别是对麦二叉蚜、棉蚜、桃蚜、五倍子蚜虫、菊小长管蚜、菜蚜等防治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也总结了很好的经验。

但是,防治措施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农药及生态天敌防治技术在实践中仍然应用较少。

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物农药在保存、运输等环节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二是生物农药适宜于室内操作,在室外及大面积野外施工很难达到使用条件要求,严重影响其药效发挥;三是微生物农药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见效相对较慢,杀虫对象相对较窄;四是利用天敌生态防治需要一定封闭的环境及很多措施要求,总体效果不稳定;五是生物防治措施环节要求精度高,操作性相对较差。

近年来,利用昆虫信息素防治病虫害正在作为一种新的技术途径得到不断发展。

曾有学者报道麦二叉蚜属的雌蚜通过后胫节释放性信息素来引诱雄蚜。

国内外专家的研究进展表明,在蚜虫的其他种类中也发现了性信息素。

通过合理使用
蚜虫报警信息素,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的危害,且有利于天敌和环境的保护。

还有学者正在研究通过引诱天敌的植物基因转移到目标植物中,让目标植物释放信息素吸引天敌,从而防御害虫。

随着生态农业及食品安全的发展要求,必将大大鼓舞专家学者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也定会有效促进和推动蚜虫等其他虫害的防治工作。

4 参考文献
[1] 张执中.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 武宇鹏,李友莲.蚜虫防治技术与研究应用新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3(2):64-68.
[3] 马国兰,柏连阳.蚜虫的防治技术及应用新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4):3406-3408.
[4] 过七根,周瑶敏.蚜虫防治研究新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8(9):90-91,98.
[5] 唐平华,陈国平,朱明库,等.蚜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3(2):5-12,19.
[6] 李守君,王玉峰,王红,等.甲维盐泡腾片对大豆蚜虫防治效果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478-480.
[7] 张慧,王艳华,张淑琴,等.浅析气象条件与蚜虫防治的关系[J].农业与技术,2013,33(7):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