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隔离预防技术,就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疫情扩散的基本方法;第一节隔离预防的概述;隔离就是阻断传染源传播至易感者的所有路径,而不被其;

(一)感染性疾病或医院感染传播的几个;概念;医院感染实际上也就是一种特殊的感染

性疾病,具备一般;感染性疾病与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一般需要具备3个;

(二)隔离预防方法的基本分类;目前,隔离预防主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基于传染源特点切断其传染途径的隔离措施;一类就是保护性的预防措施。

医院常用的隔离预防技术

隔离预防技术,就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疫情扩散的基本方法,也就是减少或杜绝职业暴露,维护医护人员执业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实施隔离预防技术的目的在于隔离感染源,阻止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之间播散,切断传播途径与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为实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与操作技术,统称隔离预防技术,隔离预防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面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第一节隔离预防的概述

隔离就是阻断传染源传播至易感者的所有路径,而不被其感染所采取的各种措施。隔离防护技术应用临床由来已久,1877年美国一些医院把传染与非传染病患者分别安置,采取消毒措施。1910年引入“屏障护理(barrie.nursing)”概念,即在传染病病房内,医务人员使用隔离衣,接触病人后消毒剂洗手,对被病人污染的物品消毒,减少病原体传播给其她病人与医务人员的机会。20世纪50年代,综合性医院采取隔离病房收治传染性疾病患者。1970年美国CDC提出按传播途径进行隔离防护分类,如呼吸隔离、接触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隔离等,并为大多医院所采用。我国也非常重视医院隔离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取得较快进展, 2009年4月颁布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从医疗建筑分区、布局与流程、传播途径及其防

护用品应用等方面进行规范,为预防疾病传播,减少职业暴露,控制医院感染,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执业提供了强力的法规支撑。

(一)感染性疾病或医院感染传播的几个

概念

医院感染实际上也就是一种特殊的感染性疾病,具备一般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而正确认识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过程,就是实施针对有效隔离预防措施的基本前提。

感染性疾病与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一般需要具备3个条件,即感染源、感染途径与易感人群。感染源,系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宿主通常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与健康带菌(毒)者。传播途径,系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就是以空气为媒介,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传播的。飞沫传播就是指传染源产生带有微生物的飞沫核,在空气中短距离移植到宿主上呼吸道而引起的疾病感染。接触传播就是指微生物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导致易感人群发生疾病或感染的。易感宿主,主要就是指对某些疾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获得感染的个体或群体。

(二)隔离预防方法的基本分类

目前,隔离预防主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基于传染源特点切断其传染途径的隔离措施;一类就是保护性的预防措施。

基于传染源控制的隔离方法,按照病原体的传染性以及传播途径,可以划分为: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抗分枝杆菌隔离、特殊耐药菌隔离等。目的在于阻断疾病的传播。保护性预防隔离,就是为了保护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白细胞减少、接受化疗患者等,使她们在患严重疾病同时,尽可能减少发生感染机会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比如严格技术操作与消毒措施,调整患者诊疗环境与空间,如安置在层流式无菌室,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等。

不论就是基于传染源控制,还就是保护免疫功能低下者所采取的隔离防护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就是相互联系的,对于具体的患者有时可能就是单一使用的,也可能就是多种隔离措施并用,关键就是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实际与康复需要,以及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要求。

(三)医疗区域的划分及其定义

医疗区域根据感染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一般划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三大区域,各区域之间一般应设缓冲区域。清洁区,就是指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与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以及传染姓疾病患者不得进入的区域。潜在污染区也称半污染区,就是指介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与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污染区主要就是指传染病患者与疑似患者接受诊疗服务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衣物、用具等物品暂存与处理场所。缓冲区域就是指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过渡空间,为节省医疗用房,一般设置空间相对较小。

(四)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及其方法

标准预防就是实施隔离预防措施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与基本要求,也就是医院所有患者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时所使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标准预防基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与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将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汗液除外)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黏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必须进行双向防护,既要防止患者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染给患者。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次进行的操作可能接触污染物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她部位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严格无菌操作技术规程与《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择并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或面罩,适时戴手套,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以及安全注射,规范处理污染的医疗环境、医疗仪器设备与其她物品等。对可复用的医疗用品与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个患者之前,应根据规定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处理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与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

以避免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患者与污染环境。须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穿的容器内运送、处理,防止刺伤。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穿、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焚烧处理。急救场所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骤停等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或其她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正呼吸方法。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及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定期清洁,遇其被污染时应随时消毒。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消毒、清洗后再使用,隔离患者应尽可能地使用一次性餐饮具。在处理与运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与污染工作服及环境。可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清洗,防止运输过程中次生污染。医疗废物处置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与<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法规进行管理。

第二节医院隔离预防技术管理

隔离预防技术就是医院重要的医疗保护性制度之一,加强与规范隔离预防技术管理,对

保护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与避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制定隔离预防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与传染病疫情控制,关系到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做好隔离预防工作对保

护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她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杜绝疫情扩散极为重要。因此,医院需要结合诊疗工作实际,制定严格完善的隔离预防与管理制度,构建经常性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部门与相关科室加强管理,严密组织,认真落实。

(二)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

医疗建筑要布局合理,各种流程符合医院环境卫生学要求,在具有满足医院各专业功能

需求的同时,还应具有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规范、界限明确、标识清楚。

(三)严格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