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分异调查_以广州市为例_高军波
《转型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以广州为例》
《转型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以广州为例》
作者:高军波(著)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第21期
《转型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以广州为例》
作者:高军波(著)
l S B N: 978-7-5641-4558-3
出版日期:2013年9月
定价:49.00元
开本:16K
页码:276页
作者简介:高军波,信阳师范学院
读者对象:本书可供城乡规划、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城市建设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及空间分布事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
社会经济体制综合转型改变了供给模式的主体结构及相应的制度设计,使转型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作为一种社会矛盾的焦点凸显出来。
本书通过构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研究框架,以广州为例,在广泛调查和典型案例分析基础上,实证研究了转型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现状格局、空间规律,以及供给模式变化、特征及演进机制,并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重构转型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促进公平有效供给。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问题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问题研究——以成都市为例作者:李月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6期李月/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基金项目:2018年四川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互联网+’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编号:SC18H018)。
作者简介:李月(1984—),女,湖北钟祥人,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成都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副主任,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服务。
摘要: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二者相互作用,既需要根据人口分布匹配相应的公共服务,补齐区域公共服务资源短板,又需要发挥公共服务的吸引和引导作用,对城市区域及人口的发展科学规划布局。
本文通过对成都19个区(市)县的人口密度、人均GDP以及10个公共服务资源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成都人口空间分布和公共服务资源分布是否均衡。
通过对成都19个区(市)县和3个圈层的四大类公共服务指数进行计算,比较成都不同区域间人口分布和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
最终得出优化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城市人口伴随城市化的进程不断聚集,当前,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是否匹配,城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能否满足现有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公共服务资源又应如何吸引和引导城市人口在地理空间上合理分布,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成都市2000年自2017年,常住人口从1 110.85万人上升至1 604.47万人,年均增长约29万人;城镇化率从53.72%上升到71.58%,共增加17.86%①。
成都市人口增速较高、聚集较快,以成都为样本研究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成都市人口空间分布现状及基本特征(一)新增人口以迁移流动人口为主,规模持续扩大成都市人口总量持续增加,2017年常住人口比2016年增加12.73万人,其中人口自然生长率仅为0.66‰,机械变动增长率为25.02‰。
城市公共教育资源与人口空间分布匹配特征研究
城市公共教育资源与人口空间分布匹配特征研究作者:邵晖温梦琪来源:《宏观质量研究》2016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由于人口和各种资源在大都市快速集聚,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大都市纷纷面临着人口疏解的难题。
而教育等公共资源的空间协调配置,是城市健康发展和大都市多中心空间格局构建的重要支持。
本文选取北京市公共教育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空间分布的特征。
文章采用经济普查数据库和人口普查数据,在街道层面上利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等指标研究各类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公平性。
研究发现,北京市远郊区基础教育资源数量上充足,但规模较小;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于城市核心区;大学教育资源分布也过于集中于特定区域。
这些特征影响着北京市人口和功能的疏解以及城市空间公平与效率的提升,因此必须加快对北京市公共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的调整。
关键词:教育资源;人口空间分布;城市公共服务一、引言城市公共服务直接关系着居民的福祉,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性和可达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城市社会性服务业的依托载体,“收入隐形增加体”的功能和“服务效益距离衰减”的特性,决定了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定点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是激发各社会群体在生活空间上竞争和冲突,引发城市空间隔离和加剧居住分异的重要因素(谢婷婷等,2014)。
因此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空间公平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利用均等化的前提和物质基础,也是政府和规划部门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研究则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合理的配置与布局、实现效率与公平最大化、保障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
国际上早期就有不少学者关注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分布对于居民福利的影响,在理论、案例和方法上都有很多成果的积累,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都已蔚为可观。
McAllister(1976)认为:在设计城市公共服务中心时,设计者应该同时考虑公平与效率。
论文建立了理论的和实证的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概念,理论、实证和模拟结果表明,公平比效率更加敏感,公平标准对于公共服务体系的设计非常重要。
014.新一轮总规下广州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均等化策略研究
新一轮总规下广州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均等化策略研究廖顺意摘要:构建覆盖城乡、等级有序、分布合理、职能明确、水平适度的公共服务体系,使公共服务更全面、均等地惠及全体人民是广州市新一轮总规明确的目标,研究通过分析广州市教育、医疗、养老、体育四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状,构建涵盖设施规模、等级、位置、服务水平信息数据库,全面剖析广州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中面临的地区发展不均衡、超负荷运转、重大型轻基层、用地复合度低等问题,通过引入功能—人口—设施空间分析模型,以规划管理单位为分析基础,从城市空间拓展方向、人口空间分布、设施服务水平、规划要素、管理单元主导性质等六个方面选取10种评价因子,建立广州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服务水平评估体系,对广州市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差异和设施承载力进行精细化评估,在此基础上,依据发展水平差异将广州市全域划分为优化整合区、建设完善区、城乡协调区,分地区分类别提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均等化策略,为广州市新一轮总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公服设施均等化,空间优化,策略1引言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均等化不仅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体现,其均等化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提出,至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同时按照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面对人口增量大、流动大、多元化、老龄化同时并存局面,需从城乡统筹和空间优化角度开展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策略研究,在保障公共服务供给能满足全域市民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将城乡、地区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品质。
研究在全面摸清广州市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模结构、用地权属的基础上,科学评估广州市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服务水平,总结归纳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优势及不足,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法,针对公服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和部分设施服务水平过载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对其规划原则、配置等级、布局模式和制度支持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空间公平研究
规 划 师 论 坛
I 口 r U m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资助 项 目( 9 1 9 ) 4 7 O 0 7
广州城 市公 共服务设施分布 的空 间公 平研 究
口 高军 波 ,周春 山 ,叶 昌东
[ 摘
要] 通过构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综合公平指数模型,借助三维模拟和空间自相关分析
设 施。城市公共服 务设施本质 上属于公共物 品 的范畴,实现分 布的空问公平是 其本质属性应 有 之意 ,是社会公平 的理论 延伸 。
论 ,确 立 了社 会 公共 服 务 的政府 单 中心 供给 模 式, 城 市公 共 服务 设施 的布局 区位和 供给 效率 是研 究重 点; ② 2 0世纪 7 年代 ~ O 0 2 世 纪9 O年代 ,从公 共服 务的双 主体联合 供给理 论 出发 ,探 讨城 市 公 共服 务 设施 供给 的 空 间
[ 关键词] 城市公共服 务设施;空间公平;广州 [ 文章编号] 0 6 0 2 (0 0 0 — 0 2 0 [ 1 0— 0 2 2 1) 4 0 1— 7 中图分类号] U8 [ T 9 1 文献标识码] A
Th ut beDir uino u l ri si a g h uGa u b , o u s a , eEq i l s i t f bi Sevc Gu n z o / o J n o Zh uCh n h n a tb o P c e n Y agog eCh n d n
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与规划实施研究
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与规划实施研究
陈伟东;张大维
【期刊名称】《人文地理》
【年(卷),期】2007(22)5
【摘要】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分为生活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三大类。
在统计分析了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基本情况抽样调查数据之后,重点考察了全国城市
社区服务设施的覆盖率、配建规模和居民的需求现状,得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
设施相对其它两类设施更加供不应求的结论,参照建设部和北京市、上海市、武汉
市等地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规范,结合各种相关因素,提出了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和实施建议。
【总页数】5页(P29-33)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实施单元
【作者】陈伟东;张大维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与规划实施探讨 [J], 卢玲
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以泉州市中心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为例[J], 黄敬贺
3.传统农业地区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及布局初探r——以驻马店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为例 [J], 董恬
4.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路径探索——《广州社区生活圈及公共中心专项规划》编制思考 [J], 周岱霖;胡嘉佩
5.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路径探索—《广州社区生活圈及公共中心专项规划》编制思考 [J], 周岱霖;胡嘉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活动空间——以广州黄埔公园为例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活动空间——以广州黄埔公园为例发布时间:2023-02-03T08:17:13.500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9月第18期作者:麦晓晴黄迎* 何钰琳黎嘉妍陈颖[导读] 公园作为城市系统重要的组成要素麦晓晴黄迎* 何钰琳黎嘉妍陈颖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乡建设学院广州广东 510550摘要:公园作为城市系统重要的组成要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疫情爆发之后,城市居民对于公园的需求日渐增大,不止局限在一个放松休憩的场所,而是希望公园成为一个既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满足审美需求,又能提供多样化活动类型的场所。
本文以研究环境行为学视角下城市公园活动空间的现状为出发点,梳理相关理论研究。
以广州黄埔公园作为样点,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其周边居民的使用后评价进行调查和数据收集。
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得出使用者满意度及使用后评价分析、使用者空间偏好分析等。
研究结果从城市公园设计的角度为公共空间的活动空间建设提出了参考。
关键词:环境行为学城市公园活动空间使用后评价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A 0.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加之疫情对生活的冲击,人们对自然空间的精神需求和休闲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大。
城市公园成为受众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公园活动已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2]。
所以,城市公园的活动空间对市民活动而言息息相关,而研究公园空间与人们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
活动空间和环境设置引导着人们的行为,而人们的行为与反应也能印证环境的设置的是否合理[4]。
环境行为学则是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人的行为与环境设置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反馈于环境设计和规划中[3]。
对于城市公园而言,活动空间正是承载市民对休憩休闲活动需求的空间,也是公园内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
好的空间设计可以人们产生正面的行为,为空间带来活力,丰富市民的生活[3]。
大都市城郊文化设施社会空间分异——以广州番禺区为例
本研究选取 的案例地广州市番 禺区是广州市城
市空 间“ 南拓 ” 发展 的重点 区域 , 是广州 旧城居住 功 能疏解 的主要地 区 , 是 广州城 市居住 郊 区化 的显 著 表征 。作为城市发展 的新城 区 , 番 禺区与广 州 中心
本文在分析广州番 禺区文化设施物质空 间供给
结构基础上 , 结合 问卷调查分析 , 探讨城市社 区文化 设施配置 的社会空 间差异 和类型 划分 , 从 人本 主义 出发 , 提 出调整和优化 城市郊 区文化 设施 社会空 间 配置 的政策建议和具体 措施 , 不 仅有 助于 认识 国内 转型期城郊地 区城市社会空间 的碎化特征 以及文化 设施 的社会空间不均衡 性 , 丰富我 国大都 市城市 生 活空间结构研究 的理论 框架 , 而 且有 助于进 一步发 挥文化在城市发展 中的社会融 合作 用 , 促进 社会公 共 文化资源的空间公 正 , 维护社会公 平 , 对 于建设 和
市社 区文化设施配置的社会分异特征。基 于实地考
察及统计年鉴 , 首先分析 了文化设 施供 给的空 间特
征, 然后结 合 2 0 1 2年 番 禺区文化设 施 问卷调 查 , 用
番禺区 1 6个镇街空 间单元 的七种 文化设 施数 量规
模、 人均规模等变量 与 2 4种人 口社会 经济变量构成
谐 社区具 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 研 究 区 域 及 方 法
于核心区的外 围 , 成为第二 圈层 , 其余街镇构成第三
圈层 , 从 而形成 番禺区核心 一边缘 式文化 设施供 给
空间格局 。
2 . 社 区级文化设施规模 的空 间差异显著 从社 区级文化设施 空 间供给 密度上 看 , 各街 镇
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布与可达性问题初探——以林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
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布与可达性问题初探——以林和街家庭综
合服务中心为例
郭浩;万向东
【期刊名称】《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15)002
【摘要】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广州市推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以往的研究重点关注其管理、运营、评估等方面.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借鉴空间研究的可达性概念来分析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服务的空间分布问题,更有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精神.人口特征、需求分布和可达性是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意义上的重要因素.公共服务提供者可依据公共服务空间分布模型来设计、反思和改进.
【总页数】5页(P81-85)
【作者】郭浩;万向东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6;F299.24
【相关文献】
1.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党建工作和社工服务结合模式探索--以天河区前进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
2.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管理系统初探--以长洲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
3.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布与可达性问题初探——以林和街家庭综合服务
中心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资源整合的策略分析r——以广州市农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5.社区管理中居委会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冲突与合作\r——以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公共服务社会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以广州市公园为例
设 中注重景观质量 ,自然形成 公园服务的高覆盖
区 。新城就业和 居住 的门槛 均比较高 .从而形成
高S E S 群体 的聚集区。
一 赫
,
帚 伴盼 国 靴 斟搁辫
彗壁
一 J 哥 姗巨 肖
一
桥相 隔 ,成为 最著名 的高S E S 、高公 园服 务区
域 ;新C B D 珠江新 城 ,拥有珠 江公 园,沿江带状
公 园以及4 O h m 的花城广 场等 。这 些新城不 仅地
处环境优越之地 ( 临 江 或 呈 岛状 ) ,且 在 规 划 和 建
中圈层或外圈层的郊 区 ,这种异 地安置的 比例 占 旧城 区拆迁居 民的2 0 % 以上 ,这 部分 居 民多为低
家庭月
2 O O 0 ~4 9 9 9
3 8 2 6 4 6 1 9
收 入 5 0 0 0 — — 9 9 9 9 ( 元) 1 万
一
1 9 9 9 9 万 8 7 2
住 房 单位 福利 房 2 0 5 8 1 1 5 9 2 7 7 4 1 5 0 5 性 质 自建 2 6 8 7 9 6
随 着城市 空间的扩张 .出现 了各种新城 .包
套建设和 环境也未能得 到政府和 资本 的支持 .发
展上 处于停滞衰败期 .如原芳村 的 中口和 白鹤洞 工业 居住 区,越秀 区的人 民 、诗 书街 ,荔湾 区的 龙 津等 旧商业居住 区 其住房早 期为企业单位分 配 的福利 房 .居住环境相对较 差 .且 房产拥有成 本 低 .因 此 转 让 和 租 住 成 本 较 低 .一 部 分 外 来 人 员或 内城 滤出人员转入该 区域 ,加上原住 下 岗企 业 工人 .成为较低收入社会群体 聚集区 ,同时也
转型期城市社区资源配置的社会分异研究——基于广州的实证
会生态学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转型期广州城市社区资源配置呈明显向高收入地 区 聚集的特征 传统条件下的空间均衡分布模式被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入地区指向的集中布局模式所取代 但
受地理 区位 开发时序及功能定位影响.社 区地位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并非完全一致 ; 不同阶
层社会群体聚集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其可达性差异明显,社区资源配置的社会分异特征显
述公 共 服 务设 施 区位 理 论 研 究 的最 新 进 展 . 以及 深 入 探 讨公 共 服 务设 施 可 达性
区资源的配置事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 社 会公共资源分配 的公平公正,历来是
中外城市地理 学聚焦的研究领域 。 随 着后 工业化社 会 经济 的发 展及 人本主义思潮兴起 ,西方地理学界对城 市公共资源分配的社会 公平 以及对应的
著
关键词 : 社区资源 . 社会分异 , 转型期 . 广州
A b t a t Si c h o p e e s e ta sto fs i — c n m i s se , a k tm e h n s h sb e sr e : n et ec m rh n i r n iin o co e o o c y t m m r e c a im a e n v t e p i a y p o iin me n fu b n p b i e v c a i t s ta i e e t r m h r — a st n h rm r r v so a so r a u lcs r ie f cl i h t s d f r n o t e p e t n i o ie j f f r i
基金项 目: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 (0 70 7 、 4 919)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 ( Y C 4 0 6 1 J 80 3 ) 0 信 阳师范学院博士科研 启动基金和信 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 计划联合资助。
基于POI数据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空间耦合研究——以昆明市官渡区为例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02基于POI 数据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空间耦合研究——以昆明市官渡区为例王 杉,程海帆(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本文借助爬虫系统获取了昆明市官渡区66 811个公共服务设施网点以及796个居民小区的POI 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最邻近距离分析法以及构建归一耦合度模型,以夜光遥感灯光影像值代替居住空间布局形式,探讨昆明市官渡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格局及街道层面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空间的耦合性。
研究发现:①官渡区的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西南方向,有联合式发展的特点,且呈现出多中心片状分布;②公共服务设施表现出一定的集聚趋势,但集聚程度存在差异性;③官渡区中部的耦合度较高,西北、东南的耦合度较低。
关键词:POI 数据;夜景数据;公共服务设施;耦合度[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34.22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Between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Residential Space Based on POI Data—— A Case of Guandu District in KunmingWang Shan, Cheng Haifan(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OI data of 66811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796 residential areas in Guandu District of Kunming are obtained with the help of scrapy system. Th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 the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normalized coupling degree model are used to replace the residential space layout form with the luminous remote ①sensing light image valu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the coupling between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residential space at the street level in Guandu District, Kunming. It is found that: ①the infrastructure in Guandu District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wes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 development, and presents a multi center and patchy distribution.②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show a certain trend of agglomeration, but the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is different. ③The coupling degree in the middle of Guandu District is high, and the coupling degree i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is low.Key words: POI data; night scene data;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coupling degree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社会服务业的物质载体,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综合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1]。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方法探讨——以西安市为例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方法探讨——以西安市为例摘要: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品质已经成为共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为公共设施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
文章以西安市为例,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出该类规划的规划方法可由传统的“调研-分析-规划”转变为“规划-调研反馈”。
提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分析应当包含设施现状分布分析和空间使用分析两个维度,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判断弱供给设施类型,并以此为例进行基于可达性的选址研究。
研究发现,西安市15分钟生活圈内需增建144个初中,190个卫生服务中心,63个门诊部,10分钟生活圈内需增建161个小学,5分钟生活圈内需增建846个社区服务站,407所幼儿园。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大数据分析;方法1序言党的“十九大”将“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标志着以民为本增进民生福祉成为未来党和国家治理城市的重心之一。
在此背景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适时颁发《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以下简称《标准》),不仅有助于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更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社区治理,实现城市精确管理。
当前,我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因循《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50442-2008)》要求,按照城市规模确定各项设施的总体占地比例和人均用地,更多是针对城市级服务设施,并且从空间分布上引导较少。
《标准》的颁布,一定程度上重构了规范的要求,将公共服务设施从城市级和住区级分类替换为15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活圈、5分钟生活圈和街坊级分类,使之更加符合人的使用行为。
并且在此之前,学界已对“15分钟生活圈”进行过相关研究,上海、武汉等城市则将之付诸实践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是尽管如此,按照客观判断,不同的人应当伴随不同的生活圈,而将之扩展到《标准》中4个生活圈62项设施中,传统的规划分析路径是难以实现的。
2现有方法的利弊《标准》提出“生活圈”概念目的是将“民生服务”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基本公共服务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例
基本公共服务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例赵丽;刘芳娜【摘要】利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5-2011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是影响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距的显著因素;财政支出的偏好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影响程度远远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说明地方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视程度决定着当地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水平.【期刊名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1)002【总页数】4页(P68-71)【关键词】公共服务;差距;支出;财力;偏好【作者】赵丽;刘芳娜【作者单位】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中长期目标。
不言而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和政策手段。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无差异化,亦即必须消除地区间较大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基本公共服务的地区差距?如何才能缩小乃至消除基本公共服务的地区差距?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展开研究,以期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一、文献回顾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理论界的相关研究为数众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应该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
有研究者指出,需要从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及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三个方面理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也有研究者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质上是人的权利均等化,即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人人都享有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2]。
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空间公平研究
图1 广州各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及空间分布
2010 年 第 4 期 第 2 6 卷 13
3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
综合公平特征
3.1 综合公平指数模型的构建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的地
理分析依赖其可达性度量[1]。1958 年, Stewart 和 Warntz 最早提出空间可 达性的测算公式,可达性即为研究对 象吸引力指数与空间隔离的函数[1], 见公式(1),是构建 GIS 环境下不同 观测对象相互作用潜力和空间相互影 响计算模型的基础。
是指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与使用 者区位之间的空间隔离,通过 ARC GIS9.3 提取街道网络距离表示。是 空间隔离参数,根据现有研究,的取 值范围在 1 到 2 之间,其中参数取2 的
较多[ 2 ,2 0 ,2 1 ] ,本文综合公平指数测算 中的参数取值设为 2。所以,空间单 元 i 中 k 类第 j 个公共服务设施的空 间分布综合公平指数可以通过公式 (3)加以计算。
;k 是指所有公共服务设
施中的第 k 类设施,
;是
指第 k 类设施中的第 j 个公共服务设
施,
,
,是
指第 k 类公共服务设施中第 j 个设施
的相对影响系数; 是指 k 类公共服 务设施中第 j 个设施的服务范围; 是指 k 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总体服务范 围。基于服务范围方面的差异,可将 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三类:市 级及以上( 省级或中央) 、区级、街镇 级。因此,用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人口 的规模表征其服务范围,将其影响力 系数转化为不同设施服务的人口规模 与此类设施服务人口总规模的比值。
我国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 的空间公平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集中在医疗和教育领域,主要用极差 法、劳伦兹曲线、Gini 系数和集中 曲线评价服务设施分布的公平性[ 1 4 ] , 是从服务设施数量的视角研究设施 的供给公平和需求人群的可达性公 平[15]。此外,基于可达性公平原理, 林康等人提出了区域公共产品空间 公平性的定量评价方法[16] ;王远飞、 朱华华等人分别实证分析了 GIS 技术 在公共服务设施公平分布规划及布 局优化领域的应用[ 1 7 - 1 8 ] ;陶海燕基 于医患者比值构建医疗服务分布的 公平性指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得 整个研究区域内各街镇居民所享有 的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空间分布[19]。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评价与空间分异研究
服务城乡均等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等方面。 在对公共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定量测度研究中, 赵林、李敏纳和马晓东等学者将公共服务主要 划分为教育文化服务、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服 务、基础设施服务、生态环境服务和信息化服 务等类型,并采用熵值法和 Critic 法等主客观组 合赋权方法,分别对不同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进 行评价。总体而言,公共服务供给一直以来都 是城市规划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关注的热点 问题之一。然而,我国现有公共服务评价研究 多以地区、省、市等尺度为主,基于全国尺度 的综合评价研究仍然较少,对我国城市公共服 务供给的整体水平和区域差异尚不能全面反映。 因此,笔者在构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地级及以上城市展 开较为系统的评价研究,以期为调控城市公共 服务供给、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文章编号] 1005-278X(2019)09-0050-10 [收稿日期] 2019年8月 [基金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特大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布局优化及实施机制研究》(19CJY015)。 [作者简介] 李玏(1988年~),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镇化与城乡发展。
1≤i≤n
1≤i≤n
(1)
对负向评价指标,其函数为公式 (2) 所示:
′
xij
=
max{xij}-xij 1≤i≤n
max{xij}-min{xij}
1≤i≤n
1≤i≤n
(2)
目标层
表 1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综合评价体系
准则层
指标层
公共教育服务 C1 D1 万人普通中小学数;D2 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D3 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数;
西方学者关于公共性问题的讨论始于 18 世 纪中期。有学者认为,公共服务是具有普遍的 无偿性、强制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的 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总称,公共服务设施是提供 公共服务的物质载体。对公共服务的研究经历 了区位布局与选址、供给效率、可达性及公共 服务分配评价等一系列研究重点。其中,对公 共服务分配的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居民满意度、 公共服务的社会分异和空间公平等方面。我国 关于公共服务的研究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 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评价、公共
规划管理视角下的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实施问题研究——以广州市
【城乡建设】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7月刘 峻(广州市白云区规划编研信息管理中心,广东 广州 510405)摘 要:城市规划作为空间物质资源分配的一种手段,承担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辅助功能。
为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管理水平,广州市白云区基于辖区内近30年间规划审批台账组织开展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调研,针对理清现状存在空间分布不均、部分设施缺失、设施不成规模、未与住宅同步建设、移交管理不善等突出问题,提出几点建议:缩短配置标准修订周期、完善养老及托幼设施布点规划、在控规中落实基层对设施的需求、由政府统一建设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公益性设施、出让合同明确配套设施的建设时序及是否无偿移交。
关键词:城市规划;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7-0208-021 研究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社会管理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城市规划作为空间物质资源分配的一种手段,承担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辅助功能[1]。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心在基层,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至关重要,涉及规划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白云区位于广州市城区北部,东邻增城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区,北接花都、从化区,总面积795.79平方千米。
2017年年末全区户籍人口98.92万人,常住人口257.24万人,白云区行政管辖有18个街道、4个镇,250个社区居委会、118个村委会,是广州市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一个区。
辖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通达,土地资源丰富,市场主体活跃,是广州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空间的区域之一。
为提升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水平,2018年9月,广州市白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调研,以理清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合理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2-2031(2011)08-0055-07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分异调查———以广州市为例高军波余斌江海燕〔摘要〕社会经济体制综合转型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命令成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体方式,其空间分布形态也由空间均衡趋向社会分异。
以广州市为例,基于3954份有效问卷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数据,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社会生态学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中心城区116个街镇单元可以划分为6个类型,不同阶层社会群体居住单元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受旧城区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及历史沉积效应影响,社区地位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及可达性之间呈非完全一致性,体现出类似西方国家城市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城市生态法则”的作用特征。
〔关键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类型社会分异;广州市〔中图分类号〕F299.24〔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高军波(1979―),男,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余斌(1963—),男,河南信阳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江海燕(1973—),女,湖北京山人,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乡绿地与景观规划设计。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9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840036);信阳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收稿日期〕2011-01-27〔修回日期〕2011-04-06一引言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的依托载体,就其空间分布特征差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定点设施、如教育、医疗、文体、公园绿地及其他休闲设施等;非定点设施,如警察巡逻、消防、街道环卫设施等;网络设施,如给排水、电力、电信设施等。
其中,定点设施是城市社会性服务业的物质载体,具有典型消费性服务业特征,其外部性场呈圆锥形分布,其非均质的空间布局将导致定点设施的服务效益凸显空间差异和社会不公平。
因此,城市定点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成为激发不同社会群体在住房市场中竞争和冲突,并引发城市空间隔离、加剧居住分异的重要因素[1]。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事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其空间分布的社会生态学分析历来是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总第193期城市问题2011年第8期点。
结合西方国家福利政策变革进程,相关研究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二战后至1970年代,在福利国家政策模式下,均等享用是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核心目标,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地域公正和空间均等是研究重点,强调公共设施地理空间的均等分配,忽视服务的实际需求及供给效益[2-3];1970-1990年代,在新公共管理改革的驱动下,城市公共服务注重供给的经济和效率,主要基于区位公平和空间公平的视角探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效益最大化[4]。
可达性是服务设施空间公平度量的重要手段,集中在对学校、医院、体育馆及公园绿地等设施的研究[5-6];20世纪末叶至目前,随着新公共服务理念的深入人心,城市社会的文化多元化、社会群落的马赛克化对公平、公正提出新的要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更加关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平等性和公正性,其研究视角逐步从环境公正过渡到社会公平,偏重现状格局形成过程的探讨[7-8]。
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个人对公共服务的获取数量及质量取决于其购买能力,公共服务设施强烈的正外部效应使其成为居住选择的共同吸引物。
基于较强的空间迁移选择能力,高层次、高收入阶层通过“用脚投票”的居住空间选择过程,实现对公共服务设施净外部效应享有的最大化,并引导城市公共服务投资的空间指向[9-10]。
当前,国内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会生态学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集中在医疗、教育及休闲娱乐设施领域,主要分析方法有极差法、劳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集中曲线等,大多仅从服务设施供给和需求数量的角度探讨其分布的均衡程度,忽略了服务设施空间外部性、设施规模等级、交通网络及研究空间尺度的差异。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的可达性和公平性研究受到较多关注,在研究方法上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尽量考虑交通路线和成本、不同性质公园差异化服务半径和规模等因素[11-12]。
此外,基于可达性公平原理,林康等提出了区域公共产品空间公平性的定量评价方法[13]。
马林兵、朱华华等分别实证分析了GIS技术在公共服务设施公平分布规划及布局优化领域的应用[14-15]。
陶海燕基于医患者比值构建了医疗设施分布公平性指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考察了广州市海珠区各街镇居民享有的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空间分布[16]。
王松涛等则进一步实证探讨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对商品房价格所形成的差异化影响[17]。
以广州为案例地,徐秀玉、高军波等分别对城市休闲娱乐设施的区位类型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相关探讨[18-19]。
总体看来,基于不同社会群体阶层差异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社会分异系统研究成果不多,在实证研究和理论总结方面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
本研究以广州中心城区为研究地域,基于不同阶层社会群体的人口属性及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特征数据,进行阶层差异化的社区类型划分,并与国外进行对比,以期为认识我国转型期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规律、社会空间极化特征以及维护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和权利分配的社会公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1.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本研究的范围确定为2005年广州行政区划调整之后的城中心七区,分别是荔湾、越秀、海珠、天河、白云、黄埔、萝岗,共116个街镇。
研究数据包括不同街镇人口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规模及空间分布数据两类。
前者依据统计学原理对每个街镇1ɢ常住人口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获取涵盖户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及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和住房7个类别共32个人口属性变量数据(表1)。
问卷调查完成于2009年4月,回收有效问卷3954份。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数据提取于“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数据库”(2007年),共选取了6类18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表1)。
在数据处理上,本研究利用arcgis9.3进行公共服务设施距离计算和空间分析,用软件spss16.0完成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
2.研究方法可达性是人文地理学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关键概念,也是我国政府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评价的重要原则,其本意为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的容易程度[20];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是指其空间分布区位与使用者之间相对靠近和接近的空间关系[21]。
由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不但是实现出行费用成本最小化和休闲时间最大化的有效方式,而且对维持社会再生产及相关社会形态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保罗·诺克斯等认为,最优的居住区位并非仅仅由住宅本身及其社会环境所决定,而同样要考虑其相关服务设施的配套,如商店、学校、医疗、消防、邮局及各种休闲娱乐设施等[22]。
表1人口社会经济属性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类型人口社会经济属性变量年龄结构指标家庭月收入指标婚姻与家庭结构指标2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口比重(%)单身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0-2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家庭月收入2000-5000元人口比重(%)结婚有0-13岁子女人口比重(%)30-3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家庭月收入5000-10000元人口比重(%)结婚有14-18岁子女人口比重(%)40-4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家庭月收入10000-20000元人口比重(%)结婚有19岁以上子女人口比重(%)50-5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家庭月收入20000元以上人口比重(%)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文化程度指标住房指标职业结构指标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居住单间人口比重(%)退休或未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专学历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居住两房一厅人口比重(%)公司企业、服务业一般工作人员比重(%)本科学历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居住三房一厅或两厅人口比重(%)公务员、企业管理层、教师及科研人员比重(%)研究生学历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租房居住人口比重(%)金融、地产、高科技企业及演艺界专业人员比重(%)人口户籍指标单位提供住房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自建房居住人口比重(%)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个人购买住房人口比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类别及细分教育设施商业设施市政设施小学中学职业培训小型商业网点大型商业设施消防设施体育设施医疗设施市级体育设施区级体育设施省级体育设施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市级体育设施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综合文化中心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中心本研究基于不同阶层社会群体享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差异进行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区类型划分。
基于现实生活中服务设施的利用选择差异,本研究采用了两种方法度量不同类型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一是临近距离度量法,用于测算不同街镇单元的中小学、零售商业网点、社区卫生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消防设施和综合文化中心的可达性。
二是基于潜能模型,对不同街镇的大型、高层次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度量,设施类型包括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省级体育馆、市级体育馆、区级体育馆、博物馆、影剧院、图书馆、综合文化中心及大型商业设施。
其计算公式为:A i =∑nj =1(S jD k ij)其中,Ai 是街镇单元i 某种服务设施的可达性,S j 是街镇单元j 中某种服务设施的“吸引力”(设施规模、设施等级),D ij 是街镇i 和街镇j 之间的距离,k 表示距离衰减函数,在这里取值1.5[1,21]。
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社区类型1.社区类型划分基于广州中心城区116个街镇单元的18种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变量与32个人口社会经济变量构成基本数据矩阵,利用spss16.0的聚类分析技术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社区划分。
如图1所示,根据不同街镇居民的社会经济及服务设施可达性差异化特征,116个街镇可划分为6种社区类型(括号内为街镇数目),继而分社区类型对50个变量进行多样本非参数Jonkheere -Terpstra 分析和T图1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区类型检验(表2),以进一步确认同类型社区之间的变量相似度以及不同类型社区之间的变量差异性。
其中,非参数分析J-T值越大,表明同类社区的各街镇在某项指标上的变化越小,相似程度越高;而T值越大,则说明同类社区各街镇的某指标均值与研究范围内所有街镇均值的差距越大,正值意味着社区均值高于总体均值,负值则表明其低于总体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