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临床应用42677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ppt课件
![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b52ab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3.png)
• II、头孢美唑 对G+菌作用较好,半衰期为1.8h,剂量2-6g/d,分次静 滴。
•
III、头孢米诺
•
IV、头孢拉他。B内酰胺类抗生. 素
12
B内酰胺类抗生素
• (4)B内酰胺酶抑制剂 可抑制细菌产生的B内酰胺酶
• I、舒巴坦或青霉烷砜 优立新是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烷砜的合 剂,其比例为2:1, 750mg优立新中氨苄500mg,青霉烷砜 250mg,临床效果优立新比单独用氨苄强。,还有头孢哌酮 和青霉烷砜 的合剂,增强了头孢哌酮的抗菌活性。剂量 2gQ8-12h静点。
• IV、氨曲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和绿脓杆菌有效,但作用不如头孢他啶,对肾
无毒性,半衰期为75分钟,常用剂量. 2-6g/d。喹诺酮类
的)水解。(2) B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否和青霉素结合蛋白相结
合,青霉素结合蛋白是一种酶,系细菌合成肽糖层所必须的酶,
一旦B内酰胺类抗生素未被B内酰胺酶水解而和青霉素结合蛋白
结合达50%,则肽糖层的合成受到影响,同时还可以激活细菌
的自溶系统,细菌就会死亡。
.
5
• B内酰胺类抗生素
B内酰胺类抗生素
• G-菌的结构比G+复杂,外层为细胞壁系脂质和多糖组成,壁 上有小通道可使G-菌所需的物质通过。G-菌产生的B内酰胺 酶在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间隙中。细胞膜外面有一薄的肽糖层,
• I、亚胺培南是广谱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厌氧菌包括脆 弱拟杆菌均有效,副作用少,亚胺培南必须与西司他丁钠以1:1的比例结 合,理由是亚胺培南对肾脏有毒性作用,与西司他丁钠结合以后可以抑制 肾细胞分泌脱氢肽酶,使亚胺培南免受水解,可以减少毒性。剂量11.5g/d,量大会有抽风等副作用,一般不用于儿童。
抗生素临床应用课件
![抗生素临床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4e5a1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6.png)
抗生素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抗生 素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可能导致土 壤和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
抗生素在生物体内的蓄积:抗生素在 生物体内的蓄积可能导致生物体产生 耐药性,影响生物多样性。
谢谢
4
抗生素的安全性
副作用和过敏反应
01
抗生素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如 02
抗生素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
恶心、呕吐、腹泻等。
疹、瘙痒、呼吸困难等。
03
抗生素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反应,
04
抗生素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
如头痛、头晕、失眠等。
如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等。
05
抗生素可能引起血液系统反应,
06
抗生素可能引起二重感染,如真
04
肝功能不全者:避免使用四 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 诺酮类药物
06
过敏体质者:避免使用青霉 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
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抗生素在环 境中的残留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影响生态环境。
抗生素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抗生素在 食物链中的传递可能导致人类摄入过 量的抗生素,影响健康。
耐药性的预防和控制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 加强感染控制:加强
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医院感染控制,减少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抗生素的使用机会
01
03
02
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按照医生的建议,严格 控制抗生素的剂量和疗 程,避免过度使用
04
加强耐药性监测:建立 耐药性监测体系,及时 掌握耐药性发展趋势, 制定应对策略
丙沙星等
08
磺胺类:如磺 胺嘧啶、磺胺
甲恶唑等
09
抗真菌药:如 氟康唑、伊曲
抗生素临床应用 PPT课件
![抗生素临床应用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9a228e80eb6294dd886ce0.png)
10
Hale Waihona Puke 抗菌药的分布 骨组织: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 氟喹喏酮类的大多品种,骨组织中药物 浓度可达血浓度的0.3-2倍,可在骨组织 中达到杀灭病原菌的有效浓度;
而其余大多数抗菌药物的骨浓度均很低
11
抗菌药的分布
前列腺:喹诺酮类、红霉素、SMZ、 TMP、四环素类可达有效浓度
浆膜腔及关节液:体腔和关节腔中可达 血浓度50-100%,除有包裹性积液和厚 壁脓肿外,一般不需腔内注射
5
ESBL基因型已经发现了150多 种
TEM 65 SHV 38 OXA 15 CTX-M 23 其他型 10
6
中国ESBL的主要基因型
北京:CTX-M-3,11 上海:CTX-M-3 广州:CTX-M-3,11 杭州:CTX-M-3, 9,13,14,15 ,22
7
易感ESBL阳性菌的危险因素
3
细菌的耐药机制
PBPs变异——作用靶位改变
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由 于细菌maxA基因编码低亲和力 的PBP2a取代 PBPs; PBPs被修饰而逃避-内酰胺类药物
细菌膜通透性改变(绿脓) 产生-内酰胺酶 主动泵出机制(绿脓) 细菌代谢途径改变
4
什麽是ESBLs?
ESBLs 是“ 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 ” 的缩写(超广谱B-内酰
胺酶)
革兰阴性需氧菌产生 多为质粒介导 灭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 B-内酰胺 类 一般可被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三唑巴坦抑制 通常不灭活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 在同一菌株中可产不同型质粒酶和AmpC酶
12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Hale Waihona Puke 抗菌药的分布 骨组织: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 氟喹喏酮类的大多品种,骨组织中药物 浓度可达血浓度的0.3-2倍,可在骨组织 中达到杀灭病原菌的有效浓度;
而其余大多数抗菌药物的骨浓度均很低
11
抗菌药的分布
前列腺:喹诺酮类、红霉素、SMZ、 TMP、四环素类可达有效浓度
浆膜腔及关节液:体腔和关节腔中可达 血浓度50-100%,除有包裹性积液和厚 壁脓肿外,一般不需腔内注射
5
ESBL基因型已经发现了150多 种
TEM 65 SHV 38 OXA 15 CTX-M 23 其他型 10
6
中国ESBL的主要基因型
北京:CTX-M-3,11 上海:CTX-M-3 广州:CTX-M-3,11 杭州:CTX-M-3, 9,13,14,15 ,22
7
易感ESBL阳性菌的危险因素
3
细菌的耐药机制
PBPs变异——作用靶位改变
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由 于细菌maxA基因编码低亲和力 的PBP2a取代 PBPs; PBPs被修饰而逃避-内酰胺类药物
细菌膜通透性改变(绿脓) 产生-内酰胺酶 主动泵出机制(绿脓) 细菌代谢途径改变
4
什麽是ESBLs?
ESBLs 是“ 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 ” 的缩写(超广谱B-内酰
胺酶)
革兰阴性需氧菌产生 多为质粒介导 灭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 B-内酰胺 类 一般可被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三唑巴坦抑制 通常不灭活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 在同一菌株中可产不同型质粒酶和AmpC酶
12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临床应用PPT课件
![抗生素临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324ff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0.png)
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
01
02
03
04
合理使用抗生素
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滥 用抗生素。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消毒和隔离措施,减 少医院内病菌传播。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公众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 认识,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监测与监管
建立耐药性监测体系,加强抗 生素使用监管,对不合理使用
进行处罚。
04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较弱,应 慎用抗生素,并注意调整剂量。
05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诊断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确保诊 断明确,以便针对病原体选择
合适的抗生素。
针对性用药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感染部位 ,选择具有抗菌活性的抗生素 。
剂量与疗程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 等,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疗 程,确保疗效。
抗生素临床应用ppt课件
• 抗生素概述 •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 抗生素的耐药性 •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抗生素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01
抗生素概述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
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 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菌内 的物质外泄,导致细菌死亡。多肽类抗生 素的作用机制即为此。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核酸合成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无法 生长繁殖。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 素的作用机制即为此。
通过抑制核酸(DNA或RNA)的合成,使细 菌无法复制繁殖。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作用机 制即为此。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课件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d677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5.png)
注意事项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保持充足的饮水量,以增加尿量,冲刷尿道,缓解症状。
针对消化系统感染,抗生素的应用需根据感染的具体病原体和部位来选择。
消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在治疗细菌性痢疾、胃肠炎等细菌感染时,常选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于阿米巴病等寄生虫感染,需采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重感染症状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使用,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肠道菌群平衡。
二重感染预防
抗生素的耐药性
严格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合理使用抗生素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提高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加强监管
加强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抗生素
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会影响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考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其不良反应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了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或治疗多种病原体感染。
联合用药的目的
联合用药的原则
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抗生素简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抗生素的耐药性
抗生素简介
抗生素
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发现
《抗生素临床使用》课件
![《抗生素临床使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d6ff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6.png)
特殊人群的抗生素使用
儿童抗生素使用
需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注意避免对骨 骼发育等的影响。
孕妇抗生素使用
孕妇在选用抗生素时应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 影响。
老年人抗生素使用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较弱,应谨慎选择抗生素,并注意调整剂量。
肝肾功能不全者抗生素使用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特别注意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情 况,避免药物蓄积中毒。
04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类型
01
02
03
04
过敏反应
如皮疹、荨麻疹、药物热等, 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肝毒性
抗生素在肝脏代谢过程中可能 引起肝细胞损伤。
肾毒性
部分抗生素可导致肾功能损害 ,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血液系统毒性
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可能导致感染和出血。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05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
针对病原体选择抗生素
根据感染的具体病原体,选择敏感、有效的 抗生素。
联合用药需谨慎
一般情况下不推荐随意联合使用抗生素,以 免产生耐药性。
剂量与疗程合理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体重和年龄等 因素,制定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仅在特定情况下适用,如 手术预防感染。
06
抗生素的未来发展
新抗生素的研发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是解决抗生 素耐药性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 。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涉及多个领 域,包括微生物学、药理学和 分子生物学等。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需要投入大 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支持 。
《抗生素的临床应》课件
![《抗生素的临床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0ff65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f.png)
增强细菌细胞壁自溶酶的 活性
某些抗菌药,如青霉素和头孢 菌素类等,能增强细菌自溶酶 的活性,使细菌自溶或细胞壁 水解。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某些抗菌药可影响细菌核糖体 的结构和功能,使细菌蛋白质 的合成受阻。
阻碍细菌核酸的合成
主要通过抑制DNA或RNA的 合成来杀灭细菌。
02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抗生素的适应症
患者生理状况与过敏史
药物价格与可及性
考虑患者年龄、肝肾功能、妊娠哺乳状态 以及药物过敏史,避免选用可能产生不良 反应的抗生素。
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优先选用价格适宜 且易于获得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用药时机与疗程
尽早开始治疗 足量足疗程治疗
停药指征 观察不良反应
一旦确诊为细菌感染,应尽早开始使用抗生素,以控制病情发 展。
抗生素耐药性的未来挑战
01 02
耐药性的全球蔓延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性细菌的全球蔓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努力来解 决。
新型耐药机制的出现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新型的耐药机制也不断出现。这些新型耐药机 制使得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给临床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
口服给药
大多数抗生素可以口服给药,方 便且经济。但某些抗生素对胃有
刺激性,需要在饭后服用。
注射给药
对于不能口服或需要快速达到治 疗浓度的抗生素,通常采用注射 给药方式。注射给药需要注意无
菌操作和防止过敏反应。
局部用药
某些抗生素可用于局部治疗,如 外用药物、滴眼液、阴道栓剂等
,适用于特定部位的感染。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新型抗生素的发现
随着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科学家们不断发现新 的抗生素。这些新型抗生素针对的病原菌更为广泛,且具 有更强的抗菌活性。
抗生素临床应用和进展PPT课件
![抗生素临床应用和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8738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4.png)
抗生素给药方式 的改进
改进抗生素的给药方式可以 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例如,开发靶向给药系统, 将药物直接输送到感染部位 ,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免疫疗法与抗生 素的联合应用
免疫疗法是近年来备受关注 的治疗方法,与抗生素联合 应用可能产生协同作用,提 高感染的治疗效果。研究如 何利用免疫疗法增强抗生素 疗效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
抗生素的分类
根据抗生素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可以将抗生素分为天然抗生 素和半合成抗生素。天然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而半合 成抗生素则是在天然抗生素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得到的。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增加细菌壁自溶Biblioteka 的活性抑制蛋白质合成阻碍核酸的合成
某些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 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 壁缺损,水分由外环境不断渗 入高渗的菌体内,致细菌膨胀 ,变形死亡。
抗生素临床应用和进展 ppt课件
• 抗生素概述 •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 抗生素的耐药性 • 抗生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未来展望
01
抗生素概述
抗生素的定义与分类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或高等 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 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针对病原体选择抗 生素
剂量与疗程合理
联合用药需谨慎
预防性用药需慎重
关注不良反应
根据感染的具体病原体 类型,选择敏感、高效 的抗生素。避免盲目使 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 耐药菌株的产生。
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 和感染程度,制定适当 的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有 效浓度,同时避免不必 要的长期用药。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展ppt课件(共29张PPT)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展ppt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a8099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5.png)
目前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 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3种。这些 酶抑制剂本身也属于非典型β-内酰胺抗 生素,在其单独使用时只有很弱的杀菌 作用。其主要应用价值在于保护与其组 合的药物不被β-内酰胺酶水解。3种常用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谱与抑酶活性 有所不同,见表1。
表1 3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区别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他唑巴坦抑酶的强度比 AmpC基因几乎存在于所有的G-杆菌,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很低,不足以引起耐药,但存在于阴沟肠杆菌,沙雷氏菌等细菌中的ampc基因表
达可成百升高,引起棘手耐药问题。 表2 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与酶抑制剂合剂
克拉维酸及舒巴坦稍好,对染色体介导 目前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3种。
派拉西林-他唑巴坦 16∶1-8∶1 同上
头孢哌酮-舒巴坦
2∶1-1∶1 同上
并不是任意两种药物都可以随便组合在 一起,原则是组合在一起的两种药物的 药代动力学特征性相近,如半衰期、组 织分布、排泄途径等都应尽量一致。另 外,两药组合不增加其毒性而应起到协 同作用。
应当强调:不是加了酶抑制剂后就能解 决所有的耐药问题, β-内酰胺酶种类繁 多,有些不能被现有的酶抑制剂所抑制。 随着β-内酰胺抗生素应用时间增加,细 菌产β-内酰胺酶的能力及其所产酶水解 抗生素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可以组成多种抗生素合剂。目前临床上 青霉素及1、2代头孢无后效应。
G-杆菌产生的染色体介导的酶,一般酶抑制剂最无效的,只有他唑西林可能有较弱的作用。 目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应用最广、最重要的一类抗生素,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毒性相对较低。 与伊米培南相比,抗G-杆菌活性稍好,但抗G+细菌活性稍弱。
其主要应用价值在于保护与其组合的药物不被β-内酰胺酶水解。 AmpC基因几乎存在于所有的G-杆菌,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很低,不足以引起耐药,但存在于阴沟肠杆菌,沙雷氏菌等细菌中的ampc基因表 达可成百升高,引起棘手耐药问题。