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危险化学物质

合集下载

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

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

常用危化品危害及防范措施下面将对常用危化品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酸碱类物质:酸碱类物质具有腐蚀性,能够损伤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在使用过程中,应戴上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并确保通风良好的环境。

同时,应远离明火和其他易燃材料。

2.氧化剂:氧化剂能够加速燃烧和氧化反应,具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在处理和储存氧化剂时,需要与易燃物分开存放。

同时,应注意保持通风,并远离明火和热源。

3.可燃物:可燃物具有易燃性和易爆性,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在处理和存储可燃物时,应采取防火措施,避免与氧化剂和火源接触。

同时,要确保储存区域通风良好,并配备适当的消防设备。

4.有毒气体:有毒气体能够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如中毒和窒息。

在接触有毒气体时,应佩戴防护面罩、防护手套和防护服,并确保空气流通良好的环境。

同时,要注意及时疏散人员,并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

5.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出放射性射线,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伤害。

在使用和处理放射性物质时,必须遵守相关的防护措施和规定,并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护目镜和手套。

6.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具有易燃性和毒性,可能引发火灾和中毒。

在接触挥发性有机物时,应保持通风,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同时,要避免与明火和热源接触,并注意储存和处理的温度控制。

7.麻醉剂和致幻剂:麻醉剂和致幻剂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具有镇静、催眠和幻觉效果。

在处理和使用这些物质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安全使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和面罩。

在处理和储存常用危化品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1.储存区域选择:选取离居民区、水源和火源远离的储存区域,并根据化学品的性质进行分类储存。

2.安全防护设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面罩等,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和维护。

3.安全操作指南: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包括正确使用化学品、防火措施、泄漏处理、紧急应急措施等。

十大常见的危险化学物质,你知道多少(一)

十大常见的危险化学物质,你知道多少(一)

十大常见的危险化学物质,你知道多少(一)引言概述:危险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介绍十大常见的危险化学物质,并深入探讨它们的性质、应用领域以及潜在的风险。

通过了解这些化学物质,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周围的环境,确保安全与健康。

正文:1. 甲醛- 基本性质:甲醛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和其他有机溶剂。

- 应用领域: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纺织品、绝缘材料等制造过程中。

- 潜在风险:长期暴露于甲醛可导致呼吸系统和皮肤疾病,甚至增加癌症风险。

2. 苯- 基本性质: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易挥发。

- 应用领域:广泛用于化学制品、塑料、橡胶等行业。

- 潜在风险:长期接触苯可导致贫血、免疫系统损伤以及白血病等严重后果。

3. 氨- 基本性质:氨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

- 应用领域:广泛用于化学工业、农业等领域。

- 潜在风险:高浓度的氨气可导致呼吸道刺激、肺水肿,甚至危及生命。

4. 苯酚- 基本性质:苯酚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酚类特有的麻醉性和杀菌性。

- 应用领域:用于制造染料、消毒剂、防腐剂等产品。

- 潜在风险:接触苯酚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影响肝脏和肾脏功能。

5. 铅- 基本性质:铅是一种重金属,具有毒性,常见为灰色金属。

- 应用领域:广泛用于电池、冶金、涂料等产业。

- 潜在风险:长期接触铅可导致神经系统受损、血液疾病,对儿童和妊娠妇女尤为危险。

总结:以上所介绍的五种危险化学物质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应该了解并遵守有关的安全操作规范,减少暴露风险。

选择环保产品和加强个人防护意识也是保护自身健康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与危险化学物质保持距离,做到安全使用和妥善处理。

@家庭常见危险化学品名录

@家庭常见危险化学品名录

@家庭常见危险化学品名录化学品在家庭中广泛使用,但一些常见的化学品可能带来危险。

了解这些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和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它们,以确保家庭安全。

以下是一份家庭常见危险化学品名录,供参考:1. 清洁剂:如氯漂白剂、洗涤剂和酸性清洁剂。

这些化学品含有腐蚀性物质,可能对皮肤和眼睛造成损害。

在使用时要小心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并保持通风良好。

2. 油漆和溶剂:包括油漆、稀释剂和溶剂。

这些化学品含有挥发性有机物,可能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在使用时要确保通风良好,并避免长时间暴露。

3. 草坪和园艺用品:如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

这些化学品含有毒性物质,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使用时要遵循标签上的说明,并确保避免食物和饮水污染。

4. 白粉和除湿剂:这些化学品通常用于控制潮湿和霉菌。

但是,它们可能含有吸入有害物质的成分。

在使用时要确保通风良好,并避免吸入。

5. 家庭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一些药物可能具有潜在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于儿童和宠物来说。

在使用药物时要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并妥善存放以防止误服。

6. 饰品和化妆品:包括珠宝、香水和化妆品。

一些化妆品可能含有有害成分,可能引起过敏或皮肤炎症。

在购买和使用时要选择可靠的品牌,并注意产品的保存期限。

请注意,此名录仅提供一些常见的危险化学品,而并非详尽无遗。

在使用任何化学品之前,请务必详细阅读并遵循产品标签上的安全说明。

同时,妥善储存和处置化学品也是确保家庭安全的重要步骤。

*此文档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指南。

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常用危险化学品名录第1类爆炸品1.1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硝酸铵[含可燃物﹥0.2%](别名:硝铵)1.3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4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2.1 易燃气体丙烯,1,3-丁二烯(别名:联乙烯),丁烯(别名:正丁烷),环氧乙烷(别名:氧化乙烯;噁烷),甲烷,硫化氢,氯乙烯(别名:乙烯基氯),氢(别名:氢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一甲胺(别名:甲胺;氨基甲烷),一氧化碳,乙硼烷(别名:二硼烷),乙炔(别名:电石气),乙烯,异丁烷(别名:2-甲基丙烷)2.2 不燃气体氯化氢,氧气2.3 有毒气体氨(别名:液氨;氨气),二氧化硫(别名:亚硫酸酐),光气(别名:碳酰氯),磷化氢,氯甲烷(别名:一氯甲烷;甲基氯),氰化氢(别名:氢氰酸),溴甲烷(别名:甲基溴),液氯(别名:氯气;氯)第3类易燃液体汽油3.1 低闪点液体丙酮(别名:二甲基酮;阿西通),丙烯醛(别名:烯丙醛),二硫化碳,环氧丙烷(别名:氧化丙烯),己烷(别名:正己烷),戊烷(别名:正戊烷),乙醚(别名:二乙醚),乙醛(别名:醋醛),异丁醛3.2 中闪点液体苯,丙烯醇(别名:烯丙醇;2-丙烯-1-醇;蒜醇),丙烯腈(别名:氰基乙烯;乙烯基氰),丙烯酸甲酯(别名:败脂酸甲酯),甲苯,甲醇(别名:木醇;木精),甲基肼(别名:甲基联胺;甲肼),甲基乙基酮(别名:甲乙酮;2-丁酮;甲基乙基甲酮;MEK),氯甲基甲醚(别名:甲基氯甲醚),溶剂油,石脑油(别名:粗汽油),乙醇(别名:酒精),乙腈(别名:甲基氰),异氰酸甲酯(别名:甲基异氰酸酯),原油(别名:石油)3.3 高闪点液体苯乙烯(别名:乙烯基苯),二甲苯(别名:二甲基苯),环己酮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4.1 易燃固体硫磺(别名:硫)4.2 自燃物品白磷(别名:黄磷),甲醇钠(别名:甲氧基钠),连二亚硫酸钠(别名:保险粉),三异丁基铝4.3 遇湿易燃物品三氯硅烷(别名:硅仿;硅氯仿;三氯甲硅烷),碳化钙(别名:电石)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5.1 氧化剂过硫酸氨(别名:高硫酸铵;过二硫酸铵),过氧化氢(别名:双氧水),氯酸钾(别名:白药粉),漂粉精(别名:高效漂白粉),硝酸铵[含可燃物≦0.2%](别名:硝铵)5.2 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别名: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酰;引发剂BPO),过氧化环己酮(别名:1-过氧化氢环己基;1-羟基-1’-过氧化氢二环己基过氧化物),过氧乙酸(别名:过乙酸;乙酰过氧化氢)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6.1 毒害品苯胺(别名:氨基苯;阿尼林油),苯酚(别名:石炭酸),丙酮氰醇(别名:2-羟基-2-甲基丙腈;丙酮合氰化氢),甲苯二异氰酸酯(别名:TDI),硫芥(别名:芥子气;二氯二乙硫醚),硫酸二甲酯(别名:硫酸甲酯),氯化钡,氯甲酸氯甲酯,氯乙醇(别名:2-氯乙醇),氰化钠(别名:山奈钠),三氯乙烯,沙林(别名:甲氟磷酸异丙酯),硝基苯(别名:密斑油)第8类腐蚀品8.1 酸性腐蚀品醋酸酐(别名:乙酸酐;乙酐;醋酐),氟化氢,甲酸(别名:蚁酸),磷酸(别名:正磷酸),硫酸,氯磺酸,氯乙酸(别名:一氯乙酸;氯醋酸),氢氟酸(别名:氟氢酸;氟化氢溶液),三氯化磷,三氯化铝(别名:氯化铝),三氧化硫(别名:硫酸酐),硝酸(别名:硝漒水;漒水),溴(别名:溴素),盐酸(别名:氢氯酸),氧氯化磷(别名:磷酰氯;三氯化磷酰;三氯氧磷;三氯氧化磷;磷酰三氯),乙酸(别名:醋酸;冰醋酸)8.2 碱性腐蚀品环己胺(别名:六氢化苯胺;氨基环己烷),氢氧化钾(别名:苛性钾),氢氧化钠(别名:苛性钠;烧碱;火碱)8.3 其他腐蚀品甲醛,二氧化氯(别名:氧化氯;过氧化氯)不燃,可助燃有机磷酸酯类农药高温可燃,放出有毒烟气。

常见危险化学品

常见危险化学品

常见危险化学品化学品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农业、医疗等。

然而,在享受化学品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些化学品的危险性。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并提醒读者在使用或处理这些化学品时应格外谨慎。

1. 酸类化学品酸类化学品包括硫酸、盐酸、硝酸等,在实验室中常用于反应催化剂或腐蚀剂。

这些化学品具有强腐蚀性和刺激性,在接触皮肤时会导致灼伤和溅入眼睛时可能引起失明。

因此,在使用酸类化学品时,需要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同时要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以减少危险。

2. 碱类化学品碱类化学品如氢氧化钠、氨水等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

它们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接触皮肤时会造成刺激和灼伤。

对于这类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需要使用耐腐蚀材料制作的容器,并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防止碱性气体的蒸发。

3. 毒性化学品毒性化学品包括铅、汞、砷等重金属物质,以及一些有机物如苯、甲醛等。

这些化学品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险。

在接触或操作这些化学品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和呼吸器。

并确保在密闭环境中不超过允许浓度,以减少暴露风险。

4. 爆炸性化学品爆炸性化学品包括火药、炸药等,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用于爆破和火灾控制。

这些化学品具有极高的爆炸能力,任何不慎的操作失误都有可能引发严重事故。

因此,在储存和使用爆炸性化学品时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规范,确保离火源和热源足够远,并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

5. 易燃化学品易燃化学品包括汽油、酒精、溶剂等,在工业生产、汽车运输和消防等方面广泛应用。

这些化学品具有较低的沸点和闪点,易于燃烧和爆炸。

因此,在存储和使用易燃化学品时,必须远离明火和火源,并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以减少火灾风险。

总结: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包括酸类化学品、碱类化学品、毒性化学品、爆炸性化学品和易燃化学品。

了解和认识这些化学品的危险性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使用和处理这些化学品时,我们必须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保持环境通风,以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化学危险品清单

化学危险品清单

化学危险品清单1. 胡椒喷雾胡椒喷雾是一种常见的防身工具,常用于警察、军人或民众进行自卫或制止暴力犯罪。

然而,这种喷雾剂含有辣椒素和有机溶剂等成分,具有刺激眼睛、口鼻和皮肤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

2. 氨水氨水也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用于制造化肥、制冷剂、合成纤维等领域,同时也被用于清洗和消毒。

但这种化学品有刺激呼吸道和皮肤的作用,严重的还会导致化学灼伤。

此外,氨水还具有腐蚀性和毒性,不当使用可能会造成生命安全事故。

3. 毒药毒药是指能够危害人体健康或致死的化学物质,常用于自杀、谋杀、毒害等行为。

常见的毒药有氰化物、砒霜、草酸、高锰酸钾等,这些物质均有极强的毒性和腐蚀性,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同时,由于毒药具有易取易藏、不易被发现的特点,因此社会对于毒药的管理和控制十分重视。

4. 酸和碱酸和碱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常见的危险品。

酸具有腐蚀性、刺激性的作用,当接触皮肤或眼睛时会引起化学灼伤;碱具有刺激性、腐蚀性的作用,会对眼睛、口腔和呼吸道产生伤害。

因此,酸和碱的存储、运输和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5. 危险化学品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危险品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危险化学品,如有机溶剂、氧化剂、爆炸品等。

这些化学品具有极强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和爆炸性,如果不得当地管理和使用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管理和控制也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由于化学危险品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因此对于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和控制十分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危险品的相关知识,避免在使用化学品时疏忽大意,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同时,对于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等单位来说,也需要严格控制危险品的存储、使用和管理,以确保安全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

注意生活中的危险品范本

注意生活中的危险品范本

注意生活中的危险品范本生活中存在许多危险品,这些危险品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潜在的威胁和风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并且遵循危险品的相关规定和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品范例。

1. 化学品:化学品在工业生产、科学实验、医药制造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一些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在不正确地处理或使用的情况下。

例如,强酸和强碱可以腐蚀皮肤和眼睛,有毒气体可能会导致窒息或中毒。

2. 燃气:燃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能源之一,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虽然它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但如果使用不当或不按照安全规范操作,燃气泄漏可能引发火灾、爆炸和中毒等严重事故。

3. 爆炸品:爆炸品包括火药、炸弹、炸药等,这些物品具有高度的爆炸性,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携带、存储或使用这些物品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定,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4.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能引发辐射,并对人体和环境带来损害。

例如,核能源或医疗放射线等。

在处理或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措施,以最小化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5. 生物危害物:生物危害物包括一些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接触这些微生物引发的疾病。

例如,病毒性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以及细菌感染如结核病等。

在与这些物质和疾病接触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非常重要,以防止传播和感染。

6. 高温物品:高温物品包括热液体、蒸汽、热气体等。

接触这些高温物品可能导致烫伤、灼伤等伤害。

因此,在接触高温物品时,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7. 尖锐物:尖锐物包括刀具、针头等,如果不正确使用或处理可能导致刺伤和感染。

在使用和处理尖锐物时,要特别小心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8.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包括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

不正确地操作或维护电气设备可能导致触电、电火灾等事故。

因此,确保电气设备的接地和绝缘完好,以及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非常重要。

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品有哪些

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品有哪些

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品有哪些近年来,大家越来越注重了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然而,危险品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我们所依赖的物品和日常用品中,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些危险品的认识和了解。

下面,将列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危险品,并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化学危险品1. 清洁剂清洁剂中含有很多化学成分,如卤素、磷酸盐等,长期接触易引起皮肤过敏、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因此,使用清洁剂时一定要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并提高警惕,切勿让清洁剂误入口中。

2. 染发剂染发剂中也含有很多化学成分,接触后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刺激眼睛等不适症状。

对于长时间染发的人群,还有可能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因此,染发时一定要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并在染发前进行敏感性测试。

3. 化妆品化妆品也含有一些化学成分,如口红中的铅、颜料中的苯等,长期接触可能会影响健康。

因此,选择化妆品时要根据自己的皮肤类型和过敏情况进行选择,适量使用,切勿过度涂抹。

4. 杀虫剂杀虫剂中含有一些有毒成分,如氯气等,长期接触会引起中毒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在使用杀虫剂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佩戴防护用品,保持通风,切勿过度使用。

二、电子产品1. 充电宝充电宝因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可能会发生爆炸、起火等安全问题。

因此,充电宝要选购正规品牌,使用正规的充电器进行充电,并保持充电宝的通风,避免长时间放置于高温环境下。

2. 手机手机也有电池安全问题,电子设备在充电时也可能会发生爆炸、起火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手机时,要避免在高温、潮湿等环境中使用,也要避免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充电器,切勿随意拆卸或修理手机。

三、生活用品1. 燃气燃气是常见的火灾危险品之一,一旦发生泄漏或意外,就有可能引起火灾。

因此家庭使用燃气时,要定期检查燃气管道和燃气灶等设施,如发现异味一定要及时处理。

2. 电器插头插座和电器插头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品之一,因为空气中的尘土和水分可能会影响电器的安全性。

高危险化学品一览-2023年版

高危险化学品一览-2023年版

高危险化学品一览-2023年版
1. 高危险有机化学品
1.1 苯(Benzene)
苯是一种无色易燃液体,具有特殊甜味,长期接触对人体有害,主要用于橡胶、树脂、染料、药品、塑料等的制造。

1.2 甲醇(Methanol)
甲醇是一种无色易燃液体,具有浓烈的酒精味,可用于制造防
冻剂、燃料、溶剂和清洁剂,误食或吸入有害。

1.3 甲苯(Toluene)
甲苯是一种无色易燃液体,具有特殊气味,主要用于制造涂料、油漆、橡胶和某些药品。

长期接触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2. 高危险无机化学品
2.1 氢气(Hydrogen)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极易燃爆炸,需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储存和使用。

2.2 氯气(Chlorine)
氯气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剂,接触皮肤和眼睛会引起严重刺激和烧伤,吸入可导致呼吸困难。

2.3 硫酸(Sulfuric Acid)
硫酸是一种强酸,对皮肤和眼睛有严重腐蚀性,吸入硫酸蒸气会导致呼吸道损伤。

3. 高危险放射性化学品
3.1 铀(Uranium)
铀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可以用于制造原子弹和核反应堆。

不当
处理和储存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3.2 镭(Radium)
镭也是一种强放射性元素,主要用于癌症治疗和科学研究。


当处理和储存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以上是2023年版的高危险化学品一览,对这些化学品的储存、运输、使用等都应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
境安全。

危险化学品一览表

危险化学品一览表

危险化学品一览表危险化学品一览表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燃烧、爆炸、毒性、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可能对人体、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

它们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合,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农业园艺等。

由于其危险性,需要特别的管理和防范措施,大家必须做好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危险化学品一览表:1. 爆炸品爆炸品是指能够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的物质,从而造成爆炸的危险品。

如火药、雷管、炸药、烟花、爆竹等。

2. 氧化剂氧化剂是指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增强其自燃性和爆炸性的物质。

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硝酸等。

3. 毒性物质毒性物质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造成毒害的物质。

如砷、汞、铅、氰化物、农药等。

4. 腐蚀品腐蚀品是指能够侵蚀、腐蚀器物、人体组织和环境的物质。

如硫酸、盐酸、氢氟酸、氢氧化钠等。

5.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指能够释放辐射能量,并能够直接或间接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放射性危害的物质。

如铀、镭、钍、放射性核素等。

6. 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危险化学品废弃物是指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化学品残留物、过期物、废弃物等物质。

如废酸、废碱、废药、废油等。

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必须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和使用方法。

2. 选择符合要求的危险化学品,不得超过安全储存数量。

3. 存储在专门存储场所,标明名称、数量、危险级别及相应的安全符号。

4. 使用时必须佩戴符合防护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口罩等。

5. 在使用时必须注意防止火源,保持操作场所通风良好。

6. 使用后及时清除残留物,按规定进行废弃物的处理。

7. 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专业的运输公司。

总之,危险化学品的应用和管理涉及到安全、环保和公共利益等多个方面,必须高度重视。

在使用和管理中要做到防范为主,不可麻痹大意,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危险化学品名录

危险化学品名录

危险化学品名录
危险化学品名录是指对于使用、存储、运输过程中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的列表。

这些化学品可能对人类健康、环境或物质财产造成潜在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化学品的示例:
1. 爆炸品:例如火药、TNT等。

2. 可燃物:例如汽油、甲醇等易燃物质。

3. 腐蚀物:例如强酸、强碱等可以对物体表面产生严重腐蚀性的化学品。

4. 毒性物质:例如氰化物、酒精等有毒化学品。

5. 致癌物:例如苯、氯仿等可以导致癌症的化学物质。

6. 过氧化物:例如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等易于分解产生高度活性的化学品。

7. 放射性物质:例如铀、镭等放射性元素或化合物。

以上仅是一些危险化学品的示例,实际上危险化学品的种类非常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和拟定名录。

国际
上有许多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命名体系,例如联合国GHS 体系(全球化学品分类和标签系统)。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三篇)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三篇)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化学毒物是指那些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引起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畸和致癌等严重后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毒物及防护要点。

1.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指在常温下能溶解有机或无机物的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醇类、醚类等。

它们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广泛使用,但长期接触或大量吸入这些溶剂可能导致皮肤刺激、呼吸系统疾病和肝脏损伤等。

主要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安全眼镜和呼吸防护设备;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操作;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溶剂中。

2. 酸碱物质:强酸和强碱是常见的化学品,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它们可能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眼睛损伤和呼吸系统刺激。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酸碱防护手套、面罩或呼吸器;穿戴防护眼镜;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事故发生时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并寻求医疗救助。

3. 重金属:重金属是一类具有高密度和毒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

常见的重金属中毒症候包括铅中毒、汞中毒和镉中毒等。

这些毒物容易通过食物、空气和水进入人体,造成神经系统损害、肾脏损害和癌症等疾病。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和面罩;定期测量工作环境中重金属浓度;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

4. 气体毒剂:气体毒剂是指那些以气体形式存在且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氨气、氯气、硫化氢等。

这种毒剂一般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毒性,吸入或接触后可能导致眼睛、呼吸系统受损甚至窒息。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毒面具或呼吸器;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当气体泄漏时尽量迅速撤离,并寻求医疗救助。

5.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或化合物,如铀、钚、放射性核素等。

它们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引起辐射性疾病,如白血病、甲状腺癌等。

防护要点包括佩戴防护手套、眼镜、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品;遵循正确的防护措施,如远离放射源、加强通风等;接触放射性物质后要及时洗手并注意个人卫生。

总之,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和生命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在接触这些物质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十大常见的危险化学物质,你知道多少(二)2024

十大常见的危险化学物质,你知道多少(二)2024

十大常见的危险化学物质,你知道多少(二)引言概述:危险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危险化学物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介绍另外五种危险化学物质,以增强对这些物质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提供详细的信息和实例,希望能让人们能更好地预防和避免接触这些危险物质的风险。

1. 苯- 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多种工业过程中被广泛使用。

- 长期接触苯可能导致骨髓抑制、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 支持使用替代物和个体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和手套,以降低接触风险。

2. 苯乙烯- 苯乙烯是用于制造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的重要化学物质。

- 长期接触或吸入苯乙烯可能导致呼吸道问题、皮肤炎症和甚至癌症。

- 在使用苯乙烯时要保持通风,使用个体防护设备来防止接触。

3. 氨- 氨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广泛用于肥料、清洁剂和冷却系统中。

- 吸入高浓度的氨气会造成呼吸道刺激、化学灼伤和肺水肿。

- 在使用氨时确保通风良好,并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

4. 氯化亚砷- 氯化亚砷是一种有毒的无机化合物,用于农药制造。

- 长期接触或摄入氯化亚砷可能导致中毒、癌症和神经系统损伤。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遵循正确的处理和处置方法是预防接触的有效措施。

5. 氯气- 氯气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水处理剂,也用于制造化学品和塑料。

- 吸入高浓度氯气会引起眼睛和呼吸道刺激、中毒和肺水肿。

- 在使用氯气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通风和个体防护措施。

总结:对这十种常见的危险化学物质有深入了解对于我们保护自己和环境至关重要。

要保持正确认知,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装备、保持通风、正确处理和处置等。

重要的是要遵循相关的安全指南和法规,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危险化学物质带来的风险。

通过加强对这些危险化学物质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社区的安全。

中小学常用危险化学品名录

中小学常用危险化学品名录

中小学常用危险化学品名录中小学常用危险化学品名录一、易燃液体、易燃固体1.低闪点易燃液体:二硫化碳、汽油、乙醛、乙醚、丙酮。

2.中闪点易燃液体:苯、乙酸乙酯、甲苯、无水乙醇、工业酒精、1,2-二氯乙烷(对称)。

3.高闪点易燃液体:二甲苯、原油、煤油。

4.易燃固体:红(赤)磷、硫粉、镁条、铝粉。

二、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1.自燃物品:黄(白)磷。

2.遇湿易燃物品:钾、钠、碳化钙(电石)。

三、氧化剂、毒害品1.氧化剂:过氧化钠、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重铬酸钾、硝酸汞、硝酸银、硝酸铜。

2.毒害品:二氯化钡、氢氧化钡、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酸铅、三氧化二砷、溴乙烷。

四、腐蚀品1.酸性腐蚀品:硝酸、发烟硫酸、硫酸、过氧化氢、溴、三氧化铝、盐酸、磷酸、甲酸、冰乙酸、乙酸。

2.碱性腐蚀品: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氧化钙(生石灰)、硫化钠、氢氧化钙(熟石灰)、碱石灰。

5.其他腐蚀品:苯酚、汞(水银)、甲醛。

易制毒化学品名录以下是28种易制毒化学品名录:1.麻黄碱(Ephedrine)分子式C10H15NO。

2.麦角新碱(Ergometrine)分子式C19H23N3O3,麦角胺(Ergotamine)分子式C33H35N5O。

3.氯化铵(Ammonium Chloride)分子式NH4Cl。

4.麦角酸(Lysergic Acid)分子式C16H16N2O5,1-苯基-2-丙酮(1-Phenyl-2-Propanone)分子式C9H10O。

5.(Pseudoephedrine)分子式C10H15NO。

6.N-乙酰邻氨基苯酸(N-Acetylanthranilic Acid)分子式C9H9NO8.7.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分子式C10H10O3.8.胡椒醛(Piperonal)分子式C8H6O3.9.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分子式LiCl。

10.黄樟脑(Safrole)分子式C10H10O2.11.异黄樟脑(Isosafrole)分子式C10H10O2.12.醋酸酐(Acetic Anhydride)分子式C4H6O3;(CH3CO)2O。

2023年版-高危险化学品详细目录

2023年版-高危险化学品详细目录

2023年版-高危险化学品详细目录
一、易燃物质
1. 乙醇(C₂H₅OH)
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易燃液体,广泛用于医疗、科研、工业和生活中。

在某些条件下,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 甲烷(CH₄)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极易燃烧的化学品。

甲烷气体比空气轻,可在空气中形成可燃和爆炸的混合物。

二、爆炸物质
3. 硝酸甘油(C₃H₅N₃O₉)
硝酸甘油是一种常见的爆炸物质,能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体,容易引起爆炸。

4. 硝化纤维素(C₆H₇(NO₂)₂O₅)
硝化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爆炸物,广泛用于火药和炸药的
生产。

在一定的条件下,其可以迅速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体,引发爆炸。

三、腐蚀性物质
5. 硫酸(H₂SO₄)
硫酸是一种常见的强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它能与许多物质(包括许多金属)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能。

6. 氢氟酸(HF)
氢氟酸是一种极强的酸性物质,具有极强的腐蚀性。

它能侵蚀
皮肤和眼睛,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

四、有毒物质
7. 氰化钠(NaCN)
氰化钠是一种常见的有毒化学品,可通过吸入、食用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8. 氯气(Cl₂)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具有强烈的刺激和损伤作用。

在高浓度下,氯气可以迅速致人死亡。

以上是对2023年版高危险化学品的简要目录,每种化学品都应小心处理,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以防止任何可能的危险或事故。

常见高危化学品目录

常见高危化学品目录

常见高危化学品目录
1. 氟化氢(氢氟酸):高度腐蚀性、剧毒,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氢化物,主要用于制药、冶金、电子等工业领域。

2. 氨水:富含氨基元素,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容易产生有毒气体,常用于清洁、脱色和气味消除。

3. 氯化氢:强酸性气体,刺激性强,容易引起眼、鼻、喉等部位的疼痛和严重灼伤,主要用于制造氯化物、染料和塑料等。

4. 硫酸:无色油状液体,具有强腐蚀性和毒性,常用作电镀、制药、纺织和矿产加工等工业过程中的原料。

5. 氰化物:剧毒的化合物,可以与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常用于电镀、有机合成和萃取反应中。

6. 氯气:黄绿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和强氧化性,常用于消毒、水处理和制造有机化合物。

7. 苯:无色液体,挥发性强,易燃易爆,慢性暴露会导致中毒,广泛用于制药、染料和塑料等工业中。

8. 溴:有毒有害的化合物,常见于溴化物、溴酸盐和溴代芳烃等,广泛用于药物合成和火灾防治等领域。

9. 硝酸:强氧化性液体,具有强腐蚀性,易与有机物反应,常
用于制造炸药和肥料等。

10. 氯化钠:常见盐类化合物,具有腐蚀性,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制冷剂和电解质平衡调节等方面。

> 注意:上述化学品都属于高危化学品,使用时需遵守相关安
全操作规范,加强防护措施,确保人身和环境安全。

38种常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

38种常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
4
长期暴露的影响
迄今未见慢性影响。
5
火灾和爆炸
本品不燃,无爆炸性。
6
化学反应性
遇水可缓慢水解成盐酸和二氧化碳。与氨、强氧化剂等反应剧烈。
7
人身防护
吸入:如气体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供气式呼吸器或有绿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
眼睛:戴化学防护镜。
皮肤:需要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误服者给饮牛奶,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对症处理。
眼污染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水冲洗至少10分钟。
皮肤污染时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
9
储藏和运输
与可燃性、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物质隔开。包装号为5(甲)、8(甲)。
10
安全和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现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泥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水。
眼睛接触:使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30分钟。勿使污水进入未受伤的眼睛。
皮肤接触: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20分钟。在流水下,脱掉受污染的衣物。
口服:用水充分清洗口腔。给患者饮水约250亳升,不可催吐。如呕吐发生应漱口并重复给水。
注:一切患者都应立即请医生治疗。
9
储存和运输
储藏于专用的钢瓶内,垂直放置以保证安全。储藏地方应阴凉(温度低于50℃)、干燥,远离可燃物、火源和禁忌物。运输气瓶时应遵守危险品运输规定。包装号为1。

化学危险品一览

化学危险品一览

化学危险品一览化学危险品是指那些由于其化学性质可能对生命、健康、环境或财产造成损害的物质。

根据化学品的危险性,它们可以分为五类:易燃、有毒、腐蚀、氧化和爆炸。

下面将列出一些典型的化学危险品,以便人们能够了解它们的性质和潜在风险。

一、易燃物品1.液化气体(丙烷、丁烷、甲烷):它们是常见的燃料,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

2.石油和石油产品(汽油、柴油、润滑油):这些物质容易燃烧,并且在高温下可能会爆炸。

3.某些有机化合物(酒精、溶剂、油漆):这些化合物易燃且挥发性高,因此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二、有毒物品1.重金属(铅、汞、镉):这些物质会积累在人体内,引起中毒,对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伤害。

2.辐射物质:例如放射性元素和X光,这些物质容易引起DNA的损伤,导致癌症或其他健康问题。

3.氰化物:这些物质致命,少量即可引起中毒,可能导致瘫痪或死亡;因此需严格控制使用和储存。

三、腐蚀物品1.酸和碱:酸和碱都是强腐蚀性物质,它们有可能损坏皮肤、眼睛、内脏等人体组织。

2.氯气:氯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致命气体,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头痛或恶心。

四、氧化物品1.双氧水: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合。

2.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也是强氧化剂,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需妥善处理。

五、爆炸物品1.三硝基甲苯(TNT)和其他炸药:这些物质在高温或来自压力、撞击和火源的刺激下,极易爆炸,因此储存和使用时必须谨慎。

2.硝化棉:硝化棉极易发生自燃和爆炸,应远离火源和其他易燃的物质。

以上化学品只是一部分危险品,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安全性,谨防事故的发生。

同时,应严格控制其使用和储存方式,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共安全。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其应用领域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其应用领域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其应用领域化学品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一些化学品具有危险性,如果不正确使用或处置,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它们的应用领域。

一、硫酸(Sulfuric Acid)硫酸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2SO4。

硫酸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制造肥料、纸浆和纤维素,以及用于金属腐蚀和清洗等。

二、氯气(Chlorine)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被广泛用于消毒水处理、制造塑料、生产氯化物以及用于杀菌和漂白等领域。

三、甲醛(Formaldehyde)甲醛是一种有毒气体,常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

它还被广泛用于制造胶水、塑料、织物和橡胶等产品。

四、氰化物(Cyanide)氰化物是一类含有氰基(CN)的化合物,对人类和动物极具毒性。

氰化物常被用于金矿提取、镀金、电镀和冶金工业。

五、苯(Benzene)苯是一种有机溶剂和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橡胶和染料等。

然而,长期接触苯可能导致白血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六、杀虫剂(Pesticides)杀虫剂是一类用于杀灭害虫的化学物质,被广泛用于农业和家庭环境中。

然而,过量或错误使用杀虫剂可能对人类和环境产生潜在危害。

七、石油燃料(Petroleum Fuels)石油燃料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等,它们被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家庭供暖等领域。

然而,燃烧石油燃料会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它们的应用领域。

在使用这些化学品时,我们必须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正确储存、处理和处置化学废物,以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同时,加强监管和意识提高对于危险化学品的正确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确保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危险化学物质关于塑化剂塑化剂事件大家知道吧,台湾和大陆一些白酒产品(为了追求挂壁的效果)都发生了塑化剂事件。

塑化剂叫做“邻苯二甲酸酯”(DEHP),无色无味液体,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能让塑料变软,从而做成各种造型。

这东西危害较大而且生活中经常接触。

危害是具有生殖毒性(类雌性激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生成假性的荷尔蒙,干扰正常的荷尔蒙分泌,从而造成内分泌失调。

很多儿童发育较快,与这种物质是有关的。

因此购买儿童塑料玩具时,一定要严格挑选有质量认证的品牌和渠道,不合格的塑料产品是极危险的,特别是儿童经常将玩具含进嘴里。

相对来说,塑化剂对成人的危害并不明显,因为对成人的激素分泌基本不产生干扰。

劣质的儿童玩具会超标几千倍、几万倍,太正常了。

例如,某河北玩具厂商,其内销的产品超标一万多倍,出口欧盟的产品却能达标,所以推荐大家到可靠的商家买品牌的玩具,比如“玩具反斗城”是一家不错的品牌玩具零售商。

关于塑化剂的可怕之处,大家还可以百度一下“XX快线事件”,看下照片,饮料里出现胶状物,所以以后大家不要喝那些喝起来很滑腻的饮料,所有类似的(包括很多所谓的奶茶、罐装咖啡等),特别是儿童,一定不要喝,对男童的影响已经有很多的案例了。

酸奶中一般不含塑化剂。

但是说到酸奶,不推荐保质期长的酸奶,因为会添加防腐剂。

远离碳酸饮料关于饮料,大家是否知道某全球畅销的碳酸饮料的PH值是多少?一般,一饮料瓶子容积的盐酸PH值才是3.1左右。

所以碳酸饮料的酸性可以用来刷厕所和水池的污垢、锈渍,为什么这么酸呢?里面不是只有碳酸,而是含有磷酸,这是强腐蚀性酸,跟盐酸差不多,用四、五天时间可以腐蚀掉一块金属。

因此碳酸饮料会造成骨骼和牙齿的损坏,钙质的流失,而且高含糖量也极易使人发胖。

所以不要喝碳酸饮料。

当然偶尔喝一两次还不至于有问题。

苏打水倒是比较健康的,碱性,能促进胃的蠕动。

茶水也没啥问题。

有问题的话,饮茶史也不会绵延至今5000年。

但是有些假冒伪劣茶叶,在小黑作坊里用硫磺炒制,那当然有毒了。

一般正常好品质的茶叶,是不会用硫磺炒制的。

警惕超市小票超市、饭店打印的小票使用的是热敏纸,其中含有一种有毒物质,叫做“双酚A”(BPA),很多刚当妈妈的同学可能听说过这个东西,奶瓶当中是含有这个物质的。

我很多同事都是买德国产的奶瓶,国产的奶瓶都含有这个双酚A。

这是一种做不饱和树脂及阻燃剂的东西,和塑化剂一样也是一种“类激素”,美国食品药监局(FDA)2010年确认BPA是对婴幼儿有害的物质,此后欧美发达国家都已经全面禁止BPA。

打发票那种针式打印机打印的东西不会有BPA,但一般打小票的那种,小票上会含有BPA。

要防止小票上的BPA进入人体,就要注意摸完一定要洗手。

特别是不要让儿童接触小票,孩子把玩小票甚至含进嘴里,是绝对禁止的。

警惕那些亮丽的颜色SVHC(Substance of very high concern,高度关注物质)表单中首先是偶氮,是染料,用途很广,能染色的东西上都有它的身影。

它本身没什么毒性,但它会分解释放出“芳香胺”,这就是强力致癌物。

现在癌症如此多发,跟我们身边这些有毒物质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偶氮这个东西没法控制,只能建议大家去正规的渠道购买衣物,不要购买来路不明的廉价衣物,特别是胶印衣物。

另外也不要去纹身。

已经有纹身的就算了,还没纹的就不要纹了,纹身染料都是偶氮染料,都是强致癌物。

原理是人一出汗,皮肤就有细菌,就使偶氮染料释放芳香胺。

日本科学家最先发现,然后就开始禁止。

染发剂中肯定也是含偶氮的,它是固色剂,不用的话,很容易就掉色了。

偶氮会引起膀胱癌。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现在偶氮车间里的工人都得了膀胱癌。

当然不是说有纹身一定致癌,这是个几率问题,跟用量也有关。

如果你身上有含偶氮的东西,比如染发了,那么当你吸二手烟时,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芳香胺。

所以染发者在二手烟环境里待久了,回去一定要洗头。

已经有纹身的,洗掉它是没意义的,因为不过是用还原剂使染料褪色,实际上化学物质还是在那里的。

美国对偶氮并不禁止,所以美国皮肤癌很多。

澳洲今年应该会立法禁止偶氮。

偶氮分化出来的最强毒物“对氨基偶氮苯”,是高强的致癌物。

老生常谈的装修致癌物:甲醛和苯甲醛是装修中常见的有害物质。

甲醛说白了就是一种胶,是用树脂合成的。

有两种,酚醛树脂甲醛含量小,脲醛树脂甲醛含量大。

甲醛是制造染发剂和化学药水的常用成分。

建材市场中通常甲醛很厉害,进去会流眼泪。

美甲肯定含甲醛,味道就闻出来了。

专门去除甲醛的产品都不太好用。

甲醛应用广泛,很难避免接触。

国内最高安全级别是E0级别,但仍赶不上欧洲的次级标准。

甲醛除了对眼睛有刺激,也是致癌物。

甲醛有缓慢释放的过程,因此建议装修完第一年的房子不要住,要通风。

基本上甲醛的挥发期在1~2年,装修完成已经5、6年的房子肯定没啥问题了。

竹炭和绿萝之类的号称能除甲醛的东西,在我看来都不太好用。

装修材料中还有一种致癌物是苯。

现在儿童患白血病的很多,90%的儿童白血病与装修中的苯污染有关。

苯的惰性较大,导致肝脏无法分解它,它会被推到骨髓里,反应后形成苯酚,苯酚会导致造血细胞坏死,也就形成了白血病。

为了环保少用洗洁精NPEO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无毒,常存在于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柔顺剂等各种能洗的东西。

所有去油的东西都含有NPEO,因为它是一种疏水亲油的物质,即它先跟油在一起,然后能被水冲走。

NPEO虽然是无毒的,但它非常难降解。

可一旦降解了,就形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这种物质,这是高强致癌物,因此NPEO降解后会遗害几十年吧,我国目前还没有要求,但欧盟已经全面禁止了,为了人类的子孙后代,大家还是要尽量少用这些东西。

洗发水中倒是不含有NPEO。

(那么不用洗洁精,如何清洗油腻的餐具呢?其实可以用热水,不沾油的抹布,或米汤、面汤,有很好的吸油去污效果)医用手套的危险还有一种物质是“二甲基甲酰胺”(DMFA),是一种带有鱼腥味的物质。

主要存在于塑料、医药用品(如医用手套)、农药等产品中,毒性跟摄入量有关,少量摄入只是对眼睛、皮肤有刺激;大量吸入的话会急性中毒,肝脏肿大,转氨酶升高。

靶向器官是肝脏。

所以医护工作者戴完这种医用手套要勤洗手。

厨房中的强力致癌物厨房中会有一种物质叫“全氟辛酸”(PFOS),跟氟有关的都是化学世界中非常稳定的物质,基本上不会降解。

杜邦不粘锅之类的东西会含有此类物质,所以建议扔掉家里的不粘锅。

我曾经用王水什么的试图去溶解PFOS,都不行。

它在人体内依附于血液和肝脏,通过血液对肝脏、肾脏和脑造成损伤,并影响脂肪代谢,减少精子数量,不良产物增加,并有遗传性。

会引发肿瘤,抑制中枢神经,毒性很强,最主要是它根本不可能被降解。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不粘锅都含有PFOS,但杜邦不粘锅是有的。

虽然这种锅2002年就已停产,但实际上市场上仍然有。

国产不粘锅的管控不够严格,建议暂时不予采购。

加拿大是严格禁止的,因为加拿大PFOS引起的死亡率最高。

日本则尚无禁令。

实际上大家不必盲目相信日本的锅具,日本的标准至少落后欧盟30年。

推荐有经济条件的朋友选用德国WMF锅具。

此外,三防类的东西(如户外运动的服装)一定是有这个成分,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强光照射,不要大夏天在外面晾晒这种衣服,会挥发。

照相机胶片的光阻层也会含有这种成分,因此搞胶片摄影的话会有接触机会。

建议不是特别迁就情怀的话,就不要玩老式胶卷摄影了。

方便桶面的包装(塑料碗)是含有PFOS的。

美国“加州65”标准里是禁用PFOS的,这是个先进的标准,只在加州应用。

香水和化妆品香水的话,好香水没问题,劣质香水毒性就很大了。

劣质香水是用化学香料和工业酒精兑的,会含有芳香族的苯环化合物,尤其是汽车类的香水,几乎百分之百。

买香水还是推荐买奢侈品类的大名牌,几百块钱一瓶那种。

劣质香水里还含有“邻苯二甲酸酯”。

口红含铅是可以看到的,拿白金戒指或银的东西,蹭一下划在纸上的口红,如果银器变黑,就是说明含铅。

面膜主要是含有“对羟基苯甲酸酯”,半数以上会含有这些,另一半虽然不含,但用了其他的替代成分的防腐剂。

化妆品要控制菌落数,没办法,必须用防腐剂,否则保质期不会超过20天。

面膜纸上也会有荧光剂。

所以尽量不要购买纸质的面膜,要买生物纤维的。

可迁移性荧光剂是很可怕的。

面膜的网站上会有可迁移性荧光剂的信息。

对“对羟基苯甲酸酯”的限用标准,日本比中国还差。

面膜保质期超过20天,就不可能不添加防腐剂。

至于是否会引起乳腺癌,尚无证据,我暂时是不信的。

但是这个防腐剂肯定对人体不好就是了。

所有的防腐剂都会在配料表上写出来,大家可以看看。

相对地,复方防腐剂要比单一防腐剂好一些。

尽量不买单一防腐剂的面膜。

自己做面膜的话也不是太麻烦(过滤君:推荐爱美的妹子们研究研究自制面膜)。

染发剂中的苯二胺类物质会致失明(如果用来染睫毛的话)。

因此规定只能用于染发。

染发之前看下染料中是否含苯二胺类物质。

即使不含苯二胺,偶氮染料是一定有的。

美瞳是有害的,能戴无色的尽量戴无色的。

腮红里含有二氧化硅,使用时不要让其飞散,是致癌物。

防晒霜都含有氯苯同,一定限值以下是安全的。

所说的致癌物都跟限值有关。

只要不超限值,问题不大。

指甲油的毒性主要是有机溶剂引起的,暂时没办法替代。

只能说尽量少用。

卫生纸和垃圾袋卫生纸很多是含有荧光剂的,特别是小饭馆的餐纸,别擦嘴。

纸上的荧光剂用验钞机小笔一照就看出来,比较容易鉴别。

荧光剂会和蛋白质结合,影响伤口的愈合。

大品牌,如清风和维达纸巾的荧光剂相对少些。

卫生巾中也广泛存在荧光剂,30%的卫生巾含有荧光剂。

理论上黄色纸不会含有荧光剂。

也不是说白色纸就不能买,毒性大小还要看剂量,剂量小危害不大。

儿童的话,注意千万别把课本往嘴里咬。

塑料袋中含有镉,靶器官是肾脏和前列腺。

越是鲜艳的塑料袋,含量越多。

应尽量用超市里购买的合格垃圾袋。

千万不要用那种自由市场上大红大绿大紫的塑料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