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介绍蚜虫生活习性及发生特点,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微生物农药防治)2个方面提出防治技术,以为蚜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蚜虫;生活习性;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2013年冬季至2014年春季,延安气温较往年相对偏高,加之初夏气温回升快,为蚜虫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2014年5月,延安城区的国槐、垂柳、月季等植物发生严重蚜虫,虫口密度居高不下,引起部分植株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虽对人体无直接伤害,但其高密度迁飞和分泌的蜜露溅落在人的头部、衣物或车窗玻璃上,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烦恼。与往年相比,2014年蚜虫的发生具有繁殖快、暴发性的危害特点。现将蚜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生活习性

蚜虫俗称腻虫、油旱,半翅目,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或有翅,有翅个体有单眼,无翅个体无单眼。体小而软,大小如针头。腹部具有1对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吸食植物汁液。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畸形。

蚜虫生活史复杂,在木本与草本间循序转换寄主植物,以木本寄主为第一寄主,在其上以受精卵越冬,春季孵化为干母(无翅雌虫),孤雌繁殖2代或3代,卵胎生。初夏发生有翅迁移蚜转移到草本的第二寄主上孤雌繁殖数代至20余代,秋末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从第二寄主迁飞到第一寄主上。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雌蚜与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1]。

2 发生特点

蚜虫的繁殖力很强,当连续5 d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 ℃以上时开始繁殖。气温为16~22 ℃时最适宜蚜虫繁育,干旱或植株密度过大亦有利于蚜虫危害。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 d,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 d。在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不出现越冬受精卵。一般年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雌性蚜虫刚出生就能够生育,而且蚜虫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1]。

3 防治技术

3.1 化学防治

随着科技的发展,蚜虫的化学防治已逐步进入高效低毒农药时代。防治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主要有氟氯氰菊酯类、氟氰菊酯类、吡咯类杀虫剂等。其特点是简单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谱广,对人畜毒性小,对蚜虫防治

效果好[2]。一是氟氯氰菊酯:触杀和胃毒。能有效防治蚜虫等,剂量为12.5~50.0 g/hm2(以有效成分计)。安全间隔期为21 d。二是溴氟菊酯:触杀和胃毒,有一定杀卵作用。能有效防治桃蚜虫等,常用制剂为10%乳油。三是氯氰菊酯:触杀和胃毒,有杀卵作用。对桃蚜防治效果良好。四是丙溴磷: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适用于防治棉蚜等蚜虫。常见剂型为44%乳油。五是苦参碱:又称苦参素,蚜虫接触药剂后可使神经中枢麻痹,蛋白质凝固堵塞气孔窒息而死。具触杀和胃毒作用。一般使用制剂为0.3%苦参碱水剂或0.38%苦参碱乳油。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微生物防治、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等。

3.2.1 天敌生态防治。蚜虫的天敌昆虫很多,尤其是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蜘蛛类,对蚜虫种群的控制作用显著。通过引种繁殖并散放防治,以虫治虫,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3]。

3.2.2 微生物农药防治。生物农药防治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生物农药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农药,活体微生物防治,以菌治虫。其最大优点是选择性强,对人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易产生抗性。白僵菌防治是现阶段生物农药防治蚜虫及其他病虫害的有效方法,其含有的白僵菌高孢粉无毒无味,不造成环境污染,对害虫具有持续感染力,害虫一经感染可连续侵染传播。可寄生于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和螨类的虫体内并大量繁殖,同时不断产生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4]。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白僵菌主要有球孢白僵菌、小球孢白僵菌、布氏白僵菌。其他如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也是防治蚜虫及其他病虫害应用最多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其中灭幼脲3号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发的一种具有特异性的仿生农药,它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天敌安全等特点。

3.2.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近年来,蚜虫防治的研究和实践,在农业、林业、园林、花卉行业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特别是对麦二叉蚜、棉蚜、桃蚜、五倍子蚜虫、菊小长管蚜、菜蚜等防治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也总结了很好的经验。但是,防治措施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农药及生态天敌防治技术在实践中仍然应用较少。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物农药在保存、运输等环节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二是生物农药适宜于室内操作,在室外及大面积野外施工很难达到使用条件要求,严重影响其药效发挥;三是微生物农药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见效相对较慢,杀虫对象相对较窄;四是利用天敌生态防治需要一定封闭的环境及很多措施要求,总体效果不稳定;五是生物防治措施环节要求精度高,操作性相对较差。

近年来,利用昆虫信息素防治病虫害正在作为一种新的技术途径得到不断发展。曾有学者报道麦二叉蚜属的雌蚜通过后胫节释放性信息素来引诱雄蚜。国内外专家的研究进展表明,在蚜虫的其他种类中也发现了性信息素。通过合理使用

蚜虫报警信息素,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的危害,且有利于天敌和环境的保护。还有学者正在研究通过引诱天敌的植物基因转移到目标植物中,让目标植物释放信息素吸引天敌,从而防御害虫。

随着生态农业及食品安全的发展要求,必将大大鼓舞专家学者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也定会有效促进和推动蚜虫等其他虫害的防治工作。

4 参考文献

[1] 张执中.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 武宇鹏,李友莲.蚜虫防治技术与研究应用新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3(2):64-68.

[3] 马国兰,柏连阳.蚜虫的防治技术及应用新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4):3406-3408.

[4] 过七根,周瑶敏.蚜虫防治研究新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8(9):90-91,98.

[5] 唐平华,陈国平,朱明库,等.蚜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3(2):5-12,19.

[6] 李守君,王玉峰,王红,等.甲维盐泡腾片对大豆蚜虫防治效果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478-480.

[7] 张慧,王艳华,张淑琴,等.浅析气象条件与蚜虫防治的关系[J].农业与技术,2013,33(7):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