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的对策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中央党校地厅班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专题第七课题组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序幕。
8年来,成都、重庆等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探索中快速推进。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课题组在调查研究当中对此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贫富差距拉大。
从增幅来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有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103%,增加额高达8703元;而农村居民2009年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仅增长96%,增加2531元。
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3倍,2009年则扩大到3.33倍。
青海省2003—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32元增加到12692元,增长了88%;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7元增加到3346元,仅增长84%;收入差别从4915元扩大到9346元,差距越来越大。
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功能压力加大。
有关数据显示,进城农民工由2004年的1亿增加至2008年的1.4亿,年均增长10%,2006、2007、2008年增幅分别为11%、14.5%、15.1%,农村人口流动呈加快趋势。
同时,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2007、2008、2009年分别新增大学毕业生495万、559万和611万,2010年预计新增70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加之城市提供就业机会的增速较慢,城市功能面临着进城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双重压力的考验。
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很可能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落后。
构建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W省A市为例

视角
构建城乡社会保 障一体化制度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以 W 省 A市 为例
摘 要 :受 传统 城 乡 二元 经 济结 构 的 影响 ,我 国建 立 了城 乡 有 别 的 二元 社会 保 障体 系。这 种 城 乡有 别 的社 会保 障 体 系 ,不 仅 有 违社 会 公平 ,制 约 着社 会 保 障总 体 水平 的提 高 ,而且 也 直 接 导 致 了社 会矛 盾 的加 剧 。 因此 ,建 立城 乡一体 化 的社 会 保 障
体 系 ,成 为缓 解种种 矛盾 的必然 选择 ,同时 也面 临很 多困难 。
关键 词 :社会保 障 城 乡一体 化
一
、
A市城 乡社会保障现状
纳 为辅 、国 家予 以扶 持 的社 会养老 保 险 ,由 于集体 经 济的缺 失 , 实 质上 为个人储 蓄养老 保 险 ,参保 率极低 ,导 致农村 社会 养老保 险 制度 的缺 失 。第二 、缺少 国家政 策和财 政 的支持 ,无力承 担城 乡社 会保 障一体化 的责 任 。社 会保 障行政 主体 已经意 识到这 是城 市 社会保 障向农 村延伸 的 良好 时机 ,但 国务院 或省级 政府迟 迟没 有 制定失地 农 民和农 民工 的社 会保 障政策 。由于缺少 政策和 财政 的支 持 ,各地 区只 能根据 自身能 力进行 有 限的探 索。 2 、经 济 障 碍 。 城 乡社 会 保 障 事 业 的 发 展 与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是 密 不 可 分 的 。2 0 0 7年 A市 农 村 居 民 人 均 纯 收入 4 9 , 0 6元 比上 年增 长 1. 49 %;城镇 居 民人 均 可 支配 收 入 11 1 ,增 长 1O 元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中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理科 学化 的基本 条件 , 但 是 由于投入 资金 不足 , 信息 网络建设 严重滞 后 , 各项 统计 数据 置信度 差 , 给社会 保 障管理 和决策 造成失 误 。社 会保 障经 办机构 管理 经 费不 足 , 严重 制约 了社会保 障事业 的健 康发展 。1 4 ] 同时 , 社 会保 障缺乏较 为完 善的法 律法规 的支撑 。 从
镇 社会保 险 之外 , 足 以看 出 , 一方 面是农 村社 会保 障 的发展 仍然 大大落后 于城镇 ,农 村最低 保 障制度 和 农 村养 老保 险覆盖率 都处 于较低 水平 ,另一方 面是 社会保 障制 度本身 还存在 不公 正性 。
( 二) 社 会保 障制度 未能有 效解 决城镇 化过 程 中
圈饶篙碱乡崖展中社会 障剐度
存在
口 王 文 兰
我 国已经进入 了全 面建成 小康社 会和 构建 和谐 社会 的历史 时期 , 打破二 元化 的格局 , 建立 城乡 服务 保 障事业 的发展 。
( 四) 社会保 障制度 机制存 在缺 陷和 法律 支撑 的
题殷舆 象
均等 的社会 保 障制 度及其 体 系就成为 一种必 要 。
( 三) 农村 社会保 障所 需资金 的缺 口较 大。造成
( 一) 建 立与 完善 城 乡居 民基 本社会 保 障的基 础 性制度及 其制 度体 系。 根 据 当前 实 际情况 , 在统筹 城
乡发展 过程 中我们应 当制 定一些 基础性 的 、涉及 社 会 保 障主要方 面 的制度 , 包 括最低 生 活保 障制度 、 大
府也 没有 强大 的投入 , 同时农 村地 区 , 尤 其是 老少边
穷地 区的农村 人均家 庭收入 普遍偏 低 ,无法 支付 个
关于构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作者:吕杰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2期吕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国家各级政府和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阐述了“着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奋斗目标,这对建立与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志。
一、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受户籍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社会形成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保障制度也顺应了城乡二元结构,凸显了其既不公平也缺乏效率的弊端,难以适应中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城乡居民生命波折期基本生活的需要,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由于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存在,我国过大的城乡差别制约着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的提高。
城镇已初步建立了较高水平且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金已基本实现了社会统筹,建立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模式。
而在广大的农村,仍然是以国家救济和乡村集体办福利事业为重点、以家庭保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且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健全完善。
城镇的社会保险覆盖率已达90%以上,而农村覆盖率不足2�4%。
这种城乡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客观差距,具有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目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形式单一、水平低、覆盖面小,同时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缺乏资金保障,这也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政府缺乏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有效管理,且管理的透明性差,相关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国家在社保方面的投资,90%以上用于城市。
而作为占全国近70%人口的农村居民,因其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各地区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居住地域分散等诸多原因,至今仍是最薄弱的地方。
统筹城乡背景下社会保障问题思考

统筹城乡背景下社会保障问题思考发表时间:2016-04-05T10:45:40.3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作者:曲仁霞[导读] 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当前社会保障的重点是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缩小城乡差距。
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摘要:当前社会保障的重点是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缩小城乡差距。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是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和社会保障水平差异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经之路。
本文意在建立全国统一、覆盖城乡居民又能体现城乡和地区之间保障待遇水平差别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统筹城乡;农村;社会保障;主要问题引言统筹城乡发展,是世界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到这一阶段所普遍遵循的规律。
对我国来说,城乡统筹又有着特殊性和紧迫性:农业大国和小农大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减少农民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城乡统筹;解决人为形成的城乡差别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必须坚持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的问题解决了,区域统筹等相关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才会比较顺利。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快速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建立,城镇居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推进。
1.1制度覆盖率城镇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项目已经全部出台,实际覆盖率达到70%~80%,城镇居民“低保”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和应保尽保。
目前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试点办法也已出台,有望实现全覆盖。
相比较而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各种社会保险还没有建立或初步建立,所覆盖的人数在农村总人数中的比重很小。
关于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关于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一、问题的提出二、当前情况分析三、改革措施与策略四、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五、建议和展望论文报告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养老保障制度虽然逐步完善,但与日益加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城乡之间的养老保障制度格局尤其不均衡,城市地区养老保障制度健全,而农村地区则普遍面临养老保障水平低、参保率低、福利待遇差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是现代中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当前情况分析1.城市地区城市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主要有社保、基本医保等。
社保是城市地区最主要的养老保障手段,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它涉及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多个方面。
在养老保险方面,养老保险主要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类。
对于在职的企业员工,养老保险的缴纳会被企业扣除,而对于非在职员工,养老保险的缴纳则由个人承担。
对于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则由居民自行缴纳。
缴纳养老保险的同时,还能享受相应的社保福利。
2.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状况较为落后,受到资金、基础设施、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目前,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政府的特殊养老保障政策进行支持;二是通过农民自己的努力实现。
在政府特殊养老保障政策方面,各地的政策不尽相同。
一些地区通过对农村老人提供免费医保、敬老金、冬季补贴等方式进行养老保障。
另外一些地区则通过设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组织志愿服务等途径,来提供更全面的养老保障服务。
在农民自身努力方面,一些农民通过自行存钱、自己建房等方式来实现养老保障。
此外,也有一些老年人依靠子女的支持来度过晚年。
三、改革措施与策略1.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针对城乡之间养老保障制度差异大的问题,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涉及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大幅度改革。
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可行性反思与对策-

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可行性反思与对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社会法基本范畴研究》(12XFX027);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农村社会管理改进和创新研究——基于农村社会保障程序构建视角》。
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是破解我国社会治理二元体制障碍的关键。
如何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是一道现实难题。
依据我国城乡经济社会条件,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只能是保持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在合理限度内的有限统筹一体化,是城乡社会保障统筹模式、体系结构、功能、区域和发展的一体化,而不应是所有社会保障项目条件一体化、”保基本”标准一体化,更不是平均化。
要进一步明确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制度的有效落实,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分配上的基本平衡。
标签: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有限统筹一体化;战略目标定位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现行的城乡社会保障二元体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从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城乡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背景来看,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建设十分必要。
但问题是,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是否就意味着“保基本”的底线城乡均等?是否就意味着不应再按城乡分治的思维来立法?均等的、一元的社会保障,能否有效解决“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城乡二元体制障碍”“谁来种地”“城乡要素如何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如何均衡配置”等问题?因此,要辨析城乡社会保障一元化论,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制度的有效落实,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分配上的基本平衡。
一、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实践与争议:破解社会治理二元体制障碍城乡统筹是指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是指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普遍、统一,不搞城乡分割,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同时,我国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规,是和城乡分治管理制度相适应的,但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是矛盾的。
所以,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地方政府呼声很高的是,在法律法规方面的修改和完善。
首先是农村土地流转方面,要实现农村土地流转有法律依据,涉及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及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条例、条规约 20多条需修改。
其次是农村土地贷款抵押方面,担保法第37条第(二)项、物权法第184条第(二)项均明确规定,耕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能抵押,要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用于贷款抵押有法律依据,必须对担保法、物权法有关条款作相应修改。
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出台农村土地流转办法。
第一,要夯实土地流转的基础,即对农村土地、农村房屋全面确权颁证,做到产权明晰,归属清楚。
第二,要坚持“两个不改变”的前提条件,即农村土地流转“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不改变农民耕地承包权”,切实保护好农民的权益,防止农民永久失地。
第三,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办法。
一是明确流转方式,二是建立流转平台,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四是探索土地流转市场定价办法。
逐步放宽城市户籍管制。
建议按照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逐步剥离附属在户籍制度上的城乡不平等待遇,渐进式放宽城市户籍管制。
第一,以在当地有合法住所(租房也行)为条件核发“居住证”,准许常住登记。
持证者享有同等的选举权、就业权、初级卫生保健,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基本权利和公共服务。
第二,根据社保参保年限或缴税年限,确定能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性住房等社会救助资格。
第三,根据学籍年限和监护人参保年限,确定能否享受高考、特殊行业准入(主要针对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与户籍严格挂钩的资格。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第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建议监管部门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进农信社加快组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强化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支农服务,探索组建地方法人保险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农业投资公司、农业产业基金、农贷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探索集合债券、集合信托、集合贷款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平度为个案5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经历了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然后进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三大阶段。
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探索中国推进制度转型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平度市在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镇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人力资源开发上六管齐下,着眼于整个市域范围,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努力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平度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平度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有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以规划为引领,城乡统筹推进。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纲领性规划,是城市各项建设的战略空间部署。
平度市都把科学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推动科学发展的引领。
一是坚持全面统筹发展的理念,科学制定规划。
《平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清晰的规划出平度的产业发展布局、城镇发展布局和生态建设布局,体现了平度从单纯注重城市发展转向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的互促共进,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更好地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加注重完善城乡功能,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二是着力落实规划,城乡协调发展显成效。
平度市按照辐射力强、影响面广的高起点规划要求,把城区作为发展的重点,按照“南拓、北展、东西扩”的城市总体布局,全面构筑以东部经济开发区、南部生态商务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北部生活商业服务区为支撑的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
随着城市面貌日益改观,城市功能愈加完善,市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今年,平度市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根据青岛市有关新型农村建设的相关部署,计划启动建设45个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致力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及统筹措施剖析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及统筹措施剖析【摘要】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影响深远。
本文通过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的分析,探讨了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的重要性。
在正文部分中,具体探讨了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在指出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对居民的影响,提出了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些内容对于深入了解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及推动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统筹措施、城市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影响、建议、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也日益凸显。
城市居民享有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不仅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和稳定。
深入探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的原因和影响,研究城乡社会保障统筹措施的需求和可行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及统筹措施的剖析,可以为解决城乡社会保障问题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全民共享社会保障的目标。
1.2 研究意义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在我国长期存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保障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及统筹措施的意义重大。
研究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平衡问题,找出导致差异的原因,为今后社会保障改革提供参考。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措施的探讨有助于优化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的对策思考

城乡社会保障统筹的对策思考作者:高岑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年第06期【摘要】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在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方面存在着统筹层次低、管理机制差异明显、保障立法工作滞后等诸多难题。
因此,必须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理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城乡统筹社保立法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阀”,它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公正、安全和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保障制度都处于城乡二元化分割格局,这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改革现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统筹的方式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保障人民基本的生活,做到社会的公平公正,体现社会的进步,切实保障实现和谐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之一。
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内涵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
但我国社会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分割,这是我们二元结构的一个必然结果。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还不能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的保障体系无法提高到与城市相同的水平。
保障体系的统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统一的保障体系是最终最根本的选择。
体系的保障统筹是需要政府在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法律政策时,全面考虑统筹城乡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寻找城乡保障制度的平衡性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城乡的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
现阶段,需要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面对城市社会保障人口老龄化的困境,应该把游离在城乡之间的农民工、失地农民以及乡镇企业职工尽可能纳入到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并把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到农村;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逐渐建立农村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逐步缩小城乡保障水平的差距,实现保障方面的平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一个面向全体居民、覆盖城乡所有地域的较为完备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所有公民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享受同等的保障待遇,所有保障者只有保障种类、层次的区别而无城乡的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序幕。
我国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规,是和城乡分治相适应的,但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是矛盾的。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指出了方向,拉开了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序幕。
8年来,成都、重庆等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在探索中快速推进。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在积极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课题组在调查研究当中对此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贫富差距拉大。
从增幅来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贫富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有关数据显示,城镇居民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103%,增加额高达8703元;而农村居民2017年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仅增长96%,增加2531元。
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3倍,2017年则扩大到3.33倍。
青海省2003╠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32元增加到12692元,增长了88%;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7元增加到3346元,仅增长84%;收入差别从4915元扩大到9346元,差距越来越大。
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功能压力加大。
有关数据显示,进城农民工由2004年的1亿增加至2017年的1.4亿,年均增长10%,2017、2017、2017年增幅分别为11%、14.5%、15.1%,农村人口流动呈加快趋势。
同时,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2017、2017、2017年分别新增大学毕业生495万、559万和611万,2017年预计新增70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2023-11-08•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案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目录01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程度较低,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而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影响了农村地区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教育和医疗条件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地理因素城市通常位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而农村地区则往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社会因素城乡居民的素质和生活习惯也存在差异,一些农民缺乏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政策因素长期以来,政府对城市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对农村地区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才能实现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性推动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地区的消费和投资,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改善民生城乡统筹发展可以改善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02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交通设施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维护,提高农村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农村水利设施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农业生产用水。
农村能源设施推广农村清洁能源,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社保制度统筹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社保制度统筹发展的困境及对策◎许秀文 摘 要:城乡社保制度统筹发展体现了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更为关注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制约,城乡社保制度统筹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新时期为了更加凸显制度公平,可从户籍制度改革、城乡收入分配制度、医疗制度和保险制度等方面入手,弥补农村社保资源不足的现状。
关键词:社保制度;统筹发展;户籍制度;分配制度;资金利用率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城市新居民,但受限于户籍所在地等的限制,居住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并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鉴于这一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的制度,总体而言,社会保障制度朝向更为公平的方向发展,但也不可否认,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及其落实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
从制度建设层面来讲,当务之急是提高城乡社保制度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在统筹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化需求。
一、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义及发展概况(一)新型城镇化是更加注重统筹发展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的衡量指标是城镇数目和城镇人口数量,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地位和贡献越来越大,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新型城镇化除了具备传统城镇化的核心指标之外,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农业安全,要求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为代价,既要促进城镇发源展,也要着眼农民的现实需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1]。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重心围绕进城人员的权益市民化展开,在提高城镇发展的质量同时,还要注重进城人口的市民化,切实保障进城人口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按照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城镇化率达到40%~60%的时候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逐渐增加,城市病集中爆发,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更好地解决城镇化的内部协调问题,而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试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摘要:当今社会和谐的主题是安全,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安全,稳定民心惠民策略。
只有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保证社会在和谐中稳定发展。
而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制度。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历程以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目前我们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演变,问题,对策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因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保证,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国有企业改革走出攻坚阶段的重要前提。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但是,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社会保障基本含义的把握和理解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动员社会财力为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支持,其本质是社会财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再分配,具备明显的国家性、强制性、再分配性和基本保障性。
国家性是指有关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要由国家来制定,并且依靠国家的力量来组织实施;强制性是指落实国家制定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是必须的、具有强制力的。
国家性和强制性是密切联系的,国家是动员社会财富的最有效机器,是实现社会保障强制性的坚强后盾。
只有国家出面动员社会财富,才可能保证社会保障所用的财力要来自全社会,才能保证动员起来的社会财富在最长时间和最大空间上的再分配,使社会保障的再分配性充分有效地实现。
基本生活保障性是指社会保障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当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残、失业等困难的情况下,社会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资助。
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成就为世界所瞩目。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也获得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基本建立。
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它有助于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是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待遇,社会急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更进一步的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关系着社会主义社会能否更快,更好地发展,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传统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即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5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包括养老、工伤、疾病、生育、遗属等计划经济时期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
该法规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
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
此后的三十多年,国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了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部分城市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试点改革,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了适用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包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对军人及其军烈属的优抚安置、对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残疾人员以及社会大众举办的社会福利和有关的社区服务,完全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二是由用人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的三方共同筹资的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属于社会保险范畴,其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行个人账户与统筹相结合,其他三项保险属于完全统筹的项目。
城乡统筹中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乡统筹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自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全市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努力扩大农村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统筹城乡城市农村一、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十分突出。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土地占有规模狭小,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
总体上看不利于资本、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商品率的提高。
二是产业结构转换的机制因素。
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财政、信贷投入机制不健全,农业信贷占贷款的比重明显偏小。
三是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因素。
40%的农民传统的小农观念还相当突出,52%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一技之长,文化程度都在初中及以下,缺乏开放化、市场化的竞争意识。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农民进城就业的门槛较高,对农民和农民工的歧视依然存在。
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但又在城镇找不到工作,没有实现职业转移;同时,受土地制度、房屋和宅基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多方面的制约,又不能实现身份转移。
依附于户籍制度的就业、教育、保障等差别仍没有完全消除,农转非仍受诸多限制,随着城市房价的上涨,租房价格偏高,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有增无减。
上级政府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宏观调控、法律法规服务体系滞后,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严重,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3.城乡居民贫富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由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消费“断层”、以及农民致富增收渠道窄,成为城乡贫富差别的重要因素。
在城市已经达到“需求饱和”的许多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却不能够在农村形成“有效需求”,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成长。
浅谈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统筹城乡的经济发展,是顺应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深化我国农村体制改革建设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乡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将这些问题重视起来,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法,找出一条适合社会主义和谐中国建设的新路子,统筹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统筹经济农民城市化Abstract: the 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is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need, is deepening our reform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ystem, with the further reform and opening, China’s urban and r ural econom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o enjoy unprecedented fast development, bu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also appeared a lot of the problem,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se problems will be from the thought up, make effective solutions, implement the effective method, find out a suita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alist China new way, the 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farmers urbanization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乡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城乡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城市对农村资源不断进行掠夺导致城乡对立的态势日渐突出,这种现象不仅不适合和谐社会的建设原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夜产生了阻碍作用,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进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从思想上将该问题重视起来,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法,找出一条适合社会主义和谐中国建设的新路子,统筹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努力营造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社会保障工作问题。
要站在保稳定、促和谐的高度,建立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健全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和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强化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努力实现为城乡所有参保人员“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保障工作;制度改革;保险基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十八大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要更好地体现制度的公平性,实现城乡各类群体的全覆盖,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总体水平;要更好地适应人员跨城乡、跨地区、跨就业形态流动的形势,稳步提高各险种的统筹层次,整合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推进社会保障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要更加注重制度的长期稳定可持续运行,通过做实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等途径,夯实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长期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
1.站在保稳定、促和谐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责任感近年来,国家为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重要制度,颁布实施了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障覆盖人群迅速扩大,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筹措配套资金,确保政府补贴、经费补助资金及时到位,各种基础社会保障金不拖一天、不欠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