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产业发展战略——以大冶市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大冶市为例柯
琼,龙玉祥
(湖北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2008年,大冶市被确定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至此,大冶市的经济转型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

而在低碳经
济这个大背景下,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绿色产业,已成为大势所趋。

当前,大冶发展绿色产业存在的问题是绿色生产意识不强,绿色消费意识不强,绿色产业发展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

推进大冶市绿色产业发展,应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发展绿色产业的环境条件;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者的绿色生产意识;强化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政府要加大在政策上的扶持力度,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绿色工业园区。

[关键词]资源枯竭;产业转型;绿色产业[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07-02
[作者简介]柯琼(1991-),
湖北大冶人,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

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龙玉祥(1965-),湖北应城人,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也不断被利用,过去以矿产资源丰富著称的城市大部分都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

继2007年12月24日,
国务院制定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后,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3月17日确定了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共有12个城市被列入。

至此,资源枯竭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大关注,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发展特点之一是产业单一,而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容易使资源丰裕地区患上
“荷兰病”,即由于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而阻碍经济的发展,集中型资源(如矿产资源)经济体更容易遭受资源的诅咒,一旦资源枯竭,经济问题即随之而来。

而由经济问题带来的就业问题、生活水平问题、社会安定问题也会慢慢浮出水面。

所以,
资源枯竭型城市要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科学发展观,制定出符合本市经济发展的战略。

一、大冶发展绿色产业的必要性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所以也有专家称此类型之资源型城市为“资源衰退型城市”。

一般可使用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当初测定总量之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间5年之城市就可将其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青铜故里”大冶和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依矿而生,
依矿而富。

这里蕴藏有53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系中国六大铜矿生产基地和十大铁矿生产基地之一。

其中黄金、白银产量居湖北省之冠,硅灰石产量居世界第二。

建国以来,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国家、省在大冶投资兴建了一大批矿山企业,如有色铜绿山矿、铜山口矿、新冶铜矿、
武钢灵乡铁矿、金山店铁矿等,使大冶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粮仓”,大冶的市域经济也由此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采,大冶的资源逐渐走向枯竭。

目前,
从大冶的矿产储量来看,铁矿、铜矿、煤矿等主要矿产保有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比重分别为28.6%、27.4%、25.6%。

从开采年限看,一般铁矿开采年限仅有5-10年,铜矿平均开采年限仅为3-5年,大部分煤矿可采年限只有3-5年。

对于大冶而言,如果再不转型,仍然依靠大力开采矿产资源来获得经济的增长,几年之后,大冶的经济就会一蹶不振。

除此之外,大冶面临的还有失业问题。

因为长期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从2006年起连续3年,大冶失业率分别为11.5%、12.7%、14.2%,其中与采掘业配套的相关产业失业人数超过2万。

就业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只有实现充分就业,才能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这项工作一拖延,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

大冶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环境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高强度的采矿活动,并且只注重开发而轻视环保,大冶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冶的土壤、水质、大气状况都不容乐观。

土壤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

有机物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有机农药和“工业三
第2012年第8期(总第403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8,2012Total No.403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8-0019-0419--
废”。

重金属污染方面,在2009年7月,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和大冶市环保局在共同编制的《大冶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指出,长期的开矿、冶炼活动,使大冶部分地区的土壤受到重金属严重污染,特别是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周边地区,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铜、铅、锌、镉、砷、铬、汞等。

据20世纪90年代资料调查显示,大冶市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为罗桥乡,2007年国家农业环保总站专家调查重金属镉的污染最高值为40.325mg/kg。

多年来,重金属污染虽然经过多方面监控和治理,但监测结果表明个别地方污染还在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并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危害。

大冶市环保局提供数据显示:2011年大冶湖水质以劣v 类为主,且底泥中铬、铜、铅三种重金属元素超标。

另外,现今大量的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排入湖水,而喷洒在农田里的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经雨水冲刷随地表径流有50%—80%进入水体,从而形成水体污染,使水质恶化。

资源枯竭,经济衰退,失业人口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些问题都在提醒着大冶进行产业转型的急迫性。

而绿色产业以其环保性、可持续性以及国家的大力扶持成为大冶产业转型的首选。

二、大冶发展绿色产业的条件
关于绿色产业,INTERNATIONALGREENINDUS-TRYUNION(国际绿色产业联合会)发表了如下声明:“如果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基于环保考虑,借助科技,以绿色生产机制力求在资源使用上节约以及污染减少(节能减排)的产业,我们既可称其为绿色产业”。

绿色产业是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新兴产业,它的兴起不是偶然的,而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系列主客观原因。

(一)地理环境与资源优势为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跨东经114°31′—115°20′,北纬29°40′—30°15,地形分布为南山北丘东西湖,南高北低东西平,地势平坦,一般海拔高度为120—200米。

大冶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9°C,年均无霜期261天,年均降水量为1385.8毫米。

长江流经市东北隅,市内主要河流有17条,湖泊有大冶湖、保安湖和三山湖。

这些为大冶市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其次,大冶农用地面积广阔,为102420.1公顷,占总面积的65.39%,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苕、玉米、大豆、黄豆、蚕豌豆、蚕豆、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等;水面资源相当丰富,湖泊、水库、池塘、塘堰、河港星罗棋布,共有各类水域面积24.5万亩,其中可养水面22.8万亩,占总水面的93%,2011年已养水面21.6万亩,占可养水面的95%,全市各类养殖水域类型齐全,主要有湖泊、水库、精养鱼池、塘堰、河港五大类,水产资源有鱼类150余种,其中经济鱼类50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鲤鱼、罗非鱼等,特种水产有虾、螃蟹、鳖、牛蛙等;水生植物有藕、红莲、白莲等。

旅游资源方面,大冶市自古
就有“三台八景”之说,现有青龙山公园、小雷山风景区、大王山森林公园、董家口风景区等自然景点。

同时,铜录山古矿冶遗址、南山碑林、红三军团旧址等一批文物古迹、革命胜地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这些为大冶市发展绿色农业,绿色食品业,绿色旅游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

(二)区位优势明显
大冶市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大冶依托长江,背靠武汉,北连黄石、鄂州,南毗九江,西邻咸宁,东达安庆。

距省会武汉仅70公里,武黄高速穿越市境北隅,距沪蓉、京珠高速公路入口只有20公里,正在建设中的大广(大庆——
—广州)高速公路从市境西部穿越。

沿高速至上海、南京、合肥、武汉分别仅需8小时、6小时、4小时和1小时。

国家二级客、货运站——
—黄石火车站在市区西隅,毗邻大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至南昌、福州、杭州、上海、深圳等地客运列车均停靠该站。

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黄石港水远码头20公里,可常年通航5000吨级远洋货轮、实现江海联运。

距武汉天河机场仅110公里。

这对于解决对外交流和发展将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更大范围内给大冶绿色产业发展带来机会。

此外,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空间规划中,大冶是武汉城市圈内仅有的5个县域重点开发区之一,与黄石共同构成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是圈内除武汉外惟一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也是武汉城市圈核心增长极,版图规划在一小时交通圈内。

这种区域优势将使大冶与其他圈内县级城市相比,在接受武汉城区辐射、分享城市圈集聚效应、深层融入武汉城市圈等方面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我国其他资源枯竭城市很少拥有类似的区位条件。

因此,大冶市绿色产业发展具备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发展前景。

(三)政策优势明显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资源丰富,“含金量”很高,国家会拿“真金白银”,既有优惠政策,也有体制建设,并且已经开始了财政支持,对于列入国家级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录的大冶市,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2011年大冶市共争取到资源枯竭型城市专项转移支付资金3.54亿元,主要用于对接续替代产业培育、职工身份置换补偿、社会保障、公益性岗位、职业培训、再就业优惠、矿区整治、棚户区改造、塌陷区治理工程与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即通过援助政府必要的公共服务、公共物品的形式实现历史遗留问题的“补偿”。

并且国务院同意对大冶延长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年限至2015年。

三、大冶发展绿色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生产意识不强
绿色生产指是按照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来组织生产过程,创造出绿色产品,以满足绿色消费。

但是,在绿色生产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障碍。

分析大致而言,企业在实施绿色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障碍:
1.观念方面的障碍
企业中往往存在种种旧观念或对绿色生产的偏见。

商业经济第2012年第8期SHANGYE JINGJI No.8,2012 20
--
柯琼,龙玉祥: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大冶市为例
大多数人尚保持原有的经济观念,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由于化肥、农药等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因此,生产者对他们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当前阶段,虽然大家都知道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当长远眼前利益与利益相冲突时,大部分生产者毅然选择了眼前利益而放弃了进行绿色生产所能带来的长远的利益。

为了产量的增长,化肥、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据普查结果显示,大冶市2010年化肥施用量达2.1万吨。

其中氮肥1.2万吨,磷肥0.4万吨,钾肥0.2万吨,复合肥0.3万吨,化肥每亩施用量达37.9公斤。

多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大冶市的化肥利用率只有12%-20%。

没有作物吸收的化肥被土壤固定或流进周边水域,对土壤、水体造成了污染。

单一使用化肥或偏施氮肥不仅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而且导致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品质下降。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如滥用生长调节剂和生长激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都成为了影响食物安全的新隐患。

另外,有些生产者对环保认识不足,至多采取被动和应付了事,认为绿色生产只是一种宣传口号,不可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实际好处。

2.经济方面的障碍
绿色生产需大量资金投入。

一方面许多企业资金不足。

大冶市的企业融资渠道较窄,以金融机构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

而受规模所限,间接融资也仅只满足部分企业的信贷需求。

2012年,大冶市企业融资缺口接近30亿元。

融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成为制约绿色企业发展的瓶颈。

而另一方面,这关系到成本收益问题,成本投入很大,但收益却不是立即可见并且是不确定的。

这样,绿色产品生产在收益上没有明显优势,成本却要远高于普通产品,从而使绿色食品生产者的利益没有得到保证,必然影响到生产者的积极性,最终将影响绿色食品的健康发展。

(二)绿色消费意识不强
“绿色消费”是可持续消费、环境友好型消费的通俗简称,代表一种新的消费理念。

1994年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消费的定义:“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绿色消费的重点是“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然而,在大冶,大多数人对于绿色消费意识认识不到位。

很多消费者一听到绿色消费这个名词的时候,很容易把它与“天然”联系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误区——
—大多认为只有纯天然或纯野生的才是绿色产品,其实不然,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对于绿色产品缺乏足够的认识阻碍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除了消费者自身认识上的原因外,还有管理机制上的缺失,许多产品至今没有统一的绿色检验标准、认证机制,导致绿色市场上鱼目混珠的现象出现,使一些消费者失去购买绿色产品的信心,并且,目前绿色产品的品种也不够丰富,尚不能满足人们生活消费的需求。

另外,绿色产品的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也是原因之一。

(三)绿色产业发展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
1.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较低
一方面,产业结构松散,产业链条不长,重点规模企业配套产品生产关联度和依存度较低;另一方面,大冶的替代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大冶市现基本形成饮料食品、冶金、建材、机电制造四大产业集群,一部分不依赖资源的新兴替代产业刚刚兴起。

除饮料食品、机电制造外,还有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及其他第三产业。

永惠食品、楚仙鱼面、依嘉制衣、徐风环保、群力机械、鑫星冷机制造等企业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上来说,这些企业规模不大。

另外,大冶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高科技产业发展薄弱。

2.绿色产业的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大冶市绿色企业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较低,大部分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资源综合利用率不到50%;产品外向度低,出口规模小。

大多数企业技改资金投入不足,不重视技术改造,这直接导致大冶市企业环保达标指数低,产品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普遍较差。

如不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很难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发展绿色产业的环境条件
良好的环境条件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因此,大冶要千方百计的恢复环境,保证经济在良好的环境氛围内运行。

首先,要加强立法。

环保立法是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措施与保证。

环境恢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需要有法律强制手段对生产者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行为合理化、社会化,有效保护环境。

这一方面需要我们扩大环保行政部门的权利,同时加强环保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另一方面,要加大环保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利用税收、生态补偿机制等解决部分环保资金,使治理投入转变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转变环境治理观念,变污染治理为主为提前预防,边治理污染边预防,这样一方面节约大量资金和能源,另一方面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加大城市环境保护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的比重和投入,积极探索与污染预防相适应的城市要素空间布局的理念和策略;减少废物排放,切实加强改善城市环境保护植物和绿地,改善城市自然环境。

另外,对塌陷破坏的耕地要及时复垦,恢复自然景观,预防水土流失,对耕地之外的塌陷区应进行开发利用和生态重建,
(二)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者的绿色生产意识
为了保证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联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绿色食品的高品质,规范绿色食品市场,严厉打击假冒产品,维护绿色食品的声誉。

政府应完善绿色食品标准和法规。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21
--
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绿色食品质量的前提。

首先,绿色食品的标准化上作应遵循“巩固、健全、提高”的方针,完善和健全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形成以先进实用技术转化为基本内容,以标准化生产小范基地建设为基本手段,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立以法规为龙头,以技术标准为基础,实行“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标识管理”的质量卫生安全监管体系。

其次,基层管理部门要抓好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问题,要依据制订的有关实施绿色食品的政策、措施,引导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督促、检查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各种政策、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

(三)强化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可以促进生产。

为了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这应该从政府、企业、消费者协会、消费者等不同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创造良好的绿色消费环境
政府有关部门要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环境知识和绿色消费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意识;在要求企业参与环保行动的同时,倡导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加强消费者的日常环保行动;鼓励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生产绿色产品;加强绿色产品的标识理,统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判别标准,加大对绿色产品生产销售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证良好的绿色消费环境。

2.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强化绿色消费的内在驱动
消费者要注意学习有关绿色消费和绿色产品的知识,充分认识绿色消费的意义,正确理解绿色消费的内涵;树立绿色消费观念,追求绿色消费时尚,主动选择绿色消费;加强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3.优化企业的绿色营销策略,提高绿色消费效果
企业要从可持续发展出发,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施绿色营销组合策略,尤其要加强绿色产品的开发,真正保证绿色产品的绿色效果;加强技术创新,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制定合理的绿色产品价格,激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动机;坚持诚信原则,客观宣传绿色产品,科学介绍绿色产品,提高顾客的绿色消费满意度。

4.强化消费者协会职能,维护消费者绿色消费权益
消费者协会应该从维护消费者权益出发,继续深化绿色消费主题活动,找准活动的切入点,注重活动效果,尤其要注意对广大农村消费者和城镇中、低收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宣传与教育,真正使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积极受理消费者在绿色消费中的投诉,加大维权力度,维护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权益,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信心,促进全社会的绿色消费。

(四)政府要加大在政策上的扶持力度
目前,绿色产业还属于幼稚产业,其发展和壮大需要政府部门在各方面大力的扶持。

自从于2008年被确定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央财政决定将给予该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

大冶市的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要高度重视产业转型,注重绿色产业发展,并采取实际的措施。

1.建立政策引领机制
全面实行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配置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通过建立高效的“绿色市场”对非绿色产品课以重税,对非绿色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政府采购目标应优先考虑节能、节水和环保型产品,对初创阶段的绿色产品实行以奖代补的鼓励措施。

2.建立资金投入机制
政府对绿色产业化发展应实行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收减免、产业保险等优惠政策和措施。

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确保生态补偿资金及时拨付。

绿色产业发展中,凡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应享受引进技术设备免征进口关税、重要装备进口零部件免征关税和环节增值税等优惠政策。

各级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应加大对绿色产业倾斜度,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点项目要优先提供贷款担保。

3.加大科技投入
应加大对发展绿色产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对管理者、科技人员及生产者的技术培训;可以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作为发展绿色食品的技术依托单位,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解决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的高科技需求与低科技投入的矛盾。

4.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绿色工业园区
要壮大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龙头企业是绿色产业经营的支撑点,抓住了龙头企业,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近年来,大冶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比如天天红食品有限公司、雨润食品大冶富成食品有限公司、劲牌有限责任公司、真有味食品公司等,政府要对这些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予以政策倾斜,大力支持,使其尽快壮大,同时,要按照集群经济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食品加工业资源,发展园区经济。

着力打造城西北工业新区、灵成工业园、罗桥工业园,通过“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把一家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企业吸引进园,加速其集聚化进程,发挥其集聚效应。

总之,发展绿色产业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其发展进程和效果必须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来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继晓,李军霞.大冶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J].现
代农业科技,2009(15):287
[2]曾健民.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J],江汉论坛,2002(10):
40
[3]张萍.浅议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
国集体经济,2011(13):43
[4]司林胜.对我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
究[J].消费经济,2002(5):42
[责任编辑:董润萍]
商业经济第2012年第8期SHANGYE JINGJI No.8,2012 2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